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精選17篇)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着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鬥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後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裏,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飢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裏,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2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説,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裏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着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説,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裏錢多,就往哪裏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説得很好,他説: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着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説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温馨的。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3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説他會有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們一齊來看看關於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麼學農,為什麼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於一次偶然:國小一年級時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裏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麼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後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願望,高中畢業後,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4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脱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裏已經袁隆平把記者送至路口,説:“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着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穫,創造着一個個神話般的廳跡。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中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範轉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併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並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5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對患者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治好他們的病痛,更如同親人一般,時刻給予他們温暖,為他們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1993年年底,雲南省文山縣有一位女生在臨近大學聯考前不到半年,被診斷患了麻風病,李桓英得知情況後非常着急,趕去為她仔細檢查:“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還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能自暴自棄。因聯合化療中有一種藥物會造成皮膚染色,李桓英又與當地醫生一起,為這位女學生設計專門的治療方案,並請當地的醫生一定要保證她的治療,不要影響學習。過後,李桓英仍然惦念着這位女學生,曾多次打電話、寫信詢問她的情況。後來,這位女學生真的考上了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

麻風病是一個“窮”病,大多數麻風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關懷和體貼。

20__年3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24歲麻風患者小馬,小馬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裏有5人患麻風病。李桓英無條件接收了這一家5位患者來京免費治療。經過兩年的治療,他們的麻風病已基本治癒。一次複診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馬的手已破潰感染,並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給了他們。

有條件幹,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幹。行醫70餘年,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風格。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於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

她遭遇過最嚴重的翻車是從翻滾的汽車前窗擋風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蓋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過去。連車帶人滾下坡底的同志們從車中爬出來,大聲呼喊她。她才反應過來連聲呼喊:“我在這裏!”但是她爬不起來,李桓英歪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這次車禍導致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着厚厚的繃帶、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__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後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雲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癒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他們的子孫聽説李桓英回來的消息,也紛紛請假,從打工的城市趕回寨子,只為見上李桓英一面。在他們心中,李桓英就是改變她們命運的“貴人”。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6

疫情面前,黨員當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總有一種人始終站在最前列、衝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扛起“為羣眾築起疫情防控安全線”的使命擔當,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中高高飄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某鎮派出所教導員台德祥正是這樣一名代表,在疫情防控一線中,他始終衝在前面,履行着一名基層民警、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全力維護某社會安全穩定,當好人民羣眾的安全守護者。

迅速行動,他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1月22日下午,某鎮召開疫情排查動員會。會後,台德祥立即召集全體幹警,迅速傳達會議精神,並安排民警利用有效的信息查詢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全力做好配合。春節前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持續增加,疫情防控形勢越發嚴峻。台德祥主動放棄了與年過七旬的父母春節團聚的機會,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説,“警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基層民警,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共產黨員要頂得上,黨員幹部要敢擔當!”他這樣説的,也這樣做了。春節期間,他帶領全所民警一起堅守崗位,在全鎮範圍開展人員排查,他自己也堅持做到每天與鎮村幹部和衞生院醫務人員一起走村入户,開展“五個一”活動,為某某返鄉人員每人每天測量體温兩次,確保身體各項體徵平穩。同時,講清利害,紓解情緒,做好對象户的思想教育工作。

廣泛宣傳,他是一線戰鬥的“主心骨”

為配合鎮指揮部做好疫情宣傳巡查工作,台德祥專門從所裏抽出一輛警車作為鎮指揮部專門宣傳用車。他本人親自出馬,與鎮指揮部工作人員一道每天到各村宣傳開展“五個一”、“六小六起來”活動,指導各村在小路口合理設置勸返點。同時,利用宣傳車在全鎮範圍不間斷巡邏,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目前已向羣眾勸導簡辦或取消白宴喜宴16家。1月29日下午,接到縣指揮部通知,稱有人在長集高速出口駕駛某車輛下道,不聽勸阻,執意要到某走親戚。台德祥立即帶領民警與衞生院醫生一起趕到現場,經瞭解,某省宜昌市魯某駕車帶一家三口準備到某鎮元圩村村民周某芝家拜年。魯某對民警的勸阻非常不理解不配合,拒不接受勸返。台德祥讓現場醫生為魯某一家人測量體温,同時向其宣傳非常時期疫情防控法律政策,告知周某芝和魯某若引起不良後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説,最終將魯某一家三口人成功勸返,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嚴查違法,他是羣眾安全的“守護者”

緊抓重點區域防疫,台德祥帶領派出所民警配合鎮、村幹部對鎮內兩家農貿市場實行“一日一消毒”,督促鎮內三家賓館做好消毒及記錄工作,加強巡查力度,對不符合營業要求的明珠賓館及KTV、930大酒店及賓館進行了強制關停。同時,他多次召開全體民、輔警會議,傳達縣公安局有關會議精神,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確保防疫期間涉及妨害公務、阻礙執行職務、尋釁滋事、傳播虛假信息類警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保證全鎮境內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有序,社會秩序穩定。

當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仍然在防控第一線奮戰,台德祥同志也是某鎮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個縮影,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有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發揮着自己的作用,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彰顯擔當作為。有着這樣一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黨員隊伍,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7

因為工作潑辣,鐵面無私,再加上“鐵軍”紀檢幹部的出身,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__同志在幹部羣眾中早有“鐵娘子”之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這位“鐵娘子”局長帶領文旅系統幹部職工,積極反應,勇於擔當,全面做好領域防控和服務中心工作,為我縣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已經進行的一個多月的防控戰役中,她雷厲風行,身先士卒,先後直上火線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下沉一線牽頭開展大河岸鎮防控工作督查、堅守底線果斷亮劍查處疫情防控中的違紀違法案件,以一波波的硬核操作確保防控工作政令暢通,措施落地。大家都説,有了“鐵娘子”,再加上“三線”法,文旅系統的防控工作讓人放心、省心。

直上火線

1月22日下午五點,在結束全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後,__立即組織召開全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未雨綢繆,研判在先,果斷作出了關閉全縣文化、旅遊市場、關停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取消春節文化活動、禁止旅行社接團的決定。

有人提醒,市縣都沒有下發通知,我們這個決定也沒有依據,是不是先緩一步。前來參加會議的市場主體業主也紛紛議論。

“不行,這個沒有價錢可講。上面肯定要下發這個決定,我們提早執行,是為了與時間賽跑,是為了更早的阻斷疫情傳播!從今晚起,執法大隊全體出動,對歌廳、網吧、遊樂場勸停和關停!”__斬釘截鐵的佈置工作。

時間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__不放心晚上的行動,回家簡單的交代了幾句,帶上工作人員,一同參與工作,直到深夜。

由於部署及時,工作得當,當天晚上9點,全縣網吧關閉,11點文化娛樂場所關閉。隨着次日縣防控工作指揮部一號令的頒佈執行,全縣春節文化活動、旅遊景區、農家樂等全面停止。

縣文旅局第一時間的超常快速反應,為羅田打贏這場防疫戰贏得了先機。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__馬不停蹄,帶領工作人員奔波在全縣文化娛樂場所和旅遊企業,宣講防控政策,指導防控工作,查漏洞,找死角,嚴肅整改,保障了文旅市場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一位網吧老闆在微信羣裏説,該關還是要關,不要心存僥倖,碰上林局長鐵板一塊,划不來。

下沉一線

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進,因為工作需要,__被縣委抽調進行鄉鎮防控督辦,牽頭負責對大河岸鎮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幹部到崗到位情況、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和服務羣眾情況進行一線督查。

接到任務後,__每天準時準點和副局長李文一道趕赴大河岸鎮,直接到村到户,詳細檢查道路封閉、體温監測、防疫消殺、服務羣眾等工作。

當時,正值疫情嚴峻複雜時期,大河岸鎮有三個村出現確診病例,羣眾談疫色變,人心惶惶。基於此,__對李文説:“我們要多到那兩個確診病例村裏去,一來是因為他們的防控工作要更加嚴密科學,需要指導督辦;二來我們去了,也算給羣眾壯膽,讓他們安心居家,服從防控命令。”

為了鞏固工作成果,__決定變明查為暗訪,不要鎮裏陪同,不開公車進村,不搞提前告知,步行到户,直接掌握第一手情況。

果然,暗訪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__心急如焚。

“你們村羣眾體温測量到目前只進行一次,肯定不正常。你説人手少,不是理由,你可以發動黨員、羣眾代表協同工作。不要解釋,馬上整改……”

“這個卡口的封閉很不規範,不僅行人能直接通過,還沒有專人值守,形同虛設。被哪個破壞的,要趕緊查清楚,查不清楚你自己弄好,我下午還要來看……”

“不行,這樣下去肯定要出問題!”__對李文説。“這樣,我們要加大督查密度,增派力量,你馬上通知史偉也來參加督辦!”

於是,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史偉也加入到巡查督辦的工作中來。他們每天兵分兩路,奔走在大河岸鎮25個村(社區),對照督辦巡查的任務,嚴要求,明紀律,正作風,確保政令暢通。

一天晚上,在結束督查返回縣城的路上,__接到兒子電話:“老孃你咋還不回家,這個生日到底還要不要過了?”直到這時,隨行的同志才知道她今天過生日。她説,特殊時期,顧不了那多,這樣的生日才有意義。

大河岸鎮疫情防控督查組組長,縣委委員、宣傳部長段文俊説:“__是紀檢幹部出身,搞督查工作像辦案一樣,嚴密細緻,我放心”。

堅守底線

紀檢幹部出身的__,一身正氣,鐵面無私,對於督辦中發現的問題,從不迴避,更不手軟,堅持及時嚴肅處理,及時督促整改,不到位不安心,不到位不收兵。

有一天,__一行到一個路邊村暗訪,被卡口值守人員攔住,堅決不予放行。同行的同事還現場肯定了該村作法,卡口值守嚴密,人員進出規範,其他工作也應該差不了。回來後,__心中還是放心不下,眼不見,就不為實,沒到現場看情況,就不能過早下結論,萬一出什麼紕漏,那就是失職了。不行,還要殺一個回馬槍,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__一行重新帶着公務用車來到該村卡口,再次亮明身份説明情況後,才得以進到該村。通過涉及四個村民小組的入户走訪,瞭解到該村不僅沒有按規定對羣眾進行體温監測外,在防疫消殺、生活物資代購等環節上,也存在問題,羣眾意見很大。

“這還得了!戰時狀態,對村幹部這種不作為、慢作為的行為必須嚴查重處!”__當即向鎮黨委主要負責人通報情況,並協調大河岸鎮紀委及時介入調查。

“嚴重警告是不是重了點?他們也很辛苦,只是工作滯後,要不給個黨內警告處分,讓他們迅速整改到位?”

“不行,現在是戰時紀律,必須要嚴,決不能手軟!”

就這樣,“鐵娘子”局長的八面無情,被全鎮的鎮村幹部再一次見識。自此以後,全鎮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趨嚴實。大家都説,有這樣的幹部督着,工作上出不了紕漏。

對於文化市場執法,__則顯得更“鐵”。她説,這是自己的責任田,把關不嚴,失之寬軟,就是不擔當,不作為。

正月初四,有羣眾舉報大別山商貿廣場有一處KTV疑似偷開營業。文化執法大隊多次蹲點取證、現場調查,都無功而返。

__得知情況後,直接帶領執法人員進到該娛樂場所,調取監控回放,鎖定他們隱蔽經營的證據,當即予以立案處理。

有熟人打電話説情,她一句話回絕:“你也不看看是什麼時候!”

作為一名女同志,“鐵娘子”其實也有柔情的一面,隔三岔五地“督辦”文旅系統社區包保防控和駐村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堅守一線的同事們,叮囑他們在履職盡責的同時,做好個人防護,確保工作安全。

正因為潑辣過硬的工作作風和縝密細緻的工作方法,最近,她還被抽調到三裏畈温泉,參與負責援鄂山東醫療隊輪休的服務工作。

“鐵娘子”局長硬核抗疫的故事還有很多,無法一一細説。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精神,都有一股力量,引領着我們履職盡責,敢打敢拼,戰勝疫魔,共迎春暖花開。

“危難之時,更顯英雄本色。全民抗疫,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勇敢的站出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黨員幹部,就應該有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擔當。”她説。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8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裏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説,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説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着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裏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説。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9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中,你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冒着被傳染的風險,依然堅守在一線,守護着一個個亟待救助的患者。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棄了休息,捨棄了親情,積極響應着黨和人民的號召,不畏艱辛,馳騁疆場。謝謝你們辛苦的付出,謝謝你們温暖的付出。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患者的守護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們則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將永遠支持你們。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媽媽、老師常督促我好好學習,可我總是愛貪玩,學習沒有動力。在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鍾南山爺爺八十多歲高齡,用智慧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你們也在用精湛的醫術救治病人。有篇文章《為什麼而讀書》説得多好呀,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不僅使自己受益,而且在國家危難之時,可以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我要以你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和人民。

我想對你説,雖然我們相隔萬里,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雖然我現在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會守在家中,好好學習,不添亂。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的話,便能創造奇蹟。

在這裏我還要由衷地説一句:你們辛苦了!歷史將永遠記住你們,人民將永遠感謝你們。

向你們致敬!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0

鄉村醫生防控疫情先進事蹟(醫生)_,男,漢族,_歲,_縣_鎮_村人。19_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鄉村醫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被_日報報道,年年都被鎮衞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20__年1月26日(大年八年級),_接到_鎮中心衞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馬不停蹄趕往鎮衞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温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衞生院庫存告急。會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政府及衞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九年級,即使防護物資不夠用、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即使突發急性結膜炎,視力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户進行摸排,逐個量一遍體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極力勸説下,他在家接受了輸液治療,初四病情剛有所好轉,他卻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與抗疫任務我還要梳理一遍,還有幾位病人的體温未測量,摸排工作還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準備好的早餐來不及吃就出門了,給村民發放口罩,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温,一忙就是一上午。來不及吃午飯的他又急忙趕往幾位剛摸排出來的從湖北返鄉人員家裏,進行體温測量並詢問情況。下午三點,_在騎車回家途中,由於個人病情未痊癒、一天未進食,突然暈厥,摔至重傷。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治病救人,為了他人安危,他未將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終堅守崗位,履行着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由於病情較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臨進手術室前,他對妻子説的最後一句話是:“好餓,真想吃點東西后繼續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目前,他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脱離生命危險。(妻子_是一位村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_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羣眾疾苦,關心羣眾安危,疫情面前,才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1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動,而鄰里之間的真情流露,同樣湧現出令人動容的故事。

一輛出租車前車窗右下角貼着一張紙,寫着“醫護工作者免費接送”。大年七年級,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車司機劉超得知全國的疫情形勢後,粘貼了這個標識,還在小區的業主羣、微信朋友圈承諾,醫護工作者、老弱病殘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費接送。

無獨有偶,在廣東省中山市,也有這樣一位“別人家的好鄰居”——每天免費給小區派發100斤新鮮蔬菜!免費派發蔬菜的好鄰居是東區奕翠園的郭先生。看到鄰居們外出買菜成了難題,他就將自家農場裏的菜摘了送給大夥兒。

這些蔬菜平均5塊多一斤,相當於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貼補500多元,但他對此並不在意:“鄉里鄉親的,特殊時期,能幫一點是一點。”

遙遠的祖國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歲的蘭大爺按照約定的時間打開家門,一份午飯已經如約放在了門口,熱氣騰騰的抓飯讓老人的心也熱乎起來。

獨居的蘭大爺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塔山片區管委會團結北社區的居民,正在居家隔離觀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體情況便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操心事,大夥兒成立了送餐組,輪流將免費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門口,還安排負責社區消毒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離不代表隔愛。”團結北社區書記賈智暉説。

“你們為了大家每天都堅守在這裏,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點心意,為我們國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點,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寶湖天下小區,一位居民趁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中隊值班人員交班時,送來了一箱牛奶、幾個蘋果和一包濕紙巾,留下了一張字條後便匆匆離去。其他居民也紛紛用温暖人心的舉動來感謝執法隊員們為防治疫情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2

鍾南山是中國人的定心丸。

一、敢為人先

從十幾年前再到如今中國醫療事業的發1653展,離不開鍾南山在背後的付出。而且每當重大傳染病來臨時,都是鍾南山院士衝在了最前頭,可以説他拯救了中國人。如今我們能有如此安寧幸福的生活,能讓許多人逃脱疾病傳染的恐懼,讓社會經濟再度發展起來,都是因為像鍾南山一樣醫療人員的貢獻。鍾南山院士在當時武漢最危急的時候,義不容辭的直接衝向武漢,通過了無數醫護人員的努力,終於將陷入死亡深淵的武漢生生的給拉了回來。如今的武漢又再度有了煙火氣,商業街道也慢慢開始走向了正軌,這都離不開這些人的支持啊。

二、謹慎樂觀

在人民最惶恐的關鍵時刻,也多虧了鍾南山院士以及他手下的那些醫護人員的努力,才讓社會不至於陷入恐慌之中。他教導人們不要多出去走動,一定要注意好各方面的防護措施,他的話就像是定心丸,也鎮壓住了許多蠢蠢欲動想要外出的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而且愛憎分明的老人,就算是一把年紀,也依然身體健朗,並且還熱愛運動。他在人們都避之不及的時候,給所有人起到了帶頭作用,可以説鍾南山是民族英雄。他的兩次掛帥出征,把中國的損失降到最低,也成功解救了許多被病情折磨的中國人民。

三、無私奉獻

普通人到了80多歲,早就在家頤養天年了,可是鍾南山卻依然憂國憂民,一把年紀了卻不願意歇下來,而是想要在幫助底下的人一把。他終日投身於工作中,在為了解救人民不斷努力,他身上的無私奉獻精神真的是令人感動。他是百姓都愛戴的專家,也是中國英雄。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猶如當年的非典防治戰,這場敵人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爭,所挑戰的不只是醫療機構,也是對全民共同體,乃至每個人的考驗。

不少時候,碰到災難等突發狀事故,但就關聯度而言,恐怕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人傳人”的傳染病疫情,能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我們都是防疫人”。

鍾南山院士就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此類忠告和防控應對,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也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不少人一時的便利、打亂原有的春節計劃。像一些人原本約好的同學、親友聚會,可能就得注意場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業行為也難免受影響。

必須承認,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監測、檢查等,都是以削減民眾的便利程度、犧牲局部利益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過構建合理的機制來實現社會共擔,但有一些可能註定需要個體的承擔,這是必須接受的事實,也是非常時期的不得已而為之。

本質上,這次疫情也是對民眾科學素養與公民精神的“拉練”。多相信科學,遵循那些科學的“自我保護指南”,別被那些蹭疫情夾帶私貨的“鞭炮防傳染,吸煙能消毒”、兜售陰謀論的“生物戰”話語所矇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從防疫的管制安排,儘量避免成為交叉感染的一環……這些都是個體應有的“價值自覺”。

當無數的個體能真正依據科學精神、秉持公民素養,合理調整防疫期的個體行為,全社會戰勝疫情的砝碼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終帶來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將回饋給每個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戰的是整個社會的應對系統。這個應對系統裏面,沒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傳播和疫情發展,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個體還是相關部門、機構,在應對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宂餘準備,少一些盲目樂觀和僥倖,多一些配合、公開,少一些自行其是,這樣人們的從容就多一份,戰勝病毒也能愈發可期。説到底,就是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越充沛,越能給戰勝疫情增加砝碼。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4

“小朋友,等一下,你認識我不?不認識我就不準從這裏過去哦。”

“曉得嘞,你是徐支書嘛,你天天在村裏竄來竄去,我咋個會不曉得呢。”

在某鎮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點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在詢問一名小男孩,他叫某,是貴州省清鎮市某鎮茅草村黨支部書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村黨支部書記,肩上責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結號”吹響後,某充分發揮“領頭雁”的作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精心組織,靠前指揮,羣策羣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嚴防死守 阻斷疫情

“現在全村只有我一個人能夠自由進出村子,這是大家給我的‘特權’,也是我的責任。”某開着玩笑卻又認真地説。

某鎮茅草村與平壩區齊佰鎮相鄰,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為減少人員流動,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設置了疫情防控卡點,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嚴格按照“三個一律”輪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準進入;凡本村車輛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三天內一律只能進出一次;凡外出購買物資羣眾,一户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員在值守過程中必須對進出村的車輛及人員進行詳細登記,須經仔細核實方可放行,為落實好這“三個一律”,村支“兩委”商定除某外的兩委成員率先帶頭,均不出村,村支“兩委”工作對接、羣眾所需物資採購均由某統籌負責。

物資代購 温暖到家

“這是盧啟勇、陳杰家要買的洗衣粉,這是老張家需要的紙……”某對着採購單,一一點數。

“這是你家雞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某對委託他買雞蛋的周安有説。

為避免人員聚集,取消趕鄉場後,有的羣眾因出行不便而在購買生活物資上有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某搖身一變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費的代購員。羣眾可通過微信、電話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將需要購買的生活物資告訴某,由他到集鎮採買後再逐一送到羣眾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點,由羣眾自取。“村代購”既減少了人員流動又温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羣眾要得急,有時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某説。

疫情不滅 喇叭不停

“廣大村民不要到處逛,能在家中就是驕傲,沒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覺,既給國家省口罩,又能給自己省鈔票……”走進某鎮茅草村,便聽見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傳。

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作為重要任務並長期堅持,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成員、聯繫站(所)幹部逐户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外來人員排查登記。茅草村委會主任楊畑、副主任陳古德還用私家車裝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滾動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組長手持“小喇叭”以簡單易懂、易於接受的方式時時進行宣傳,提醒並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會,還將宣傳內容錄製成視頻通過抖音進行宣傳,讓疫情防控知識入腦入心並能落在行動上。

“疫‘情’不滅,我們的喇叭不會停。”楊畑堅定地説。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5

“疫”線最美班長

某某作為少兒公園生產班班長,自疫情防控啟動以來,他時刻關注着名勝區戰“疫”的消息,積攢力量,隨時準備衝向一線加入戰鬥。

主動請戰,先鋒意識強

2月1日,少兒公園黨總支發出“黨員突擊隊徵集令”,某某看到後主動請纓“我報名!24小時待命,隨時都可以來!”

公園閉園,沒有園林工人,園林養護工作耽擱了下來,某某心裏着急,主動提出“我來給病蟲害打打藥”。

這是某某一貫的作風,十幾年如一日,遇到應急搶險任務,他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囑咐組員在家待命,以防交叉感染,獨自值班承擔養護工作。

值守一線,敬業意識強

2月5日晚,少兒公園黨員突擊隊奔赴翁家山,開始了疫情防控一線卡點值守和留觀人員管控。

翁家山是海拔最高的景中村,夜間值守風特別大特別冷,又凍又餓,村裏的人讓他去亭子裏暖一下,他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心繫公園,主人翁意識強

疫情爆發後,他時刻關注防疫工作動向,獲知一線值守人員口罩告急,他心急如焚,1月31日一早趕到公園,把原本買給家人的100個口罩捐給單位。2月6日一早, 在完成夜間值守後,他顧不上休息又給單位送來了急需的消毒酒精。黨員初心昭昭可鑑。

黨員某某用一顆共產黨員的初心,踐行着抗擊疫情的使命,感染着身邊每一個人。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6

細微之處見精神,艱難之時顯品格——_同志抗擊疫情事蹟實錄(公司)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形勢十分嚴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防控疫情。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無數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奔赴一線,無數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他們不計報酬、無謂生死。同樣,為保護公司職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有一羣羣的共產黨員和先進人物在接續奮鬥,他們的事蹟平凡而又熠熠生輝。公司綜合管理部的_,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在_同志20__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領導對其評語的是:“盡心盡力服好務,勤勤懇懇老黃牛”。在後勤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的他,一直堅持“後勤無小事”的信條,用心做好每一件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瑣事。

這次疫情防控,正值春節長假,他雖不是值班人員,但他幾乎每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胸懷大局,不計得失。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時的初心和信念。

一、認真安排好每一個細節

為有效應對和防控疫情,公司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公司領導帶班值班。他雖不直接參與值班,但是為推進值班工作有序開展全力做好保障:排值班表、製作值班記錄表、佈置專門值班室、架設臨時值班牀鋪、安排值班餐、向上級報送值班情況,事無鉅細,認認真真安排好每一個細節。放假期間,大樓中央空調不供暖,他為值班室添置了電暖風機;值班室沒有牀鋪,他將自己家的簡易牀鋪貢獻出來;為防止漏接值班電話,他找來無繩電話,並進行反覆調試,保證值班員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都能可靠接到電話。從防護用品到吃喝拉撒,值班值守需要的每一樣東西,他都準備得十分周到。每日消毒、防護、測温,他關心每一位值班人員的狀態,在幕後默默守護每一位值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二、細緻統計每一個數據

為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建立了“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為保障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作為公司平安工作羣的信息收集員,他堅守網絡陣地,仔細收集、核實各部門、各分(子)公司上報的每一份數據報表,每日仔細核對彙總,及時上報公司領導和省國資委等上級單位。對於公司_個部門(含電力事業部)、_家分子公司每日上報的數據,他都認真核實,每一個數字的變動,他都要問明原因,精確到人。全面細緻地摸清了公司有哪些人是從疫區(武漢)過來的、哪些人與來自武漢人員有關接觸、怎麼接觸的、是否隔離、醫學觀察情況等等。為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三、全力完成每一件交辦任務

為保障假日期間司務信息上傳下達的渠道暢通,除了認真收集、報告信息外,他還認真完成了公司領導或者部門負責人交辦的每一次公文印發任務,排版、打印、下發,他都“包打包唱”。為確保公文質量,雖不是文祕人員,他也會對排版的文件逐字逐句地閲讀,戴着老花鏡、吃力地盯着電腦屏幕,認真地核稿,並發現了個別增、漏字的情況。

疫情防控工作事情多,春節期間上班人手少,對待領導交辦的購置防疫物資、統計各下屬單位防疫物資情況、收集下屬單位疫情防控報告和節後復工方案等臨時任務,每一件他都認真仔細完成。

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當值班領導和同志們表揚他時,他總是謙遜地説:“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比起各位領導日夜操勞,比起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黨員幹部們,這些都不足為道。”

袁隆平感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篇17

雲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__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祕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説“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裏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託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祕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託。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祕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説,“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祕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託後便離開了。

半年之後,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裏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麼能喝呢?”張老師説到。

後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祕書長的重託!耳邊迴響起祕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後,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於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説張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