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The Museum of Yat-sen)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成立於1956年,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是孫中山故里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設有"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三個機構,分為孫中山紀念展示區、翠亨民居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楊殷、陸皓東紀念展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其他展區6大區域組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一)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公里,距廣州城區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於1956年,目前管理範圍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35人,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於博物館徵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務情況,經上級批准,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並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務包括: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孫中山生平經歷研究;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後裔研究;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6、孫中山思想研究;7、相關的博物館業務和觀眾服務項目研究;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紀念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境求發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並以現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新。自20xx年2月起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現代系統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務、文物環境、自然生態的科學管理。

紀念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境"為主題,依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構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代生態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組建於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孫中山紀念館為依託,以保護中山民俗文物、弘揚民俗文化為己任,展覽與示範相結合的新型博物館,開館以來深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民俗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區,它分為民居展和民俗展兩部分,以文物展示為主,使參觀者能身歷其境,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農業展示區則以文物展示與耕作示範相結合為特色,知識性、歷史感並重,對青少年一代特別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的建立,不但為民俗文物的保護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展覽陳列更豐富、更立體。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於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蹟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xx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南朗鎮翠亨村,座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於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並設有一道圍牆環繞着庭院。圍牆正門外南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孫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築。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的灰雕,環下雕繪一隻口銜錢環的飛鷹。樓房內部設計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牆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户在正樑下對開。該建築物門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內前後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有一副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樓宇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此。 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佈置的。1883年,他從檀香山帶兩盞煤油燈回來,放置在條台上。後座是孫中山母親卧室,正廳南側為孫中山的大哥孫眉與夫人譚氏的卧室。北邊耳房是孫中山與元配夫人盧慕貞的卧室,當年所用的大木牀、梳粧枱和凳等仍舊擺放着。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二樓南邊,是孫中山的書房,牆上掛着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室內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台椅、鐵牀。1893年冬,孫中山曾在此書房研讀古今書籍,探索救國救民真理,並曾在這裏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1895年與陸皓東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還曾在這裏為鄉親治病。 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北邊是磚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蹟。孫中山7至12歲時,常與他姐姐妙茜在金檳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經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孫中山也常在山下蘭溪的溪間捉魚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樹,是他童年時代常常聽參加過太平軍的馮觀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將領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據悉,孫中山故居項目總投資約130億元,通過對核心景區孫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設一個集現代與歷史的國際休閒度假旅遊名鎮,計劃在3年至5年內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辛亥革命紀念公園佔地19.8畝,總投資約3932萬元,目前已竣工。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二)

孫中山紀念碑建於1920xx年,1930年落成。碑的造型可以説是獨具匠心、構思非常奇巧的,它遠看猶如一個巨大的“文”字聳立天穹。孫中山名文,號逸仙,碑上的“文”字則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細看銅像和碑身是“文”字的一點,兩邊的階梯交叉而上,構成“文”字的一撇和一捺。碑座正面刻有“親愛精誠”四個大字。“親愛精誠”是軍校的校訓,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愛,真誠合作。紀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

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據説這7級代表軍校在此地辦了7期,而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且屢戰屢勝。還有一種説法是,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在大陸共辦了12期。

碑座的紅色花紋,有人説是基-督教花紋。之所以刻有基-督教的圖案,據説是因為孫中山信仰督教,孔祥熙、蔣介石和宋氏家族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故飾上這種花紋是毫不奇怪的。

孫中山先生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神采奕奕,宛如他生前站在講台上講述“三民-主義”的原理。銅像是孫中山先生生前的好友、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贈送的。梅屋莊吉和孫中山三十年交誼不渝,積極支持孫中山的事業。當得知孫中山病逝後他十分悲痛,本來寫些什麼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後來他決定鑄銅像來紀念,使人們一看到銅像就自然想到孫中山先生革命和偉大的一生。梅屋莊吉原想鑄造七尊銅像,分放在日本和中國,但他當時經營的生意不好,且已經破產,身又患病,為了解決鑄像經費,他抱病四處籌款,連女兒準備結婚的儲蓄也挪用了。塑像是他委託雕刻家牧田祥哉塑造的。最後由於經費不足,只鑄成四尊,運來中國。一尊豎立在這裏,其餘三尊則分豎立在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和澳門孫中山紀念館。四尊銅像都是一模一樣的,均高2.6米,重約20xx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生命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這七個字,來表達他心中的理想。碑上刻的字是軍校代校務何遂寫的。何遂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是現在黃埔同學會會長何世庸,另外兩個兒子也都在政府任重要職務。有的人説,何代校務一家,父親是國民黨員,三個兒子是共-產-黨員,這是典型的國共合作,合作也是非常愉快的。

碑身背面刻有總理像贊:“先生之道,天下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國,允執闕中;況在吾校,化被春風;江流不廢,終古朝宗。”這是孫中山革命一生的寫照,也是師生繼承孫中山遺志的誓言。

西面刻有總理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廣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1920xx年國民黨定都南京後,“總理訓詞”便成為中華民-國國歌。民-國時期,每逢星期一舉行總理紀念週時,都要唱這首歌,背誦總理的遺囑。

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的,但這座紀念碑卻坐南朝北。據説,其中隱含着孫中山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遺願。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三)

步入庭院,綠樹成蔭,環境優雅,面向珠江,風景美麗。一棵白蘭樹屹立庭中,據説比中山紀念堂的那棵白蘭樹還要高,被稱之為“冠軍樹”。這棵樹樹型很有意思,在粗壯的樹幹上,分成兩大枝,花繁葉茂。有些觀眾聯想力十分豐富,觸景生情。他們説粗壯的樹幹,象徵國共合作,中間兩枝象徵兩黨分道揚鑣。上層花繁葉茂,縱橫交錯,又象一位位老人握手言和。是啊,歷史上的恩恩怨怨總有一天會化解,“相逢一笑泯恩仇”,民族要團結,祖國要統一,香港和澳門迴歸了,海峽兩岸也總有一天會統一的。

孫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兩層洋房建築,原為清朝末年的海關樓,牆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故居”牌匾。1952年維修時,把木樓梯從西側改到室內。

樓內舉辦“孫中山先生在廣東革命活動的圖片展覽”和“軍校校史陳列”。在這裏大家可以比較詳細地瞭解到軍校的整段歷史。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四)

孫中山故居坐落在香山路7號的孫中山故居,是一幢深灰色的兩層樓花園洋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屋內樓下是客廳、餐廳,樓上是辦公室、卧室和一個客房。1920xx年至1920xx年,孫中山先生就居住在這裏。現在故居的陳列,都是遵照宋慶齡生前指示佈置的。室內絕大多數陳列品都是原物原件。客廳中間的沙發,是孫中山先生當年使用過的。牆上的照片是孫中山先生任臨時大總統時拍攝的,鏡框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木頭拼成的,代表當時的五色國旗。

樓上的書房,是當年孫中山讀書和辦公的地方,那裏,可以看到孫中山用過的放大鏡和繪圖器具,以及幾張地圖。在書房的四周、樓梯角處、過道旁邊,放滿了書櫥和書箱,周圍的牆上掛着大小地圖,包括一張用毛筆畫的軍事示意圖,都是孫中山親自繪製的。

書房的隔壁便是卧室。在卧室的西南角,衣櫥的旁邊放着一隻靠背沙發椅。著名的《孫文學説》就是坐在這個椅子上寫出來的。卧室裏有一個可以摺疊的工作台。就在這張台子上,宋慶齡曾用打字機打出了孫中山口授的《實業計劃》底稿。

在樓上,還有一個不大的客房,1920xx年,孫中山在這裏會晤了李大釗和林伯渠同志。接受了新的思想,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0xx年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轉折。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於國民革命,積勞成疾,於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激勵着我國各族人民。

廣東孫中山故居的導遊詞範文5篇(五)

在中山市翠亨村,是一幢兩層樓的中西合壁式小樓房,為孫中山於26歲時所親自設計和改建。上下並列着7個穹形門樓,莊重而大方。四周皆蒼松、翠竹、古榕和紅棉,環境清幽。在中山書房中,陳列着他用過的針筒和聽診器。他雖當過總統,竟沒有一件傢俱和擺設,房中僅有一張農家木牀,一張舊桌和兩把木椅,這是他在遺囑裏所説的“一生不治家”的最好證明。孫小山曾在此室寫過著名的《上李鴻章書》,和陸皓東等革命志士共商過革命大計。孫中山試製炸藥時被炸裂的石門,至今仍存痕跡;他在庭院中所親植的酸子樹,仍在生長。今故居完全按原樣陳列,故居前已闢為公園,故居旁另建孫中山紀念館,收藏並陳列了許多珍貴文物,供人瞻仰。

中山故居是以翠亨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坐落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區東南方17.6公里處,廣(州)珠(海)公路主幹道旁。北距廣州約100公里,南距澳門約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與深圳、香港相望,陸地與珠海市毗鄰。翠亨村傍山瀕海,氣候宜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置身於林木葱蘢、鳥語花香的公園環境之中。

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並設有一道圍牆環繞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築。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環下雕繪一隻口銜錢環的飛鷹。樓房內部設計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牆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户在正樑下對開。居屋內前後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掛一副對聯,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據傳是樓宇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