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第三代互聯網創業

自XX年下半年以來,一個創業熱潮的故事在互聯網業界廣為流傳:從美國飛往中國的飛機上,總是滿艙,頭等艙都被風險投資家所霸佔,他們隨便到經濟艙裏一逛,就能發現幾個歸國創業者,風險投資者在飛機上便開始與創業者“親密接觸”,進一步的約會地點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國,接頭暗號是web3.0(第三代互聯網)。

抓住第三代互聯網創業
在中國,開始於1990年代中後期的網絡熱潮曾一度製造了無數泡沫,到XX年,互聯網寒冬的到來,促使人們開始冷靜下來,並考慮與總結互聯網的發展階段和特點。無疑,第一代互聯網是以“信息”為中心,解決的主要是信息的可獲得性和可交換性。當時的代表性應用包括建立門户網站、使用Email以及即時通信軟件、信息存儲等,標誌性人物是丁磊、張朝陽、王志東;而第二代互聯網則以“知識”為中心,倡導信息的有序化,體現在應用上,最顯著的便是搜索引擎、目錄服務、虛擬社區等。如今的GOOGLE衝擊以及百度神話,即是第二代互聯網的顯著勝利。

互聯網發展到第三代,中心則轉移為“情報”,強調信息的目標和針對性,以及時效性和效用性,通過信息的高效整合和主動提供,直接指導人的行為和決策,實現高額信息轉化價值。正如搜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朝陽所表示的那樣,“在中國,互聯網在第一、第二個階段主要表現為,人們對於信息的獲得和休閒時間的娛樂,但是當金融支付系統更加完善以後,第三代互聯網可能會變成一個更加實用和交易型的經營模式。”標誌性公司為網絡支付公司雲網、企業情報門户網站中國商業電訊網等。

當然,對於什麼是web3.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早在XX年,在“世界500強CEO與中國頂級企業首腦論壇”上,新浪的創始人之一王志東就曾大膽斷言:第三代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他看來,新一代互聯網的核心,就是更加強調軟件的力量、更加強調軟件和互聯網的結合,更加強調軟件、互聯網與具體運用的結合以及與用户的結合。

而XX年11月再度出山的前搜狐總裁古永鏘,對第三代互聯網另有自己的理解:“從某個角度來講,WEB1.0和WEB2.0是應用模式的變化。WEB1.0應用於早期的互聯網,也就是從媒體到用户的傳輸信息,總括講為技術WEB1.0,而WEB2.0是用户與用户之間的互動,如果説第一代、第二代是一種應用模式的變化、第三代並不是應用模式的變化,而是一種業務模式的變化。所以我們用比較簡潔的方法去描述,第一代的盈利相對成熟,第二代應該説是高速發展但也是高度競爭的,第三代互聯網意味着有潛力的領域以及還在探索的過程。”

按照古的理解,第一代互聯網比如三大門户的在線廣告、短信等,這方面相對市場已經比較成熟了,真正的贏家已經出現,暫時難以撼動他們的江山。第二代比如説搜索、博客、拍賣網,它們也是高速發展的,大家看好這個市場,同時競爭異常激烈,誰是最後的贏家呢?現在講有點言之過早。而第三代互聯網是非常有潛力的,而且是正在探索着的,比如“在線教育”、網絡支付、情報網站等等。大家都覺得這是龐大的潛在市場,很多人都在進行探索,所以這種競爭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

不管如何理解這新的一輪互聯網創業浪潮,互聯網的無窮潛力總是會超越人們的想象,也許就是普普通通的你,一個小小的創意,就有可能一不留心讓你登錄中國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朱子剛:數字商品交易之王

從賣電話卡開始,成長為數字商品交易之王,朱子剛憑的是什麼“這個辦公室是我們在XX年底的時候,用賣數字卡賺來的錢支付的首付款,大約20-30萬左右”。在北京亞運村核心地帶的歐陸經典辦公室,雲網公司總裁朱子剛對記者介紹説,“那個時候沒有人來模仿我們做數字卡。”這個原本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在XX年12月4日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目前扮演着全數字電子商務的領頭羊,網絡支付的大哥大。根據最新統計,雲網在中國工商銀行的交易筆數佔工商行全國交易筆數的25.91%,佔中國農業銀行交易筆數的30%以上。

仍然顯得有些靦腆的朱子剛,年僅34歲,但是對於年輕的互聯網行業來説,已經不折不扣地屬於老兵行列。1993年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不久,在加拿大留學的曾強回國創辦了實華開,由於朱子剛的哥哥與曾強是同學,朱也得以參與創辦實華開。朱創業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而積累。1996年末,朱子剛開始醖釀成立自己的互聯網公司,他的第一份商業計劃書的內容很多,從網絡廣告到內容服務、拍賣平台,當然還有他傾心的B2C電子商務,幾乎無所不包。經歷了3年的摸索之後,朱子剛覺得雲網應該做物流的逃兵,專門做數字化商品的電子商務交易,這包括各種電話卡、遊戲點卡,因為這種交易非常適合通過網絡來做,幾乎不需要物流配送體系。

朱子剛説:“一個國家富強與否,主要是看非物質生產的比例。美國非物質生產佔GDP的63%,中國才17%,發達國家平均是49%。中國GDP要實現成倍增長的目標,關鍵是非物質生產要大發展,否則對地球就是一個災難。”“國家政策明確表示要推動非物質生產從網上做。這也是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引領全數字電子商務的最根本政策和思想指導。”朱子剛對記者説。就這樣,10萬元的創業資金,他與夫人,還有一個助手,開始了創業。1999年12月24號,用了12天的時間,朱子剛建立了整個網站。XX年1月4日產生了第一筆交易,並很快在XX年7月達到了收支平衡並且盈利。創業過程基本順利。

但是XX年到XX年的時候,朱子剛曾經非常擔心,因為他遇到了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當時有勢力強大的公司號稱要投資1000萬來做數字化商品電子商務,後來網易、SOHU商城都進入了這個領域。不過奇怪的是,這些大公司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麼只有朱子剛的雲網能夠生存呢?朱解釋説:“他們第一是運營成本很高,第二是成本控制不好,第三是我們由於長期積累,在各個流程的自動化程度比他們高。他們的賣卡業務都是公司的邊緣業務,電子商務本來就是他們的邊緣,所以他們不可能為賣卡業務做三五年的長遠打算,比如做一些基礎建設。而我們專門作數字化商品交易,有規模,而且基礎設施完善,成本也低,所以我們成功了。”

在雲網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也恰巧遭遇互聯網泡沫崩潰的艱難時刻,資金曾經一度緊張。“缺錢是因為企業規模擴張太快,但那個時候互聯網的泡沫已經快要破滅了,沒人願意投資。我們想了一些辦法,零庫存、加快資金週轉,那時侯每週資金週轉率達到2.5,就是企業資金在一週之內要轉將近3圈,壓力很大。這樣也損失了一些利潤,但我們就是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現在企業有了發展的基礎,資金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更不用找資本了。”朱子剛説。

發展步入康莊大道的朱子剛,目標是成為中國的支付之王、數字商品交易之王。他的夢想正在越來越接近現實。

張向寧轉身第三代互聯網

張向寧的人生有頓號,但卻沒有逗號——他總是不斷向前,從來不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

這個説話直截了當、不知謙遜為何物的年輕人,16歲時為節省北京大學一年的軍訓時間來研究專業知識而選擇了北京師範大學。兩年後,大學生活的呆板和教育體制的枯燥無味,使張向寧決定出國留學。正當張向寧在為出國做準備時,年邁的父親突然病倒,這使得張向寧出國之行不得不擱淺。父親病好後,張向寧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路”——放棄了學業卻又出國未果,懷着滿腹才幹和宏偉志向卻不知道該如何施展,他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艱難抉擇。幾經思忖,18歲的張向寧選擇了一條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

1993年,21歲的張向寧通過做國際貿易就賺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個百萬。這對一個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的普通家庭來説,並不是小數目。21歲的百萬富翁並沒有為此而欣喜若狂甚至揮霍無度,而是更加謹慎地思考下一步的創業計劃。張向寧的想法是:要做自己真正的事業。張向寧幾乎與丁磊、雷軍等人同時看到了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在籌備了1年多的時間後,1996年初,張向寧與哥哥張向東一起註冊了“萬網”。通過朋友介紹,搞關係等等,萬網有了一些客户。海爾就是他們最早的客户。

如今,萬網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域名註冊和虛擬主機運營公司,至今仍佔據着1/4的市場份額。創業5年後,當萬網已經坐擁億元資產的時候,他開始醖釀如何以個性化的商業模式來超越Google。XX年底,張向寧註冊了非常易公司(VeryE)。XX年3月,VeryE公司在得到日本三井住友保險公司上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後,重組為“天下互聯”集團,張向寧出任董事長兼CEO。

“天下互聯”設立了立志於“披露財經資訊,改善投資者關係”的“中國商業電訊以及個性化網絡信息監測、提供服務的“中國網絡情報中心”兩大業務模式。天下互聯欲用即時信息,為企業和個人構建個性化的情報門户。讓企業基於情報門户的平台,進行互動交流與溝通。從而,掀開智能互聯網嶄新的一頁。目前,該服務和產品已經獲得了國內外數百家知名企業、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和機構的採購,擁有的用户數量超過5萬,獲得了客户的極大好評和青睞。

XX年10月,張向寧又推出了他的最新創意——“窄告”。與“廣告”面向大眾的傳播方式不同,“窄告”把互聯網廣告和互聯網內容匹配起來傳播。比如一篇關於明星懷孕的文章,周圍的廣告欄會自動匹配有關嬰兒用品的廣告。而企業只需按受眾每次點擊最低0.2元支付廣告費,如單純瀏覽而沒有點擊,則不收費,所謂按廣告效果付費。對於廣告業來説,這聽起來像一場革命。除了點擊付費外,企業還可以選擇每千人瀏覽支付3.5元的方式。這樣,對於沒有財力在門户網站做廣告的中小企業來講,窄告的價格是最有吸引力的。

聽起來不錯,儘管張向寧認為窄告是“2XX年來最偉大的商業模式”,但當他興致勃勃地將這個美妙的創意推向實踐之後,卻發現賺錢的道路上荊棘密佈,周圍更是強敵環伺。新浪、百度等網絡巨頭也在這塊業務領域躍躍欲試。但是張向寧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如果自己要創業,必須首先意識到,這是一件需要投入巨大感情和精力的事情,而且極有可能失敗,要做好準備,這是健康的創業心態。”“我的每一次創業都非常不容易,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而且很多時候成功和失敗之間就差一點點,如果不堅持就已經失敗了,如果堅持也許就成功了。”這位互聯網業的老兵已經開始書寫新的傳奇了。

他們如何成功

很多有抱負的年輕人都希望通過自己創業,獲得人生事業的成功,但是創業成功者畢竟是少數,每年新創辦企業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內倒閉,倒閉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創業的基本法則。從上述幾位成功的創業者的經驗來看,創業成功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一、創業第一關——要有足夠的資源很多人在初次創業的時候,都是資源十分欠缺的。無論是朱子剛還是張向寧,他們都是在經歷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之後,才最終創辦了現在的企業。資源不足,使企業創業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資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資源具備上,一般來説,要符合兩種條件:一是要有進入一個行業起碼的資源,另一方面是具備差異性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客户資源、技術資源、財務資源、行業經驗資源等等。創業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備以上資源,但至少應具備其中一些重要條件。

二、創業第二關——創業時機的把握通常創業項目的選擇是一個比較漫長和花費時間的過程,而與之相矛盾的是創業時機則很可能又是稍縱即逝的。如何把握好這關鍵的“臨門一腳”,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於第三代互聯網來説,各種應用才剛剛與互聯網結合,機會仍然很多。現在這些稍有名氣的第三代互聯網創業者,都是在兩三年前就開始計劃或操作他們目前的創業項目了。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嘗試之後,直到近今天,他們才取得了一點成就,但是他們未來的路仍然很長。如果你今天有一個好的創意而不去做,別人就可能捷足先登了。

三、創業第三關——執行力很多創業者很容易在這裏摔跟頭。很多人誇誇其談創業計劃,但真正的創業者要少説多做,要把自己美妙的想法努力轉化成結果。同樣是做數字商品的網上交易,網易、新浪等勢力雄厚的公司為什麼沒有做過雲網,還是在於執行,在於專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關鍵是創業者要全力以赴、高效率的執行。創業者做事情着眼點要低,要現實。很多創業者去見風險投資人的時候,説起自己的事業都説得雲山霧罩的,其實這樣會讓風險投資人根本不明白你在説什麼。你只要踏踏實實地説你想做什麼,這個東西能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了。想法只是一個開頭的方式,是不值錢的。我們坐在這兒,一個小時可以天馬行空,弄出幾十個想法來,腦子稍微一轉,你的思想已經在宇宙走了好幾個來回了——行動的成本才是最高的,對創業者來講要看自己是不是有這種經驗和執行力。同樣的想法兩個人同樣做,誰的執行力更強,誰的經驗更豐富,誰就更容易成功。

風險提示

第三代互聯網的市場是多變的、技術是不斷創新的、顧客需求是多樣的、個性化的、競爭是殘酷的,不論做什麼都會有風險,坐飛機還有可能失事掉下來,商場如戰場更是如此,我們對此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一般來説,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複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是創業風險的根本來源。

一、資金風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業者遭遇的則是啟動資金的匱乏,從而導致錯失良機或很好的創業項目胎死腹中。而盲目的引資和擴大資金投入,也會增加創業的風險,因此,創業專家也明確反對創業項目圖大、高投入和追求高回報的做法。對第三代互聯網的創業者來説,起步資金一般需要5-10萬元左右。但是創業項目一旦進入運行階段,資金需求隨之擴大。一些盈利性好的項目不斷產生的利潤,可以基本滿足滾動發展的需要,但是對於大多數創業企業來説,他們往往需要風險投資家的資本支持。

二、團隊風險公司初創期就決定你的命運,創業團隊的組建是由不同的人構成的,各有分工和不同的背景,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互聯網創業基本都是年輕人,年輕人之間的磨合與信任互建尤其重要。創業團隊的成員構成決定了你這個互聯網公司的性格、文化和未來發展的能力。如果負責管理、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的人不能充分信任對方,或者不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將會對企業的未來帶來很大的風險。

三、其他風險第三代互聯網創業還有很多其他特殊的風險需要注意。比如:技術風險,是指由於技術方面的因素及其變化的不確定性而導致創業失敗的可能性,互聯網技術的更新速度尤其快,這方面的風險需要防範。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情況的不確定性導致創業者或創業企業損失的可能性,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説,這種市場不確定性在於社會的變遷速度、全球化融合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由此導致市場環境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管理風險,是指因創業企業管理不善產生的風險,對於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説,普遍存在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這方面的風險也不能等閒視之。(編輯趙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