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黨員報告(精選3篇)

走訪黨員報告 篇1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以為普普通通的老黨員,一位早已年過半百,卻始終保持着一顆永遠年輕的心,永遠活得精彩十足的退休老黨員,前中海供貿上海燃料供應分公司職工,陸大興。

走訪黨員報告(精選3篇)

陸伯伯1962年畢業於上海市第三師範學校,同年參軍,在南京軍事學院服役,任機關文書,1968年3月退役,5月到原上海海運局所屬燃料供應公司工作,分別在煤駁、供水、供油等輪做機匠,後調船隊搞宣傳工作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上海市開辦電視中學,他就任電視中學語文、化學教師,給職工輔導7年,曾被評為優秀教師;此後,他長期在基層從事宣傳工作,1993年被燃供公司明確為專職宣傳幹事,在供油三隊主編“油運通訊”,兼任燃供公司通訊報道組副組長。期間,陸伯伯幾乎年年被海運報社評為優秀(積極)通訊員,在《海運報》上發表了400多件作品;《浪潮聲》散文獲《中國遠洋報》徵文一等獎;《水杉》、《雲海一體》獲中燃總公司最佳攝影獎等,直至1999年10月退養退休。

“作為一名通訊員,為報紙寫好高質量的稿子是我的責任!”陸伯伯笑着對我們説到,“但要把稿子寫好,除了要做到有心,善於觀察積累素材,加強自身學習和寫作修養外還要有飽和的政治熱情和正確的寫作動機,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分析認識問題,才能滿腔熱情地謳歌海運戰線上的新人新事新思想。”

當然,別看陸伯伯這幾十年下來在寫作方面的成就碩果累累,在字裏行間,也需要有辛勤的耕耘才會有收穫。這其中可謂甘苦蔘半:説它“甘”,陸伯伯説:“我確實為站、隊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一點努力,弘揚了企業精神,心裏很坦然;但其中的苦更是一言難盡的。白天在船隊上班,有些突擊性材料,晚上還得加班趕,再擠出時間寫稿,經常要忙到深夜。愛人不理解,有時還要責備我,女兒,兒子都十八十九歲了,又臨近畢業,家裏住房僅15平方一間,唯一的一張方桌每天被孩子讀書做作業佔用着,要等孩子睡覺後,我才能作在方桌上寫作。可是,作為人民的公僕,艱苦樸素是我們應該做到的,為人民服務更是我入黨時的宣言啊!”

“艱苦奮鬥”這四個字,不僅陸伯伯自己踏踏實實、完完全全地做到了,對於後一代們,陸伯伯也這樣要求着他們。他總是告戒着自己的子女,不要輕易就被表面美好的物質生活所迷惑了,他們要穿名牌陸伯伯並不反對,但不要一味地追求,把這當作是炫耀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種享樂,而是要量力而為,多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時光去做些有意義的事。

在工作崗位上的陸伯伯總是茫茫碌碌,任勞任怨;而退休後的他更是生活得多姿多彩,精彩分成,毫不遜色於他的那些小輩們,用陸伯伯自己的話説,我們老人的“第二春”要更出彩!

把歷史的年輪倒轉四圈,恰是上海中燃公司人事改革之際,像陸伯伯這樣的到齡職工不得不服從企業的大局,退養的離崗,退休的回家,為改革作出了貢獻。然而在社區,當他們目睹着80歲的老哥練晨跑,90歲的老姐盪鞦韆,百歲老人美滋滋地咀嚼紅燒肉時,不禁產生一個共鳴:“離老,還早着呢!”於是,一聲呼喊從他們的心底噴發——人生不該有冬天

從“企業人”忽然變為“社區人”,失落、孤寂,心態的落差之大,用“百丈”來形容似乎也不為過。雖然有10%左右的退休人員重新找到了新的崗位,走向了一片新的天空,但仍有90%多的人在家裏“孵豆芽”,怎麼辦?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陸伯伯的腦海裏,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促使他勾畫出一副藍圖——成立“銀齡聯誼團”,用人間真情驅逐人生的冬天。他毅然辭去了某所學校的高薪聘用,組建了以退休黨員和船長、輪機長為基礎的“上海中燃公司老年旅遊聯誼小組”,彙編了通訊錄,製作了旅遊組團的團旗,並逐步完善組建的宗旨:“老有所學,信息互傳,有難羣幫,有樂同享,服務社會。”

“春風一催梨花開”,寂寞了多時的退休職工家裏的電話鈴忙碌了起來,誰家有難處,“銀齡聯誼團”立即予以關注,幫助解決。輪機長摔傷手臂、大副膽囊開刀,大家都去電慰問,並委託“銀聯”代表前去探望;架長患腫瘤動手術,大家寄去了祝福卡„„家屬們深有感觸地説:“你們如此關心我們,上海灘有這樣互幫互助的民間組織真是太好了。”自“銀齡聯誼團”成立後,開展了一系列互幫人性化的工作:每逢新年到來之際,陸伯伯就為大家寄去賀卡或慰問信,得知有人生日,就寄去生日卡祝福;職工喬遷新居,大家聚會祝賀,熱熱烈烈引來了鄰里的眼饞;家有喪事,到場悼念,參加追悼會;職工住院,派人探望慰問;家庭矛盾,勸説化解,融洽職工與子女關係„„這一切富有實效的工作,引來了更多人的參與,團隊迅速發展,連公司退休機關幹部也紛紛吸納進來。人生的“寒冬堅冰”被“銀齡聯誼團”的温暖關懷所融化,他們開展的工作與活動使職工的晚年生活更精彩。退休人生方開始,要抓住“第二個青春”,就必須要追尋一種載體,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不是童年,更勝似童年

走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用旅遊這個載體將逐步衰老的心態復原為“遊遨嬉戲如小兒狀”的童心。“旅遊是文化”,陸伯伯説道,“要用知識來不斷提高退休職工的生活質量,使晚年生活更燦爛!”於是,根據大家的愛好、對旅遊活動的鑑賞能力和經濟承受能力,陸伯伯選擇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旅遊節目。每次在陸伯伯精心策劃旅遊節目後,核心成員就分頭四處走訪旅行社,選定提供服務標準高、旅遊線路合理,價格低的旅遊社組團。為了確保每次活動的質量與安全,“銀齡聯誼團”實行了分工負責制:有領隊、組織策劃、人事財務、外勤聯絡,按退休職工居住在地區劃分成6個塊,在總召集人指揮下,設分塊召集人,負責宣傳、聯繫及收費。精心策劃與嚴密的組織,使4年來組織的18次旅遊活動,次次都達到高質量、低價位、安全無事故,深受退休職工及其家屬的歡迎。

4年18次組織旅遊活動的經驗,百餘次上門家訪,聚會聯誼,使“銀齡聯誼團”更具有凝聚力,越來越成熟,越辦越紅火,參加者的心態也越來越年輕!“夕陽無限好”,這些滌盪了人生冬天陰霾又返回童趣的退休職工,個個都在盡情地享受着美好的人生,同時,也為更多人送去了温暖,送去了關懷,送去了祝福,

從陸伯伯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感,也看到了一個時時事事都為更多人着想的好公僕的身影;陸伯伯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年輕時的奮鬥與拼搏,“第二春”可以同樣甚至於更加精彩!

雖然陸伯伯的子女都已成家立業,但對於當代年輕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也十分地關切。他要我們謹記“艱苦奮鬥”這四個大字,不要過於追求物質享受,忽略自身價值修養。在談到“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上,陸伯伯感慨地説道,“第一,這個政治教育十分地需要;第二,光是需要還不夠,最主要的是要正確地引導。尤其現在市場經濟開放後,大家看的東西多了,接觸的人和事也廣了,其中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所以年青人要多思考,多分析,確立一個正確的奮鬥目標作為引導,約束自己的行為,萬不可一步跨錯悔恨終身吶!”

陸伯伯語重心長的一番話,使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收益頗多。相信我們會牢記在心,不辜負陸伯伯對我們的期望!

XX日,中組部、中宣部、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發出通知,指出要普遍開展走訪老黨員老幹部活動。在“七一”前普遍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生活困難黨員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生活上得到幫扶、精神上得到激勵,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温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之際,結合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親切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時期,沒有忘記老黨員老幹部,是時刻掛念着老黨員老幹部的。老黨員老幹部是我們當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黨的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奉獻精神是我們所有黨員同志學習的榜樣。

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體現了我們黨組織不忘歷史不忘根不忘本的精神。當今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這些都離不開老黨員老幹部的艱苦奮鬥,離不開老黨員老幹部的關心支持,是他們的無私奉獻為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人不能忘了本,作為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更不應該也不會忘記歷史,忘了本。黨和人民不會忘記,黨和政府會一如既往關心老黨員,幫助解決老黨員面臨的實際問題。要多關心老黨員老幹部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建立健全老黨員老幹部關愛、幫扶機制,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做到政治上尊重他們、生活上照顧他們,把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調動好、發揮好。

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傳遞着黨的温暖,營造着黨內和諧。要讓每一個老黨員老幹部意識到,黨組織時刻關心着他們,要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撫慰,增強對黨的歸屬感。對物質上有困難的老黨員老幹部,通過走訪活動,要對他們噓寒問暖,詳細地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生產生活和家庭情況,以及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對老黨員關懷政策的落實情況。這些老黨員老幹部雖然年事已高,對黨的事業依然關心,可以鼓勵他們充分發揮餘熱和老黨員的政治優勢,為促進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各級黨組織的重要職責。老黨員、老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關懷慰問老黨員、老幹部,體現了黨組織的親和力、凝聚力。應把定期走訪與平時關懷相結合,讓走訪活動做到常態化、日常化,不僅在節前節後做好走訪,還應注重平時的關懷。特別是針對部分老黨員、老幹部晚年孤單、孤巢老人的問題,更應該多到他們家裏拉拉家常,多組織他們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單。我們要從小事出發,多瞭解、關心、照顧老同志,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他們幸福的享受自己的奮鬥成

黨的90歲生日即將到來,中組部、中宣部、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發出通知,指出要普遍開展走訪老黨員老幹部活動。在“七一”前普遍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生活困難黨員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生活上得到幫扶、精神上得到激勵,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温暖。

通過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向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宣傳建黨90週年來我黨發生的變化以及近期我們各級黨組織將要開展的一系列慶祝活動,讓他們放心生活、安度晚年,同時也讓他們為我們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建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通過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使那些基層的老幹部、老黨員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温暖。同時向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轉達到黨中央、國務院對他們的關懷,積極讚揚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走訪慰問中我們還要對生活有困難的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作為繼承發揚我黨優良傳統重要機會。我們基層黨組織要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要在廣大的黨員幹部中開展黨性教育,積極正確的引導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做到緊密聯繫羣眾,把羣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永遠跟羣眾站在一起。是認真加強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的組織領導。我們要站在歷史高度,在思想上高度認識到這是一項永久的政治工作。

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更要學習老黨員老幹部給我留下精神財富。一是要艱苦奮鬥。我們要向老黨員老幹部學習,不怕困難,努力奮鬥,去戰勝每一個困難,做好每一項工作。二是要艱苦樸素。我們要堅持老黨員老幹部傳下來的優良作風,不搞奢侈浪費,勤儉節約,永葆廉潔正直的黨員作風。三要密切聯繫羣眾。當年我們革命的勝利,人民羣眾就是我們的大救星。老黨員老幹部就是羣眾中的代表,依靠羣眾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因此,我們只有堅持了密切聯繫羣眾的作風,我們黨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贏得羣眾的長期擁護和信任。

7月21日下午,物理學院“揚帆啟航”關愛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社會實踐隊隊員一起訪問其實踐基地田心當地的老黨員。

為了慶祝建黨90週年,瞭解黨員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們對黨的感情,“揚帆啟航” 社會實踐隊秉承 “星火燎原90載,五四之韻耀中華”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帶上幾份禮品,一起走訪當地老黨員。

首先我們來到了老黨員即前任田心國小校長羅國年的家。他告訴我們他入黨以來他在田心國小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保持清廉的作風。在職期間,他從不額外拿國家一分錢,從不欺騙羣眾一句話,當地的羣眾有95%的人都是他的學生,所以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期間,他一直在當地德高望重,很是受當地人敬重。羅國年對目前的生活狀況表示非常滿意,每年中秋節都能收到國家贈予老黨員的禮物。他教導我們做事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以德服人,熱心幫助別人,不要過多計較得失。説到今年是建黨90週年,他的露出有點遺憾的神情,恨年事已高,無法再為黨做更多的事,但他表示,他一定會在他的晚年努力做好一個黨員該做的一切工作,把畢生的精力投到黨的建設中。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老黨員袁煥權的家,他一見我們是社會實踐隊的隊員,馬上表示熱烈的歡迎。他給我們講述了他入黨前、入黨後、退休後的生活狀況,認為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這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鋒努力奮鬥的結果。他對“揚帆啟航”實踐隊的工作表示高度的讚揚和支持,認為大學生就應該懂得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回報社會,並對“揚帆啟航”實踐隊提出了埋頭實幹、提高效率、科學組織、注意安全的建議和希望。對於今年是建黨90週年,他興奮地表示他會永遠銘記黨的恩情,也叮囑我們這些祖國的新一代一定要時刻緊記努力學習,勇敢承擔起黨交給我們使命;無論身處何方,身任何職,一定要向黨的先進人物學習,把人民放第一位,用自己的價值回報黨,回報社會。

你以後走出去,別説你認識我了,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搞定不了。 

今天下午,我和張猛男一起去採訪黨員,我們找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老爺爺,他是一名老黨員。

老爺爺走路慢慢的,講話聲音很洪亮,我們和老爺爺在銀行的沙發上坐下來,他和藹可親,一頭銀髮,臉上又許多皺紋和黑色的斑點,手裏拿着一個藍色的包,他説已經辦完了銀行的事情,我本來想為爺爺排隊,爺爺更加高興了,開心回答起我們的問題來。

徐天洋問:“您什麼時候入黨的?為什麼要入黨?”

爺爺回答説:“我1956年入黨,是老黨員了,為了參加革命。”

我問:“入黨的誓言是什麼?”

爺爺説:“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一切力量,交黨費,過組織生活,保守黨的祕密等等。”

鄭奕凱、餘經緯也問了問題,爺爺非常耐心地説:“為人民服務,黨員要樂於幫助別人,你們也要聽爸爸媽媽的話,注意交通安全,遵守紀律,向雷鋒叔叔學習„„”爺爺講了很多難懂的話,我有些聽不懂,但還是認真地聽完了。爺爺滔滔不絕地講了很久,我們聽得津津有味,旁邊的銀行顧客都在看着我們老老少少快樂地交談。鄭老師幫我們拍了錄像,我們在鏡頭裏一定是非常認真地樣子。 爺爺要走了,我們感謝爺爺,並且和他説再見。

通過採訪,我知道了要為人民服務,將來我也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名助人為樂的共產黨員,因為做一名黨員是非常光榮的。

俗話説“一個老人就是一部歷史”,那一名在戰火中成長過來的老黨員更是一部革命人黨史。7月13日下午,我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之“尋訪紅色足跡”紅色體驗服務團,在商學院黨總支書記吳小玲、團總支書記黃瑋等老師的帶領下,走訪解放後欽州第一位手工縫製五星紅旗迎接解放軍的鐘鐳老人(下文簡稱“鍾老”)。

歲月已在鍾老臉上留痕,但今年已是86歲高齡的他仍精神矍鑠,熱情和藹。交談中我們感受到的是鍾老樂觀祥和的生活心態,體會着他經歷過黨革命的薰陶之後那種對黨的忠誠和熱愛。

1925,日寇首次佔領欽州,進行一年多瘋狂的蹂躪和掠奪。日寇於1940撤出欽州,鍾老全家於1941年回到欽州。鍾老同年秋季考進廣東省立欽州師範簡師部就讀。當時國民黨禁止國人閲讀進步書籍,鍾老閲過所謂的“禁書”書籍後,覺得書上所述極有道理,所以仍就對它愛不釋手。1943年鍾老認識從合浦南康前來讀高師的鐘喜權。在往來種日漸熟悉,鍾喜權喜歡把《社會發展》、《大眾哲學》、《論青年修養》、《論共產黨的修養》等一些進步書刊借給鍾老閲讀。鍾老閲後對書內容很受感染,暗下決心自己也要應當成為想裏面的進步人物一樣的有為青年。

1944年春,鍾喜權把表哥盧文同志帶到鍾老家中,説是做生意。之後的時間,他們三個一起利用晚上的時間集中學習,其中包括社會發展學、氣節教育、階級教育,並把各種人生觀進行討論,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堅定黨的人生觀,要把共產主義傳遞給身邊的人,大家要同一思想、同一戰線。對黨有執着信念的鐘老於1947月7月遞交相關入黨申請書,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但由於當時合浦中心縣委被國民黨搗毀,入黨的進程被迫停止,入黨的步伐打亂了。可即便如此,鍾老一直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事地下黨工作,為欽州解放事業奮鬥着,解放後又全身心投入到欽州的發展事業中來。直到1980年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説完這些鍾老的眼角微微濕潤了,“為革命、為國家、為人民而入黨。只要是目標對,就幹下去!大家都要統一思想,只有黨同心協力才能救國家。”這是一名老黨員的心中理念。也是支撐着他為黨和人民奮鬥的無限動力。

1949年11月,負責欽州地下黨已經發展壯大到了39位地下黨工作者。解放軍南下,準備進入欽州。迎軍需要紅旗、標語等作為信號。當時,新中國已成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紅旗飄飄,然而處於祖國南疆的粵桂邊區還在白崇禧反動殘餘的控制下。大家根本沒見過紅旗,也不知道解放軍是何行頭,怎麼迎軍呢?於是,鍾鐳決定自制一面紅旗。他找來幾位女同志,買來紅布,按照《國旗製法》一文中描述的方法、尺寸和比例,祕密進行五星紅旗的製作。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需要用黃色的布來做,但當時找不到黃布,最後只好用一位女同志的一件新黃色上衣剪出五角星縫到紅旗上。

在戰鬥持續了31個小時的共產黨與國民黨,我黨終於戰勝了國民黨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伴隨着響起一陣軍號聲,槍炮聲隨之逐漸停止,欽州上空升起3發照明彈,把整個城區照得亮如白晝。看到這一幕,鍾鐳意識到欽州城區的國民黨軍隊已經投降,欽州解放了!天還未亮,他便出門去通知其他地下工作者,準備迎軍。

鍾鐳等人走在大街上,看到大街兩旁到處都是戴着五角星帽徽的解放軍,由於幾天幾夜都在趕路追擊敵人,不少人累得坐在馬路邊就睡了過去,也有人在看管一羣羣的國民黨俘虜。鍾老和同事們想迎上去説話,但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對紅軍也是幫不了什麼忙。這時候,他想到了那面自制的五星紅旗,立刻把紅旗拿出來,插在了自家門口。看到紅旗後,解放軍紛紛湧了過來。鍾鐳就把紅旗扛到了位於中山路的欽州商會升了起來,然後通知地下工作者按照原計劃,各就各位開展迎軍支前工作。就這樣,欽州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城區升起來了。

鍾老就是用這樣對黨的執着,用自己行動為那鮮紅的黨旗添加加彩。生活抹不去他對黨的赤膽忠心,回顧歷史,那停留在眼角的晶瑩淚花,是鍾老對黨的眷戀和是對革命黨人江山的感覺和崇敬。望着鍾老鬢白的銀髮,我們在想,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名是利?還是一個忠誠的心呢?我們或許沒有鍾老那個年代的情懷,但和平年代更需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存好心,做好事,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不急功近利,不急不躁,一步一步的向自己的人生進發,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生活愈加的飽滿和圓潤。

最後談到看到今天我們國家的變化,鍾老深感自豪。社會實現男女平等,人們過上了小康生活,鍾老臉上掛滿了欣慰的笑容。

紅色體驗服務團的同學們認真傾聽鍾鐳老人的革命經歷後,感受頗深,現場的一位同學説道:“通過對鍾老的採訪,讓我們知道了革命老一輩的經歷是多麼的艱辛與曲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前輩們艱苦奮鬥的勝利果實。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更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們的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通過走訪革命老黨員,瞭解當時的革命歷史,總結革命鬥爭經驗,進行傳統教育和現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榮辱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食糧和動力。

走訪黨員報告 篇2

為深入貫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昌貴網格黨支部近期對黨組織關係在本支部的黨員逐一進行談心談話。

昌貴網格黨支部現有黨員30餘人,如何與他們面對面地談心交流,經過黨支部書記認真地思考,決定將年輕黨員電話約至於黨支部辦公室,而對一些年紀大、走路不便的老黨員則採取上門走訪的方式。此次談話圍繞黨支部和黨員領導幹部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領導班子特別是廉政建設以及對怎樣搞好教育實踐活動徵求意見和建議。

談話中,黨員們還對自己作為一名黨員有沒有履行好黨員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嚴厲地自我批評,黨員鍾波語重心長地説:“作為一個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幸經歷和見證國家迅猛發展時期的我們,已經習慣快節奏的生活,大家彼此問候也是圍繞一個忙字。於是,忙成為一種習慣,習慣久了也就成了自然。但是,我們走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其實,對黨員來説,忙不是目的,忙是手段,忙的目的應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開展談心談話活動,通過將講真話、用真心、動真情、求真知,形成共識,進一步加深黨員對黨組織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真正保持了黨性的純潔。(通訊員 孫娟)

走訪黨員報告 篇3

在此次的學習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小組有幸採訪了物流專業的歐建良師兄,並得到了他的積極配合。

初見歐建良師兄,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個和藹、隨和的人。從剛採訪時的害怕、緊張,到後來的不斷有笑聲傳出,整個採訪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採訪王副校長,就彷彿是在聽一個經驗豐富的人講述過去的故事。

以下,是摘自採訪中的幾個問題。

Q1.何時入黨、在入黨過程中有否遇到過波折?有,有那些?

從此問題中,我們瞭解到了歐建良師兄過去的一些經歷。

歐建良師兄高中時就學習成績優異,品德良好,進入了高中時的黨課進行學習,到大一後由於廣大不承認高中時的黨課結業證書,又重新進行了學習,並與大一時成為了預備黨員,然後服役後在部隊轉為正式黨員。

Q2.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首先應具備哪些條件?

就這一點,歐建良師兄談了很多。他説:

(1) 要隨時準備奉獻黨,堅決服從黨,一切聽從黨的號召。

(2) 要有公心,要負起責任,把工作做好,不存私心,不追名利,立黨為公。

(3) 要做好榜樣,身賢垂範。

這裏,歐建良師兄講了自己在部隊服役期間,汶川大地震後他們所屬的部隊參與了救援,他説在救援期間,第一是解放軍戰士,第二就是共產黨員了,正是從汶川大地震的救援過程中,他才真正理解了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黨員都是衝在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

(4) 做事要兢兢業業、腳踏實地。

這裏歐建良師兄説道自己在退役後來到學校學習時,從來沒有掛科的記錄,並且多次拿到了獎學金。

對歐建良師兄的採訪圓滿完成,從他身上,我看到了黨員的精神與風采,對黨的事業的無私奉獻。他始終強調作為一名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並且嚴格要求自己按照黨章做事,忠誠於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