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籃球的開題報告範文

一、 選題依據

關於籃球的開題報告範文

伴隨着中國籃球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職業聯賽的風起雲湧,籃球市場的日趨火爆,中國的男女籃球隊(包括國家青年隊)卻在亞洲、世界賽場上連連敗北!在奧運會預賽12隊的16項技術統計中,除姚明有10項進入前5名外,無一人進入前十,中國男籃的失誤高居榜首,5場比賽失誤高達93次,平均每場失誤18.6次,其他大多數統計不是墊底就是倒數第二。無論是體能、技術,還是戰術意識和作風,中國男籃都不具備8強的實力。在第七屆世界青年男籃錦標賽中, 擁有像易建聯和唐正東這樣絕好條件(連美國教練都羨慕)的中國青年男籃,二勝六負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隊),這不僅直接反映了中國青年男籃自身的落後狀況,而且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國男籃與當今世界男籃羣體中高水平隊伍之間的差距。優秀男子籃球后備力量的嚴重匱乏不僅制約了目前中國男籃整體水平的提高,還影響了中國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因此, 中國籃球要想在XX年的奧運會上有所作為,以及中國男子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後備力量的培養,必須加速優秀籃球后備力量的培養進程。nba是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nba為什麼能50年長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aa每年為nba輸送幾十名頂尖球員,nba能夠持續保持魅力也就在於不斷有新星崛起。通過和“籃球王國”之稱的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體系相比較,我們發現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國小—中學—大學—職業隊”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

2、完善的訓練、競賽體制(包括中學生聯賽、大學生聯賽、和職業聯賽)

3、競爭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級教練員隊伍

4、激勵機制

這幾點正是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方面的獨到之處和成功之處。同時我們發現這四點中的共性就是鼓勵競爭。通過頻繁的激烈的比賽來形成競爭,通過競爭來選拔後備人才和優秀教練員,通過誘人的激勵措施來促進競爭,如此循環往復,從而使籃球運動充滿了生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成功的經驗,由於兩個國家的體制不同,國情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鑑.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會變革對現有的體制帶來的衝擊,使得目前的舉國體制下,“業餘體校—市體校—省體校—省青年隊—省隊—國家隊”的培養方式已日漸萎縮,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的過程中在競賽制度方面、政策導向方面、激勵機制方面、培養體制方面、教練員體制方面、科研、醫療保障方面、聯賽吸引力方面、選材方面、訓練方面等方面均出現了問題,因此對我國男子籃球后備力量培養體系當中出現的問題極其原因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研究,並結合我國國情,緊緊圍繞鼓勵競爭的原則,來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從而對提高我國男子籃球運動整體水平和推動我國男子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有着重大意義。

二、 研究對象:參加全國青年男子籃球聯賽的運動員、近兩年由青年隊調入一線隊伍的年輕運動員,參加大超聯賽的前幾名隊伍的運動員。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獻資料法:對中國期刊網1994年至XX年期間的有關文獻進新行查閲;通過互聯網瞭解相關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 用問卷調查與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對運動員、教練員、運動員家長及專家進行調查、訪問,以獲取不同對象對各省培養籃球運動員的現狀及所存在問題的看法。

(三) 統計法:對青年聯賽進行技術統計,運用常規數理統計方法處理相關資料。

(四) 比較分析法:將我國後備力量的培養狀況和美國相比較,將甲級隊強弱隊及其後備力量做全面比較,找出問題及值得借鑑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 邏輯分析法:對所掌握的資料和調查統計結果進行邏輯分析,綜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後備力量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四、 研究內容:

1、 我國籃球后備力量現狀

2、 後備力量培養方面和美國相比較

3、 後備力量和職業聯賽之間的相互關係

4、 參加“大超”聯賽隊伍的人員結構、訓練狀況及聯賽水平與青年聯賽全方位相比較

5、 青年聯賽前八名隊伍的選材與訓練特點

6、 目前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五、 研究重點和難點

研究重點:青年聯賽前八名隊伍的選材與訓練特點,參加“大超”聯賽隊伍的人員結構、訓練狀況及聯賽水平與青年聯賽全方位相比較

研究難點:由於運動員選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牽扯的因素多,所以給問卷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且問卷的發放和回收也有難度。

六、預期結果

雖然目前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重點需要解決的是培養模式、競賽制度、教練員選拔培訓體制、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因為一方面這幾方面問題的解決,能夠促進其他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這麼多問題的解決不時一蹴而就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體現了人才成長的數量、質量、層次與等級的變化規律。從啟蒙階段開始,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年級的升高,隨着孩子們學習與訓練的提高,把前一個較低的培養層次中的優秀者選拔到下一個較高的培養層次中去,這樣各級人才數量從多到少,人才質量從粗到精,人才層次從低到高、逐級選拔,最後產生出佼佼者,“國小—中學—大學—職業隊”這就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培養籃球運動人才的基本模式。因此為了擴大籃球運動人口的基數, 必須開闢多種培養渠道,加大競爭力度,儘快形成我國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為此,必須加快體、教結合的步伐,加速專業隊二線隊伍向高校並軌的步伐。增加比賽的受關注程度來進行,將大學聯賽推向市場,充分利用大學生這一羣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及影響力,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持,進一步擴充大學生聯賽的隊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賽場次,避免壟斷,加強競爭,增加比賽的受關注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中學生、中學生聯賽。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力度抓緊培養各級隊伍的高水平教練員,尤其是中學和大學專職教練員的培養。逐步提高各級教練員的待遇和職業運動員的待遇,學校也應為有運動天賦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加速普及完善教練員的競聘制度,淘汰不能勝任的教練員,促使教練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從而推動選材、訓練質量的提高。

七、進度安排:

XX年11月—XX年3月:查閲、蒐集資料並進行初步整理;

XX年4月—XX年5月:進行問卷的設計;

XX年5月—2XX年9月:進行問卷的發放,並對運動員、教練員進行訪談,完成技術統計工作;

XX年9月—XX年10月:對資料和調查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

XX年11月—XX年12月:撰寫並完成論文初稿;

XX年1月—XX年2月:徵求導師和專家的意見,修改論文草稿;

XX年3月:定稿,準備答辯。

10、參考文獻

[1]高建磊,陳樹華,許永剛.我國籃球競技後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第2卷 第1期

[2]高治,徐偉宏.我國籃球運動後備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體育成人教育學刊,XX, [3]劉玉林.從籃球后備力量看我國籃球運動水平[j].中國體育科技,1998,34(8):32

[4]宋振鎮. cuba與ncaa的比較研究,瀋陽體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

[5]劉志偉,等.提高我國男籃對抗技術水平的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4,(1).

[6]張炳先,等.對籃球本質—強對抗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1994,(6).

[7]王章明,等甲a與nba隊員身高體重模式的比較研究,中國體育科技,第34卷第6期

[8]劉玉林.世界籃球運動發展趨勢和我國籃球運動改革現狀,成都體育學院學報,第26卷XX年第2期

[9]張振東.我國優秀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基本技術的測試結果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XX,26(2):55-60

[10]朱體荃,韓立明.少年籃球比賽中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測試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與科學,1999,20(6):23-27

[11]吳金元,任 海.我國“三大球”的滑坡與後備力量的培養 [j].體育與科學,XX,22(1):37-40

[12]王守恆.美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發展及借鑑[j].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999,11(3):65

[13]成惜今.對世界男籃身高發展趨勢的研究及預測[j].中國體育科技,1989,(4).

[14]黎白.籃球運動員的理想體重應是多少?籃球,1993,(1).

[15]李可可.籃球運動員球感的測定與分析.中國體育科技,1995(3):34~39

[16]張力為.運動智力—困惑中的思考與思考中的困惑.中國體育科技,1993(1):39~45

[17]李可可.關於籃球運動員心理選材指標問題的探討,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9卷第3期

[18]盧亮球,鄺鬱,陳樹華,優秀少年女籃運動員運動成績與某些感知特徵的相關分析,西安體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

[19]席莎,楊曉暉.對男籃不同位置優秀運動員身高、體重的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17卷總第49期

[20]王守恆,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機能和素質變化的研究[j].體育科學,XX,20(1)

[21]黃遠翔.關於籃球運動員氣質類型與技術特長關係的探討,濰坊學院學報,第2卷第4期

[22]趙芳,孫民治.我國高級籃球教練員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

[23]武國政,杜裕,謝鐵兔.對我國女子籃球運動水平不穩定原因與發展對策的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第25卷 第2期

[24]孫民治,陳鈞,方明.21世紀世界籃球競技運動的發展趨勢—兼論中國籃球運動現狀及對策,體育科學 XX年1月 第21卷第1期

[25]翟強.對籃球運動員選材的新探討,瀋陽體育學院學報,第23卷 第2期

[26]劉森.淺談籃球運動員“球感”的培養,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2卷 第5期

[27]付志東.論“豆芽菜現象”的本質原因,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22卷第1期

[28]陳本友.部分優秀女子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分析,天津體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1998年3月

[29]張俊青.中國男子籃球一線隊伍核心後衞羣體比賽能力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XX年,第23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