來自一代商聖范蠡的啟示

前言

來自一代商聖范蠡的啟示

范蠡何許人也?司馬遷所撰的《史記.貨殖列傳》説: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歷史上的范蠡,不但是春秋時越國政治家卓越的政治家,還是創造了無數財富且富可敵國的商聖。無論是作為政治家、還是棄官從商,都體現了它那因時乘勢,不拘一體的思想風格。從它神話般的三聚三散成為天下首富的商業生涯中,不僅告訴我們物價的貴賤漲落,與供求關係的有餘和不足息息相關,還能通過把握影響這些變化的各種因素,就能遊刃有餘,輕鬆自如的獲取成功。

多元化、發展停滯、行業衰退和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

對於投資者來説,最大的夢魘莫過於像九七亞洲金融風暴一樣的經濟危機。整個社會性的經濟衰退迅速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一時之間所有的投資都大副縮水,導致大部分的投資者破產。

而相對於企業的戰略決策者而言,如何規避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和行業衰退、發展停滯帶來問題,成了首要思考的問題。

來自一代商聖范蠡的啟示

范蠡的投資理念,植根於中國古代道家思想和《周易》的圜道思想。它的思想不但充滿了對客觀現實的充分尊重和利用,還強調把自身作為整體系統的子系統來看待,真正達達到了從戰略意義上的利潤最大化。

《呂式春秋·圜道篇》曰:“日夜一週,圜道也。”,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范蠡認為,天時、氣節隨“陰”“陽”的運動而變化,商業活動的興衰也在不斷的呈周而復始的循環。對待投資,涉足一個行業,都要從整體行業和經濟循環的角度來看,以決定在有利的時機、並採取適宜的策略,創造有力的條件,使形勢朝着有利的方向轉化。

萬事萬物均有陰陽盛衰的變化趨勢,就是事物"妖祥"之兆,抓住了它,就掌握了事物吉凶變化的規律。而影響事物變化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陰陽運動,由陰陽兩種屬性的因素集合,共同主導作用於事物變化。比如,商品的價值是由其供給和需求決定的。那麼供給的單位價格和數量就是屬於“陰”屬性因素,而需求的單位價格和數量就是“陽”屬性因素。正是這兩個因素集合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力量對比的變化趨勢決定了當前物品的價值和未來的價值走向。

《範子計然》曰:“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飢”。由此可見,范蠡把事物放在自然環境、社會、乃至經濟系統的圜道循環中來看待。這樣,通過研究事物內部陰陽運動和與外部自然環境中各要素的相互影響,就能有效的預見和利用事物發展的規律。比如,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樣的自然規律,天下大旱的時候,積緒買入舟船;而天下遭水災的時候積緒買入木車。在事物需求還沒有來到且價值不高的時候,買入;在需求來到,就可以買出,獲取高額利潤。

天地間生活着多種多樣的動、植物和人類。它們不論是飛禽、還是走獸、或者是飛翔於天際,或遊弋於大海,都有各自的興衰生滅的週期。而且互相供養、依賴,而各得其所,最終都得到平衡、發展。而商業投資也一樣,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國家、不同類型的市場,都有不同的發展週期,綜合利用這種發展週期就可以平衡局部單一市場週期的風險。

事物的發展軌跡就像大江大河裏面的水,它有着自己的發展規律。這種發展的規律,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是擋不住的。反而是越擋得多,對自身越是危險。那麼,不如順應這種規律,並利用這種規律,即成全了事物,又成全自己。這就像商業中對待合作伙伴一樣,把共同投資中的大部分利潤放到自己的口袋裏,就會挫傷合作伙伴的積極性,就沒有下次的合作了。所以,在分配利潤時,要根據各自投入多少,來公平的分配。這樣,對自己和合作夥伴都有利,就能長久的合作,利潤也就會源源不絕的持續下去。

天下鉅商的獨特祕決

天地圜道---經濟週期循環的奧祕

每一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這種發展規律從內在而言,表現從生疏到熟練、從小到大、從投資到收穫都有一個過程,並且是無法跳躍的必然過程;那麼從外在而言,它則表現為一定的經濟週期循環。就像經歷了1927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汽車工業,迎來了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到了九十年代,又因日本汽車的影響,陷入了發展的緩慢時期,等到完成了汽車工業的再次變革以後,則又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再從整體而言,它又具有自己的新興、發展、成熟、衰退到退出市場的這樣一個生命週期。

不同的行業,或是不同地域的經濟環境下的相同行業,都有不同的經濟發展週期。通過石油和旅遊行業的比較,就能清晰的看到這樣的事實:旅遊業,特別是以風景人文為主的旅遊區域經濟,受季節和法定假期的影響比較大。而石油業,則主要受國民經濟的影響和世界石油價格影響,它的發展週期則比旅遊業要明顯緩慢得多。再者,旅遊業來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經濟週期也不一致。比如説,中國東北的長白山旅遊景區和東南亞的馬爾代夫渡假勝地,長白山受季節性影響較大,而馬爾代夫則受季節影響比較小。

我們看一個處於發展低潮的行業,對其影響力最大的因素就是供給大於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或是因為整體發展環境的影響,或是因為生產廠商過多導致競爭過剩,或者是暫時性的投資風潮等因素的影響。但隨着行業中一部分企業的放棄、破產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力減低,緩解了供需矛盾的行業環境,將會再度衝向發展高潮。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任何事物的發展的過程,都有一個持續的階段。這就像種植蘋果樹一樣,不能説一種下去就能夠開花結果。它需要一個時間,由小到大,並需要經歷許多個春夏秋冬,長會長大、成熟。不根據這個規律來種植,則很可能出現成語“揠苗助長”那樣的笑話了。投資生涯也一樣,無論是投資一個行業還是投資一個企業,都有一個過程。你不能説ibm的總資產價值1000億美元,你拿出1000億美元明天就能組建一個ibm來。是的,擁有資本可以買來ibm的設備、廠房和部分人力資源,但仍有許多東西,諸如品牌、核心技術儲備、與政府、公眾和客户的關係等,你買不來。

投資的世界,未來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一下子投資進去,風險相當的大的。對任何一個新興的行業來説,不是有資本投資就行了。投資是需要考慮回報和安全的,而且這也是我們的投資的主要目的,而且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都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比如網絡行業,剛剛開始發展的網絡行業,行業內競爭與傳統行業相比,並不激烈,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競爭不激烈的同時,也存在着其消費市場容量非常有限,並且短期內增長有限。那麼,盲目的安排大資金進入,就非常危險,不要説贏利無法保證,而且資金的安全都成了問題。

根據事物發展的這一特性,我們應該如何規劃投資戰略呢?在充分考慮到全球或區域經濟環境的前提下,充分、深入認識行業發展的規律,來逐步安排投資。比如,在投資一個新興行業,或是一項陌生的投資領域時,可以小額的進行投資,以便先期積累行業發展的經驗。以後根據行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再逐步增加或撤消投資。這樣,既能充分把握新的、未知的領域所藴藏的機遇,又能有效的規避風險。一旦將來整體形勢發展不好,也可以很快退出。如果形勢和前景良好,則因為有了前期的經驗和技術、人才等積累,能夠很快的形成規模,比別人快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中環集團總裁翁明顯便是遵循這一規律經營事業的成功範例。在1996年,翁明顯投資junglee十萬美元,是他首次投資網絡相關產業。這十萬美元,在junglee併入亞馬遜書店後換成了四萬股亞馬遜股票,翁明顯在1998年賣出,為他帶來新台幣三億元的報酬。翁明顯説,當你踏入一個新領域時要慢慢來,萬事起頭難,一開始總是要繳學費的。

天地萬物循環週期運動的規律

事物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由小到大、再到消失的拋物線,它是一個複雜,甚至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單從一個行業的整個生命週期來看,它基本像一條拋物線軌跡。但深入到具體層面來看,則它將呈現出許多大小不同的循環層疊嵌套的情形。比如,房地產業,它就呈現出非常明顯的週期規律。房地產業的開發、發展模式由於受銀行宏觀調控政策和通貨膨脹等許多因素影響,因此會呈現出短期的反覆起伏。但,從長期而言,它卻是隨着城市人口的增長逐漸發展的。

從宏觀的角度看,小到企業、企業的發展,大到國家的發展都呈現出這樣一種規律。韓國三星電子的首席執行官尹鍾龍先生在cctv的《對話》欄目接受採訪時説:三星集團在三十五年前,沒有人也沒有技術,是從白手起家的。一開始不要説核心技術,連應用技術,產品設計技術都沒有,不就是從一個組裝技術開始的嗎,然後有了產品設計技術,再有產品核心技術,經歷了這些過程,其實這個過程,不只是企業發展,國家的發展也是同樣的。英國的產業發展過程,是這樣的,後來超過英國的美國和德國,也是這樣的,之後的日本也同樣如此,都是以五十年為週期。

正如上面我們所説,這種發展規律呈現出這樣的不規則性,那麼企業該如何來規避來自它的影響呢?我們先來看看兩千多年前,范蠡在其著作《範子計然》裏面如何論述的:面對週期性的自然災害。根據自然界的變化規律,預先做好準備。再大的自然災害都可以克服的。同樣的,投資或是經營企業也是可以通過平時的儲備來克服週期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在2000年網絡行業正在繁榮的形勢下,在《華為的冬天》裏預言了網絡泡沫對全球it業的深遠影響。當時,在一片春光燦爛中,任正非如是説:“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網絡股的暴跌,必將對兩、三年後的建設預期產生影響,那時製造業就慣性進入了收縮。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這樣説,主要不是説誰正確預言了什麼,關鍵在於企業家需要一個正確的居安思危的意識。當然,這個意識不僅僅是口頭層面的,而必須向華為一樣,有實際可行的操作方案,來避免、或減少客觀環境的規律帶來的不良影響。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反向投資規律

從《範子計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僅僅是意識到積蓄儲備應對客觀規律帶來的影響是不夠的。在深入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以後,我們還可以利用這種規律進行反向投資。范蠡給我們説了這樣一個故事:鬧旱災的時候,就要購進船儲存起來;鬧水災時,就要購進車儲存起來。夏天要買皮衣存起來,冬天要買絲衣存起來。有旱則有水,有水則有旱,過了冬就是夏,過了夏就是冬,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環的。在別人不用的時候,預先購進貨物儲存起來,待價而沽就叫做囤積居奇。這就是做買賣的道理。

著名的華人世界首富李嘉誠先生,就善於利用這個規律進行投資。在神州大地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時期,作為東方明珠的香港,進入了一個非常黑暗的時期。當時,謠言四起,在“遍地菠蘿”及引爆“可疑物體”的恐嚇聲中,人心浮動,百業蕭條,地產有價無市。許多人因為目光短淺,紛紛逃往美國、加拿大和東南亞等地,把工廠、商店、酒樓、住宅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售。在這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李嘉誠卻獨具慧眼,堅信整個地區經濟環境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好轉。因此,它一面小心翼翼的控制財務,一面又利用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充分利用經營塑膠工業的豐厚利潤,把資金都投到地產上,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許多樓宇,不但為它賺進了天文數字般的財富,也為以後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地皮儲備。

陰陽運動---事物變化的內在因素

從事物的發展規律來看,無論是有形的事物如花鳥蟲魚,還是無形的事物,如市場價格、經濟週期規律這樣一些事物,它們的內在變化規律,都是在陰陽這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的。比如,以股票價格的上漲、跌落來説:買入量和購買價格就是支持股票上漲的“陽”的因素集合;而賣出量和賣出價格就就是導致股票下跌的“陰”的因素集合,是這兩個因素集合的綜合作用力決定了當前的股票價格。

無論事物的內部構成如何複雜,都可以用陰陽這一概念來進行分解。如,企業發展停滯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用這樣一對概念進行分析:首先,是行業發展的週期的影響,這個影響中,總體客户需求和購買力的發展趨勢是陽的因素集,而總體產商供給產量和成本的發展趨勢則又是陰的因素集;接着再看來自經營環境的影響,在這裏面,對企業有利的所有因素,可稱為陰的因素集,而對企業不利的所有因素,又稱為陰的因素集;一切推動企業產品質量提高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因素集,可稱為陽的因素集,而一切阻撓企業產品質量提高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因素集,則可稱為陰的因素集。如此等等,可以無限細分下去。

其實,陰陽這一對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陰陽思想。它通過將影響事物發展的因素劃分為陰陽兩個範籌,來圓融統一的概括、解釋宇宙萬物之間的變化關係。它的基本關係可以概括為陰陽的互相對待、互相依存、互相消長、互相轉化等四個方面。這樣,就從理論上給我們提供了改變事物的原則和方法,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一原則入手,就能改變事物的發展態勢,為商業投資服務。

從事物的總體發展趨勢入手,促使事物向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

從上面我們知道,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這種發展趨勢就會相關的因素。這種規律表現在一個行業的變化上,就會對業內的所有企業和上下游廠商產生影響。比如,蘋果電腦公司在個人電腦這個行業發展初期,在媒體上做宣傳,在繁華的街區設立時尚的專賣店,使蘋果電腦率先進入教育行業。這種行為,這種方式是會動整體行業的發展起有益的影響。包括蘋果電腦、ibm電腦、微軟和其他個人電腦生產商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受益的。

當然,去創造客户需求,畢竟需要強大的實力,而且風險很大。相比之下,我們更崇尚引導、順應整體行業的發展趨勢,並從中得益。正當太平洋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可口可樂也和一大批民用經濟一樣,陷入了前所為有的困境。一位回國述職的老兵的隨意的一句話,讓可口可樂看到了引導龐大的軍用需求的機會。於是,它們開始展開宣傳攻勢,並將可口可樂與槍泡彈藥相提並論。結果,五角大樓最終同意,不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凡有美軍駐紮的地方,務使每一個戰士都能以5美分喝到一瓶可口可樂。這樣,可口可樂就隨着美軍的作戰,深入到了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陰陽的相互運動促使事物變化

對於商業投資來説,事物的狀態受其內部陰陽兩者的運動的影響。也可以説,它受事物內、外部的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簡單的説,就像供給需求原理一樣:提高供給的價格和減少供給的數量,都會使價格上漲,而交易量減少。反過來也一樣。改變事物就是這一樣,任何一個部分的變化,都足以導致整體事物狀態的變化。

《商道》裏的有個故事,説的是林尚沃於1809年在北京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叁交易。當時,北京市場沒有人叁,而朝鮮的人叁又都為林尚沃所壟斷。於是,林尚沃就想借這一時機,將人叁交易的價格提高。當北京市場的商人,知道人叁價格為一斤40兩白銀時,便集體抵制人叁價格。提出讓價格回落到以往的水平的要求。在離林尚沃回朝鮮的前兩天,他不僅不理會北京商人們的抵制,還把價格提高到一斤45兩白銀.在沒有一筆交易的情況下,林尚沃便在旅店院子裏開始焚燒人叁。在燒了一半以後,北京商人終於投降了,不但按照林尚沃開出的價格買了剩下的人叁,還連被焚燒的人叁也以同樣的價格購買了。最終,林尚沃通過改變人叁交易市場的供求關係,贏取了商業生涯中的一次輝煌。

天人合一---環境與我的利害關係

范蠡的思想體系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非常注重個體與整體的相互關係。這也就是古人常説的:天人合一,意思是指從自然、社會、國家、人文等角度來看待個體在其中的位置和關係。最終通過充分考慮與各方的關係的前提下,來決定個體的行為。而個體則通過與整體系統的關係,將付出的代價最小化,而取得最大化利益。比如我們上面説到的經濟週期循環規律,我們不是孤立、片面和一廂情願的去根據我們自身的情況去改變客觀現實,讓現實來適應我們。而是,實事求是的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整體系統的發展規律,最終利用客觀規律去用最少的代價實現投資目標。

整體的自然、社會系統是一個與諸多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子系統互相作用的動態系統。它自身由於身諸多不確定性的因素的影響,因此它的最終狀態也呈現出不確定性。比如,自然氣候決定了陸地上的植物的榮枯盛衰,但反過來,大面積的植物也會影響着自然氣候的穩定。事物的系統就是這樣,大系統影響着諸多的小的系統,諸多的小的系統又反過來影響着大的系統。

在所有影響系統的因素中,由影響力最大的因素決定系統的主要狀態。比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雖然它受陸地植被、環境污染程度等的影響,但對它影響最大的卻是地區圍繞太陽轉動帶來的影響。因此,它的主要狀態就呈現出四季的差異來。但是,其他因素也對它產生了影響,因此在它在主要狀態以外,也呈現出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結果。比如説四季的氣候異常等等。

諸如以上論述的,整體系統與個體系統是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説事物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我們對投資項目的資金供給量的控制,也可以控制投資項目的發展趨勢。它為我們改變自然提供了一個依據,比如我們説的引導客户需求,就是屬於這樣。但是,也不是説,人力的因素就能夠決定事物的屬性。就像人無力改變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一樣,它並非是不可以改變,而是人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對它造成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在順應這種自然規律的同時,花費最少的力量去影響它的發展趨勢,來為我們服務,卻是可行的。

開放的平台,通過與整體系統協作產生更大的價值

單一人或是一個羣體的力量,創造的價值其實是非常有限的。與一個整體對比起來,它創造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而許多事,我們想要做成,就不得不考慮與環境、社會、國家和其他競爭者的開放式合作。有一個關於范蠡運馬的故事,則很好的説明了問題。當時,范蠡要把一大羣馬運到南方去,又怕半路上遇強盜。於是,他就把馬賣給一個貿易商,那個貿易商去的地方,恰好的范蠡的目的地。後來,那些馬幫貿易商把貨物運到目的地以後,范蠡又把馬賣了回來。這樣,馬匹既安全到達目的地,又一路有人照顧。

當然,個體系統與整體系統協作,產生更大的價值,是建立在對各方都有利的基礎上的。1979年9月25日夜,香港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宣佈: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入匯豐銀行手中的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股權。此舉被新聞界戲稱為“蛇吞大象”,都認為是李嘉誠一舉戰勝了英資財團。其實,這是李嘉誠與英資財團,特別是匯豐銀行的互利互惠的合作。他們經過考察,認為李嘉誠能夠讓和記黃埔發展更好,贏利更豐,因此就將手中股票轉讓給他。而李嘉誠只是取得經營權,未來能怎麼樣,需要看李嘉誠的出色經營能力。而最終的事實,不但證明了李嘉誠的卓越經營能力,而且雙方都贏利頗豐,也證明了匯豐銀行棋高一招。

萬物和諧---萬事萬物的相溶共生

對於投資來説,集中於一個行業,雖然能夠獲取比較高的利潤,但卻不容易平衡同樣高的風險。在一個國家或區域經濟環境下,投資活動經常受行業週期、政治和整體國民經濟的影響。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它的主要影響區域主要在東南亞和對金融、外匯市場高敏感的行業。而全球的其他地方的許多行業,仍然沒有受多大影響。這樣的危機下,對於業務全球化的企業,所受的損失肯定比非全球化的企業要小得多。

不同的行業有着不同的經濟週期,也就意味着有不同的投資回報週期。這樣,在一個行業的投資贏利陷入低潮的時候,能夠得到另一個行業的投資贏利的支援,這樣不但能夠平滑總體贏利,而且還能夠對所有的行業投資有意想不到的助力。

不同經濟週期互補,還需要考慮行業的關聯程度。關聯程度過高的多元化,就其本身而言,是達不到多元化的分散風險和平滑盈利的目的的。這樣,一旦遇到週期性的影響,則很可能把整個投資全部拖垮。而且不要迷戀任何一項投資,而一旦你迷戀任何一項投資,你就無法理智的去進行判斷。甚至還會因為挽救一項事業的而把所有事業搭進去。

對待投資項目的損失,要有必要的限度。任何投資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困境。但是,在困境裏面,有的困境是可以挽救的,而有的卻是無法挽救的。如果對無法挽救的事業不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反而徒勞挽救,最終可能把龐大的多元化投資全部葬送。

以互補的經濟週期來獲取整體的發展

可以利用區域經濟、不同行業的週期發展規律來分散、規避風險。不同的區域經濟、不同的行業它們的發展週期是不一致的。有的發展週期長,有的發展週期短,有的處在發展的高峯時,另外一些卻處在發展的低潮。這樣,就可以利用投資的分散來平衡不同的發展週期帶來的風險。

以整體來解決局部發展缺乏資金支持的瓶頸

投資分散的好處不止於此,它在於能夠在眾多的不同行業投資的支援下,可以集中優勢資金髮展一個行業。這就像下圍棋一樣,單獨的一顆子是沒有多大威力的,但是它一旦幾個連在一起或是做成劫,就能發揮超常的整體力量。這樣的整體力量,就會被賦予整體中的每一個點,任何一個點都能得到來自所有點的共同支援,這樣就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被英國《世紀大典》評為20世紀10名世界首富之一的清末商人王熾,可以説它的商業帝國就是沿着分散風險,以不同行業的利潤互相支援這條軌跡發展的。王熾早先是以趕馬幫起家的,馬幫上了軌道以後,就開始向零售延伸。因為,馬幫風險高,週期性影響大,因此開始涉足零售業,這樣既可消化馬幫運輸帶來的貨物,為馬幫帶來穩定的業務;又可以為運輸的貨物賣個好假錢,更重要的是有了馬幫的支持,就為進入零售業積累了資本。後來更涉足金融和礦山,都是從為了平衡各個行業風險的角度出發的。

順其自然---利事利人利我的選擇

順其自然,特別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寓意頗深的學問。日出月升,春去秋來,中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知道順應自然環境,並利用自然來達成我們的目的。《苟子·王制》記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就是最早的通過順應自然的發展,來發展農業的記載。其實,不僅僅是四季農時如此,天下的許多事物都是如此。如,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人的生老病死、科學研究等都是。

順應事物的發展,首先體現在對待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上。人只是自然界很渺小的力量,即使是整個人類社會,在宇宙中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一個人在社會經濟中,更是影響有限。那麼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順應事物的這種發展規律。如,栽種鬱金香,必須正確看待這種植物的生長規律,然後根據其生長規律,來確定如何促使這種植物長大,開花。

在商業投資中,是不是花費鉅額的資金和精力來打造一個投資項目,就能得到很好的結果。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是一種外無視事物發展規律的低效率行為,而即使這樣做了,也仍有可能失敗。我們説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不但在於我們遇事要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而且還要善於利用這種規律來為我們服務,這才是效率最高、價值最大化的選擇。比如,利用人才的事業心,來為我們共同的事業奮鬥,這也是充分利用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人才的發展規律的做法。

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

在商業投資中,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在實際的商業投資生涯中,仍然有許多人明知故犯,結果讓投資蒙受損失。其實,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於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而在於在投資生涯中始終遵守這個原則,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

曾經在中國金融市場有着赫赫威名的德隆國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德隆曾經豪言壯志的宣稱要以產業為基礎、資本為紐帶、金融為核心的模式,就是通過金融籌集龐大的資金支持產業發展。但實際上,它忽略了不同的行業之間的差異,特別是金融與實業之間的差異。金融行業的流動天然的要比實業流動要快得多。所以違反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最終付出了痛苦的代價。扶危定難,根據事物的發展,適時的糾正事物的不良發展勢頭。

成人之美,充分順應人的發展意願

在商業投資活動中,最困難的是與合作伙伴的相處。而每個合作伙伴都有自己不同的發展之路、資源和利益,這就需要公平的照顧每個合作伙伴的利益空間。最重要的是各取所需,不要去阻止合作伙伴的發展規律和意願。比如,你和你的創業夥伴、或者是得力的員工之間。他們因為自身的發展,有了新的決定和安排。你強留他們可能會收一時之效,但卻最終傷害了他們的利益,這樣其實不利於雙方長期的合作。

有一本書裏講了華人首富李嘉誠的一個有趣的故事。説有一次李嘉誠在董事會上討論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説: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我主張州拿9%的股份。並且還説經商不是簡單的1+1那麼簡單,你想拿11%反而發不了,只有拿9%,財源才會滾滾而來。從這裏可以看出,華人首富李嘉誠充分考慮合作伙伴的利益的經營之道,這大概也是促使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扶危定難,使事物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適時對事物進行干預,糾正不良發展勢頭。順應了事物的發展趨勢,雖然是效率最高、價值最大化的方法。但有許多時候,事物發展仍會偏離目標。在這樣的時候,就需要對事物的發展方向和趨勢進行干預,糾正其不良發展勢頭,使其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比如,雖然我們為項目配備了良好的管理人才結構,但是其中一部分人仍然可能做出一些損害所有人的利益的人,這時就必須糾正這種行為。(三元主人)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