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精選15篇)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

天心永樂禪寺,乃深藏於祖國東南奇秀——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剎。初建時稱為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武夷山方圓120裏的景區範圍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道士韓洞虛曾一度易其名為天心庵並予以擴充構體。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這一宗教名構,改為天心永樂禪寺。此時,“天心”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因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記載,天心永樂禪寺所座落之天心峯居於武夷山之中,“猶天之樞極也,故名”。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羣峯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精選15篇)

清末,光緒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大學士贈送“福德因緣”匾額一塊,現仍懸掛的寺中,頗為名貴。

天心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光緒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剎的名僧德容榮任住持。他主持大興土木,廣增佛殿僧舍;弘揚佛法,喜結十方叢林,遂開創這方寶剎最令人難忘的歷史。自僧德容住持寶剎起迄至民國26年,該寺先後共傳了七堂大戒,曹洞鐘鼓遍天下,武夷佛法傳人心,天心永樂禪寺也成了各地僧侶朝拜受戒的古聖道場。據傳,名剎香火旺盛之時,寺內有僧眾百餘人,鐘鳴鼎食,磬鈸和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遊客亦多為香客,名山倍加揚其名。佛誕之日,香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武夷山道為之擁擠不前,盛況空前。

天心永樂禪寺,它得天獨厚地處於武夷山山北的風景絕幽之處。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內,恍如遊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祕之感“平衍之處日葛香林,禾忝環匝,竹樹森列,望之蔚然,猶濠濮間雲。”(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名剎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000米(平方米)。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禪心,令人超凡脱俗。古代詩人傅如舟在《宿天心永樂寺》中有詩句贊曰:“……始知九曲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險豁,深篁倚煙嵐,沙田稻翼翼,巖桂花王參王參……”

名剎的建築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線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檐曲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歲月無情,由於種.種原因,寶剎昔日之盛況已不復存在,慕名前來遊山進香者多心緒悵然,若有所失,亟望重光寶殿,大弘佛法,俾使源遠流長的武夷山三花並蒂、釋道儒三教共存的局面能再顯異彩!

1989年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該寺,遍覽了正擬修復的殿堂,希望廣大信徒鼎力相助政府,共同襄成盛舉。並欣然為寶剎題匾。現寺院公路修建正在緊張籌劃中,寺院重現光彩,指日可待。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2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它源於章節堂巖,與流香澗合流後,向東穿出霞濱峽口,匯入崇陽溪,長約7.5公里。

從霞濱峽口,沿章堂澗向西得約裏許,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架,或藏於洞內,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從下望去,儼然一幢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此空中樓閣是清咸豐年間,崇安縣的土豪劣紳為躲避太平軍而僱人營造的。丹霞嶂巖洞,上倚危崖,下臨深淵,地勢十分險要,乍看似乎無路可攀。但只要從山後繞道火焰峯而上丹霞峯頂,爾後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到達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明明是建天懸崖峭壁間的縣樓,為什麼又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節省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沒有,縣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杉木,便是當時安裝天車——一種起重機械的架子。因而當地人稱這一景為“天車架”。

從天車架向前行約數百米,大家看到的這座形似雄鷹的巨巖,稱鷹嘴巖。鷹嘴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鈎形的“鷹嘴”上竟然生長着一株幹虯的古老刺柏,給鷹嘴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從巖頂直削而下的巖壁,縝潤瑩潔,白裏透紅,而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隱約約地現出一條條裂紋,猶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所處的這個角度望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勢欲振翅高翔,搏擊蒼穹。古人有詩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喙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鷹嘴巖的神姿。

繼續前行,過慧苑寺前石橋,左折入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説來十分奇怪,武夷山風景區的的所有溪泉澗水,均是自西向東,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拋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蘭花叢生。“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與飛花相隨不捨,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熥遊歷此地,不忍離去,遂將澗改名為“流香澗”。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矗立,水流其間,僅容一人往來。夏日處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出清涼峽一遠,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峯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夫斜戴着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峯。繞過飛來峯,大家看到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叫“玉柱峯”。

從玉柱峯前行至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峯,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流,到處佈滿了叢叢簇簇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一派生機,不愧是“茶的王國”。在九龍窠最後一窠巖壁間,不一用石塊壘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生長着幾叢茶樹,它就是聞名於世的“茶中之王”——大紅袍。大紅袍之所以能夠獲得茶中之王的譽稱, 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流落的還有苔蘚等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且兩面三刀旁巖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温變化不大。再加之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著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衝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衝至七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贏得了人們的讚譽。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的由來,民間傳説很多,有的説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舉子的病,後來舉子得中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人便給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也有的説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終日肚疼鼓脹,卧病不起,請遍天下的名醫,用盡了靈丹妙藥,都不見效。後天心廟的老方丈敬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龍窠謝恩。大臣到時,便將大紅袍牛披在茶樹上,並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牙勃發滿樹豔紅。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大紅袍茶樹僅有四株,來武夷的旅遊者,無不想一睹大紅袍茶樹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關部門,已開闢“大紅袍之旅” 線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好評 。

從九龍窠前行裏許,大家等到看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圖]。據董天《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的前身,稱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這一宗教名構,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 ”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極樂世界”的無窮寓意。重建後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古剎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邃,鳥鳴蟬噪,意境深 ;步入寺內,香煙燎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有僧徒百餘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有關部門以已決定修復永樂禪寺。目前大雄寶殿修建工程正在進行,並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依崖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後的巨形“佛”字[圖],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字,字高11米,寬9米,計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位於天心巖東面的杜轄巖,又稱杜葛巖[圖]。相傳早先有杜氏、葛氏兩位女子隱於此地,以人名巖,隨稱杜葛巖。明萬曆初年,司丞呈中立於此結廬靜修時,易“葛”為“轄”,改為杜轄巖,取其巖壁周遭若城郭,扁國邃,僅開一竇,不容車馬往來的意思。杜轄四周,羣峯雄峙,修篁環抱,宛如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但在巖內卻隱匿着兩個不同風貌的洞穴。從巨石壘疊的石門跨入,但見懸崖千韌,嵌空而出,覆蓋着一塊小小的谷地,風雨不侵。谷地裏建有一幢小樓和栽有幾株桃樹,一泓清澈的泉水從樓旁流過,環境幽雅,纖塵不染,這是下洞,名為會仙洞。從下洞躡石磴而上,一路竹樹掩徑,流泉潺潺。巖上,在石几、石凳和石棋盤,錯落在一個穹然上覆的巖穴間,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絕而軒朗,一上一下,景色迥異。從杜轄巖上極目遠望,香爐峯就象几案一樣橫列在腳下。象鼻巖整裝待發,聽任你的安排。盤珠巖頂上疊着一塊圓石,彷彿要向你獻上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而丈人峯上的映山紅,宛如一抹絢麗的彩霞。至此已非塵世客。各位網友,目睹此境,想必大家都有飄飄然羽化成仙的感受吧!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勞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簾洞。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天心橋景區。天心橋景區位於開縣東北部的譚家鎮,景區內主要景觀有天心潭、天心谷、龍潭聖景、天心漂流、花仙峽等,各個景點各有特色又渾然一體,天心潭的清幽、天心谷的靜謐,龍潭聖景的清涼,花仙峽的雄奇、天心漂流的驚險刺激。現在,請大家就隨我走進這個清幽、神祕之地吧。

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便是一個“V”字型的清水大壩,此處便是天心潭,天心潭方圓百里,潭水清冽,那水綠中帶藍,有灕江的清幽之美,潭上可盪舟,可游泳,可享各類茶牌娛樂。

沿着公路進去數米,便是一座水泥大橋,大家可不要誤認為這就是“天心橋”,這只是一座為方便大家車輛通行而特意建造的大橋,名扶貧橋。大家注意看,在這座橋的下方還有一座長十幾米,讓人膽戰心驚的木板橋,走在上面晃來蕩去,十分危險,被當地村名稱為“甩甩橋”,在沒有修通上面這座水泥大橋之前,這種木板就是當地村民唯一通行的道路,呆會兒大家只要留意我們所經過的河道,就會發現這河面的上空,還有幾座比這個更為險奇的甩甩橋。如果你對這座橋感興趣,膽子又夠大的可以不妨從上面走走看,不過大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人越多橋就晃得越厲害,加上橋自身的負荷有限,所以大家最好是兩三人一小組分別而過。從橋過去便是景區接待中心,這裏餐廳,賓館,茶館,KTV等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要看到真正的天心橋和天心谷等景觀。還需先坐小機動船從水泥拱橋下穿過天心潭溯河而上夾岸前行。行進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河岸兩邊巖壁上倒掛着許多鐘乳石,它們千奇百怪各具形態,更為奇特的是巖壁上突出的那塊扁平的圓形乳石,是不是像一朵“千年靈芝”呢,在我們天心橋景區,像如此神奇的天工景觀兩岸峽谷隨處可見,只要你留心觀察,也許你會發現更多美麗而奇特的精緻,讓你收穫滿滿。

請大家往正前方的頭頂方向看,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甩甩橋,這座橋更為險奇,陳舊的橋板好多地方都已破爛,已經很少有人行走,只是作為一種歷史的紀念,印證着山民們勇敢堅強的精神,也見證着山區交通的變遷。

下船後,大家請向你的右前方看,對面那座水簾洞上的兩座緊緊相依的大山便是被世人所稱奇的愛橋——天心橋了。天心橋原名又叫天生橋,意為兩座大山合併中間卻留下一道門拱,專供遊人進入裏面一個靜謐的峽谷,故稱天生橋。後因有人也在它對面的山頭採藥,偶一抬頭,發現這“橋心”中間竟有一心形的巖石高高掛着,故改名為“天心橋”。傳説這是古代一對相戀的男女,但他們的愛情卻遭到雙方家人的極力反對,強迫美麗善良的姑娘嫁給遠方一位富貴人家,兩位深愛的人兒無奈之下便選擇了逃婚,並隱居於此。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他們的家人便找到此地,要強行將他們拆散。情急之下,他們便爬上了天心橋上面的山頭,雙雙從崖上縱身跳下。觀音娘娘在天上看到,為之感動,便將他們化成兩座石山,一左一右,永久相伴。兩位相戀男女不滿足僅僅每天相視對望,歷經萬年的磨礪變遷,終於牽手,相依相擁,他們的心便也交融在了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心形巖石,當地老百姓也她稱為“愛情石”。

踏過一段河卵石鋪就的河灘,然後經一位擺渡者的小木船便來到天心橋下。下得船來,遠遠的就能看見一個狹窄的谷口,又象是一個山洞,山洞被茂盛的蕨類植物遮掩着,從山洞進去便可到達天心谷。

大家看,在天心橋橋洞頂右手邊有一座有着三百多年曆史的清代觀音廟,廟身雖至於隱蔽峽谷之內,卻終年香火不斷,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在這裏,為自己的家人許下虔誠的心願。經過一座木板橋,一個猶如《西遊記》裏水簾洞內的大壩頓時出現在大家眼前。這個壩子呢,其實是一條長約數千米的靜謐峽谷,谷底很寬,遍佈了大大小小灰白的卵石,間或長着些蘆葦藤蔓等植物,一條小溪穿越而下,小溪旁一座長廊式的吊橋木亭,木亭旁邊依次有石桌、石椅,桌球枱,兵乓球枱等休閒娛樂場所,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裏面還有各式各樣的大小秋千,以及一座用輪胎架起的甩甩橋,遊客朋友可以悠閒地蕩着鞦韆搖晃着,或是走上奇特的輪胎甩甩橋溜達一翻,然後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自是別有一番情趣。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峽谷內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季温度4°-6°C,涼風常伴,是開縣近郊避暑休閒的絕佳處。

遊客朋友,我們沿着天心潭再前往500米左右,就到了另一處乘涼避暑的好地方,那就是龍潭聖景,即天心龍潭洞。龍潭洞為一個千年天然溶洞,洞內奇石林立,有的像玉米、有的則像羅馬的鬥獸場,有的像椰子樹,有的則如簾幕……惟妙惟肖,千奇百怪,堪稱一奇。在溶洞底部還有一道道暗河,置身洞中,你可清晰聽見暗河流淌的聲音,在清幽之間夾着一份泉水般的叮咚是何等歡愉,且洞內常温均保持17°C左右,冬暖夏涼,無論你何時到來,都能讓你滿意而歸。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4

天心永樂禪寺,乃深藏於祖國東南奇秀——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剎。初建時稱為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武夷山方圓120裏的景區範圍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道士韓洞虛曾一度易其名為天心庵並予以擴充構體。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這一宗教名構,改為天心永樂禪寺。此時,“天心”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因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記載,天心永樂禪寺所座落之天心峯居於武夷山之中,“猶天之樞極也,故名”。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羣峯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

清末,光緒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大學士贈送“福德因緣”匾額一塊,現仍懸掛的寺中,頗為名貴。

天心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光緒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剎的名僧德容榮任住持。他主持大興土木,廣增佛殿僧舍;弘揚佛法,喜結十方叢林,遂開創這方寶剎最令人難忘的歷史。自僧德容住持寶剎起迄至民國20xx年,該寺先後共傳了七堂大戒,曹洞鐘鼓遍天下,武夷佛法傳人心,天心永樂禪寺也成了各地僧侶朝拜受戒的古聖道場。據傳,名剎香火旺盛之時,寺內有僧眾百餘人,鐘鳴鼎食,磬鈸和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遊客亦多為香客,名山倍加揚其名。佛誕之日,香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武夷山道為之擁擠不前,盛況空前。

天心永樂禪寺,它得天獨厚地處於武夷山山北的風景絕幽之處。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內,恍如遊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祕之感“平衍之處日葛香林,禾忝環匝,竹樹森列,望之蔚然,猶濠濮間雲。”(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名剎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000米(平方米)。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禪心,令人超凡脱俗。古代詩人傅如舟在《宿天心永樂寺》中有詩句贊曰:“……始知九曲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險豁,深篁倚煙嵐,沙田稻翼翼,巖桂花王參王參……”

名剎的建築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線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檐曲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歲月無情,由於種種原因,寶剎昔日之盛況已不復存在,慕名前來遊山進香者多心緒悵然,若有所失,亟望重光寶殿,大弘佛法,俾使源遠流長的武夷山三花並蒂、釋道儒三教共存的局面能再顯異彩!

1989年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該寺,遍覽了正擬修復的殿堂,希望廣大信徒鼎力相助政府,共同襄成盛舉。並欣然為寶剎題匾。現寺院公路修建正在緊張籌劃中,寺院重現光彩,指日可待。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它源於章節堂巖,與流香澗合流後,向東穿出霞濱峽口,匯入崇陽溪,長約7.5公里。

從霞濱峽口,沿章堂澗向西得約裏許,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架,或藏於洞內,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從下望去,儼然一幢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此空中樓閣是清咸豐年間,崇安縣的土豪劣紳為躲避太平軍而僱人營造的。丹霞嶂巖洞,上倚危崖,下臨深淵,地勢十分險要,乍看似乎無路可攀。但只要從山後繞道火焰峯而上丹霞峯頂,爾後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到達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明明是建天懸崖峭壁間的縣樓,為什麼又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節省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沒有,縣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杉木,便是當時安裝天車——一種起重機械的架子。因而當地人稱這一景為“天車架”。

從天車架向前行約數百米,大家看到的這座形似雄鷹的巨巖,稱鷹嘴巖。鷹嘴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鈎形的“鷹嘴”上竟然生長着一株幹虯的古老刺柏,給鷹嘴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從巖頂直削而下的巖壁,縝潤瑩潔,白裏透紅,而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隱約約地現出一條條裂紋,猶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所處的這個角度望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勢欲振翅高翔,搏擊蒼穹。古人有詩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喙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鷹嘴巖的神姿。

繼續前行,過慧苑寺前石橋,左折入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説來十分奇怪,武夷山風景區的的所有溪泉澗水,均是自西向東,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拋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蘭花叢生。“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與飛花相隨不捨,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熥遊歷此地,不忍離去,遂將澗改名為“流香澗”。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矗立,水流其間,僅容一人往來。夏日處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出清涼峽一遠,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峯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夫斜戴着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峯。繞過飛來峯,大家看到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叫“玉柱峯”。

從玉柱峯前行至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峯,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流,到處佈滿了叢叢簇簇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一派生機,不愧是“茶的王國”。在九龍窠最後一窠巖壁間,不一用石塊壘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生長着幾叢茶樹,它就是聞名於世的“茶中之王”——大紅袍。大紅袍之所以能夠獲得茶中之王的譽稱, 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流落的還有苔蘚等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且兩面三刀旁巖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温變化不大。再加之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著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衝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衝至七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贏得了人們的讚譽。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的由來,民間傳説很多,有的説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舉子的病,後來舉子得中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人便給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也有的説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終日肚疼鼓脹,卧病不起,請遍天下的名醫,用盡了靈丹妙藥,都不見效。後天心廟的老方丈敬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龍窠謝恩。大臣到時,便將大紅袍牛披在茶樹上,並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牙勃發滿樹豔紅。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大紅袍茶樹僅有四株,來武夷的旅遊者,無不想一睹大紅袍茶樹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關部門,已開闢“大紅袍之旅” 線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好評 。

從九龍窠前行裏許,大家等到看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圖]。據董天《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的前身,稱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0xx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這一宗教名構,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 ”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極樂世界”的無窮寓意。重建後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古剎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邃,鳥鳴蟬噪,意境深 ;步入寺內,香煙燎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有僧徒百餘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有關部門以已決定修復永樂禪寺。目前大雄寶殿修建工程正在進行,並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依崖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後的巨形“佛”字[圖],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字,字高11米,寬9米,計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位於天心巖東面的杜轄巖,又稱杜葛巖[圖]。相傳早先有杜氏、葛氏兩位女子隱於此地,以人名巖,隨稱杜葛巖。明萬曆初年,司丞呈中立於此結廬靜修時,易“葛”為“轄”,改為杜轄巖,取其巖壁周遭若城郭,扁國邃,僅開一竇,不容車馬往來的意思。杜轄四周,羣峯雄峙,修篁環抱,宛如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但在巖內卻隱匿着兩個不同風貌的洞穴。從巨石壘疊的石門跨入,但見懸崖千韌,嵌空而出,覆蓋着一塊小小的谷地,風雨不侵。谷地裏建有一幢小樓和栽有幾株桃樹,一泓清澈的泉水從樓旁流過,環境幽雅,纖塵不染,這是下洞,名為會仙洞。從下洞躡石磴而上,一路竹樹掩徑,流泉潺潺。巖上,在石几、石凳和石棋盤,錯落在一個穹然上覆的巖穴間,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絕而軒朗,一上一下,景色迥異。從杜轄巖上極目遠望,香爐峯就象几案一樣橫列在腳下。象鼻巖整裝待發,聽任你的安排。盤珠巖頂上疊着一塊圓石,彷彿要向你獻上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而丈人峯上的映山紅,宛如一抹絢麗的彩霞。至此已非塵世客。各位網友,目睹此境,想必大家都有飄飄然羽化成仙的感受吧!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勞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簾洞。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天心橋景區。天心橋景區位於開縣東北部的譚家鎮,景區內主要景觀有天心潭、天心谷、龍潭聖景、天心漂流、花仙峽等,各個景點各有特色又渾然一體,天心潭的清幽、天心谷的靜謐,龍潭聖景的清涼,花仙峽的雄奇、天心漂流的驚險刺激。現在,請大家就隨我走進這個清幽、神祕之地吧。

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便是一個“V”字型的清水大壩,此處便是天心潭,天心潭方圓百里,潭水清冽,那水綠中帶藍,有灕江的清幽之美,潭上可盪舟,可游泳,可享各類茶牌娛樂。

沿着公路進去數米,便是一座水泥大橋,大家可不要誤認為這就是“天心橋”,這只是一座為方便大家車輛通行而特意建造的大橋,名扶貧橋。大家注意看,在這座橋的下方還有一座長十幾米,讓人膽戰心驚的木板橋,走在上面晃來蕩去,十分危險,被當地村名稱為“甩甩橋”,在沒有修通上面這座水泥大橋之前,這種木板就是當地村民唯一通行的道路,呆會兒大家只要留意我們所經過的河道,就會發現這河面的上空,還有幾座比這個更為險奇的甩甩橋。如果你對這座橋感興趣,膽子又夠大的可以不妨從上面走走看,不過大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人越多橋就晃得越厲害,加上橋自身的負荷有限,所以大家最好是兩三人一小組分別而過。從橋過去便是景區接待中心,這裏餐廳,賓館,茶館,KTV等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要看到真正的天心橋和天心谷等景觀。還需先坐小機動船從水泥拱橋下穿過天心潭溯河而上夾岸前行。行進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河岸兩邊巖壁上倒掛着許多鐘乳石,它們千奇百怪各具形態,更為奇特的是巖壁上突出的那塊扁平的圓形乳石,是不是像一朵“千年靈芝”呢,在我們天心橋景區,像如此神奇的天工景觀兩岸峽谷隨處可見,只要你留心觀察,也許你會發現更多美麗而奇特的精緻,讓你收穫滿滿。

請大家往正前方的頭頂方向看,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甩甩橋,這座橋更為險奇,陳舊的橋板好多地方都已破爛,已經很少有人行走,只是作為一種歷史的紀念,印證着山民們勇敢堅強的精神,也見證着山區交通的變遷。

下船後,大家請向你的右前方看,對面那座水簾洞上的兩座緊緊相依的大山便是被世人所稱奇的愛橋——天心橋了。天心橋原名又叫天生橋,意為兩座大山合併中間卻留下一道門拱,專供遊人進入裏面一個靜謐的峽谷,故稱天生橋。後因有人也在它對面的山頭採藥,偶一抬頭,發現這“橋心”中間竟有一心形的巖石高高掛着,故改名為“天心橋”。傳説這是古代一對相戀的男女,但他們的愛情卻遭到雙方家人的極力反對,強迫美麗善良的姑娘嫁給遠方一位富貴人家,兩位深愛的人兒無奈之下便選擇了逃婚,並隱居於此。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他們的家人便找到此地,要強行將他們拆散。情急之下,他們便爬上了天心橋上面的山頭,雙雙從崖上縱身跳下。觀音娘娘在天上看到,為之感動,便將他們化成兩座石山,一左一右,永久相伴。兩位相戀男女不滿足僅僅每天相視對望,歷經萬年的磨礪變遷,終於牽手,相依相擁,他們的心便也交融在了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心形巖石,當地老百姓也她稱為“愛情石”。

踏過一段河卵石鋪就的河灘,然後經一位擺渡者的小木船便來到天心橋下。下得船來,遠遠的就能看見一個狹窄的谷口,又象是一個山洞,山洞被茂盛的蕨類植物遮掩着,從山洞進去便可到達天心谷。

大家看,在天心橋橋洞頂右手邊有一座有着三百多年曆史的清代觀音廟,廟身雖至於隱蔽峽谷之內,卻終年香火不斷,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在這裏,為自己的家人許下虔誠的心願。經過一座木板橋,一個猶如《西遊記》裏水簾洞內的大壩頓時出現在大家眼前。這個壩子呢,其實是一條長約數千米的靜謐峽谷,谷底很寬,遍佈了大大小小灰白的卵石,間或長着些蘆葦藤蔓等植物,一條小溪穿越而下,小溪旁一座長廊式的吊橋木亭,木亭旁邊依次有石桌、石椅,桌球枱,兵乓球枱等休閒娛樂場所,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裏面還有各式各樣的大小秋千,以及一座用輪胎架起的甩甩橋,遊客朋友可以悠閒地蕩着鞦韆搖晃着,或是走上奇特的輪胎甩甩橋溜達一翻,然後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自是別有一番情趣。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峽谷內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季温度4°-6°C,涼風常伴,是開縣近郊避暑休閒的絕佳處。

遊客朋友,我們沿着天心潭再前往500米左右,就到了另一處乘涼避暑的好地方,那就是龍潭聖景,即天心龍潭洞。龍潭洞為一個千年天然溶洞,洞內奇石林立,有的像玉米、有的則像羅馬的鬥獸場,有的像椰子樹,有的則如簾幕……惟妙惟肖,千奇百怪,堪稱一奇。在溶洞底部還有一道道暗河,置身洞中,你可清晰聽見暗河流淌的聲音,在清幽之間夾着一份泉水般的叮咚是何等歡愉,且洞內常温均保持17°C左右,冬暖夏涼,無論你何時到來,都能讓你滿意而歸。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7

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九曲溪這可是個美麗的勝地!大家看,溪水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而且一眼就能看到底,還能看見水底彩色的鵝卵石,九曲溪是水不深,一米左右,魚也不多,大概是應為水太冰的緣故吧!

大家可以坐船順着九曲溪慢慢往下觀賞,那碧綠的溪水,會讓你把所有煩惱都拋到後腦勺。兩岸奇峯陡峭,有許多怪石會讓你產生種.種幻想。最美的峯就是玉女峯,應為它活像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最奇特的峯要數峭龜石,它還有一個傳説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許多仙女到九曲溪裏洗澡戲水,一隻烏龜聽見它就躲在一塊石頭後面偷看,這件事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於是就懲罰烏龜,把它變成一個大石頭。

我們第二個到達的景點是“一線天”它是武夷山奇特的巖洞,一線天是一座山中間裂開的一條縫,一線天長約100米,寬不足90釐米,一線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釐米,一些身材比較胖的遊客千萬要小心,以免被卡住。從右邊羲洞入內,一線天的天光?長虹令人歎為觀止。一線天內很潮濕,有的地方還有水,遊客們一定要小心,不要滑倒。請大家不要亂丟垃圾,那樣會影響環境。

武夷山十分美麗,希望大家有機會還可以再來!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不同凡響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響導。歡迎你們來到山奇水秀的武夷山。武夷山的景色和我的名字一樣也是不同凡響的,今天,請你們跟隨我的腳步來領略武夷山的不同凡響吧!

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它位於福建省西北部邊境,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全國級旅遊度假區之一。1999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榮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武夷山成為世界第23處、中國第4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

現在,我帶大家來到天遊峯腳下,請大家先抬頭看,整座天遊峯是一塊大石頭,你們所看到的“螞蟻”是在爬天遊峯的人,他們就像螞蟻在搬家,一步一步往上走。現在我開始帶大家爬天遊峯,請大家跟好隊伍,不要走散,注意走路不看景哦!好,我們到半山腰了,來到一覽亭,向四面看,前面九曲蜿蜒,溪上竹筏輕蕩。旅行家徐霞客評點:“天遊峯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故天遊峯有“武夷第一峯”之稱。從天遊峯頂上往下看,美景大半收在眼底。九曲溪正滔滔不絕地流向天邊,還有各種各樣的石頭,看,那兒有:兩隻懶洋洋的“水龜”趴着,這兒是一個神奇的筆架峯,還有那座是讓人口水直流的“漢堡”,而漂亮的“玉女”、英勇的“大王”也在前方等着我們呢!

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平緩,大家不走“回頭路”,我們不從原路下山,也就是不走回頭路,但下山途中的風景也少了很多。整個爬山的過程約三個小時。

早上的行程就到此結束了,寧靜的下午,我們會坐上竹筏,身臨其境地走進這如詩如畫的世界。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旅遊。我姓劉,大家可以叫我劉導。今天,我將帶領着大家遊覽武夷山最高的山峯--天遊峯和最美的河流--九曲溪。請大家注意在遊覽的過程中,不要隨手亂丟垃圾,共同維護好武夷山的衞生環境吧!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名的天遊峯腳下。天遊峯海拔409.6米,有828級石階。俗話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讓我們開始爬山吧!大 家往上望,可以看見山峯十分險要,石階彎彎曲曲的,旁邊還有一條鐵鏈子,好像是從天上墜下來的。繼續往上走,現在,我們來到了半山腰,向下望,大家可以看 見一片片綠色的草坪,像一塊翠綠的地毯。瞧!有許多人正坐在草坪上野餐呢!那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綠色的茶園,武夷山的茶可是很有名的耶!終於到山頂了, 大家一起極目遠眺一下吧!人羣密密麻麻的,就像一隻只黑色的小螞蟻一樣。那條蜿蜒的河流就是赫赫有名的九曲溪,也是我們下午要遊覽的地方。遠處的山峯連綿 起伏,形態各異,真是壯麗無比。站在這裏遠望,整個武夷山的山水盡收眼底,真是有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我們現在來到了著名的九曲溪。九曲溪是武夷山的靈魂,由西向東折為九曲,故名“九曲溪”。它的流域面積為5平方公里,全程9.5公里,每一曲的景緻都各不相同。

現在,我們穿上救生衣,坐上竹排慢慢漂流,欣賞兩岸的風景吧!九曲溪的水是那麼清,清得連水底的鵝卵石都能看見;九曲溪的水是那麼靜,靜得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九曲溪的水是那麼綠,綠得就像一塊碧玉。

看!九曲溪的山峯既奇特又陡峭。現在,美麗的玉女峯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她好像一位亭亭玉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在向我們微笑。我們又看到的山峯叫“大 王峯”,他威風凜凜,就像古時候坐在宮殿裏的大王。最奇特的石頭是“峭龜石”,它好像一隻巨大的烏龜趴在山峯上。每一座山峯和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特點, 簡直美不勝收啊!

武夷山最具特色的兩個景點的遊覽到此結束了。是不是讓你們流連忘返啊?歡迎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0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奇秀甲東南”之稱的武夷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那下面小×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武夷山市。

它位於福建省的北部,面積2802.8平方公里,人口22萬。是我國茶葉生產基地之一。武夷山茶久負盛名,被譽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就是我們參觀的對象。相信各位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傳説中的茶王。究竟是什麼樣的?那就隨小×的腳步一同去拜偈這位茶王。

各位團友請看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溪,它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全長約7.5公里,因為從章堂巖流出,所以章堂澗,好了團友們快跟上哦,我們已經看到了“天車架”了。大家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不是有一座空中樓閣啊!據記載這些是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時當地的土豪劣紳為了躲避太平軍而造的,大家乍一看是不是覺得要上去比登天還難。其實只要從山後繞山登頂,再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到達其中。那這個景幹嗎不叫“空中樓閣”不是更好聽嘛!因為當初修建了節省時間,所用的材料均用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朽木所組的天車架運上來的,所以咯,“吃水不忘打井人”當地人便叫它“天車架”。

團友門茶王之旅才開始呢!想一睹風采,就快跟上來哦!大家看前面那塊巨巖像什麼啊?對了,就像鷹嘴,所以它叫“鷹嘴巖”大家注意到了沒!上面還有一棵古老刺柏,這給這頭老鷹添了幾分帥勁,小×禁不住回想起那首詩:雄鷹獨立健無倫,鋭椽昂頭實逼真,多麼真實,貼切啊!團友們心可別跟着鷹一起飛,我們繼續下一站,過了石橋,我們現在所看到這一條溪水叫流香澗,它的原名叫“倒水坑”大家可別以為這裏是倒水的地方。那是因為惟有這條山澗不同至其他山澗匯入崇陽溪,反倒是先至東向西再改變方向迴流,明代詩人徐火通遊歷至此,流連忘返,就將此澗改名為“流香澗”,現在我們要過清涼峽了,我先帶頭,大家一個一個過,相信小×過得了,你們也一定行。大家看那邊山峯上聳立着向前傾斜的巨石,像一個農夫戴着一頂斗笠,相傳這塊石頭是飛來的,因此取名為“飛來峯“,大家請隨我來,我們終於繞過了“飛來峯”,大家看這座撥地擎天的山峯叫“玉柱峯”,同志們我們期盼已久的茶王就快到了,大家加把勁啊!我們已經到了“九龍窠”這裏的九座山峯,猶如騰空而起的巨龍,大家看這裏到處部滿了叢叢蔟蔟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一派生機,不愧為“茶的王國”

快到了同志們!再努力啊!“九龍窠”的最後一窠看那個用石頭墊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長着六叢茶樹,它就是我們今天要拜偈的茶王——大紅袍。大家看大紅袍茶樹之所以能夠得到茶王的美譽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在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縫,巖頂終年有水自縫滴入。隨水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所以這裏的土壤較為肥沃,且兩邊還有巖壁自立,日照不多,氣温變化不大,再加上平時茶農精心的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越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衝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從而奪取“茶王”之冠,1998年在武夷山茶節上大紅袍競以20克15.68萬元,拍出奪得全國茶葉拍賣之最。而且大紅袍的年產量極少,一年只有七八兩,我們雖沒口服一品真諦,但不妨在這幽靜的九龍葶裏,品嚐一下小紅袍吧!

來,大家跟我來,今天我給大家表演一回我剛學的武夷功夫茶,並講講大紅袍的傳説:相傳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由於吃了生冷的食物,病倒在路上,被下山化緣的天心永樂禪寺的老方丈看後抬回寺中。方丈見他臉色蒼白,於是抓了一撮茶葉,用開水泡開,讓秀才喝下,沒過幾天秀才就好了,於是向方丈辭行,臨行説:“倘若有興高中,定返此地謝恩”,時隔不久,秀才果然金榜提名,後來回寺中詢問方丈是何仙丹妙藥救了他,方丈答到:山中有一棵神樹,眾鄉親如有不適就採幾片樹葉泡水喝,病就好了,狀元一聽有此神樹便請方丈領他去看,將他看到此樹便即問起此樹的名字。老方丈説:此樹尚未有名。於是狀元激將身穿的紅袍蓋於樹上説:就稱之為“大紅袍”吧!其實啊!大紅袍最根本的得名原因還是因為其嫩葉是紫紅色兒得名。魯迅先生曾説:“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我叫劉怡辰,大家能夠叫我“劉導”,歡迎各位女士和先生來武夷山遊玩,你們肯定會對那裏流連忘返,永遠記住這美麗的風景。總之,你們會十分愛那裏的。

首先,我們要到著名的景點——九曲十八彎划船。‘請注意’,我們已經進入了九曲。你們看,那是‘烏紗帽’,那個山包圓圓的,多麼像一頂古代官員戴的烏紗帽嗎?那片山腰上的竹林不正像鑲在烏紗帽上的美玉嗎?”個性名字大全

“你們瞧!那兩塊黑乎乎的石頭,是有名的烏龜石。它們多像兩隻烏龜,小龜歪歪斜斜的趴在大龜身上,一上一下地浮在水中。傳説在幾十年前,觀音在那裏講經,這兩隻烏龜偷偷地跑出龍宮來偷聽,由於聽得入了神,誤了回龍宮的時辰,就變成了石頭。”

之後,竹筏漂到了一處陡峭的石壁邊,我説:“石壁上洞穴裏的木頭就是有名的武夷船棺。如果你抬頭望着那刀劈般光滑的石壁,就會看到上方有幾個黑乎乎的洞穴,其中有一個洞穴的裏面向外露出了一截粗大的棺木板,它們就是千年武夷山的船棺了!這些木棺在現代把它取下來當然也很不容易,何況古代科學那麼不發達,船棺就更不容易被放在那麼高,那麼陡峭的山上了。並且還經過了大自然千年的風吹雨打,烈日炎炎的太陽暴曬,它們這些武夷船棺也不會腐爛,武夷山船棺舉世聞名就説的這一點。”

我講的就這麼多啦,請各位遊客自由觀光三小時,三小時後到那裏集合。注意,那裏比較危險,請大家注意安全,不好讓孩子到水邊來玩兒,必須要看好您的孩子。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叫鄧琦芸,你們可以叫我鄧導遊。今天的。今天就由我帶領你們去遊賞武夷山。

遊客們,武夷山位於武夷山脈的中部。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武夷山看看。來,跟着我,我們繞過大門,來到了武夷山的樓梯下面,我們來到了天遊峯,天遊峯的海拔有408米,相對高度215米。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東接仙遊巖,西接仙峯峯,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峯上有一?沿崖壁流下峯底,形成高差約120米泉。峯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鬱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也。"

參觀完天遊峯我們再去大紅袍景區看看。大紅袍景區在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峯,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髮育,使峯脊高低起伏。

遊客們,你們可以去天遊峯,也可以在大紅袍景區裏遊賞。不要亂丟垃圾,請注意安全。

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希望下次能帶大家遊賞其他景區。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3

各位團友大家好啊!做了怎麼久的火車一路辛苦!首先由我代表武夷山教育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各位嘉賓光臨武夷山旅遊觀關表示最城摯的歡迎。我姓李名穎在未來的倆天內我是各位的導遊,陪同各位一同領略武夷山水的神韻。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導但是語音一定要咬準了不要説成是領導”了,如果是這樣我會欣然答應的。我們的司機師傅姓犯,這倆天將由我和犯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力求讓大家住的滿意,吃的舒服,玩的舒心,走的順利。火車站到我們的酒店還要15分鐘左右在這裏我先象各位介紹武夷山的一些基本情況。

武夷山位處於福建的北部處於閩贛交接處,面積是2718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80的面積是山地,可以居住的面積只有百分之10,自古以來就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説法。武夷山這裏又是華東屋及,華東的最高峯就在武夷山的保護區內黃崗山海拔2158米。武夷山在1999年的時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在中國被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的只有4處那就是黃山、泰山、峨眉山和我們的美麗的武夷山。

在武夷山271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有着999平方公里的遺產地其中分為大武夷和小武夷。大武夷是以保護區為主,小武夷是以方圓70平方公里的景區為主。我們這倆天的行程是以小武夷為主在方圓7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進行遊攬。在方圓7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景點可以用數字來概括那就是33、66、72、99之勝,那何為這33、66、72、99之勝呢?33指的是碧綠青透盤撈于山間的9曲溪,66指的是景區內的36坐山峯,72指的是72個洞穴還有99坐山巖。自古以來不少的名山是和宗教是分不開的,而我們的武夷山也不例外,武夷山是儒釋道3教合一的名山,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由不同的教派所統治,隋唐時是以道教為主,宋元時是以儒教為主,明清一直到現在是以佛教為主。説到儒教我們不得不説説朱熹了朱老夫子是宋朝時的大理學家在武夷山呆了54年的時間創辦了朱子理學是中國歷史是記孔子之後的又一為及理學大成者。各位我們的酒店是為於度假區的_酒店,我們的舊店馬上就要到了,我們準備下車下車的時候把自己所帶的行李帶好,好我們下車。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4

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簡單的介紹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源於武夷山脈主峯——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星村鎮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緻的山水畫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順着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會讓您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兩岸奇峯峭拔、怪石嶙峋,會使您衍生種.種遐想。

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

1、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合;

2、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後,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3、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峯名仙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峯,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峯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佈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峯,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蹟巖。前者因頗像傳説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後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峯是天柱峯,俗稱“酒罈峯”。

一線天

我們第二個到達的景點就是人間奇景“一線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巖洞,左邊這個是靈巖洞,中間這個是風洞,右邊這個是伏羲洞。一線天是一座山中間裂開的一條縫,就像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100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這就是令人歎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一線天長約100米,寬不足90釐米,一線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釐米,一些身材較胖的遊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武夷山天心景區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我叫劉,大家可以叫我“劉導”,歡迎各位女士和先生來武夷山遊玩,你們肯定會對這裏流連忘返,永遠記住這美麗的風景。總之,你們會非常愛這裏的。

首先,我們要到著名的景點——九曲十八彎划船。‘請注意’,我們已經進入了九曲。你們看,那是‘烏紗帽’,那個山包圓圓的,多麼像一頂古代官員戴的烏紗帽嗎?那片山腰上的竹林不正像鑲在烏紗帽上的美玉嗎?”

“你們瞧!那兩塊黑乎乎的石頭,是有名的烏龜石。它們多像兩隻烏龜,小龜歪歪斜斜的趴在大龜身上,一上一下地浮在水中。傳説在幾十年前,觀音在這裏講經,這兩隻烏龜偷偷地跑出龍宮來偷聽,由於聽得入了神,誤了回龍宮的時辰,就變成了石頭。”

接着,竹筏漂到了一處陡峭的石壁邊,我説:“石壁上洞穴裏的木頭就是有名的武夷船棺。如果你抬頭望着那刀劈般光滑的石壁,就會看到上面有幾個黑乎乎的洞穴,其中有一個洞穴的裏面向外露出了一截粗大的棺木板,它們就是千年武夷山的船棺了!這些木棺在現代把它取下來當然也很不容易,何況古代科學那麼不發達,船棺就更不容易被放在那麼高,那麼陡峭的山上了。並且還經過了大自然千年的風吹雨打,烈日炎炎的太陽暴曬,它們這些武夷船棺也不會腐爛,武夷山船棺舉世聞名就説的這一點。”

我講的就這麼多啦,請各位遊客自由觀光三小時,三小時後到這裏集合。注意,這裏比較危險,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讓孩子到水邊來玩兒,一定要看好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