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羣眾路線是黨必須始終堅守的生命線

尊敬的黨組織:

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羣眾路線是黨必須始終堅守的生命線

黨的羣眾路線是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到黨的全部活動中而創立形成的,其靈魂就在於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保證黨的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這就意味着,如果黨堅持羣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展就會有保證;反之,如果黨脱離了羣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威脅,黨的事業也會遭受挫折,甚至出現亡黨的危險。

人民羣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由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運動所引起的,但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社會形態的更替,並非是由這一矛盾自己來推動實現的,而是人民羣眾革命鬥爭的結果。所以,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某種社會活動是否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是其勝敗的關鍵。人心向背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趨勢,人民羣眾成為社會革命的主力軍。

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對於人民羣眾來説,他們總是在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不斷尋找能夠帶領自己前進、滿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領路人。因為,人民羣眾是為了能夠生活、生存和發展才創造歷史的。促使他們不斷去創造歷史的強大動因,永遠都是日益增長的需要得到不斷滿足的各種利益,即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對此,馬克思曾精闢地指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所以,誰尊重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能夠不斷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能得到他們的擁護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的政黨或政權,就擁有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其生存和發展就有了強有力的保證;相反地,誰忽視了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不尊重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會被人民羣眾所拋棄,喪失其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種基礎要素,最終被新的、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羣眾利益需求的政黨或政權所替代。

古人常説的“國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都是這一道理的生動表述,蘇聯共產黨的興衰也是這一論斷的有力史實證明。

1917年10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不到20年時,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了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奪取了政權。在當時內憂外患、國內國際形勢複雜嚴酷的背景下,布爾什維克黨之所以能夠脱穎而出,關鍵點就在於他們宣佈以和平、土地、麪包和自由等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東西作為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引起了廣大民眾心理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得到了民眾的信賴和支持。但遺憾的是,在20多年前,已經擁有XX萬黨員、國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蘇聯共產黨,卻在一夜之間丟失政權,其根本原因正是執政黨民心潰散,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蘇聯解體前夕,蘇聯《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羣眾中進行調查,結果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和幹部的竟佔85%,認為代表勞動羣眾的只佔7%。

歷史已經向我們反覆證明:人民羣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在一切社會歷史的重大關頭,人民羣眾總是變革的主力,最終把違背歷史潮流的勢力掃入歷史垃圾堆。

羣眾路線事關黨的人心向背

人心向背,實際上就是民聲、民意和民心的所向和所背,它是以人民羣眾基本的物質利益為基礎的,代表人 人民羣眾的利益,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也就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這就提醒我們黨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是民眾選擇黨,而非黨選擇人民。這意味着,今天人民羣眾選擇擁護和支持我們,明天他們也許就會選擇放棄我們。黨要始終保持自己的執政地位,就必須持續贏得民心,讓人民羣眾始終如一地選擇、擁護和支持黨。要做到這一點,黨必須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走羣眾路線正是黨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法寶。

以“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為核心的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其根本目的就是維護和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贏得大多數羣眾對黨的擁護和支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一切為了羣眾”,突出的是價值取向,是指黨必須把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多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支持的前提條件。

“一切依靠羣眾”,突出的是手段,是指黨要密切聯繫羣眾,遇事同羣眾商量,虛心向羣眾學習,善於組織和團結廣大羣眾,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一要求是黨充分認可和尊重人民羣眾歷史主體地位、信任人民羣眾力量的表現,也是黨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參與、支持黨的事業的重要手段。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突出的是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指在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把集中起來的羣眾意見,通過處理再返回到羣眾中去,使羣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眾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羣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這一路經是保證黨始終植根於人民、成長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重要保證。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三****寶之一。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抑或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羣眾路線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長期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始終是我們黨秉承的重要價值理念和領導方式,黨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走上小康之路,一個關鍵就在於黨堅持了羣眾路線,同人民羣眾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魚水關係。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歷程昭示我們,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堅持的好了,我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我們號召全體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首先要作表率。要時刻銘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實現民族復興的使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爭做時代楷模。黨與全體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就能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深厚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