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天華山導遊詞(精選5篇)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 篇1

祥雲天華山又名南華山,位於雲南大理祥雲縣,史稱“南華勝蹟”,位於馬街鄉棕棚村。史料記載:天華山在城南五十里,雙峯對峙,懸崖峻峭,有石龍倒掛,懸崖滴玉,三庵古洞,東西石樓諸勝,明御吏李素隱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議春秋心訣》。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精選5篇)

天華山道觀始建於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築,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龍倒掛,宛如神龍從天而降,崖壁上鐫刻有“雲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十個大字。天華山風景區由仙牀雲卧、石龍倒掛、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諸葛營寨、古洞三庵(觀音洞、灶君洞、玉皇閣、羅漢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閣、王母閣)、懸崖滴玉、東西石樓8大勝景和豆大天、仙人腳印、石虎登山、石鍾石鼓四大奇觀組成。

天華山最具特色景觀為“石龍倒掛”,在上庵後絕壁上有兩條鐘乳石,一大一小形似兩條石龍倒掛。每天正月初九廟會時舉行隆重的石龍掛彩儀式,掛彩之人徒手附巖攀壁,將紅彩掛於龍頭,驚險叫絕,扣人心絃。是祥雲主要風景名勝之一。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 篇2

祥雲原名雲南,1920xx年改稱祥雲。縣境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邊緣,有漢、白、彝、傈僳、苗、回等多種民族。

天華山又名南華山,位於雲南大理祥雲縣,史稱“南華勝蹟”,位於馬街鄉棕棚村。史料記載:天華山在城南五十里,雙峯對峙,懸崖峻峭,有石龍倒掛,懸崖滴玉,三庵古洞,東西石樓諸勝,明御吏李素隱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議春秋心訣》。

天華山道觀始建於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築,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龍倒掛,宛如神龍從天而降,崖壁上鐫刻有“雲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十個大字。天華山風景區由仙牀雲卧、石龍倒掛、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諸葛營寨、古洞三庵(觀音洞、灶君洞、玉皇閣、羅漢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閣、王母閣)、懸崖滴玉、東西石樓8大勝景和豆大天、仙人腳印、石虎登山、石鍾石鼓四大奇觀組成。

天華山最具特色景觀為“石龍倒掛”,在上庵後絕壁上有兩條鐘乳石,一大一小形似兩條石龍倒掛。每天正月初九廟會時舉行隆重的石龍掛彩儀式,掛彩之人徒手附巖攀壁,將紅彩掛於龍頭,驚險叫絕,扣人心絃。是祥雲主要風景名勝之一。

祥雲距離雲南省會昆明300公里,距離大理市40公里。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 篇3

滇西祥雲天華山星君閣下的蒼蒼石壁上,存留着“雲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的深刻大字,這是古人抒發感歎的兩句五言遊仙詩。

反映道教神仙思想、洞天福地的五言遊仙詩,源於漢代以前,繁榮在魏晉階段,不拘五言一格地興盛在隋唐。沿古人留在天華山的眾多五言七言遊仙詩的線索,會遊入一方悠久而獨特的宗教文化歷史,會驚歎大自然的神奇妙景,會深入淺出真人營造的聖境,百姓繼續的香火。

祥雲,古老歲月就洋溢過道教神仙色彩。元狩元年,漢武帝派使者追蹤南現五彩祥雲,元封二年設置的雲南縣,就縣外人們眼裏的一片神祕之境。蜀漢建興三年,蜀漢武侯諸葛亮南征,在雲南縣設置管轄滇西北的雲南郡府,天華山“諸葛寨”“驅巨獸征服孟獲”的傳説及詩話,又充滿神仙色彩。唐武德七年,古云南縣改稱匡州,落腳生根的道教在天華山已稱雄於古云南縣和洱海地區,趙真人雪乾在天華山修煉留下了宮觀仙壇和神台。明代宗禎年間,後繼的出家之人,出手造上玉皇閣、王母閣,修下星君閣,在上、下之間建造了觀音閣,創造了天華山佛、道融合的聖境。當年,隱居在這一聖境中的御史李素著作《南華奏議》成功,一鳴驚人,道教聖地天華山隨之名揚四方。

天華山雄奇的是兩座對峙而高高聳立的險峯氣勢,玄妙的是怪石林立懸空、巖洞幽深。峭壁高峯之上的奇景,凡人無法飛入景內,只能遙遙仰視奇觀,對面營盤山險峯之上,突出矗立的幾尊巨石,彷彿傳説諸葛亮還在和伴隨的趙子龍觀察南滇動靜,也彷彿神話修煉成仙的道人飛騰而上,在絕壁頂上等侯南天門的洞開。天華山自身的險峯懸崖峭壁上,一條同上而下,首尾鱗爪宛然如生、知數丈粗抱餘的石龍,彷彿烏龍由天而降,衝向峽谷。明代詩人劉善賦游來感動,寫下七言絕句遊仙詩:“巨靈突兀顯示奇蹤,絕壁千尋倒掛龍;莫謂石頑無雨降,須知洞古有云從。”這條石龍,在古代早期展示洞天福地的道教仙境裏,被賦予了濃郁的神氣仙風。説它是服從諸葛亮調動、破了孟獲山猿野豹豺狼怪陣的黑龍。説它戰爭勝利後在迴歸龍潭之時化作石龍倒掛天華山,永遠點滴玉液瓊漿。險峯上下的奇石古洞和雲卧仙牀,是吸引逸人幽客、方外羽流的玄妙體系。對峙的營盤山上,那有名的如珠奇石,在諸葛寨裏夜來有光,與天華山倒掛石龍引發了眾多遊仙詩的出現:“……對峙山藏珠煥彩,石龍探取繁巖巔。”“妙境天華古洞仙,古珠夜明照南滇……”“……龍飛倒掛珠明夜,玉滴高懸石化融……”“龍蟠險嶺明珠現,玉滴懸巖妙藥金……”這些詩中的句子,形容很有代表性。

天華山上、中、下宮觀樓閣就在懸崖之下,河谷峭壁懸空之上。古往今來,逸人幽客、方外羽流對天華山的奇險難以名狀,而這裏的道教建築也別具風姿。古代真人開鑿登山通道。石級約200餘級。與石級相連的上、中、下宮觀樓閣,或借峭壁之險,或假狹隙巖洞之奇,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毫無斧鑿之感險;既不完全是宏偉的宮殿,也不是一般的神祠和簡單的茅廬、洞穴;既依就峭壁之中懸空的洞穴平台,也加之就巖架樑起拱出檐建築。讓人感覺到;既有宮殿形象,又有人間園林風貌;既有威儀,又不高聳突出那種凌駕於蒼生之上的神聖;既是天堂,也不懸隔人間;既上、中、下三宮渾然一體,又層次分明,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既呈現天人感應的思想觀念,也展示道教落腳天華山的古老淵源。

天華山遠在唐初、近在明清是古云南縣和洱海地區的道教名山,其“周圍懸崖壁巔,古蹟仙蹤”皆為一方“小洞天”,難怪有“雲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和“天下仙上為第一,人間勝景世無雙”的眾多遊仙贊詩。仙姿神態的天華山充滿古蹟“仙蹤”。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 篇4

寶華山靜卧於長江之濱,西與南京鐘山、棲霞山綿延相連,是寧鎮山脈的第二高峯,“東臨鐵甕,西控金陵,南負句曲,北俯大江”,氣勢雄偉,挺拔而壯麗。寶華山原名花山,盛夏季節黃色野花漫山遍野。開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寶誌登山結庵講經傳教,此山遂名聲大震。寶誌圓寂後,遂改花山為寶華山。寶華山歷史悠久。山腳下的“丁沙地遺址”距今近7020xx年,曾出土過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實物,是一處“寧鎮地區早期的新文化遺存”。

寶華山“水流石不動,山靜雲自飛”。以佛教傳世的寶華山更有“二龍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勝景,集“林麓之美、峯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於一體,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

寶華山的“霧海”比之黃山雲海毫不遜色。那乳白色的嵐氣時濃時淡,變幻莫測;濃時如絮,淡時如煙,峯巒寺廟,時隱時現;如青春少女神祕的面紗,似九天仙女飄臨凡間;溪水潺潺,松濤和鳴,鶯聲燕語,一切盡沉醉在濃淡相宜的曉嵐靄氣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寶華山,發出了由衷的慨歎:“寶華深處秀,問路語吾曾。”康熙也數度來遊,賜銀賜物、不吝墨寶。

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2%。古木參天,葉稠蔭翠,根株蟠結,綠草茸茸,落英繽紛。山上珍稀樹木繁多,椴樹、銀杏、紫蘭等樹種成長良好。其中,“寶華玉蘭”更是寶華山所獨有。其花大如蓮、白如雪,每至傳戒期則競相爭豔,那濃郁的花香和婀娜的姿態給教徒們送來了一片温馨、幾多親切。

寶華山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歷盡1500餘年滄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傳戒道場。是故,寶華山被稱為“律宗第一名山”。

站在寶華山頂峯的拜經台極目北眺,但見長江如帶,蘇北平原煙樹蒼茫;西望棲霞山、湯山,山青如洗,楓葉如畫;東顧鎮江,金、焦二山如浮現在揚子江中的兩塊碧玉,山光水色美不勝收。“萬山堆裏看雲鬆,曲庵幽溪復幾重;為愛泉聲過林去,不知煙寺耳聞鍾。”這是對寶華山的真實寫照。

丁沙地遺址位於南京和鎮江之間的龍潭鎮西南3公里處,屬江蘇省句容縣寶華林場。遺址是一海拔28.2米高出地面6米的崗地,東西長250、南北寬20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其南為丁沙地村,東南7公里為寧鎮山脈中海拔434米的寶華山、北面3.5公里處為東西橫亙的長江。距今7000左右,出土石器、骨器、陶器等實物,是寧鎮地區發現的較早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良渚文化時期。

1998年7月-11 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一處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作坊,共出土玉料70件,分為玉璞及加工後的殘剩料兩類。殘剩玉料是玉器初步加工時切割下來的邊角料,多為三角形、圓條形和窄長條形。其中片切割玉料是以硬度較高的片狀砂巖質石鋸為工具。發掘時發現了一半成品,片狀砂巖質石鋸還鑲嵌在未切割完的玉料中,清晰地反映了石錯與玉料之間的加工關係。

祥雲天華山導遊詞 篇5

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江蘇省句容西北與南京接壤,在312國道南側、滬寧高速公路以北,距南京、鎮江、句容各30公里。距離句容下蜀10公里路程。寶華山原名花山,因春天黃花漫山而得名,後因南北朝樑代高僧寶誌來此結庵講經,遂易名寶華山。寶華山森林公園素有“林麓之美,峯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四大奇景。198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4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xx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

寶華山靜卧於長江之濱,西與南京鐘山、棲霞山綿延相連,是寧鎮山脈的第二高峯,“東臨鐵甕,西控金陵,南負句曲,北俯大江”,氣勢雄偉,挺拔而壯麗。寶華山原名花山,盛夏季節黃色野花漫山遍野。開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寶誌登山結庵講經傳教,此山遂名聲大震。寶誌圓寂後,遂改花山為寶華山。寶華山歷史悠久。山腳下的“丁沙地遺址”距今近7020xx年,曾出土過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實物,是一處“寧鎮地區早期的新文化遺存”。

寶華山“水流石不動,山靜雲自飛”。以佛教傳世的寶華山更有“二龍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勝景,集“林麓之美、峯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於一體,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

寶華山的“霧海”比之黃山雲海毫不遜色。那乳白色的嵐氣時濃時淡,變幻莫測;濃時如絮,淡時如煙,峯巒寺廟,時隱時現;如青春少女神祕的面紗,似九天仙女飄臨凡間;溪水潺潺,松濤和鳴,鶯聲燕語,一切盡沉醉在濃淡相宜的曉嵐靄氣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寶華山,發出了由衷的慨歎:“寶華深處秀,問路語吾曾。”康熙也數度來遊,賜銀賜物、不吝墨寶。

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2%。古木參天,葉稠蔭翠,根株蟠結,綠草茸茸,落英繽紛。山上珍稀樹木繁多,椴樹、銀杏、紫蘭等樹種成長良好。其中,“寶華玉蘭”更是寶華山所獨有。其花大如蓮、白如雪,每至傳戒期則競相爭豔,那濃郁的花香和婀娜的姿態給教徒們送來了一片温馨、幾多親切。

寶華山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歷盡1500餘年滄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傳戒道場。是故,寶華山被稱為“律宗第一名山”。

站在寶華山頂峯的拜經台極目北眺,但見長江如帶,蘇北平原煙樹蒼茫;西望棲霞山、湯山,山青如洗,楓葉如畫;東顧鎮江,金、焦二山如浮現在揚子江中的兩塊碧玉,山光水色美不勝收。“萬山堆裏看雲鬆,曲庵幽溪復幾重;為愛泉聲過林去,不知煙寺耳聞鍾。”這是對寶華山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