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應州:“食品王國”的引路人大綱

魏應州:“食品王國”的引路人大綱
與他所從事的事業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媒體上相比,他的曝光率極低,據説他從未接受過記者任何形式的專訪。然而,由他所一手締造起來的“食品王國”卻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生活:有誰沒吃過“康師傅”方便麪,喝過“康師傅”的飲料,啃過“康師傅”的餅乾?抑或沒到樂購超市購過物,到德克士進過餐?

1980年代,當他接過父輩在台灣彰化的事業時,公司只有1000萬元新台幣的資產,同時還有同等數額的負債。此後,他不負家族的重託,帶領3個兄弟北上大陸拓展市場,經過近20年的艱苦打拼,打造出了一個橫跨方便食品、飲料、糕點、西式快餐及零售業的“航空母艦”式企業集團———頂新國際集團,成為台商在大陸成功的典範。他,就是現任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師傅”)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魏應州,頂新國際集團的引路人。

儘管如今的“康師傅”早已名播四海,譽滿天下,可今年剛過“知天命之年”的魏應州,卻一直恪守着他為人低調、不事張揚的行事風格,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他對外謙遜,對內嚴格。據他身邊的人介紹,他學習能力強,觀察敏鋭,做什麼事情都很投入,連打高爾夫球也不例外。平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開會,是個十足的“工作狂”。也許正是這樣的個性,才造就了他駕馭下的“康師傅”在市場的激流險灘中一路駛來,由一葉扁舟變身為一艘航母。

1992年8月21日,康師傅投資800萬美元在天津開發區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生產出第一碗紅燒牛肉麪以來,“康師傅”就成為中國方便麪的代名詞,先後在全國13個城市共建立了114條方便麪生產線,日產方便麪達2.5億包,年銷售方便麪65億包,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吃掉5包,市場佔有率47%,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面王”。1995年,“康師傅”開始在天津開發區生產糕餅;1996年,開始在杭州生產飲料。如今,這兩大事業羣分別擁有4個工廠21條生產線和13個工廠82條生產線,與方便麪共同構成“康師傅”的三大支柱,遍佈國內13個城市,擁有員工近4萬人。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成功上市,其股票在2002年進入香港股價增值最佳前三甲。同年,頂新國際集團購併德克士開始涉足餐飲連鎖行業,如今已擁有“德克士”西餐、“有樂和食”拉麪、“牛樂亭”烤肉三大品牌,僅“德克士”在全國就已有店面逾300家。1997年,頂新國際集團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短短的幾年,就在全國10個城市擁有了26家店面。1998年,頂新國際集團購併了台灣具有50年歷史的第二大食品集團———味全,並在上海成立冷藏事業部,正式進軍乳業。今年1月,與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結成戰略聯盟。

在魏應州的大力倡導下,頂新國際集團始終遵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饋社會,永續經營”的經營之道,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從1995年開始,頂新國際集團在全國最貧困的十幾個省市建立了19所“頂新希望學校”。為了讓山區的孩子能有課外書看,有電腦用,集團又投入500萬元成立了“頂新基金”,並由專職人員負責全國範圍內的扶貧、捐書等活動,並於1998年、2000年贊助了天津泰達足球隊,2003年冠名天津康師傅足球隊。此外,頂新國際集團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把國家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歷年來投入抗洪、抗震、扶貧、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的費用已達8000多萬元人民幣,充分詮釋了其“國際觀,中國情,頂新人”的企業理念。
儘管如今的頂新國際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食品企業,僅旗下的“康師傅”在大陸投資就已超過了15億美元,2003年銷售額超過了35億元人民幣。但魏應州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説:“我從台灣來,中華民族的情結很重。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正是有了改革開放的機會,才讓我們中國人有機會富起來。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財富來源於社會,怎樣才能回饋於社會。現在,‘康師傅’僅在天津地區就有6000多名員工,加上他們的家屬就將近有兩萬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大,‘康師傅’還得繼續努力,才不辜負所有關心支持我們的人的期望。”

魏應州對成就他輝煌事業的泰達有很深的感情,在獲知自己入選“感動泰達20年20人”候選人時,他感到“誠惶誠恐”,破例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滿懷深情地回憶起最初來泰達時的情景:“1992年來開發區的時候,開發區已經具備了‘七通一平’的基礎條件。我們到這兒考察之後,感覺開發區的硬件環境很不錯,儘管軟件環境還稍顯欠缺一些,但天津市、開發區領導的熱忱態度最終打動了我們,覺得在這兒建廠會有很大發展。沒有天津開發區,就沒有‘康師傅’,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得到了開發區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康師傅’。我很慶幸我們當初選對了地點。”

如今的魏應州,一年365天在台灣生活20多天,在國外生活30多天,其餘的300多天都是在泰達度過的,他坦言“泰達已經成為我的第二個故鄉了”。

來源:天津濱海新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