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李鴻章故居導遊詞

李鴻章故居位於合肥市淮河路中段,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合肥李鴻章故居導遊詞,僅供大家參考。

合肥李鴻章故居導遊詞

篇一:合肥李鴻章故居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團友:

歡迎大家來到位於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的李鴻章故居——李府,參觀遊覽。李府,建於19世紀末。由於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覆蓋了繁華的淮河路半邊,從而被老合肥們稱為“李府半條街”。可惜現在保存下來的李鴻章故居僅僅只有當年的十二分之一了。

進入故居,穿過門廳,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便是前廳,廳內陳列了與李鴻章有關的各種圖片、資料和實物;那麼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近這位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李鴻章,字子黼,號少荃。安徽合肥人,24歲考取進士,歷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洋通商使;他編練淮軍,倡導洋務運動,建立了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師,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軍事和民用工業。

但是李鴻章也代表清庭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其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得我們泱泱中華正式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李鴻章也在這樣的憂憤交加中病逝於北京賢良寺……在其臨終之際曾著有一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李鴻章去世後,榮葬故里,清庭賜諡號“文忠”。在其逝後,著名維新派人物梁啟超曾説到:“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而李鴻章在其自傳中是這樣自我評價的:“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中日甲午風雲卻讓其一生事業掃地無餘……他形象的將自己比作晚清這座大破屋子的裱糊匠,只能將其外表裝飾的光鮮一些,但是這座破屋又怎麼能經得起暴風驟雨的侵襲呢?

簡單的瞭解了李鴻章的生平,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到中廳“福壽堂”去看看。這座“福壽堂”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其堂高9米,每扇槅門上的圓形“壽”字,皆由五個蝙蝠圖案拼出,寓意“福壽雙全”。中間掛的是《松鶴延年圖》,寓意“延年益壽”。在福壽堂的後面還有走馬樓,因為此樓是李府女眷居用的,故又稱“小姐樓”。

在參觀完了李鴻章故居後,請大家乘車,我們再一同前往李鴻章享堂去看一看。現在我們便已經來到了李鴻章享堂。大家請看這座牌坊,上面刻有的“鈞衡篤祜”四個大字,這是李鴻章70壽辰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享堂內還有一件見證着我們民族屈辱的血衣,這件血衣便是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後,赴日談判遇刺時身穿的黃馬褂…………悲哉!痛哉!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偉大的中華民族必將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篇二:合肥李鴻章故居文章

李鴻章故居位於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晚清建築風格,佔地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的肥東,自李鴻章這一代起開始發跡。李鴻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餘五人也身居高位,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精美豪華,佔地面積20xx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後兩進樓下有迴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迴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

故居復原陳列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苦難、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貌。改革開放後,合肥市政府對李鴻章故居採取保護措施,在原地修復重建,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模樣,只是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故居自南向北依次為門廳、過廳、中廳、小姐樓!

篇三:合肥李鴻章文章介紹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黼,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和個人魅力的晚清重臣。道光三年生於安徽合肥,24歲中進士,後以合肥地區的團練武裝為基礎,組建了淮軍,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龐大的淮系政治集。他參加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60年代初,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南京)創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1870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開始進入權力中樞,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在其任內,興建了大批近代企業,創辦北洋海軍,派遣留學生等等,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首輪浪潮。對外奉行“內須變法,外須和戎”的外交方針,但由於國力限制以及自身認識的侷限,使得“和戎”外交大多以失敗告終,李鴻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1920xx年,病逝於北京賢良寺,諡文忠,後歸葬合肥。

李鴻章出生的時代,大清王朝已失去開國時勃勃的生氣,象薄暮的太陽逐漸走下坡路,而西方列強正瘋狂地用血與火重新瓜分世界,到處擴張,把觸角伸進大清帝國。但龐大的帝國的敗亡還有一段時間,遠在內陸的安徽還未能感受到這些,人們還過着傳統而平靜的生活。李鴻章就出生於一個典型的耕讀世家,很早就入學以博取功名。他的幾任老師都深受“桐城派”思想影響,講求務實的學問,為他以後接受新事物、推行洋務打下了思想基礎。李鴻章出生於道光三年正月初五,這是傳説中財神的生日。傳説李鴻章生有異相,剛一出生便有上下門牙各一對,其父親李文安為此特地刻在樟木板上留戀。據説李鴻章自幼天資聰穎,他七歲啟蒙,勤奮好學,八九歲就念完《四書》,教書先生很喜歡他,常在李文安面前誇獎他。李文安將信將疑,便把李鴻章找來,出了一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試他,小鴻章脱口對出下聯:“日照龍鱗萬點金”,李文安一聽,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氣勢,喜行於色,因而決定先給李鴻章發矇,李鴻章本名章銅,遂改名為鴻章,希望他“宏圖大展,文章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