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體會

黨員樹立“四個意識”是黨和國家對黨員的一種嚴格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的重要環節,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20xx年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體會

20xx年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體會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要當好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在履職實踐中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着力提升“四種能力”。

強化責任意識,提升敢於擔當的能力。高度負責、敢於擔當,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政治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更是基層政協委員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基本準則。當前,政協委員圍繞“四個全面”履職建言,必須堅持把有效履職、發揮作用、助推發展作為主要職責,勇於承擔責任,敢於觸及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努力為地區經濟建設出謀劃策,為社會發展獻計出力,為人民政協事業增光添彩。

強化創新意識,提升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地區發展的動力,也是政協工作的活力所在。政協委員,要堅持理念創新、工作創新,善於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善於總結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多思考一些戰略性、宏觀性和前瞻性問題,多提一些有價值、有質量的意見建議。近年來,無論履行政協委員職責,還是開展本職工作,我都更加註重用新思路研究新情況,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如推動在高新區創建全國首家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海關保税中心、成立全國首家軟件和服務外包研究院、率先建立涉訴事項會商機制等方面均實現了創新突破;我提出的“建立大連高新區與中關村創新政策的共享機制”已被納入《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中;“關於建立大連市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建議被市政協科教委列為重點調研課題。

強化民本意識,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堅持走羣眾路線,做聯繫羣眾的表率,是政協委員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政協委員的一項基本要求。因此,政協委員要經常深入羣眾、體察民情,貼近基層、貼近羣眾,注意瞭解羣眾疾苦,特別要關注弱勢困難羣體,及時瞭解和反映他們的意願與訴求,積極促進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問題的解決;通過政協會議發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途徑,真正為民代言,為民辦事,更好地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好人民羣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強化實踐意識,提升求真務實能力。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要“接地氣”,提出有見地、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就必須強化實踐意識,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打造建言精品。首先,要選題準、立意新,提高成果轉化的成功率。要善於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選準重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選準亮點,提出前瞻性建議,破解發展難題。其次,要認真調研,實事求是,有的放矢開展工作。調查研究是參政議政的重要一環,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水平、質量和效果如何,與開展調查研究的深入程度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真正提出切實可行的、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第三,要注重成果轉化,提高參政議政實效。有效地實現調研成果轉化,既是搞好調研的目的,也是調研工作的價值所在。在實際調研中,有些意見和建議可能由於實施條件不具備或時機不成熟,暫時沒有被採納,但只要是真知灼見,就會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所以,應注重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和反映調研成果,擴大調研成果的影響,努力促進調研成果的轉化。

20xx年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

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新實踐,孕育着不斷創新發展的新理念。站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方位,以xx同志為xx的黨中央響亮提出“四個意識”,為凝聚全黨統一意志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中央紀委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xx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學思踐悟中得出的“五條體會”,貫穿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xx大以來豐富管黨治黨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深入踐行“五條體會”,對於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結提出“五條體會”,是“四個意識”在全面從嚴治黨領域的重要體現。黨的xx大以來,xxxx總攬全局、率先垂範,要求了多少,自己就做到多少,事事想在前、幹得實,為全黨樹立了榜樣。黨中央的鮮明立場、堅決態度和強有力措施,特別是xx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央紀委打牢“四個意識”、得出“五條體會”的重要指引和實踐保障。我們看到,“五條體會”中既有對強化黨章意識、堅持德規相依的管黨治黨規律的準確把握,也有對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理解,既有對挺紀在前的管黨治黨理念創新的獨到闡釋,也有對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和實踐“四種形態”的權威解讀,還有對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和厚植黨執政基礎的前景展望。所有這一切,都是對照黨章和xx系列重要講話“找偏差、喊看齊”的經典範例和必然結果,是“四個意識”在全面從嚴治黨領域的具體表現和生動説明。

深入領會“五條體會”,必須以“四個意識”為標杆和遵循。“四個意識”着眼於堅持黨的領導,向全黨吹響了“向中央看齊”的集結號,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遵記遵行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五條體會”着眼於解決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對全面從嚴治黨實踐進行了全面總結和深刻提煉,其根本目的也在於堅持黨的領導。“五條體會”是對黨的優良傳統的最好堅持,是對“四個意識”的最好堅守,有着極其深刻的政治內涵和實質要求。學習領會“五條體會”,必須結合深入學習貫徹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意識”為思想武器,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的深刻內涵和具體要求,把學習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過程變成看齊的過程,把學習“五條體會”的過程變成築牢“四個意識”的過程,在堅定正確方向中強化政治意識,在推進“四個全面”中強化大局意識,在堅持黨的領導中強化核心意識,在狠抓貫徹落實中強化看齊意識。惟其如此,才能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才能準確把握思想理論脈絡,跟緊管黨治黨節奏。

貫徹落實“五條體會”,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四個意識”是綱,“五條體會”是目,綱舉則目張;“四個意識”是源,“五條體會”是流,源深則流廣。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和艱鉅繁重的任務,踐行“五條體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和黨性觀念,時刻保持冷靜清醒,經常、主動向以xx同志為xx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以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鏡子,以“四個意識”為標杆,以黨章黨規黨紀為尺子,查找差距、發現問題、補齊短板,層層落實主體責任。惟其如此,才能自覺地把一切工作置於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之下,以嚴明的紀律和規矩來“整隊看齊”,為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證。

“四個意識”反映的是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最終要落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具體工作中。對廣大紀檢幹部來講,乾的是執紀“打鐵”的活,擔的是督促“找齊”的責,以監督執紀問責實際行動落實“五條體會”,是人人有責、人人必備的政治擔當。只要我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看齊跟上的堅定性、落實度和執行力,就一定能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交出滿意答卷。

20xx年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心得範文

11月13日,中央組織部召開會議,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xxxx重要講話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指出,各級組織部門要把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牢年把握方向、大膽探索實踐,推動組織工作內容、方法、制度改革創新,把三中全會賦予的任務一項一項落到實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組織保證和人力支撐。

作為基層組織人事工作者,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趙樂際部長的講話精神,為改革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牢固樹立政治意識,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知與行的結合,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結合,革命精神與求實態度的結合。

牢固樹立進取意識,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對這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的經典概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35年所發生的變化,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的真實反映。只要具有進取意識,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改革。

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國人對機遇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時“幾”與“機”的通用。“幾”的概念是多義的,最主要的是指事物的轉機,樞紐、要害。如《易經·繫辭》中説:“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講的就是時機對於事業成敗的關鍵作用。

從某種意識上説,機遇意識就是戰略意識。就是前瞻意識,我們要把機遇意識作為一種政治素養來培養。作為一種精神境界來追求。機遇意識最可寶貴,歷史上我們增多次與機遇失之交臂,直到1978年以來抓住機遇,中華民族才大踏步趕上來,今天我們又接近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把握機遇,把機遇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正確思路和工作舉措。

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一種自覺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責任意識的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的就是愛國責任。責任是使命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責任是一種能力,責任是一種精神,責任是一種品格。只有能夠擔當責任,善於擔當責任,勇於擔當責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賴的人。

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我們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責任而工作,就是積極投身改革,為責任而工作就是展示你的才華,為責任而工作就是讓努力成為習慣。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以昂揚向上的姿態積極投身改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