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徽州的導遊詞(精選5篇)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 篇1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黃山腳下,隸屬黃山市,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精選5篇)

徽州區境內保存着徽派古建築300餘處,古徽建築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佈,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幹園、巖寺文峯塔、鳳山台、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蹟交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閒養生遊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闢的一批各具特色的旅遊休閒項目,使古徽新城錦上添花,更具魅力。

徽州區地處北亞熱帶,屬於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徵,四季皆宜旅遊。

徽州區地處黃山腳下,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

徽州區千百年來,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古徽州以文風昌盛、才俊輩出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明清之際,徽商崛起, 更促進了區域文化的 發展。“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代相傳頌,新安書畫、新安醫學、徽派 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建築以及徽戲、徽州文房四寶等等,無 不獨樹一幟、源遠流長,形成徽州文化特有的風格和傳統,也 派生出燦若繁星的人文古蹟。時至今日,“徽”字,仍是安徽最大的 特點,最有個性的標誌;“徽學”,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三大區 域文化之一,與藏學、敦煌學競相輝映。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 篇2

徽州古城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峯拱秀,六水迴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景區內古民居羣佈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着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徽州古城景區轄六個景點: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徽商花園——新安碑園·太白樓,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漁梁古埠,徽州大觀園——徽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陶行知紀念館。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樑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名。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築依山就勢,多式花牆、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處立亭,窪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築於披雲峯上,有峯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

許國石坊聳立於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樑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綵鳳珍禽,翱翔雕樑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十二隻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於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 篇3

徽州區位於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境內有潛口民宅博物館、呈坎明清古村落、新四軍軍部舊址等諸多景點。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並直通港、澳。

黃山腳下的徽州區,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是依據1987年11月國務院批覆成立黃山市後而新設立的市轄縣級區,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面積440.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並直通港、澳。

建區以來,徽州區基礎設施日瑧完善;城鎮建設高潮迭起;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招商引資碩果累累;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工業立區,科技興徽”是立區宗旨。

徽州自古山靈水秀,俊才星馳,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境內保存着徽派古建築300餘處,古徽建築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佈,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幹園、巖寺文峯塔、鳳山台、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蹟交 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閒養生遊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闢有旅遊休閒項目。

近年來,徽州區出台了《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獎懲辦法》、《黃山市徽州區關於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區外客商來徽投資置業實行“一站式”和“全過程跟蹤”服務機制。吸引了香港吳氏佳友國際集團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匯理財務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集團、江淮集團、浙江康力亨集團、浙江富陽離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資企業落户徽州。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 篇4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時下轄有黟、歙、休寧、婺源、祁門、績溪六縣,因其歷史悠久,故此顯得古味盎然,就連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現出厚重濃烈的歷史文化意藴。

從歷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縣居前,設郡(或州或府)在後,所以在此就先説六縣的地名由來。黟縣創設於秦始皇統治時期,它的得名與黃山有關,因黃山的花崗巖山體蒼黛黝黑,故秦代前後人們稱作黝山,始皇置縣於其南,故名黝縣。三國孫吳當政時將黝易作黟,於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寶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詔改黟山為黃山才退隱其名]。

同樣始置於秦始皇時代的歙縣之取名則跟秀水相牽連。它出自“翕”,意為水流匯合,在今歙縣雄村境內漸江(新安江)與練江匯合處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於此地界置縣,故名歙縣。休寧縣緣於縣城附近的靈鳥山之名,該山原曾名鵂山(今名鳳凰山),公元220xx年孫吳政權曾於其南置縣,稱為鵂陽縣,未久即簡化成休陽縣;後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稱休寧縣。婺源縣的取名同水系有緣,該縣境內流淌着一條謂稱婺江的河流,據《婺源縣誌》載雲:“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門縣則因由當地的兩處地方而來,據《續文獻通考》載雲:“以其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乃合名祁門。”“祁門”由此而來。績溪縣的得名則與河流脱不了干係。據《元和縣誌》載雲:其縣境內“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

至於“徽州”,據《宋書•地理志》載:“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改歙州為徽州。” 古往今來其地名來源眾説紛紜。其中因地理因素與詞義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兩種: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緣于山水之名,其二緣於地方之名,這些均與上述六縣地名由來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説”因在績溪縣境內有徽嶺與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羅願《新安志》始載起,後世元、明、清的歷代志書都沿用這一傳統説法,如清弘曆(乾隆帝)《徽州府志》雲:“蓋郡境存徽嶺、徽溪,揚之水出焉,説者以為取諸此”;“地方之名説”因在績溪縣境內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廣記》及《徽州府志》裏就持存有此説法。

詞義因素方面,也有兩種解釋:其一,“徽”字含有“繩索、捆綁、囚禁、束系、約束”等意思。其二,“徽”字還有美好之意。對於前一種解釋,漢朝楊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糾纆,制以斧鑕”。東漢許慎《説文解字》釋曰:徽,“糾繩也”。徽繩意同徽索,指捆綁囚犯的繩索。所以南朝時期的樑朝統治者叫囂對宣揚“神滅論”的範縝其人宜“置之徽纆,肅正國典。”其中徽纆同為繩索,所區別者在於兩股盤成之繩索稱纆,而三股絞成之繩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規定歙州進貢朝廷的物品,僅是白苧和澄心堂紙。那白苧正是用以結繩的原料。歷史上竟然也有這樣的巧合。當然,徽字還可作動詞用。唐代劉良曾經註解説:“徽,系也”,就是捆綁的意思。北宋統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實際上與當時發生的一樁重大歷史事件有關,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臘在毗鄰歙州的睦州建德軍青溪村聚眾起義,十二月,他率領起義軍攻陷歙州。未久連戰攻略東南六州五十二縣。趙宋王朝急遣童貫統領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圍擊鎮壓,歷時一年,“殺賊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戰亂。

五月,朝廷詔令改歙州為徽州,同時將睦州建德軍改為嚴州遂安軍。這一舉措意思很明顯,它是朝廷對策動農民起義之地人們實行牢牢束縛和嚴加管制的體制,透現出宋徽宗及其臣僚們對方臘起義者們畏懼且心存餘悸的心態。由此可見,徽州因其取名,歷史依據之可信性更強。對於後一種解釋,清弘曆《徽州府志》記載:“或雲:徽,美也,故以為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樣解釋未免牽強,理由在於改名時正值戰亂初平,統治者驚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們看來,似此出現方臘之輩的“首惡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從積極良善的方面來看,人們倒是寧可更願意把“徽”字釋作美好,因為徽州此地畢竟山輝川媚,南朝梁武帝稱讚“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題“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賦詩寫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難道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證根據麼?

關於徽州的導遊詞 篇5

一直仰慕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早就聽説韓再芬主演的舞台劇《徽州女人》。不同於其它戲劇,沒有鏗鏘的鑼鼓,也沒有抽象的臉譜,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的新編黃梅戲風格舞台劇《徽州女人》在一片寂靜中開場了。

《徽州女人》共分《嫁》、《盼》、《吟》、《歸》四幕。所表現的是上個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在皖南徽州地區,有一個(或一羣)女人,十五歲就出嫁了,花轎抬到公婆家,而未曾謀面的如意郎君卻剪了辮子悄悄的“革命”去了,於是,她就獨守空房,苦苦期盼丈夫的歸來。

一等就是十年,她孝敬公婆如同親生父母,每天到村頭的水井擔水,望眼欲穿,日日思君不見君,卻不見她男人的蹤影。

這就這樣盼啊盼,又在寂寞中熬過了十年,盼望變成了絕望,公婆也相繼離開了人世,寒寒的夜晚,聽着隔壁小叔子家孩子的啼哭聲,她的春情在湧動,然而冰河般的人生,她又能怎樣呢?無奈的她只能對天長歎、以淚洗面。

整整苦等了三十五年,日日夜夜盼他歸,歸來已是紅顏褪。她的男人終於告老還鄉、葉落歸根,然而已有妻室和兒女的他卻根本認不出她是誰……

這是一個悲愴的徽州女人,她恪守貞潔、孝道、倫理,同時也把自已推向了冷酷的深淵。舞台上畫一樣的徽州地區古老民居、深宅大院的佈景,反襯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壓抑和人生的淒涼,而池塘睡蓮的背景則表達了女主人公對丈夫的情思和相聚的願望。反覆多次的洞簫音樂一方面把觀眾帶到了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另一方面則抒發了女主人公惆悵滿腹的思緒和盼夫思夫的心情。

立體式的舞台背景、糅合西洋樂器的音樂,使《徽州女人》從鄉土氣息裏脱胎換骨,它恢弘大氣、惟美至真,讓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尤其是韓再芬的表演,已不是單純的戲曲表達,她傳神的眼睛裏淚水漣漣,那細膩、飽滿、柔韌的唱腔就是唱在你的心上,引起你的共鳴。特別是她嫻熟的動作,就象一個舞蹈演員,她的纖纖細手在不停的轉換,引領你的遐想,她穿着舞鞋的足尖在舞台上旋轉,就是奔放的芭蕾!

追光燈在追逐着韓再芬的倩影,而韓再芬就是追求理想、追求藝術人生的追夢人啊!看她的表演是一種享受,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户外是霏霏淫雨,座中的我也是青衫濕了。悲愴的徽州女人讓我在又一個世紀裏沉重得心緒凌亂,西遞的山山水水還是水墨畫一般麼?韓再芬已告訴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