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文廟導遊詞(精選18篇)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

柳州文廟位於柳州登台山,20xx年建造,文廟朝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為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

柳州文廟導遊詞(精選18篇)

重建文廟是柳州人民的心願,20xx年初,柳州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舉全市之力,在柳江南岸重建文廟。新建的柳州文廟保持了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規制,又融入了許多現代理念及地方文化。文廟主體包括櫺星門、泮池、泮橋、從心門、杏壇、大成門、東西廡房、大成殿、厚德明倫堂、崇聖堂、文昌塔及沿江遊廊等建築。柳州文廟創建了全國第一大鑄銅貼金高大的孔子坐像。文廟金碧輝煌、恢宏大氣、美輪美奐的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被專家譽為迄今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廟。柳州文廟將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地、廣西民俗文化的傳承地、民間朝拜祭祀聖地、新柳州旅遊目的地”。

柳州文廟以儒學思想為核心,通過親身體驗傳統文明禮儀活動,讓小朋友從小就知禮、懂禮、行禮;通過參加古代傳統禮儀,讓參與學生知書達禮,好讀書、讀好書;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參與和新聞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新春伊始我們就策劃舉行了“學子祈福,一桶高中”、“開筆禮”、“啟智禮”、“名家書畫展”,“國學講壇”、“ 禮樂仁和”大型燈謎會等活動、我們成功的舉辦了主題為“明智揚威 決戰大學聯考百日誓師文廟鑑彰”的柳州二中20xx屆大學聯考百日倒計時誓師大會;三月份我們與柳州的文明禮儀示範單位;柳州五星商廈共同策劃舉行了“傳承中華文明魂,五星巾幗先鋒行”感恩孝親的傳統禮儀體驗活動和許多我們禮儀示範活動;我們還為河池學院對外漢語系的大學生專門策劃舉行了主題為 “秉孔聖道,傳孟賢德”的傳統禮儀體驗活動。四月份,我們與市精神文明辦、市教育局共同承辦了“世界閲讀日”千名師生誦讀經典活動;還與樊上上藝術培訓中心共同策劃舉行了名為“文廟古韻育新苗”活動。在五月份,我們專門為柳州市直屬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成功的策劃舉辦了“尊師敬長文廟啟智”傳統禮儀體驗活動、為柳州市康祺幼兒園的小朋友策劃舉辦了“歡慶六一文廟啟智茁壯成長”傳統禮儀體驗活動;為至德經典教育連鎖機構策劃舉辦了至德經典·天鵝湖幼兒園傳統禮儀體驗活動等等,柳州文廟的國學講壇還專門邀請儒學專家、中國興禮實踐第一人、北京國子間古禮主持人申自強老先生前來文廟為全體員工講授中華傳統禮儀。柳州文廟現已成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中華文明的教育基地。

春節開放至5月底,柳州文廟已接待購票入園遊客過10萬人次,舉辦、承辦各項活動20餘次,吸引參與的來賓和遊客約5萬人次。此外,還接待了30多批來自區內外的各級領導,各部門的考察和參觀1800多人次。來自柳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各職能部門的約50餘批、近20xx多人次的參觀考察。柳州文廟為宣傳文化柳州和旅遊柳州起着重要的作用。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2

柳州文廟位於柳州登台山,20xx年建造,文廟朝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為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

柳州是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為了宣揚本地的歷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在登台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 3月份開始施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燈台為靠、駕鶴為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若登高遠晀,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為引人慾意信步於其中的勝境。建成後的柳州文廟,將與蟠龍山瀑布廣場、窯埠古鎮等,成為"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還有文惠橋。

柳州文廟最初建於唐貞觀初年,原址已無可考證,現在的柳州文廟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現代仿古建築羣。據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並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廟後,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學思想,並闡述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與中央政權推行政令的密切關係,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順暢,"人去其陋",社會經濟、文化飛速進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廟碑於柳城(當時柳州治所)。廟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現存於柳侯祠內。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廟遷建於城內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帶),地面建築無存。1920xx年,柳州文廟又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蕩然無存。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願。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於柳江南岸燈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現在選址重建的柳州文廟,涅盤重生,依山臨水,在國內20xx多座文廟中,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3

柳州文廟最初建於唐貞觀初年,原址已無可考證,現在的柳州文廟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現代仿古建築羣。建在柳州市柳江南岸的蟠龍山與燈台山之間,西連蟠龍山瀑布廣場,東為待修建的窯埠古街,與周邊的蟠龍雙塔、王氏山房、回族墓地、“天山萬里”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蹟一起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柳州是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為了宣揚本地的歷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在登台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3月份開始施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燈台為靠、駕鶴為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若登高遠晀,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為引人慾意信步於其中的勝境。建成後的柳州文廟,將與蟠龍山瀑布廣場、窯埠古鎮等,成為“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還有文惠橋。

柳州文廟最初建於唐貞觀初年,原址已無可考證,現在的柳州文廟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現代仿古建築羣。據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並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廟後,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學思想,並闡述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與中央政權推行政令的密切關係,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順暢,“人去其陋”,社會經濟、文化飛速進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廟碑於柳城(當時柳州治所)。廟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現存於柳侯祠內。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廟遷建於城內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帶),地面建築無存。1920xx年,柳州文廟又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蕩然無存。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願。

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於柳江南岸燈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現在選址重建的柳州文廟,涅盤重生,依山臨水,在國內20xx多座文廟中,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柳州文廟歷史

唐貞觀年間,柳州始建文廟,元和十年(公元820xx年)6月,柳宗元任柳州刺史,8月,即着重修文廟,10月完工。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廟(原址無考),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學學説、思想,並闡述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與中央政權推行政令的密切關係,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順暢,“人去其陋”,社會經濟、文化飛速進步。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廟碑於柳城(當時柳州治所)。廟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現存於柳侯祠內。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廟遷建於城內西北部(今市二中一帶),地面建築無存。

景點簡介

重建的柳州文廟朝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為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

泮池與泮橋

大門向南,門前街道東西兩側建有兩座牌坊,坊前立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大門兩側有八字形紅牆,琉璃黃瓦,庭中有半圓形水池,名叫“泮池”,池上建有精緻的石拱橋,叫“泮橋”,考中秀才的生員入學才有資格走過這條橋,稱為“入泮”。過橋後進入頭門踏上刻有云朵的青石台階,象徵“青雲直上”。

孔子雕塑像

櫺星門是文廟的第一座門,櫺星相傳為古代天上的文星,用它命名大門,寓意孔子是應天上星宿降生的,而且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櫺星,喻祭孔子如同祭天一樣,也包含有人才輩出,為國家所用的思想。柳州文廟的的櫺星門設計亦頗有獨到之處。櫺星門其實不是門,它狀若窗櫺,取疏通之意,表示通過此門納天下有學之士。以福建青石架構的櫺星門,高11.2米,寬24米,五框六柱,纏枝花卉,穿鬥窗式樣,比曲阜孔廟的櫺星門規模略大。過了櫺星門,便是寬6米、長25米的泮池,上有泮橋3座,漢白玉欄杆,柱頭雕雲紋,寓意平步青雲,接着步入從心門。 文廟規制中沒有從心門這個門名。從心門高10.98米,寬16米,柱、枋材質均為福建龍田黃青石。“從心”二字源出孔子之語:“從心所欲,不逾矩”,系市委書記陳剛根據柳州文化特色與時代相結合而命名,寄寓深遠。

杏壇廣場

據《莊子·漁父篇》記載杏壇是孔子講學之處,但此篇被認為是偽作,因此杏壇也無從考據。

孔廟杏壇位於大成門和大成殿之間,宋代之前是孔廟正殿所在,現存的重檐十字脊建築為明隆慶三年重建。廣場內四座牌坊,南北是“太和元氣”坊和“至聖廟”坊,東西是“德侔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

大成殿

主殿為大成殿,配殿東腋,西廡、東西腋門、碑廳組成。大成殿又稱先師殿,是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的正殿。其稱為"大成",是指孔子的道德,謂"孔子集先聖之大道,以成已之聖德者也"。重檐盝頂仿唐建築的大成殿,高30米,寬49.7米,縱深47.5米,矗立於5.8米高的台基之上,為整個文廟建築羣中的核心主體,也是9月28日柳州文廟祭孔大典的中心場所。此處浮光耀金,結構莊嚴,規模宏大,讓人頓生肅穆之情。我市文廟大成殿設計匠心獨具,建築體量成國內之最。大成殿台基高5.85米,丹墀共三層,平步處採用福建田黃青石砌就。

中間寬3.6米、長18米的御道上,饕餮紋環繞四圍,19條高浮雕的飛龍神態各異,有至尊的王者之氣,與金光寶氣的大成殿金頂相互輝映。大成殿環廊的24根紫銅包裝的蓮花騰龍柱,柱高6米,直徑0.8米,也是一大亮點,襯托出大成殿的威嚴與厚重。 兩側為東廡西廡,是供奉先賢先儒之處,一般是木主神位,無雕像。兩千多年來,從無到有,其中供奉之人依各朝各代統治者的意志而有所增刪變化,大多數是對於儒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學者,通過供奉,肯定了他們在祖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大成殿”匾額也堪稱國內一絕。它完全以曲阜孔廟大成殿匾額的康熙手術為範本,目前國內僅有柳州一家,故專家稱譽“北有曲阜,南有柳州”。

端坐於殿中的孔子銅像,已完成了外貼金箔的工序。身着十二章帝王服,頭戴十二旒冠冕,顯得慈祥、仁愛、睿智。這尊孔子銅坐像,材質之精、工藝之精湛、造型之美,在國內文廟中屈指可數。 分置兩旁的顏回、曾參、孔汲和孟軻四配像,亦堪稱國內文廟塑像中的精品,均為生漆脱胎彩繪座像,通高3.8米,像高2.6米,着九章服,頭戴九旒冠冕。 殿中藻井設計,亦是柳州文廟的首創。藻井通透,可見天空,寓意孔子思想與天地相通共融。大成殿內的四周飾以66000多平方米的紫銅板,紫銅板上用蝕刻工藝雕刻《論語》名句,以此襯托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類如這樣的首創設計在大成殿裏比比皆是。

崇聖堂

崇聖祠原名啟聖祠,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紇。清雍正元年(公元1720xx年)諭封孔子上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號,並諭准入祀,更為現名。崇聖祠在孔廟大成殿後。供奉並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 祠南向,有正廳5間,前有崇聖門,左右有東西配龐,四周用牆圍成一獨立院落。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將屋頂的青瓦換成綠琉璃瓦。

明倫堂

明倫堂,明代即有之,清乾隆、道光時修繕,面闊五間,進深六椽,七檁硬山前後廊式。“明倫”取“存天時,明人倫”之間。明代時為儒學講堂,清代時改為儒學教室,現闢為孔子生平展室。為了讓現代人更多地走近孔子、瞭解孔子、學習孔子,平遙文廟專門蒐集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和實物,全方位地介紹了孔子的一生和他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4

文廟又名孔子廟,是在宋朝建成的。在文廟硃紅色大門的上方有着精緻的金色木刻浮雕,上面描繪着孔子講學與弟子三千的景象,在文廟大門的兩旁有一對漢白玉石鼓,在石鼓中央雕刻着兩條活靈活現的鯉魚,象徵着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寓意。在硃紅色的外牆上寫着“宮牆萬仞”幾個大字,這是慈禧太后的御筆,這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對孔子的讚賞。

進入文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櫺星門牌坊,仔細觀察,櫺星門是由漢白玉雕琢的四根華表柱和祥雲組成的,以前只有在宮廷裏才有華表柱,這象徵了人們對孔子的熱愛及對孔子的敬仰和愛戴,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博學多才和紳士風度的嚮往和追求。

穿過了櫺星門就是泮池,泮池的形狀是半圓形的,它代表了只是成功了一半,還得虛心學習。泮池上面是泮橋,泮橋在以前只有“秀才”以上學位的人才可以從橋上通過去大成殿祭拜孔子,其他人則只能繞道而行了。泮橋又名狀元橋,它象徵着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到了夏天泮池裏會開滿了荷花,泮橋兩旁有幾棵梅樹,在梅樹下還種着些蘭花。梅花代表了不屈不撓,頂峯傲雪的精神,梅花自古和竹,鬆並稱歲寒三友,在百花凋零的冬天裏,只有梅花會迎着風雪開放清香滿乾坤。蘭花,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讚許,它象徵着君子的氣節,不論是在怪石聳立的石縫裏,還是在懸崖峭壁上都有蘭花的身影。而荷花呢?卓爾不羣,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品質是人們所追求的。

通過了中成門就看見了大成殿,在大成門的牌匾上寫着“與天地參”這是乾隆的真跡,它的意思是孔子的學識已經可以和天地平起平坐了,也表明乾隆皇帝對孔子的敬佩。走進大成殿,看見孔子像在中央,四周圍坐着他的弟子。站着大殿中彷彿聽到孔子給弟子講課的聲音。

文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精神的讚歎,又表現了孔子流芳百世被文人墨客所讚頌。更表現了桐城人熱愛文化、熱愛知識,勤奮好學的精神。所以説桐城是個徽墨飄香的地方,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藴,桐城所有學校至今還保留着六點晨讀的習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5

泉州這個多元文化城市,有許多特色景點,為了品味箇中趣味,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與作文班的同學們來到府文廟採風。

隨着導遊的腳步,我們先來到“泮宮”。據導遊介紹,這可是以前的學校呢!只見“泮宮”兩個字大氣磅礴地立在城門上。導遊説,這是泉州最後一名狀元——吳魯題的字。旁邊還有一塊板,上面寫着:北宋大觀三年始建民國三年南安李功藏重建。可那是1914年間建的,離現在都有105年了,怎麼還這麼新呢?原來呀,它被翻新過了。我還看到了現存的“原泮宮門樓屋頂保護展示記”,古建築的保存可真是不容易呀。

往西走,是文廟廣場,據説這裏有3000塊石板,這是為了呼應那句“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而建的。我們還看了“櫺星門”,但天公不作美,忽然之間陰沉沉的,不知道是不是打翻了墨水瓶,“滴滴答答……”雨水不斷地往下落,我們便走到大城門下避雨。導遊順勢介紹了大城門的歷史,連城門的“丁”字磚都不放過,真是盡心盡力呀。我們則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對於歷史人物故事都心馳神往。

變天如翻書,雨停了,我們繼續遊文廟。在泮池邊,導遊講解了朱熹的故事,並讓我們吟誦起朱熹的《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人如臨朱熹所見之現場。緊接着,我們走到了20__年“春晚”泉州分會場——文廟中心,見識了現代文化與歷史文化滿懷相撞的震撼,我內心澎湃萬千。

前面就是大成殿了。一進去,就是一座孔子的大塑像。真大呀!天花板上還有一塊塊的字板。“萬世施表”、“道洽打通”、“斯文在茲”……聽導遊説,這都是歷代皇帝題的字。四邊還有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孟子、曾子等,還有他的孫子們。左邊還有許多的樂器:古琴、簫、大鼓……我還見到了我熟悉的古箏,看到“簫”的時候,我想到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句詩句,彷彿在那古韻裏,也曾有我吟誦的身影,只有斯人已去,光疏影凋,我再也尋不見那身影,只能在回憶中牽掛着他的簫聲幾何。

在不知不覺中,府文廟之旅結束了,我又學到了許多知識,特別是看到萬聖先師——孔子時,我暗下決心,期望今後在那書香翰林中也有我匍匐前行的身影!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6

文廟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衚衕,始建於1920xx年,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隻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後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看過"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7

吉林文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建築年代較早、建築等級較高、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羣。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古典建築羣,其建築仿皇宮之制,佔地16354平方米,東西寬74米,南北長221米,有殿堂配廡64間,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輔助性建築呈對稱狀排列,四周由3米高紅牆環繞,正門前為長40米,高5米的照壁。進入正門建築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整個文廟紅牆黃瓦,殿宇軒昂,富麗堂皇,宛如帝王宮殿,整體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配飾雕琢無不精工。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説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説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櫺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櫺星門”三字。所謂“櫺星”,即是古代傳説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櫺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8

文廟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衚衕,始建於1920xx年,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隻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後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9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桐城的文廟。

文廟又名孔子廟,是在宋朝建成的。在文廟硃紅色大門的上方有着精緻的金色木刻浮雕,上面描繪着孔子講學與弟子三千的景象,在文廟大門的兩旁有一對漢白玉石鼓,在石鼓中央雕刻着兩條活靈活現的鯉魚,象徵着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寓意。在硃紅色的外牆上寫着“宮牆萬仞”幾個大字,這是慈禧太后的御筆,這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對孔子的讚賞。

進入文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櫺星門牌坊,仔細觀察,櫺星門是由漢白玉雕琢的四根華表柱和祥雲組成的,以前只有在宮廷裏才有華表柱,這象徵了人們對孔子的熱愛及對孔子的敬仰和愛戴,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博學多才和紳士風度的嚮往和追求。

穿過了櫺星門就是泮池,泮池的形狀是半圓形的,它代表了只是成功了一半,還得虛心學習。泮池上面是泮橋,泮橋在以前只有“秀才”以上學位的人才可以從橋上通過去大成殿祭拜孔子,其他人則只能繞道而行了。泮橋又名狀元橋,它象徵着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到了夏天泮池裏會開滿了荷花,泮橋兩旁有幾棵梅樹,在梅樹下還種着些蘭花。梅花代表了不屈不撓,頂峯傲雪的精神,梅花自古和竹,鬆並稱歲寒三友,在百花凋零的冬天裏,只有梅花會迎着風雪開放清香滿乾坤。蘭花,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讚許,它象徵着君子的氣節,不論是在怪石聳立的石縫裏,還是在懸崖峭壁上都有蘭花的身影。而荷花呢?卓爾不羣,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品質是人們所追求的。

通過了中成門就看見了大成殿,在大成門的牌匾上寫着“與天地參”這是乾隆的真跡,它的意思是孔子的學識已經可以和天地平起平坐了,也表明乾隆皇帝對孔子的敬佩。走進大成殿,看見孔子像在中央,四周圍坐着他的弟子。站着大殿中彷彿聽到孔子給弟子講課的聲音。

文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精神的讚歎,又表現了孔子流芳百世被文人墨客所讚頌。更表現了桐城人熱愛文化、熱愛知識,勤奮好學的精神。所以説桐城是個徽墨飄香的地方,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藴,桐城所有學校至今還保留着六點晨讀的習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0

吉林文廟位於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築羣。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築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聖旨興建的。1920xx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鑑於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築),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於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於宣統元年(1920xx年)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牆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説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説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櫺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櫺星門”三字。所謂“櫺星”,即是古代傳説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櫺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長白山導遊詞 ·松花湖導遊詞

·仙景台導遊詞 ·松花江導遊詞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1

蘇州文廟位於人民路45號。蘇州文廟即府學,初稱州學,始建於北宋1035年,為范仲淹任知州時以五代吳越錢氏南園舊地創立。范仲淹改革舊制,首創將官學與祭祀孔子的廟堂合為一體的左廟右學新格局,此制後為各地效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毀於兵燹。紹興十一年(1141年)平江知府樑汝嘉重建。此後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江蘇巡撫李鴻章、丁日昌相繼重修止,700多年間有碑記、志書可考的重修、拓建達30餘次。南宋時屋宇230間。明清時地逾150畝,約合10萬平方米。 清末廢除科舉,興辦新學後,文廟失於修護,日益衰頹,荒蕩蕪穢。1949年以後,文廟範圍一再縮小,部分建築陸續被拆。1957年下半年整修大成殿、戟門、兩廡及圍牆,次年上半年完工後,曾用於籌建蘇州地誌博物館。1960年後,又長期被佔作廠房、課堂、宿舍、倉庫等。

1966年起遭嚴重破壞,廟院面目全非。1978年5月起陸續興工整修大成殿、櫺星門、戟門等,並於1982年開始籌建蘇州碑刻博物館。1985年7月10日,東部大成殿一區先向遊人開放。西部明倫堂一區和北部崇聖祠一區經過整修,也於 1989年10月起接待觀眾。 府學文廟現存面積1.78萬平方米,僅為極盛時的1/6,平面佈局仍由東廟西學兩條軸線並列。東廟有櫺星門、戟門、大成殿、崇聖祠等,西學存泮池、七星池、明倫堂等,主要建築皆坐北朝南。 櫺星門原為文廟第二道門,曾幾經遷徙、改建、重作,現為明成化十年(1474年)遺構,因故於1980年北移300餘米。門為六柱三門四壁出頭青石牌坊,總面闊25.5米。沖天柱雲冠雕飾盤龍,下立抱鼓石夾杆,兩中柱高8米,四根邊柱高6.86米。

柱間有額枋兩道,雕行龍、翔鳳、仙鶴,並飾有日月牌版和雲版。四堵磚壁以九方清石板貼面,呈井字形,中央雕牡丹或葵花圖案,四角飾卷草如意紋,上覆瓦脊,下承石須彌座。櫺星門石雕渾厚剛建,粗中有細,有明顯的明代藝術風格。 戟門原為文廟第三道門,又稱大成門。現有建築為明化成十年重建,清同治年間重修。硬山造,面闊五間25.5米,進深七檁12.5米。左右接掖門各三間,惟東掖門僅存兩間,共十間,通面闊47.8米。明間與左右次安斷砌門。台基前踏跺中央置團龍御路。 大成殿為文廟正殿,北宋時稱宣聖殿,經南宋紹興、元大德、明宣德年間重建改作,現存建築為成化十年所建,後雖經修葺並有所改動,但結構嚴謹,用料粗壯,風格古樸莊重,仍不失明代規制,且保存明代舊構尚多。重檐廡殿筒瓦頂,面闊七間計30米,進深13檁計21米,20.5米,台基高約1米。殿柱均施連磉覆盆式石礎,廊柱礎加狀石,上廊柱礎和合盆式木鼓墩。下檐用五踩重昂,櫨鬥後尾出翹一跳,跳頭上施三伏雲與上昂相交,昂之上端則支於挑杆之下。

此挑杆系外側第二層昂之後尾。此部結構實為合下昂上昂於一處,大成殿樑架結構以上檐斗拱保存古式最多。柱礎亦存古制。殿前施月台,橫寬24米,縱長19米,三面圍以石欄,各砌踏跺,南踏跺中央置團龍御路。 崇聖祠舊稱啟聖祠,為祭祀孔子祖先處。始建於明代,現為清同治三年重建。單檐歇山造,面闊五間20米,進深15米。前設兩廡、牆門,自成院落。 泮池和七星池均為明代遺構,四周以青石駁砌。泮池架青石拱式三孔平橋。七星池架七孔磚拱平橋。現泮池尚待整修。

明倫堂為府學主體建築,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於成德堂舊址,正統二年(1437年)重建為五間二掖,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建,現存建築為同治間所建。磚博風硬山頂,面闊七間30米,進深18.7米。 蘇州文廟為范仲淹所創,以“學有教法”和“廟學合一”之制樹立楷模,開各州縣辦學之先河,有“吳學之興始於文正範公”和“天下之有學自吳郡始”之説,所以是教育史上的一處值得紀念的地方。 蘇州文廟存碑甚多,宋刻《平江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四碑已於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代重修記石刻是府學文廟的歷史見證,今存14種,即宋碑1方、元碑2方、明碑5方、清碑6方,其中米有仁等名家撰書的碑尤足珍貴。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2

吉林文廟位於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築羣。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築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聖旨興建的。1920xx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鑑於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築),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於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於宣統元年(1920xx年)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牆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説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説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櫺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櫺星門”三字。所謂“櫺星”,即是古代傳説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櫺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3

北山旅遊經濟開發區是吉林市政府1998年初批准建立的集旅遊觀光和經濟開發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區,佔地達518公頃。

北山公園始建於1920xx年,是吉林市重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心。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葱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吉林北山幾百年來,已成為人們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旅遊勝地。更是遠近香客朝山進香,拜廟祈神的福地。遊北山可在湖上蕩槳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師廟裏拜謁祖師;可在藥王廟裏拜藥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和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遊人香客雲集,馬戲、雜技、歌舞、秧歌等各種表演,土特產品、風味小吃,琳琅滿目,盛況冠絕東北。自清朝年間便有“千山廟會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譽。

一九九八年引資新建了“鳥語林”景區和冰雪旅遊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吉林市政府聘請北京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對北山公署前山區作了新的規劃,並投資3000萬進行改造,計劃20xx年5月底完工。新的規劃由正門入口區、荷花觀賞區、九龍廣場、九龍溪遊憩區和水禽觀賞區構成。每一景觀區遊覽內容豐富,自成一體,又相互呼應,整體協調。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4

吉林文廟位於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築羣。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築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聖旨興建的。1920xx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鑑於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築),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於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於宣統元年(1920xx年)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牆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説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説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櫺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櫺星門”三字。所謂“櫺星”,即是古代傳説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櫺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5

文廟即孔廟,又稱學宮,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位於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文廟座北朝南,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佈置,顯得莊嚴肅穆。文廟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莊嚴。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説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櫺星門,唯狀元莫屬。1963年文廟經修復後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6

吉林文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建築年代較早、建築等級較高、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羣。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古典建築羣,其建築仿皇宮之制,佔地16354平方米,東西寬74米,南北長221米,有殿堂配廡64間,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輔助性建築呈對稱狀排列,四周由3米高紅牆環繞,正門前為長40米,高5米的照壁。進入正門建築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整個文廟紅牆黃瓦,殿宇軒昂,富麗堂皇,宛如帝王宮殿,整體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配飾雕琢無不精工。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説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説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櫺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櫺星門”三字。所謂“櫺星”,即是古代傳説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櫺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你們嚮往已久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歡迎各位的到來資中文廟。資中文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距今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位於縣城大東街。不過前後經過三次搬遷後,於清道光九年(1829)將文廟遷於此地,那麼為什麼會選擇遷到此處呢?是因為呀在南宋時期資中的這條街上出一個叫趙逵的狀元,這也就是為什麼説文廟座落的這條街叫狀元街的原因。因為趙逵是一名文狀元,而文廟則是來弘揚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會中他們兩者之間有着相似之處。所以我們的先輩們就把文廟遷移道了此處。

大家首先請看這個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傳説是狀元趙逵讀書時期洗筆蕩墨的地方,旁邊的高牆是“萬仞高牆”。我們都知道,像皇宮這樣高貴的地方,它的宮牆也僅僅被稱為“數仞宮牆”。但是孔子廟裏的宮牆為什麼會被稱為“萬仞宮牆”呢?這是因為先人們覺得“夫子之牆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這2個華表,眾所周知,華表是莊嚴肅穆的象徵,一般出現在皇宮附近,全國各地一般的文廟裏也是沒有的哦,但為何我們資中的文廟裏會出現2個高高矗立的華表呢?這是由於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古時候在人們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這裏的2個特別的華表也充分的顯示出了當時這裏的人們對孔子的萬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説跟全國其他的文廟比起來,這2個華表也就顯得分外的獨特和珍貴了!

當然了,古人認為對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遠遠不夠的,行為上也得充分的體現出 來,大家請看這塊碑:“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也就是説在踏入此廟之後,哪怕你是當朝宰相、三軍統帥、皇親國戚,到了這裏都得規規矩矩,畢恭畢敬徒步而行的穿過我們前面的這道“禮門”去裏面祭拜孔夫子,因為這裏是萬世師表孔大聖人的神聖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會,這裏是不能隨便進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廟宇,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燒香拜佛,求神許願;這裏就不行,平時的大門是關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縣學生大考的張榜拜孔之時才把大門打開,讓官員、舉人、考上了秀才和社會上頗有身份的紳士們才能進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許進去的。今天來到這裏遊覽的朋友們我想如果在那個時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個個都是有功名的,絕對有資格進去朝拜孔聖人,請! 我們資中文廟總佔地面積6787平方米,建築面積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復四合院式佈局,佈局格調以山東曲阜的孔廟為原型,但規模要小一點。這個文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別的廟門都是向南而開,這裏卻是東西二門,東邊叫“禮門”,西邊叫“義路”,這個根據孟子的“以禮為門,以義為路”而得來的。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資中的文廟裏有“五絕一奇”。首先讓我們來先看看這其中的一絕——照壁。這個照壁修建於清光緒年間(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川內所有文廟中設有照壁者只有這裏一處,在全國文廟、孔廟也是極為鮮見。照壁中七孔鏤空壁塑圖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現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內涵。七孔鏤空壁塑的磚骨灰塑的工藝手法,極為少見。整個照壁長19.5米,高6米,雄奇瑰麗。

這七孔照壁主要表現的就是“魚躍龍門”。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魚躍龍門”裏的“魚”指的主要是鯉魚,但是請大家仔細看,這照壁上的鮮活的魚兒扁腦殼、大嘴巴、長鬍子。不是鯉魚,而是我們資中三絕之一的鮎魚。資中的鮎魚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這説明資中的鮎魚並不是美名於現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經赫赫有名了。這也使得這塊照壁極具資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傳達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魚,然後大家請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龍頭魚身的“怪物”,但其實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過程中不停蜕變,更加精進的過程,樹立一個要向“龍”轉化的這麼一個理念也就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照壁上榜題文字“龍文炳躍”寓意苦讀寒窗,魚躍龍門,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講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後要把理想付出於行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孔壁周圍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高樓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雜念,表示出,只有拋棄了心中一切的私心雜念,才可以達到人生的光輝頂點。縱觀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努力的付之於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好了,大家現在請往後面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我們文廟的建築佈局是一個完全對稱的建築佈局,它的中軸線就是我們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裏的孔子像這兩點所形成的一條直線。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青石牌坊,正中為“靈星門”,左邊是“賢關”,右邊是“聖域”,表明這裏是靈天寶地、聖賢之區。為什麼要在這裏立這麼一個青石牌坊呢?這個在古時候是有講究的,當人們來到文廟祭拜孔子的時候,要從這三道門進去。但是古人們在祭拜孔子的時候,他們有着嚴格的等級之分。不同等級的人要從不同的門進去,正中的“靈星門”在古時候是隻有皇帝或者是皇帝欽點的狀元才可以走的,左邊的賢門是那時候被認為是有賢之士走的,而右邊的聖域則是給得聖之人準備的。不過今天大家來到這裏地位都是一樣的,所以大夥兒也不必拘禮,請跟我來吧!

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就是我們資中文廟的又一絕——“泮池”。為什麼叫“泮池”呢?原來呀,在古代學校被稱為“泮宮”。是由魯德公在泮水之濱建立學宮而統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學校門前的水池,傳説能振興學業。在科舉時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後,都要到這裏來繞池遊走,慶賀入學,古人稱為“游泮”,是相當體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麼它被稱為絕的原因是因為別的文廟的只有一個“內月池”即“泮池”,而我們的文廟不僅擁有“內月池”還擁有一個“外月池”也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洗墨池”。兩池兩兩相稱,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們這個泮池本身,大家請看,橫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龍形的橋,叫做“狀元橋”。跟全國別的文廟不同的之處在於,其他文廟的橋都是一橋一孔,而我們的狀元橋是一橋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別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廟裏它的狀元橋是封閉的,不過呀,因為資中在歷史上一共出了2個狀元,一個是南宋的趙逵,一個則是清朝的光緒年間的駱成驤,所以呀我們文廟裏的狀元橋是可以向遊客開放的,大家不妨在這泮池邊和狀元橋上盡興的遊走一番,體檢一下古時候讀書郎升入學官和高中狀元的喜悦之情!

我們先來到泮池的左邊,現在我們看到這塊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歲的時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書的《四書.大學》碑,距今300多年的歷史,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康熙也下令全國,凡是有文廟的地方也就必須要立這塊碑,現在有些文廟裏已經沒有了,而我們這裏的文廟卻至今仍舊保存了下來,這是十分難得和珍貴的。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雖然是一位滿洲皇帝,但是他對漢族的儒家文化確是十分的喜歡。這塊碑的內容主要是《大學》裏經一章的內容,簡單的説來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寫這塊碑的時候康熙正當盛年,其書法剛勁豪放,頗具唐人氣韻,從這塊碑裏的書法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滿洲皇帝的深厚的漢文化功底。這塊碑與它正對面的石碑並稱為資中文廟的另一絕,對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憲宗皇帝書《御製重修孔子文廟碑記》碑。兩塊碑均高4米,寬1.9米,兩兩對稱而立,兩道碑文,碑體高大,尤顯風采,均以帝王萬乘之尊御書,堪稱資中文廟之精品。

兩座碑的旁邊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對稱而立的。首先我們來看位於左邊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從隋到清在資州做官而政績卓著的官員,如唐代的節度使韋皋、刺使羊諤、宋代的範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為我們資中在歷史上曾是州郡屬的所在地,為州時間長達900多年,所以這裏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委書記。現在我們來到了與剛才名宦祠對稱而建的另一個祠堂,叫做鄉賢祠,鄉賢祠供祀的是資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揚青史的傑出人物,如西漢的詞賦家王褒,南宋狀元趙逵、南宋宰相趙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趙雄為這裏供祀的最高官員。鄉賢祠的旁邊有關於張大千所作的資中八景的介紹, 我們知道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雖為內江人,但卻與資中有着很深的情誼。因為他的親戚很多都在資中,小時候他經常跟着他的二個來到資中玩,所以從小就對這裏很瞭解。1956年張大千離開大陸移居法國的時候,出於對家鄉的思念,他便憑小時候自己的記憶,畫了這資中八景圖,送給自己的資中親戚。大家不妨來欣賞一下國畫大師張大千印象中的資中8景。

位於兩座祠堂中間的這一排殿堂式的建築叫大成門,又叫“戟門”。這道門同外面的大門一樣,從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時才會開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員休息整裝的地方,平時只能從兩邊小門進出,左邊的小門叫“金聲”,右邊的小門叫“玉振”。

現在我們穿過了大成門,來到了又一個聖潔的天地。這座院落叫崇聖祠,它與前面的大成殿錯落有序,頗具匠心,佈局是相當合理、巧妙的。資中的文廟的面積很小,但是他的結構確實十分的緊湊,我們可以看到左右兩邊的鐘鼓樓也都完好的保存下來了!兩座樓也是對稱而建的,用一句成語就叫做晨鐘暮鼓。

好了,遊客們,我們現在處於的位置是西廡,在正對面同樣與它也是對稱而建的是東廡。西廡和東廡在古時候又叫做“廂房”。它們在文廟裏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陳列孔子和72賢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於我們的文廟博物館也在文廟內,所以這裏變成了我們陳列我們文廟內珍貴文物的地方。那麼我們首先來欣賞這塊石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幽蘭賦》。這組碑刻一共七塊,每塊長2米,寬1.2米,是質堅粒細的巫峽石刻制的。話説在清朝的咸豐年間,資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藝,成了當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縣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園”。李福州讀書不多,卻天資聰慧,發財後不惜重金購買名人字畫裝點花園,有一次他在宜賓做生意的時候,發現了黃庭堅的這幅字,他非常的喜歡,並派人專程從巫峽開採到了上好的巫峽石,又花重金請了一位成都的工匠高手,在自己的家裏面把黃庭堅的這幅《幽蘭賦》給刻了下來並用他來裝飾自己的書房。不過十分可惜的是,待到這位商人死去了之後,後輩式微,字畫散盡。而這7塊石碑每個就重達1噸多,無人搬動。新中國成立之初,土改時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分到了這堆石頭,將它們砌成灶房外牆和豬圈。建房時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礙事,就將無字的背面放在外面當豬圈牆,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誰知這樣就完好地保護了石碑,還使它“失蹤”了20多年。直到1974年,當時我們文廟的老館長楊祖塏老先生才意外的發現了這塊珍貴的石碑,經過細心的清理、保管之後,這才讓此碑重見天日,也讓大家一飽眼福!

這塊碑我們又把它稱為“三絕碑”,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它在文、書法、雕刻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稱“三絕”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韓伯庸所作,大家請看:“陽和布氣兮,動植齊光;惟彼幽蘭兮,偏含國香。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雖無人而見賞,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説吸收了天地精華,有國香之資的蘭花卻因出生不好“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而無人知曉只能孤芳自賞。然後文章説了三個故事來讚美蘭花,第一個便是“橫琴寫操,夫子傳之而至今”。這裏的夫子便是孔子,説孔子發現的蘭花之後很是喜歡,便彈琴給蘭花聽,以此來讚美蘭花的高潔。第二個便是“燕姞夢蘭”的故事,説燕姞只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女子,一日夢見他的祖先給她一棵蘭花,告訴她這蘭花將來會是你的兒子,你現在收下她之後,別人就會像愛蘭花一般的來愛你,而後當時的國君鄭文公愛上了這位叫燕姞的女子,並以蘭花作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後為鄭文公生下一子,取名為蘭,也就是後來的鄭穆公。第三個講的便是屈原也喜歡蘭花,讚美蘭花,我們可以看到,碑裏提到的“騷人,楚客”指的就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蘭花的確是有國色之資,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寄願移根於上苑”,即搬到了皇宮受大家的賞識。介紹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不難想到其實孔子的遭遇就像蘭花一樣,一開始周遊列國,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被賞識,而後才被人們認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這篇《幽蘭賦》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廟裏,也是十分適合的。我們再看他的雕刻,説它絕是因為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黃庭堅每個字的虛筆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難得。當然了,三絕”中最絕的還屬黃庭堅書法,全文396個字,平均手掌大小,寫得氣韻橫生,是50多歲的黃庭堅第一次被貶後奉召回京時書寫的。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跌宕開闊、沉着剛勁的手法,來表現受冤平反後的心情及對蘭花品格的嚮往。碑文中的字體奔放壯美,章法連綿,是黃書的代表作之一。

怎麼樣朋友們是不是覺得這塊碑很值得一觀呢,欣賞完我們文廟的石刻精華之後,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我們館內的木刻精華,我們文廟的鎮館之寶,也是我們文廟的第4絕——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這塊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時製作的,已經有480多年的滄桑歲月了。根據史書的記載明世宗嘉靖九年,禮部議奏:“人以聖人為聖,聖人以孔子為至”。孔子是至賢,但畢竟是人臣,因而應當去掉“文宣王”的王號,改稱“至聖先師”,准奏後,嘉靖帝就詔令全國,“去塑橡、設木主、罷封爵”,意思是説文廟以後都不準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換成孔子的牌位進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還頒佈了各地製作孔子牌位的統一規格和標準。按照規定,孔子牌位必須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闊四寸,座高四寸,長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規矩是相當嚴格的。以至於現在山東曲阜孔子廟內保持着的一塊嘉靖九年製作的孔子牌位,其長寬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規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我們資中文廟內的孔子牌位卻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當時規定的3倍,它的寬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説是遠遠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頒佈的孔子牌位的規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規定,牌位必須“朱地金書”,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牌位卻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聖先師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寫在金榜上的。可以説,這塊牌位無論是從尺寸大小還是字體顏色上都沒有按照當時皇帝的要求來製作,我們都很清楚在封建專制社會裏,是最為忠君守道的。但是當時的這裏的人們為什麼偏偏如此大膽的頂風違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製出了這麼一塊欺君之物呢?有人説或許是對資中文廟的一個特許,因為我們資中文廟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實上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這也成為了我們華夏神州所有文廟中永遠的未解之謎。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縷空雕刻着九條龍,二條鳳,外圍是以花瓣和海濤、龍鳳纏繞其間,栩栩如生、呼之慾飛……可以説此牌構思巧妙,形態生動,技術精湛,氣勢恢宏,是不是令大家歎為觀止呢?其實現在在山東的孔子廟裏也有這麼一塊一般大的牌位,只不過那個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們這塊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來,我們文廟裏的這塊牌位不僅大,而且歷史更悠久。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來,是十分不易和珍貴的。怪不得此牌被人們譽為“中華第一牌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東廡,這裏同樣也陳列着各式各樣的館藏文物,我們現在看到的拓畫,是從我們資中南宋時候出的宰相趙雄的墓裏拓畫下來的,這幅圖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圖”當時發現的時候,墓裏的圖畫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資中清朝光緒年間的狀元駱成驤的照片。他17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這塊“經魁”匾就是他中舉人的時候,送給他的外公的報喜之物。31歲時被光緒皇帝欽點,成為清朝唯一的川籍狀元。這塊“狀元”匾就是在他中狀元之時候,送給他的舅舅的報喜之物。這個“狀元”匾上的“欽點”二字便指的是光緒皇帝的欽點,那麼為什麼光緒帝會欽點他為狀元呢?我們可以開看看下面的文章,這是駱成驤在當時殿試的時候手寫的《殿試策》。單從這篇字來講就寫的十分工整,如同現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見駱成驤的書法功底。據説當時光緒皇帝臨軒側問當下應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並要求大家暢所欲言,於是駱成驤就在這篇文章中寫下了4個點來回答光緒皇帝所提出的問題,這4點分別是:整軍練兵、興修水利、例行節儉、懲治貪污。可以説這4點建議在歷朝歷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緒皇帝看後十分喜歡,便欽點了駱成驤為狀元。由於其出身於貧寒農家,中狀元后駱成驤並沒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業,大力的興辦學堂。他在當時的京師大學堂(現在的北京大學)做過首席提調,後來回川以後創辦了四川高等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大學,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份《殿試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現在四川大學裏。

走出東廡,我們現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資中文廟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請跟我來,這片寬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時舉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謂“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種樂舞,排列成行,縱橫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諸侯只能縱橫六人,叫“六佾”;大夫縱橫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連皇上都要對他頂禮膜拜,當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大家還可以看到對面的一座黃色的琉璃瓦建築,那就是我們的資中“武廟”。現在現存的文廟是全國有29座,現存的武廟在全國有10座。文武廟並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國已經十分少見了,所以20__年的時候,國務院就把這兩座廟一併歸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曾講到我們資中文廟有5絕1奇,我們先前已經欣賞完了4絕了,那麼剩下的一絕和一奇便是在我們的這做大成殿裏面。請!

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們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淨重7噸。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繪的“至聖先師圖”。它便是我們文廟裏的一奇,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在全國的29座文廟裏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莊嚴的帝王坐像,原因我們剛才有講到是由於孔子被封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們這裏的孔子卻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對此表示不解,為何我們資中文廟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還是布衣的呢?我們都知道孔子曾“學琴於師襄,學樂於萇弘”。即是説向師襄此人學了琴,而後又向萇弘學了音樂。而萇弘又是我們資中人,根據孔子一直強調的“尊師重道”的思想,那麼在老師的故鄉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對自己老師的尊重。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雙手前伸上舉,作“天揖之勢”,生動地再現了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禮,尊師重教而平易近人的聖潔丰姿。其實呀,在南京的夫子廟裏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過那尊站像僅立在門口不受祭拜,而我們資中文廟裏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國獨一無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這也便使他成為中華一奇。

現在大家抬頭看到的這10塊匾,便是我們資中文廟的第五絕了。這10塊匾裏面有8塊都是清代從康熙到光緒8個皇帝為孔子題寫的。因為呀,當時康熙皇帝規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須為孔子題匾,這樣才能有資格,所以康熙帝便帶頭於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寫下了正中最高一塊“萬世師表”匾,意思是説千秋萬世都要以孔子為師,以孔子為表率;第2塊是雍正皇帝於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題寫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説至從世間有了生靈以來都沒有再出現過像孔子這樣的人物了;第3塊是乾隆皇帝於乾隆三年(1732年)題寫的“與天地參”,這裏的“參”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説天為一,地為二,孔子為三;門口上面是嘉慶皇帝於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題寫的“聖集大成”,意思是説孔子是聖人,是集大成於一體的;然後依次是道光皇帝題寫的“聖協時中”,意思時説孔子是聖人,他講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豐皇帝題寫的“德齊幬載”,意思説孔子的道德學識用布都寫不完,用車也載不完,以此來表現孔子的學富五車;同治皇帝題寫的“聖神天縱”,意思是説孔子是聖人是神人,他的行為是天都要放縱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約束;光緒皇帝題寫的“斯文在茲”,它的意思是説如果要談文化的話,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資格。這便是清朝8位皇帝為孔子提的匾,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八皇匾”。這些全都是萬歲爺們的親筆題詞另外還有兩塊是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德配天地”、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題寫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蔣二位題字的匾額,開始後,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極左思潮衝激下,難逃厄運,紅衞兵準備砸爛此二塊匾額。 這緊急關頭,原縣文管所所長楊祖塏急中生智,將二塊匾額當着文廟大門安上,真乃天意,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剛剛合適。楊在上面塗上了紅漆,並在大門正面寫上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在大門背面寫上“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號,才躲過了這場災難。在打倒“_”。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把這兩塊匾恢復原狀,理直氣壯地掛在文廟大成殿內。

好了,對於文廟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大家在這一次的遊覽中感到高興。

柳州文廟導遊詞 篇18

北京孔廟位於北京市北二環內側著名的國子監街上,與國子監緊鄰,始建於元朝,是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北京孔廟經過歷代皇家帝王的尊崇,地位極高,又經多次修繕,從規格和地位上講是僅次於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

目前孔廟和旁邊的國子監一起作為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開放參觀,統一售票。售票處在孔廟大門邊,購票後先進入孔廟遊覽,遊覽後可以在孔廟碑亭旁的“持敬門”進入國子監遊玩。兩處一共遊玩時間約3-4小時左右,其中孔廟部分約2小時。

遊玩孔廟,首先要注意的一點便是院內的建築。孔廟內的部分建築經歷代修繕,卻依然保持着元代風格。比如大門處的先師門是大斗拱式的歇山屋頂,這種建築在整個北京都比較少見,都可以好好參觀一下。整個院內古色古香,還有很多知名的古樹,環境古樸優雅,可以在這裏拍照攝影。

眾多的石碑是孔廟的另一個亮點,在孔廟的各個院落內都有眾多的石碑和碑亭。這裏有袁崇煥、林則徐、李鴻章等知名進士的題字碑,有元朝到清末的五萬多名進士的名冊碑,還有篆刻着全部儒家十三經的碑林等。這些眾多的古碑十分珍貴,其上的內容也非常值得參觀。

遊玩孔廟的另一個知名活動是觀看傳統禮樂的表演。在孔廟最深處的崇聖祠院內,每天會進行幾次傳統禮樂舞蹈《大成禮樂》的表演,表演時間分別為10:00、11:00、14:00、15:00、16:00(根據季節和遊客人數,表演次數有時可能會減少),每次表演半個小時。有《學而》、《福兮》、《關雎》、《大同》等章節,國學氛圍濃厚,十分精彩,可以留意時間前來參觀。

除此之外,廟內還有祭拜孔子的廟堂大成殿、祭奠眾多先賢及其祖上的崇聖祠、孔廟歷史沿革展覽館和國學館等。在這裏可以看到祭奠孔子的禮器、牌位和孔廟的歷史沿革等,可以一一瞭解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