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精選5篇)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 篇1

商州鎮是宜賓縣最邊遠貧困的山區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羣眾思想觀念陳舊落後,鎮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由於歷史原因,鎮內兩大特困企業潛在極大的不穩定因素,政府負債沉重,僅歷欠職工差旅費就達28萬餘元,社會欠款上百萬元,道路交通安全壓力相當大,這些給全鎮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的極大的影響。劉昌會在20xx年11月臨危受命,擔任鎮黨委書記以來,面對全鎮存在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沒有被困難和問題嚇倒,針對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帶領黨委一班人知難而進,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使全鎮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出現了新的局面,無愧於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精選5篇)

心繫百姓,同基層羣眾的“心貼心”

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謀利益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重要的行動準則,劉書記就是這樣牢固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知民、愛民、為民,做羣眾的貼心人、主心骨。一次,劉昌會同志到廠壩村去檢查工作,無意間聽説廠壩村村國小四年級學生吳芳因患有腦溢血,因家境貧困,無錢醫治,陷入絕境。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昌會同志馬上囑咐在場的村幹部要多關心吳芳家的生活。一回到鎮裏,又叫鎮先教辦發出向吳芳捐款的倡議書。經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吳芳到宜賓市二醫院通過治療病情已經穩定,正逐步康復,生活又有着落的吳芳一家人連聲説的只有一句話“我遇到好乾部了”。在與劉書記一起到村社的時候,一些羣眾親切地喊着:“劉書記”,而劉書記也能熟悉地喊出這些人的名字。在鎮機關大樓,找他的人特別多,羣眾信任他,樂於找他辦事,願意找他傾訴,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已經代表了基層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劉書記平易近人,不擺架子,願為我們百姓辦事,每次到村裏來,總是關心地問我們生活過得好不好,有什麼困難,我們有什麼事情向他求助,他總是儘量幫我們辦好,這樣的好官不多啊!”農村羣眾都説。

善以待人,是鎮村幹部的“知心人”

“支持乾的,批評看的,處理搗亂的”,近5年來,劉書記建設了一支過硬的班子,帶出為人民辦實事的隊伍。在商州鎮,劉昌會書記和氣、好相處是人人皆知的。他那和藹的面容,春風化雨般的工作方式贏得了鎮村幹部的一致好評和折服。作為一名書記,找人談話,做幹部思想工作是常事。但他從不使用説教的方式,他的談話,就像知心朋友拉家常,敍友誼,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前年,鎮政府新分配一名工作人員,由於工作尚未熟悉等原因,劉書記多次找他談心,詢問他的意願,讓他具體負責了一項重要工作。由於教育方式得當,該同志非但未對劉昌會產生牴觸情緒,反而相當感激,其工作態度逐步端正,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和領導的表揚。對於新上任的村幹部,工作不熟悉,他常常是手把手地去幫助指導。

在做好乾部思想工作的同時,劉書記非常關心和愛護幹部,總是想方設法幫他們排憂解難。平時,鎮村幹部中誰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知道,又總是不遺餘力地幫忙去解決。久而久之,鎮村幹部中誰有了困難,心中有苦悶,總是找他幫忙、傾訴,他成了幹部中的“劉大哥”。

狠抓制度建設和內部管理

針對存在的問題的面臨的困難,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管理且重在落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首先從政府機關內部管理抓起,建立了《鎮機關工作人員的考核辦法》、《工作責任追究制度》、《首問負責制度》、《限時辦結制度》、《機關財務管理制度》、《政府小車管理制度》、《三薄制度》等。切實轉變了機關工作作風,充分調動了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服務羣眾,方便羣眾。嚴格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努力增收節支,近幾年來僅業務招待費一項一年就下降了6萬元左右。通過努力,20xx年政府就將歷欠職工差旅費全部付清,並償還債務80餘萬元。

踏實幹事,牢記黨的宗旨

劉昌會同志深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行政決策一旦失誤,損失可是老百姓利益,乃至一個地方的發展方向,來不得半點馬虎。接任鎮黨委書記的頭幾個月,劉昌會同志深入到農村田間地頭瞭解情況,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並結合商州鎮的實際,拓寬工作視野,提出了商州鎮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為商州鎮的下步發展開好了頭,布好了局,從此商州鎮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軌道。

為提高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劉昌會同志從一個決策者的高度敏鋭感出發,時刻把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不斷促使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三年多來,縣上的農業專家技術人員紛紛被請到商州鎮現場上課輔導。劉昌會同志親自帶領村幹部、種養能手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經,為商州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發展是硬道理,而發展需要改善商州鎮的基礎設施,這需要相當數量的資金。由於歷史原因,商州鎮經濟基礎薄弱,欠帳較多,基礎設施落後已成為制約商州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為了爭取上級部門、領導的支持,劉昌會同志憑着對事業的一腔熱情,奔波於各部門、領導之間,如實反映商州鎮的困難,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這部門不行那部門。金誠所至,金石為開,各項實事項目資金相繼到位,幹羣心裏高興了。如今,進商州的公路暢通無阻了,幹部工資和差旅費能領到了,政府機關氣順了,勁足了,黨羣幹羣關係密切了,鎮黨委、政府威信樹立起來了,商州鎮的各項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發展農村經濟中,主要抓好農村種植業、加工業、養殖業和勞務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經濟。他始終帶頭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把羣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自己工作標準,經常深入農村工作第一線,走村竄户與羣眾面對面做工作,一年中下村社時間達到100天以上。認真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使基層黨組織起到了戰鬥保壘作用,黨員起到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帶頭搞好農村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僅農民竹片(草紙)一項人均年增加純收入80餘元。農民富了,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小樓房隨處可見。

廉潔奉公、忠於職守

劉書記深知“公生明,廉生威”,對待工作他認真履行“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的三個承諾,多年來清正廉潔、以身作則,不僅深深地影響着全鎮幹部職工,也使那些為尋求給自己親朋好友給予庇護去走後門者為之止步。其他鄉鎮的“一把手”都沒有親自到一線去搞計劃生育工作,但劉書記以身作則,親自帶領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狠抓計生工作,使商州鎮的計生工作上了一個台階。

劉書記在對於容易引發上訪的敏感問題上,他更是嚴加要求,做到了先上會通過再批。現在“團結、務實、創新、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風已成為全鎮工作人員一致的追求。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也從源頭上遏制了腐敗行為的發生。

劉書記就是這樣,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把羣眾的利益實踐好、維護好、發展好,做“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是他工作的目標。幾年來他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鬥志,投身到本職工作之中,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 篇2

20xx年2月19日,在遂寧市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表彰大會上,時任市委書記的鄧新民在講話中説:在今天表彰的鄉鎮黨委書記中,有這樣一位同志,過去在偏遠的涪西鎮沒有修高樓大廈,為羣眾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老百姓非常擁戴他;到縣城所在地太和鎮任黨委書記後,儘管困難大,矛盾多,但他仍幹得十分出色!

話音剛落,與會者的目光投向了坐在前排一位披戴大紅花的中年漢子身上——他,就是市黨代表、市人大代表、射洪縣太和鎮黨委書記税清亮。

20xx年4月,將涪西搞得紅紅火火、聲名鵲起的鎮黨委書記税清亮,調到射洪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川中重鎮太和鎮任黨委書記。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使命,近三年來,税清亮團結黨政一班人,帶領全鎮人民克難攻堅,開拓創新,每年努力完成10件為民務實工程,全鎮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20xx年被省委評為“全省非典型性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20xx年被市委表彰為“五個好鄉鎮黨委”,20xx年被國家民政部鄉鎮工作委員會評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僅20xx年,太和鎮就代表市縣成功接受國家和省的10多次工作檢查。税清亮連續20xx年被評為全縣“優秀公務員”、“優秀領導幹部”,20xx年被評為遂寧“十大傑出青年”,20xx、20xx年連續兩次被市委評為“優秀黨委書記”。

“此生要為百姓謀,處處為民不懈怠”。20xx年前,當税清亮當選涪西鎮鎮長時,他立下了錚錚誓言。在這20xx年中,他用一顆對黨和人民赤誠的丹心,以實際行動為鮮紅的黨旗爭光添彩。

“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班子,離不開一支真抓實幹的幹部隊伍”。

翻開税清亮近幾年的述職報告,他體會最深的就是這句話。作為黨委書記,税清亮始終把班子隊伍建設放在工作首位,在今年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效能革命中,他明確提出了領導幹部“十帶頭”、一般幹部“八個一”要求。始終堅持任人唯賢,嚴要求、高標準培養使用幹部,善於發現幹部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太和鎮這幾年退居二線的正副局職幹部有10多人,過去由於福利待遇低,又安排他們協助中層幹部工作,這些老同志頗有情緒。如何利用他們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發揮更大的作用呢?税清亮在分別找這些幹部談心後,安排他們協助分管領導工作,同時適當提高待遇。老同志的工作熱情被激發出來了,象牛雲躍、何其昌、羅中漢、楊永建等同志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獨擋一面,挑起了大梁。

税清亮不僅處處以情動人,而且善於用人,以幹成之事評判幹事之人。他常説,當書記要善抓大事,會用幹部,用對了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太和鎮集體企業改制攻堅克難的時刻,他用懂企業管理、熟悉政策、責任心強的副鎮長陳元惠擔綱改制,結果一個個難啃的硬骨頭很快被啃下來了。

現在擔任鎮黨政辦主任的母華斌,是被太和鎮幹部們公認的一位“平時加班最多、工作最辛苦、進步最快”的一名年輕幹部。可在兩年前,他卻是一位測評率低、幹部羣眾不太認可的“問題”幹部。當時他擔任紫雲辦事處黨委副書記,鎮上調他到黨政辦作副主任他不幹。對此,有人向税清亮建議給他紀律處分,但税清亮想,不能動則就給幹部處分,查清原因再説。通過税清亮的一番思想工作,後來他來上任了,但又和同事關係不協調,情緒低落。看到這種情況,税清亮把他們雙方找來擺談,溝通感情。經過一年多的磨鍊,母華斌的辦公室工作搞得十分出色,不僅掌握了電腦等多門辦公業務,而且信息報送工作在市縣處於前列,今年被提拔為鎮黨政辦主任。每當提起這些事,母華斌總是感慨地説,要不是税書記關心幫助我,説不定我早自暴自棄了。

在以情動人的同時,税清亮還堅持以理性的制度育人、管人。他先後主持制定和完善了重大問題黨委集體討論、財務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20xx年,在全市率先推行聘請審計事務所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給羣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率先開展每年評選“愛民書記”、“愛民幹部”活動,並一次性獎勵300元。從20xx年起,建立了鎮人大代表對人大選任幹部進行《述職評議制度》,開全省先河,《四川日報》、《人民權力報》、《遂寧日報》等10多家媒體網站進行了報道。這些舉措不僅激發了一般幹部的工作熱情,而且在全鎮幹部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爭一流”的良好氛圍。

要帶好一幫人,更要自己處處率先垂範。“當領導幹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要言必行,行必果。”他既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妻子在地處偏遠的官升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今年上半年鎮農業服務中心缺編缺人,好心人建議他將妻子調到自己身邊,他卻沒有這樣做。税清亮在工作上不僅善抓大事,而且敢抓難事。企業改制困難大、矛盾多,一般人不願去,他主動去;徵用土地、房屋撤遷有的人畏而遠之,他主動去做羣眾工作。

正是由於税清亮近年來錘鍊了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才有了太和鎮今天的新跨越。難怪今年一位市領導到太和鎮檢查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説,税清亮硬是把這一班子人帶活了,這裏的幹部從精神面貌到工作狀態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太和鎮的鎮情決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和艱鉅性,要實現新跨越就必須有創意和創新”

12月14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會主任袁本樸、市委、市委祕書長、市總工會主席餘海元,市人大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楊勝芳在縣委書記何大海的陪同下,冒着嚴寒,到太和鎮王爺廟村調研。村裏,一排排青瓦白牆的農房錯落有致,處處散發出新農村的氣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來水、沼氣,出門三步是乾淨的水泥路;大部分家庭都進行了裝修,貼上了嶄新的地磚和牆磚,許多農户還用上了冰箱、彩電、全自動洗衣機和電話,生活在這裏的農民們過着與城裏人一樣的舒坦日子。看着這一道道綿渝路上的風景線,袁本樸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對太和鎮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

王爺廟村正是太和鎮近年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縮影。

剛到太和鎮不久,税清亮就在思考:縣城20餘萬人最需要什麼?城郊農民應當做什麼?作為全省丘區示範縣的中心重鎮太和鎮應當示範什麼?經過連續幾周的調查研究,他撰寫了《圍繞城市舞龍頭,打造特色奔小康》、《發展民營企業的深入思考》、《城市社區建設的現狀和思考》等幾篇調查報告,太和鎮跨越發展的思路在税清亮頭腦中越來越明晰。

在農村經濟發展上,税清亮提出了“淡出傳統農業,利用城郊優勢,以蔬菜、水果、花卉、養殖、休閒觀光為五大支柱,全方位發展城郊特色區域經濟”的思路。按“一村一品,一社一色”,税清亮高起點謀劃農業結構調整。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目前,全鎮已發展優質水果3500畝,無公害蔬菜4500畝,名優花卉苗木1000畝,優質水稻基地5000畝,優質糧油基地6000畝,經濟作物面積已佔農業種植面積75%以上。年養殖雞、鴨、鵝等小家禽100萬隻,年出欄優質肉豬10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9210萬元,佔農業總收入65%以上。以蔡家溝生態農業及“農家樂”為特色的城郊休閒觀光業正迅猛發展。在服務城市的同時, 農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今年太和鎮的農民純收入達到了4300元。

“用現代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用發展工業的勁頭抓農業,用發展工業的辦法提升農業,”這是税清亮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新思路。近年來,他經常深入龍頭企業現場辦公,排憂解難。他的規劃是,圍繞農產品加工銷售,着力把子昂米業、超強食品等企業培育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把麥加牛肉、鄭葛生豬、太和食品、星海實業4户培育為縣級重點龍頭企業。他還十分注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新發展了以大自然公司為龍頭的無公害蔬菜協會、以鄭葛養殖場為龍頭的優質肉豬養殖協會、以“九香園”為龍頭的農家樂協會、以文氏孵抱場為龍頭的泰和鴨業協會、以“麥加”為龍頭的伊香優質肉牛養殖協會,全鎮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6個,會員3960人,帶動種養大户1650户,一般農户5000餘户。

在新農村建設上,圍繞實施“六通”戰略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税清亮提出了“在山上建精品果園,在平壩建綠色菜園,在山腳建小康家園”的“三園建設”工作思路。按照“庭院型”、“街村型”、“城區型”三種模型,大力實施以“五改兩建兩配套”為主要內容的户辦工程,加快建設新村。每年每村抓一社,每個社抓3—5户,全鎮抓1000户。目前全鎮累計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磨咀村、涼帽山村、佛南村、太空村、蟠龍村5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50公里入户道路硬化。實施紅層找水項目,打出清潔衞生水井1000口,新修建村級飲用供水站4座,50%的村開通了自來水,全鎮75%的農户用上了清潔衞生水。按照豬(養殖)、果(菜)、沼(氣)相配套,建池、建家相結合的模式,全鎮累計發展沼氣池1300口,帶動農户增養生豬6000頭,增養雞3.7萬隻,增養牛、羊330頭,增養兔2.9萬隻,新增優質果園1300畝,擴大無公害蔬菜基地2500畝。

太和鎮是全市發展鄉鎮企業的第一大鎮,國有集體企業多。在税清亮上任之初,大多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並且長期積澱的問題和矛盾十分突出。

困難擋不了改革者前進的步伐!為了盤活企業資產,税清亮提出和實施了“騰籠換鳥”、“集退民進”戰略。

20xx年8月,雲錦絲絹廠進入改制程序,這時一名姓毛的職工揚言,要賣廠子就要去鎮上扔“狗彈子”炸人。面對這種情形,税清亮親自擔任破產清算小組組長並進駐該企業。他找到毛某問明情況,原來以前送達了斷身份通知未規範,廠裏就把其妻除名。税清亮一面嚴厲批評了毛某的魯莽行為,一面給他解決生活困難補助5000元,還給其妻解決了一個公益崗位就業。毛某感恩不盡,主動當起企業改制義務宣傳員。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了斷身份分配方案,對個案逐一解決,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改制任務。犍為建築公司入主該廠後,上交税額每年增加了200到300萬。

這樣,一個個堡壘被攻破,税清亮用2年多的時間,對15個鎮屬集體企業進行了成功的改制,化解債務9千萬元。改制後的民營企業輕裝上陣,生機勃發。中日合資四川富士公司生產的電流互感器獲省優,電動刮水器榮獲國家星火計劃獎,20xx年投資3500萬元,新建成年產20萬台電動自行車,暢銷省內外;射洪電梯廠生產的客貨電梯,獲國家建設部優質產品稱號;隆鑫機械、洪達家鑫、虹橋建安、建設集團等骨幹民營企業投入資金均超過20xx萬元。目前,全鎮集體所有制企業全部進行了改制,形成了以民營企業為龍頭,工、商、建、運、服齊頭並進的民營經濟發展局面,累計發展個體工商户8214户,規模以上民營企業309家,從業人員3.5萬人,實現產值16.1億元,實現利潤6000萬元,税收5200萬元。

城市的迅猛發展,社會的深刻變革,原有的居委會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城市的管理要求。這是税清亮要破解的又一道難題。

20xx年7月,税清亮和黨委班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將原來的6個城中村和13個老城居委合併重組為10個城市社區。並圍繞“硬件先行、軟件配套、適度超前”的總體思路,使社區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規範、從規範到示範”三大跨越。

税清亮首先解決人的問題。針對原有居委會幹部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的實際,公推公選社區幹部,結果選任的幹部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中專以上,年齡降低了20歲,為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協調有關部門給他們買了失業保險。

幹部配強了,社區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目前社區各小區物業管理特色社區、家政服務特色社區、愛心救助特色社區、志願者服務特色社區、文化特色社區、體育特色社區等正在逐漸形成。社區“愛心超市”為捐助對象和受助對象建立了快捷通道,城市低保構築起了貧困户的“生命線”,“道德銀行”讓羣眾找回失散的“精神家園”,“黨員進社區”讓黨旗在社區飄揚,社區鄰居節的舉辦進一步促進了鄰里關係的友好相處,小區物管使大家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美好……12月14日,市委書記袁本樸到黃磉浩社區調研,當看到社區裏的老人們在體育器材上鍛鍊身體,天真爛漫的兒童在幼兒園裏嬉戲玩樂時,由衷讚歎道,多麼和諧的社區啊!

“維護穩定構建和諧,是衡量執政能力強弱的重要標誌和對領導幹部的重大考驗。”

税清亮在他的《構建和諧社會與維護穩定工作的思考》調查報告中這樣寫道。

太和鎮既是全縣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改革發展中遺留矛盾和問題的聚積點。失地農民、下崗工人、流動人口這裏最多。徵地撤遷任務這裏最重,川林森工、軍轉幹部安置這裏矛盾最突出。

20xx年6月,保和村1社的廖義兵因對房屋撤遷政策不瞭解,獨自在家喝悶酒,不料酒精中毒,病情危急。當税清亮知道後,立即趕到中醫院,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在廖病好後,税清亮給他講政策,解開思想包袱。

這件事給税清亮一個警示:説明幹部做羣眾工作還沒有到家。於是他和黨委成員商量,組織百名幹部進農家,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訪農家情,獻農家策,開農家會,導農家向,答農家疑,解農家難,辦農家事。20多天時間,鎮幹部共資助現金物質3.5萬餘元,為羣眾規劃落實致富項目130個。税清亮帶頭進駐問題多、矛盾突出的保河村1社,為保河、何家橋社區21名失地農民解決了就業崗位,並資助廖義兵等3户困難户現金物質1100元。廖義兵逐漸脱貧致富,今年僅蔬菜收入就達2.5萬元。他逢人便説,税書記真是共產黨的好乾部,我們的貼心人。

保河村13社羅丕興因盜竊被判刑,服刑期間妻子死亡,房屋失修被撤,刑滿後無家可歸,要求村上修120平方米房子還他,甚至揚言以死相拼。税清亮瞭解這一情況後,決定由鎮、處、村、社籌資6000元,修建安身房,並解決社保。此外,經税清亮多方協調,羅每個月還領到了100元的低保。

為了支持全縣重點工程,税清亮近年來利用相當大的精力抓失地農民的教育引導和安置工作。今年10月,從保河、黃磉浩社區的失地農民中選出6位有一定文化和政策水平,且享受了失地農民優惠政策的同志,到各社區、村宣講,現身説法,2500多羣眾聽後深受教育,主動配合當地幹部的工作。此外,税清亮還十分重視失地農民的素質培訓,採取政府買單的方式,培訓2600多人。今年通過“三保一就業”,實現外輸就業20xx多人,當地就業800多人,引導重新自主創業1000餘人。

建設平安太和,這也是税清亮的願望和努力實現的目標。在他主持下,建立了以“四級五定五逗硬”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治安聯調工作機制,健全了領導掛牌督辦、接待日製度,並把調解無效的土地款分配糾紛納入法制範疇予以解決。今年全鎮信訪下降了35%,無一起羣訪事件發生。

如今的太和鎮,呈現出一派經濟發展、政通人和、平安繁榮的景象。透過這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看到了税清亮這位鄉鎮黨委書記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片丹心。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 篇3

保華鄉地處水城縣北部,由建並撤前的保華、雙營小鄉合併建成,成立於1992年,距市中心區25公里,全鄉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組,總面積8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600畝,總户數6106户,總人口23348人,20xx年人均純收入2237元。境內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硫、鐵礦等煤炭探明儲量4.3億噸,具有煤種齊全、煤質優良、易於開採的優點,煤炭的生產和粗加工是支撐全鄉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作為這樣一個經濟落後鄉的鄉幹部,怎樣評價其好壞,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俗話説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一進入保華,問起鄉里書記怎麼樣,人們得到的 都是同一個回答“鄉里書記不錯,實實在在為了保華鄉老百姓辦事情”。高龍俊同志在任保華鄉黨委書記三年多的時間裏,緣何獲得了廣大羣眾的一致稱讚。因為,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保華鄉有了驚人的變化。現在保華鄉內正氣浩蕩,黨風端正,民風淳樸,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大大增強,各項事業興旺發達。

三年多來,作為一名鄉黨委書記,高龍俊同志團結帶領班子一班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忠實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刻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身先士卒,以踏實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人格魅力,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緊緊團結依靠全鄉幹部羣眾,勇於創新開拓,積極奮發進取,克服種種困難,為保華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一腔熱情。 三年前,當組織上把鄉黨委書記這副重擔交給高龍俊同志時,他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她是個不願誇誇其談的人,暗暗給自己定下了今後的工作守則:誘惑面前“硬”一點,工作面前“高”一格,羣眾面前“矮”一點,困難面前“搶”一步,決策面前“勝”一籌,權力面前“慎”一點。三年多來,高龍俊同志是這麼想,也實實在在這麼做了。

俗話説“新官上任三把火”,有的人一旦大權在握,便呼風喚雨,憑主觀來決策,看似風風火火,實則貪圖虛名。而高龍俊同志認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決策一旦失誤,損失可是老百姓利益,乃至一個地方的發展,來不得半點馬虎。上任的頭幾個月,他一個勁地深入到各村組、各企業、各學校等最基層瞭解情況,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並結合保華鄉的實際,拓寬工作視野,提出了保華鄉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為保華鄉的下步發展開好了頭,部好了局,從此,保華鄉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軌道。

發展是硬道理,而發展需要改善基礎設施,這需要相當數量的資金。由於歷史原因,保華鄉經濟基礎薄弱,欠帳較多,基礎設施落後已成為制約保華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為了爭取上級部門、領導的支持,他憑着對事業的一腔熱情,奔波於各部門、領導之間,如實反映保華鄉的困難,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這部門不行就跑其它部門。金誠所至,金石為開。各項實事項目資金相繼到位,實事項目一個接一個開工,老百姓心裏樂了,高書記真有辦法,保華有希望了。保華鄉羣眾氣順了,勁足了,黨羣幹羣關係密切了,鄉黨委、政府威信逐年提高了,保華鄉的各項工作步入了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

三年多來,保華鄉各項實事進展順利,投資近200萬元的河堤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投資325萬元東丫公路工程、投資近300萬元的民生村地質災害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已經竣工投入使用;投資187萬元的二道坪、大陸片區安全飲水工程、投資50萬元的敬老院工程即將竣工投入使用,全鄉高低壓農用改造基本結束,突現了户户通電目標。

理應與其他先進人物一樣,高龍俊同志身上有着這樣一個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知民、愛民、為民,做羣眾的貼心人、主心骨。一切以羣眾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為標準,積極、主動、認真地做一切符合羣眾利益的事。幾年以來,她心中時刻裝的是保華鄉的人民。

一次,高龍俊同志到民生村去檢查工作,無意間聽説民生村村民尹貴寧因患有嚴重疾病,女兒面臨失學,生活陷入絕境。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工作一結束,高龍俊同志就出現在尹貴寧家中,當躺在牀上的尹貴寧聽人介紹是鄉里高書記來看他時,他怎麼也不相信,一個堂堂的黨委書記會親自跑到他家來。高龍俊同志仔細詢問了尹貴寧的病情後,當即拿出了200元錢給尹貴寧,以解急用。同時囑咐在場的村幹部要多關心他的生活。一回到鄉里,又叫鄉民政部門儘快有針對性地解決其困難。望着女兒又揹着書包上學了,自己的生活又有了着落尹貴寧連聲説的只有一句話“我遇到好乾部了”。像這樣的例子何嘗只有一個。難怪羣眾都説高書記是他們的貼心人。

作為一個鄉黨委書記,手中擁有相當權力,權為誰用,這是高龍俊同志經常捫心自問的一個話題。一年多來,保華鄉實事項目接連不斷,許多人也曾打過高龍俊同志主意,然而在誘惑面前高龍俊同志就是毫不動心,充分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高風亮節。有人也曾經拎着包去拜訪過他,要求給予方便,但均遭拒絕,沒有一絲商量餘地,就是連最簡單的吃飯應酬,能迴避的就儘量迴避。一名包頭工事後感慨萬千,想不到在高書記這兒承包工程不用花一分應酬的錢,這樣的幹部難得碰着。一個正直無私的鄉黨委書記活生生地擺在了全鄉幹部羣眾面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為高龍俊同志的帶頭作用,現在保華鄉內幹羣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努力奮進在經濟社會超常發展的進程中。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這正是高龍俊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人民公僕,鄉黨委書記在保華鄉十年工作如一日的真實寫照。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 篇4

這幾年,XX縣XX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民營經濟全市馳名,農村村落社區建設全省有聲,與外商合資興辦的全縣第一流中學——三中已喜迎新生入學,集鎮日益繁榮,街道樓房拔地而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自來水、有線電視、高檔傢俱進入了平常人家。在短短几年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們讚歎不已。

只有時時處處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擔負好穩定一方,帶富一方的責任,才能無愧於組織的信任,他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1999年,年僅36歲的王陽明從縣機關調任XX鄉黨委書記。為早日理清工作思路,放下行李的他顧不上調整從縣城下鄉的種種不適,撲下身子進村入户,短短二個月走訪農户200餘户,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40餘個。結合實際,他在鄉人大會上提出的“農業穩鄉、林業興鄉、流通強鄉、工業富鄉”的發展思路,得到了代表的一致肯定。思路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因素。王陽明始終鎖定農民增收目標緊抓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不放鬆。他大膽啟用一批經驗豐富,年輕有為的人擔任村幹部,積極培養他們加入黨組織,帶頭致富,帶領羣眾致富,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他的直接幫扶下,古嶺村支部書記、鄉人大代表王壽全牽頭創辦300畝大棚蔬菜示範基地,帶動52户農户致富。在王陽明的帶領下,全鄉360餘名黨員、幹部、縣鄉人大代表在種植、養殖、個體私營經濟等方面大顯身手,共創辦“雙帶”基地26個,受益羣眾3200餘人。近幾年鄉黨委連年評為“六好”鄉黨委,20xx年被市委評為“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全鄉80%的村黨支部被市、縣評為“五好”村支部。

“漠視羣眾的疾苦決不是一名稱職的幹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時常用這句話教育身邊的人。20xx年夏,乾旱困擾着全鄉3萬餘名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整整2個月他日夜奮戰在抗旱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組織勞力疏通抗旱渠道30餘公里,修復機站28座,確保了全鄉人畜飲水安全和2萬畝早稻豐收。為解決全鄉偏遠村委會羣眾出行難問題,幾年來多方籌集資金150萬元,修建村級公路30餘公里,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他一直做到情傾貧困羣眾,多年一貫地資助酒坊村孤兒陽道志上學,同時還經常到五保、貧困户家中噓寒問暖。

“跳出農民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是他多年來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得出的結論。因此在工作實踐中他始終把城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農村發展的“牛鼻子”突出抓好。為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步伐,王陽明經過多方論證,在與縣、鄉人大代表一起多次召開羣眾座談會的基礎上,下定決心建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的龍頭大集鎮。在他的領導下,短短三年,一個服務功能齊全,基礎設施配套,具有一定輻射和集聚功能的新興大集鎮在原來的光禿丘嶺上順利建成。通過不斷提升集鎮的品位和服務功能,個體私營經濟户發展到186户,私營企業達8家,集鎮居民達6000餘人。通過招商引資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業近工化、工業規模化是他的得意之筆。王陽明在全鄉提出了“人人都是招商環境,招商無小事”的理念,在全鄉形成了改善形象廣招商的氛圍。幾年來,他先後三次遠赴浙江,動員400餘位客商到鄉參觀考察,共有40餘位客商投資8000餘萬元在“安家落户”,為全鄉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活力。

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他不斷地學習人大業務知識,在密切聯繫選民,徵詢民意的基礎上認真幫助選民和縣、鄉代表排憂解難。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王陽明共為選民解決各種問題34件,被羣眾譽為“貼心”代表。

看着他近年來榮獲的一摞摞榮譽證書,想起幾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深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蹟 篇5

今年51歲的馮家新,在鄉村工作已經33年了。他在村幹部的崗位上幹了20xx年。1992年,由於獲得全省科技成果獎,馮家新被聘為國家幹部。先後又當過鄉農辦主任、黨委委員、副鎮長、鎮長、鄉黨委書記。

馮家新的家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對農民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在高莊工作的20xx年裏,馮家新總是把農民的困難,當成自己家裏的困難,把農民當成自己的親人。他本着對黨和人民的高度責任心,千方百計為農民辦實事解難事,多次受到省、市領導表彰。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並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高莊鄉黨委也被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先做羣眾最關注的事

農村是基層,情況比較複雜,各種矛盾糾紛時常發生。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成為羣眾議論的熱點、關注的焦點,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導火索”。

1998年,馮家新剛到高莊鄉工作。羣眾反映的問題比較多,弄得他吃不成安生飯,睡不好囫圇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上訪告狀?經過深入調研,馮家新覺得主要是由於部分村幹部辦事不公道、不透明,有的甚至對老百姓的困難不聞不問。為解決這些問題,1999年,在廣泛徵求黨員幹部意見的基礎上,高莊鄉在新鄉市農村率先推出“月末鄉村幹羣聯席會”制度。每月26日晚,鄉幹部到各村和“兩委”班子成員、全體黨員、村民組長、羣眾代表坐到一起,面對面把問題擺出來,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在鄉村幹部和農民羣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月末鄉村幹羣聯席會”推行20xx年來,每月26日雷打不動,解決了上百件在全鄉影響較大的疑難問題,推進了農村民主化進程,創新和豐富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成為化解農村基層矛盾的有效途徑。《農民日報》、《河南日報》先後作了專題報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新鄉市委還專門下文在全市推廣。

為了能隨時傾聽羣眾意見,20xx年6月,在馮家新的提議下,高莊鄉為農民開通32條熱線,其中包括鄉黨委正、副書記、正、副鄉長和各職能站所負責人的手機和所有辦公電話。電話內容涉及科技服務、土地管理、信訪穩定、計劃生育、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等。熱線電話開通後,農民羣眾足不出户,就能隨時向幹部反映問題,實現了黨員幹部和農民羣眾的零距離接觸。大家都形象地稱這32部熱線電話,是羣眾情緒的“晴雨表”,百姓怨氣的“減壓閥”。是農村穩定的“氣象台”。

解決好羣眾認為最困難的事

“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地處太行山南麓的高莊鄉,不少村莊自然條件惡劣,農民生活困難。有的是遇到了天災人禍,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因病致貧。

十多年來,馮家新經常接濟困難羣眾。只要困難羣眾找到他,馮家新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總要給他們一些安慰。全鄉23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有馮家新接濟過的人,他筆記本上記着的長期幫扶的困難户,就有160多家。有時候趁着星期天,馮家新還帶着妻子、兒女一塊,到村裏去看望困難羣眾。

前郭雷村的張小豔,父親去世,母親殘疾,哥哥痴呆,家庭生活十分困難。20xx年8月,她考上輝縣市高級中學後卻交不起學費。馮家新聽説後,立即給她家裏送去了600元,使她順利走進了校門。十幾年來,每到大年三十,馮家新都要到困難户家裏去,看他們過年有沒有割肉,能不能吃上餃子。多年來,他和許多困難户結成了親戚,每到大年七年級,他接濟的窮孩子,就要來給他拜年。馮家新是有名的孝子,逢年過節總要回到老家和父母團圓。為了接待這些孩子,他就特意把妻子留下,並且準備好壓歲錢。

馮家新在高莊鄉工作20xx年來,跑遍了23個行政村的坡坡窪窪,許多老百姓都認識他,都説他這人沒架子,有事沒事總愛找他拉話兒。有的鄉幹部對他説:“馮書記,你可不能光忙這些零碎事兒,應該騰出主要精力抓大事。”馮家新説:“啥是大事?羣眾的事就是大事。我們當幹部的,就是要為羣眾着想。羣眾有了困難,黨委政府不管誰管?老百姓來找咱,是因為他們看得起咱、信任咱。老百姓的信任千金難買,他們把咱當成希望,咱決不能叫他們失望。”

辦成羣眾最舒心的事

馮家新讓人在鄉政府辦公大樓的顯要位置,寫下兩句話:“羣眾不富裕,我們不稱職;羣眾不滿意,我們就失職。”

高莊鄉地形複雜,山區、丘陵面積佔一大半。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困擾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非常困難,有些地方甚至連吃水和行路都不易。賈溝村是省級貧困村,祖祖輩輩吃的都是地窖水,姑娘遠嫁他鄉,小夥兒找不到對象。對此,馮家新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籌措資金20多萬元,打深水井1眼,硬化道路5公里,讓全村人吃上了自來水,走上了水泥路。通水那天,全村高興得像過年一樣,敲鑼打鼓給鄉里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着“走路不忘鄉黨委,吃水想起馮家新”。

幾年來,馮家新和他的同事們,多方籌集資金,使高莊鄉的8個山區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同時硬化鄉村道路96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跑上了公交車。基礎設施的改變和基層矛盾的化解,不斷優化着高莊鄉的投資環境,許多投資商的目光,盯住了高莊鄉。近幾年來,先後有7個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在高莊鄉落户,總投資額將近5億元。高莊鄉的人均純收入,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在新鄉市122個鄉鎮中,也由20xx年底的83位,上升到20xx年底的28位,前進了55個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