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公園導遊詞(通用5篇)

客家公園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來到沙壩圍,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圍屋又是“客家藝術古堡”。在20__年初由龍南縣委、縣政府和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聞名海內外的“油畫村”——深圳大芬村共同打造的文化交流和大芬原創作品的展銷基地。基地旨在以藝術薰陶人,以基地培育人,以文化激勵人。把沙壩圍打造成“客家藝術古堡”是為了將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與高雅的現代藝術有機融合,並讓沿海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的先進經驗和文化藝術在內地得以昇華。

客家公園導遊詞(通用5篇)

沙壩圍位於龍南縣裏仁鎮新裏村,是慄園圍的後裔遷移過來的李氏家族。圍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沙壩圍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客家酒堡”僅一條小河之隔,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圍8公里,距龍南縣城7公里。距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出口、京九鐵路龍南站,均在7公里以內,交通非常便捷。

沙壩圍是龍南眾多圍屋的縮影,佔地面積1296平方米,圍高三層,高大堅固,壁厚0。6米。整座圍屋僅一道大門出入,大門兩側牆壁特別加厚,圍牆四角炮樓對稱分佈,外牆槍眼均勻密佈,圍內各層房間對稱佈局,是龍南眾多圍屋中唯一設有地下通道的圍屋,圍屋雖小但仍然有着完善的居住和生活功能以及較強的防禦功能,是典型的贛南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一,他與其他客家圍屋一樣承載了厚重的客家發展史。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參觀了“客家藝術古堡”,祝願大家玩得開心,但願客家藝術古堡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客家公園導遊詞 篇2

客家民居位於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我們先來看圍龍屋,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大家好,我叫__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客家民居。

你們知道圍龍屋為什麼是圓的嗎?因為客家人大多住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擁擠,所以建造了圍龍屋。

圍龍屋之所以那麼堅固,建造圍龍屋的材料也很奇怪。他們在土中摻入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夯築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顫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真是令人驚奇!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他們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樓裏的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很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是貯倉,三層以上做卧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井然有序,毫不混亂。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了,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客家公園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薛皓軒,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解客家民居的獨特風景。客家民居在嶺南山區客家人聚居的村子裏,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風格獨具、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民居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

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卧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與眾多圓形轉龍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在市郊東源縣仙塘圩鎮周圍,保留較好的客家民居就達30多座。現這座被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供遊人參觀的民居是河源圍龍屋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它建於乾隆17年(1749年),後經主人復修並擴建後棟,共66間房、24個廳、12個天井,算來這座民居的年齡已有250歲了。仙塘這座圍龍屋規模大,結構複雜,佈局講究。

其中不僅有卧室、澡堂、書房、廚房,而且還有一個四層高的樓閣。來到樓閣,大家如果留意的話,可以注意到每一層四壁上都開有小方窗。也許有人產生疑問,這麼小的窗口採光不太吝嗇了嗎?我這裏要告訴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禦外敵入侵的嘹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等武器抗擊來犯之敵。圍龍屋如此設計,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很大的關係:客家南遷入偏僻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一致對外,他們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禦功能城堡式的住宅。這座民居最讓人費解的是有那麼多天井,那麼多廳。儘管這是一個深宅大院,但經幾個天井透進來的光照射,各個角落也明亮許多。廳分上、中、下廳。據説上廳是為老人百年歸壽時的停放地;中廳為拜祖、議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廳之間都用兩扇屏風隔開,一般在舉行婚禮時,打開下廳屏風,百歲老人歸壽時打開兩廳屏風。各們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電視台迎接香港迴歸所播放的電視連續劇《香港的故事》

中前10集許多鏡頭,就是在這座客家的"大觀園"裏拍攝的。

圍龍屋不論是圓是方,在建築上都有其共同特點: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佈局規整。裏面的廳堂、天井為中心設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人,上百人甚至幾百人同居一室,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進行了改革,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單家獨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圍龍屋了,因而遺存的圍龍屋尤顯珍貴。圍龍屋的設計與建築,既有中原古樸的遺風又有南部山區的特色,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為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和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的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欄杆式"、雲南的"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譽為中國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築物。如今圍龍屋已走出封閉的大山,走向遼闊的世界。它成了一種歷史遺蹟,一種奇特的景觀。圍龍屋的精巧結構、奇妙佈局以及豐富內涵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慣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僅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同時又增長了知識。

客家公園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__你們可以叫我_。很榮幸當今天的導遊,我們現在乘坐的旅行車是去河源觀賞贛南客家民居,今天的“客家民包含和諒解。好的,到了贛南客家民居,希望大家下車時,不要擁擠,讓老人和小朋友先下。讓我來介紹一下客家圍屋。客家圍屋也叫圍龍屋。它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卧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

與眾多圓形圍龍屋不同的是,河源這裏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在市郊東源縣仙塘圩鎮周圍,保留較好的客家民居就達30多座。現這座被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供遊人參觀的民居是河源圍龍屋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它建於乾隆17年(1749年),後經主人復修並擴建後棟,共66間房、24個廳、12個天井,算來這座民居的年齡已有263歲了。

時間過得飛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遊”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再來。再見!

客家公園導遊詞 篇5

四月初,乘坐火車來到了唐山。修整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旅途。乘坐公交來到了廣場,剛下車站,便映入眼簾的局勢唐山地震紀念碑。走進這裏仔細的觀看了它的整體。紀念碑主碑的四根碑柱象徵着唐山的新建築拔地而起,表現了唐山的興旺發達,主碑的上端造型,猶如四隻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着人定勝天。碑的四周踏步為四段,每段7步,共計28步,象徵“7.28”(公元1976年7月28日)。而且每一面代表着不同時期。有地震中的情形,有搶險的情形,有八方支援的情形等等。四月還是一個剛剛踏入春天的月份,伴着清明節放假,很多的人,來過來遊玩。有幾個很小的孩子在這裏玩耍,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帶着他們年幼的孩子,來觀看,還一直對懷抱裏的孩子念念不停。

在紀念碑的左側,你可以看到唐山抗震紀念館,它的總建築面積5380平方米。紀念館建築設計新穎別緻,中間方廳聳立,周圍圓廈環抱,屋面西高東低呈台階狀,向廣場中心傾斜。每個進入裏面的人都要用身份證買一張票,而且在進入時工作人員會告訴你不要拍照。再有就是令我很是驚訝的唐山真個地方的地圖而且是立體的,放在玻璃的下面,你完全可以再上面行走,找一找你所在的地方在哪個地區。隨後,來到了地震中展覽區,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當時地震的慘烈,只是看一些圖片,就會感覺到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在災難面前,我們是那樣的無能無力。走到唐山一些近代工業,可以看到近代工業的一些輝煌成績,比如鐵路、一些鍊鋼廠、一些近代的工業圖片。在後來到的是抗震救援紀念區,看懂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還有一些用來的救援的工具,你會想象到當時的救援場景是怎樣的心情。乘着電梯,我們來到了二樓,震後的唐山市怎樣一點一點恢復並重新走到輝煌的現在,還有一個展區是地震的來源和如何防震的知識區,看過這些之後,心情很是激動的。懂得了許多,也學懂很多知識。

遊覽抗震紀念館就在久久不能平靜的心情中,結束了,我想這是我第一次來這裏,但不是最後一次,以後還有很多很多次,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想等都以後再來在此看到哦啊此情此景時,或許就有事另一番心情了吧!

記憶中的永恆,是精神的不竭,是我們依然看向遠方,依然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