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河北景區的導遊詞精選

河北你景點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幾篇關於河北景區的導遊詞,歡迎閲讀借鑑,希望你們喜歡。

關於河北景區的導遊詞精選

河北白雲古洞景點介紹導遊詞

各位小姐、各位先生,你們好!

歡迎各位來白雲古洞觀光旅遊。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導遊,我叫×××,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懸索橋──刻字石壁)

現在我們要過的橋,是白雲古洞懸索橋。或許我們當中的一些人還沒有走過這種橋,今天就請各位體驗一下。我們腳下的這條河叫潮河,它的源頭在我們縣的黃旗鎮,河水直接注入北京的密雲水庫,首都市民飲用的水,多半是從這條河流去的。

過河不遠,我們就可看到迎面的石壁上嵌有四塊白色大理石,上面刻有“白雲古洞”4個綠色隸書大字,這是著名書法家歐伯達先生筆跡,用筆遒勁,耐人回味。

(到售票處)

現在我們已進入白雲古洞景區一華里。白雲古洞,是一組天然洞羣的總稱。景區內有九洞、三十六景。最大的巖洞是白雲古洞,最小的是神蜂洞。三十六景有迎客峯、曲線天、蓮陰寨、十瀑潭、大、小月牙天等等。整座山的特點是“山青水秀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集“奇、險、幽、秀”於一身,僧、道、尼同居一山。這裏距第一景觀迎客峯還有200米。白雲古洞北有卧獅山、東有仙源山、西有蓮花山,南有邊牆山和筆架山。四面山峯環繞,面積八平方公里,全部景觀游完大約4小時(可徵求客人遊覽時間)。

白雲古洞是佛家居住的地方,這裏有“天井”;八寶洞是道教聖地,有“地井”;哈哈洞是尼姑住的地方,這裏有“人井”。這些巖洞都是座北朝南,冬暖夏涼,大自然為人類創造了良好的居住條件。

每年五月,別處已是風和日麗百花盛開,而這裏仍然是一片冰川,直到六月中旬才開始融化。當我們在冰川上留影,照片上顯示出一冬一春的情景,鮮明的對照可給人一種奇特的想象。

景區內瀑布連綿,山中有水,水聚成湖,湖中有船,船底有魚。遊覽白雲古洞,是鍛鍊人膽量和毅力的機會,這裏路途比較險,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為了您的安全,有穿塑料底鞋、涼鞋、高根鞋的客人請換上旅遊鞋或運動鞋。

(售票處──迎客峯)

白雲古洞很早以前就是山青水秀、古樹參天、飛禽走獸出沒的地方,無人敢到這裏來。後來有海光、海明哥倆來此狩獵,發現了一隻梅花鹿,於是搭弓射箭,鹿中箭後向白雲古洞方向跑去,哥倆沿血跡追蹤來到洞內,鹿突然不見了,眼前出現了七十二鋪小炕,每鋪炕上有堆白骨,有堆金銀,他們倆驚呆了,同時也受到感化,從此,放棄了狩獵生活,決定用這些金銀修廟宇出家修行。

據考證,在明初燕王掃北時,當地的大財主為了避難,逃進深山。怕暴露目標,他們不敢動煙火,時間長了,人患疾病,又加斷炊,全部遇難。這樣就留下了金銀財寶。

從海光、海明延續到三十一代和尚吾和,白雲洞煙火一直很盛。“文革”期間吾和被趕下山,從此這裏樹木被砍,廟宇被拆,變成了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後,1989年這裏開始重建,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逐步恢復原貌。可惜的是原來的古樹不見了,這是白雲古洞的最大遺憾。

現在我們就要步入“仙境”了,眼前的山峯名為迎客峯,它象一隻巨手,非常有禮貌地歡迎各位的到來。哪位需要拍照,請抓緊時間,好好照吧。

(大月牙天)

各位朋友,請站到我為你們選擇的位置上。你們看,這裏峭壁如刃,兩山擠在一起,只留一條縫,人行其中,難見天日。在最險的地方,兩山一凹一凸,形成月牙狀,露出藍天一片。每到中午,日月生輝,相當壯觀。類似月牙天這樣的峽谷,地質成因是什麼呢?大約在一億一千萬前,火山噴發以後,產生多次的抬升,擠壓撞擊產生裂縫,又經長期的雨水沖刷,便形成或長、或窄的峽谷。

(在十瀑潭邊)

這是十瀑潭。大家一定會明白,在它身後,還有九個水潭。十瀑潭建於1992年,水深3米。人須水上過、石上行,石陡苔滑,請大家注意安全。

(進連蔭寨)

各位請注意,我們開始走進連陰寨了。這是前往山中的唯一通道。這段路十分狹窄,寬只有2尺,從此經過,胖人必須收腹,瘦人也要側肩。你們看,兩山壁立,好象要擁抱,但又被山隙隔開,露出一線藍天,形狀如彎月,又稱“小月牙天”。兩山夾隙中一股山泉汩汩而來,泉水飛珠,從石上瀉入山洞,形成小型瀑布,潭水清幽,清澈如鏡,令人讚歎。連陰寨內鋪有木板棧道百餘米。因為大山遮擋,不見天日,陰影幢幢,涼氣漫漫,所以人稱“連陰寨”。

(到壽桃潭)

這就是壽桃潭。你們看,它的形狀像不像大桃?傳説,從前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出仙桃,天兵天將追到這裏。孫悟空不小心將仙桃失落,桃子拿走後,這裏便成了“桃潭”。人們為了長壽就用投幣打鐘來寄託自己的願望。哪位想投,可以試一試。要過長壽橋了,請注意安全。長壽橋是根據壽桃潭命名,人們過橋可延年益壽。這長壽橋和前面的不老鬆,都是留影紀念的好地方。

(進賜福洞)

現在我們到了賜福洞。這洞深15米,洞內黑暗,高度不等。昏暗的角落供奉一尊神像“天宮賜福”。這是路途中見到的第一個神像。福星是比干的化身,人們稱他財神爺。(手指“石肉”)各位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們像不像一塊塊的肉?對,這就是“石肉”。它長在石縫中,是石頭的一種,如同瘦肉但無味,可以充飢,也是一種中藥,學名“雨良石。”

(上八寶洞)

八寶洞到了,大家看,這還有個院子,多麼幽雅。清雲觀就建在這裏,它是龍門派道士修身養性的地方。清雲觀始建於元代,明崇禎4年(1631年)、清光緒20xx年兩次重建,“文革”期間被損壞,改革開放後又重建,並請道士徐宗界守護觀院,接待遊客。現在徐道長年已90,還經常習武,體健身輕。

八寶洞有八寶:地井、石肉、鹿、鶴、魚、山茶、相思樹和靈芝草。

(在訪仙閣休息)

訪仙路是通往二仙洞的路線。我們必須通過30米高的“狀元梯”,才能到達二仙洞上的高峯。那山上,高峯如劍,峻峭挺拔。半山腰懸崖上,天然生成兩洞,一上一下,好象兩個懸空門户。又加上這裏有仙鶴遨遊,風清鶴鳴,使人飄飄欲仙,所以稱“二仙洞”。二仙洞附近有個“仙鶴洞”。洞內有仙鶴巢穴,據觀察,這羣仙鶴,身為灰黑色,頭頂一片和尾巴呈白色,高一米左右,展開翅膀有1.5米左右,我們稱它們為“七仙女”。它們在空中飛翔時,姿態美極了!

(修真道上)

請大家小心,我們要過“修真道”了。這是白雲古洞和八寶洞的唯一通道。因為八寶洞道士在山上修真養性,所以稱“修真道”。修真道由人工鑿成,石階好像掛在石壁上,十分險要。石階分為兩段,級寬一尺有餘,一共72級,據説有72變,遊人登石階,一次一個數,誰也數不清到底是多少級,咱們不妨也試試看。

(雲池邊上)

大家請看,這是一座多麼漂亮的水庫,它截住深山流泉,匯成高山平湖的奇觀,人們給它起名為“雲池”。雲池面積約600平方米,水深5.5米,池內有3000多尾鯉魚,大的重達5公斤。雲池內的綵船,是供遊人攝影留念的理想道具。特別是映山紅開放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情趣。

(三山斗扣)

現在咱們站的地方,正好是白雲古洞的洞羣中心。請抬頭看,這裏的高山絕壁,像天外飛來;三座山峯聚在一起,山山緊扣,嶺嶺相連,你遮我擋,競分高下,所以稱“三山斗扣”。這裏是進入八寶洞、朝陽洞和哈哈洞的三叉路口,而朝陽洞,就是白雲古洞,離這裏最近,只有460米。

(白雲洞山門)

白雲洞原山門早已不存,這座山門是1994年重建的。白雲洞三面山峯是天然的屏障,這山門是唯一通道。山門頭頂是窄窄一線藍天,山門腳下是幽幽深谷流泉。你們看,這山門是不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走在“十八盤”上)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行走在“十八盤”上。從白雲洞山門到白雲古洞,山路崎嶇,共有18彎,所以稱“18盤”。道路曲折難行,請大家放慢速度。(手指“仙人掌”)各位朋友,請按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仙人掌”。你們看,那山峯像不像人的手掌?遠看“仙人掌”,好像貼在前山絕壁上,沒有縫隙。但站在白雲古洞側面看,就會發現“仙人掌”與絕壁完全隔離,它孑然而立,十分奇特。(白雲古洞)

各位朋友,白雲古洞到了。白雲古洞也稱朝陽洞,因座北朝南,加上洞頂部的石頭像白色雲朵而得名。白雲洞高4米,寬20多米,進深26米,面積600多平方米,可容納3000人,是景區內最大的巖洞。進山時介紹的72鋪小炕就是在這裏發現的。

久已聞名的寶華寺,建在白雲古洞之中。洞內中央,原建有6間大殿,殿前建有過亭,過亭裏供奉彌勒佛。大殿中央供奉如來佛祖,左有觀音、文殊、普賢三菩薩,右有天、地、人三皇。正殿後有一間石寨,是祖師打坐的地方。

大家請看,北側洞頂那條石縫正往下滴水呢。那就是“天井”。下面是接水的大鍋。無論是雨季還是旱季,都是滴水如注,大鍋裏的水食之不少,不飲不多。有人取水做藥引子,十分管用。

白雲洞內右側深處,有一個洞,叫無底洞。傳説曾有兩名女子,揹着兩筐蠟燭進洞探險,始終未見出來。為了避免後人再出危險,和尚將洞口封閉,究竟裏面什麼樣,至今還是個謎。咱們當中,哪位將來能解開這個謎呢?

各位小姐,各位先生,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遊覽,就到此告一段落。雖然沒有游完景區的所有景點,但請問大家,你們是否感覺到了白雲古洞景區有“華山之險、黃山之美和泰山之雄”呢?

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祝各位身體健康,再見!

唐山抗震紀念碑景點介紹導遊詞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導遊詞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關注留學網更多相關信息。

各位遊客:

你們好,你們來到唐山抗震紀念碑,我是你們的導遊**。

唐山抗震紀念碑建在市中心新華道以南(建設路和文化路之間)紀念碑廣場內。廣場東西長320米,南北寬170米,佔地5.44公頃。廣場東部是抗震紀念碑;西部是抗震紀念館。兩個主要建築坐落在東西向同一個軸線上,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設有一座大型水池,並通過紅色地磚鋪砌的地面使兩座建築相連。

紀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組成。主碑碑座高 3米,碑身高 30米,由 4根相互獨立的梯形變截面鋼筋混凝土碑柱組成,主體上端造型有四個收縮口,猶如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人定勝天。碑身四周高 1.5米處,為 8 幅花崗巖浮雕,象徵着全國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記述了地震災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國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業績。在碑身高 8.5米處鑲有一塊長 3.86米、寬 1.6米的不鏽鋼匾額,上刻原中共中央xx胡耀邦題寫的“唐山抗震紀念碑”七個大字。

副碑位於主碑北側 33.5米處,碑寬 9.5米,高 2.96米,用花崗巖石塊以廢墟形式砌成,表現唐山地震的歷史事件。碑身長 4.3米,高 1.6米,正面為磨光青花崗石鑲嵌,上面鐫刻碑文,記載地震時間、災害以及搶險救災,建設新唐山等內容,由中國書協常務理事夏湘平書寫。背面為磨光青花崗巖鑲嵌,上鐫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個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組台階,踏步均為4段,每段 7步,共 28步,象徵“七二八”這一難忘的時刻。

好,遊客朋友們,唐山抗震紀念碑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河北天后宮景點介紹導遊詞

導遊詞是導遊沿途講解的介紹詞,包括導遊歡迎詞,景點介紹詞,導遊歡送詞等。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導遊詞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關注留學網更多相關信息。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來到了天后宮。先請大家轉過身去,海神廟正殿背後有一副楹聯,上寫着:“五湖四海都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這副楹聯也是一則謎語的謎面,哪位朋友能夠猜出它的謎底呢?它的謎底就在對面。天后宮宮門的上方,有四個大字:“盛德在水”,謎底就是――“水”。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中,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是一個擁有大量水體的星球。水,孕育了生命,養育了生命。在地球表面,海洋佔了總面積的71%,在海洋從事捕撈航運的人們,盼望風平浪靜,盼望有一位海上保護神。這樣,媽祖就應運而生了。

傳説這位女神曾生活在人間,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逝世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民間説她有特異功能,能知人禍福,通曉天文氣象,擅長海上救護,精通醫學,治病救人,深受漁民的愛戴。她死後,當地人在湄州島上建了一座小廟來紀念她,並尊稱她為媽祖。據説,媽祖十分靈驗,影響越來越大,後來,就逐漸成為沿海居民供奉的海上保護神。宋元以來,媽祖屢受朝廷賜封,從“泉州神女”到“護國天妃”,清代時封為“天后”。可是,民間百姓更願意直呼“媽祖婆”。漁民們傳説:在大海遇到了驚濤駭浪,萬分危急的時候,如果喊一聲“天后娘娘”,救援的速度就比較慢,因為天后娘娘要鳳冠霞披,車水馬龍,好長時間才能出現;如果喊一聲“媽祖婆”,“則立即現身,常服不粧飾”。看來,還是平易近人的媽祖婆對老百姓更為關切,與老百姓更為貼近。

隨着移民東渡,媽祖也到了台灣。現在,媽祖已經成了聯繫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和平使者。大陸的媽祖神像多次到台灣,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各界人士頂禮膜拜;台灣的漁民也經常到大陸來參拜媽祖。媽祖是華夏兒女尊崇的海峽女神。

天后宮有一幅八仙圖。二樓上還有八仙的塑像。八仙的傳説,始於唐代。唐代時,道教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以老子李聃為李氏祖先,並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八仙是道教裏的八位神仙。八仙的故事傳説千百年來不斷演變,到了明代,八位神仙的姓名才最終確定下來。這八位神仙是: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藍采和、李鐵枴、韓湘子、何仙姑、呂洞賓。

天后宮的後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華亭,亭亭玉立,八面來風,海風習習,波濤陣陣,我們去那裏休息片刻,領略一下海上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