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創業 如何突破五大瓶頸

創業者之所以決定創業,無非是具有硬件或軟件優勢,硬件常見的有設備、資金,軟件常見的有技術和渠道。當然兼顧這兩項的創業者也仍然會遇到麻煩,這些麻煩有哪些呢?除了令人頭疼的的資金鍊以外,還有以下因素:

初次創業 如何突破五大瓶頸

政策

有的創業者當初進入一個行業,無非是看好那個行業的某些鼓勵措施和優惠政策的。但圈地蓋好廠房不久,這些政策忽然發生了調整,一些原有的優惠條件不復存在,工廠的競爭力或者贏利能力大打折扣。那麼怎樣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以在創業之前仔細諮詢當地政府或招商辦,政策是否有保證,以及怎樣來保障這些有利條件能夠被享受。可以通過與上述機構簽定合約,以法律形式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這侷限於地方政府的某些招商條件,如果國家的某些政策發生重大調整該怎麼辦呢?這就要求創業者或投資者在進入之前就要對相關政策有一定的研究預測,避免假的或短暫的利好消息,不盲目投資,諮詢律師、權威人士和相關部門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市場

一家產品主要出口日本的企業,如果遇到了譬如涉嫌傾銷的制裁,時間過長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創業者在創業之前要根據自己所在的行業和主要市場,做一些預測,出口企業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情況發生時,如何面對?做內貿的在遭遇市場發生變化時如何面對?這些都是關係企業生存的問題,不容小覷。

創業者對市場風險的理解和警惕性直接關係到創業的順利與否,一個作好市場預測,有多條銷售渠道,不依賴局部市場的企業,它的風險無疑比那些沒有準備的企業小得多。創業者在掌握某種資源後,要藉助資源發展企業規模,但不能長期依賴資源,只有在資源利用上形成良性循環,創業才會成功。“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每個創業者所必須重視的。

渠道

這裏主要是指相對於市場的供應渠道發生了變化,工廠開業有了很好的定單,很多預付款也及時到位,但生產卻無法正常運轉,為什麼?原材料供給出現了短缺。

由於沒有重視在採購工作上的投入,大規模生產就遭遇了原材料短缺的尷尬,這要求創業者要於創業之前就作好供應鏈的準備工作。而且常常要根據企業將來的市場表現,準備不同層次的供應商,零星採購和大規模採購的供應商要被區分,對供應商的資質和保障能力要有事先的評估。只有如此,在接到大批定單時創業者才不會在冷氣十足的OFFICE出汗。

人事

人事變化的不可預料性往往令創業者措手不及,團隊的崩潰使得很多工作無法執行或執行中斷,這對於征途上的創業者而言是致命的,因為如今的人事變化不再是跳槽那麼簡單了。

人力資源或合作者在獲取創業者的某些資源後,常常會另起爐灶,公然作出損害創業者利益的事,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通過以下方面的周全來規避。

首先要有合作或僱傭合約,以書面方式來規定雙方的責、權、利,其中涉及跳槽後的規定年限內不得從事同一行業,或者對某些機密有保密的義務等等,設置違約賠償金條款。 其次,不要在管理上太苛刻,管理制度宜健全,但在國內,很多情況下是“水至清則無魚”,制度的苛刻通常是引起僱傭雙方矛盾的主要因素。制度一定要人性化,要公平。

對於重要的人事崗位,要有一定的人事儲備,這點甚至在首次人力資源招聘時就要完成,當時沒有被錄用,但也很適合的人選要保持聯絡,這樣可以在人事發生變化的最短時間內使工作得以延續。

資金

我們當然要談談資金問題,資金瓶頸是創業者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很少有創業者可以説“資金不是問題”,所以這個社會崇拜白手起家者。資金瓶頸的出現有以下可能:

創業者本身就資金短缺,這種情況下用的最多的解決方法有兩種:借貸和出讓股份。借貸者大多數具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通過民間融資和銀行貸款的途徑,温州的王均瑤就是民間融資的典型,憑藉信譽的王均瑤,揹着破麻袋找鄉親有償借貸數百萬元。借貸無門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出讓股份來融資,項目可操作性強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條良策。如今的尋求風險投資其實就是一種出讓股權的做法,開始逐步受到社會認同了。

創業者沒有很好的財務計劃也是造成資金瓶頸的常見因素,流動資金被挪用,工廠的儲備和供應由此產生危機,這些都是財務計劃的弊端所造成的。解決這種情況就要求創業者要重視對資金流的掌控,做到資金合理流動,不至於產生短期借貸行為而導致單位成本變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創業者不善於利用合作關係解決資金瓶頸,與長期合約協作方保持一定的賬期常常可以使有限的資金被多次週轉,最大程度發揮資金的生產力。

創業路漫漫。但只要對形成創業瓶頸的制約因素有一定的預測,加以求實的解決方法,創業還是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