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黨性個人剖析材料

蘇台國小 王京虎

黨員黨性個人剖析材料

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使我的深刻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也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通過認真、深刻的反思和認真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認真查擺踐行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存在的主觀原因,認真撰寫了個人自查材料。並通過今天的民主生活會,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一、學習體會

通過認真學習,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個重要思想不僅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有宏觀指導意義,對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全方位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求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併為今後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指明瞭前進方向,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性目標。特別是把教育工作作為民生問題之首,用較大的篇幅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倍受鼓舞,同時也深感基礎教育事業將承擔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努力把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體現在新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局面中。

二、存在的問題

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和工作,認真查找自己學習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再結合徵求到的領導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我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主要有:

1、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不明。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首先要以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激勵人、滿足人、發展人為根本指導思想,其實根本就是要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校服務。但是,我還有許多做的不到。一是與教師交流的少,溝通的少,不能及時瞭解他們的意願與想法,不能從教師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二是對學生有時候態度嚴厲。學生中出現一些嚴重違紀現象,不是耐心細緻的做好説服教育工作,不是採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方法,而是簡單點名批評,甚至粗暴的辱罵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造成了學生的身心傷害。三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不好苗頭,如近階段高年級學隨手亂扔糖果紙的現象,不能防微杜漸,而是放任自留,等到事情發展到嚴重程度,甚至校長説了,才開始着手解決,集中整治,往往學生不良習慣已經養成,很難根治。四是礙於情面,對有些關係比較好的同事,同一件事情,在處理上不能一視同仁,造成負面影響較大,教師情緒不滿,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全面發展的思路不清。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求是發展。作為我校來説,曾經是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學校。但是近年來,學校德育工作始終沒有一個突出的特色工作在自治區、吳忠市打響。主要原因是:一是學習不夠,不能很好的開闊眼界,緊跟時代步伐,思維狹窄,侷限與利通一小這個小圈子,所以開展各種活動只是小打小鬧,沒有長遠利益,沒有形成系列,沒有打造品牌。二是思想懶惰。感覺這些年辛辛苦苦,也還平平淡淡。因此工作上不能積極主動的幹好工作,有時候撥一撥,動一動。也有時候覺得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很辛苦,開展工作也好,組織活動也好,無形中給他們帶來許多壓力和負擔,與其受苦捱罵,不如平平安安度過每一天,求得清淨,落個輕鬆。三是有依賴思想。覺得學校德育工作,有學校校長,還有主管副校長,反正自己這個主任,只是一個配角,他們怎麼説,自己怎麼幹。現在很少沒有主動的去想怎麼幹,今後學校德育的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哪裏?路怎走?也就是不能積極主動的為校領導出謀劃策,沒有真正當一個出色的合格的配角。

3、統籌兼顧的能力不強。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我在工作中,一是缺乏對學校工作的通盤考慮,在制定、實施德育計劃中,往往不能做到疏密得當、錯落有致。有時候安排活動太多,造成有些安排與教務處安排發生了衝突,使得教師疲於奔波,忙於應付,造成了工作的被動不説,更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二是在安排學校有些工作的時候,沒有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以為有些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往往抓住某些人不放,而有些人想幹卻也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另外,在安排值周、跟班等工作上,沒有統籌兼顧,沒有合理搭配,特別是在每學年的班主任配備方面,沒有及時和教務處取得聯繫,有些年級缺乏骨幹班主任的帶領,影響了整個學校工作的均衡發展。三是不能從學校的整體利益出發,協調好和學校有關領導,其他處室的關係,沒有真正發揚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利一精神,形成合力,促進利通一小健康和諧的全面發展。四是不能很好的協調好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沒有很好的發揮社會團體、德育基地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三結合”教育逐漸薄弱,家校聯繫逐漸單一。5+2=0的現象仍然嚴重存在(學生在校5天的教育被在家和社會上的2天不良影響所沖淡)。

4、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夠。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而作為一個具體實施德育工作的政教處主任來説,一是沒有很好的利用利通一小多年來積澱的雄厚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德育資源,沒有持之以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沒有充分挖掘學校內部潛在的德育經驗、方法和系列活動,形成了一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不正常現象。二是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缺乏創新,缺乏長遠考慮,未來3——5年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學校發展的實際,學校德育工作的亮點在哪裏,特色在哪裏,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根源分析

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有思想觀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有客觀原因,更主要的是有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

1、服務意識不強。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為教育事業的實施場所,必須提高領導者和全體教職員工的教育服務意識。而自己卻缺乏這種意識,沒有把教師作為一種神聖的職業來看待,甚至有時煩躁了或者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把教書育人當着替人打工賺錢的職業。所以有時後還出現服務倒掛的現象,不是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而是讓教師和學生為自己服務。

2、理論學習不夠。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十七大有關文件,特別是對科學發展觀等重要論述學習不夠深入,對其科學的觀點理解得不深透,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沒有完整的認識,平時學習有時只是流於形式,學習缺乏深刻的思考,沒有做到真正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思考德育工作,指導德育實踐、處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思想和工作存在有主觀性、侷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遠。

3、進取心不強。認為自己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對學校工作比較熟悉,並且羣眾基礎也比較好,同時自己已是45歲的人了,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因此,在工作中只注重對自己份內的事情的考慮,沒有站在更高更新的立場想問題。總是認識自己的工作能完成,不拖學校的後腿就行,不精益求精,不統籌兼顧。

4、傳統思想保守。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缺乏信心和勇氣,認為學校工作中許多新鮮的提法或者做法是自討苦吃,只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了,老百姓就滿意了,就認可了。沒有從國家的教育方針去考慮,沒有從長遠的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高度去看待問題,思想保守,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真正沒有從落後的教育觀念中解放出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在過去就是一片空白。

四、整改措施

1、增強服務意識。時時處處為教師着想,為學生着想,為學校着想。要經常性與教師,班主任接觸,與他們多交流,多溝通,尋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傾聽他們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遇事多考慮,想周全,組織活動要發揮大家的智慧,集思廣益,在細節上多做文章,徵得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支持,防止出現失誤和工作中產生被動的局面。

2、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既要學政治、學理論,又要學業務、學法律、學科技。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3、加強自身建設。要以踐行科學發展觀為契機,牢固樹立五種意識:一是共產黨人先進意識;二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意識;三是真抓實幹,勇挑重擔的意識;四是嚴以待已,廉潔自律的意識;五是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的意識。通過樹立和發揚五種意識,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4、不斷開拓創新。徹底改變落後的思想觀念,積極主動的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積極研究和解決實際工作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形式、新經驗,把學校德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科學發展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同毛澤東、鄧小平和xx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科學發展觀有着十分豐富深刻的內涵,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回想自己參加工作以來的經歷,對照毛主席的話語,使我反思自己的工作,仔細查擺存在的問題,發現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乏全局意識,有本位主義思想

對於自己的工作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對於學校的其它工作總覺得應是各司其職,各管一攤,不是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就漠不關心,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只想自己擁有一個平靜而單純的生活環境,惰性心理十足,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自私的本位主義思想。

二、工作缺乏主動性,思想僵化保守,創新意識不強

對於學校交給的工作,我能夠認真貫徹執行,但從沒有積極主動地想一些更好的辦法,思想僵化教條,考慮問題“怕”字當頭,怕出問題,怕找麻煩,怕主觀願望與結果相悖,事事求穩妥,工作方法陳舊,遇到問題繞開,為人做事庸庸碌碌,沒有新的起色。

三、工作不深入,不能和學生很好地溝通

由於思想觀念的陳腐,我對學生的許多言行看不慣,不能理解。學校提倡“帶着感情做好學生工作”,我雖然注意到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生予以關心,但真正從思想感情上還存在隔膜和代溝,感覺學生對自己也是敬而遠之,這種距離感也影響了思想工作的深入開展。

四、甘居中游,沒有進取心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一種盲目的滿足感,總認為只要服從學校的安排,盡力把課上好,班內沒什麼閃失,就沒有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