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月薪幾千的慈善家

有中國體壇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頒獎典禮”將於16日晚在深圳舉行。作為該獎項的推動者,鄧亞萍將聯合劉翔、羅雪娟、田亮等眾多體壇明星,為勞倫斯獎項基金會募捐,支持中國殘疾人事業。晨報記者15日獨家專訪了這位新慈善家。 參加公益活動也有老公陪着 鄧亞萍是個事業型的女人,但這絕不代表她僅僅是個女強人。“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我需要正常人所享受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鄧亞萍感慨地説。“我自己的時間很少———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你我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 對我來説看電視是奢侈的,讓我坐下來看連續劇是不可能的,我沒那個時間。只有看個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完事立刻得忙別的事情。我只能更好地分配時間。”今天的鄧亞萍已經不是過去運動場上的那個單純的運動健將了,她在將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的時候,也渴望自己能夠享受到一個正常女人的生活,但這對她來説似乎有些苛求。

鄧亞萍:月薪幾千的慈善家

“我不是神,我需要一個普通人需要的生活,在我的事業之外,我還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女人。在外國人的觀念裏面,你事業上取得成功,個人的感情家庭等方面也同樣取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鄧亞萍這樣説,但她無法改變的一個現實是,她的老公只能盡一切可能地陪她頻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儘管不能實現自己作為普通女人的願望,但鄧亞萍卻越來越有女人味了,而自信是這一切的源泉。如果你不靠近她,或許你很難想像這個弱小的女人身體裏面居然會藴藏着這樣巨大的能量,然而,當你靠近她的時候,她那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會不知不覺感染着你。“我覺得美麗不在外表,心理的健康、內心散發出來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麗。” 掛着眾多頭銜只拿幾千月薪 鄧亞萍説,在英國留學以及在國際奧委會任職的生涯對自己的人生轉折具有非凡的意義。對此,鄧亞萍很感謝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我在一生總是遇到貴人相助,每到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的是時候,總是會遇到關鍵的人來幫助我。”

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體育環境委員委員,用她的名字命名的國際乒聯女子發展計劃會員會,亞奧理事會委員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執委,中國奧委會商業推廣執委,博士生三年級,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衞體教科委員……別看鄧亞萍擁有如此眾多的頭銜和職務,但是真正讓她能夠拿到月薪的,還是她的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執委的職務,“其他都是沒酬勞的,包括這個十佳勞倫斯全國冠軍委員會的主席。”至於自己目前的薪水,鄧亞萍透露,一個月幾千塊錢。

當運動員的時候,鄧亞萍的目標只是世界冠軍,但當她在國外生活的時候,鄧亞萍稱自己的“心靈無形當中受到洗禮”。“我是世界勞倫斯獎委員會中惟一的中國委員,我看到很多國外現役的退役的運動員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喚起社會對弱勢羣體的關注,感召世人,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在鄧亞萍的理解裏,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心,是一種對弱勢羣體的人人平等概念,“我們中國也有很多弱勢羣體,包括殘疾人,如何影響大家來關注社會的弱勢羣體,這是大家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我們帶動更多的人關注,這是我在國外生活和學習最大的感受。” 鼓吹利用明星效應“賺錢” 對於目前很多體育明星乘着名氣正旺頻頻走穴賺錢的現象,鄧亞萍並不表示反對,她認為“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體現和社會價值的體現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

在鄧亞萍看來,現在運動員所處的時代不同了,“他們這一代面臨的外界誘惑和干擾比我們那時候多得多,當然,我們比我們上一代運動員遇到的誘惑也多得多,這是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但鄧亞萍同時也表示,“作為一名運動員,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重點在哪兒!一個再優秀的運動員,如果社會價值不存在,其商業價值也會不存在了。我們走到今天離不開所有人的支持,納税人、教練、領導,包括後勤人員等,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成功了應該更好地回報社會。”

鄧亞萍並不反對利用明星效應創造財富,但她認為,那決不應該只為了個人,比如幫助弱勢羣體。鄧亞萍説:“這個獎項(勞倫斯獎)我是一個有力的推動者,但我一個人不行,我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運動員可以產生更多社會價值。”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儘管這個平台(勞倫斯獎)擁有巨大的資源(眾多的體育明星、有利的行政支持以及政策優惠),但目前基金會(資金用來關注殘疾人)仍然收益不是很高。對此,鄧亞萍依然充滿信心:“我們都不怕苦,大家都是運動員,從小到大吃了多少苦,一定會堅持下去。我覺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走過一生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很有意義。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社會的關注,我們需要更多企業關注,任何一個企業的投入不需要擔心回報,我們這裏有一大批著名的運動員,這樣的效應不會比任何一種廣告形式差,而且我們會有一系列的套餐回報,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一整年甚至多年的長期活動,對企業的回報很高。”(張浩宇)

來源: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