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精選12篇)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精選12篇)

歡迎大家來故宮旅遊,下頭由我為大家介紹故宮的一些基本情景。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在那裏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築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麼為什麼叫“紫禁城”呢那裏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十分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始終居於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我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説,是絕對的禁忌之地。於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06年開始營建的,用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羣。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並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能夠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明白,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再者説,在那些文物的背後,在眼前這些殿宇之中以往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足以讓您聽不夠、想不夠。簡單一句話,您今日走進了這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走進了中華禮貌的寶庫。

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是在明清兩朝的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説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那故宮博物院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這還要從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説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溥儀正式宣佈退位。按説,這座宮殿應當收歸國有。可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溥儀卻被允許居住在後宮部分,長達十幾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馮玉祥將軍的手下鹿鍾麟,將溥儀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宮,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故宮,並對皇宮中的文物進行了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那天,為了爭先目睹這座神祕的皇宮和宮殿裏珍藏的寶貝,許多人擁向故宮,北京城萬人空巷、交通堵塞,這件事成了當天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

故宮在開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遊客,我們不明白。可這幾年,每年都有近1000萬中外遊客到故宮參觀遊覽。因為故宮是全年365天開放的,算起來,每一天平均要接待將近3萬人呢。

故宮博物院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在古建築保護、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提高。您明白嗎目前故宮珍藏的文物有150多萬件,佔全國文物館藏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級文物佔全國文物的五分之一還多呢那故宮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種呢這150多萬件文物種類齊全,包括玉器、陶瓷、書畫、琺琅、漆器、金銀器,以及很多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俱等十多個門類。

這些年來,故宮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後三宮和西六宮外,又開闢了青銅、陶瓷、書畫、珍寶、鐘錶等專館,並經常舉辦各種臨時的主題性展覽。

城池

午門是皇宮的正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稱午門。“五鳳樓”;在明清兩朝,它的地位十分重要,許多重大儀式都是在那裏舉行的。比如:每年農曆十月,皇帝要親自到這兒來頒佈下一年的歷書。另外,打完仗,將士得勝回朝後,要在午門前舉行隆重的獻俘禮。午門有時也會作為舉行喜慶活動的場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兒要張燈結綵、“放燈”三天,並且允許平民百姓來賞燈遊玩,顯示皇家於民同樂、普天同慶的太平景象。然而,説到這午門,大家都會想到“退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吧。其實,這句話純屬誤傳,北京當時的刑場在南城的菜市口。那這句話是怎樣傳出來的呢過去大臣們和皇帝在朝堂上議政,經常出現意見不和的情景。在明朝時,皇帝就能夠把觸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門外用竹子打屁股。這叫廷杖。千萬不要小看這竹子,它是一種碗口粗的毛竹,裏面還要灌上水銀,據説是為了加大殺傷力,几杖下去就能皮開肉綻。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終生殘疾。這種恐怖的事情從皇宮傳到民間,就逐漸變成“推出午門斬首”了。

神武門故宮的北門。這座門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嬪、太監、宮女們進進出出外,還是擊鼓報時的場地。當年這門樓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鐘,每夜有專人值班擊鼓報更。那裏説的更,是過去人們對夜間的計時方法,一更約為兩個小時,一夜分五更。夜裏11點到第二天1點,正是三更的時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説法。每一天夜幕降臨後,在擊鼓報初更之前,先要敲鐘108響。樓高夜靜,紫禁城裏的人們,都能聽到這鐘鼓聲。

東華門是整個明代皇宮的東門,與西華門一東一西,遙相對應。東華門與西華門不像午門與神武門那樣處於正南正北方為,而是處於靠近東南、西南方位。

西華門是紫禁城的西門,門外與東華門一樣矗立着一塊下馬石碑。這個門的職能與東華門相同,是大臣們上朝進宮出入的必經之地,或許因為出入東華門要經過一大片馬廄的緣故,大多數朝臣一般進出皇宮都走西華門。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時出宮遊玩也多走西華門。

角樓在紫禁城高高的城牆上,有四座小巧別緻、精美無比的角樓。它們像四顆明珠,鑲嵌在高大的城牆上,它們不僅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建築精品。這角樓的建築十分複雜,它一共有三層檐。關於這角樓的建造,還有一個故事呢,我來説説吧。相傳,明朝的永樂皇帝在修建皇宮時,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樑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樓,並且限期100天,蓋不好要殺頭。誰也沒有見過這麼複雜的建築阿,這可難壞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們愁的都吃不下飯。這是,來了一個賣蟈蟈的老頭兒。他那蟈蟈籠子十分精緻漂亮,大家都為過去看那巧奪天工的籠子。有個工匠不自覺的數起籠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樑,兩根樑…..”一數,一共是九根橫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個脊。哎,這部正式咱們要蓋的角樓嗎!大家十分興奮,突然想起賣蟈蟈的老頭兒,可一看,老頭兒不見了。工匠們七嘴八舌的説,這是魯班爺顯靈,來救我們了。於是,工匠們如期建好了角樓。

護城河和金水河紫禁城城垣的外圍圍繞着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岸陡直,由條石砌成,俗稱筒子河。清代護城河的北、東、西三面內側建有守衞圍房732間,戒備森嚴。護城河水的源頭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經過頤和園、運河、西直門的高梁橋,流到市中心的後海,然後從地安門的步樑橋下分出支流,經景山西門的地道進入護城河。從康熙朝開始在護城河中種蓮藕,農曆七月,荷花盛開,十分壯觀。收穫的蓮子和蓮藕除交給宮中食用外,剩餘的拿到市場上賣,所得銀子作為小花銷。嘉慶以後開始出租給人養荷收取租金。故宮周圍有兩條金水河,一條是內金水河,一條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門前,其水系來自護城河西邊的河段,護城河河水到達宮牆西南角後,進入地道,在從織女橋流出,繞過社稷壇,從外金水橋流過,經牛郎橋向東過天妃閘,流出皇城。內金水河的水是從神武門西邊的地道引入的護城河河水,河水沿內廷西區供電牆外向南流,在慈寧花園牆外向東南轉,蜿蜒經武英殿,在太和門前廣場構成一個優美的拱形渠,然後轉向北流經文淵閣,在鑾駕庫的西邊流出皇宮。整條內金水河在皇宮裏綿延20__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橋,還有10多處涵洞。內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宮中取水、消防等實際功能之外,增加

精緻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太和門和三大殿

太和門朋友們,到了皇宮,您必須想明白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門,就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地方。所謂御門聽證,就是大家所説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嚴的大殿裏,其實不然。每一天清晨,皇帝從後宮出來,坐在這太和門種.種擺放的龍椅上。王公大臣們按照文東武西的順序,站在門下的廣場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邊站着當班的內閣學士,負責記錄皇帝的意見,退朝後再稍加整理,頒行天下,這就是我們常説的“聖旨”或“上諭”,國家的日常事務就在這太和門商量決定了。説到那裏,也許您會想到:在露天的門外辦公,萬一颳風下雨怎樣辦呢其實別説颳風下雨,就是平常那裏也不打舒服。但按當時的規定:皇帝和大臣們每一天都要上早朝。可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頭一兩個皇帝一般都還比較勤奮,後代的皇帝就貪圖享樂,把祖父輩打江山時的艱辛和治天下短褲新都拋到腦後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後期的萬曆皇帝竟長達24年不臨朝。歷史學家曾説過“明之亡,則亡於神宗”就是説明朝的滅亡正是從這位明神宗開始的。到清朝的時候,將御門聽證改在故宮的乾清門。

金水橋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緻的漢白玉石橋,這就是著名的金水橋。您明白它為什麼叫“金水橋”嗎我先説橋下這條河的水,它來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從紫禁城的西北進入,東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陰陽五行學説,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認為“西”這個方位在五行中屬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頭的橋自然就叫“金水橋”了,我們都明白,天安門外也有金水橋,那是外金水橋,而我們眼前的是內金水橋,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裝飾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裏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宮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宮殿着火,金水河裏的水就十分珍貴了。

太和殿在寬闊的太和門廣場上,廣場中間有一條青白石鋪成的御道,這條御道當年僅有皇帝才能走。從太和門廣場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漢白玉台基上,有座雄偉的建築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説的金鑾殿。這漢白玉台基高達8米,比此刻的兩層樓還要高。修建這麼高的台基,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壯感。咱們國家古建築的主體是木結構,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於是聰明的工匠採用高大的石台基將大殿托起,以增強氣勢。在紫禁城所有宮殿中,以這座金鑾殿最受尊崇,當年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都在那裏舉行。比如説,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還有在發生戰爭時派將出徵,都要在太和殿舉行十分隆重地典禮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那裏理解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此外一年當中的三個大節慶,也就是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也要在那裏舉行盛大的宴會。其實這個元旦不是咱們此刻的新年,而是農曆的大年七年級_—春節。冬至是一年當日光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這是陽長陰消的日子,值得大慶。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壇祭天,次日在太和殿理解王公大臣的朝賀,而萬壽節則是當朝皇帝自我的生日。您可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舉行大典的場景把,這廣場的兩要佈置雄壯的儀仗隊,文武百官就跪在這御道的

兩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內的寶座上,理解官員們的叩拜大禮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這麼重要,在建築規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築面積是2377平方米。不僅僅在紫禁城內,就是從全國範圍看,也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從它的屋脊到地面,高達35米,比此刻的10層樓房還要高。講到那裏,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麼一個問題。您看,這麼大的一個廣場,怎樣連一顆樹也沒有原先,這是為了突出三大殿的壯觀和皇帝的尊嚴。您想一想,如果那裏松柏參天,三大殿掩映在樹蔭之中,那還能有此刻這種氣勢馬再者説,那裏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要求格外莊嚴肅穆。如果有了樹木,儀仗和百官的站位都會受到影響,將有損於典禮的嚴肅性。如此説來,是這些宮殿建築的功能,決定了那裏不能種樹。在太和殿的漢白玉台基上,有許多青銅鼎,其實那時香爐,因為它們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爐。三層石台上共有18個香爐,象徵着清朝的18個行省。每當大典時,就在香爐腹部裝上香料,然後將香料點燃,18個香爐就一齊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祕莊嚴。太和殿外面兩邊平台的兩個角落,各有一件漢白玉雕鑿的器具。在一塊圓石板上,中間插一根鐵針,周圍刻有刻度。當太陽升起時,鐵針的投影指向哪個時刻,就表示是什

麼時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與日晷對稱的位置,是一座石頭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裏面石斛(hu)、鬥、升、合(ge)、龠(yue)五種計量器具,一向到近代,人們還常用鬥和升來稱量東西。為什麼要把這兩件器具擺放在這兒呢那裏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時間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統一。在世間,僅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它們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擺放在日晷和嘉量旁邊的統龜、銅鶴是舉行大典時薰香用的,但還有必須的寓意。我們都明白,龜、鶴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的兩邊擺放上龜、鶴,象徵着國運永昌。我們都明白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而這太和殿,就有55間,這是怎樣回事呢因為在古代,我們把四根柱子之間算一間屋子,而太和殿是橫11間、縱5間,就是55間了。所以説,整個故宮也只是由幾百座宮殿。擺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龍椅,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寶座。它是用紫檀木製成,從明朝到清朝一向是用。這寶座的寬度大大超過高度,給人一種十分穩定的感覺,象徵着皇權安穩、江山永固。大殿裏的柱子,靠近金鑾寶座的是6根金黃色的柱子,他表面貼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衞着那巨大的龍椅,把皇帝襯托得更加尊貴、莊嚴。此外還有66根硃紅

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東北長白山的紅松製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可是來。當年沒有顯得的大型運輸工具,要採伐、運輸這麼的木材,實在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盤龍藻井。這“藻井”是古建築中的名稱,就是指天花板中間鏤孔雕刻的一塊。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條蟠龍,就叫蟠龍藻井。在這龍嘴的下頭,吊着一個亮晶晶的圓球,它叫“軒轅鏡”。這個東西可大有講究,您聽説過“炎黃子孫”這個詞吧。傳説古代有炎、黃兩帝,而咱們現代人都是它們的後代,所以中國人都説自我是炎黃子孫。而過去的皇上也自認為是黃帝的繼承者和接班人。這個傳説中的黃帝號“軒轅氏”,而皇上在寶座的正上方懸掛一個軒轅鏡,表示自我三正統黃帝,並且有軒轅氏的保佑。太和殿地面上鋪的是一種亮亮的方磚。您聽説過紫禁城“金磚墁地”嗎指的就是這種“金磚”。這種磚並不是拿黃金製成的,那它為什麼會叫金磚呢這種磚是在今日蘇州附近的御窯村燒製的。因為是專門為京城燒製的,所以叫“京磚”。可是南方人發“京”這個字音時,聽起來像是黃金的“金”字。久而久之,這京磚被叫成金磚了。雖説這磚不是用黃金製成,可是由於它的製作方法獨特,工藝複雜,它的質地更像大理石一樣細密、堅

固,儘管經歷了幾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鏡,再加上燒製、鋪墁這種磚的費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磚”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實。

中和殿太和殿後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樣的建築,是中和殿。它是黃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從後宮出來,在中和殿稍作停留。當太和殿所有的儀式都準備好後,有專門的人來導引着皇帝,沿中間的御道,從太和殿的後門走近去。當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樂、響鞭,整個大典便開始了。由於那裏是皇帝大典之前做準備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之後逐漸成為舉行各種祭祀、典禮時的準備場所。在各種祭祀活動中,有一項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農。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農壇,那裏有一塊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們俗稱的“一畝三分地”。平常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親自到這塊田地上,扶扶犁,鋤鋤地,這叫行“親耕禮”,祈求五穀豐登。皇帝在去先農壇之前,要在中和殿舉行一個儀式,看一看他要用的農具,這也反映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當然了,中和殿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那裏閲視家譜。皇族和老百姓一樣,也有自我的家譜,皇帝的家譜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那裏要説明一句,皇帝的家譜雖名為玉牒,但並不是用玉製成的,也是用紙張書寫,只是為了強調皇帝家譜的高貴,才稱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個用途,是皇帝在那裏為皇太后上徽號

。皇帝為了表示孝道,要在壽慶和節日給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稱號,叫做徽號。像我們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號。

保和殿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宮殿,在明清兩朝,那裏是皇家的高級宴會廳。每逢重大節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那裏宴請文武百官,以示慶賀。一些少數民俗的領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來皇宮,皇帝也要在那裏設宴款待,以示籠絡。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那裏宴請親家,表示對他們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保和殿擁有了一項更加重要的職能,成為中國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的考場。老百姓所熟知的狀元,就是從這座大殿裏考出來的。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您聽過這首童謠嗎它的前兩句是説一個青年早上還在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來考試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這保和殿。那裏形容讀書人的一步登天,其實當年可不是這樣的。在當年,能夠到這座大殿內參加考試,就應經是十分十分不容易了。因為來到那裏的考生,都是從全國眾多學子中,經過從地方到京城層層考試選出來的。一個讀書人,熟讀“四書五經”之後,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讀書人,到縣衙大堂,見縣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會城市考試考“鄉試”,考中為舉人,舉人就能夠做縣令之類的小官了,社會地位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您還記得嗎,在電視劇《鐵齒痛牙紀

曉嵐》裏就有秀才參加鄉試,考官們徇私舞弊的情節。其實,中舉對於科舉之路來説,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舉人們還要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考“會試”。然後才有資格到這座宮殿參加考試,所以叫“殿試”。“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主考。從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閲卷工作全部結束,皇帝要在太和殿進行一個隆重的發榜儀式,稱之為“金殿傳臚”。所有參加殿試的貢生們都雲集在太和廣場,皇帝親自在大典上宣讀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第二,第三名稱為榜眼和探花。這三個人能夠很榮耀的從午門正中的門洞走出紫禁城,這是皇帝對他們的恩寵。

雲龍石雕故宮中,在許多宮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龍、翔鳳等圖案。這些石雕主要為了裝飾,顯示皇家的威嚴和氣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後也就是台階中間的雲龍石雕是最大的一塊。石雕的圖案,從上到下,刻着九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游龍,嬉戲於雲海之中,十分生動、精美。這塊石雕是用一塊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此刻長16.57米,寬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達200多噸。這塊石料是採自北京房山區的大石窩村,距離紫禁城有100多華里。在500多年前,沒有任何現代化運輸工具的情景下,是如何從百里之外將這麼巨大的石頭完整的運來的呢這是一個十分趣味的話題。簡單地説,就是藉助冰,是用拉旱船的辦法拖過來的。工匠們從紫禁城到大石窩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嚴冬季節,從井裏把水提上來,潑在路面上,就這樣波一條100多華里的冰道。我們明白,餅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這種能夠情景下,仍然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工、幾千匹騾馬,用了近一個月時間,耗銀11萬兩,才把這塊大石頭拉進紫禁城裏,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每個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從心底歎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銅缸故宮裏有許多大缸,您想這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呢這些缸是儲水防火用的,故宮裏此刻總共有308口銅缸或鐵缸,分散在各個宮殿附近。故宮的缸都有一個特點,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個方口。因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結冰,所以入冬以後,專門有太監來管理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頭蓋上缸蓋,低下燒上炭火,一向燒到驚蟄時節氣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燒炭的炭口。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成的,缸外面是鎦金的,一口缸要用黃金約3公斤。金燦燦的鎦金銅缸襯着紅牆,十分華貴氣派。可是,如果我們走到前朝宮殿旁邊,會發現那裏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黃跡。這是怎樣回事呢説道這兒,我要講一段令人心酸的歷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名義,侵略北京。當他們進入紫禁城後,對宮廷物品進行了大肆劫掠,搶走了數不清的玉器、瑪瑙、佛像,許多珍貴圖書、檔案也被破壞。這些大缸表面,金燦燦的黃金夜難逃此劫。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鎦金一點點颳去,留下橫七豎八的刀痕,引起我們痛苦的回憶,提醒我們要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本次導遊趙虹傑,大家一定都知道北京的故宮吧?沒錯!北京故宮是享譽世界的歷史遺產,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它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接下來就讓我帶大家去遊覽一番吧......

由天安門進入,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午門俗稱五鳳樓,穿過午門,有廣闊的大庭院,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到了太和門,就進入了故宮的 "外朝",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過橋經過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這座殿堂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聽説它被天火焚燬過三次,也修好過三次,而且更神奇的是整座宮殿的建造居然沒有一顆釘子!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繞過內廷,我們最後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裏栽滿了奇花異草。一路走來,會聞到一陣陣淡淡的花香。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所。

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分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路線。如果是半日遊,這三條路線只能遊一條,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嬪妃所住的地方和御花園。一般來説,用半天時間遊故宮,比較吃力,想要知識更廣,大家就再細細去遊賞吧!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嚮導,我名叫陳,叫我陳導就好了。現在我將帶領你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故宮。

故宮為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所以我們在遊覽時應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欣賞到有歷史氣息的故宮。

進了太和殿的大門,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便是一座座雄偉的宮殿。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構建築,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它是皇權的象徵,每當有重大活動時,皇帝都在此舉行。後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分別是中和殿、保和殿。

游完了輝煌的太和殿,再向北走,我們能感覺到這兒的生活氣息很濃。這裏的一切起居用品在當時都是堪稱一流的,後宮裏的户外養心之處是御花園。它的格局,佈局,古色古香,,花草樹木點綴其間,亭台閣樓相依相存,是個精心雅緻,賞心悦目的好地方。大家跟着我走,故宮東邊這座角樓和其他三座角樓遙相呼應。它們的造型奇特,精美絕倫,與周圍環境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這氣魄雄偉的工程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

這次旅遊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____,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我將陪伴大家共同遊覽北京的名勝風景,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是您對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時也希望您能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好,現在我們就開始今天的遊覽行程吧。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20xx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永樂四年開始備料,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永樂十五年,1420xx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20xx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完工。在建造過程中,徵集了全國10萬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萬人,而建築材料都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來北京房山,金磚來自蘇州,石灰來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殿基所用的精磚石來自山東臨清,松木多來自東北,而楠木多來自四川、雲貴、浙江等地,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故宮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宮的藍圖而修建的,佈局規劃遵循了《周禮考工計》的都城設計禮制:前朝後寢,左祖右社。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則為後寢。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和武英殿為東西兩翼,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而後寢則是以乾清、交泰、坤寧這後三殿以及東西六宮、御花園為中心,外東路、外西路的建築為主,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後宮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這樣佈局的:在午門外東側是皇帝祭祖的場所太廟,西側則是祭社稷的場所社稷壇。按照這種佈局建築而成的故宮就是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統治時間總共長達五個世紀。由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築羣體,所以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羣。現在在北京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被樑思成先生稱為偉大的中軸線,全長8.5公里,南起永定門,北到鐘樓,其中包括故宮在內的皇城就佔了三分之一。這條中軸線也叫做龍脈,線上的景山是內城的中心點,也是故宮的鎮山。

我們有時候還把故宮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主要恆星分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封建帝王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宮象徵為天上的紫宮。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備森嚴,不許庶民百姓接近,是絕對的禁地,又稱為禁宮,所以這裏也被叫做紫禁城。這裏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紫禁城的正門就是午門,因為在羅盤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門也是南大門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從漢代的門闕形制演變過來。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門樓,兩側還設有鐘鼓亭,東西兩側突出的部分叫觀,上部各有廊廡13間,兩端還建有重檐攢尖方亭。中央的廣場叫闕。在明清兩代,這裏是朝廷舉行頒朔大典和獻俘典禮的地方。正中開了三道門,兩側都有掖門,這種做法稱為“明三暗五”。五個門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可以從這裏入宮,科考三甲也可以從這裏入宮;平時,文武百官走左門,宗室王公走右門;掖門只有在大型活動的時候才開,三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分別通過東西掖門,外國使節要從西掖門才可以入宮;在殿試的時候,考生分單雙號,從東西掖門中通過。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就是內金水橋了。內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築和滅火的主要水源,同時還起到了點綴景觀的作用,使太和門廣場在雄渾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門兩旁還有兩道門,就是德昭門和貞度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在光緒四年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光緒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門突然被火燒燬了,可是大婚當天 皇后要從這裏經過,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尋找了能工巧匠,連夜用綵綢還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門,才使得婚禮如期進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門才重建完成。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還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動的時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廣場舉行隆重的朝禮。

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還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個土字型的三層台基上,台基南北長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圍還建有一些樓閣,其實就是清朝內務府所管轄的庫房。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最大的建築,面積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其實在明朝奉天殿的時候,這裏市面闊9間,進深5間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間,將它改為了現在的大小,其實在兩側的夾室是封閉的,不能作為正殿使用,所以實際上還市面闊9間,進深5間,同時,也將它改名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觀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觀念的延伸,強調了君臣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還有個民族之間的和諧。在太和殿的屋頂正脊上還有一個高3.36米的大吻,往下還有11個垂脊獸,在我國古代,異獸的數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級越高。在殿內有72根大住支撐,當中的六根是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金柱,上面支撐了藻井,再藻井當中雕刻有蟠龍,龍口中銜有軒轅鏡。軒轅二字出自於我國古代天文學中的軒轅星,意思就是軒轅黃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頂上建有藻井,一是為了代表當朝的皇帝才是中華民族的正統繼承人,第二則是起到了鎮火的作用。

殿內的陳設也非常的多。金鑾寶座是明代的遺物,清朝的皇帝繼續使用。在袁復辟的時候,曾經將它換成了一箇中西合璧,不倫不類類似沙發的座椅,解放以後,專家們在傢俱庫中發現了原來的寶座,經過一年多的整修,終於恢復了它本來的面貌。

殿內的地平牀高6尺多,上面設有屏風,寶座等,在台面上還有香亭、仙鶴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時候,就要點燃檀香,烘托出一種神祕的氣氛。殿中有一隻象,身上駝着寶瓶,裏面放有五穀,寓意天下太平,吉慶有餘。而象身四腳立地,穩如泰山,象徵社會和政權的穩固。稱為太平有象。角端,是傳説中的一種神獸,象徵着當今皇帝是聖明之君。仙鶴被古人認為是一種長壽鳥,象徵着江山長存。香亭是從香爐演變而來的,放在殿中,象徵着國家安定。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北京故宮。我是導遊詩雨,大家叫我小詩就行了。希望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服務。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羣。它始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20xx年),歷時20xx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執政,統治中國長達500餘年。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氣勢雄偉的古代宮殿故宮了。大家看,這四面牆就是宮牆了,而且宮牆四面者建有高大的城門,南為午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宮牆四門的角樓都是風格獨特,造型綺麗的。現在請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這裏是明、清皇帝召見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全殿有11間房,進深5間,外有廊柱,殿內外淨空高達14米,寬達63米,面積2377平方米,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大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習禮儀之地。

保和殿,是皇帝宴請外藩王公貴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處。

我們再來看看文華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讀書處。乾清門是故宮中外朝和內廷的分界處,由此向北便是內廷。朝清宮是明、清皇帝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嗎?《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就是故宮拍的。

規劃嚴整,氣魄雄偉,極為壯觀,這就是我國的故宮。無論在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於無與論比的傑作。它標誌着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着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瀏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度過這段美好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您指正。祝大家玩得愉快!謝謝。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希望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服務。

現在請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這裏是明、清皇帝召見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全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外有廊柱,殿內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內淨空高達14米,寬63米,面積2377平方米,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大殿。

我再給大家介紹介紹其它的宮殿吧!

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習禮儀之地。保和殿,是皇帝宴請外藩王公貴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處。我們再來看看文華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讀書處。乾清門是故宮中外朝和內廷的分界處,由此向北便是內廷。乾清宮是明、清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慈寧宮就是皇上住的地方。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宮環境。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7

親愛的遊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嚮導,我名叫陳,叫我陳導就好了。現在我將帶領你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故宮。

故宮為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所以我們在遊覽時應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欣賞到有歷史氣息的故宮。

進了太和殿的大門,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便是一座座雄偉的宮殿。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構建築,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它是皇權的象徵,每當有重大活動時,皇帝都在此舉行。後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分別是中和殿、保和殿。

游完了輝煌的太和殿,再向北走,我們能感覺到這兒的生活氣息很濃。這裏的一切起居用品在當時都是堪稱一流的,後宮裏的户外養心之處是御花園。它的格局,佈局,古色古香,,花草樹木點綴其間,亭台閣樓相依相存,是個精心雅緻,賞心悦目的好地方。大家跟着我走,故宮東邊這座角樓和其他三座角樓遙相呼應。它們的造型奇特,精美絕倫,與周圍環境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這氣魄雄偉的工程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

這次旅遊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故宮、故宮是世界上顯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羣、故宮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於公元1420xx年、位於天安門廣場北側、自故宮建成後先後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執政、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

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整個院落分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據説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間、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間後已經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了、

接下來、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午門、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着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像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午門在明代這裏是舉行獻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聽説過“推出五門斬首”、這裏雖是午門、但卻不是砍頭的地方、在明朝的時候、這裏是廷杖之所、

進入故宮的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裏既是明代皇帝御門聽證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接下來參觀的是太和殿廣場及太和殿、這裏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太和殿廣場基本呈正方形、整個院落平坦寬闊、氣勢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漢白玉基座之上、莊嚴肅穆、在每一層基座的邊緣都伸出很多小龍、那些小龍是傳説中一種沒有角的龍、他們是大殿的排水系統、每個龍頭的嘴裏都有一個小孔、即噴水孔、三層基座之上共設有小龍頭1142個、每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便從1142個龍頭嘴裏的小孔內排出、非常壯觀、為宮中一景、被稱為“千龍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傑出典範之作、太和殿始建於1420xx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改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三大殿、並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意思是、宇宙間的一切關係都可以得到協調的意思、後來康熙年間又重修第二次、才有今天的規模、它是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出處顯示“第一”、那是“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大殿內的陳設簡單而又富麗堂皇、地上是“金磚漫地”、皇帝的九龍寶座位於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後、頗有居廟堂之高、君臨天下之威風、寶座前陳設有寶象、仙鶴、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

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隻烏龜和仙鶴、取之龜鶴延年之意、江山社稷萬代相傳、此外、還有日晷、嘉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和計量器具、象徵皇帝公正無私、對天下百姓都是坦誠、平等的、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

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着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裏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坤寧宮、坤寧宮是在紫禁城內居住的地方、坤寧即是像大地一樣寧靜、安忍不動、意思是説皇后是後宮之主、母儀天下、應該有大地一樣安忍不動的胸懷、後來、自雍正皇帝開始坤寧宮西部改成了薩滿教的祭祀場所、東部改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它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最北端、這裏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整個花園呈長方形,佔地雖然只有1.2萬平方米,但卻容納了大小20多座不同風格的建築。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中軸線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築、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明代曾叫玄武門,清代為了避諱康熙皇帝玄燁的“玄”字,改為神武門。神武門是皇家的報時台,原來門樓上設有鐘鼓,每天早晨鳴鐘,晚上擊鼓,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們報時,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門。

好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裏、下面給大家2個小時自由參觀的時間、大家要保護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保護好文化遺產、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館,現在我先為大家簡單介紹。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羣,故宮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麼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裏守衞森嚴,不要説是普通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稱為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於1420xx年,位於天安門廣場北側。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在故宮城樓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稱為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精美角樓。故宮開四門,坐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除此之外,故宮內還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樣、用途不一的大小宮殿。據説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夠多吧!打個比方説吧,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間,等他住遍所有房間後已經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啦!

如此規模的建築羣,所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宮自1420xx年開始籌建,至1420xx年完工,歷時十餘年。施工中徵集全國著名工匠10萬多名,民夫100萬,所用的材料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自故宮建成後先後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執政。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10

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北京故宮遊玩,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林,叫我林導好了。希望我的服務能讓您們多一份快樂,也希望您們玩得開心,玩得盡興,玩得滿足。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木結構建造羣,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60年),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先後登基。紫禁城佔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九千多間。它是一座長方形的大城池,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有五十三米寬的護城河環繞,構成了城中城。我們現在的位置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故宮最吸引人注目的是三大殿。太和殿時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是皇帝舉行大麴的地方;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的主軸線最顯要的位置。它原稱奉天殿,後來,改成皇極殿,再改為大和殿。非常的有意思!中和殿時皇帝去大和殿舉行大麴前,稍事休息的地方。位於大和殿後,保和殿時每年的除夕皇帝賜宴外藩主公的場所。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故宮三大宮:乾清宮、慈寧宮、坤寧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帝后及其年幼子女居住的地方,這幾個字的意思就是乾清宮。大家遊覽故宮應注意,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被陳列於室內的文物。紫禁城標誌着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五百多年前的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大家聽了這些,一定對故宮充滿了期待,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

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下午四點來這裏集合。請大家不咬亂扔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最後祝大家玩得開心!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長城,我是鍾鑫雨大家能夠叫我小鐘。長城是世界的遺產,它無比的長,像一條長龍盤旋在山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建築的,只要想到有很多人死在那裏,情緒就無比的沉重。

那是沒有舉重機等一切有用的工具,機器,只靠無數雙手無數肩膀,不怕嚴寒酷暑,付出多少人民的鮮血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所以請遊客們保護好我們的萬里長城。小朋友們請緊跟着大家走,以免走丟,也不要在潔白的牆磚上亂塗亂畫,這是對古代勞動人民的不尊重。

長城有很多的景點,説也説不完看也看不夠。此刻請大家盡情的去欣賞長城的美景吧!也請大家在遊玩的時候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一切垃圾,否則我們美麗的長城就變成垃圾廠了,如果亂丟果皮,別人踩到就會滑倒,為了遊客們的安全問題,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拍照。長城的美景等待着你們,快去參觀吧!下午三點在那裏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北京故宮簡介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觀光旅遊,希望大家通過我的介紹,對北京故宮留下美好的印象,謝謝!

現在展示在你們面前的就是氣勢雄偉的故宮。故宮位於北京中心,又稱紫禁城,這裏曾居住過24位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北京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總面積在1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大殿和天安門,宮殿四周圍着高10米、長340米的宮牆,牆外引人注目的護城河有52米寬。

三大殿中的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也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金碧輝煌、莊嚴絢麗。

今天的觀光旅遊將結束,美麗的故宮歡迎您下次光臨,謝謝!

導遊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