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陽江導遊詞(精選3篇)

暢遊陽江導遊詞 篇1

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緊鄰珠三角,扼粵西要衝。南臨南海,北接雲浮,東臨江門,西通茂名。位於北緯21°28′45″-22°41′02″,東經111°16′35″-112°21′51″。東西距離112千米,南北距離132千米。陸地總面積7813.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積佔26.03%,山地面積佔42.73%,平原面積佔22.17%。總人口282.81萬人,常住人口為242萬人(20xx年)。

暢遊陽江導遊詞(精選3篇)

陽江市區陸路距廣州247公里,距深圳、香港300公里,據珠海、澳門160公里,距湛江230公里。海岸線長341.5千米,主要島嶼有30個,島岸線長49.3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境內最高山峯為望夫山脈的鵝凰嶂(粵西第二高峯),海拔1337米,最長河流為漠陽江(廣東六大江河之一),全長199千米,南北貫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20xx年省環保廳公佈,陽江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水力資源:市內河流密佈,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4條,水力資源藴藏量67.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31.7萬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251座,裝機498台,裝機容量18.72萬千瓦。

海產資源:陽江海(島)岸線長476公里,海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海洋灘塗面積19.7萬畝,可供養殖16.6萬畝。全市現有閘坡、東平、沙扒、溪頭、河北、對岸和江城等七個經國家農業部批准的漁港,其中閘坡漁港為國家中心漁港,東平漁港為全國一級羣眾漁港。盛產魷魚、魚翅、海蜇、花蟹、對蝦、馬鮫魚、石斑魚等。海洋捕撈歷史悠久,海水養殖經驗豐富,海水產品產量穩居全省首位。

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煤礦儲量753.6萬噸,鐵礦儲量3521.6萬噸,銅礦儲量6155萬噸,硫鐵礦儲量7079萬噸,還有鈦、鎢、錫、鉬、鋅、煤、黃金、稀土、石灰石、花崗巖、石英砂等礦產。

旅遊資源:陽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山、海、泉、湖、林、洞遍佈全市,自然旅遊資源品種全、品位高、空間組合佳,在廣東省首屈一指。閘坡大角灣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陽春春灣——凌霄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海陵島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也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海島。20xx年陽江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主要景區有市區的東嶽公園、森林公園、北山公園、鴛鴦湖公園、北湖公園、石覺寺,海陵島的大角灣、馬尾島、十里銀灘,陽東縣的陽江温泉、東湖、東平珍珠灣、新洲温泉旅遊度假區,陽西縣的大垌山、月亮灣旅遊度假區,陽春市的凌霄巖、崆峒巖、龍宮巖、漁王石、春灣石林、玉溪三洞、八甲白水瀑布、百甬原始森林區等。

暢遊陽江導遊詞 篇2

從歷史上看,陽江古代已經成為海上航行補給、海防基地。北宋文學家、地理學家樂史所著《太平寰宇記》載,南恩州“既當五州之要路,由是頗有廣陵(今江蘇揚州)、會稽(今浙江紹興)賈人船循海東南而至,故吳越所產之物不乏於斯”。南恩州有海島名羅洲,亦即溽州,為南海航線上重要寄碇之處。“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的海陵島,在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前,一直稱為溽洲或螺洲。溽洲以東的航線尚可沿海岸而行,以西則直放大洋。據北宋地理學家朱彧《萍洲可談》卷二稱:“廣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溽洲有望舶巡檢司,謂之一望,稍北又有第二、第三望,過溽洲則滄溟矣。商舶去時少需以訣,然後解去,謂之放洋;還至溽洲,帽相應賀,寨兵有酒肉之饋,並防護赴廣州。”這些文字,清楚説明宋代陽江多處為海上絲綢之路所經之所,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貿易地點。明代陽江繼續作為海防重地,發生過多起抗擊倭寇的戰役。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政府在租佔香港島之後,曾向中國政府提出強租海陵島,因陽江民眾堅決舉行罷課罷市等抗爭而未能得逞。孫中山先生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開發海陵島作為商埠的構想。近年來,沉寂海底800多年的“南海Ⅰ號”大宋商船被打撈出水,進一步證實了歷史文獻記載陽江海上貿易繁華的可信度。

陽江歷史上也是西江出海口之一,即西江支流新興江通過低矮的分水嶺,連接漠陽江再入南海,故陽江歷史上行政長期歸入肇慶府。據測量,新興河頭與陽春黃泥灣兩河分水嶺之間,相距僅18公里,歷代都有人建議在此開鑿一條運河。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水語》中提過,民國時期還做過測量。陽江籍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司徒尚紀已向省政府重提此事,希望藉此開闢西江新航道,激活北津港,改善生態環境。如獲成功,昔日漠陽江上波光粼粼、艄公號動、船來船往,漠陽江岸邊青紗薄霧、瓊樓玉廓、燈火璀璨的願景必將再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產生的前提。陽江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山、海、泉、湖、林、洞遍佈全市,除了巖溶地貌千姿百態,地熱資源眾多,如春都温泉、合山温泉、新洲沸泉、陽西鹹水礦温泉等深受遊人喜愛外,濱海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擁有26處異彩紛呈可供開發的優質海灘,被評為“中國十大寶島”的海陵島天生麗質、海風漫卷,以陽光、沙灘、海浪、海港、AAAAA旅遊景區大角灣和“南海Ⅰ號”聞名於世,還有陽東東平的珍珠灣、陽西沙扒的月亮灣,沙灘資源十分優良,一灘一景,各具特色。

陽江的人文、歷史精華景觀也為數不少,有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的石覺寺,有始建於宋朝的北山北塔,有粵西佛教禪宗文化第一寺大垌山淨業寺,有南宋英雄太傅張世傑墓廟,有市民喜愛的新景觀鴛鴦湖景區、金山植物公園、陽江森林公園、冼夫人紀念館等等。

換而言之,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物質稟賦,為漠陽江人的發展與文明創造提供了穩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物質條件。

暢遊陽江導遊詞 篇3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初步推算,“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可能近800噸。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

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仍堅硬如新,敲起來鐺鐺作響。這艘沉船的出現對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保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同時,它也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

整船文物

瓷器:不少瓷器極具異域風格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數千件完整瓷器,彙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南海一號”還出土了許多“洋味”十足的瓷器,從稜角分明的酒壺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情。

“宋瓷成羣,舉國罕見。……惜哉!彩雲易散,寶瓷易碎。洋人巧弄譯筆,瓷器代稱中國。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寧賦》魏明倫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20_多件完整瓷器,彙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出水瓷器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被認為是宋代接受海外訂貨“來樣加工”的產品。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陶瓷鑑定泰斗耿寶昌對着“南海I號”上出水的瓷器連呼驚歎:“搞了一輩子的瓷器研究,卻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瓷類珍寶,很多連聽都沒聽説過!”

宋代是中國瓷器第一個鼎盛時代,出現了定、鈞、官、哥、汝五大名窯。對比明清時期華麗的琺琅彩,宋瓷以優雅的單色釉著稱,被不少瓷器愛好者們奉為中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宋代各地燒瓷名窯迭出,官窯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鎮建立鈞瓷官窯,專門為皇宮燒造花盆、盆奩等陳設貢瓷。在他的主持下,鈞瓷表面燒製出異常奇麗、變幻無常的線條,由於後人難以仿製,故有“鈞瓷無雙”之説。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絕倫,遂以“景德鎮”之名久久風行。隨着宋室的南渡,北方許多著名窯場能工巧匠紛紛趕赴景德鎮,帶來了當時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迅速發展。宋代,景德鎮因出產“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聞名於世,並通過泉州、廣州兩大商港通達海外,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名牌貨。據説,荷蘭、葡萄牙商人最早將瓷器販運到歐洲時,瓷的賣價幾乎與黃金相等。據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宋代的瓷器被運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最遠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亞等地。

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宋代的泉州、廣州、杭州等著名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出現了不少瓷窯,如“南海I號”上發現的福建德化窯、泉州附近的磁灶窯瓷器等就是當年著名的外銷瓷。考古學家曾在磁灶窯發現過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貿易口岸“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景象。

宋代,廣東瓷業進入一個空前的興旺期,出現了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等著名窯場,計有窯址80多處,年產瓷器達1.3億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北宋末年廣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況時説:“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卧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有專家稱,目前在東南亞各地發現的宋瓷,大部分都是當年廣州的外貿商品。

隨着宋瓷的光芒遠播海外,外國人對宋瓷趨之若鶩。在國外,宋瓷的使用成為階級和身份的象徵,甚至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俗。據記載,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為食器。宋瓷輸入後,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作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國家博物館,還依然擺放有許多產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金器:統一的特點是粗大

金器是“南海一號”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氣派的一類文物。到目前為止,南海一號共出水了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黃金首飾,沒有生鏽,閃閃發亮。它們比較統一的特點是粗大。鎏金腰帶長1.7米,鎏金手鐲口徑大過飯碗,粗過大拇指,足足四兩不止。可以推測佩戴這些飾品的人體格粗壯,身材高大。

銅錢:“海上絲路”的硬通貨

目前“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紹興元寶。

這麼多的貨幣一方面可能表明當時中國的國力之盛,中國貨幣可以成為“海上絲路”的硬通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鐵器:宋朝就出口廣東鐵器

除了陶瓷這類人們熟知的中國特產,那時科技領先的中國,還向世界輸出鐵器,800多年後,它們已經面目全非。“南海一號”船倉裏面還有兩樣比較大宗的東西,就是鐵鍋跟鐵釘,鐵鍋跟海水發生作用後,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鐵釘個體較大,二十多釐米長,鐵釘都是拿竹篾進行包紮的,數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廣東正是鐵器盛產地。

銅環:“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一號”裝載的貨品當中,除鐵鍋外,現在出水的還有不少金屬製造的商品,如銅環、銅珠等。對兩者的用途,考古人員表示目前銅珠的用途還不好推測。

在出水文物展示時,專家分析説,從這些製品的外觀看,只是經過初步的鑄造或打磨,像銅環等上面並無花紋等裝飾的痕跡,有可能是“南海一號”的船主將中國造的半成品運往海外進行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