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尊敬的黨組織: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xx大以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指明瞭正確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積極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只有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未來,普遍認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在其心靈深處構築強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撐。應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立足點,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着眼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中華民族共同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既深入挖掘課堂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又努力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等有利契機,吸收、借鑑人類發展的文明成果,以發展的眼光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近年來,上海市以國家觀念、國情意識、國家安全和國家自強等內容為重點,開展國家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心”;以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和人文傳統等內容為重點,開展文化認同教育,幫助學生傳承 “民族魂”;以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等內容為重點,開展公民人格教育,培育學生做好“現代人”, 把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健全人格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力推行“學科德育”。“育德”與“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進行才能相互促進。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大力推行“學科德育”。“學科德育”要解決的是“只教書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問題,讓教育迴歸本質,實現知識、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因此,推進“學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學科本身所藴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內涵,讓各學科的教師都認識到,如果脱離了學科中藴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生動教育,課堂教學就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近年來,上海市十分重視對教師實施“學科德育”能力培訓,全面實施“教師人文素養提升計劃”,幫助各學科教師從教學設計、結構、策略、方法等方面提高“學科德育”創新能力,實現了“育德”與“增智”互促共進。

悉心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學校把思想道德教育與身心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強化健全人格培育。近年來,上海市以“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為主線,以生命個體成長的內在邏輯為遵循,以不同年齡段青少年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身心特點為依據,構建了各學段有機銜接、分層遞進和全面系統的生命教育體系,制訂實施了《市中國小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同時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銜接起來,注重引導教師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自覺挖掘學科中所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資源,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格的滋養與涵育;高度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打造“温馨教室”等為載體,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圍。

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説,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隊伍。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以及高校輔導員等是德育工作的骨幹隊伍。應着眼於專業化發展,引導思想政治課教師牢固確立“立德樹人”的職業理想與操守,加強能力鍛鍊和崗位培養,增進交流學習,造就講團結、有水平、能戰鬥的德育骨幹隊伍。學科教師基數大、分佈廣、與學生接觸較為頻繁,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點隊伍。應在“學科德育”的引領和要求下,進一步增強其育德意識,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學科教師隊伍中更加深入人心,進而凝聚共識,使更多學科教師學會並善於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地開展德育教學,使學生既學到學科知識,又接受德育引領。可以將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納入日常培訓內容體系,推動形成職務培訓(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多種類型,市、區(縣)、學校三級貫通的培訓體系。除了學校教師外,社會大課堂中還藴涵着大量德育工作者。從各類實踐基地的負責人、講解員到活躍在各個領域、基層一線的先進個人和優秀代表,都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善於發現並積蓄匯聚,則能成為德育工作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彙報人:xx

XX.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