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4篇

本文目錄2019年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預備黨員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例文

敬愛的黨支部:

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4篇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這種超常規、超期待的大動作,表明執政黨在對待黨紀國法與至高特權的關係上,選擇站在了維護法治的堅定立場,藴含着執政黨執行黨紀國法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絕對性,體現出中共執政決意走上法治軌道的強大決心;而在中央委員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這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xx年7月29日,世界再次為中國“震撼”。這一天,中共中央決定對xx立案審查,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大老虎”終於浮出水面;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是“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兩件大事,其實都關乎同一個話題,那便是法治。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這種超常規、超期待的大動作,表明執政黨在對待黨紀國法與至高特權的關係上,選擇站在了維護法治的堅定立場,藴含着執政黨執行黨紀國法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絕對性,體現出中共執政決意走上法治軌道的強大決心;而在中央委員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這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它更加表明執政黨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對中國的現代化轉型而言,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性意義。

不過,在讚賞這種超常規動作的同時,亦應看到,中國現行法律從未規定可以對任何層級的高級領導人法外開恩。僅從法律來看,這至少沒有超越法律的常規,這種超常規指向政治慣性和普遍的社會觀念。

中國具有數千年的人治傳統,求索法治的道路崎嶇曲折。十八大以來,從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建設法治中國”,從新法治十六方針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執政黨力行法治的思路與部署清晰可見。更為可信的是,這種矢志法治的決心在很多領域開始得到踐行,諸如反腐“有案必查” 對法治原則的兑現,廢除勞教對於法治精神的捍衞,司法改革對於法治理念的汲取等等,都預示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站在了新的時代起點。

中國共產黨對於依法治國方略的不渝信念,源於對法治求根治本優良本質的認同,源於對時代中國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省察,也源於對治國理政歷史規律的把握。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並不是最優的統治方案,但卻是現實世界中所能找到的“最不壞”的方案,因為法治優於“一人之治”和“少數人之治”。無論是破解改革中的阻力與障礙,還是擺脱既得利益的束縛與干擾,無論是走出絕對權力的****定律,還是步入權利神聖的時代殿堂,都需要法治在更縱深的層面落地生根。當前,中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各種複雜的矛盾糾紛和利益衝突逐漸顯現,權力的失範與社會治理的失效不斷挑戰社會公平,與各種“治標” 的方式相比,只有法治才是求根治本的良方。選擇法治,堅定地推進依法治國方略,中國夢的實現便有了堅實的根基。

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核心議題,必將勾畫出未來法治中國的發展藍圖,寄託着華夏兒女百餘年來追求現代化的綿綿厚望。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形式法治的構建更加完備。立足於這種現實基礎,中國法治建設正處於從形式法治向實質法治的轉型階段。

這種轉型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於司法機構的獨立化運作。十八大以來,審判獨立成為司法改革的重點關鍵詞,xx和最高法均多次提到“要確保審判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xx年2月,xx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就提出“要確保審判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其後,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等多個場合,最高法院院長周強也多次談及“審判獨立”。而審判獨立的提法更加密集,最高法院領導人在公開場合提到司法改革時幾乎都會提及審判獨立。有專家分析審判獨立將是司法改革方向,還有人解讀為中國正在走向司法獨立。

欲讓法治真正成為黨的執政方式,成為政府的行政方式,成為全民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沉澱下來的心理、習慣與傳統,還會呈現出諸多文化層面的阻力。由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更加呼籲頂層設計,更加要求系統配套,更加強調知行合一。

法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剛開始的構建需要所有側重。不同國家基於不同的歷史傳統和現實狀況,選取不同的方向作為法治着力點,進而分化出不同的推行實質法治的進路。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主要採取的是一種“司法中心主義”進路,強調法院對法治的捍衞、發展功能;以德法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則主要採取“立法中心主義”進路,強調製定法的權威與規則效力,立法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構成法治大廈的“拱門石”。中國的法治走的也是一條“立法中心主義”的道路,將“有法可依”作為法治系統的首要前提,通過在經濟、行政、社會領域急速立法,最終確立起治國理政的規則框架。

但是,在目睹立法如潮的同時,普通民眾並沒有相應地增長對法律的信心和期望,甚至懷疑“法”的存在。法律為什麼實施不下去? ?制定出來的法律為何不能贏得人們的信仰?中國法律實施過程中究竟遭遇哪些瓶頸?念茲於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得不面對當前中國法治建設的最大困境:法律體系背景下的實施難題,並由形式法治轉入實質法治建設階段。

基於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推行實質法治依賴司法的崛起,同時也依賴在行政執法的歸位,司法與行政執法共同構成一種“執法中心主義”的法治進路,以推動良法得到良好的實施,重塑法治的權威與公信。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在執政黨的治國理政“總盤子”裏,為何對行政體制改革持續傾注心力,為何將司法體制改革置於突出地位予以頂層設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當中,特別強調了兩方面的法治改革,一是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是司法體制改革,兩者共同指向法律的實施系統。

xx指出:“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無濟於事。” 而只有從司法和行政執法領域打通法律運送正義的兩條“大動脈”,才能為整個法治肌體輸送新鮮血液,維繫政體和國家、社會肌體的健康。

所以,保障嚴格執法,克服非平等執法、釣魚執法、尋租性執法、非文明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非法性執法、滯後性執法等行為,徹底糾正行政執法不嚴;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獨立與公正,讓每個人在司法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重中之重。如此,我們才能從法律大國轉型為法治強國。

預備黨員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2019年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2) | 返回目錄

尊敬的黨支部:

您好!

近日來,通過學習黨委組織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自己對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習,我對羣眾路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能力。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妥善應對考驗、化解風險,運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於我們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促進黨員幹部做到求真務實、清正廉潔,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作為國小教師,該如何將羣眾路線實踐教育與現在的本職崗位進行結合才能能滿足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需要?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應該全面準確地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羣眾路線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根據課程標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要注重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務實教師。對待任何一件小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將教學工作做的盡善盡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圖虛名,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把自己的任務落到實處。

然後,應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注學生的訴求,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黨的羣眾立場是真心為羣眾着想,而教師的教授對象是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比如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否能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在課間和課後老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內心想法、未來就業、職業規劃的真實想法。儘量抽出時間參與到學生的活動當中去,比如一些競賽、興心趣小組活動等,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

最後,應該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教師有自己的合法的正當的權益,但是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為教師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通過這次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明確努力學習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圍繞工作,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契機,端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做到教好書,育好人。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x

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2019年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3) | 返回目錄

備受公眾矚目的當屬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的召開,下文為大家介紹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根據五中全會的“劇透”我們可以看出,此次會議將重點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後衝刺和決勝的五年。所以,全黨上下乃至全國各族人民都要拿出百分百的信心和決心,將這五年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走向更美麗的春天。

此前,xx在多次調研講話中已為“十三五”定調。x月xx日,xx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就指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這10個方面,無疑會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

有句話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説,必須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我國的經濟總產值。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才能讓中國這隻雄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通過中國近代歷史這部屈辱的歷史,相信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被別人侵略。所以,我們必須要變得更強大。這就需要我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經濟實力,並以經濟的發展來帶動政治、文化的繁榮富強,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

因此,針對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聚焦“十三五發展規劃”。因為從時間來看,未來五年對於中國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也讓這次會議的關鍵性得以凸顯。一方面,“十三五”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另一方面,“十三五”結束之際,又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在“十三五”規劃中,關於經濟發展目標的確定備受關注。在談及2020年gdp目標時,xx指出,我們不會片面追求gdp,但沒有一定速度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躍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經濟目標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我們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重要經濟決策,通過不懈努力帶動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讓我們共同期待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豐碩成果。

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思想彙報例文2019年十八屆五中思想彙報範文(4) | 返回目錄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五中全會,35年的改革歷程,我們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步階段,我們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階段,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隨着11月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於北京開幕,一場關於如何讓中國這艘東方巨輪繼續高速、安全航行的討論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一屆領導團隊如何“轉舵”、“揚帆”也成為全球焦點。相信,當此次會議閉幕時,一張改革2.0版的藍圖必將呈現在公眾面前。更自十八大以來,政府職能改革、高調反腐讓公眾堅定了對三中全會的期待。

回顧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之門。歷經磨難後,1978年的這一次平常的大會卻做出了一個不平常的抉擇:實行改革開放,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站在這一里程碑上,老一輩中央領導集體清醒的認識到,在全球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閉關鎖國,“落後就要捱打”永遠不會過時。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五中全會,35年的改革歷程,我們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步階段,我們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階段,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的關鍵時期,面對民眾拆解“硬骨頭”的期盼,需要黨中央直面“發展與轉型”關、“政府與市場”關、“公平與正義”關三個“關口”考驗,帶領十幾億人民再續光榮和夢想。

直面“發展與轉型”關,突破傳統增長模式束縛,確保增速“換擋”期的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十八大以來,我國出台一系列舉措:全面審計地方政府債務、出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改革“路線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科技創新,等等,皆宣示着深化改革、加快經濟轉型的決心。發展與轉型,宛如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雙翼”,只有找到二者間的“黃金平衡點”,在發展中壯大經濟穩住就業,在轉型中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突破限制,進一步完善土地、金融、財税、價格等機制機制,才能化解產能過剩之難,實現經濟升級轉型,推動深化改革發展。

直面“政府與市場”關,劃清相互的邊界,從根本上轉變“萬能政府”形象,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改革處於深水區和攻堅區的國情要求採取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徹底理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轉變政府職能是此次三中全會民眾期盼拆解的六大“硬骨頭”之一,是政治改革、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興旺的根本。我們期盼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政府機構進一步精簡、辦事程序進一步簡化,期盼減少不必要的政府幹預,放開市場準入,打開長期存在的‘玻璃門’‘天花板’,將阻礙深化改革的一個個“硬骨頭”咬碎、嚼爛。

直面“公平與正義”關,努力實現共享共富,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實現公平正義,是發展的活力源泉與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也是中國在社會轉型期必須跨過的關口”。一個積極向上、崇尚法治民主的社會,平公正的社會環境是人們的期盼。只有一視同仁,按章辦事,遇事講規則制度而不是講關係或者潛規則,才能帶來安全感和公信力,築牢黨羣幹羣關係,使黨在新時期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實現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修身自省,30餘年高速發展與社會矛盾並存。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是國富民強,我們雖然擁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也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精神追求,甚至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儘管在社會民生建設上,我們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但至少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決策曾都在不斷反省,如何協調發展與民生,如何讓社會和諧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展望未來,堅定深化繼續改革信心。不久前的“383”方案,引發了國人的大討論:如何改革?從哪些方面改革?我們能否承受改革的成本?這些問題,無論是頂層設計者還是作為社會公民,都高度關注。但有一點毋容置疑,改革刻不容緩。城鄉二元化矛盾、生態環境“亮紅燈”、發展後勁不足等都決定了我們不能坐吃山空。從上海自貿區到農村產權改革,這是一場“激流勇進”的前奏,深化改革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民心所向,因此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無論改革之路有多麼艱難,我們必將披荊斬棘,勇敢前行。

揚帆起航,轉變職能激發改革活力。自新一屆中央政府履職以來,讓我們看到了“壯士斷腕”的勇氣、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決心,以及振興市場經濟的信心。政府一系列舉措,既是為了轉變職能,更是為了激發改革活力,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探路。我們相信,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此次盛會之後,我們將揚起改革之帆,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小康社會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