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報告

新時期黨員幹部的政治忠誠建設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時代性課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年黨員學習報告,供你參考!

黨員學習報告
20xx年黨員學習報告篇1

江城這幾個星期天氣驟然下降,11月份就進入了嚴冬。突如其來的寒冷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是並沒有打亂我們今天黨課實踐活動的。

有人説是江城今天會下雪。我們恰逢在這個初雪的日子裏進行黨課的實踐活動,而目的地是湖北武漢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和武漢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舊居。通過這次黨課實踐活動,我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有新的啟發,在政治覺悟上更有了新的突破。以前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們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愛黨,敬黨,接受黨的教育,我們必須從思想和行動上都與黨保持統一,向黨看齊和靠攏。

參觀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黨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也更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0xx年4月27日至5月10日在武漢舉行,那時正是中國革命的緊要關頭。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並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周恩來、任弼時等一批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有所認識、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選進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這為後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供了組織上的準備。

走進大會舊址,看到滿園鮮綠的草和各種珍惜的樹種,足以看出武漢政府對於這個大會舊址的珍惜與保護。大會舊址對於市民們免費開放,不僅是讓人們更好的瞭解歷史,親眼親手去見證去觸摸歷史,更是讓人們更加透徹的瞭解黨為中國而革命所做的一切努力,真正感悟到黨的心是一心想着人民的。我更加牢記了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更應該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畢生的追求,不僅在現在的工作上為同學們服務,更在偉大的人生旅途中為廣大老百姓服務。

大會舊址中有一個大廳,並排整齊擺放着許多板凳子,大廳前方是當年大會領導們坐的地方。看着桌上還放着他們的名字牌,還有一個個陶瓷大杯子,白底藍色的花紋,彷彿有一種這不是歷史的錯覺。1920xx年的歷史,如今依舊清晰,只是中國已經有了大大的不同。如今的中國已經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當時中國的建設藍圖已在一代代黨的領導下逐漸變成了現實,幢幢高樓,車水馬龍。我堅信滴水穿石,鐵杵磨成針的道理,只要我們肯真心付出努力,將所有的力量都凝聚成為更好建設中國的動力。

我們還參觀了位於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舊址邊上的毛澤東的居住地。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是1920xx年,他與他的妻子楊開慧,其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住在這裏,武昌的都府堤41號。毛澤東就在這個磚木院落裏完成了偉大的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不論是第五次代表大會舊居的一個閣樓上陳潭秋的房間,還是毛澤東的舊居,都是很艱苦樸素的。看着他們用過的墨盒,筆,他們曾穿過的衣裳,雖然都已陳舊都已泛黃,但是無不讓我對他們生平對黨對國所作的共享而肅然起敬。

這不僅是一次黨課的實踐活動,更是對精神的一次洗禮與昇華。生活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爭,沒有硝煙。但是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不能忘記是誰為我們創造了這樣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遮擋住了有可能出現的陰霾。這次黨課實踐活動所感受到的一些紅色景點中向我們傳達的歷史精神,革命真諦,文化人文都是我們一生珍貴的精神財富。

當代大學生是精神最好的傳遞者,更應該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將這種紅色精神代代相傳下去。我們大學生是未來中國偉大復興的最大動力,應該更加謹記自己的任務,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自覺接受黨風黨紀的薰陶,以一個共產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繼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20xx年黨員學習報告篇2

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密切聯繫、努力服務廣大人民羣眾,是我們黨歷來所倡導和要求的。

要認真解決對人民羣眾的態度問題。一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都要把為羣眾謀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要把握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人民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標準,不能失職失責、以權謀私。三要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只有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才能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團結和帶領人民羣眾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要認真解決同人民羣眾的感情問題。感情是黨羣幹羣關係的紐帶和基礎。只有在感情上同羣眾打成一片,才能在思想上與羣眾共鳴,在行動上與羣眾合拍。一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黨員幹部本身就是人民羣眾的一分子,是在人民羣眾中成長起來的,應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如果忘記了這一點,在感情上與人民羣眾漸行漸遠,最終便可能做出背離人民羣眾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帶着感情做工作。特別是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與羣眾接觸最多,只有對羣眾懷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把羣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把羣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羣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羣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羣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也只有如此,才能贏得羣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為解決難題、做好工作打下基礎。

要認真解決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問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狀況大幅改善,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對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黨員幹部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新要求,必須在密切聯繫、努力服務羣眾方面做新文章,不但要注重解決態度和感情問題,而且還要注重解決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的問題,把聯繫羣眾、服務羣眾的工作做深、做細、做好。當前,在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羣眾反映強烈的兩個問題,一是形式主義,二是官僚主義。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把言與行統一起來,發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採取科學嚴謹、符合實情的工作方法。一要傾聽民聲,瞭解民意。羣眾的呼聲,直接反映出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真實意願,是其根本利益的綜合體現。因此,黨員幹部應該把羣眾的呼聲作為了解情況、思考問題、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首要信息來源和基本依據。既要身到,與羣眾打成一片,更要心到,當羣眾的貼心人。只有這樣,才能真切地感受羣眾的情緒,清楚羣眾的需要,增強互信,消除隔閡,為科學決策取得第一手資料。二要公平公正,讓人信服。既要以情服人,堅持以人為本,善於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羣眾的困難,又要以理服人,把政策講透徹,把道理説明白,耐心做好解釋溝通工作,贏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還要以法服人,不徇私情,不帶偏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讓羣眾監督,使羣眾信服。三要真抓實幹,力求實效。要從羣眾最關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實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僅“想到”、“説到”,還要“抓到”、“做到”,定下來的事情就要雷厲風行、抓緊實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檢查督促、一抓到底,做到“定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要認真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連着民心,是羣眾利益的最直接載體。抓住了民生問題,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一要善謀富民之策。在解決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狠下工夫,讓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二要恪守安民之責。堅持從平安建設抓起,讓羣眾安居樂業,促社會和諧穩定。構建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動和諧;創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種矛盾維護和諧;傾聽羣眾呼聲,暢通民主渠道促進和諧。三要多辦為民之事。以作風贏得民心,注重把幹部作風的轉變體現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務寓於經常性工作中;以實事凝聚民心,把關注民生真正落實到為羣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上;以幫扶温暖民心,加大對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羣體的生活保障力度。

20xx年黨員學習報告篇3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治國須先治黨。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來都是強調從嚴治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曾多次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20xx年,xx在中央紀委全體會議上也曾表態“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本屆中央政治局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第一次露面的講話就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表態要“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在河北調研時指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始至終要有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保證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必須堅持嚴字當頭、不走過場。如果走過場,放鬆要求,就會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就會出現被蒼蠅叮食的裂縫,甚至損害黨的威信和形象。機構編制部門是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對機構編制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科學配置、綜合協調的機構,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到黨委、政府各個部門的權力劃分,任何一項政策都涉及人的切身利益,而機構和人的利益調整非常複雜,既關乎經濟發展,也關乎民生改善,還關乎社會和諧穩定。這對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行政機構編制處,負責黨委、政府工作部門的機構編制工作,更是利益的匯集點,如果不能嚴於律己、潔身自好,隨時可能步入歧途。通過支部學習、組織生活、專題研討等方式,認真學習指定書目,重温黨的羣眾路線的經典論述和黨的光輝歷史,我每學一次在思想上就受到一次深刻教育、一次靈魂觸動;每讀一次對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使命感就得到一次強化,對堅持嚴字當頭、從嚴要求搞好活動的責任感就得到一次增強。

嚴字當頭、從嚴要求,必須從思想入手。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羣眾路線的貫徹、工作作風的轉變,前提在於認識水平的提高,在於思想理論的自覺。作風問題,説到底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質的體現。要從思想入手,從源頭抓起,學好規定的內容,自覺強化黨性修養、品德修養和黨紀觀念,真正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思想和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