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既輝煌又苦難的歷史,從革命前輩的手裏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這代人要做好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不斷保持和發揚黨的勝利成果,黨員學習黨的光輝歷史事蹟有什麼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
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一

1920xx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1920xx年5月4日,北京“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呼聲,劃破長空,震撼中國大地,中國歷史又翻開了新在一頁。

此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全國各地新出版在進步刊物如雨後春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便達到400多種。比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週評論》外,還有《少年中國》、《覺醒》、《湘江評論》等。1920xx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20xx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他們編輯的《新青年》,成為宣傳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在他們的推動下,許多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逐步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0xx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醖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0xx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鬥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傢俬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鬥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0xx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鬥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鬥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便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1920xx年1月到1920xx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0xx年至1920xx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是,在這次大革命的過程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者,犯了“一切聯合,否認鬥爭”的錯誤,對統一戰線內部的地主、資產階級分子的妥協性、反動性認識不足。因此,沒有及時有效地組織革命力量同他們作堅決的鬥爭。結果,當蔣介石、汪精衞控制的國民黨先後叛變的時候,我們黨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擊,導致了第大革命的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國民黨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軍閥的反動統治,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實行極其殘酷的鎮壓。僅1920xx年到1920xx年上半年,就屠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33.7萬多人。但是,共產黨人並沒有被嚇倒、被殺絕,他們揩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

1920xx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0xx年大革命失敗到1920xx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組織了中國式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並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1920xx年10月,秋收起義的部隊轉入井岡山。1920xx年,朱德帶領起義的部隊到井岡山會師,創立了紅軍第四軍,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1933年,全國紅軍發展到33萬人,共產黨員也從1920xx年大革命失敗後的1萬人發展到30多萬人。

在此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黨內的“左”傾錯誤,幾乎使城市中有組織的革命力量損失殆盡。黨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腳,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一方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1935年1月,長征途中在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黨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但是,王明冒險主義造成的這次嚴重失敗,使全國紅軍由30萬人減少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由30萬人減少到4萬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並着重總結了建軍黨以來,在統一戰線方面的經驗教訓,制訂了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以及同頑固派鬥爭的方針,建立了國民黨在內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將我黨工作的重點放在敵後,放手發動羣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政權。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執行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致使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人民軍隊的主力,由抗戰開始的3萬多人,發展到120多萬人,共產黨員由抗戰開始的4萬多人,發展到121萬人,使我們黨真正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羣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成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依賴美國的援助,拒絕我黨和全國人民關於實現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以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和革命實踐的發展,充實和豐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政策,面對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其xx的兩手。

在武裝鬥爭總題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使我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在內戰中不斷髮展壯大,僅僅經過3年多的英勇奮戰,就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我們黨發展為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執政黨。

建國後黨的光輝事蹟 隨着政黨政治的日益發展,各國各類政黨不僅活躍在本國政治舞台上,而且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各國各類政黨無疑已經成為新型的國際關係行為主體,並且不同程度地介入到外交領域,從而催生了政黨外交。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在建國後的半個多世紀裏,其政黨外交不僅關係到黨的事業,而且還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近6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實踐所獲得的巨大成功,都要歸功於政黨外交思想的正確指導。

建國後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思想,並且在此基礎上堅持獨立自主的思想,開創了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的新紀元。20世紀60年代後,雖然政黨外交思想出現了“革命化”,併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後果,但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政黨外交思想的探索仍然是一筆寶貴的經驗財富,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奠定了理論基礎。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對20世紀60年代後政黨外交思想所出現的偏差進行了及時的撥亂反正,提出“一切向前看”,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以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黨際關係四項原則為基礎,堅持原則,講究策略,積極開展廣泛、寬鬆、靈活、多樣的政黨外交,從而開創了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的新局面。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頂住壓力,迅速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使政黨外交非但沒有停滯和萎縮,反而進入了一個更加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思想科學界定了政黨外交的對象、地位和作用,從而使政黨外交有了明確的定位,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

黨的xx大以來,以xx為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又高瞻遠矚地將政黨外交納入到不斷提高黨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這一重大戰略課題之中,同時突出政黨外交的調研和參謀功能,為黨的各項事業發展服務,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思想又有了新的發展。 此外,在建國後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思想的演進與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了一些鮮明的特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有發展着的正確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二

一、黨發展歷程中的點滴

回首黨走過的光輝歷程,1920xx年是個神聖的年份,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把靈魂和鐮刀鐵錘融在了一起;

回首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二十八年的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如明燈照亮了民心,用熱血染成了風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永恆,換來了中國人民的站起;

回首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危難彰顯黨的力量和神韻,文化大革命黨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返正,改革開放、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理論的繼承發展不熄,換來了中國人民的富起來;

回首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十二個“五年”規劃,東方大地上日新月異,如火如荼、如歌如泣,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一個偉大的傳奇!

黨的發展是艱辛的,其實黨組織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啟示着我們不斷前進!

二、不怕困難,迎難而上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一個被帝國主義任意凌辱和被腐朽清王朝統治着的黑暗世界,深受苦難的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樣的朝代時代背景下,1920xx年7月,代表着中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建立開始,就提擔負起中華民族最重的擔子:解放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對於剛剛成立的只有幾十名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何等艱鉅的任務,然而黨承擔起這個任務,就樹立起了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信心。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發動的血腥的“四

一二”xx政變沒有嚇倒堅強的中國共產黨。南昌城頭飄揚的革命紅旗,湘贛邊界燃起的秋收起義,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終於燃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正是中國共產黨這種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才有了新中國建立,才有了社會主義的初步繁榮。

2、我國的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在1960年5月和1964年10月與外賓談話中,就曾兩次一針見血地指出:“民兵比原子彈還厲害。敵人不怕空軍、海軍,怕陸軍,怕我們的老百姓。”對!只有我們自己的人民強大了,國家才能昌盛,別國才不敢入侵我們。只有自己堅強了才能不怕困難,迎難而上。

黨和國家如此,其實我們生活中更應如此,我們面對困難不應該是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平日裏,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果連演講之類的事,都會有所忌憚、甚至不敢去做,又怎能説將來走向成功之路呢?所以説,生活中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面對困難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怕困難,迎難而上。

三、不辭辛勞,艱苦奮鬥

1、可以説,黨的八十年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我們來看下面幾組數字:徒步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只有百多萬的人民解放軍打垮國民黨八百多萬反動軍隊,從只有幾十名黨員到今天的七千多萬黨員,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到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

所有這些都説明,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國共產黨的這些光榮歷史。

2、艱苦奮鬥精神是黨的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無價之寶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大學生成才應具有的基本條件。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成長環境和條件已十分優越,但不能因此而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指導來培養自己的意識,實現人生的價值。

艱苦奮鬥精神近年在大學生身上的失落,表現在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習上,刻苦鑽研、勇於攀登、頑強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欠缺;在生活上,不少學生依賴性強,吃、穿、用方面追求超前享受;在就業上,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怕辛苦等圓。雖然大學生艱苦奮鬥精神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自身缺乏這種艱苦奮鬥的意識卻是很不應該的。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當代大學生承載着億萬中國人民的期盼,承載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的歷史重任。艱苦奮鬥精神對擁有夢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大學生有着巨大的精神激勵作用,是成就任何事業的精神源泉。正如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沈瑋在羅曼·羅蘭《名人傳》的譯本的名家導讀中説:“這就是飛蛾撲火般的生之激情,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追尋無限的生存價值和意義的信念。大學生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為自己的理想,不論在此過程中,付出何種代價,經受各種考驗,承擔多大的災難和痛苦,都要為此而奮鬥。

四、我們可以做的、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那些艱難而困苦的歲月,中國共產黨幾經周折終於建立了。黨領導着我們在艱苦的歲月裏探求前進的路線,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人民革命的共產黨成了全國範圍內的執政黨。時隔十幾年左右,浩瀚全國的“文化大革命”創舉雖然離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遙遠,看到那些教科書,我驚訝的發現黨經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過渡到今天我們的繁榮昌盛。我們的黨一步一步壯大,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都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黨在不斷地社會實踐中,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選擇,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啟示。

堅定立場,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樹立必勝的信念,攻堅克難;居安思危,變被動為主動;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萬眾一心,有容乃大。應該説等等吧,有太多需要我們學習的了。我們不僅要做到黨的精神永駐我心,還應該不斷從中汲取營養,使自己不斷進步。

黨的光輝歷史事蹟心得體會三

如今,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0個崢嶸歲月。在這三萬多個日日夜夜裏,它時時刻刻為實現祖國統一,人民安居樂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在第一個三十年的苦難歲月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抵禦外來列強入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在第二個三十年的曲折歷程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路上艱辛探索、曲折前進。在第三個三十年的發展時代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邁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徵程。

二、黨的三大優良傳統

回顧這90年的光輝歷程,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傳統,使黨時刻保持着高度的先進性、廣泛的羣眾性和強大的戰鬥力。三大優良傳統也是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誌,也是應對任何困難和挑戰的制勝法寶。

(一)理論聯繫實際

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黨的歷史裏,指導思想的昇華和飛躍都是理論聯繫實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果: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鄧小平理論是結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產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在我黨幾次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也都是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才得以渡過難關、繼續發展。

(二)密切聯繫羣眾

黨的xx大報告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一直以來,我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回顧歷史,在中國的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都沒能挽救中國,除了由於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本身的侷限性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依靠廣大人民羣眾。而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正是因為有深厚的羣眾根基。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

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僅是我們黨內重要有效的防錯糾錯機制,而且對於促進黨內民主和團結具有重要意義。在延安的整風運動中,就是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的目的。在文革結束後的撥亂反正中,也是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三、如何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從小生長在黨的誕生地的我,一直對黨充滿着敬仰和嚮往之情,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歷史使命。今年,我作為全國學聯駐會執行主席,有幸來到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的領導核心機構團中央工作一年。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和學習,特別是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學生黨員,在學習黨的光輝歷史的同時,更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這是給建黨90週年最好的獻禮。

(一)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我們首先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讓我們掌握知識的本身,也讓我們掌握對這類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正如陸昊書記講的:學術不只是一個結論,更是一種工具和方法。其次要加大社會實踐的力度,年輕的我們由於自身閲歷不足、社會體驗不夠,因此,我們的想法總會帶有一些侷限性或不足,甚至脱離實際,淪為空想,所以我們必須要參與社會實踐和體驗。最後,要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獲得的知識更具有系統性和一般性,社會實踐獲得的更加具體和真實,要將理論學習獲得的知識用於實踐中,通過實踐的檢驗和昇華,實現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二)將到羣眾中去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相結合

中央領導王兆國同志在在全國大學生紀念“一二·九”運動75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青年學生要有深厚的羣眾根基,並指出判定一個青年是不是具有馬克思主義的素養,不在資歷的深淺、職位的高低,而主要是看對羣眾的態度、與羣眾的關係。因此我們青年學生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紮根在人民羣眾這片土地上、汲取人民羣眾的偉大智慧,培養對人民羣眾的樸素感情、將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青年學生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敢於到祖國最困難的地方去。通過西部計劃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等途徑投身西部、農村等困難地區的開發建設,通過了解當代中國國情,社會現狀和人民需求,建立與人民羣眾深厚的感情,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意志品格,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

(三)將正確的是非觀和準確的自我定位相結合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環境複雜,並且存在“不講原則,明哲保身”的消極現象。我們青年學生要胸懷理想主義,要有正確的是非觀:要敢於講實話、講真話,不做老好人;要講原則、講是非,不做兩面人;要敢於承認錯誤、接受批評,不做孤家寡人。要公私分明,不做江湖人。我們也有準確的自我定位:要正確認識自我,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和興趣,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成長途徑,做到個性發展;要經常開展自我批評,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及時彌補;要塑造核心競爭力,加強對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要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意志品格的磨礪。只有將正確的是非觀和準確的自我定位相結合,才能做到健康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這一重要時期,我們青年學生通過對黨的歷史的學習和研究,深刻理解黨的責任和使命,牢牢把握黨和青年學生的關係,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