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通用18篇)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通用18篇)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着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裏可聞,仰望瀑頂,羣峯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2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峯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灕江,景緻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國家首批4A級景區,位於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佔地11.88萬平方米,屬於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遊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遊覽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於城南灕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説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裏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餘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裏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的東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與唐代的雲峯寺,寺內陳列着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裏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過桂林時,居住於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傳經。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敍説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徵和桂林城的標誌,最令中外遊人喜愛。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3

樂滿地主題樂園佔地90公頃,是樂滿地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資最大的項目,且在20xx年度通過了ISO9001質量認證及ISO14001環境認證,同時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景區。

園區共有五大主題區:歡樂中國城,美國西部區,夢幻世界區,海盜村,南太平洋區及森林遊樂區。園區裏所有的服裝,餐飲,景觀,表演及遊樂設施,都與各區的主題有關。它是一個刻意營造不同時空背景的遊樂場所,讓你置身其中,亦真亦假,享受在主題區猶如進入時空隧道中模擬環境所提供的樂趣。

樂滿地主題樂園引進國際級大型遊樂園的設計,拮取世界各地的夢幻情境。在樂滿地的夢幻王國中有:時空交錯的歡樂中國城、驚險刺激的美國西部區、奇妙魔幻的夢幻世界區、充滿神祕的海盜村、熱情洋溢的南太平洋區將帶人進入時光隧道體驗奇幻多變的精彩樂趣。

小木屋區。依山勢而建了數十座造型獨特的小木屋,晨露晚鐘,推窗臨湖,樹木繁茂,果樹成林。春天桃李爭豔,綠柳成行;夏季夾竹桃怒放,碧水紅花;秋天丹桂飄香,一片金黃;寒適冬霜雪壓枝,臘梅競秀。在這裏,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小木屋有歐式、日式兩種建築風格,木屋內部按四星級酒店客房標準,併為旅遊者提供全方位服務。

露營平台區。內有160座露營平台,5座大營火場,是遊客進行燒烤及焰火活動的極佳場所。在露營平台裏,配備了帳篷、睡袋等一整套野營裝備。

森林遊樂區。遊客可玩驚心動魄的霹靂滑車、挑戰極限的人工滑草場、體能攀爬。在遊樂區內,遊人還可感受風徑通幽的情人步道,匠心獨具的親水渠道,爛漫璀璨的茶花谷,一線情牽的月老閣。遊樂區內建造了一座全國最長的侗家風雨橋,全長108米。風雨橋及湖上古色古香的畫舫,與周圍景觀渾然一體,將整個森林度假村的獨特魅力展現無餘。

高爾夫俱樂部。桂林樂滿地高爾夫球場,現為廣西最大,也是全國唯一的國際標準18洞美式丘陵球場。球道全長7084碼,標準桿為72杆。球隊場自1997年開始動工興建,一直都以符合美車USGA的規定為建場原則。球隊場豪華舒適,讓前來打球的球友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休閒度假酒店。為五星級酒店,主樓為地下一層和地面六層。地下一層主要是一些娛樂設施,如舞廳、KTV、三温暖、按摩中心、娛樂室等。地上一層設有:大堂、中西餐廳、商場。此外尚設有商務中心,以及可容納400人的大型會議中心。二樓以上設有客房368間,其中三套4套,雙套間17套,其餘為標準間。主樓外設有室外游泳池、網球球場及一個大型花園,為遊客營造了一個可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休閒度假環境。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4

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好!我從一大早就期待着與大家見面了,所以這問候就得從早晨就開始説起了。

首先隆重代表某某國旅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陽朔遊,提前預祝大家有一個開心的浪漫的美妙的有趣的有故事的陽朔之旅!

接下來該報一下家門了,省略若干。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偶有雙美麗的小眼睛,未來保護它偶裝了兩扇窗户。

我們的司機師傅姓名,我們安排了兩位司機,這樣可以保證咱們旅途的安全順利。提前對兩位師傅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

我們汽車的明顯標誌有,所以大家中途下車去噓噓的時候記得還是要回到自家車上來,可以讓別車上的美女帥哥把心勾走,人呢還是留在咱車上比較穩妥。

言歸正傳前,偶先插播兩條廣告:

第一、 人生就象一場旅行,我們在意得不僅是目的地,還有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得心情。利羣,讓心靈去旅行!

第二、 時間就像一灣流水,不經意間的流走不變的生活,重複的軌跡,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停下來,享受美麗 美即面膜

備註:此廣告為黃金時段播出,

我們此行是旅行,所以給大家講講旅行三境界: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人生三境界:王國維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

昨夜西鳳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籠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界: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峨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陽朔是怎樣一個地方呢?

一、陽朔是一座美麗的山水之城,是深圳和廣州的後花園。

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隸屬廣西桂林市,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人口30萬。縣治轄6鎮3鄉,縣城距桂林市區僅65公里,有二級水泥公路(屬321國道線)相連,交通依託桂林與國內外 大中城市相通。

陽朔境內,巖溶地貌景觀秀麗奇特,開成了山秀,水媚,峯巧,洞奇的碧蓮玉筍世界。陽朔羣山環抱,峯巒聳立,像是一朵盛開的碧蓮花,縣城位於碧蓮峯之心,真是碧蓮峯裏住人家。 這裏的遇龍河近三年來才有遊人光顧,還保有毫無污染的清澈河水,可徒步、騎自行車、乘坐竹筏漂流,享受無限的逍遙。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天上人間旅遊鄉”。20世紀80年代,西方一本被揹包旅行者奉為“聖經”的《Lonely Planet》裏面介紹了陽朔西街獨特的風情。漸漸地,這裏便成了國外揹包旅行者的聚集地。

二、陽朔是豔遇高發地帶。必須鄭重聲明一下,所謂的豔遇的含義是

在新華字典裏是:與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期而遇

在牛津字典裏是:與一切beautiful事物的不期而遇

所以,也許我們會與生命中的期待許久的她或他豔遇,也或者和一段美好的心情豔遇,也或者只和哪裏的山水豔遇。

提到豔遇就必須提西街了,它的意義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北京路,深圳的華強北。西街又叫洋人街,位於縣城中心, 全長1180米,寬8米的街道。西街的房屋古樸典雅,桂北明清時期風格,小青瓦、坡屋面、白色粉牆,吊陽台。街中有眾多的工藝品店、書畫店、旅館、咖啡廳、酒巴、中國功夫館,這裏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國人在此開店就有20多家。由於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説外語,故又把西街喻為“地球村”。

三、陽朔也是動感之城。因為這裏盛行徒步運動、自行車運動、攀巖還有熱氣球等等。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龍脊梯田景區,在我們進行參觀之前,大家瞭解過哪些關於龍脊梯田的信息呢?是的,沒錯,它確實是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

在遊覽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脊梯田吧。龍脊梯田是桂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龍脊村以及平安村梯田的統稱,位於廣西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境內,距龍勝縣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早已名聞遐邇。龍脊梯田之所以出名,就在於它的恢宏磅礴的氣勢。南國山區處處有梯田,可是象龍脊梯田這樣大規模的集中實在是罕見。龍脊梯田集壯麗與秀美於一體,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

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景區景區面積共66平方公里,其中最精華的梯田景區20平方公里,龍脊梯田區域內最高海拔185米,最低海拔300米,梯田一般分佈在海拔300米-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這種高山,深谷落差大,使得龍脊梯田周邊遠有高山雲霧,近有河谷急流的大景觀,形成了世界一絕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龍脊梯田的景色,還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時而春水融融,時而綠波盪漾,時而一片金黃。春、夏、秋在這裏分別是三幅套色的版畫,而把成熟和豐收交給曬樓和穀倉以後的冬天,龍脊梯田則是一幅色調分明的黑白版畫。

雖然它的規模磅礴壯觀,但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裏,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是隻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有個笑話這樣形容每塊田的小:有個地主要農夫耕完山腳的206塊田,農夫把地耕完後,數來數去一共只有205塊田,怎麼也找不到那最後一塊,無奈之下,農夫準備回家,可是當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塊田被蓋住了。因此,這裏還有“蓑衣蓋過田”的説法。

其實啊,龍脊梯田的景色還會隨着一年四個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各顯神韻,春來,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山間掛;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從天瀉;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雲端。這種景象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的一大奇觀,告訴您一個小祕密,領略龍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時機是農曆“芒種”和“中秋”兩個時節的前後。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對,沒錯,因為“芒種”為當地村民的春耕時節,但見雲霧瀰漫於閣樓梯田間,如鏡的梯田中點綴着耕牛、衣着火紅的耕者、碧綠的秧苗,絕對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寫意畫境;而在“中秋”時的秋收時節,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峯又似座座金塔,那綿延起伏的山,一級一級蜿蜒的梯田,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看見這種景色,遊客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地震撼,他們敬畏於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也折服於人們在認識自然和建設家園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力量。

龍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壯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兩個景區。兩處梯田既有大刀闊斧的砍削,又有絲絲入扣的精雕細啄;既顯得氣勢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藝術情調。由於山行各異,呈現兩種互不雷同的詩域畫境。兩者一南一北如雙壁輝映,分別構成北壯和紅瑤兩個文化空間,可謂組合巧妙,相互輝映。

平安梯田橫跨平安和龍脊兩個行政村,宛如一條行進中的巨龍,騰越在一個四五里長的坡面上,騰越出一種叱吒風雲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內有“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兩個獨特的景觀。“九龍”指龍脊主脈在這裏分出來的九條小山樑,“五虎”指這裏五個略微凸起的小山頭。“九龍”、“五虎”全部被梯田所盤繞。“七星”指當初開田時特意留下來的七個小山包,7個小山包分別疊立在7塊田的中央,遠遠望去像七顆閃爍的星星,守護着龍脊那塊彎彎的月亮田。因為“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田園一樣景中有景,平添許多情趣和意味。

平安梯田是廣西北部壯族文化的載體,金坑梯田則是紅瑤風情的搖籃。龍脊壯、瑤人民像修築梯田,保持水土一樣精心保護這裏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

這裏有被梯田擁在懷裏、被水光映照、被雲影拂弄、被空靈成天上空闋的吊角木樓,有似梯田一般延綿不絕、飲唱不熄的山歌,有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有奇特的風俗,有釀香的水酒。所以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雲海在一起,構成龍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內涵。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看了龍脊的自然風光,現在小雷為大家介紹一下龍脊四寶吧,這一寶呢,就是龍脊香糯,它也是釀造龍脊水酒的主材,是隻有在龍脊才吃得到的哦;這二寶呢,就是有着“東方魔水”美譽的龍脊水酒,它是用土製酒藥釀造密封后兑衝甘泉而成,芳醇爽口,潤脾生津,營養豐富。人説龍脊十三寨人,肌膚紅潤,健康長壽,是常年飲食佳釀之故;三寶就是龍脊辣椒,它產於龍脊景區海拔800米以上的雲霧山中 ,椒呈牛角形,顏色鮮豔、肉厚籽少、辣味濃、香味獨特誘人,除富含辣椒素和揮發性芳香油外,還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食後開胃提神,驅寒除濕,增進食慾,是獨特的佐料佳品;第四寶就是龍脊雲霧茶了,龍脊雲霧茶品質優良,是中國28大名茶之一,在乾隆年間曾為貢品,各位遊客朋友們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呀,雲霧茶茶園有着獨特的地理環境,茶園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屬亞熱帶季風區,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機物含量高,日照短,終年流水潺潺,雲霧繚繞,無任何污染,這可是形成優質茶的理想之地。所以啊,有很多人十分羨慕此地極得老天之眷顧。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對龍脊梯田的講解就此結束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景區,1個小時候我們在此集合。如果您玩的開心,希望大家下次還來桂林玩,我在這裏等着你們,謝謝!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6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着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裏可聞,仰望瀑頂,羣峯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7

灕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傳統意義上的灕江起點為桂江源頭越城嶺貓兒山,現代水文定義為興安縣溶江鎮靈渠口,終點為平樂三江口。灕江上游河段為大溶江,下游河段為傳統名稱的桂江。靈渠河口為桂江大溶江段和灕江段的分界點,荔浦河、恭城河口為灕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點。灕江段全長164公里。沿江河牀多為水質卵石,泥沙量小,水質清澈,兩岸多為巖溶地貌。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灕江上。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8

龍脊古壯寨梯田文化觀景區屬其中之一,位於龍脊村,是具有較高人文觀賞價值和梯田觀賞價值的觀景區。龍脊古壯寨目前有300户人家,1300多人口,有廖、侯、潘三姓,壯族,是廣西北壯的聚居地。龍脊古壯寨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壯族典型“幹欄”建築羣,村寨裏上百年的老房子目前還保存有七座,最早的一座是清朝同治年間修建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村寨內還保存有幾户人家連在一起的壯族連屋,古風古韻,極具壯族建築代表性。

龍脊古壯寨至今還保留着許多完整的古蹟:有上百條千迴百轉的青石板路和雕刻精美的青石板橋;有清朝光緒八年修建的大青石條寨門,至今還立於村寨東西兩面;有清朝同治十一年修建的用於防火的太平清缸,清缸至今完好,仍為壯民所用,水缸上的石雕動物栩栩如生、清晰可見;有記載着乾隆五十七年間潘天紅為民請願的《奉憲永禁勒碑》;有康熙六年清庭為征剿湖廣少數民族起義在龍脊札兵駐營的舊址;在村寨的中央還有一口日夜清泉噴湧的龍泉井,井口雕刻着一條石龍,彷彿一條神龍降雨凡間;有雕刻着象徵壯族三兄弟團結一心,艱苦創業的“三魚共首”圖案的石板橋;有全國罕見雕刻精美的壯族繡球石碑;村寨內還有許多珍貴的風水樹:有樹齡已有兩百多年的國家一級古樹紅豆杉,樹枝上仍然掛滿了一串串的紅豆;有樹齡已達三百多年的國家重點保護古樹大樟樹,古樹參天至今還能為村民遮風避雨。

龍脊古壯寨是壯族梯田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期就以盛產茶葉而聞名,龍脊古壯寨梯田文化觀景區最高海撥1300米,最低海撥350米,這裏的梯田其規模和氣魄之大,巍峨、雄渾,像巨龍一樣綿亙不絕。目前這裏已開發形成“始祖田”、“游龍下江”、 “長溝”三個觀景點。

游龍下江觀景點:在這裏可以看到一層又一層的梯田就在腳下,層層的梯田彷彿手牽着手從河水湍急的金江河盤旋而上,一直修到白雲繚繞的山頭,像巨龍一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穿雲破霧、氣呑山河,尉為大觀。

始祖田觀景點觀景點:龍脊古壯寨是壯族梯田的發源地,也是龍脊始祖田的所在地,在這裏可以側看古壯寨的全貌, 一層層梯田似一圈一圈年輪,使人想起龍脊先民憑着一身熱血肝膽,敲着銅鑼喊着的號子,赤着雙腳光着膀子,揮動着鋤頭在開山造田的滄桑歲月。龍脊的先民歷經幾十代人的努力用血汗和智慧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奇蹟——龍脊梯田,譜寫了人與自然互生的一首大歌。在這裏可以感受到龍的靈氣,感悟到龍脊文化的博大精深。

長溝觀景點:在這裏可以俯看到龍脊古壯寨的全景,鱗次櫛比的幹欄式吊腳木樓層疊相加,全國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壯族幹欄式吊腳木樓建築羣呈現在眼前。清晨在陽光的照射下,一片片青瓦似巨龍的麟片蔚為壯觀。村寨前那彎彎曲曲的梯田似一首古老的壯歌,曲調婉轉流暢,在龍脊悠悠歲月中唱着那不老的歌謠。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9

今天各位的王府之旅將由我為大家做全程的講解,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下面大家請跟隨我這邊來,小心台階,都跟上。”

1.(承運門)各位遊客當你們走進我們王府的大門的時候,我可以非常榮幸的告訴你們,今天你們來到了桂林城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並且是獨一無二的景區。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明代靖江王府的內城門,叫做承運門。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政權,為了鞏固朱姓的一統天下,朱元璋採取了“眾建宗親以藩王室”的政策,於是封諸王子為各地藩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藩國桂林,1372年開始在獨秀峯南面修造王府,在獨秀峯周圍修築王城,佔地面積18.7公頃,,襲11代14位藩王,歷270餘年,它比北京的故宮還早34年修建。

清滅明後,把靖江王府改為貢院,成為廣西科舉考試鄉試的地方,民國時期靖江王府又成為廣西政府所在地,孫中山北伐時曾來到這裏。

2.(王道)好了,現在我們已經邁入王府的大門了,就讓我們開始感受一下當年王爺們的待遇吧。

現在請各位遊客都踏上這條青石板路,跟着我開始今天的王府之旅。大家知道嗎?我們腳下現在所走的這條青石板路,它可是王府600多年前鋪墊而成的哦!歷經了風風雨雨依然保存了下來。在古時候很多人想走,那可不行!因為它是身份、權力、地位的象徵,只有尊貴的王爺、王妃才能走,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王道。現在大家踏上了這條王道你們就都已貴為王爺和王妃了啊!這條王道是我們整個王府的中軸線,我們可以看到兩邊的建築都是以這兒為中心左右對稱,我們的王府就位於市中心位置,而整個桂林城市也就是以這裏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的。據史料記載整個王府的建築多達40多個,規模浩大,氣勢磅礴,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歷經一場場歷史浩劫後留下的殘餘了,看到的是民國時期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但是,在中國大明朝代保存最好的藩王府地要屬桂林的靖江王府。

3.(雲階玉壁)當年留下的除了我們剛剛走的王道,還有就是前面的雲階玉陛了。

好了,現在大家往前方看,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三條道,全都是由桂林特有的灰白石灰巖雕琢而成的,是帝王的重要表現和標誌。這也是明朝的一種典型的建築風格。中間這條道叫“雲階玉陛”,它是由雲石、台階、護欄構成的。大家請看中間的這塊雲石,這上面雕刻的這些栩栩如生的圖案,能看出它像什麼嗎?對,它就象天上飄着的雲,而它的形狀還像古時候的玉如意,所以叫它“如意祥雲”。

在北京故宮也有這樣的雲石,那兒的雲石是漢白玉的,上面雕刻着的可都是龍!要知道故宮裏住的可是皇帝佬兒呀!以我們王爺的身份他就只能雕這“如意祥雲”,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而為了保護六百多年前留下的文物,我們就將它攔了起來。因為如果大家都從這上面踩上去,那後人就看不到這些祥雲了。在它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道,一邊是文官所走的文官道;一條是武官所走的武官道。所謂文東武西,我相信這兩條道大家肯定都想走的,我也一定會滿足大家的願望。而現在是和平年代,大家就先走文道,呆會再走武道,來個文武雙全怎麼樣?好,我們這邊請。

4.(承運殿)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承運殿。中國皇帝詔書“聖旨”第一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意思就是奉上天的旨意治理國家。藩王是受天子的旨意來桂林的,因此就起名“承運殿”和“承運門”。這裏是明朝藩王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清朝平南大將軍孔有德後封為定南王也將靖江王府設為自己的府宅。當年孫中山北伐大本營也設在此處,這裏還是廣西政府所在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國防部長白崇禧也在此處理軍政大事。原來的廣西就是在這裏變成了現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所以,這裏是歷代廣西政治、文化的中心。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承運殿去了解靖江王府的興衰歷史。進去之前,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這裏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請大家在承運殿內不要吸煙、不要拍照、不要亂扔雜物,謝謝合作。

8.(甲天下)各位遊客剛才參觀了寢宮爬了美麗的獨秀峯體去貢院體驗了古代人如何考試最後我們來尋找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桂林山水形象代言詞到底出自哪裏。請大家抬頭望向我手指的方向,原來在1983年,桂林市的文物工作隊在拓印碑文時無意中發現的了這塊摩崖石刻。才

知道這一名句原來早在宋朝時期就享譽人間了。請大家仔細看看,在讀書巖上方右邊的這塊摩崖石刻上,它的作者叫王正功,此人一生博才好學,在飽覽了桂林的山山水水後,將“桂林山水甲天下”刻在獨秀峯上,這句話實際上是有兩層意思。一是讚美以獨秀峯為代表的整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因此獨秀峯真正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髓,是馳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發祥地,二是在勉勵桂林的學子金榜提名,甲第天下。以至於後來廣西師大把這裏選為校址,從而形成了景區和校園合二為一的現狀。在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全國只有13位三元及第者,廣西就佔了2位,其中一個出自這裏,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三元及第者。

靖江王府是桂林歷史文化、山水文化的起源地,是桂林城市和桂林山水的縮影,相信大家到此一遊不枉此行,景區參觀遊覽行程到此結束,歡迎大家有機會再到獨秀峯靖江王府參觀遊覽,謝謝大家!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0

月牙山 位於七星公園內, 是七星山的斗柄峯之一, 因山腰有巖如新月, 故名。明代孟詳月牙巖詩宏: “天設巖須古, 月牙名白今。樹低千岸轉, 洞敝萬峯侵”, 月牙山景緻優美, 山西沿小東江有石級可登, 沿路有伴月亭、月牙巖、小廣寒閣、襟江閣等景觀, 且均面臨江面, 視野開闊, 桂林市景悉陳眼前, 遊人莫不心曠神怡。石級下到山西南麓, 有龍隱洞、龍隱巖、桂海碑林等桂林名勝。

月牙樓 在月牙山的玉衡峯北麓。3層, 下為餐館、小賣部, 中為素食館, 上為宴會廳、觀景樓。主樓長31米, 深13米, 總面積近1200平方米。樓後有架空的走廊與後山涼亭相通。整個建築由樓、亭、廊組成, 高低錯落, 起伏有致, 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這裏的素食有100多年的歷史, 獨具一格。登樓品嚐地方風味的同時, 還可以觀覽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橋、展覽館以及遠山近景。郭沫若1963年題詩讚美: “月牙樓是畫廊樓, 八面奇峯豁遠眸。毋怪樓中無一畫, 畫圖難及白然優。”

伴月亭 在月牙山山道上, 靠近月牙巖, 名取隨伴月牙巖之意。始建於清代, 1958、1978年兩次重建。為4柱、單檐、攢尖頂方亭, 長、寬各2.9米, 面積8.4平方米, 有半月形觀景台挑出小東江之上, 是俯瞰江水, 遙看“花橋虹影”的最佳點。

月牙巖 在月牙山西北山腰, 高2~3米, 寬1.5~3米, 深10.5米, 面積25平方米。在花撟遙望, 巖如新月。巖內, 清建有月牙山寺, 兩層, 上為觀音殿, 下為大雄寶殿, 毀於抗戰烽火。1963年在舊址新建“小廣寒”樓閣, 另建襟江閣, 以飛虹橋相連。在這裏觀景, 正如清人張寶描繪的: “螺峯遠近堆千點, 雉堞迴環鎖萬家。玉筍瑤簪山似畫, 丹楓紫桕葉如花。”

小廣邃 在月牙山月牙巖。1964年在月牙山寺舊址, 依傍巖穴形勢築成3開間2層仿古樓閣, 硬脊、坡頂、翹角, 上有飛虹橋與襟江閣相連, 建築面積230平方米, 設旅遊商品點, 是觀景、購物的理想場所。

襟江閣 在月牙山月牙巖旁, 原建於清, 名文昌閣, 抗戰期間破毀。後建成眺遠樓, 1958年更名襟江閣; 1959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高14米, 長寬各7.8米, 總面積120餘平方米。

1964年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理論與歷史研究室設計, 與小廣寒統一構築, 二者均為2層, 而襟江閣標高較高。小廣寒橫向構圖, 6角聳立, 形成一隱一顯, 一低一高, 一後一前, 一橫一豎的強烈對比。襟江閣坐落在月牙山通往龍隱洞的風景道上, 北有花橋, 西北有老人、疊彩諸山, 下臨小東江, 是遊人必經之道, 又是觀賞花橋一帶美景薈萃的勝地。

驂鸞亭 在龍隱巖東側的石台上, 名取韓愈“飛鸞不暇驂”詩意。《廣西通志》載, 為宋范成大建, 後廢。明覆建, 更名怡雲亭。明包裕《重修怡雲亭記》詳記其始未, 摩崖依稀可辨。驂鸞亭前臨小東江, 後陀山西北麓, 壽佛洞南側, 與飛來石相鄰。高7.5米, 呈不等邊多角形。蒼翠如玉屏, 清佟鈞刻“翠屏寒雨”於石上。

攬月亭 在月牙山瑤光峯頂, 原名噓雲亭。襟江閣旁有登山道可達。本世紀70年代新建, 為4柱混凝土結構仿古亭, 高6.5米, 長5.4米, 寬5.8米, 面積31.3平方米。宋光詡題額, 周遊書聯。灕江自北而南緩緩流過, 東岸民族風情園的侗族鼓樓高高聳立, 西岸虞山、疊彩、伏波、獨秀、老人諸峯歷歷在目, 是眺望桂林勝又一佳處。

丹桂巖 在市區月牙山襟江閣西50米處。亦稱凌空洞。洞江向西, 深6米, 寬5米。在厚約2米的文化堆積中, 含黃褐膠結土和螺殼堆積層, 學中雖發現磨製骨針和鹿、豬、羊動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鰓類水生動物骨骼。是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的遺址。由於人為破壞, 大部分文化堆積已無存, 僅洞穴後壁尚有少量殘跡。

翠屏石 桂林名石之一, 在普名泉。洞內乳石垂懸, 幽暗逼仄, 遊人多駐足探奇, 留有摩崖石刻百餘件。宋熙寧間(1068-1077)在龍隱巖建有釋迦寺, 為桂州四大名寺之一。1963年建藏碑閣。1988年建碑廊, 廊閣相連, 稱桂海碑林。其後, 又於巖側築陳列館, 3層, 高閣、曲廊、飛檐, 總面積達100平方米, 寬敝明亮, 是藏展與觀景俱宜的好設施。

龍隱洞 在月牙山西北麓, 高8~12米, 寬8~20米, 長64米, 面積645平方米。有一條碩大、蜿蜒、矯勁石槽通貫洞頂, 傳為老龍隱此留下痕跡。小東江流注洞中, “金鱗倒影水浮空”, 似為遊人再現當年破壁而飛的景趣。1963年建觀景台於洞西北, 是觀“神龍”的佳境。古往今來, 遊人不絕。洞中唐宋石刻近百, 後人有“壁無完石”之歎。

龍隱巖 在月牙山西麓, 與龍隱洞相鄰。巖高3~5米, 寬20米, 深10米, 面積200平方米。洞口西向, 呈穹隆狀, 像個口袋, 俗稱布袋巖。傳老龍曾隱巖內, 後從龍隱洞“破壁而飛”, 故有龍隱之名。此巖開發較早, 宋人譚 評介説, “天下洞穴, 類多幽陰, 或遠水, 清韻不足; 龍隱巖高而明, 虛而有容, 大概似碧落洞, 而登覽之富則過之”。巖的南隅, 高處有一懸巖, 名懸洞; 巖的北面有一洞, 像海螺, 名海螺洞, 洞前有平台, 叫禪台, 洞中有滴玉泉, 傳為烹茗依月牙山麓, “ 飛翼鼓, 周匝有欄, 陟降有路”, 成為一代名勝之地。古亭不復存。現在原址新建, 混凝土結構, 高6.5米, 長寬各3.5米, 面積12.25平方米, 復“驂鸞”之名。

輔星山 在普陀山南、月牙山東面, 海拔221米, 相對高度約71米, 面積2.75公頃。《廣西通志》載: “七星山者, 七峯位置如北斗, 又一小峯在旁, 日輔星。”山有小道可翻越, 通月牙山, 給七星公園平添一趣。

劍柄石 在月牙山玉衡峯北, 像一把寶劍插入山中露出的劍柄。石高14.4米, 孤立聳峙, 上刻“列翠之屏”4個篆字, 是桂林五大名石之一。

駱駝山 在七星公園內, 為桂林市名山之一, 原名酒壺山。因其狀態酷似駱駝, 遂名之。每當晨昏, 霞光映耀山石, 色澤斑斕, 頗為壯觀。明清以來, 山下遍植桃樹, 若逢春至, 桃花爛漫, 江霞紫務, 分外妖嬈。因此, “壺山赤霞”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現山周圍闢有動物園、盆景藝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樓閣。桃花依舊, 桂樹成林, 花果滿園, “壺山赤霞”更加絢麗多姿。

盆景園 在七星公園東南、駱駝山南側, 1985年建成, 面積4355多平方米, 分水石、樁景、乳石3個景區、水石景區, 從入口到山水廊, 設置各種吸水石、水邊石製成的盆景, 從山水廊到水榭, 陳列各種樹樁盆景和室外樹樁, 佔地2465平方米; 乳石景區, 從水榭到出口, 陳設各種鐘乳石盆景, 佔地830平方米, 這是全苑的精華, 它完全不同於夢幻般的洞府。而是暴露在明媚的陽光下, 還其玉潔冰清的本來面目, 有的燦若朝霞, 有的翠如黛玉, 有的簡直是噴薄着的飛泉。全部近20__盆的各類盆景俱屬珍品, 各具神韻, 意趣天成, 並採取了窗洞、景窗、景門、挑板、地景、博古架等多種陳列式樣。景區內建設, 佈置殊異, 或池魚、疊石、雁牆、籬笆, 或平橋、曲廊、水榭、亭台, 或樹叢、竹林、草坪、藤架, 以建築小品、庭院、植物連接或分隔成若干空間, 曲折清幽, 如入仙境, 令人心蕩神移, 目不暇接。

靈劍溪 又名靈劍江、靈劍河, 在城東, 源於堯山西南大河鄉上陽家之北、堯山公路之南一池塘, 池中有泉, 終年不涸。由池向北, 至堯山西麓茅坪庵附近, 有一溝壑, 豐水季節, 也有水注入靈劍溪。七星山古名彈丸山, 靈劍溪繞其下, 有彈丸溪之名。靈劍發自堯山, 經省春巖, 留春巖、彈子巖、同志橋、張曙墓、七星山, 會小東江, 繞月牙、龍隱, 至穿山人灕江, 全長約9公里。它流經眾多著名勝跡, 其本身也最為遊人所鍾愛。

靈劍石 桂林名石, 在靈劍溪畔, 彈子巖前。高出水面15米, 寬12米, 長9米, 面積約110平方米, 呈筆架形, 主峯突如劍戟, 上刻“靈劍石”3個大字。

龍隱橋 位於龍隱巖西南170米龍隱路, 是小東江上的一座大跨度單拱石橋。1940年, 這裏建有跨度單拱石橋。1940年, 這裏建有跨度24米、寬2米的木便橋, 用以疏散城區人口, 早廢。現橋長62.2米, 寬10.7(7+2×1.85)米, 跨徑40米, 荷載汽-13級。此間地形複雜, 崬 岸橋台基於一塊大孤石上, 高10米, 西岸橋台築在基巖上, 高1米, 有一2米徑溶洞, 植樁支承。1964年興建, 1966年始竣工。前此, 馬坪街一帶通往三裏店需經花橋, 又不能行車, 十分不便。龍隱橋的建成, 不僅緩解了花橋的重負, 便利了交通, 且為小東江新添一景。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1

尋覓聖帝足跡追蹤千載文明

飽覽山水神韻遊憩虞山公園

虞山公園位於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裏,秦人立廟紀念,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着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兼容,精巧雅緻,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虞山 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北極路東,灕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峯,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説,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雲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雲:“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台,可釣。明年秋,又於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於旁,凡桂之山,瑰奇傑出者悉獻其狀。”明周進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於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創建,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灕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抗戰期間毀於戰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遊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鬆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灕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 在市區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並立廟紀念。廟建於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雲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並序》於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雲:“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祕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圖像錯陳造已淫厲。”於是“命撤而新之”。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後,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虞山大橋 位於疊彩區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路和北環路與灕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7墩2台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淨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橫跨灕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樑,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

我是你們的導遊,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於北迴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樑王朝設桂平郡治於西山起,逐漸成為遊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廕庇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雲台曲水、忠勇松濤、碧雲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峯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鬆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鬱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白石青峯,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遊蹤來絕頂”的旅遊勝地和佛教聖地。

現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着國內外的遊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麼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説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鬆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看見那裏的洗石庵了嗎?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聖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聖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讚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餘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牆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築,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台樑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裏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願意,就多拜拜這裏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願,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説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3

廣西,瑰麗的八桂之地。十萬大山的壯美,儲藏了富厚的礦產資源;千百條河道的秀美,形成了無盡的海洋資源,盛產生果,被譽為“生果之鄉”。怪異的喀斯專程貌,光輝燦爛的文物事業,濃烈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處所,又是世界三大僑鄉之一。

廣西聞名旅遊景點:桂林山川,以景緻美妙而著稱,有“桂林山川甲全國”之説。汗青人文景觀:程陽永濟橋、崑崙關戰役舊址、八路軍桂林服務處舊址、右江工農夫主當局舊址、中國工農赤軍第八軍軍部舊址、中國工農赤軍第七軍軍部舊址、梧州中山眷念堂、平靜天堂金田叛逆地點。

廣西天氣温順,熱量富厚,雨水豐沛,乾濕理解,季候變革不明明,日照適中,冬少夏多,整年相宜旅遊。

位於華南地域西部,南瀕北部灣,與越南交界,全區轄14個地級市,3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6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另轄2個打點區和2個新區。

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屬百越的一部門。公元前220_年,秦王朝同一百越,在嶺南配置桂林、南海和象郡,箇中桂林郡和象郡包羅今廣西大部門地域,民國初期省會是在桂林以是廣西稱“桂”由此而來。廣西的名稱則來歷於宋朝所建制的行政單元—“廣南西路”,後簡稱“廣西路”,這是“廣西”名稱的由來。

廣西是世界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有壯、漢、瑤、苗、侗等12個世住民族。20_年尾總生齒5092萬人,常住生齒4856人,箇中少數民族生齒1959萬人,佔全區總生齒的38.8%,壯族生齒1665萬人,佔全區生齒的33%。陸地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現設14個地級市、110個縣(市、區)。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4

桂林王城位於市中心的獨秀峯下,是明代靖江王府,宋代時這裏是鐵牛寺,元代改為大國寺,後又稱萬壽殿。

靖江王城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獨秀峯下,廣西師範大學內,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此處設為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xx年才完工。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定構築,其主要建築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後為寢宮,最後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築還有4堂、4亭和台、閣、軒、室、所等40多處,佔地19.78公頃,規模宏大。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後貢門),南北長556.6米,東西寬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內外警以方石,內充片石澆灰漿。所有建築系大式歇山頂,紅牆碧瓦。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裏住過12代14位藩王。歷 270餘年,是明一代封藩最長的一支。清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將王府焚燬自歿。現保存府第的門、殿、宮須彌座台基及石雕欄柱、陛階和城垣。

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佈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體現了王權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陽門,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臨桂人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榜眼於建章而建。明代靖江王府,規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莊嚴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稱王城。城中有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峯,平地拔起,眾山環繞,孤峯獨秀,為我獨尊,有天然的王者氣勢。

靖江王城中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建築物——靖江王城景區。在中國4A新定評選中,桂林靖江王城被評為中國4A景區。無論從景區規模還是歷史層面來看,桂林靖江王城獲此殊榮是當之無愧的。因為桂林靖江王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集大學院校、風景名勝區(獨秀峯)、完整歷史建築物、歷史背景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獨秀峯王城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是以桂林"眾山之王" --獨秀峯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地為範圍的精品旅遊景區。景區內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千古名句的真跡題刻就出於此處。景區涵蓋了桂林三大歷史文化體系,是桂林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進景區就走進了桂林歷史文化之門。

獨秀峯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譽,史稱桂林第一峯。山峯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圍

眾山環繞,孤峯傲立,有如帝王之尊。登山306級可達峯頂,是鳥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觀景台。峯壁摩崖石刻星羅棋佈,縱橫出世,更有太平巖內的世界文化奇觀--"太歲"摩崖石刻。南麓南朝文學家顏延之的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蹟。桂林四大名池之一的月牙池盪漾于山腳,青山碧水,相映成趣,為桂林古八景之一。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桂林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龍勝古稱桑江,秦朝屬黔中郡,西漢歸武陵郡;晉至隋,屬始安郡(郡治桂林) ;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置靈川縣,龍勝屬靈川縣地;五代後,晉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義寧縣,龍勝屬義寧縣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設“龍勝理苗分府”(亦稱龍勝廳),直屬桂林府。民國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龍勝廳”改為“龍勝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龍勝縣”,屬桂林專區。1951年8月19日實行區域自治,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縣級) ”,1955年9月改為“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 ,1956年12月改稱“龍勝各族自治縣”,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西北部,界於東經109°43′28〃-110°21′14〃,北緯25°29′--26°12′之間,東臨興安、資源,南接靈川、臨桂,西與融安、三江為鄰,北毗湖南城步,西北與湖南通道接壤。縣境南北最大縱距78千米,東西最大橫距60千米,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瑤、侗、壯、漢等五個民族, 轄七鄉三鎮,119個行政村,14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2.88萬人,佔總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8‰,計劃生育率達99.18%。縣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遊圈內的旅遊大縣之一,廣州至成都的國道321線從龍勝境內通過,是湘西南、黔東南與四川進入廣西之咽喉與物資集散地。全境為山地,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氣温18.1℃,年無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有豐富的林木和礦產資源。

全縣有完小105所,教學點198個,在校學生18899人;國中14所,在校國中生8577人;普通高中1所,學生734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人才培訓中心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職教工2310人,正式教工1869人。

全縣共有國家醫療衞生機構16家,其中縣直有6家,有住院病牀247張,有幹部職工473人,技術人員387人,具有本科學歷29人, 大專學歷65人,中專學歷268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71人。

全縣有自然科學技術人員4394人,其中高級職稱107人,中級職稱1397人,初級職稱2890人。現有各類科技示範基地21個、科技示範村33個、科技示範户2416户,1999年實施科技推廣示範項目11項, 舉辦培訓班300多期,科普講座11場次,43500餘人接受了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1255人獲得“綠色證書”。

全縣現有耕地面積19.8萬畝,其中水田10.2萬畝,旱地9.6萬畝,宜果荒山荒坡地12萬畝。全縣農業人口14.5萬人,農業人均耕地面積1.36畝,其中農業人均水田面積0.7畝。 1999年糧食產量達6.06萬噸, 水果總面積53760畝, 主要水果有柑桔、梨、板栗、月柿、白果;大牲畜飼養量30多萬頭,家禽年出籠57萬羽,肉類總產量達8233噸。 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49519千瓦;水電裝機容量2.18萬千瓦; 年出口滑石塊、 粉15萬噸,創匯20xx萬美元。

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6.44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2.96億元, 增長3.5%; 第二產業1.6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1.87億元,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6億元,增長3.58%,本級財政收入4420萬元,有82%的行政村通車,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數字程控電話覆蓋全縣

地理位置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界於東經109。43。至110。21',北緯25。29'至26。12'之間。東臨興安、資源縣,南接靈川、臨桂縣,西南與融安、三江縣為鄰,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與湖南通道縣接壤。面積2538平方公里。

縣城龍勝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與桂林直線距離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歷史沿革

龍勝古稱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為桂林郡轄地。漢武帝六年至明朝屬義寧縣。清順治年間為桑江司直屬桂林府。乾隆6年,清政府鎮壓侗族吳金銀領導的農民起義後,改為"龍勝廳"(縣級機構)。"龍勝"之名始載入冊。民國元年廳改為縣。建國後,於1951年8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稱"龍勝各族自治區(縣級)",1955年9月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1956年12月定名為"龍勝各族自治縣"。

民族人口

龍勝各族自治縣現居境內民族達10種之多。20xx年全縣總人口16.7l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萬人,瑤族2.7萬人,侗族4.5萬人,壯族3.3萬人漢族4萬人。

自然地理

龍勝素有"萬山環峙,五水分流"之説。地勢東、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嶺東北迤邐而來,向西南綿延而去。全縣海拔1500米以上山峯有2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縣土地面積47.26%。全縣最高點為大南山,海拔1940米,最低點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境處石門塘,潯江水系呈樹枝狀遍佈全縣。這山山水水構成了秀麗的、如詩如畫的龍勝風光。

龍勝地處亞熱帶,屬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18.1℃,平均無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龍勝各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為該縣國民經濟在新世紀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全縣發電裝機容量4.16萬千瓦,在建水電站裝機容量約11萬千瓦;全縣公路里程850公里,其中國道105公里,縣級公路325公里,全縣119個行政村90%開通程控電話,到20xx年底止全縣電話裝機容量3萬多門,無線尋呼覆蓋全縣,縣城所有鄉鎮和主要旅遊景區已開通移動電話。

旅遊資源

龍勝是山區少數民族自治縣,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獨特和民族風情濃郁,不僅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也是廣西旅遊大縣。20xx年全縣旅遊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龍脊梯田是壯族人民幾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結晶。梯田如鏈如帶,高低錯落。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羣龍戲水,集壯美與秀美於一體,堪稱“天下一絕”。

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處巖層湧出,水温在45℃—58℃之間,經國家地礦部、輕工部、衞生部有關專家鑑定為:超低鈉重碳酸鈣鎂型偏硅酸醫療、飲用兩者兼優天然礦泉水。這裏景色秀麗、峯巒疊翠、林木葱鬱、雲纏霧繞、溪流清澈,是廣西省級優秀旅遊度假區。

龍脊梯田

龍脊因山脈如龍的背脊而得名。山脈左邊是桑江,右面是壯族和瑤族先人開鑿的梯田,就是龍脊梯田。梯田屬於兩個古老的寨子——平安寨、大寨,平安寨旁的叫龍脊梯田,屬於壯族。大寨的叫金坑梯田,屬於紅瑤。行走在梯田之上,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勤勞的人們的力量,還有他們的美麗和信念。

霧中搖曳紅瑤大寨

一個半小時後在大寨下面的停車場下了車,行李幾乎是被停車場出口穿着豔麗民族服裝的中年婦女強行裝進揹簍的。跟着揹包的瑤族婦女,伴着路邊嘩嘩的溪水,10分鐘後就到了被羣山圍繞的大寨。

大寨村是金坑這個地方較大的寨子,由大寨、田頭、壯界、新寨、小寨五個寨子組成。滿是梯田的大山圍繞着村子,被雨霧潤濕的灰黑色的吊腳樓散落在山腳的盆地中,映襯着淡淡的雲霧,顯出別樣的美麗。

村子有400多人,都是紅瑤。紅瑤是瑤族的一支,因婦女外衣花紋圖案以粉紅色為主而得名。瑤族是我國古代遷移最多的民族之一,歷史上由於戰亂-搬來搬去。大寨的紅瑤男人已基本沒有什麼服飾特點了,但中老年婦女依舊有穿傳統服飾的習慣。女子從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挑花刺繡、織布,從嫁衣到婚後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出自紅瑤女子勤勞的雙手。青山綠水的山水田野間,紅瑤女人的粉紅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摺裙,總是那麼豔麗嫵媚。

從大寨沿着被雨霧潤濕得亮亮的石板路上山,過壯界村,半小時後,就在濛濛的雨霧中看到了田頭寨。田頭寨是從大寨分出來的一個小寨子,位於大寨村右邊的山坡上。村子不大,幾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村子的地理位置是觀賞梯田的好地方。

上山的時候雨霧很大,濛濛的梯田顯得縹緲而神祕。透過薄薄的雲霧,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梯田,但足夠你去讚歎了。從瑤族的先民來到後就開始在這片山地上用雙手開鑿的梯田,現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

徒步百年石板路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條古老的石板路是過去這幾個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以前居住在這裏的壯人、瑤人都是通過這條古老的石板路,與外界溝通的。據説幾百年來,這條山腰上的石板路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補經過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義工。這樣,現在才有了這條完好的石板路。

去平安的路有兩條,一條是返回大寨乘車前往,一條是從田頭寨沿山腰的石板路步行。這條山腰的石板路一直可以通到和平鄉,途中路過平安、龍脊。從田頭寨到平安約7公里,步行約4個小時。

從田頭村南行,窄窄的石板路隨着山勢逐漸升高,人也開始喘粗氣。霧逐漸大了起來,回望田頭寨已淹沒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翻過第一道山崗,霧氣一下子沒有了,眼前、腳下是壯觀的梯田,景色絕不亞於大寨前的那些有名的梯田景點。

往後的山路時而上,時而平,時而下,梯田總是在腳下。山區的氣候使得梯田時而盡情展現,時而又猶抱琵琶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影子。約1個小時後到達距田頭寨約3公里的中六村。這個村子的名字很怪,不同的書籍、旅遊資料上有不同的寫法,有的叫中六,有的叫中爐,有的叫中祿,後來在村中的告示上看到的是中六,那應該就是中六了。村裏居民也是紅瑤,佈局很散,三户兩户地散落在山澗、山腳、山崗。古舊發黑灰色的吊腳樓,映襯着梯田、雲霧、溪水,頗有些古意,尤如水墨畫般好看。

梯田經典在平安

過中六翻過一座山後,梯田少了,樹林多起來。過了雨蘭水庫後,在滿是植被的山腰繞幾個灣,就從一個山口遠遠望見平安寨了。山口的旁邊是平安寨的2號觀景台,視野很開闊,從上面看平安,錯落有序的吊腳樓被大片的梯田包圍着,黃色、綠色的莊稼隨着梯田的旋律,組成漂亮的圖案。

平安是龍脊景區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壯族,以開墾梯田種水稻為生。幾百年來平安村的先民們在金江河畔的龍脊山坡上開墾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梯田,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梯田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梯田小的有巴掌大,大的也不過十多平方米,這些數不清的梯田凝聚了無數壯族先民的血汗。

龍脊、平安都是很典型的壯寨,還比較完整地保留着壯人的服飾和生活特點。男人對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邊的上衣,頭包裹較大的花頭巾。幾乎每家都會自己用米做一種度數很低的酒,酒有點甜,很好喝,當地人稱“水酒”。釀酒的方式很原始,一個木頭做的大木桶,裏面放入發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鍋上用火蒸,酒就會從插在木桶中間的小竹筒裏流出。

從山口沿着整潔的石板路下行約20分鐘,就到了寨子。村中的建築全為依山而建的吊腳木樓,大多數房子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所以被稱為古壯寨。吊腳樓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塊砌一層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乾脆就把木柱撐在山坡的大石頭上。過去的老吊腳樓基本都是兩層,佔地約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徑近50公分的圓木支撐,第2層多為二十四根木柱支撐,上面蓋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每個吊腳樓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即乾淨衞生,又安全防盜。過去山上野獸很多,這樣的設計可防野獸。

民族風情

龍勝各族自治縣居住着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6%,“無山不瑤,無林不苗,無垌不侗,無水不壯”生動地概括了龍勝少數民族的基本分佈情況。

1、“紅衣節”

“紅衣節”是龍勝紅瑤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紅瑤同胞與其它各民族人民歡聚一堂,進行文化和貿易交流。

“紅衣節”定於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舉行,到目前為止共舉辦了七屆,“紅衣節”的內容有女子搶花炮,瑤、苗、侗、壯等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和瑤族婦女長髮比賽等。其中,女子搶花炮是在原有的搶花炮活動中發展而來的,是該縣的首創活動。在我們龍勝除具有“天上人間”美名的龍勝温泉和被譽為“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外,集苗、瑤、侗、壯等多種民族風情於一體是龍勝旅遊的一大優勢,通過舉辦“紅衣節”可以使大家能在一個相對集中的較短的時間內全方位地瞭解和體味龍勝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通過廣泛的宣傳,龍勝“紅衣節”已成為新聞媒體、攝影愛好者一年一度關注的焦點,成為旅遊企業推介旅遊產品的契機,龍勝“紅衣節”已被自治區定為全區民族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2、白麪瑤寨

白麪瑤寨位於離龍勝温泉六公里處的公路邊,35户紅瑤村民居住在這裏。寨邊楓木參天,寨門有清代寨規石碑,寨前矗立的“紅瑤柱”是瑤民圖騰崇拜。村民人人皆會山歌,熱情好客。遊客來到瑤寨,身着濃豔服裝的瑤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為您獻上她們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傳統的民族體育競技活動。

歌舞項目有:頂竹槓、背新娘、長鼓舞、長髮梳粧等。

3、三門瑤寨

位於龍勝温泉 10公里處,村寨依山傍水,民風淳樸,這裏集瑤族自然生態、文化生態與經濟生態為一體,在這裏您將會目睹和體驗種桑、養蠶、人工織布及瑤族刺繡。

4、細門瑤寨

細門瑤寨位於龍勝至温泉的路上,距龍勝温泉8公里,是一個古老的瑤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盤龍纏繞,寨中有交錯的青石板路,寨後溪泉潺潺。

瑤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濃濃的珍珠油茶是款待賓客的佳品。歌舞節目有:彩羣舞、打餈粑、長鼓舞、送新娘等。

5、黃洛瑤寨簡介

黃洛瑤寨位於龍脊景區境內,是龍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瑤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紅瑤族。自古紅瑤婦女有儲長髮的傳統習慣,全村60户人家中,頭髮長達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長的達1.9米,獲得“吉尼斯羣體長髮之最”

歌舞節目有:長髮表演、紅棍舞、傘舞等。

6、金竹壯寨簡介

金竹壯寨位於龍勝縣和平鄉龍脊景區境內,距縣城約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壯寨是典型的壯族村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壯寨的楷模。遊客來到金竹壯寨,可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

金竹壯寨為旅遊團隊接待定點村寨,歌舞項目有:竹邦舞、獅公舞、板鞋舞等。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6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於1820xx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近代建築年鑑”。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基督教禮拜堂、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藴。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於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中,重現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藴。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座標,歷史事件為縱座標,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於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築風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羣、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於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於珠海中路10號,館內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古民居中的建築木雕及民用傢俱,這些展品主要採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收藏古建築木雕中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7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瑤、壯、漢等12個民族,20_年巴馬縣總人口27萬人。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毗鄰。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因其當地著名的巴馬可滋泉而被國家地理推薦指數評選為世界十大美容泉之首,而享譽世界。巴馬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大多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將石山帶和土山帶一分為二,恰似銀河系牛郎,兩岸相望,很為奇特。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藴藏着豐富的溶巖溶洞,年平均氣温20.4℃,極端最低温-2.4°C,極端最高氣温38.4°C,大於等於10°C的年平均活動積温6000°c;1月最冷,月均温11.4°C;7月最熱,月均温26.4°C。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蒸發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於蒸發量,年平均相對濕度78%。夏熱多雨,間有澇災,冬温涼而乾燥,偶有低温霜凍,高山地區常有冷凍積雪,秋高氣爽,常有春旱、冬旱發生,四季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温差,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

巴馬旅遊資源豐富獨特,主要旅遊景點有賜福湖風光、龍洪田園風光、弄友原始森林、盤陽河風光、百鳥巖、百魔洞、好龍天坑羣、大洛水晶宮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長壽探祕、民族風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遊資源。巴馬壽鄉探祕遊已列入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在巴馬這塊神祕的土地上,獨特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祕遊和紅色旅遊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皇家探險隊八七年宣佈稱之為天下第一洞,可滋泉泉水的源頭的“百魔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巖)"水上溶洞,地下水晶般的藝術宮殿“水晶宮”讓人一步一歎;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西山弄友原始森林、弄友天然八卦、大洛江洲地下長廊、水晶宮腳下讓人為之震撼的“長命河”、好龍天坑、交樂天坑、好和響水天坑自然景觀及東山瑤族風情等旅遊資源。

20_年12月30日,巴馬長壽村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_年1月16日,巴馬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和“廣西十佳休閒旅遊目的地”榮譽稱號。

廣西旅遊美景導遊詞 篇18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於1820_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近代建築年鑑”。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_禮拜堂、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藴。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於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中,重現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藴。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座標,歷史事件為縱座標,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於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築風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羣、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於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於珠海中路10號,館內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古民居中的建築木雕及民用傢俱,這些展品主要採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收藏古建築木雕中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