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分享

一些勵志的小故事可以被保險公司用於激勵員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分享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貝克俊與“保險”

他曾是中國台灣保險業最年輕的CEO。別出心裁的營銷創新計劃,令他一躍成為花旗亞太區保險事業部副總裁。

正當他事業巔峯時,彼岸吹來的發展春風,就像一塊磁石吸引着他。20xx年,他毅然將事業重心轉向上海。20xx年,他成功推動了原中美大都會人壽與原聯泰大都會人壽的“聯姻”,這是中國保險業首例合併案。

他就是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大都會人壽”)中國首席執行官貝克俊。

伴隨着大都會人壽合併後首份“成績單”的出爐,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他講述了他與“保險”的那段故事。

中美聯泰合併:“1+1>2”

問:大都會人壽打響了中國保險公司合併的第一槍。催生這一併購案的背景是什麼?

貝克俊:在合併之前,美國大都會集團(MetLife)在中國有兩家合資壽險公司,即總部設在北京的中美大都會人壽和總部設在上海的聯泰大都會人壽。

中美大都會人壽是由美國大都會集團與首都機場集團合資設立的,而聯泰大都會人壽最初由花旗集團旅行者保險和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後因美國大都會集團收購了花旗集團旅行者保險而被順勢收編。

我們當時知悉中國有一個規定,外資不能同時有兩家同類保險公司。由於中美大都會人壽中方股東首都機場集團的退出,聯泰大都會人壽中方股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的接盤,兩家“大都會人壽系”合資壽險公司便有了整合的機會。中國保險業第一例合併案就是這樣產生了。

問:“合二為一”之後的效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貝克俊:我們在20xx年4月實現了中美大都會人壽與聯泰大都會人壽的合併,並在同期實現了在華業務的無縫整合和業務的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大都會”,以統一的形象、統一的團隊和統一的發展策略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合併後的公司更名為“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大都會人壽”。

從合併後的第一份年度(20xx年)“成績單”來看,我們榮登在華合資/外資壽險公司中的“榜眼”,比20xx年上升了5個名次。20xx年,我們在中國實現總保費收入36.89億元,同比增長33.62%;據同業交流數據統計,按照20xx年標準新單保費FYP(躉繳保費按10%折算)計算,我們的個險新單業務排名位列在華合資/外資壽險公司第二名。

問:“大都會人壽”的合併案對中國保險業帶來哪些啟示?對於有合併想法的同業,您有何建議?

貝克俊:在保監會的支持下,在符合現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我們完成了中國保險行業的首例合併案。可以説,我們為中國保險業未來的合併描繪了一幅藍圖。

尤其是在目前保監會正在研究保險機構退出機制的大背景下,我們為同業樹立了一個成功的範例。合併的目的是要“1+1>2”,包括合併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值得同業借鑑。要説合並過程中的難題和挑戰的話,我個人覺得主要都集中在如何溝通與如何協調上,現在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了。

成功實現合併的一個關鍵前提是,領導者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對策。其次,合併中不能忽略“人”的因素。對於合併企業中的任何員工,管理者都不能厚此薄彼,一定要唯才是用。我們在合併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過任何裁員。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與猴子爬樹

這是一則童話故事。

有一隻烏鴉很仰慕那些在屋頂籠子裏尋吃的白鴿。為了讓自已“臍身”白鴿羣, 它便將黑羽毛染成白色.偷偷地混進白鴿羣中,尋找食物。

那羣白鴿子都以為烏鴉是其同類,讓它一起住一起吃。

有一天,烏鴉在吃食物時,突然“哇”了一聲。身份終於暴露,被那羣白鴿給趕了出去。

在傷心之餘,烏鴉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昔日與它一起飛翔的烏鴉都認不得它了。

“烏鴉怎會是白色的呢?”

它又被這羣烏鴉驅區逐出族類。

最後,這隻烏鴉定投無路,投海自盡了。

啟示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其長處與優點,我們可以學習某個推銷界領袖的經營手法、管理方式或演講技巧,但絕對不可以像崇拜“明星”一樣去盲目崇拜,刻意地改變自己及模仿他人。因為這種做法,將讓一個人喪失其本身的獨特性,而變成某某人的“複製品”,遭到大家的嘲笑和厭棄。

猴子爬樹

森林裏,住着一羣猴子。

有一天,有兩隻猴子走出居住地,讓一名獵人發現了。那獵人便拿槍追趕那兩隻猴子。第一隻猴子,看到獵人趕來,便轉身一跳,跳上了一棵大樹。

而另一隻猴子,則在猶豫不決:“到底要怎樣才能顯示我的神通,怎麼跳法才是最好看的呢?”

在它猶豫不決時,獵人已瞄準朝它開了一槍,猴子當場斃命。

啟示

當我們在銷售產品時,最終的目的是“成交”。有時,我們只要三言兩語,就可以完成一樁交易,而不需要口沫橫飛,或向顧客顯示你的才華,才能成交。有時,賣弄本事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交易程序而得不償失。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連我都覺得自己“英明”

我買保險,有20xx年的歷史了。那年春節前,一位戰友偕夫人到家裏做客。戰友的夫人在保險公司工作,吃飯時,大家不知不覺中就聊到保險話題上。説實話,那時,我對保險的好處一無所知,相反,對保險如何如何不好倒聽得滿耳朵都是,心裏對保險自然就產生了一種牴觸情緒。我半開玩笑地對戰友夫人説:“你可別動員我參加那玩藝兒,怕上當。”

戰友夫人快人快語:“我今兒個就好好給您上上課。”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戰友夫人的一番保險介紹,讓我大開眼界,大有恍然大悟和茅塞頓開之感。戰友夫人的話,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層意思:用年輕時剩餘的零花錢,解未來後顧之大憂。人無近慮,必有遠憂。人越是年輕的時候,越應該考慮到老。年輕可以拼搏,老了就不行了。如果年輕時不為自己的老搞好安排,一旦老了就真的麻煩了。人都有個老,老了身體容易出問題,工資只能依靠退休金,沒有退休金的就只能靠兒女們了。如果趁年輕把問題提前安排好,就老有所樂了。很大一種情況是,年輕時不注意把剩餘的錢用於保險,也很可能省不下多少。保險是真正的自己救自己。有人説,工作有工資,不工作了有退休金,還有公費醫療保證,沒必要再買什麼保險。實際上,這些是不夠的。公費醫療只能負責一部分,如果想療效快而吃一些標準外的藥品和想使用一些要求外的高檔檢查設備,需要自己花錢;有病了,需要吃一些營養品,需要自己花錢;是獨生子女的,一人照顧不過來,想請個保姆照顧,需要自己花錢。一旦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需要錢的地方太多,退休金根本不夠。親人、朋友來看望了,只能帶些營養品、水果和花之類的,解決不了真正問題。而所有這些,保險公司的支票都能解決!

第二天,我就毫不猶豫地為妻子、女兒各買了保險。之後,併為自己買了5份大病保險,每年總共開支近萬元。令我沒想到的是,自己買保險的舉動,招來了單位幾乎所有同事的一致“譴責”,説我鬼迷心竅的有之,説我上當受騙的有之,説我一定會後悔得連哭都找不着地方的有之。我笑笑而已。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變化,保險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漸漸地周圍也對我當初的舉動由不理解到理解了,甚至服氣了,説我“英明”,説我 “有頭腦”。別説,現在連我都覺得自己“英明”。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買得早,同樣的險種和份額,花錢比別人少。就拿其中女兒的一種5份保險來説,當時每年只花3000多元,幾個月後就增加了1000多元,結果是一樣的。還説女兒的這種保險,從第二年開始,每年返還學費500元,上國中後,每年返還學費1000元。今年是第十年,也是最後一年,返還10000元結婚費用。就是説,90%的保險金又返還了回來;一生中,如果出現意外,保險公司保5萬元;到了50歲,每月領取養老金1000元。我算了一下,按80歲計算,僅此一項就是36萬元。當然,女兒的這種險種早已經沒有了,我慶幸真的是買對了。

另一個體會是,我和妻子去年都退休了。退休,證明我們的收入少了。好的是我們買保險早,其中3種20xx年期的不用再繳費了,每年保險費由近萬元降到20xx多元,負擔少多了。説點大道理,買保險也是為國家、組織分擔了負擔。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都一股腦兒依靠組織,是不堪重負的。如果用保險自己解決問題,不給組織找麻煩,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成了義務保險宣傳員,很多朋友經我現身説法,不少都加入到保險隊伍中了。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獨上高原 歷練自我

20xx年,從青海民族大學畢業的徐鴻生,帶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來到人保財險門源縣支公司。對他來説,這裏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好奇。

徐鴻生剛進入公司時對於自己要從事的行業毫無瞭解,以前只是聽説過保險。通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和前輩們的指導,他對保險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當時公司領導要求他馬上適應工作環境,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決定把他安排到查勘定損崗,徐鴻生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兩年。

玉樹地區山高溝深,有的事故現場要一天才能往返,晚上還要加班定損和收集資料。這期間,徐鴻生有過歡笑也抹過淚水,是他最充實的時光,更是他從學校到社會,從青澀到成熟的轉變過程,這期間他感受到了保險行業的艱辛。

由於徐鴻生熟悉當地環境,公司決定從20xx年開始讓他負責農業保險的承保、查勘定損及理賠的全部過程。

由於對保險不瞭解,當地農户都以為保險是騙人的,徐鴻生就利用音箱設備、展板等設施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户地宣傳,同時聯繫鄉鎮村負責人,通過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使農險工作慢慢走入正軌。

由於工作業績突出,20xx年,公司領導決定讓他嘗試帶團隊、抓業務,於是,徐鴻生成為了支公司銷售主管。當年,他帶領5人的團隊,完成保費任務410萬元,本人完成保費任務240萬元,給支公司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就在徐鴻生在主管崗位幹得風風火火之時,他在20xx年底見到了省分公司下發的關於支援藏區的文件,徐鴻生考慮再三,在支公司領導的支持鼓勵下,決定加入支援藏區,支援玉樹災後重建工作的隊伍。徐鴻生通過層層選拔,最終本着為藏區人民用保險撐起保護傘的信念,丟下了生病的父親和不到兩歲的女兒,孤身一人來到千里之外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擔任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支公司副經理(主持工作)。

萬事開頭難。徐鴻生來到之後首先便擔當起籌建支公司的重任。籌建工作開始時困難重重,在海拔近4000米的稱多縣,徐鴻生對氣候不適應,對環境不熟悉,與藏區人民的語言溝通更是一大障礙——當地人民50%以上的老百姓不會説漢語,也聽不懂漢語,這也造成當地經濟文化相對落後,更別説對保險的瞭解和認識。

但是徐鴻生沒有放棄,堅持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主動溝通與聯繫。他首先找到了校園方責任險作為突破口,讓全縣的師生得到一份保險保障。20xx年3月開學之際,稱多縣12所中國小校,都承保了校園方責任險和學平險,受益人達8600餘人。同時,大病醫療保險也在有序開展中。支公司的工作初見成效,徐鴻生表示,下一步將會掌握並分析當地保險市場,挖掘潛在資源,讓更多的藏區人民得到保障。

徐鴻生的優秀事蹟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艱苦的環境,無論從事的是何種艱鉅的工作,只要抱着一顆積極向上、不畏艱難的精神,最終都會成功。而對於保險人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南風和北風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讓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了個寒風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春意上身,紛紛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於是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也稱為南風法則,它説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多點人情味,從而使下屬丟掉包袱,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北風和南風的寓言:形象地説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給予的温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保險公司勵志小故事:換一個思路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着來人的穿着: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錯,只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説着,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枱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説着,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説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説:“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須要花6美分。”

哲理: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裏,對許多人來説,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於常理,而是另闢蹊徑,找到讓證券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能夠鑽這個“空子”,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