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小説讀後感作文怎麼寫

革命志士們一個個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用鮮血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詩。小編整理了“紅色小説讀後感作文怎麼寫”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紅色小説讀後感作文怎麼寫

紅色小説讀後感作文怎麼寫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説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敍述,又必須説理。敍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敍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敍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説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擴展閲讀:關於紅色小説讀後感【一】

《紅色之旅》再次把我帶回到上個世紀那腥風血雨的年代:硝煙瀰漫於整個大地,國家四分五裂,國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無數仁人志士懷着一顆赤忱的愛國心,為解救人民為解救民族而艱苦探索……在此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登上歷史的舞台,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創業,從此,中國的面貌渙然一新!

在這段跨越時空的旅行中,我看到,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二十八年間,黨克服重重困難,在逆境中謀求發展,由五十三人的小黨派一躍成為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中堅力量,創造出萬里長征等無數震驚萬世的奇蹟,成為指引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忠實代表,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閃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個個;一處處;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經明白《紅色之旅》為何如此振奮人心,我能不被先烈們磐石無轉移的赤誠之心為之震撼和感動嗎?[由整理]

當我駐足於劉胡蘭紀念館時,劉胡蘭氣宇軒昂、正氣凜然的雕像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又一次使我們想起這位正值妙齡的少女悲慘而悲壯的命運。時年不足十五歲的共產黨員在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毅然選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來,但劉胡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我個人比較喜歡紅色經典的小説,沒事的時候也會經常看一些這樣的書籍還有電影,因為我總覺得這是我們國家誕生的標記,沒有這些書籍、影音製品,我們怎樣樣看到我們國家一步一步的富強?所以紅色經典是十足的珍貴的。

關於紅色小説讀後感【二】

最近我看一本書,名字叫《紅巖》,這本書描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收到國名黨反動的特務機關殘酷的壓迫,可是,他們在監獄中頑強的與敵人進行抗爭。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一位偉大的人,她的名字叫江竹筠,大家都親切的叫他江姐。在這本書中,敵人在獄中殘忍的折磨她,用夾手指,灌辣椒水,做老虎凳去折磨一個弱女子,想讓她吐露事情,一次次酷刑使她疼暈過去,但是她卻咬緊牙關。她的堅強令我佩服,她的不屈令我震撼。我想,要是我一定會經不住折磨而説出軍情,比起她,我們是多麼的渺小。

在書中,我還認識 小蘿蔔頭 他的眼睛很大而有神,因為營養不良而又瘦又高。所以大家愛憐的稱他為 小蘿蔔頭 雖然他看起來瘦弱,但是卻肩負着為獄友送信的重任。

讀以後,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在想,是什麼讓他們都不畏強敵,是什麼讓他們堅強不屈,是什麼支撐着他們,在一次次折磨中,暈死過去,卻不吐露事情。現在我終於知道,是一份對國家的愛,是抱着對國家的希望,是為祖國的億萬人民。為我們他們犧牲,雖然慘痛,卻也壯烈!

關於紅色小説讀後感【三】

《保衞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英雄史詩”,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寫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國民黨軍以十倍於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況下,由防禦轉為進攻,並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鎮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於我軍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的故事,讚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整本書以解放軍某縱隊第一連的經歷為主線,重點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輕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的代表,又是冷靜果斷的指揮員的代表。因為他年輕,又有對敵人無限的仇恨,他起初無法理解我軍撤出延安的舉動,但他是老革命,他還是理解了黨中央的智慧決策,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指揮員。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衞毅、張培等指揮員和孫全厚、馬全有、李江國等戰士。書中,作者還第一次描寫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也是從書中,我認識了彭德懷將軍。雖然着墨不多,但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一個長於作戰善於指揮,而又淳樸真誠,甘於清苦,有“人飢己飢”精神的“人民勤務員”。他是一個偉大的模範共產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好公僕,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他關心每一個戰士和人民羣眾,從不擺架子,陳興允旅長這樣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讚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並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長期革命鬥爭的錘鍊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鬥。

書中還從側面描寫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頌了陝北人民對我黨我軍的擁户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漢為代表人物,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想要知道我黨軍隊的去向,李老漢卻故意將敵人引入歧途,自己抱着小孫子跳下了絕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我們革命戰爭的勝利也是緣於有了這樣無數的幕後英雄,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可以為了真理放棄一切,這怎麼能不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

隨着“北方,萬里長城的上空,突然衝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着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捲過森林,捲過延安周圍的山崗,捲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的落幕,故事講完了,我平整了思緒,安撫了激動而又緊張的心。

整部作品對場面的描寫很細緻,不僅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戰士們面對死亡時的大無畏,還描寫了人民羣眾對我軍我黨的擁護和愛戴,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危難時刻的大智慧和英明決策。西北戰場的輝煌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戰局的正確分析和估計以及對於戰爭的英明指示和領導,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艱苦英勇的作戰,陝北解放區的忠誠團結之下取得的;也是在無數個共產黨員前赴後繼,用自己的生民和鮮血捍衞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之下取得的。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衞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進步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但我們更加不能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越挫越勇、無畏犧牲的中華精神,以及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的大智慧。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在其中得到了洗禮,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圍繞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