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精選17篇)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

佛子嶺水電站進行水文觀測、大壩觀測和地震觀測等工作。水文觀測從1951年4月,治淮委員會設立佛子嶺水文站開始。以後隨着規劃、施工的需要又建立了一些測站,進行流量、水位、雨量、蒸發量、懸移質輸沙率及簡易氣象、深水温度等測驗。這些資料數據為規劃、設計和調度運用服務。現有水文站和雨量站基本上控制了庫區內的雨情和水情。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精選17篇)

庫內水温經測驗,表面水温與氣温差別不大。深層水温在冬季低温時水温隨水深而遞增;夏季高温時則反之。

懸移質輸沙率通過黃尾河和白蓮崖兩處採集水樣,經計算,佛子嶺水庫年輸入懸移質泥沙約18萬立方米。1969年佛子嶺水庫進行了一次庫區測量,重新量算了淤積後的水庫容積。從庫底到高程116米,容積比原來減少了0.14億立方米,至高程130米時,容積僅減少0.01億立方米。

水庫建成後,在大壩中埋設了監測設備,建立測量控制觀測網絡,進行大壩位移、沉陷、應變、地下水位、滲水壓力、混凝土温度、裂縫、水化熱、輸水鋼管伸縮變化等項目的觀測。編寫有《佛子嶺大壩觀測資料》,為各個階段的大壩加固設計和建築物管理養護提供了依據。

佛子嶺水庫地處多震地區。歷史記載民國6年(1917年)1月24日的一次6.25級地震為最強烈,震中在距壩址下游約8公里的霍山縣落兒嶺。1952年春施工時,為監測地震,在佛子嶺裝置有簡易的地震儀。1954年6月,大壩附近發生5.25級地震後,於1955年在佛子嶺建立了安徽省第一個初級地震台,1959年取消。1970年,安徽省地震大隊又在原地震台舊址記錄地震。1977年進行地震測報。1978年由佛子嶺電站與地震局、設計科研單位共同於大壩頂安裝工程強震儀。1983年大壩加高時停止記錄,後由安徽省佛子嶺地震台監測地震。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2

1950年3至6月,淮河水利工程總局組織淠河查勘,提出了淠河東、西兩源上游可興建佛子嶺和長竹園(即響洪甸)兩座水庫。1950年7月大水後,治淮委員會會同有關單位,根據“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於1950年11月進行復勘。1951年4月,第二次治淮會議決議的《治淮方略》和1952年度工程要點中,規劃確定修建佛子嶺水庫。此後即進行地質調查及壩址、庫區的測量和水文測驗。當時國內缺乏建造連拱壩的資料,以汪胡楨為代表的水利專家們,以科學的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解決了連拱壩設計與施工中一個個難題,僅以三年的時間便完成了當時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建築任務,水庫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水利水電建設的人才。

佛子嶺水庫由治淮委員會組建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負責施工。1951年10月10日指揮部成立,陸續從各方面調集人員。195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水利第一師參加水庫建設。從江蘇、上海等地招聘技術工人。民工來自霍山縣和阜陽縣。最多時參加施工的人數達18900人。1951年10月底,修通了六安到佛子嶺的公路。水庫大壩從1952年7月1日開始澆築壩身混凝土,至1954年9月16日壩身澆築完成,歷時僅27個月時間。

水庫工程採用原河牀導流分兩期施工,先東岸導流,西岸築圍壩。第二期在西部河灘山腳部分開挖上下引河。河水經8、9、10號拱下泄,東部築圍壩。1952年1月9日佛子嶺大壩清基。3月1日第一期鋼板樁土石圍壩工程動工,6月底結束。在清基開挖中發現西岸巖層有破碎帶,將壩軸線下移12米,清基工作延遲到1953年3月完成。第二期清基工作因圍壩滲水及洪水衝擊潰決。至1953年10月初才全面開展,是年底全部完成。混凝土澆築自1952年7月初開始,分兩期進行。整個工程採取自營方式,以機械為主,人力為輔。施工中遭遇1953年春寒低温,一度影響混凝土質量和澆築進度。混凝土拌和、輸送、澆築隨着澆築高度和部位不同,採取分散、移動和固定,機械和人力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對質量的控制和要求均較嚴格。1952年7月下旬開始,對施工管理和勞動組合進行改革。施工單位建立“區域生產管理制”,推行“平行流水作業法”,效率提高,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第一期混凝土澆築任務。第二期混凝土的澆築,克服了多次漲水、圍壩毀而又築的困難,於1954年6月6日全部澆築到127.46米高程,順利地攔蓄了1954年7月的洪水。是年10月底,連拱壩工程全部完工。計清基94.7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19.5萬立方米;耗用水泥5.3萬噸,鋼材6400噸,木材2.05萬立方米,砂石34萬立方米,應用各種機械設備545部。

1965年大壩進行第一次加固。9月28日開始放空水庫,修築圍壩。12月中旬完成裂縫修補,12月16日關閘蓄水,並進行13~16號拱的加強拱澆築、裂縫灌漿及帷幕和固結灌漿等施工,1966年9月底基本完成。1968年10月對壩身加固、鋼管加固和溢洪道處理等組織全面驗收,施工符合質量要求。

1969年洪水漫壩後,從1970年初到6月底完成了兩岸壩後基巖、21號垛等重點部位護砌和固結灌漿,以及壩面滲水裂縫的修補等。1975年8月洪水後,於1982年初開始進行大壩加固加高工程。這次加固是在兼顧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的,工程零星分散。大壩加高的施工質量要求高,新混凝土要控制好温度,老混凝土表面鑿毛、鑿槽,又是高空作業。部分壩基帷幕補強要求在水下操作,施工條件差。由於設計、施工、科研和生產單位相互配合和支持,施工進展順利,於1984年全部完工。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3

佛子嶺大壩由20個壩垛,21個拱和兩端重力壩組成。壩頂軸線長510米;壩垛為空腹,由兩片垛牆以橫隔牆和上下面板相連而成。壩垛兩側外緣寬6.5米,上游面坡度1∶0.9,下游面坡度1∶0.36;內徑為13.5米的半圓拱支承在垛的上游面。東岸重力壩長30.1米,西岸重力壩長66.4米,其中在高程117.56米處上部,改為平板壩長45米。壩垛內埋設泄洪鋼管8道,管徑1.975米,出口段設1.75米方形閘門及擴散挑流段。發電鋼管2道,鋼管尾部裝有直徑1.25米的的空注閥,鋼管中段接叉管分別引入到拱內廠房。灌溉放水鋼管1道,其尾部也用1.25米空注閥控制。

佛子嶺大壩是建國後第一個自行設計、施工的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整個設計過程在邊勘探、邊施工的情況下進行,既無經驗又無規範可循。汪胡楨等水利專家帶領一批中青年技術幹部邊學邊做,在設計中克服了橫向地震時應力分析、壩垛穩定和壩基灌漿等重大技術難題。

大壩於1954年9月建成後,經受了高水位、地震、低温等考驗,壩體發生裂縫,壩垛內鋼管發生氣蝕和震動。1965年放空水庫,查清拱筒、垛頭、垛身各種裂縫情況和原因,採取了鑿槽補縫和塗防滲材料,做加強拱,灌漿和壩基加固等處理措施。1969年大水,水庫漫壩,汛後作了全面檢查,僅大壩兩岸山坡、壩後基巖沖刷嚴重,大壩其他部位沒有發現異常,説明大壩的設計是成功的。1970年汛前,對山坡進行混凝土護砌,壩腳沖刷坑用混凝土回填加固。1975年河南暴雨後,按水電部要求,佛子嶺水庫加固加高先達到千年一遇校核;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時,考慮解決大壩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壩的穩定安全度、改善壩體應力結合起來;要儘可能少影響灌溉和發電。經比較選定大壩戴帽加高1.5米;在13~20號垛內回填混凝土;壩體裂縫分別不同情況進行環氧灌漿。加高時在原壩頂老混凝土面打毛、鑿槽、加錨筋等措施,使新老混凝土結合成整體。對大壩右岸基礎進行帷幕灌漿補強;兩岸增補排水孔、增設觀測孔;在河牀部分幾個垛基下的斷層破碎帶和層間錯動面進行水泥固結灌漿。經對大壩抗震按8度進行復核是安全的。

加固加高後的大壩直線長為513米。其中連拱壩413.5米,東端重力壩長31.6米,西端長67.9米。最大壩高75.9米。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4

佛子嶺水庫位於霍山縣境淠河東源上。淠河東源上游有兩支。西支漫水河到梅家渡與東支東流黃尾河分別匯入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壩址在梅家渡下游打魚衝口,控制流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淠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900~1600毫米,上游常為淮南地區暴雨中心。汛期降雨集中,常造成山洪暴發,威脅淠河和淮河干流防洪安全。據歷史洪水調查,1950年佛子嶺壩址處洪峯流量達10800立方米每秒。

西源一一漫水河,系淠河主源流,源出鄂皖交界的掛籠尖北側。從霍山縣太平畈鄉餘家灣起,北流經雙河店、王家店、洪家畈至九龍井,彙集東界嶺、高山鋪來水,上段稱三道河,下段稱六道河。西流源出石鼓寨、中界嶺經古佛堂的山水。東流首受五桂河,折向東北,經上土市、雷家畈。南側有龍門沖水入,又北流經鮑家嶺、牡丹河兩大彎道後,與源出八斗嶺、雞心石和自西向東流的清水河,在漫水河鎮匯合。自此河岸開闊,最寬達72米,再東經響水寺、對頭彎、大平地,有馬槽河入,經唐家院,安家河從此匯入,又東行過梅林坪大轉彎,折向東北,於王家畈(午旗河)入佛子嶺水庫。南岸還有源出白馬尖,流經大化坪的石羊河(上段稱輝陽河)於潘家灣入佛子嶺水庫。

東源——黃尾河,源出嶽西縣境多枝尖的金崗嶺北側,東北流經青天畈、道義澗,折北經闊灘河、黃尾街,於陡峯寨東進入霍山縣境,稱石板河。再北流經胡家河,在板裏河西與另一源出嶽西縣境的清潭河匯合,北流至磨子潭水庫。出庫後與源出黑山尖經東西溪、東風橋的掃帚河(上段稱童家河)匯合後,古稱潛水,進入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彙集東淠河東、西兩源,控制面積1840平方公里(包括磨子潭水庫570平方公里)。東淠河水出庫後,河谷開闊,比降平緩,出現沙灘。西北流經樑家灘彎道,向東北流經黑石渡,匯入孔家河。1975年霍山縣在此改灘造田,遂折東經霍山縣城、團山嘴至兩河口,其間右岸有柳林河、幽芳河、高廟河、熊家河(又名山王河),左岸有深水河、戴家河、龍門衝等支流匯入。至此,東淠河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2697平方公里。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5

一路上,車子有點顛簸,人一直在車子裏晃悠,時間一長,有點想吐的感覺,後悔勁油然而生。

車子駛入八公山地區(八公山是豆腐的發源地),沒過多遠,一座古城樓就呈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古城壽縣。,據説這是安徽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哇,是不是和西安古城一樣呢?”

下車後,城門口車水馬龍的景象令我應接不暇,好奇心驅使我隨着人流進入古城。路口沒有紅綠燈,但交通卻秩序井然。漫步青石板路,伴隨着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令人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大救駕”,聽説過嗎,這裏的一種食品,來源於歷史典故。據傳,公元267年,當時的皇帝由於戰亂逃到這來,因為沒有吃的,當地百姓就做了這種食品給皇帝吃,最後,救了皇帝的命……

隨後,我們去了國家二級博物館——壽縣館。這裏有許多歷史名人的照片,還有許多名貴文物。其中鎮館之寶——一隻大水缸,在我們眼裏只是一口普通的大水缸,但一看年代,你就會咋舌——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樓上還有楚都遺珍廳,漢魏流韻廳,古窯之光廳,宗教藝術廳,向我們展示了幾千年來的文化遺存。

壽縣,雖是一個不大起眼的地方,但毛主席來過,鄧小平爺爺、爺爺也來過。博物館裏,珍藏着他們視察時的照片。走前,媽媽買了兩盒“大救駕”,因為不知道什麼味道,所以我嚐了一下,“好吃、好吃。”怪不得救了那位皇帝的命,要知道,皇帝可是很挑剔的。

壽縣,這座古城,不僅美麗,而且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今天真是不虛此行。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6

齊雲山位於休寧縣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齊雲山古稱白嶽,因其“一石插天,與天並齊”,明嘉靖年間改名為齊雲山。

齊雲山方圓110.4平方公里,境內峯巒四起,峭壁聳立,飛雲、流泉、雲海、佛光;四時變幻,綺麗多姿。三十六奇峯,峯峯入畫,七十二怪巖,巖巖皆景.全山地質構成為層積砂巖,赤如硃砂,燦若紅霞,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奇、巖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繼光等歷代名人學士都留有佳句墨寶。

齊雲山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聖地。齊雲山道教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道教香火播及華東及東南亞各國。今全山有宮、殿、院、壇、閣等108處,道觀27處,道房12家。齊雲山的道教繪畫、摩崖石刻和碑刻數以千計,幾乎峯峯有題詞、洞洞有刻銘,清代乾隆皇帝讚譽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現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

齊雲山又稱白嶽,位於徽州盆地,黃山腳下,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在齊雲山腳經過,因其“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齊雲山海拔高度為585米,有36奇峯、72怪巖、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嶽的特點是峯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峯、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峯、雲巖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佈,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7

嗨,大家好!我是來自宣城市的一名小導遊,我姓施,大家叫我小施好了,今天由我為大家介紹宣城市。宣城市位於皖東南,面積有1340平方公里,人口有275萬,它雖然沒有北京那麼大,也沒有上海那麼美麗,但它號稱皖東南門户,它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而且還有獨特的美景。

首先我來給大家説説宣城名山之敬亭山吧!敬亭山一年四季風景都很美:春天,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山下果園裏的桃花開了,一片片,一叢叢,一朵比一朵豔麗,好像在比美呢!夏天,山上綠樹成陰,小溪的水時而寬,時而窄,時而急,時而緩,還不斷地變換調子;秋天,山上的楓樹火紅火紅的,好似一把把小扇子,秋風一吹,有些樹上的落葉一片片落下,像彩色的蝴蝶在跳舞;冬天,如果你來到敬亭山,你會發現,茶園裏一片潔白,像蓋上一層棉被,敬亭山像粉粧玉砌似的。

説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想到敬亭山去遊賞一下呢?那麼跟我走吧!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8

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屬於華南地質板塊與揚子地質板塊的結合部,處於“江南古陸”北緣。抬升、冰融、沖刷、剝落、溶蝕---大自然漫長的地質演變,賜予了牯牛降謎一般的神奇、夢一般的畫卷。牯牛降自然景觀古樸原始,集雄、奇、險、幽於一身,奇鬆、怪石、飛瀑、雲海和佛光為牯牛降風光“五絕”。

清晨牯的牛降,用氣象萬千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人們大多還在夢鄉時,第一縷陽光已經喚醒了牯牛降。羣峯突雲破霧,迎接新一輪朝陽。有霧的清晨,霧氣蒸騰,橫無際涯,如千軍萬馬,呼喊衝殺,蔚為壯觀。

牯牛降首先奇在牯牛降的鬆,鋪天蓋地的牯牛鬆,蒼勁挺撥,鬱鬱葱葱,有的樹冠如華蓋,有的乾枝似虯龍,或似怪獸張牙舞爪,或似仙女輕舒廣袖。一日日,一天天,默默無語的牯牛鬆,期盼着人們欣賞的目光。

牯牛降以峯為體,花崗巖奇峯林立,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的石頭,或獨自成景,或與青松相伴。飛來石、天狗望月、烏龜拜壽、二仙弈棋、王母梳粧、中華石、渡仙船---一塊塊石頭形神兼備,讓人想象無窮。牯牛降峽谷眾多,深幽曲折,跌宕起伏。谷內怪石遍佈,瀑布成羣,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景區大小瀑布達百餘處,眾多瀑布中,尤以九龍池羣瀑為代表,從倪村入口,沿河而上,遠見瀑布從山間跌落,潭深水急,終年不涸,清幽深邃。三龍瀑水流湍急,落差數丈,幾經轉折,形成一瀑三折。七龍瀑布在九龍池瀑布中最具特色,山溪從兩峯之間奪路而出,浩浩蕩蕩,勢若奔馬,聲若洪鐘,噴霧飄雲,瀠回直瀉,真可謂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鍾天地之靈秀,牯牛降精華所在的觀音堂景區,羣山逶迤,竹海松濤,澗泉淙淙,是牯牛降的核心景區。牯牛湖碧波瀲灩,青翠的山峯與碧綠的湖水互為映襯,山因湖而妖嬈,湖因山而嫵媚。船在湖上,人在畫中,令人心曠神怡。

沿湖畔棧道進入峽谷,潺潺的水聲不絕於耳,清澈澄碧的潭水,水花飛濺的瀑布,洗盡了心中的煩憂,衝去了塵世的喧囂。

牯牛降氣候温暖濕潤,四季景色獨具魅力,春山如夢初醒,淡粧含羞;夏山碧綠青葱,滴翠生涼;秋山萬嶺紅遍,層林盡染;冬山玉樹瓊花,分外妖嬈。二十世紀的一個春天,當代嶺南畫派巨擘楊善深,著名畫家、美國華人藝術家協會會長蔡楚夫先生,相約來到牯牛降。相見恨晚的楊善深先生即興賦詩道:“何處桃源許問津,移家便作避秦人。洞門一片紅雲影,遮住中原逐鹿塵”。

安徽導遊詞大全合集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琅琊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廷腐朽,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此刻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之後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構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説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之後才明白原先小超然一向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説:“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從此後,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們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陰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晉末年。那時山東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馬睿。他被八王奪權鬧得性命難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難。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廟,夜晚揀着小道一腳高一腳低地趕路。這一天,來到摩陀山下一個破草棚子裏住下。沒想到因為連日的奔波勞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裏犯了,疼得他頭上身上冷汗直冒,臉色跟紙一樣黃,在棚子裏翻身打滾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個挑水和尚望見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會就從山上端來了一碗香茶,讓琅琊王喝下。

過了一時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覺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勁了,一點病也沒有了。

琅琊王對和尚説:“多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這心口疼病從小就有,犯起來沒有十天半月不見輕,藥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卻越來越重。不知師傅用的是什麼神藥有這樣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為本。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主不必多禮。適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頭與各樣草藥煮成的,什麼病都能去根。”“怎樣,山上的石頭也能治病”

琅琊王哪敢説出實話呢,就胡編了一套説:“我姓劉,叫劉順。家住山東鉅野縣。因為要到江南投親訪友,半路上短了盤纏錢,只好一路忍飢受寒。我想在那裏找些活幹幹,等湊足了錢再去江南。”

和尚對琅琊王説:“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氣,來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這地方有句話:‘滁州地養窮人,一條扁擔兩根繩’。你看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藥材,兔子、山雞滿山轉,是座寶山阿。”

琅琊王司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藥打山棗,從綠樹中傳來一陣陣山歌聲。從此後,琅琊王就裝成個打柴漢子住在山中,一邊集合四方兄弟,一邊在山中集糧屯兵,日夜操練。沒過多久,司馬睿帶領人馬浩浩蕩蕩打過長江,在建業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成了第一個東晉皇帝。有一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從建業來到滁州觀賞西山摩陀寺風光。司馬睿想起當年自己在這兒落難得救、屯兵聚糧的往事,便吩咐傳下聖旨:將山上寺院擴建百間,改“摩陀寺”為“琅琊寺”,改“摩陀山”為“琅琊山”。他還命御醫住在琅琊山蒐集山中百草,編成《琅琊草木篇》,廣傳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安徽導遊詞大全合集5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大家好:

大家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天柱山旅遊觀光!天柱山景區因為你們的到來而倍添光彩!我是來自安徽旅行社的導遊,我叫王萍,三橫一豎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坐在我們旁邊的着位呢,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可是一位有着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車可以儘管放心!在今天的遊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將盡可能為大家解決.好了,最後,我提前預祝大家本次天柱山之旅愉快!

車過旌駕橋,我們就進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區.三祖寺景區是天柱山人文景點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個文化精品景區。我們將在這裏感受到天柱山神祕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觀賞到具有歷代書法藝術長廊之稱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摩崖石刻羣。

話不多説,我們現在就出發吧。很快我們就到野人寨景區了!野寨是“野人寨”的簡稱。這樣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地方怎麼取名“野人寨”呢?這裏有兩個動人的傳説:一説是很早以前,這一帶常有野人出沒,傷害人畜。當時的一位縣令決心犧牲自己,解救民眾。他帶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鐵水將洞口凝住,和野人同歸於盡。其二,説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劉源率十萬義兵在天柱山抗元。他自號“劉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劉源抗元前後十八年,最後被內奸出賣壯烈犧牲。後人為紀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

現在我給大家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大家可以隨意拍照,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那我們一個小時後見吧!

一個小時的時間過的可真快啊,不知道大家玩的開心與否!好吧,現在我們繼續我們的遊程吧!。我們現在來到了三祖寺前的廣場了。抬眼望去,紅牆黛瓦的寺院建築,被綠樹翠竹包圍着。整個山形宛如一隻振翅欲飛的綵鳳,覺寂塔就建在鳳冠上,東西兩側逶迤的山崗呈環圍合抱之勢,恰如鳳翼護衞着莊嚴佛地。常言道:“遠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三祖寺,全稱“三祖山谷乾元禪寺”,是中國禪宗三祖傳經布法的場所,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國務院批准公佈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寺廟。

三祖寺的建築羣,沿着鳳形山的山勢自下而上依次架造。從山門一直通向祖師殿,全都處在一道中軸線上。燒香禮佛,應從山門進入。三祖寺的山門,也叫三門殿。正門名“般若門”,即“智慧之門”;東邊門名“解脱門”,意為擺脱煩惱業障的束縛而獲得自由,也稱“自由之門”;西邊門名“精進門”,意指在去染濾淨的修行過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稱“勤修之門”。門楣上,懸掛着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乾元禪寺”匾額。

進了山門,大家看到殿堂兩邊,站立着5.5米高的“金剛力士”各一尊。佛教漢化後,這兩尊像按《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將的形象來塑造的。

穿過山門殿,步上“通天階”。三祖寺因山勢陡峭,一路上去,有360級台階。大家不妨從現在開始數一數,“通天階”高差15米(60級)。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9

各位團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易説乎”很榮幸能為各位嘉賓服務,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們的旅遊車是這輛白色大巴,車牌號是12345,大家一定要記住了,我旁邊的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了,接下來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你們的西遞宏村之旅!

在揭開西遞宏村神祕面紗之前,請允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至今有800餘年歷史。它背靠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佈局,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蹟。以雷崗山為牛頭,參天古樹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羣宛如寵大的牛身。以村西北一條九曲十彎的水渠繞屋過户,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稱牛肚。接着,人們又在繞村的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樑,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應玉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温,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換吉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廣發達的意思。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户粉牆青瓦的古民居羣,特別是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平滑似鏡的月沼。碧波盪漾的南湖,雷崗山上的參天古木,森嚴的敍仁堂和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的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藴。至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旅遊業,喬石、朱F基等先後來宏村旅遊考察,瓊瑤、陳凱歌等先後來宏村進行藝術創作。在20_年_月_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講完宏村,我們來説西遞,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隨着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漸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着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年_月_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西遞宏村之旅馬上就結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説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分的緣,俗話説“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就是原諒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説聲抱歉!在一個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的圓滿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説聲謝謝了!預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謝謝大家!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0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_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_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安徽導遊詞5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説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温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説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裏,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説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峯。這裏競秀,峯峯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峯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36大峯、36小峯,近年又有10座名峯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峯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峯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峯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峯和風姿獨秀始信峯(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峯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説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説,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峯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葱葱,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巖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説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説,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卧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説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後,介紹一下温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温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温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峯湧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説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温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峯下,還有一個温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温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為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湧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温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峯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遊、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1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説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2

安徽建省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全省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稱江淮大地,長江、淮河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全省現轄17個市,105個縣(市、區),2020__年末全省總人口6516萬人。

安徽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文化燦爛,古代中國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莊子,東漢神醫華佗,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近代京劇鼻祖程長庚,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文化名人胡適、陶行知,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等,都是安徽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也是從江淮大地上走出的科學巨匠。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淮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着深遠影響。

安徽區位優越。沿江通海,承東啟西、呼南應北,東與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無縫接軌,南與開放度較高的珠三角交流便捷,是國外及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安徽位於中國立體交通網絡的中心和樞紐位置,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福高速、105國道穿越南北,312國道、連霍高速、滬蓉高速、隴海鐵路和在建的寧西鐵路橫貫東西,全省鐵路密度居華東之首,高等級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區前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501公里、在建1400公里,6個航空港和水運港口能級也在提升,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快速交通網正在形成。

安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67種,其中煤炭、鐵、銅、硫、明礬石、石灰巖等10多種為優勢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10位,尤其是煤炭已探明保有儲量250億噸,居全國第7位、華東之首。農業資源,全省正常年景年產糧食2500萬噸以上,油料250萬噸以上,棉花30萬噸以上,均排在全國前10位,茶葉、煙草、中藥材等特色高效農產品產量也居全國前列。旅遊資源,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品味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其中黃山榮膺聯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科教資源,全省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8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200多個科研機構,省會合肥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首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每萬人擁有的科技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人數居全國前列。

安徽產業基礎雄厚。在汽車、家電、建材、工程機械、煤電、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領域,已在全國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馬鋼是全國五大鋼鐵生產基地之一;銅陵有色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銅生產加工基地之一,電解銅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海螺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產企業;依託江汽、奇瑞、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等骨幹企業,全省汽車年產量超過40萬輛,居全國第七,叉車、挖掘機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家電綜合產能進入全國前五,已成為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之一。

安徽是水利大省,屬南北氣候過渡帶,地形複雜,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決定了發展水利事業在安徽有着特殊、重大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澇、灌溉等工程體系,據統計,1949-20__年底,全省水利建設總投資342億元。已建成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主要堤防集中在沿江、沿淮地區。已建成水庫4866座(其中大型水庫12座、中型水庫104座),總庫容19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7億立方米。20世紀50年代,大別山區幾大水庫的建設,創造了當時國內外數項第一:佛子嶺水庫大壩是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梅山水庫大壩是世界最高的鋼筋混凝土連拱壩,響洪甸水庫大壩是國內第一座重力拱壩,磨子潭大壩是國內第一座大頭壩。全省已建水閘10929座,其中大型水閘41座、中型水閘280座。蚌埠閘和臨淮崗工程為淮河干流上的兩個攔河控制性樞紐工程。全省現有萬畝以上灌區397個,有效灌溉面積達1472.5千公頃,大型灌區9個,其中淠史杭灌區設計灌溉面積798千公頃,為全國3個特大灌區之一。已建成水電站784處,裝機容量70.8萬千瓦。水利工程在抗禦歷次水旱災害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僅“九五”、“十五”期間,我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減災直接效益高達2500多億元,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同全國一樣,提前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由温飽向小康的跨越,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特別是“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20__年,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增長11.8%,五年跨過了三個千億元台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五年間,三次產業結構由25.6:36.4:38變為17.9:41.6:40.5,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化率由28%提高到35.5%;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2倍;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

時期,我省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為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東向發展、創新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提升“861”行動計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安徽,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基本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__年超過1萬億元,單位生產總值比20__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為安徽崛起打下決定性的基礎。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3

前不久在朋友的熱情邀請下,我們冒雨對紫薇洞進行了一次造訪。紫薇洞位於巢湖市北郊紫薇山上,又稱雙井洞,因洞中有大小兩個自然井狀出口而得名,總長3000米,主洞長達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紫薇洞以雄、奇、險、幽見長,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為“江北第一大洞”。聽朋友説,以前有一個放羊娃,放羊回家時發現少了一隻羊,於是全家出往尋找,在雜草叢中,發現了一個洞口。大人們放繩索下往,發現了那隻丟失的羊。同時,發現了這個長達三千米的紫薇洞。

進進洞中,雖值夏末,但是我仍然感覺一陣陣冷意透骨。在石壁上彩燈的照亮下,我們沿着廊道,迂迴盤恆,石壁跌宕起伏,鍾乳紛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洞中匿洞,洞洞相通,洞下生河,洞上飛瀑,宏偉深邃,奧妙詭譎。雙井開天,近在咫尺的大小兩個井口,距洞底深度近30米。剛到第二個天井,忽然停電了,洞內一片漆黑,我們聚在天井下,藉着天窗的亮光,用手機給洞外的朋友打電話。這時工作職員打手電筒過來引導我們往回走到進口。

不一會電來了,我們又對工作職員一翻叮囑再次進洞。過了雙井觀天,遠遠傳來流水高處落下的聲音,轉過兩道彎,側下里石壁上一道瀑布飛流直下,水花四濺,午後的暴雨彙集到地下造就這一異景。最驚險的要數“鐵索冷橋”了,走在上面幌幌悠悠,橋下水流轟叫,讓人膽戰心驚,又彷彿置身仙境。洞中的仙女迎賓、龍潭聽濤、羣猴朝聖、葫蘆壽星、猴子撈月亮、八戒照鏡子、神仙對弈等景點,也同樣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快到盡頭是一段地下暗河,有船伕早早等候送我們一程。

過了暗河,是一道筆挺的高高而上的台階通往洞外。站在台階下,驀然回首,我忽然想起,這不就和人生的道路一樣嗎,佈滿曲折驚險,經過努力和探索不斷前進。展看前方,在燈光的照射下道路固然那麼寬敞,但是同樣要付出艱辛的汗水,一步一個台階地走好!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安徽紫薇洞!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紫微洞位於巢湖西紫微山上。紫微山是因天上的紫微星而得名,跟紫薇花一點關係也沒有。景區大門的楹聯上聯是"紫氣騰盈縱橫十里生秀色";下聯是"微風盪漾經緯萬方蔚雅懷",橫批"紫微洞天"。

內有紫微洞位於山的正中間,此洞形成於地下暗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內暗河在衝擊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層紋十分清淅,內有石鐘乳但不多。

偏洞為王喬洞。相傳春秋時代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姓姬,名晉,字子晉,居洞煉丹,得道成仙。"王喬洞"因此得名。王喬洞是安徽惟一一座佛教造像摩崖石窟,內有五百石羅漢刻於石壁之上,但僅有一尊有頭,很明顯是被人刻意把頭部鑿掉了,鑿刻深度兩釐米左右,根據鑿刻技巧判斷為能工巧匠所為,但為何鑿去成為千古之謎。清朝末年《巢縣誌》上就有記載:"獨一尊完好,餘皆無頭"。

最妙的要數洞內的"四絕"、"三奇"景觀。"四絕"為天溝、天板、天漕,玉螺賬,石鵝管和天外飛瀑。"三奇"為鐵索寒橋、雙井開天、地下長河。此外,"龍潭聽濤"、"羣猴朝聖"、"洞中大龍湫"、"九龍壁"、"石葡萄"、"石 褶裙"、"石針"、"石筍"、"葫蘆壽星"、"猴子撈月亮"、"八戒照鏡子"等景點,以及王喬煉丹留下的勝蹟,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紫薇洞與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於常年受地下河的沖刷而形成 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時來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邊還有個王喬洞時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裏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個稍微大點的有頭以外,其他的都沒有頭。是什麼原因形成的"無頭佛",一直不得而知。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七星潭生態旅遊區參觀遊覽。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景區的基本情況:七星潭景區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華物種的基因庫。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位置坐落在整個保天曼景區的東南部。景區內有七個連環飛瀑,故稱為七星潭,這條常流不斷的七潭河清溪貫穿連綴整個景區,一潭一景,交相輝映。景區內的“天下一絕摞石羣峽谷”。是在近億年前地殼的平穩抬升和水流的平緩下切形成的獨特自然景觀。在這裏你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原始的震撼,一塊塊巨石彷彿經過刀削石劈,大自然在這裏盡情舒展歲月的滄桑變遷。七星潭的四季景色變幻莫測。景區的春天羣峯攏翠.山花爛漫;景區的夏季處處飛瀑濺珠.幽蘭飄香;到了秋天楓葉如火,層林盡染;景區的冬季更是迷人,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無論你何時來到這裏都能領略到七星潭帶給您的不同美景。

進入景區,大家首先看到的景點是“磐石聖樹”。此樹為古楝樹,樹齡已經上千年,此樹常年吸收天地靈氣,樹根將巨石一劈為二,當地村民把它供奉為神靈之樹,常來此祈福祈壽。據説若抱此樹,能夠去病消災,延年益壽。

遊客朋友,進入七星潭景區你就進入一個植物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這裏生長着千餘種珍稀植物,如珍貴藥材山茱萸、何首烏、桔梗、靈芝、各種菌類等;生活着百餘種珍稀動物。如大家都知道的娃娃魚、羚羊、禿鷲、蜥蜴等等......。還有這裏的羅漢瀑特產一種奇魚[這種魚奇就奇在每一條魚都只有一個眼睛],等會兒大家到了那裏可以仔細觀察。

前面到了羚羊隘,因羚羊經常在此山崖上行走而得名。此處山體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花崗巖體,坡度在80度以上,有一大片石面程青黑色的渾石組成。由於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侵蝕,形成一條條的白色凹槽,恰如瀑布從天而降,又名開天石瀑。大家都知道,羚羊角是珍貴的中藥材,此處山頂上生長有羚羊愛吃的金柴.石豆等植物,所以這裏時有羚羊在上面行走覓食。羚羊的大小好像山羊,它們及其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覓食。羚羊晚上睡覺也是很特別的,它們將雙角懸掛在懸崖或者樹上,使身體懸掛在空中躲避猛獸襲擊,適宜的環境,造就羚羊選擇在此繁育生息。

大家注意看前方的這塊石頭,似一艘快船穿越時光隧道從林海極速飛出,故名“林海飛船”。在景區內類似於這樣惟妙惟肖的天然石頭很多。例如到前面我們將看到的“天馬行空”,“金龜攀巖”等,它們獨立成景造型各異形態萬千,真可謂一步一風景,一景成一體,又景景相連,變化萬千。大自然用它自己的神奇魅力造就這些大小不同,厚薄相接的巨石羣景區。

遊客朋友,大家都知道伏牛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前面即將看到的就是有名的摞石林峽谷。摞石林峽谷位於七潭河的中游地段,這一帶的地質構造主要就是巖性為中細粒黑雲二長花岡巖[巖石的形成大約在5--4億年前]發育着垂直與水平兩組原生節理。到了距今八千萬年前後,這一帶的河流下且速度與地殼抬升的速度緩慢了,協調了,就在河牀下切同時,側蝕的作用又十分活躍,地殼的勻速抬升,又與河流側蝕作用的共同雕鑿,這才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罕見的地質風貌“摞石林峽谷”的如畫美景。此地獨特的地質構造,造就了這種世上少見的天下奇觀。

大家仰頭向上看,這座山峯叫靈鷲峯。山頂之上有三塊條石懸空伸出,前段尖翹翹突出的是鷹嘴,每當雨後初晴,常有鷹在這裏飛翔。這種鷹叫鷲,體型特大,生性兇悍,喜歡居住在陡峯和懸崖峭壁之上。大家注意了,靈鷲峯下面的潭叫“專魚潭”。專魚是七星潭特有的魚種,它通體黑色光滑,體型在一筷子長左右,體重不過二兩,身上沒有橫刺沒有魚鱗,喜歡在石洞間穿梭遊戲。

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七星潭生態旅遊區。這裏珍稀植物遍佈山間,隨處可見蜥蜴穿梭爬行。前面這棵樹叫九月黃,每年到了九月,整棵樹的樹葉金燦燦。大家看它的樹根,它的樹根是生長在巖石夾縫中的,九月黃用它頑強的生命力來體現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向上精神。在這裏隨處可見這樣的九月黃,它們紮根石縫卻透着一股傲氣,穿破重重障礙,尋求生命的最佳境界。七星潭是一個超級氧吧,這裏的植被覆蓋率在百分十九十以上,空氣是經過無數的綠葉過濾後的超級氧,大家可以深深地吸一口氣,這裏的空氣透着特有的清爽和獨特的花香。我們前面的這片樹林是“萬木爭光”,在這片茂密的林子裏,裏面的樹木為了得到陽光的照耀,競爭生長,高聳入雲,樹蔭相連遮天蔽日。以小喻大,樹木也是和人類一樣競爭生存,只有努力才能更上一層。夏季的這裏是天然的涼棚,休閒的佳境,避暑的聖地。

我們從這裏再往裏面走就是天井了。在濃蔭德的遮蓋下沿着山間的石階走過來,大家看這裏像不像一個自然生成的天井呢?走過曲折的林間小道,猛然看到這裏,一定會心胸開闊吧!這裏的流水順着80多米高的石瀑跌宕而下,崖壁下的清潭夏季清澈無比,游魚穿梭。冬季山上的水流形成百尺冰掛,到了潭裏又形成蓮花寶座,冰雕玉琢,晶瑩剔透。大家再往上走,就到了連環七星潭了。七星潭原是一塊較大的花崗巖石體,經過大自然的神奇變化,形成了今天連環七潭。據當地流傳的故事説:“天有北斗星,地有七潭河”自從有了盤古開天地,就有了七星映北斗。七星潭位於七潭河的上游。河牀是由花崗巖垂直節理髮育和不均勻的地殼運動抬升形成的。當河流溯源侵蝕時,又沿着節理下切,陡峻的新河段與原來平緩的河道之間形成了裂點,河水長期在裂點處向下傾瀉,又形成了瀑布。到了洪水期間,河中夾帶的沙粒掏蝕河牀形成“潭”,“潭”與瀑布的梯形排布,又表示了水流侵蝕作用的週期變化。這裏青山疊翠,碧水清幽,千谷飛鳥鳴,萬澗玉珠滾。我們看着這裏的青山綠水,感受七星潭的自然生態,地貌景觀,讓我們忘了一切的煩惱,融進大自然的懷抱,盡情的暢遊吧!

有人説,七星潭是石與水的世界,花兒與動物的王國。這裏的石崖巨大,攀天撐地,獨成一體。白色的石體光滑俊美,“滑石為骨,清泉為心”。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大家可以看到七星潭的全貌。七星潭是七顆璀璨的星辰。我們將它們分別命名為天樞潭、天璇潭、天璣潭、天權潭、玉衡潭、開陽潭、瑤光潭。最大的天璇潭幽深寧靜,綠瑩瑩的水面是一種墨綠色的清幽幽,天璇潭是這七個天中最深的潭,深度大概在60米左右,登高遠眺,寧靜的水面顯得異常聖潔。這個是天璣潭,它與天璇潭形成百餘米的落差,雨水充沛的時候飛珠濺玉盤,景色尉為壯觀。往上是天權潭,與它相連的是玉衡潭,小的玉衡潭純淨清秀,嬌小秀美,水中倒影青山綠樹,弄不清是山在水中還是水在山中,山水相融,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玉衡潭的上面是開陽潭,是七潭中面積最大的潭。最上面的是瑤光潭,在潭上面的渾石上,天然形成了黃色龍型圖案,恰如蛟龍戲水,飛流直下。

遊客朋友,現在的位置是景區的最高峯,這裏氣勢磅礴,巍巍伏牛,一覽無餘。您可以在這裏俯瞰萬山,把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清晨這裏可觀看紅日冉冉東昇,雨後可看煙波浩淼的雲海,晴天又可看茫茫鬱郁的林海。在這裏你能深刻體會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妙意境。

各位遊客朋友,七星潭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原始性,它一直保持了寧靜神祕的自然本色。在這裏,你能使忙碌的身心達到無拘無束的悠閒境界。在這裏,你得到的是心靈的淨化和精神上的充沛,你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你感受到得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因此,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自身做起,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使我們生存的地球更加純淨美好 。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6

壽縣的特色,當然就是古城牆啦!那座古城牆保存地非常好。

壽縣的古城牆挺大的(最起碼比我大),共分為東、南、西、北四門。我大姑家住在城牆的南門,所以,我幾乎只去過南門。記得南門還有許多有趣的東西,過年的時候,我們去壽縣,丹丹大姐帶我到南門口去玩。那裏有好多好玩的,我和丹丹大姐回家的時候,都玩累死了。本想坐車回家的,可是因為那裏好玩的太多了,我們回家時,已是兩袖清風了,身無分文啊!只好到小廣場去休息了一會才回家的。

壽縣的古城牆除了城門有很多好玩的,在城牆上面,有好幾個景點呢!從南門往城樓上走,有一個景點。從裏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壽縣很有趣,壽縣的古城牆也非常好。朋友,請到我們壽縣來,看一看美麗的古城牆吧!相信,你一定能學到不少的東西。

安徽佛子嶺水庫導遊詞 篇17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如果説,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麼曉起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緻。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天人合一的曉起堪稱中國別具韻味的古文化生態村。

曉起村始建於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餘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鍾靈毓秀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曉起名貴古樹觀賞園薈萃了千餘株古樟羣及全國罕見的大葉經楠樹和國家一級樹種江南紅豆杉,不僅是曉起先人崇尚綠色,重視和保護環境的有力佐證,更為今天的曉起增添了幾分靈氣,讓遊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

曉起村交通便捷,油路直通景區。大型停車場、牌樓、水口公園、嵩年橋酒樓及各式木、竹結構房屋,都是為遊客提供上佳服務的休閒場所,可以同時接待400餘人吃、住、遊、樂。

享農家樂、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農家生活,曉起是您親近大自然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