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把加強黨的建設擺在工作首位,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廉政建設,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範文,歡迎大家閲讀。

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

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範文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加強自身建設,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個共產黨員都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從解決羣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誠心誠意為羣眾辦事,把黨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使人民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1.着眼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制定、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

要把堅持黨的宗旨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必須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制定、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就是説,制定政策必須體現大多數人的利益,執行政策必須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在堅持和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要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的關係。無論制定政策還是執行政策,都要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統一起來,不能只顧當前利益而忘了長遠利益,也不能只講長遠利益而忽視人民羣眾的當前利益。

要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係。既要從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又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不能把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凌駕於全局利益之上,搞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搞斷章取義、各取所需。

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羣體的利益,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尊重和保護各個方面的正當利益。善於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羣眾反映的問題,引導羣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通過我們的政策措施和具體工作,把各個方面羣眾的利益兼顧好、協調好。

要正確處理先富與後富的關係。我們國家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難免會存在差距。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地區已經先富起來,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走上了富裕之路。到20世紀末,我們已經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應該引起重視的是,目前城鄉二元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我們要正確處理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關係,切實解決地區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既保護髮達地區和先富羣體的發展活力,又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和比較困難的羣眾,帶領他們走向共同富裕。

廣大共產黨員既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在現階段的方針政策,又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奉獻意識,處處體現共產黨員應有的思想境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指導下,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和創造性工作,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獲取自己的正當利益;又要帶頭弘揚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社會主義道德,熱情關心、支持和幫助周圍羣眾共同發展,努力為困難羣眾排憂解難。當有些時候某些方面的現行政策還不夠完善時,作為共產黨員,不能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去鑽政策的“空子”、打“擦邊球”,而是要立足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自覺用黨員標準。用社會主義道德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積極向黨的組織和有關部門提出完善現行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使現行政策更好地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共產黨員模範執行現行政策應有的正確態度。

2.堅持黨的羣眾路線,誠心誠意為羣眾謀利益

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堅持黨的羣眾路線,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老老實實向人民學習,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

要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善於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人民羣眾是真正的英雄,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中藴藏着巨大的創造力,擁有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經驗。辦法在實踐中,點子在羣眾中。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誰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同人民羣眾結合在一起,真正相信羣眾,依靠羣眾,誰就有力量、有智慧、有辦法,就能戰勝困難,為人民多作貢獻。

要傾聽羣眾呼聲,反映羣眾意願。當前,我國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係比較複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其中很多矛盾和問題與基層羣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每個黨員都應該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交朋友,交心談心,及時瞭解民情,準確反映民意。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入羣眾,深入基層,自覺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羣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瞭解羣眾在想什麼、盼什麼,歡迎什麼、反對什麼,及時解決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

要牢固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熱心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羣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的看上去瑣碎,但對每個羣眾和每個家庭來説,都是大事。xx同志要求我們,“凡是涉及羣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做羣眾之所盼,以解決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辦好每一件實事。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當前尤其要想方設法幫助下崗職工、困難企業職工、城鄉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羣眾、受災地區羣眾、工資被民期拖欠的農民工等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把中央為他們脱貧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3.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

善於做羣眾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早在1920xx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紅四軍的任務是打仗、籌糧、做羣眾工作。我們黨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善於做羣眾工作的優勢,是我們各項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是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勢下落實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當前,隨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隨着信息網絡化的迅速發展,隨着國際間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人們的利益關係呈現多樣化,羣眾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使羣眾工作面臨着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做好化解矛盾、統一思想、團結羣眾的工作,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還必須把握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組織羣眾、宣傳羣眾、教育羣眾、服務羣眾的本領。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教育人、引導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要設身處地、平等待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力戒簡單粗暴、強迫命令。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和黨員的表率作用,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努力改變那種“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狀況。要採取説服教育的方法,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針對羣眾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淺出説理,運用事實説話,做好釋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採取示範引導的方法,通過黨員幹部身體力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影響和帶動人民羣眾共同前進。要採取提供服務的方法,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千方百計為羣眾排憂解難。要建立健全制度.;逐步形成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工作機制,及時準確地瞭解人民羣眾需要我們提供什麼服務。怎樣為他們服務,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通過建立健全做好羣眾工作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羣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用制度來保證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範文二

020xx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的美好紀年。九十年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地為人民,為中華民族而犧牲而奮鬥。黨的性質如是説: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歷盡風雨的九十年,中國共產黨毅力不倒,領導人民創建新中國,兑現自己的承諾。

縱觀黨輝煌發展的九十年,黨在各個時期都承擔着重要任務,充當着重要角色。中國共產黨是精神堡壘,激勵着我們前進。中國共產黨是神州大地的指路人,帶領我們前進。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公僕,呵護着我們。可以説,在九十年裏,中國共產黨依據形勢的改變,為我們的國家,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

九十年是一個值得慶祝的輝煌時刻,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九十年從時間的角度來説,是很值得我們去狂歡,去欣喜,可是九十年,事實上,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如今我們的黨正面臨着嚴峻的新形勢,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加強黨的建設。

1、 發展至九十年,黨內面臨嚴重形勢

1.1九十年是一個瓶頸期。經歷九十年的歲月,那些經歷過艱苦歲月的老一輩共產黨員大多已經仙逝。他們擁有的豐富經驗,他們具有的先鋒帶頭作用,也會日漸消失,這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大損失和形勢。

1.2雖然近幾年我們的隊伍已經不斷壯大,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們目前已經擁有九千萬的龐大隊伍,可是這些隊伍中,很多都是年輕黨員,缺乏經驗。缺乏施戰經驗。比起老一輩所具有的共產黨素質與歸屬感來説,依舊相差很多。

1.3新中國成立以來,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黨在成立九十年之後,黨內容易滋生腐敗,安樂享受的風氣。歷史上,不居安思危,貪圖享樂的失敗例子很多,太平天國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1.4新時期,黨員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接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薰陶的也愈來越少。

2、 國內發展面臨嚴峻形勢,需要黨作出堅定、明智抉擇

2.1國內社會公平問題日益突出。城鄉之間的矛盾,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福利之間的不公平,甚至考試招牌的不公平。如今我們國內正面臨着嚴峻的公平問題,需要我們黨去作出抉擇。

2.2國內物資文化發展快,人民不斷要求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我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維護人民的利益。

2.3國內受歐美文化侵略嚴重,歐美價值觀文化滲漏嚴重。傳統文化遭受嚴重打擊。

2.4國家統一問題,台灣問題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當前,在國民黨重新獲得執政地位的時期,在xxxx政權尚處於劣勢階段,倘若能夠與其達成共識,必定能夠為祖國早日實現統一作出貢獻。而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倘若還是以舊的思想觀念處理國共關係,則必然不利於長期發展。而只能夠通過加強黨的建設,重新改善對國民黨的認識,才更有利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

3、 中國面臨嚴峻國際形勢與挑戰

3.1中美關係的演變(急速變化)。近幾年來中美關係發生着重要變化,作為中國的執政黨,作為對外的最高代表,黨有必要加強建設,維護中國利益。

3.2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形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貨幣格局發生變化,美元地位受到挑戰。同時,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國想通過此方式,削減我國對美國持有的債權。

3.3中國周邊地區形勢基本穩定,但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與周邊國家愛存在着領土爭端,特別是近幾年來,這個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南海諸島的領域爭端,與印度的領土爭端等等,作為中國的執政黨,黨有必要對此作出正確的抉擇。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3.4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宗教主義成為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威脅。西藏、新疆的打砸搶燒事件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有必要作出抉擇。

3.5經濟全球化的步伐繼續加速。經濟全球化是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中國要在其中揚長避短,作出正確、果斷地抉擇。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需要黨來完成。因此,在完善黨的建設有利於更好地在經濟全球化中有所發展。

縱觀上述,我們已經可以深刻地瞭解到我們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九十年前,在上海我們依形勢的變化,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六十多年前,我們依形勢的變化,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十年前,我們依形勢的變化,實現了改革開放政策。黨的每次舉動都為中國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感動。

如今,黨面臨如此嚴峻的考驗,我們的黨也勢必應該發揮作用,加強建設。我們的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有重大意義。

1、加強黨的建設,對黨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1這是適應黨的隊伍發展變化的舉措。當今,我們黨隊伍在不斷擴大,如何把握好這支隊伍的發展方向,事關黨的持續發展及中國的未來,因此,通過黨內建設,適應黨內隊伍不斷壯大的形勢,對把握黨隊伍發展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1.2完成黨的xx大的黨建部署的舉措。黨的xx屆四中全會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傳遞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決心和信心。從這個方面來説,加強黨的建設對於完成xx大任務中的黨建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1.3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舉措,是鼓勵培養老一輩接班人的重要舉措。當前黨內正宣揚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思潮。科學發展觀對於國家,對於民族,對於黨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強黨的建設對於弘揚科學發展觀,還進年輕黨員的思想高度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承接老一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4抓緊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舉措。中國共產黨成立已經九十週年了,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樣,九十年是一個瓶頸期,我們發展到今天,不免滋生一些腐敗,滋養一些品質不好的人,或者在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通過黨的建設,能夠幫助解決黨在人員素質和思想技術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更好地保持先進的執政能力

2、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是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有利於解決當前國內出現的問題及嚴峻考驗。

2.1經濟建設及其變革的要求。我國正在大力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的積極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經濟建設及其變革迫切需要我黨進行指揮與領導。1978年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才使得我國的經濟煥發生機與活力,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加強了黨政建設才使得有如此接觸的政策,才使得我國的經濟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2.2文化建設及其創新的要求。正如上面分析可以得出,近幾年來,我國國內遭受文化滲漏嚴重。資本主義文化,拜金主義文化滋長,傳統文化遭受嚴重打擊,社會主義思想可能糟到顛覆。

汶川大地震舉國悲哀的歲月,國家廣電總局下令哀悼之日關閉所有遊戲客户端,可是即使是在這樣一個悲痛的年代,也有一些人,一些以及被腐朽文化蠶食的人,在網上大肆辱罵共產黨,辱罵政府,辱罵國家。這是何等的悲哀。

因此,加強黨的建設,宣揚馬克思主義思想,有利於阻止文化滲透現象。同時,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得更加深厚,推動人民的思想改革。中國共產黨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做好這面旗幟,必須通過黨的建設,促進文化黨的發展。

2.3政治建設及其改革的要求。政治建設是事關黨的執政地位,事關黨的長遠發展。而且政治工作事關國家統一,國家安定。在中國我們的政治事業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要想做好政治工作,就必須從中國共產黨自身做起,努力為政治建設出謀劃策。因此,做好黨內建設,無疑有利於政治建設及改革的發展。

2.4社會建設及其發展的要求。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政治建設,還是文化建設,毫無疑問,都屬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範疇。因此,在黨建設的同時,利於這三方面發展也就必然有利於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發展。

3、加強黨的建設,也有利於應對新形勢下面臨的嚴峻的國際形勢。

3.1首先,有利於應對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上面分析到,如今我國面臨經濟全球化的嚴峻國際形勢,因此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在這種形勢下,通過黨內建設,充實黨員素質,豐富黨內經驗,必然有利於我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3.2其次,有利於我黨應對國際政治多極化的形勢。當今國際社會,國際政治形勢嚴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面臨諸多的考驗。一超多強的局面在持續,資本主義陣營遠遠凌駕於社會主義陣營之上,中國的發展面臨嚴峻的國際政治形勢。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黨內建設,更好地應對國際社會複雜的國際形勢,避免出現像蘇聯一樣的解體現象,避免社會主義國家的流產。

3.3再者,加強黨的建設也是應對國際文化多元化的重要舉措。任何文化,任何思想只有不斷髮展才能生生不息。倘若只是安於現狀,那麼只會被其他文化所侵蝕。中國共產黨在九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推進了黨的發展。先進,黨更應該加強文化建設,而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寄託在黨的建設基礎之上。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黨的建設必然有利於黨應對國際文化多元化的局面。

3.4另外,加強黨的建設也有利於當應對國際社會信息化迅速發展形勢。正如黨的性質中所描述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強大後盾。面對當今國際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黨只有通過建設,搞好技術,才會更有利於發展。換句話説,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就必然促進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為我黨應對國際社會信息化發展提供策略。

總的來説加強黨的建設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我國面對國內外嚴峻形勢具有重要意義。毛澤東説過,我黨有三個法寶,一是人們羣眾,二是思想武器,三便是積極的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對我們倆具有重大意義,但是我們的建設必須是積極的,必須是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上述的偉大意義,不然一切都會只是空談。因此,在這裏我們也有必要談談黨應該怎樣更好地做好新形勢的建設。

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説的應用。 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説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黨的建設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黨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的工作與活動。因此只有把握好這幾方面的建設,才能使我黨在建設方面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使我黨的建設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揮積極的作用。政治建設利於解決黨面臨的國內外有關政治建設的內容,思想建設有利於解決我黨面臨的文化建設方面的問題,有利於發揮我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作用。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都有利於更好地鍛鍊組織中的成員,促進、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九十年風雨兼程。1920xx年七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了黨的建設。從開始的全國共50多個黨員,到共產黨隊伍逐漸發展壯大,這無不是黨積極建設,發展壯大的寫照。黨的建設曾經促成了國共合作,將北洋軍閥打的落花流水,黨的建設曾經讓日本鬼子從中國大陸消失隱匿,黨的建設,曾經讓我們擁有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黨的建設曾經讓改革開放的曙光閃耀神州大地。雖然,在有些時候,黨也發動過類似文化大革命等錯誤的判斷行動,可是這些都是在一些卑微之人的錯誤利用才導致黨的錯誤判斷。歷史的輝煌歷程告訴我們,黨的建設只要能夠正確的應對時代的發展,正確地朝着有利於人民的角度去發展,就一定具有偉大的意義。

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的意義範文三

從黨的歷史看羣眾路線教育對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意義 羣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三大靈魂之一。羣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也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其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在黨的建設中始終堅持黨的羣眾路線教育,以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羣眾路線教育推進了黨的思想路線的確立 黨成立伊始,即以實現工農羣眾的利益為己任。為此,黨非常重視民眾工作,如黨的一大綱領提出,“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黨的二大《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明確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羣眾奮鬥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羣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羣眾黨’”;強調“黨的一切運動必須到廣大的羣眾裏面去”。

毛澤東等黨的早期領導人“到羣眾中去”,積極推動工農羣眾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中。秋收起義之後,毛澤東為初創的紅軍確立的三大任務之一便是“做羣眾工作”。土地革命鬥爭中,毛澤東身體力行,“到羣眾中去”做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從制定《井岡山土地法》到寫作《尋烏調查》,中國共產黨人在實際鬥爭中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尖鋭批判了“‘開口閉口’拿本本來”的形式主義,指出“為什麼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羣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裏作怪。” “一切從實際出發”體現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精神實質。從這個意義上講,羣眾路線不僅如劉少奇在七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所説是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實際上也是黨的工作路線、認識路線。羣眾路線教育為黨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羣眾路線教育推進了黨的中心工作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面對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提出了“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從“喚起工農千百萬”到“千千萬萬”“浩浩蕩蕩”,這是羣眾路線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促進了黨的戰略重心乃至組織方式的及時轉變,為堅持並贏得抗日戰爭凝聚了巨大的民族力量。

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作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實現了全黨空前團結統一,為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創造了前提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在勝利的曙光初現的時候,我們黨和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清醒。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作出“六條規定”共產黨人以更加緊密聯繫羣眾的思想認識、工作方式,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同甘共苦,並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也迎來了執掌全國政權的“大考”。羣眾路線教育成為黨成功實現中心工作的強大推進器。 羣眾路線教育夯實了黨的組織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國家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並長期執政的黨。為了更好地履行執政黨的歷史使命,黨非常重視黨員的素質提升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其突出之點就是加強黨的羣眾路線教育。 1951年3月,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劉少奇強調:“一切黨員都必須為人民羣眾服務,使黨與人民羣眾建立很好的關係,認真地瞭解人民羣眾的要求和意見並及時地向黨反映,把黨的政策向人民羣眾作宣傳解釋。”隨後開展的整黨建黨,提高了廣大黨員的無產階級覺悟和馬列主義水平,擴大了黨的隊伍,純潔了黨的組織,糾正了命令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增強了黨的戰鬥力。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十分冷靜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如鄧小平在八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尖鋭指出的那樣:“在黨的組織和國家機關的許多工作人員中,正在滋長着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的傾向。”併為此“必須採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加以解決。劉少奇強調:“必須在黨的教育系統中,在黨員的教育材料中,在黨的報刊中,進行黨的羣眾路線的教育。”黨始終注意把黨的組織基礎植根於人民羣眾之中,早在1945年,毛澤東就在《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中十分形象地説道:“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羣眾路線教育促進了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在人民羣眾中“生根、開花”。

羣眾路線教育推進黨的優良作風的養成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根本標誌的優良作風。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將其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為了使理論符合實際,以更好地聯繫羣眾和服務羣眾;因此密切聯繫羣眾對於理論聯繫實際、批評和自我批評具有至關緊要的地位與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秉承延安整風的優良傳統,把羣眾路線教育擺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黨的十二大提出“加強黨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工作,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

黨的十四大要求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把黨的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和羣眾路線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黨的xx大強調“把加強和改進羣眾工作貫徹到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黨的決定,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羣眾路線教育推進黨的制度建設的落實 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一大特點,就是愈加重視黨的制度建設。早在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就在《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方法方面的問題更重要。”所以,黨的十三大明確宣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黨的建設上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20xx年12月4日,xx屆中央政治局審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八項規定,率先垂範,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羣眾信任和擁護。

羣眾路線教育推進黨的反腐倡廉鬥爭的展開 1920xx年黨的五大選舉成立了中央監察委員會。1937年10月在延安發生了“黃克功事件”。為此,毛澤東指出:黃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並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 從建國初期處決劉青山、張子善,到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對一批腐敗高官堅決懲處,彰顯了黨堅決反對危害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鮮明態度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純潔性的政治追求。

20xx年1月,在xx屆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明確表示: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羣眾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要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總之,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安身立命之本。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是黨加強自身建設成功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是推進黨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