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衚衕旅遊導遊詞範文

北京胡同是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的歷史面貌。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北京的衚衕旅遊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的衚衕旅遊導遊詞範文

北京的衚衕導遊詞

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歡迎你們參加衚衕遊。我叫xx,您也可以叫我Grace.我從小就生長在衚衕。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這裏,如果您有問題,我將盡力給您滿意的回答,使您的衚衕之行愉快而難忘。

首先,我將從“衚衕”一詞説起。專家認為,“衚衕”這個詞來源於蒙古語,意思是“井”。古時候人們生活和聚集在井的周圍,所以“衚衕”一詞的本意應是“人們生活聚集的地方”。另外一個解釋是,在元朝時(公元13世紀),居民區被分割成幾個區域,區域間設過道以便於居民來往。這些過道的另一個作用就是隔離防火。在蒙古語中,這種過道稱作衚衕。不管它確切意思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衚衕在北京第一次出現是在元朝。

在13世紀初,北方的一個蒙古部落日益強大。在部落首領成吉思汗的率領下,他們佔領了金朝國都-北京。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立北京為國都。不幸的是在戰爭中城市被徹底毀壞了,因此不得不重新修建。古時候,建築和道路需要建成對稱型,因此他們必須找一箇中心,根據中心修建城市,整個城市的設計如同一個棋盤。大約要建50多個住宅區,住宅區之間由道路和衚衕連接。在當時,大道、街道、衚衕都有明確的概念。37米寬為大道,街道寬為18米,衚衕為9米寬。

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多數衚衕是明清兩代產物,沒有人能夠確切的説出北京有多少衚衕。但有一點很清楚,如果將各個衚衕連接起來,總長度超過著名的萬里長城。説的更清楚些,相當於從西雅圖修一條高速路直達波士頓,這可是橫穿美國大陸啊!今天您可以發現不同形狀、長度和方向的衚衕。最短的衚衕只有10米長,最窄的衚衕僅40釐米寬,也就是説象我這樣的身材需要側身走才能穿過衚衕,還有些衚衕有20多個彎。

隨着人口的增長,一些老胡同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今天,我很高興帶大家去保護完好的衚衕參觀,相信這會使您對典型的中國居民生活有更深的瞭解。好吧,出發!

當我們進入衚衕時,您也許發現幾乎所有的牆和磚都是灰色的。其實,在這些牆的後面就是居民的家,我們稱其為“四合院”。也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圍牆圍着四間屋子,每間屋子的門朝着院子中間。過去,一個四合院只屬於一個家庭,而現在隨着人口的增長,大多數四合院住四至十户人家。

在衚衕中我們只能看見四合院的大門。古時候的中國人不希望有陌生人來打擾,因此從大門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這個門,又高又大,門檐有磚雕裝飾。仔細看它的圖案,李子花和竹子,這意味着這裏的主人曾是侍奉皇帝左右的王公大臣。看旁邊的門,有獅子的圖案,這説明這裏曾住着武官。有趣吧?

讓我們看看門口中,幾乎每個門口都有一條橫木,您們還記得我們在故宮和頤和園也看到同樣的橫木嗎?它的作用是驅邪避難。民間傳説小鬼很矮,他們無法跳過高的台階,所以設此橫木。

這兩塊靠着橫木的石頭叫門枕,它對大門起到加固的作用。同樣,它也有裝飾的作用。這兩個象鼓一樣的石頭叫抱鼓石,在它的頂部有一隻獅子,在前面刻有左右兩隻嘴含銅錢的蝙蝠。在中國,人們非常喜歡蝙蝠,因為它的發音與福氣的福相同,用它來作裝飾可以給你帶來好運。一些門枕是長方形的,它們是在抱鼓石之後出現的。它們是近120xx年的產物,一般出現在中小型四合院門口,一般以花和神裝飾。

過去,交通不象現在這樣發達,街頭小販在衚衕中起到重要作用,他們往來於衚衕間,販賣各種貨品或提供各種服務。人們可以從不同的叫賣聲中辨別他們要賣什麼或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他們賣的食品主要是煎餅、小米粥、油炸果、油條和一些蔬菜。理髮師則不需要吆喝,他只需要拿着理髮工具做好本職工作即可。但是在現在,這裏已是現代化生活氛圍,已經很難聽到老北京那清脆的叫賣聲了。

那邊坐着一羣人,你們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呢?他們在修新長城呢!他們使用的是最新的磚——麻將牌。它是非常流行的消遣方式,特別在退休的老年人中倍受青睞。

您也許想問,為什麼一些老年人繫着紅箍?他們居委會志願者,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義務。如果您認為他們年紀太大而不能勝任治安員工作,那您就錯了。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老人,這一地區才會有和平而安全的環境。

衚衕生活的最大魅力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孩子們在一起長大,如同一家人一樣。因此,我國政府打算保護這一地區,沒有政府批准,不得在這一地區拆蓋高樓,為我們的子孫後代保留這份寶貴遺產。

時間真快!我們就要結束今天的旅行了。您一定了解到許多我們傳統生活方式和房屋情況,我希望您不僅大飽眼福,而且更瞭解衚衕文化和這裏的人們。如果有一天您再次來訪,我將邀請您來我家做客。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盡情享受餘下的中國之旅!

北京胡同的形成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乍一看,北京的衚衕都是灰牆灰瓦,一個模樣。其實不然,只要你肯下點功夫,串上幾條衚衕,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陣子,就會發現,每條衚衕都有個説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傳奇般的經歷,裏面的趣聞掌故多着呢。

因為北京的衚衕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藴含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漫步其中,到處都是名勝古蹟,細細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書,不少衚衕中的一塊磚、一片瓦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從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衚衕院落中可以瞭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鄰里關係。從史籍中看,光是“衚衕”一詞的寫法從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隨着北京城的形成而變化、發展演進的。大約在五十萬年前,這塊地界兒開始有了原始人居住,不過那時只是住在天然洞穴而已。到了距今大約一萬到四、五千年間,這兒出現了原始氏族公社,開始住上了易簡房屋。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45年,這兒成了奴隸制的古燕國的都城,叫薊城,可當時的城牆只是用夯土築成的。到了戰國時期,廣為流傳的《周禮·考工記》明確規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可見那時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連城中街道佈局都有作了明文規定。以後的兩千多年間,從秦、漢開始,無論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還是隋、唐、五代和宋朝,這塊地界兒一直都是北方的重鎮。十世紀初,遼朝建立,把這兒當成了陪都,改稱南京,又稱燕京。公元十二世紀,金朝建立,在此建都,稱為中都,中都城裏出現了坊、街、道、巷,但至此還沒有“衚衕”出現。

公元1276年,元朝在毀於戰火的金中都原址東北部,按《周禮》之原則建立了“狀如棋盤”的大都城。並於1285年2月“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高及居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其或地過八畝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聽民作室”。貴族功臣,悉受封地,以為第宅。於是,元朝的官僚、貴族們就按此規定,在大都城內蓋起了住房及院落。這一間間房屋、一個個院落,一個挨一個蓋起來,連起後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與另一排之間要採光、通風,還得留出進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衚衕、小街和大街。據元末《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當時的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天下,這方言當然就是蒙語了,本系“水井“之義。有水井的地方才有人煙,才得以居住。且當時盛行的雜劇戲詞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衚衕”,如關漢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就有“直殺一個血衚衕”,再如李好古的《沙門島張生煮海》中説得更具體:“你去兀那羊角市頭磚塔衚衕總鋪門前來尋我。”可見北京的衚衕是形成在元大都城的格局裏。不過元大都當時僅記有29條衚衕,因當時明確規定寬9.24米的才叫衚衕,要是達到18米寬就叫小街,到36米寬就稱為大街了。

公元1420xx年明朝的燕王朱棣當了皇上之後,將這兒改稱為北京,這時才有了“北京”這個名稱,至今已叫了590年了,但比“衚衕”這個名稱晚出現了一百多年。並開始大規模營建北京城,城牆一改以往用土夯築的方法,而是全部用磚包砌。大城裏包着皇城,皇城裏包着紫禁城(今故宮)。紫禁城位於京城中心,而紫禁城的中心又是皇極殿(今太和殿),皇上的蟠龍寶座又位於皇極殿的正中。有一條無形的線從這個寶座上穿過,它就是北起鐘鼓樓南至前門樓,後又延伸到永定門,縱貫京城南北,長達16裏的中軸線。整個北京城的建築佈局,都是以此為依據的,城內一切建築都整齊對稱地排列在其左右,街道衚衕也如此,或對稱排列在它兩邊,或與之平行。這種佈局充分體現了尊帝王、崇皇權、重禮儀、右文化、敬天地、法祖宗的思想。公元1420xx年北京城營建完工,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內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佈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內城九門,外城七門。這時北京城的衚衕,據《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載:有街巷711條,衚衕459條,共為1170條。

清朝定都北京後,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後來也只是對紫禁城和皇城進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但由於清是女真族的後裔滿洲貴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定都北京後便實行了空前絕後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內城居住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這樣就促進了原來較為冷清的外城的發展。新遷至外城的人又匆匆蓋了許許多多的新房、新院,連起來就形成不少大大小小、長長短短、規範或不規範的新衚衕。此時對原來元朝作的衚衕必須寬9.24米的規定,早已逐漸模糊了,雖街巷衚衕格局“大抵襲元、明之舊”,但“街巷”與“衚衕”的界定早分不那麼清楚了,總體數目已增到2077條之多。

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的封建統治。民國前期北京仍是中華民國的首都,1920xx年國民黨南京政府把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過去由於皇城佔了北京城的中心位置,因而阻斷了東西主幹線,東西往來必須繞道天安門廣場以南的棋盤街或北邊的地安門。民國初年,隨着紫禁城的開放,行人才可以橫穿東西長安街。這樣,北京就有了一條和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直角相交橫穿東西的長緯線。經緯相交於天安門前,形成一個大十字座標,街巷衚衕就以此為中心而往外發展開。幾條新干道的打通、增闢,帶動了衚衕的發展,到四十年代北京的街巷衚衕已達3200多條。

北京胡同的典故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衚衕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盤式格局。衚衕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並反映出社會風情。

每條衚衕一形成,人們自然會給它起個名,這個名稱一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叫開了,就確確實實地代表了這條衚衕在整個城市中的方位,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標誌。這是衚衕名稱的實用指代作用。

由於衚衕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衚衕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衚衕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北京的衚衕雖然看起包羅萬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衚衕、河泊廠衚衕、團結湖、海濱衚衕)、山川日月(圖樣山衚衕、川店衚衕、回升衚衕、月光衚衕)、人物姓氏(張自忠路、賈家衚衕)、市場商品(菜市口衚衕、銀碗衚衕)、工廠作坊(打磨廠、油漆作衚衕)、花草魚蟲(花枝衚衕、草園衚衕、金魚衚衕、養蜂夾道)、雲雨星空(雲居衚衕、雨兒衚衕、大星衚衕、空廠)、雞鴨魚肉(雞爪衚衕、鴨子店、鮮魚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緣亂,但如果認真分析,還是有其自個兒內在的規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機構、宮壇寺廟、倉庫作坊,橋樑、河道、集市貿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決定衚衕、街巷的名稱,其中許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標誌來命名

因而好多衚衕都是以一個較明顯的形象標誌來命名的,這也表現出北京人的實在、直爽和風趣,象較寬的衚衕,人們順嘴就叫成了“寬街”、窄的就叫“夾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灣”、長方形的稱“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窪的有“下窪子”、細長的叫“竹杆”、扁長的稱“扁擔”、一頭細一頭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還有以特殊標誌命名的衚衕,如堂子衚衕、石虎衚衕、柏樹衚衕(今百順衚衕)、鐵獅衚衕等。此外,還有以當地特點或形狀命名的衚衕,如耳朵眼衚衕、羅圈衚衕、椅子圈衚衕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間,最顯眼、最突出的標誌就要數城門、廟宇、牌樓、柵欄、水井、河流、橋樑廠,所以就出現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門內、外大街、前、後圓恩寺衚衕、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大柵欄(老北京人讀成:大市臘)、水井衚衕、三里河、銀錠橋衚衕等衚衕名稱。

3.樹木植物

有的小衚衕附近沒有這些特別顯眼的標誌,衚衕中種的樹多,就有了柳樹衚衕,棗林衚衕、椿樹衚衕等以樹命名的衚衕。

4、方位

許多衚衕在起名時為了好找,還在衚衕名稱前加上了東、西、南、北、前、後、中等方位詞,象東壇根衚衕、西紅門衚衕、南月牙兒衚衕、北半壁衚衕、前百户衚衕、後泥窪衚衕、中帽衚衕等。

5、北京的土語

因為衚衕名稱是住在衚衕裏的北京人自發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語在裏邊,象背陰兒衚衕、取燈兒衚衕、悶葫蘆罐兒衚衕、答帚衚衕、胰子衚衕、嘎嘎衚衕等。

還有不少衚衕帶有兒音,更顯得京味兒十足,象羅兒衚衕、鴉兒衚衕、雨兒衚衕、上兒衚衕、帽兒衚衕、盆兒衚衕、井兒衚衕等。

6、吉祥話

有些衚衕名稱還能表露出人們的美好願望,人們總樂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兒來給衚衕起名。象帶有什麼“喜”啊、“福”啊、“壽”啊等字眼的衚衕就有喜慶衚衕、喜鵲衚衕、福順衚衕、福盛衚衕、壽長鬍同、壽逾百衚衕等等。還有帶着“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衚衕、吉市口衚衕、永祥衚衕等等。

還有富於浪漫色彩的衚衕名稱,如百花深處、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讀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衚衕等等。

7、以衙署官方機構命名的衚衕

如祿米倉、惜薪司、西什庫、按院衚衕、府學衚衕、貢院衚衕、兵馬司等,以皇親國戚、達官貴族的官銜命名的衚衕如永康侯衚衕、武定侯衚衕、三保老爹衚衕(三保太監鄭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吳良大人衚衕等。

8、以市場貿易命名的衚衕

如鮮魚口、騾馬市、缸瓦市、羊市、豬市、米市、煤市、珠寶市……

9、以寺廟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寶禪寺街、護國寺街、正覺寺衚衕、觀音寺衚衕、方居寺衚衕等。

10、以手工業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衚衕有砂鍋劉衚衕(今大沙果衚衕)、汪紙馬衚衕(今汪芝麻胡同)、騸馬張衚衕(今栓馬衚衕)、孟端衚衕、劉漢衚衕(今劉海衚衕)、安成家衚衕(今安成衚衕)。

11、衚衕與人名

北京的衚衕,名字很有講究,是我們研究明清社會的參考資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後,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衚衕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衚衕就叫永康侯衚衕,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衚衕。武安侯鄭亨住宅所在的衚衕叫武安侯衚衕,後來錯叫武王侯衚衕,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條。

明初大將軍徐達長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長女嫁給了當時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時,徐達第四子增壽為朱棣通風報信,被建文帝殺掉。朱棣進南京後撫屍痛哭,他即位後就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不久又封定國公,定國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於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監鄭和故居所在地。鄭和人稱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衚衕叫三保老爹衚衕,後來訛稱為三不老胡同。東城的無量大人衚衕,即今天的紅星衚衕,是吳良大人衚衕的誤稱。吳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將。

明朝中葉以後商業經濟發達起來,當時有些個體勞動者也以他們出色的勞動為他們居住的衚衕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個姓唐的洗布帛的勞動者,他們居住的衚衕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區的唐洗泊街。

宣武區有條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劉家街的誤稱。東城有個姓姚的手工業勞動者,鑄鍋鑄得好,他家所在的衚衕就叫姚鑄鍋衚衕,後來被訛稱為堯治國衚衕,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國衚衕。

北城有個豆腐陳衚衕,後來訛稱豆腐池衚衕。明朝還有個特點,當時製作祭祀用的紙馬鋪很多,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動盛行。衚衕名字中就有汪紙馬衚衕、何紙馬衚衕,今天都已訛稱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衚衕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有的衚衕直接以人名來命名。也有不少衚衕雖沒以人名來命名,但其中卻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衚衕裏有康有為故居、北半截衚衕中有譚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孫中山先生到過的中山會館、小楊家衚衕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衚衕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條有程硯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類衚衕名稱雖不是直接以人名來命名的,但也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關係。

象文丞相衚衕、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等衚衕的名稱都是人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從而明顯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慕。這就説明衚衕的名稱絕不僅僅只有實用的指代作用,還具有美學功能和人文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