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從學徒工到全球著名汽車人大綱


從騎自車到學做拖拉機;從生產拖拉機到合資生產高級轎車;每一個品種的"車",胡茂元都經歷過

胡茂元:從學徒工到全球著名汽車人大綱

30多年前,僅能騎破自行車的胡茂元可能想不到:30年後的今天,他會面對着世界地圖佈局落子,並準備在不久的將來,"開着"中國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這艘航空母艦遠遊世界。

20歲時的胡茂元只能騎破自行車,而53歲的他卻僅用了2003年一年,就做了80萬輛車。

那時候20歲還不到的他,常頂着酷暑嚴寒,騎着破自行車,幾乎天天奔走於上海浦東的家和虹口五角場的拖拉機廠之間。他是拖拉機廠的學徒工,每月津貼17.84元人民幣。除了補貼家用,後來胡茂元每個月還要節省兩元錢,用於在上海交通大學自修高等學位。

回想起那段日子,胡茂元會對下屬們説:"那條路好漫長啊,蠻苦的喔。"

隱祕的傳奇

時至2004年下半年,上汽集團在國內外企業界風生水起:收雙龍、購陸虎、並江鈴、攬重汽、集團海外整體上市計劃出台、首次進入《財富》500強、打造上汽自主品牌……

這個以前騎自行車的人,現在已經站在了世界汽車行業的巔峯。

這個從學徒工到執汽車行業牛耳的人,盛名在外,但其間的故事罕有披露。

"他在美國很出名。你看,這是我們非常著名的《商業週刊》,在飛機上我讀這本雜誌,胡先生的照片赫然在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理查德·瓦格納説,"他是一個新星。"通用汽車是上海汽車集團在國內外最重要的一個合作伙伴。理查德·瓦格納是胡茂元的老朋友,他們從1995年就彼此認識,那一年,胡茂元成了上汽集團的副總裁,併兼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組總經理、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後,上汽的另外一個包打天下的產品--上汽通用系列汽車也慢慢開始行駛在中國土地上。

胡茂元的經歷就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傳奇,但所有海內外媒體要求採訪胡的請求都被拒絕,甚至有些記者已經趕到胡的辦公室,也被拒之門外。胡茂元對負責公關的總監已經下達指令:"一切關於我個人的採訪都不進行。"

本色胡茂元

胡茂元身邊的人士解釋,"此刻,正當上汽集團處於公眾聚光燈之下時,胡總將對他個人的採訪拒之門外,實際上正體現了這位汽車人30多年來一貫的處世和工作風格:踏實、沉穩。"

熟悉胡茂元的人都用"勤奮"、"好學"、"踏實"、"親和"等詞語來形容他,他方方正正的臉上似乎總是帶着温和的笑容,而言談舉止中又總是閃爍着務實的智慧和幽默,恰如他敦厚的身影讓人信賴。

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經歷,大抵應該成為造就胡茂元如此性格的原因。

與中國國有大型企業裏大多數管理者的履歷有所不同,他多年來完全是通過自學完成高等教育,1983年通過自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5年又通過自學獲得復旦大學碩士學位,包括後來在國際合資合作談判中流利的英語,也是堅持在工作中自學練就的。可以想見,當年從十幾元收入中還要省出兩元錢作為學費的年輕人,也是騎着自行車完成的這些學業的。

而其親和就更有落筆之處了,直至現在,坐在上海市威海路489號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部總裁辦公室裏的胡茂元,依然能夠清晰地叫出很多曾經和他共事過的,仍在基層一線裝配線上工作的工人的名字,這讓很多向他彙報工作的中層幹部"驚愕"不已。而多年來,胡茂元也一直保持着到食堂裏和工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有人誇獎,他則説:我就是從工人堆裏做出來的;共產黨幹部和工人在一起吃飯,現在也成為了表揚的一大理由了?

胡茂元説,正是他早年在基層的獨特經歷和體驗使他終身受益非淺:那些經歷使他有了對一個工業企業如何運轉的客觀實際的感覺和把握,同時也使他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合作,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從而奠定了他後來事業的基石。

胡茂元早前的經歷沒有任何獨特之處:出身於貧苦家庭,自學完成學業,經歷過文革,標準的一箇中國工人的寫照。

到1983年,32歲的他已經成為上海拖拉機廠廠長,以如此年輕的年紀,掌管3000工人的大廠,在上汽集團歷史上還是首個。也就是在那個階段,胡茂元終於靠業餘的自學進修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學位。

胡的父親是個普通的售貨員,且在他十歲的時候就早逝,有個姐姐也在解放前逝世,哥哥為地質員,也難幫上他。從他的家境來看,胡走到這一步已經是個奇蹟了,但實際上,這個奇蹟只是胡茂元奇蹟的開端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同在1983年,4月1日,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汽車史上的一個傳奇車型--這款車一度完全佔領了中國的轎車市場。此時還在做拖拉機的胡茂元,完全想像不到自己的命運會和轎車連在一起。

"他的基層經歷使他非常善於傾聽大家的意見,並且總是和普通工人的距離很近。因而容易形成領導力。"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如此向《時代人物週報》評價他。

胡茂元30歲出頭才結婚。結婚第二年,胡茂元當上了拖拉機廠廠長,當年年產拖拉機超過了1萬台。

"在那個時候,這已經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曾任中國重要拖拉機生產商昌濰拖拉機廠廠長的王老先生如此向《時代人物週報》解釋這個數字的含金量。

可是很難想像當時已經成為廠長的胡茂元的生活條件有多麼窘迫。

企業效益好了,胡茂元便提出了建造職工住房改善職工居住條件的方案。待住房分配結束後,有一些職工覺得分配不公,有一天一位年長的同志來到胡茂元的家裏,要求增加住房面積。但是,他沒開口,轉身就就走人了-廠長胡茂元住房的窘迫狀,一覽無餘地展示在他眼前。

當時胡茂元住在浦西9平方米的房子裏。房子用間壁隔開,他的岳母住在裏邊,他和妻子住在外邊。 女兒出生後,胡茂元就又在自己浦西的9平方米住房裏,再搭建個閣樓,夫妻倆就住在上邊。在拖拉機廠職工們的生產生活雙豐收了,胡茂元依然還在這個小閣樓裏,寫着他的年終報告。

進入到80年代後,胡的職業生涯開始步步走高了,同時也給了他引領中國的汽車行業的機會--上汽每走高一步,留給胡茂元的空間就大一步,而胡,絲毫沒有辜負這難得的發展空間。

90年代,胡茂元的上汽通用時代

1995年,上海市政府準備選派管理人員到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學習商業管理,時任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裁的胡茂元在經過多輪競爭以後順利成為其中一員。在動身前往亞特蘭大之前,他已經修完了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的課程。

但誰也沒有料到,為期一年的進修,胡茂元在美國佐治亞洲理工大學只呆了僅僅3個月,就被上海市有關領導緊急召回國內,並將一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他--由他負責上汽集團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合資談判,組建合資公司。於是,胡茂元又倉促回到了上海。

時值中國汽車工業開放國內市場,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此前上汽集團已經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成功合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將是第二個,而且是投資額最大的下一個。上海市政府和上汽集團對該項目寄予了最高希望,因此該項目被上海市政府列為當年第一號重大工程,而且是上海第一次把工業項目列為全市的一號工程,其政治內涵和經濟含量,不言而喻。經過審慎考慮決定由胡茂元任項目談判小組組長,陳虹(現任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副組長,全面啟動與美國通用汽車的合作項目。

從一開始胡茂元就意識到了即將面臨的重重困難。1995年10月,他首次出訪美國,在底特律文藝復興中心大酒店裏,時年44歲的他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中美雙方都不得不克服很多困難,因為雙方在社會、政治和法律體制上存在很大差異。"胡茂元回憶説,"上海政府的期望又很高,談判組壓力很大。"

如何讓不同社會制度、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在和諧、融洽的合作氣氛下,生產出優秀的產品?這讓在中國幹了13年國有企業經理的資深管理者輾轉反側、不能入寐,擔心與通用汽車公司共同投資15億美元興建的這個汽車廠--美國最大的在華投資企業真的應驗了那句"只會生產合作雙方的爭吵"的嘲諷。

後來的結果證明,其實在那天夜裏,胡茂元完全可以高枕無憂地睡一覺。這個合資項目被證明相當出色。從項目國家立項、上海籌建到第一輛別克品牌的轎車下線僅用了破天荒的23個月。而且在1998年投產的首年裏就實現了銷售額52億美元,利潤1.64億美元的記錄。其中故事,胡茂元僅用一句話就概括了:"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我並不吃驚。"

胡茂元説:"我的性格認定,只要是數學題就會有解,而且我一定要把它解出來,我讀書是這麼讀的;造拖拉機時是這麼造的;後來在合資談判中也是這麼做的。"

鑑於過去中外合資企業(包括上汽集團與大眾的合資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中外雙方各顧各的利益,不斷"扯皮"吵架以致嚴重影響管理效率的現象,那個在文藝復興中心大酒店裏的不眠之夜,胡茂元一直都在焦躁地琢磨一套強化合資企業獨立性的合作原則。

"誰聽誰的?"這成了項目談判中大問題。常常談着談着就出現分歧,有時甚至是"劍拔弩張"。

"如果一項決定有利於上汽但是卻有損於通用,那就不是一個好決定,必須是雙方都有利。"胡茂元果斷地提出了"合資公司利益是最高利益"的原則。當時,提出這種觀念是需要一定勇氣的。

儘管如此,美國合作者還是對中國的體制和商業慣例充滿懷疑。為了説服外國合作者,幼年時代言語不多的胡茂元,時下又被自己的職業、職務和肩上的責任推上了一個必須多講話、會講話的層面。他像古老的伊索一樣給外國合作者講起了寓言故事:

一個牧師的兒子沒有被父親難住,在很短的時間就把父親撕碎了的世界地圖給拼完整了。孩子用的辦法很簡單,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按照人來拼比按照地圖拼當然簡單很多。胡茂元如是結束自己的講述:只要人"拼"對了,世界也就拼完整了。

美國人領悟了胡茂元所講的牧師的寓言,最終放棄了懷疑。 胡茂元又與美方總經理"約法三章":中美雙方的工作人員要坐到一個辦公室裏辦公;不在公開場合發脾氣,要發也要關起總經理辦公室的門來發;雙方吵過兩分鐘後要講話,絕不迴避矛盾或讓矛盾拖延。

"應該説,今天上海通用的成功運轉正得宜於這三個頗有點像新婚夫婦磨合期的蜜月約定。"上海通用汽車的一位在職高管如此評價。

直到今天,通用汽車的高層領導人也毫不猶豫地把這項宏大而又冒險的投資計劃的成功歸結為胡茂元當年的卓越領導才能。

"他是一個熟稔中國體制和勇於突破的商人,是最善於解開國際汽車巨頭的管理方式與國內體制之間"疙瘩"的管理者。"通用汽車亞太區總裁施雷斯不無讚賞地説。

如果説上汽集團桑塔那時代的輝煌與胡茂元沒有關係的話,那上汽通用時代,卻是胡茂元一手搭建的。憑藉這兩個系列的拳頭產品,上汽集團一直站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巔峯位置。上汽最初的輝煌是上海牌汽車,隨後,進入了桑塔那時代,胡帶領上汽進入通用系列車時代後,新的高峯在哪裏?

21世紀,胡茂元的擴張時代

1999年7月,坐上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職位的胡茂元開始着眼國際擴張。

也許正是應驗了中國的那句老話:"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個30年前在自行車輪上辛苦求學的年輕人,現在想要坐在自己製造的汽車輪上行走世界。

胡茂元面對世界地圖的戰略佈局已經日漸清晰:先走出上海,2002年起相繼控股收購了江蘇儀徵、柳州五菱、煙台車身廠,又接收了原中汽總公司組建了上汽北京分公司,2004年正在進行中的並江鈴、收重汽;再走出國門,自2000年組建了上汽北美公司、歐洲公司之後,2002年又成立了日本公司、香港公司;隨後就是世界知名品牌的收購戰了,2002年10月,在胡茂元主持下,上汽正式參股通用-大宇,儘管只有10%的股份,5970萬美元的投資額,但卻成為中國汽車企業跨國重組的先例,2004年收雙龍、購陸虎又正在緊張進行中,待這些收購完成之時,上汽集團將成為一個集轎車、商用卡車、商用客車、越野車等全系列車型的汽車製造商。

2004年 7月12日,美國《財富》雜誌正式宣佈,上汽集團以117.2億美元合併報表後的銷售收入名列2003"世界500強"第461位,沉穩的胡茂元高興地説:"這實現了上汽幾代人的夙願。"

自2004年初,翻開胡茂元的新日程表,發現早已有了新的戰略任務:改制重組、整體上市、自主品牌。2005年海外整體上市和從"麒麟"到"鳳凰"再到"鯤鵬"的系列自主品牌的上市,將是胡茂元為上汽人規劃的下一個"夙願"。

胡茂元心中的疙瘩

但是,自主品牌之路走得比較艱難。這也是胡茂元現在心中最大的疙瘩。也是他在未來的5-10年內要用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去啃的一塊硬骨頭。即使復興一個已經失落幾十年的中國國有轎車品牌"上海"或者"鳳凰",無論對胡茂元、上汽集團還是中國政府來説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具體的實施卻受到來自歷史因素和現實環境中方方面面的制肘。

"中國汽車業的自主研發儘管被企業喊了多年,但是一直都沒有大的起色。這有很多歷史原因。不僅僅是上汽集團或者胡茂元個人單獨面臨的問題。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結構性難題。"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書林對《時代人物週報》表示。

據張介紹,中國汽車工業自從80年代走上合資發展的道路以來,就是完全依賴外國的資金和技術。在最早簽訂的幾家中外汽車合資企業如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雪鐵龍等的合同書中寫的都是:外方負責技術和財務,中方負責開拓國內市場,這就是中國汽車產業從80-90年代開始實行的"以市場換技術"戰略。

顯然這個戰略實施得並不完美。時到今天,外國汽車品牌的確佔有了中國汽車業總產能和市場份額的80%以上,但是,中國自己的汽車研發能力仍然處於嬰兒階段。

從2002年開始,胡茂元帶領的上汽集團就表現出了最強硬和最堅決的重振自主品牌的態度。從那時開始,從上汽集團內部就不時傳出"胡總又拍桌子了"的傳聞。從這個與原本個性一向温和沉穩的胡茂元有些反差的舉動,也可以推測出胡在重振自主品牌過程中的難度。

難度之一是如何平衡合資與自主的難題,一個故事可以説明這個時下對中國汽車業最敏感的話題。據説,上汽與德國大眾曾經就在現有桑塔納平台上開發屬於上汽自己品牌的汽車達成過一個協議,但是,在上汽集團已經投入上億資金且新車型尚未下線面市時,大眾卻有了反悔之意。理由很簡單:"我給你提供研發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研究出來的汽車最終是和我自己在同一個市場上競爭。"德國大眾汽車也是生意人,不會做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

但是,這並沒有難倒胡茂元。他説:他已經習慣了困知勉行。還好,上汽在中國的前三大汽車集團裏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後,今天的上汽也並非像當年與大眾合資之初時那樣除了市場,一無所有。正如胡茂元也不再是30年前自行車輪上的求學青年一樣。

"上汽在中國汽車業裏是資金實力最強的。因為從1984年桑塔納上市銷售開始,上汽就被政府特批建立了轎車配套基金。即每一輛桑車的售價裏有2萬元積累到該基金,到今天至少有50-60億人民幣了。"張書林説。

另外,上汽集團近年來利潤一直是穩健上升,2003年集團税前總利潤達到了80億人民幣。這些多年積累的利潤加上配套基金為胡茂元施展拳腳、自主開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實際上,與英國老牌汽車商陸虎汽車即將於本月簽署的合作協議,其內容本質上就是胡茂元要用上汽的資金購買陸虎汽車從設計到生產的全套技術以推動上汽自我品牌的自主研發。而2002年收購江蘇儀徵的目的也同樣是為了把它建設成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的主要生產基地。為此,胡茂元還將江蘇儀徵的100%股權置入了上汽集團目前惟一的上市公司上海汽車(600104)。足見自主品牌在胡茂元的發展戰略裏的重要性。"

2007年,上汽要生產和銷售5萬輛自主品牌的轎車。"胡茂元説。

也許胡茂元的下一個10年就是準備交給上汽的自主品牌了。(陳雨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