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

黨的思想路線的形成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不斷繼承、創新、豐富和發展的結果。黨的思想路線的確立是我國改革開放得以確定、推進和深化過程的認識基礎。科學發展觀正是改革開放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必然結果。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相關文章,歡迎大家閲讀。

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

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相關文章一

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曲折而光輝的歷程,最重要的經驗就是確立,形成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其本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這一思想路線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和政黨黨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共產黨人高尚道德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條件、動力、根本目的和歸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的思想路線。堅持這條馬克思主義黨的思想路線,無論對於中國革命的成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推進,還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對我黨的思想路線內容的集中概括。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事求是,是指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從客觀實際出發,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去認識事物,努力掌握事物的內在聯繫和發展規律,用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來直到自己的行動,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求真務實,就是着眼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黨的思想路線內容的內在聯繫是: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觀基礎,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共同統一於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之中。

其次,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首先要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在於與時俱進。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有害的;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關鍵在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應當成為黨和國家不斷努力的方向。理論創新是創新的思想基礎基礎,制度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着眼點在實現科學發展,根本目的在於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鄧小平指出,發展是硬道理。xx同志説,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過不懈努力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xx説,要牢固樹立並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

因此,黨的思想路線經歷了一個確立、形成、發展的過程。這條思想路線堅持、運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實踐論、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創新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黨的思想路線,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相關文章二

黨的基本路線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它是我們黨制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功績,就在於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偉大轉折。

黨的思想路線有三層含意:從實際出發,正確地認識和掌握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觀點,在實踐中發現、檢驗、發展真理。黨的十四大章程要求“全黨必須依據這條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思想路線是否正確,關係到黨事業的成敗,思想路線的科學程度如何,關係到黨的執政水平高低。思想路線正確與否,關係到黨的事業成敗;思想路線的科學程度如何,關係到黨的執政水平高低。什麼是思想路線?所謂思想路線是我們全黨思考、認識、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指導路線,也是我們全黨同志認識和解決問題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和方法,它是世界觀、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集中體現。毛澤東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鄧小平進一步總結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賦予思想路線“解放思想”的新內容。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中,黨的xx大又為這條思想路線增添了“與時俱進”的內涵,並且把它作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前提。xx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在不斷更新黨思想路線同時,黨思想路線也在不斷科學和完善,讓我深切體會到黨的路線真正以時俱進, 從xx大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實踐發展是沒有止境,理論發展也是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的思想,同時也考慮到時自身思想路線是否與時代相符合,從馬列主義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不斷更新,鮮明反應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自從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與國際接軌,必然的體制,思想價值觀都會接受到衝擊,當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西方主義的意識形態攻勢加強,我們如何堅持社會主義路線不動搖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論創新的典範,它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關係中抓住了關鍵,以黨的建設命題形式表現出時代精神。理論創新是實踐發展的產物,同時又給予社會實踐能動的反作用,如果説舊唯物主義是簡單的“反映論”,馬克思、恩格斯倡導“能動的反映論,”那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藴含的就是“創造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創新”中獲得了它的現代性。理論成為各種社會實踐的先導,是當代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特徵。

當人類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深入地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在國內遭受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自然災害面前,在各種嚴峻挑戰和困難面前,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事實解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給我國經濟發展,民族縟節,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良好的開局。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我們必須努力做到: 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不斷深化對我國基本國情的瞭解。正確認識國情,按照國情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開展工作,是堅持求真務實的根本所在,做到以民為本,利為民所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把求真務實落實到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之中,更好解決民眾問題。

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相關文章三

1、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義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3、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依據和意義

依據: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在近代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裏,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

意義: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反應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獨創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革命的理論。

5、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社會性質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

6、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

第一,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着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第二,闡明瞭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第三,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

7、怎樣全面、準確把握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涵和這一理論的現實意義

內涵: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意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從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不能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不能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義下的某些錯誤觀點出發。

9、改革開放的性質和目的

性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當的建設,保持和發展當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11、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三者之間的關係

改革是動力,發展史目的,穩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發展、穩定在動態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第二,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第三,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

1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其確立的依據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依據: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區別於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基礎,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第二,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還不高,發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以適應生產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發展社會主義服務。

13、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的議會制度存在哪些根本的不同點。

第一,人民代表大會與西方議會有着本質的區別。第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和 “一府兩院”的關係與西方國家國家機關間的關係有着本質的區別。第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西方議會議員有着本質的區別。

1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關係

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關係: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馬克思主義是靈魂,共同思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榮辱觀是基礎。

15、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內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16、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17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思想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是什麼

內容: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意義:第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第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説。第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體現了即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實可能的策略靈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統一會造成的不良後果。第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有利於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的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第五“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喂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18、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第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務的原則。第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第三,堅持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的原則。第四,堅持愛國主義與履行國際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19、理解共產黨既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先鋒隊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第一,中國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內在要求。第三,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是當以實現民族振興為己任的必然選擇。

20、堅持黨的領導為什麼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第一,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為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第二,從國內看,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改革,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從黨的自身狀況看,目前,我們黨的實際狀況同當肩負的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榮使命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