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方言影像文化發展思考文學範文

有人驚呼我們已經進人了一個影像文化的時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影像藝術中呈現出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就是方言影像作品的勃然興起。鞏俐演的“秋菊”用陝西話打起官司;張國立在《手機》中用四川話表達了教授的無奈;趙有亮用滬語吐訴着“孽債”的痛苦。當電影和電視劇用方言火了一把以後,方言欄目劇也火熱開了。湖南、重慶、四川、雲南、江西、陝西、天津、北京、東北三省、河南、上海等地區省市級電視台都有方言短劇。就湖南而言,本土笑星奇志和大兵的方言相聲家喻户曉,在湖南受眾中其地位完全超越北方相聲名家。湖南經視的方言短劇《一家老小向前衝》創全國電視綜藝欄目白天檔收視率之最。2017年,娛樂脱口秀節目《越策越開心》橫空出世,成功地創造了電視娛樂方言類節目的典範。

論方言影像文化發展思考文學範文

在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今天,在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社會,發軔於交通閉塞交往隔絕、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的方言,為何會成為大眾傳媒中的文藝的一種令人注目的工具?在現代性語境中方言影像為何會有如此強的生命力?方言影像藝術的勃興有怎樣的文化背景?又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對於這些問題,本文將從一個全面的全新的學術視野予以剖析。

消費文化與地域文化自我確認的訴求

如果我們將自己所置身的生活與過去相比,不難發現我們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文化轉向。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社會進入到一個大眾消費的時代。在消費社會裏,人們消費物質,也消費文化。伴隨着大眾媒介的普及,適應社會大眾趣味的大眾文化迅速興起,並不斷擠壓着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實現了文化的轉向。這種文化轉向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從審美的文化向消費的文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