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藝術的存在價值文學範文

楹聯萌芽於律詩之前,發展於律詩之後,是由律詩中的對偶句發展而來,所以楹聯中保留着律詩的某些特點,詳細內容請看下文對聯藝術的存在價值

對聯藝術的存在價值文學範文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是與律詩一致的。在秦漢以前,人們過年時就有把傳説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辟邪的習俗,也就是所謂的懸掛桃符。直到一千多年以後的五代時期,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提在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幅春聯。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户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這一時期人們才開始用紅紙替代桃木,出現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春聯。

對聯藝術的書寫形式

1、與中國書畫結合的中堂

中堂是國畫裝裱中直幅的一種體式,以懸掛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國舊式房屋樓板很高,人們常在客廳(堂屋)中間牆壁上掛上一副巨大的字畫,稱為中堂畫。它迎門而懸,地位顯赫,兩旁通常配以楹聯,也稱作“堂幅”,後逐漸成為定製。

2、中國傳統的門庭對聯

(1)春聯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