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精選18篇)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

在碧波萬頃的渤海之濱,綿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臨海,景色十分壯麗,這就是歷史名關,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精選18篇)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裏“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衞。“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裏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裏外又築威遠城、烽火台、敵台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捧月般拱衞着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xx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台高聳,台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着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台,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為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2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西北90公里處的平山縣境內,總面積6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20xx年5月,又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桂山景區,距石市90公里,主峯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里,分為青龍觀、萬佛巖、玄武峯、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這裏峯險、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雲霧繚繞。山上古建原為崇禎皇帝歸隱行宮,後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峯,素以山勢奇險,風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裏修建了青龍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家園林氣派和道家宮觀風采的建築羣體,因為湖北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隨之又有“北武當”的美譽。

天桂山位於平山縣西南部,屬平山縣古月鎮北冶鄉,距石家莊市80公里。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是 我國北方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天桂山的西面與山西的盂縣接壤,南面是著名的沕沕水生態旅遊區,北面與平山縣境內的第一高峯坨樑遙相呼應,其東面就是美麗富饒的華北平原,登上望海峯,可以遙望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就象兩顆明珠一樣鑲嵌在華北大地上。

天桂山的主峯望海峯海拔1000多米,山脈呈東西向。其山腳下是滹沱河上游。

整個景區由青龍觀中心景區和玄武峯、望海峯、銀河洞、翠屏山等八個景區組成。景區內山勢雄偉,山形秀麗。樹木花草繁茂,時有云霧纏繞。山上山下,泉水遍佈。

玄武峯景區位開青龍觀山頂,由天梯、天桂石林、靈霄勝境三部分組成。寬令尺餘的天梯斜嵌在斷崖間,險峻陡峭,高插雲天,有一步登天之感。天桂石林位開海拔1000多米的主峯頂部,境內山徑曲幽,步換景移,古木參天,靜野瑰麗,怪石竟秀,似柱似塔,如禽如獸。蒼龍伏地,羣象演陣,金龜望月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石林、雲屏、瑤台、傲骨、真假山等造型奇特,千姿百態。

尤令人歎為觀目的是林立的怪石中,多有松柏、櫟樹、山桃等樹木,或叢生石上,或匐匍山巖,或曲折斜出……石林之上生樹林,樹林之中隱石林,如詩如畫,令人拍手叫絕,樂不思歸。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3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澱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xx年,保定市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白洋澱(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白洋澱

-澱。白洋澱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白洋澱是國家級5A景區白 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裏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濕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洋澱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4

蒼巖山位於革命聖地西柏坡南70餘公里的井陘境內,距省會石家莊50公里,景區總面積63平方公里。這裏奇峯異石林立,青松翠柏常青,歷史文化悠久,是旅遊休閒、消夏避暑、健體科研等多功能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勝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太行山中。

蒼巖山不僅是風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佛教文化名山;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自隋至今,經歷代修整形成現有的福慶寺、卧佛寺、龍巖寺、公主墳、菩薩頂、玉皇頂、鑾台堖等寺廟園林和休閒場所。經佛教協會批准,常年有僧人留住,並依法開展各種佛事活動。

蒼巖山景區觀豐富多彩,羣峯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雅、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剎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了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自古就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

蒼巖山,1988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地;1994年被審定為歷史文化名山;1999年被專家評為石家莊十大名景之首;由李安執導,曾榮獲73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影片《卧虎藏龍》的許多鏡頭就在這裏拍攝。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xx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蒼巖山海拔1000餘米,山上崖險壁,谷幽石奇,清泉潺潺,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奇特而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迎着山門就是奇景“碧澗靈檀”,只見這裏崖壁的巖縫裏,蒼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橫生、或倒掛,聽名字,有迎客檀、鹿皮檀、龍手檀、羅漢檀、仙女檀、巨人檀,千姿百態、萬象崢嶸,煞是壯觀。在景區的疊翠峯巒之間,建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它們大多屬於山上的古代寺院建築大都是明清遺物,主要建築有橋樓殿,南陽公主祠等。寺院依山勢而建,進山門上攀,峯迴路轉,在對峙的斷崖之間飛架着一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石拱橋,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金色琉璃瓦頂和硃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峯中,各顯輝煌。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宏偉的殿堂建於高臨絕壁的石橋上,似空中樓閣,巧奪天工,世所罕見。古人讚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南陽公主祠,據説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寬3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式黃綠琉璃頂。祠內正面有3龕,中間端坐着南陽公主彩塑,神情重悠然,兩側各塑4個站立的樂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牆上繪有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彩色壁畫。龕持有個幽深的石洞,傳説為公主的寢室。福慶寺院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峯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樑畫棟,玲瓏典雅。蒼巖山景區的最高處為玉皇頂。登臨峯頂,放眼遠望,羣山環繞、層巒蒼鬱,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蒼巖山高達1000多米,這裏氣候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和避暑勝地。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xx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蒼巖山海拔1000餘米,山上崖險壁,谷幽石奇,清泉潺潺,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奇特而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迎着山門就是奇景“碧澗靈檀”,只見這裏崖壁的巖縫裏,蒼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橫生、或倒掛,聽名字,有迎客檀、鹿皮檀、龍手檀、羅漢檀、仙女檀、巨人檀,千姿百態、萬象崢嶸,煞是壯觀。在景區的疊翠峯巒之間,建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它們大多屬於山上的古代寺院建築大都是明清遺物,主要建築有橋樓殿,南陽公主祠等。寺院依山勢而建,進山門上攀,峯迴路轉,在對峙的斷崖之間飛架着一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石拱橋,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金色琉璃瓦頂和硃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峯中,各顯輝煌。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宏偉的殿堂建於高臨絕壁的石橋上,似空中樓閣,巧奪天工,世所罕見。古人讚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南陽公主祠,據説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寬3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式黃綠琉璃頂。祠內正面有3龕,中間端坐着南陽公主彩塑,神情重悠然,兩側各塑4個站立的樂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牆上繪有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彩色壁畫。龕持有個幽深的石洞,傳説為公主的寢室。福慶寺院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峯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樑畫棟,玲瓏典雅。蒼巖山景區的最高處為玉皇頂。登臨峯頂,放眼遠望,羣山環繞、層巒蒼鬱,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蒼巖山高達1000多米,這裏氣候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和避暑勝地。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5

祖山位於 河北 省 秦皇島 青龍滿族自治縣 境內,由於渤海以北、 燕山 以東諸峯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羣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峯天女峯,海拔1424米,略遜於 泰山 。登上天女峯,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羣山,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卻是 泰山 所沒有的。遊人回來説祖山有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當代詩人 臧克家 老先生以“畫境詩天”贊之。然而祖山卻名不見經傳,或許它的美正是要我們去發現、去印證。

祖山,山勢跌宕,峯巒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稱 ,是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山勢雄偉,羣峯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峯達二十多座。主峯天女峯,海拔1428米,是 秦皇島 港顯著的航標;奇樂峯(響山),海拔1360米,四周懸崖峭壁,山體裂縫縱橫,山風掠過如管絃,奏出悦耳的樂章;香瓜峯(香瓜頂),海拔1200餘米,南坡是百畝天在草甸,東坡是天然次生林帶。此山坡緩頂圓,如同“香瓜”;背牛頂,四周絕壁,高不可攀;八仙峯(八仙頂),懸崖怪石環繞,在雲海的湧下如林海 蓬萊 。

石奇谷幽,姿態萬千。祖山山體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下,形成許多絕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情人谷”,溪水常流,瀑布成羣,碧潭珠串。兩壁時而峭壁凌空,時而坡緩林密,時而幽暗深邃,時而袒胸露懷。穿林入谷,曲徑通幽;“畫廊谷”,北岸奇險,崖頂怪 石林 立;南岸鬱鬱葱葱,藤蔓纏繞,繁花似錦;溝底巨石疊卧,清溪繞流,遊人步行其上如鳥越石,俗稱“三千六百跳”。

四季景色

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祖山是花的名山,花的海浪打春時節,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由山下到山上次遞開放;錦帶花、紫丁香、八仙花、東陵繡球緊隨其後,也來爭奇鬥豔。特別是高山稀有花卉“天女 木蘭 ”,更令你心弛神往,此花為古生代遺留植物,只有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才能正常生長開花,六月中旬為盛花期,此時當你走進園中,觀其花,冰清玉潔,超凡脱俗,聞其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此時五彩繽紛的山花競相開放,定會令您流連忘返。

夏季,風涼氣爽,雲蒸霞蔚。登臨主峯,可觀雲海,看日出,瞧佛光,俯羣山。雲海、雲流、雲瀑是祖山夏季的特有景觀。因祖山海拔較高,又瀕臨渤海,此時登臨任何峯頂,可觀到滔滔的雲海,觸摸到擦肩而過的朵朵白雲,她們一會兒行雲流水,環山而淌;一會兒宛如融雪的春潮,裊裊地升入蔚藍的天空;一會兒像脱結的野馬,入海的姣龍,奔騰咆哮,排山倒海。當你倘佯在“北龍潭”、“花果山”景區時俯看谷中,涓涓細流,清澈見底;仰望山間,瀑布飛掛,奔騰咆哮,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氣魄沿溝谷而下,那真是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 浮山 。

秋季,紅葉滿山,野果飄香。當秋風掠過,漫山遍野的蒼翠染上了黃、褐、紅、紫,黃的瀟灑、紅的火熱,在蒼松翠柏的點綴下,就像一幅展開的巨幅油畫。此時也正值收穫的季節,山棒子、野核桃、怪味梨、獼猴桃,香味撲鼻,甭説嘗上兩個,就是看上一眼,也會令你垂涎欲滴。

冬季,銀裝素裹, 玉樹 瓊花。冬日祖山,幽幽山谷靜得出奇,皚皚白雪亮得耀眼。溝裏的霧攤,坡上的樹掛,把祖山粧點得分外妖嬈,好一派北國風光。

祖山山門

祖山位於 秦皇島 市的 西北 部,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境,東距 秦皇島 50公里(指北路),西距 青龍縣 城100公里。祖山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區:北龍潭景區、望海寺景區、響山景區、花果山景區和背牛頂景區。自然景觀100餘處,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為主體特色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祖山最著名的植物是下邊的花

含苞待放

稀有花卉“天女 木蘭 ”生長在海拔千米陰坡處,以亂石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氣清淡, 高潔 素雅。

天女 木蘭 是 木蘭科 木蘭 屬植物,因花的花瓣潔白、雄蕊紫色、香氣迷人、形似天女而得名天女 木蘭 。天女 木蘭 乃珍奇花木,冰川時期倖存的珍惜樹種擁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屬於世界名貴花木,只開在千米以上的高峯,是我國重點保護的世界珍惜植物,葉如翠雕,花似玉琢。性喜 山陰 林下沃土,為闊葉亞喬木,樹高可達十米,其花葉美觀,具有濃郁的芳香,是重要的 園林綠化樹種 和提取香料的輕工業原料。

花盛時節,滿樹銀花,隨風飄蕩,芳香無比,宛如天女散花,深受人們喜愛。它屬落葉小喬木,樹高可達10米,樹皮灰白色,小枝褐色,葉寬橢圓形,單生於小枝頂端。

傳説 王母娘娘 身邊有一個吹 笙 的仙女,厭倦了天庭生活,喜歡凡間山水,一日來到 祖山 遊玩,發現山好水好,惟獨缺少奇花異草,於是把天庭 瑤池 的 木蘭 花移摘祖山。一日,正逢王母開 蟠桃 盛會,急招笙女吹笙助興,尋人無處,便派 巨靈神 尋找,找遍 三山五嶽 ,最後發現祖山雲霧繚繞, 撥開雲霧 發現笙女正在移摘 木蘭 花,於是押笙女回去覆命。王母娘娘罰笙女去銀河渙紗,紗不盡,水不平,不得返回瑤池,笙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甘願化做祖山的一塊巨石。天女 木蘭 由此得名。

每年6-7月份是天女 木蘭 的盛花期,尤其6月中旬,成片開放,場面尤為壯觀。因為温度的緣故,分期分批的由山下一直開到山上。天女 木蘭 花非常稀少,雖其他少數地區也有分佈,但株數達到一定數量,成片開放的據考證全世界唯有祖山一處。

20__年, 中國 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天女 木蘭 考察組在祖山主峯以西的深山密林中意外發現大片野生的天女 木蘭 羣落,植株數量總計485株。加上天女 木蘭 園中已知的近1600株,祖山天女 木蘭 的總數已接近20__株。天女 木蘭 目前在全國總國總共僅有3000多株。考察組稱,這種世界珍稀花卉能夠在祖山成片發現,不啻於一個奇蹟。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6

朋友們:你們好!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聞名中外的金山嶺長城。有人説,要看長城之長,上金山嶺;要看長城之雄偉,也上金山嶺。此話十分有道理。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在河北省灤平縣境內。金山嶺長城是北京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的交界線。它西起龍峪口,東到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沿線設有大小關隘5處,67座敵樓,2座烽火台,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它被國家定為一級旅遊景點、國家級風景區。

(停車場至磚垛口的道上)

金山嶺長城,始建於北齊,那時為土石結構,單調低矮。十五世紀中葉,明王朝國力由強轉弱,北方蒙古族韃靼、朵顏等各部乘機南侵,京都受到威脅,於是明朝廷決定重修這一段在軍事上有重大意義的長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將戚繼光由閩浙調到北方戍邊,任命為薊州總兵。戚繼光率部隊士兵與當地民夫,對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昌平縣境),1000公里的原有長城,普遍進行了改建和重建。邊牆城體加寬加高,要衝地段修築雙層的城牆。又在全線修築1000多座高大堅固的敵樓(又叫敵台或空心敵台)。在戚繼光任職的十四年間,就基本完成了這一浩大的工程。在後來的數十年裏,明王朝又不斷地調兵選將,加以修繕,使它形成一道城牆高峙,戰壘林立,能守能攻的堅固防線。金山嶺長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這段長城及所屬設施都是磚石結構,氣勢雄偉,舊貌依然。經專家鑑定,是我國萬里長城的精華之所在。

金山嶺長城充分體現了戚繼光“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築思想。因此,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堅實,佈局嚴謹,攻守兼備。長城沿線的溝壑要衝都設有關口,既能出關巡邏,又可對敵人實行迂迴包抄。主要關口加設防線,修築重牆,山巔上還設烽火台。長城主牆與敵樓挽臂相連,互為一體。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牆道上加設九至十多道障牆。

總觀金山嶺長城,城關相連,敵樓相望,處處佈防,道道設險。遇有戰爭,烽火傳遞軍情,全線嚴陣以待。戰事和平,沿線駐軍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籌軍糧。

(磚垛口前)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要進的這個關口叫磚垛口,遊人一般都從這裏的磚梯登上長城。

據考證,早在北齊時期,就在這裏建築一個關口。戚繼光主持修築金山嶺長城時,又在這裏重建了這個磚垛口。

磚垛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這一帶長城上發現的火炮、石雷、箭頭等武器來看,明朝時這裏戰事不少。近一個世紀,也有大的戰事發生。1933年,東北軍張學良的部隊,曾經在這裏與日本侵略軍進行過多次激烈戰鬥。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軍進攻古北口沒有成功。然後改從磚垛口,龍峪口等長城上的關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守軍的營地,很快殲滅了敵軍,打開了古北口通道。

(手指文字磚)大家請看,這是十分珍貴的文字磚。在這裏能見到的並不多,而在將軍樓和大狐頂樓中間,500米的城牆上,這種文字磚就多了。這些磚上面主要記載了當年修築這段長城的年代以及部隊番號,如“萬曆四年震虜騎兵營造”、“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六年振武右營造”等等。這些文字用楷書或隸書寫在磚坯上,燒製而成。著名長城專家朱希元介紹説,這段文字磚長城,在中國萬里長城上是獨一無二的。文字磚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在磚垛口至東方台的長城上)

漫步在長城上,只要您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些有趣而獨特的東西。

長城底部用條石奠基,上部用長方形青磚包砌,中間用土、沙、石填方。城牆頂部的馬道上,都用大方磚鋪面,可容六、七人並行。馬道的陡坡,都用磚砌成梯形台階,上下方便,不致於滑倒。這是金山嶺長城建築的獨到之處。各位請看,馬道上每隔兩、三米遠,就有一條排水溝,排水溝靠外側的一端,有一個吐水嘴。這吐水嘴作用有二:一是用來排除雨水,防止雨水沖刷牆體;二是守城士兵從這裏施放雷石,打擊敵人。不知各位發現沒有,有的地方城牆設裏外兩層。牆頂部靠內側的一面,用磚砌成高1.5米的牆,叫宇牆,又叫女兒牆。牆頂部靠外側的一面,用磚砌成高2米的牆,叫垛口牆。垛口牆每隔不遠,就有一個旗孔,用來插軍旗助威,或以旗作為傳遞軍情的信號。無論內側的宇牆,還是外側的垛口牆,都設有上、中、下三層射擊孔,可供士兵立着、跪着或卧着三種姿勢射擊來犯之敵。這又是金山嶺長城建築的獨到之處。

另外,金山嶺長城上,還可看到數不清的射擊孔、瞭望孔,都飾以各種各樣的圖案:有桃形、箭頭形、刀把形、鋸齒形等等,一個個精巧別緻,耐人尋味。請大家在遊覽的過程中細細觀察。

(在東方台)

我們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之前播放的片頭語長城和中央電視台自用廣告語:“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背景長城,就是在這裏拍攝的。這是金山嶺的驕傲,也是萬里長城的驕傲。金山嶺長城自1986年開放以來,曾多次視察。130多個國家駐華使節來觀光遊覽。100多部影視作品展示了金山嶺長城的雄姿。北京麗都、王府、凱賓斯基等幾十家大飯店多次在這裏開展越野攀登,舉行篝火聯歡、煙花晚會等各種文體娛樂活動。1998年9月,金山嶺長城為來自13個國家的“雷勵遠征計劃”活動的160多人在長城上舉行大型酒會,取得圓滿成功,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各位請看(指西方台),那就是中國台灣“飛人”柯受良1992年飛越長城的地方。當時39歲的柯受良,駕駛着“雅馬哈”賽車,象凌空的雄鷹飛越過金山嶺長城,成為中華飛躍長城第一人。

1995年10月6日,瑞典有一對青年在那裏按中國風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當時記者問他們為什麼要在這裏舉行婚禮?他們説在長城上舉行婚禮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尤其這段長城景觀奇特、雄偉壯觀,願自己的婚姻象長城一樣牢固可靠。朋友們,你們中是否有人也想到這裏舉行婚禮,歡度難忘的一刻?如您已婚,也不要遺憾,到這裏度金婚紀念日和銀婚紀念日也一定終生難忘。

(障牆前的丁字路口)

剛才離開東方台時,有人問我,前面山脊上的那截長城很特別,在這裏它起什麼作用?現在我就告訴大家,這截高大的城牆叫“支牆”,確實是萬里長城所罕見。它與前面的庫房樓相通,是庫房樓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敵兵來犯,守衞在支牆上的士兵可以最先與敵兵交火,萬一抵擋不住,可以憑藉支牆,邊打邊撤退,最後撤到庫房樓裏,繼續與敵人戰鬥。(手指支牆前方兩側的烽火台)各位請看,支牆北面200米的兩側山頭上,各有一個圓形的墩台。你們知道那是幹什麼用的嗎?我告訴大家,那叫烽燧,就是烽火台。古代戰時,利用它點火報警。夜裏點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煙叫燧。

(在障牆處)

這就是障牆,是金山嶺長城特有的設施。在金山嶺長城的一些敵樓附近、橫着在馬道上築有一道道短牆,這就叫障牆。障牆高2.5米左右,長差不多是馬道寬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萬一敵人攻上長城,守城士兵可以據守障牆,進行抵抗和反擊。

(進庫房樓)

這座敵樓,就是鼎鼎有名的“庫房樓”。它比一般敵樓大,在長城的軍事設施上最富代表性。這座敵樓不僅有支牆、障牆等防衞設施,它的外側還築有一個半圓形戰台,叫月城,上面設有密集的射擊孔,這是庫房樓的第三道防線。在距離障牆約50米的山坡上又築有一道“擋馬牆”,阻擋敵人的騎兵接近。“擋馬牆”就是庫房樓的第二道防線。這座樓防守如此嚴密,説明它不是一般的敵樓,可能是史料中記載的叫做“總枱”的敵樓,因它旁邊有座庫房而被稱“庫房樓”,

(登上庫房樓頂)

大家請看,長城多麼象長長的巨龍,飛騰在險峯峻嶺之間,昂首擺尾,氣勢磅礴。再請往四周眺望,您一定會有“風景這邊獨好”的感受:東面,燕山山脈第一峯——霧靈山,隱隱約約,象一位美麗的少女,婷婷玉立在青山之巔;望京樓,聳立於懸崖峭壁,像一位勇士,氣衝霄漢;西面,卧虎嶺象一隻龐然大虎,守衞着首都北京的北大門——古北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南面,波光鱗鱗的密雲水庫,就象一面明鏡,鑲嵌在崇山峻嶺之間,閃閃發亮;北面,靜靜卧着的“毛公山”,林濤雲海,如催風湧浪,滾滾流向天邊。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它們構成了一幅多麼美麗的風景畫!

(庫房前)

各位請看,這座房子就叫庫房。它長不過6.4米,寬也只有4米,形狀跟北方民居沒有兩樣。但請各位注意,這不是普通的房子,它是迄今為止,萬里長城上唯一的一間小房,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據專家考證,是存軍糧或的庫房。也有專家認為,是前線指揮官住宿的房子。究竟哪種意見正確,哪位朋友要是感興趣的話,歡迎進行深入考證。

(庫房樓至西峪樓)

有人問我,這段長城為什麼叫金山嶺長城,真有金山嗎?我現在利用這段時間,向大家作個介紹。

各位請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對面石山上兩座雄偉壯觀的敵樓,就是大金山樓和小金山樓。據史料記載,抗倭名將戚繼光從南方調到北方任薊鎮總兵官後,發現北方的士兵紀律鬆散,戰鬥力很差,於是他上書朝廷後,從南方調來三千士兵,作為軍隊骨幹。這一招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據説,這兩座敵樓就是這些士兵修築的。他們把鎮江的大、小金山名字借用到這裏,以寄託對家鄉的無限思念。正因為這段長城修建在大、小金山上,所以得名:金山嶺長城。

説到敵樓,我要向各位介紹一下金山嶺長城敵樓的兩個顯著的特點:密集和精美。在這10餘公里的長城上,居然建有67座敵樓,敵樓與敵樓之間的距離,最長的200多米,最短的只有60米,密集程度,其他地段的長城無法相比。這些敵樓的建築,處處體現民族特色,形式多樣,精巧別緻。有方形樓、扁形樓、圓形樓、拐角樓;有兩眼樓、三眼樓、四眼樓、五眼樓、六眼樓;有平頂的、穹頂的、船蓬頂的、四角鑽天和八角藻井的。造型奇特的貓眼樓,真像蹲在山頭上的一隻貓,兩個瞭望孔,就象貓的兩隻眼睛。大金山樓上層那一間仿木製的磚砌小鋪房、椽、檁、檐都是用青磚磨製而成,如果不細心看,真以為是木頭制的呢。小金山樓的樓門,設計和建造得簡直讓人難以尋找,如果不動一番心思,是不能進入樓內的。可能是人們特別喜歡這些建造藝術精美的敵樓,他們幾乎給每一座敵樓都起了一個形象鮮明、含意深刻、美妙動聽的名字,如:望京樓、桃春樓、仙女樓、將軍樓……等等。

這位小姐(先生)問哪座是望京樓?請朝我手指的方向看,遠處那最高的山峯上,立着的那座敵樓,就是望京樓。……哦,你們問山那麼高,那麼陡,磚石怎麼運上去?這還真有一個故事呢。

當年修望京樓時,材料齊備,可是建樓的基石運不上去。千總張永安命令士兵、民夫往上抬,不但沒辦到,還造成人員傷亡。大家急得團團轉。

一天夜裏,哨兵發現,山下有個閃着綠光的東西在移動,就邀十幾個夥伴,壯着膽子去察看。他們發現是一個大烏龜,直徑足有5尺多。“呀!這麼大的龜啊!”其中一個士兵説,“咱們何不請它來幫忙?”於是他們把上千斤重的條石抬到龜背上。只見大龜伸伸脖子,弓了弓腰,就往山頂爬去。大家高喊:“真是神龜助咱呀!”接連幾天,神龜把條石一塊塊運上山頂。當運送最後一塊時,它爬到半山腰,再也走不動了。大龜變成了石龜,它所在的山就被稱作龜石山。

這畢竟是神話。那麼,修望京樓用的條石,到底是怎麼運上去的呢?據專家考證,主要是採用鐵索絞、滾槓滾、撬棍撬並用的辦法,把這些條石一塊一塊運到山頂上。

(在西峪樓)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峪樓。你們看,斷壁殘垣,碎磚成堆,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不把它修復原樣?這是開闢旅遊景點,重修這段長城時,故意留下的破樓。有人説,它毀壞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有人説,它坍塌于軍隊的槍炮。看着這斷壁殘恆,是不是彷彿聽到了當年的槍炮聲;看着這殘垣斷壁,是不是真切體會到和平的珍貴?許多遊人到此,非在這裏留影紀念不可。現在給大家留一段時間,好好在這裏拍照吧。

大家都拍完照了,好,現在我們從這個地門出去。因為台階窄,石級高,請各位互相照應,慢慢往下走。

(沙嶺口)

各位朋友,請抬頭看。在我們的上前方又有一座敵樓,人們叫它黑樓。黑樓的建築是很特別的。金山嶺長城上的其它敵樓,大都是雙層,樓的東西兩側各設一個樓門。而黑樓分上、中、下三層,樓西面的樓門設在地下,叫地門。地門內有一條狹窄的暗道,暗道內用磚頭砌成的台階,直通二樓和三樓。戰爭時期,地門緊閉,暗道口用木板蓋嚴。敵兵難以攻入樓內。萬一地門被攻破,守衞在二、三樓的士兵,也可以居高臨下,將敵兵消滅在暗道之中。

為什麼叫黑樓呢?傳説,當年戚繼光主持修築金山嶺長城時,寧夏的一位老將軍也領兵前來修築長城。將軍的夫人已經過世,身邊只有一個獨生女,名叫黑姑。黑姑擔心父親年邁體弱,支撐不住,再三請求,隨父親一同前往。將軍考慮再三,只好應允。

黑姑隨父跋山涉水,來到金山嶺後,看到士兵們不畏艱難險阻,每天早出晚歸,深受感動。她不顧父親和士兵們的勸阻,毅然投入修長城的勞動中。她不怕苦、不怕累,搬磚運石,一點也不比士兵差,手磨出血泡也不休息。早晚還抽空幫士兵縫補衣裳,深得士兵的愛戴。

不料,黑姑和士兵們剛修好的一座敵樓,被雷擊中,燃起熊熊烈火。黑姑二話沒説,首先衝進火海奮力搶救,不幸被烈火燒死。

士兵們流着眼淚,把這不幸的消息報告給老將軍,併為沒照顧好黑姑表示歉意。老將軍忍受着極大的悲痛,對士兵們説:“黑姑為國捐軀,死得其所。”

士兵們把黑姑的遺體埋葬以後,又在原來敵樓的基礎上,重建一座磚石結構的敵樓。為了永遠紀念黑姑,士兵們把這座敵樓名為黑姑樓。後來,傳來傳去年代久了,少了個“姑”字,就叫成黑樓了。

故事就講到這裏。一會兒,咱們就從這沙嶺口下山。現在,我建議大家來個登城比賽,看誰先登上黑樓。

(下沙嶺口)

萬里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她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偉大的歷史豐碑。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只能遊覽到這裏,不知各位是不是領略到金山嶺長城的“長”和“雄偉”了,不知您是否也會發出“長城萬里,金山獨秀的”感慨呢!

金山嶺的好景觀還有許多,如“通天洞”、“天泉”、“壓龜石”、“瘦驢脊”、“登天梯”……等等。歡迎朋友們再來,來金山嶺旅遊、度假、探險、考察……

如果您春天來,會看到滿山遍野的綠色中,點綴着桃花、杏花、櫻桃花等各種花朵,萬紫千紅,微風吹來,還能聞到濃濃的花香。如果是夏天來,您看那葱葱綠樹,聽潺潺流水,頓覺氣清身爽;看那五顏六色的彩霞,雨後美麗的彩虹,您會興高采烈。如果您秋天到這,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象讓您目不遐接,那些掛滿山榛子、山裏紅、山核桃等果實的枝頭,會向您招手,如果您冬天到金山嶺登高遠望,那蜿蜒起伏的長城,就象飄落在千山萬嶺中的一條白玉帶,那一座座敵樓,就象鑲在玉帶上的一顆顆珍珠,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此情此景,能不使您流連忘返嗎?

朋友們,今天我就介紹到這兒。現在我用一首歌來歡送大家:“到了離別時刻,才知時光短暫,縱有千言萬語,也難訴心中留戀,再見,再見,等到相會的那一天……”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古蓮花池,地處河北保定市蓮池區,是保定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豔”。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古蓮池不僅以“林泉幽邃,雲物蒼然”聞名,更因與蓮池書院同處一址而聲名遠播。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水心亭居其中。蓮池自古就環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園中諸景建制小巧玲瓏,優雅別緻,拙中見巧,樸中有奇,彙集了中國南北古建築園林風格的精華。蓮池實為中國北方古代園林明珠,前人曾用“幾疑城市有蓬萊”形容她,有"城市蓬萊"、"小西湖"的美譽。

古蓮池初名雪香園,為元代汝南王張柔建造,建成於公元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毀,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後的志書,就把它隨俗稱為“蓮花池”。到了清代,興建了蓮池書院,一時間人才濟濟,揚名中外。蓮池又闢為皇帝的行宮,皇帝多次出遊駐蹕。古蓮池幾經修建,達到了極盛。園內瓊樓玉閣,典籍文物,珠璣珍玩,以及奇花異卉,仙禽靈獸,畫舫樓船,芙蕖香荷,盡託于山山水水之間,交織成畫,交織成詩。山、水、樓、台、亭、堂、廡、榭參差錯落,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萊”的美稱。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8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_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蒼巖山海拔1000餘米,山上崖險壁,谷幽石奇,清泉潺潺,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奇特而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迎着山門就是奇景“碧澗靈檀”,只見這裏崖壁的巖縫裏,蒼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橫生、或倒掛,聽名字,有迎客檀、鹿皮檀、龍手檀、羅漢檀、仙女檀、巨人檀,千姿百態、萬象崢嶸,煞是壯觀。在景區的疊翠峯巒之間,建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它們大多屬於山上的古代寺院建築大都是明清遺物,主要建築有橋樓殿,南陽公主祠等。寺院依山勢而建,進山門上 攀,峯迴路轉,在對峙的斷崖之間飛架着一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石拱橋,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金色琉璃瓦頂和硃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峯中,各顯輝煌。

殿內有 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宏偉的殿堂建於高臨絕壁的石橋上,似空中樓閣,巧奪天工,世所罕見。古人讚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南陽公主祠,據説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寬3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式黃綠琉璃頂。祠內正面有3龕,中間端坐着南陽公主彩塑,神情重悠然,兩側各塑4個站立的樂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牆上繪有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彩色壁畫。龕持有個幽深的石洞,傳説為公主的寢室。福慶寺院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峯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樑畫棟,玲瓏典雅。蒼巖山景區的最高處為玉皇頂。登臨峯頂,放眼遠望,羣山環繞、層巒蒼鬱,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蒼巖山高達1000多米,這裏氣候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和避暑勝地。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_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9

歡迎到我們蒼巖山來遊覽觀光,我是這裏的導遊員×××,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蒼巖山的概況。蒼巖山位於井陘縣南部屬太行山區。據説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蒼巖山約形成於30億年前的幾次造地運動,(如阜平運動、呂梁運動等),景區內山體層次分明,巖石結構以片麻巖、火成巖、變質巖及玄武巖為主。這裏山勢陡峭,集五嶽之雄險,透峨嵋之秀幽,連五台之瑞氣,浮普陀之祥雲,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賦詩“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蒼山。”來讚美這裏的風光。同時也被稱作是太行山中的一顆明珠,吸引着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考察、觀光。蒼巖山以山雄、谷幽、林秀、樓絕、檀奇於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1994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景區。

蒼巖山的主要景觀為三絕、十六景,分別是:三絕:橋殿飛虹、壁澗靈檀和山腰綺柏,十六景分別為巖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蹬梯雲、峭壁嵌珠、橋殿飛虹、空谷鳥鳴、絕巘回欄、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谷藏幽、爐峯夕照、竅開別天、陰崖石乳、山腰綺柏,沿着步遊路,我們一會逐一介紹。大家請跟我來。

(山門前小橋:)這是蒼巖山十六景之一,叫風泉漱玉。這條小溪叫白鶴泉,繞山門而過,河灘卵石點點,河內水光鱗鱗,在夏秋季節,小螃蟹、小魚蝦在水底石縫中穿梭,而潺潺流水將河底沖刷得乾乾淨淨,故名:風泉漱玉。從佛教上來看,這裏應該是敬香客人洗漱的地方。一般來講,入佛門前要沐浴,要戒齋。有些香客,可能因多種原因未能及時沐浴,到這裏後,從水面上走過,雖然水未濕身,也算是經過了水的洗禮,乾乾淨淨入福慶寺吧!山門牌樓:這個牌樓建於清代,為重檐斗拱式建築,它高11.2米,長7.8米,採用九廊、八柱、三架架、七檐九鬥形式建造,整個建築沒用一棵鐵釘,經歷了1996年和20xx年兩次大的洪水“洗禮”,仍然完好如初。不能不讓人佩服當時的工藝水平。大家再請看牌樓上這塊匾額,上書“蒼巖山福慶寺”是李苦禪老先生在1988年遊覽蒼巖山時所題,這也是李老先生的絕筆,因為李老先生從這裏回去後,不再動筆,時隔不久老人家因病過世了,所以我們稱其為“李老絕筆”。“福慶寺”寺名為宋真宗所敕封。據碑文記載,蒼巖山原名為興善寺,為禪宗臨濟一脈。北宋年間,有一僧人詮悦在五台華嚴寺出家,於鹹平五年(公元997年)到蒼巖山,他見此地古寺荒廢,破敗不堪,遂立志重修廟宇。他住巖穴,化善緣,開道路,塑佛像,使古寺為之一新。後聽説真宗帝在譙郡(現在河南省境內)巡遊,詮悦大師冒死求見,歷數蒼巖山的秀美,寺廟的雄偉,香火的旺盛,請求真宗賜名。真宗為詮悦的誠意所感動,下旨考察蒼巖山。當時縣令張獻可帶人考察後,如實上奏。於宋真宗大中祥符7年(公元1020xx年)敕封寺名“福慶寺”沿用至今。(宋真宗為趙桓)(山門:)大家請看大門兩邊,有兩幅對聯,其一呢,是:“蒼巖勝境觀音道場”。那位説了,觀音道場應該是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呀,為何蒼巖山又成了他的道場呢?這裏待各們看過蒼巖山後就會有所領悟,這裏我不再細説,一會兒給大家解釋。另一幅對聯是:“峭壁懸空處梵宮琳宇鄉”,梵宮、琳宇都是佛教用語,它的意思是指蒼巖山  這裏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傳頌佛法的好場所。好啦,咱們先進去吧!

(在全景圖前向大家交待一下行進路線。)請各位拿好各自的門票,排隊檢票,進山後要注意,保管好門票,我們這裏景區禁止吸煙,哪位朋友需要吸煙的話,請您忍耐一下,沿途我們設有休息和吸煙的地方。我們的右側為蒼山書院,十六景的第二景,叫書院午蔭(可簡單介紹)這是書院午蔭,這個小院始建於明代,中葉是過去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地方,它建於一個獨孔石橋上,早先橋下涼水常流,夏日翠木掩映,在這裏讀書,確有“日光不到望晨夕,絕似丹丘小洞天”的景色。(魁星)這個相貌醜陋,略帶猙獰的人物為魁星,您看他左手提鬥,右手得筆,單腿獨立於一隻鰲頭之上,從其神態上可看出,他掌管着讀書人的事情,人們常説,某某人才高八斗,可獨佔鰲頭,並被點為狀元等等,都是受其點化,可以説在星宿之中,魁星就是點化讀書人的最高長官了。據説讀書人拜拜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金榜題名了。哪位有興趣可以試一試,應驗了可要記着回來還願喲!(碑房)碑房中擺放着十餘通石碑,多為重修碑或佈施碑。蒼巖山共有記事碑、佈施碑、詩碑等165通,其中:佈施碑佔90%,最早的碑為宋碑,有兩通,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國及其他碑12通。(可簡單帶過。)(戲樓坪)簡要介紹,只提蒼巖山的戲樓沒頂的來歷。(猴祖師):講皇姑巧佔蒼巖的故事。

傳説當年皇姑到蒼巖山後,看中了蒼巖山南山的這塊風水寶地,但同時看中這裏的還有道士志公。即然都看好了這裏,佛道又不能同居一山,公主就和志公商議,第二天的辰時登山,誰先到達山頂誰就在此修行。到了晚上,公主睡不着心想: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比得過人家身強力壯的志公呢?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時候,面前出現了一隻猴子將公主的隨身包袱搶走,轉身鑽進了樹林,蹤跡皆無。公主心裏更着急了,我都落難到如此地步,一隻猴子也來欺負我。她傷心地哭了。哭着哭着天亮了,與志公約定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公主強打精神開始登山。再説志公道士,一看到了辰時,仗着身強體壯,奮力登山,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空地上插着一柄長劍,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丟失的那把佩劍,他上前一把拔出劍來,立刻傻眼,在劍的另一端插着一隻女人的繡花鞋,志公見此,仰天長歎:“天意呀!天意!”於是他轉身下山,在對面山上建起了志公寺,把蒼巖山讓給了公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都是那隻猴子的功勞。搶公主包袱的猴子是一隻靈猴,他搶了公主的包袱後,又偷走了志公隨身的佩劍,並把公主的繡花鞋插在劍上,埋在了志公登山的必經之路,志公一看到有女人的繡花鞋就認為公主已先到了山頂,所以他就不再向山頂爬了,而是另擇修行地了。猴子一看志公走了,便叫來了一隻老虎,馱着公主登上了山頂。所以在蒼巖山的這座小廟裏供奉的就是那隻靈猴,這也是蒼巖山的獨到之處吧!萬仙堂:內供奉着財神趙公明及神醫華佗、孫思邈。(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中國古代主管學問、文章、科學的神,在道教系統中地位較高,管上天仙籍,人間禍福,地獄輪迴,被稱作是“帝君司命之神”。他與魁星的區別是,文昌屬道教範疇,而魁星衙星宿(宿命學)範疇。

好了,下面我們去看一下蒼巖山的第一絕,碧澗靈檀吧!

在蒼巖山的這個深澗中,長着成千上萬棵青檀,當地人稱之為白檀。這在我們北方地區,僅蒼巖山所獨有,而且有關林業專家曾試圖將其移植,但目前尚未成功。

我們説它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生的地方絕,這些檀樹全部生長在少土少水的地方。一會大家可以看到它們有的依壁而生,有的劈石而長,有的生於亂石叢中,有的乾脆抱石而立,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能夠枝繁葉茂,繁衍生息不能不讓人稱奇叫絕。

二是它的形態絕,在蒼巖山的檀樹中,您不會找到兩棵形態基本一致的檀樹,它各個象是一棵盆景,點綴在山腰,形態各異,名稱各異。

三是它絕在無皮無心,這些樹長到一定的樹齡就變得無皮中空,供人觀嘗,這些樹無皮無心,傳説和蒼巖聖母三皇姑有關呢!(講一下掛破裙裾的故事)

從植物生現學上看,它其實是一種適者生存的具體表現。

它的根部全部紮在深的石縫中,吸取養份和水份,遇到乾旱年份,水份較少,它生長得較慢,在雨水較大的年份生長的較快,因此造成了樹身年輪的大小不一及木質的疏鬆、密實度不一,在樹齡較小的時,所消耗的養份較少,所以它的樹皮較厚,樹幹不易開裂,長到一定的樹齡後,所需水份、養份逐漸增大,蒸騰作用日益增強,為了給葉部提供更多的水份、礦物質、植物(檀樹)就採用增大表皮的自我保措施,較厚的皮變得很薄,木質部還逐漸開裂,形成了表面光滑,中間空心的樹幹。就是我們  所説的無皮無心的樹了。

老人檀

這是一棵有着千年樹齡的檀樹,它表面疙疙瘩瘩,中間卻是空心的,可以容一個進去,在此合影留念會使您象這棵檀樹一樣充滿智慧,健康長壽。

詩云:老態龍鍾似老翁,春秋幾許問誰人。

虛懷若谷經風雨,自在山林自在生。

金蟾檀

枝雕金蟾峭壁向,丹青繪出愈神傳。

遊人若知檀林早,金蟾陽壽有千年。

抱石檀,又稱果老檀。傳説張果老騎驢遊蒼巖山時,將其座騎拴在此樹上,調皮的小驢貪吃樹下的青草,不小心把樹拉倒,張果老便搬來五嶽之石支起樹幹,又引來四海之水精心澆灌,此樹得以成活,您若不信可仔細看看,樹幹上還有韁繩印呢!

正是:古檀抱石不計年,盤根錯節石罅鑽。

採精化氣真魂在,長生石上有名傳。

鴛鴦檀

這兩株檀樹名為鴛鴦檀。傳説古時候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私下定了終身,但女方父母一直不同意這樁婚事,並將女兒許配給了一家財主,在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把意中人叫了出來,來到蒼巖山,雙雙從懸崖上跳了下來,以身殉情,第二年這裏便長出了兩株檀樹,而且長着長着主幹逐漸向對方傾斜,逐漸長到了一起。人們説這是那對男女的行為感動了上蒼,上蒼特許二位在陰間成了夫妻,這兩株檀樹也就成為其在陰間的化身。

這個傳説真實與否姑且不論,單看這兩株檀樹老樹在1986年時遇雷起火,後又在根部長出了兩株新樹,奇的是長着長着這兩株就又靠在一起了,您説奇嗎?

在此我祝願咱們團中的各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用這樣的詩句讚美鴛鴦檀

兩檀纏綿連理枝,恰似鴛鴦戲水時。

情緣只在造化數,地久天長無限期。

(跨虎登山)

(十二生肖處)這裏大家可以稍做休息,抽煙的同志可以抽一口了。

請大家抬頭向上看,連續三座橋,凌空飛架,橋上建殿,這就是被稱為我國三大懸空寺的福慶寺,這也是我國目前最險的懸空寺。這個景觀叫橋殿飛虹,這也是我們蒼巖山的第二絕了。楚圖南老先生稱讚這裏是“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不過要看橋樓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要爬過前面365級台階,方能一睹芳姿。當然,爬這365級台階,需要一定的體力,大家權當是鍛鍊身體,同時這也是我們蒼巖山送給您的365個祝福,祝您天天有個好心情,日日有個好身體。

(王靈官)

也叫靈官王元帥,在民間崇奉為護法尊神,用於守護宮院,驅邪鎮魔。

它的上方為避水珠,變稱峭壁嵌珠,為蒼巖山的山靈所在。

(天王殿)好啦,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來到了“仙界”,在這裏可以稍稍休息。

這就是小橋樓殿,據考證要早於前面的大橋樓殿。請看這幅對聯,上聯是“殿前無燈憑月照”,下聯是“山門不鎖待雲封”。這就是蒼巖山景色的真實寫照。

這裏的塑像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叫“護法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剛。據説在須彌山腰有一座小山,名為健陀山,此山有四座山峯,四大天王分住其上,而且四大天王各領二十八部夜叉大將,各護一方天下。

東方持天王,名為多羅吒,身為白色,披掛甲胄,原左手拿刀,右手執弓,後改為手持琵琶,“持國”意為慈悲,護生,琵琶原意為用音樂來感化人。

南方增長天王,叫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寶劍。“增長”意思為讓眾生增長善根,持寶劍,目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廣目天王,叫毗留博叉,身紅色,着甲胄,帶長刀,左手託寶塔,右手握傘。“多聞”指他福德聞名四方,手持寶塔、寶傘,以制服魔怪,保護眾生財富。

以上四王簡稱東琴、西蛟、南劍、北傘。

這四大天王都是維護佛界的四大天王,但後來在人間賦予了他們新的含義琵琶象徵“調”,南方劍象徵“風”,蛇象徵“順”,傘象徵“雨”,合起來為“風調雨順”,暗示着五穀豐登之意。

在我國古代小説“西遊記”中,把他的説成護持天宮天門的,在“封神演義”中又將其描寫成了魔家四將死後所封的神,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四個名字:魔禮青、魔禮海、魔禮壽、魔禮紅。

好了,看過了小橋樓殿和四大天王,咱們還是去咱們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橋樓殿吧!

這座橋樓殿凌空飛架於距地面48米的懸崖絕壁上,下面建橋,橋上築殿,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能不説是天工巧奪。

據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老先生考證,此橋的形式與趙州橋的結構完全一致,均為單肩式拱橋。建築年代約為隋代,上面的宮殿為後人所建,約為唐代。

該橋全長15米,寬約8米。橋的拱高為2。8米。從力學的角度看,拱橋承重要較平板橋效果好,但此橋上因有殿,此殿重量及遊客滿載時,總重量約在35噸左右,按此推算,橋的拱記應在3。5米到4米之間,可該橋拱高僅2。8米,承受了如此大的重量,且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淋、地震、洪災等自然災害,至今完好,不能不説是建築學上的一個奇蹟。

另外,這個橋建在兩山這間,在一千多年前,無大型起重設備,它是怎樣建起來的呢?

傳説,是魯班修了這座橋,魯班接受天命,要在蒼巖山修一座橋,建築材料和人都找好了,就是想不出如何搭才行,一日他正閉眼小憩,就看見一個老頭趕着一羣牛上山,有幾頭牛不聽話,只顧低頭吃路邊的青草,上山的速度很慢,老頭只得用鞭子狠抽這些貪吃的牛,嘴裏還嘟囔“打你個柴牛,打你個柴牛,叫你貪吃”魯班一睜眼,眼前什麼都沒有,原來是做了個夢。魯班心想,這是上天派人給我託夢,要我用柴搭成牛拱建橋啊!於是就從周邊的山上砍來樹枝,搭拱建起了這座橋。所以,這座  橋起初叫柴樓殿,後人根據其造型改名為橋樓殿。

其實據我們考證,這座橋確實是用柴禾搭起拱形,當時修建此橋的工匠們,砍來了樹枝,將它們堆放在山谷裏,利用冬季寒冷季節,在樹枝上潑上水,使其牢固地連在一起,然後再進行建設。那位説了,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能和泥搞建築嗎?哎!對了,這座橋絕就絕在沒用一滴水,沒用一杴泥,全是幹打磊建起來的。所以你現在看這座橋的的石頭接觸面的中間沒有泥土。

好了,大家不要光聽我説,還是實地去看一下吧!

(正殿)

此處供奉着釋迦牟尼、阿彌陀和藥師琉璃光三尊佛像。這三尊佛像代表着宇宙空間中、東、西三方不同邊界的佛,即:橫三世佛。中方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中間即是),他的像很有特點,他的坐像為結跏跌坐(俗稱盤腳打坐,即雙腿交叉,兩隻腳掌朝上,分別放在大腿上意思為靜坐斂心,止息雜念,它又叫“勇健坐”或“降魔坐”,像徵着佛説法的莊嚴與悟道的寧靜,他的手勢為:左手橫放在左腿上,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用環形,表現了佛主説的瞬間,所以又稱其為“説法相”。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者,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是部落的名字,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之意,他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的釋迦共和國(現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人,他出生時,有仙人預言,如他不出家,有可能成為轉輪聖王。他的父親為防止他出家,費盡了心思,但在他29歲時,仍違背父母的意願,出家修行。

他主張眾生平等,提倡戒淫、戒殺、戒盜、戒妄、戒葷灑,斬七情,絕六慾,他創造了因果報應説,主張普渡眾生。他了解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底層的勞動人民,能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較難懂的佛教教義,深受人們喜歡,佛教也迅速傳播。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道。

右面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他雙手掌交叉相疊,以右手背後壓左手面,放在足上,擋肚臍,此像為接引眾生相。

左邊這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佛像,他的坐法同是中方相同,只是手勢有別,他雙手合十,兩食指並立,可排除眾生的一切苦難。

這橫世三佛與豎世三佛相對應。

豎世三佛代表宇宙的時間順序,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過去佛為迦葉佛,現在佛為釋迦

周邊是十八羅漢像。

羅漢主稱為“阿羅漢”,其中十六公益事業釋迦牟尼的弟子,另兩位為清代乾隆所定,即:降龍、伏虎。這十八羅漢一環繞在三世佛周圍,是三世佛的衞士,同時也是傳授佛法、護衞佛法的使者。

與釋迦牟尼相背而坐的是觀音菩薩,傳説她曾立誓普救眾生,成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她能拯救十二種大難,可現三十二種不同身形,遇難眾生只要誦唸其法號,她即  觀其聲前往救難。

在小説“西遊記”中,也常有類似的場景出現,每逢唐僧遇難,或是悟空前往求救,或是在有人念其名號後,悄然而至,為唐僧師徒解圍救難。

在東側的大殿裏“福緣善慶”兩頭兩字就是寺院的名字-------福慶寺。而善字説明了這個寺原為興善寺,福慶是由興善演化而來的。

我們再看一下大門石階上的這兩個飾物,它叫玉璽蹲配。據我國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考證,此件為北魏時期的作品,在全國僅有兩對,這是其中一對。

殿內供奏的是釋迦牟尼,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普照菩薩,是“東方三聖像”。

我們前面這座橋建於民國年間,因戰亂只修了一部分,雖然這座橋建築年代較晚,但此處卻有着非同一般的經歷。

我想大家都看過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吧,那裏許多鏡頭都是在這裏拍攝的,請大家回頭看一下這周圍的景物-----橋樓殿、深澗、殿堂,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到天橋西北角):這裏便是玉蛟龍跳崖的地方,她的台詞是:“小虎,許個願吧!”然後飛身跳下懸崖。

哪位有興趣可以在這拍照留念,可能照出的相後景太小,不全,前面有兩個地方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

説起拍電影,蒼巖山的風光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有許多影視劇都曾將這裏做為外景地,比如大佛殿後面的浴龍池,便是拍攝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放生處,而象“白龍劍”、“白髮魔女傳”“天龍八部”等都在此拍了許多鏡頭。

(絕巘回欄)

絕壁開通途,高空有回欄。從這裏一直到公主祠,由禪房、樓閣點綴,峯迴路轉,曲徑通幽,一步一層天。

蒼巖山的建築很有特色,這些建築多依山勢而建,該空則空,該密則密,形成了自已的建築特色。而這些不同層次的建築,為蒼巖山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同時也構成了人間、仙境、上天的三個空間,由山門到懸登雲梯雲,此由檀樹形成人間;它是生命的象徵,而經過360級台階的攀登,經過您的努力,到了仙界,就是中間一層,從這裏向下看,山澗檀林如畫,路上行人慢慢走動,在雲霧天氣,這裏霧鎖山谷,雲傍腳下,真乃一個人間仙境。而到山頂後,您的視野將會更加開闊,遠可望太行羣峯,近可觀蒼巖美景,間或農舍三五,聞雞犬之聲,猶如武陵桃園,更似天上人間。

(尚書古碣)

這通碑叫透龍碑,又見粘子碑,是明嘉靖年間的吏部尚書喬宇所書(官同現在的中組部部長)

喬宇,山西平定人,1520xx年四月九年級都察院右副御使劉元瑞(官同現在的紀檢委書記或監察局局長)要告老還鄉,回老家湖州,喬宇同劉一起遊蒼巖山,喬宇與劉對酒吟詩,喬宇提筆寫下了詩的內容,並刻於此碑。

為什麼又叫透龍碑呢?這是從這通碑的帽所説的,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對哪級官員從穿着服飾到日用器具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石碑只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用龍的圖案,同時碑的尺寸也有限制,而喬宇做為吏部尚書,官至一品,用龍做碑帽是當時的御批,也是特權。這個碑帽刻的龍圖案兩邊鑿透,立體感十分強,所以叫透龍碑。

哪它為什麼又叫粘子碑呢?傳説到這裏後,可鋼蹦占卜自己生男生女,如果帖上掉不下來,生男;否則生女。當然這是很唯心的事,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男女都一樣,不過做為遊戲,大家不妨試一下。

(説法危台下可以休息,但不能吸煙。)

(説法危台)

這座孤立的石台,叫説法危台,是喬宇、劉元瑞題詩、對奕、飲酒的地方。也是南陽公主講經説法的地方。

這個地方比較陡,大家上下的時候不要擁擠,要小心一些。

上面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喜歡拍照的遊客可以到上面去照相。

(妙法蓮花寶塔)

俗話説:逢寺必有塔。寶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在佛學中,塔具有神聖的地位,它是佛主如赤的象徵。釋迦牟尼涅磐後,其弟子將其火化,燒出了色對晶瑩、擊之碎的珠子,即舍利子。眾弟子在各地修塔,將舍利分離,就是後人所説有舍利塔。塔也隨之成了佛教的主要建築之一,即佛主釋迦牟尼的化身。

這座塔建於金代,屬於井陘花塔系列,所謂花塔,即具有華麗的外表和繁雜的花飾,看上去象一朵巨大的蓮花,這是我國古塔中極為罕見的一種。

這座花塔現高為10米,平面六邊形,高五層,是樓閣式仿木實心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原為蓮花座,後因局坍塌,改為方形座,塔剎已毀。

我們從這個地方向東看,有一似香爐的石頭,上面有三根石柱,此景為“爐峯夕照”。

我們一直説蒼巖山有三絕,這第三絕是什麼呢?

大家抬頭,或看一看周邊的這些柏樹,它們生長在半山腰上,頭全部扭到公主祠方向,我們稱其為“扭頭柏”,多少年來,一直稱此景為“古柏朝聖”。

你不要看這些柏樹其貌不揚,但它卻在這裏生長了幾萬百年,上千年了,由天植物的趨光性,使得其朝向陽光強烈的一方生長旺盛,而公主祠處在有太陽時,日照最強、最長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這個奇特的景觀,這是巧合呢?還是天意?就由大家各自去理解吧!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0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石家莊東南約四十多公里趙縣城南2.6公里處。

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建於公元620xx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

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

趙州橋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真,琢工的精緻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之一為趙州橋。

趙州橋全長64.4m,跨徑37.02m,拱頂寬9m,拱矢高度7.23m,在橋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這就使其比實肩拱顯得空秀靈麗,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

趙州橋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台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説,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説明了一切。

1961年3月4日中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不能通車。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1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井陘縣境內,總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之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巖山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異的斷崖絕壁及優越的生態環境。俯瞰蒼巖,東西雙峯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亙於後,峯嶺相向的側面,壁立百丈懸崖,福慶寺就建在谷中崖間。

蒼巖山最大的特點是:這裏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蒼巖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 在這些峯巒之間,散落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築或建於峭壁之上,或坐落於斷崖之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慶寺、書院、萬仙堂、公主祠、橋樓殿、玉皇頂、峯迴軒、藏經樓等。其中尤以橋樓殿最為有名,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雲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時間略早於趙州安濟橋。在橋樓殿上方100米的彎路上,過往行人皮膚有變黃變綠的現象。此為蒼巖山“一奇”。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2

廣府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華北平原南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東南20公里處,距離邯鄲市區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興建於元明清時期的古城牆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發遊客眾多,網上稱其為被遺忘的神祕古城,廣府古城這個名字開始流傳。

廣府古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戰國時期趙國毛遂封地。隋末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朝這裏成為直隸省廣平府。

城東保存完好的弘濟橋,是趙州橋的姊妹橋。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在太極拳界執大旗地位。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佈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佔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之鄉。20xx年廣府古城晉升為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濕地公園”、“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聖地”、“全國簡化太極拳推廣先進單位”、“東方神祕古城”、“河北省人居環境範例獎”、“河北省環境優美城鎮”等。境內有邯(鄲)--臨(清)線貫穿其間,此外,現已開通邯鄲火車站至廣府古城的605路公交旅遊專線,交通十分便利。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3

蒼巖山位於革命聖地西柏坡南70餘公里的井陘境內,距省會石家莊50公里,景區總面積63平方公里。這裏奇峯異石林立,青松翠柏常青,歷史文化悠久,是旅遊休閒、消夏避暑、健體科研等多功能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勝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太行山中。

蒼巖山不僅是風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佛教文化名山;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自隋至今,經歷代修整形成現有的福慶寺、卧佛寺、龍巖寺、公主墳、菩薩頂、玉皇頂、鑾台堖等寺廟園林和休閒場所。經佛教協會批准,常年有僧人留住,並依法開展各種佛事活動。

蒼巖山景區觀豐富多彩,羣峯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雅、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剎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了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自古就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

蒼巖山,1988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地;1994年被審定為歷史文化名山;1999年被專家評為石家莊十大名景之首;由李安執導,曾榮獲73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影片《卧虎藏龍》的許多鏡頭就在這裏拍攝。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xx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蒼巖山海拔1000餘米,山上崖險壁,谷幽石奇,清泉潺潺,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奇特而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迎着山門就是奇景“碧澗靈檀”,只見這裏崖壁的巖縫裏,蒼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橫生、或倒掛,聽名字,有迎客檀、鹿皮檀、龍手檀、羅漢檀、仙女檀、巨人檀,千姿百態、萬象崢嶸,煞是壯觀。在景區的疊翠峯巒之間,建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它們大多屬於山上的古代寺院建築大都是明清遺物,主要建築有橋樓殿,南陽公主祠等。寺院依山勢而建,進山門上 攀,峯迴路轉,在對峙的斷崖之間飛架着一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石拱橋,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金色琉璃瓦頂和硃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峯中,各顯輝煌。殿內有 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宏偉的殿堂建於高臨絕壁的石橋上,似空中樓閣,巧奪天工,世所罕見。古人讚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南陽公主祠,據説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寬3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式黃綠琉璃頂。祠內正面有3龕,中間端坐着南陽公主彩塑,神情重悠然,兩側各塑4個站立的樂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牆上繪有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彩色壁畫。龕持有個幽深的石洞,傳説為公主的寢室。福慶寺院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峯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樑畫棟,玲瓏典雅。蒼巖山景區的最高處為玉皇頂。登臨峯頂,放眼遠望,羣山環繞、層巒蒼鬱,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蒼巖山高達1000多米,這裏氣候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和避暑勝地。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20xx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第 一範文§網整理該文章……

蒼巖山海拔1000餘米,山上崖險壁,谷幽石奇,清泉潺潺,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奇特而繁多,其中以 “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峯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迎着山門就是奇景“碧澗靈檀”,只見這裏崖壁的巖縫裏,蒼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橫生、或倒掛,聽名字,有迎客檀、鹿皮檀、龍手檀、羅漢檀、仙女檀、巨人檀,千姿百態、萬象崢嶸,煞是壯觀。在景區的疊翠峯巒之間,建着眾多禪房、古剎、亭台、碑碣,它們大多屬於山上的古代寺院建築大都是明清遺物,主要建築有橋樓殿,南陽公主祠等。寺院依山勢而建,進山門上攀,峯迴路轉,在對峙的斷崖之間飛架着一座長15米、寬9米的單孔石拱橋,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築,金色琉璃瓦頂和硃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峯中,各顯輝煌。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宏偉的殿堂建於高臨絕壁的石橋上,似空中樓閣,巧奪天工,世所罕見。古人讚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再向北行,就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築南陽公主祠,據説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寬3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式黃綠琉璃頂。祠內正面有3龕,中間端坐着南陽公主彩塑,神情重悠然,兩側各塑4個站立的樂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牆上繪有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彩色壁畫。龕持有個幽深的石洞,傳説為公主的寢室。福慶寺院內,還有蒼山書院、萬仙堂、大佛殿、峯迴軒、磚塔等建築及數座碑碣,雕樑畫棟,玲瓏典雅。蒼巖山景區的最高處為玉皇頂。登臨峯頂,放眼遠望,羣山環繞、層巒蒼 鬱,令人賞心悦目、流連忘返。蒼巖山高達1000多米,這裏氣候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和避暑勝地。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一起來遊覽北國的名山聖水——景忠山。

景忠山位於遷西縣境內,是集佛、道、儒於一體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古建蔚為壯觀。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島160公里,唐山市區95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30餘處。

據史料記載,景忠山“舊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陰山。”明初于山頂建三忠祠,祀諸葛亮、岳飛、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薊鎮總兵官馬永重修三忠祠,並在祠東增建碧霞宮,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漸興盛。此後,戚繼光等薊鎮官兵經常登臨此山,留下許多名篇佳句。崇禎八年(1635年),碧霞宮毀於火災。後善首張天禮、住持性春率眾重建碧霞宮正殿,明毅宗撥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臨此山,別山法師性在出知止洞迎駕,“對詔稱旨”,龍顏大悦。順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請入皇宮萬善殿供養。順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儲之議遠卜元君,賜銀千兩”。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撥帑金二萬,重修殿閣及山上山下附屬建築。從此,景忠山名揚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後,多次登臨景忠山,先後為景忠山題寫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靈山秀色”等匾額,並賜重達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經一堂。此後,景忠山古建羣又經多次增建和修繕,愈加壯麗。

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腳署院、四帥殿,一、二、三道茶棚,靈官殿、朝仙門、望海樓、南天門、碧霞元君殿、三忠祠,東山玉皇廟、鬼王廟,西山舍利塔羣等近百座建築。這些建築,為1872級台階台階所串聯,錯落山間,蔚為壯觀。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景忠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撥款修繕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屬建築。1960年前後,由於年久失修,山腰兩道茶棚和峯頂東側古寺廟相繼自然傾塌。期間,峯頂寺院、僧舍和山腳四帥殿、頭道茶棚等先後被毀。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築損毀殆盡。

景忠山海拔610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為京東聞名的宗教聖地,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薩殿。四帥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還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傑出忠臣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的“三忠祠“,始有廟宇建築可上溯到宋代。明嘉靖三年,馬永又於“三忠祠”東側建碧霞宮、奉元君像。之後,薊鎮總兵戚繼光先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修繕。從此,景忠山香火日益興盛。清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對景忠山格外垂青,他們曾經6次登臨景忠山,不僅撥給大量田產帑銀,修復山上山下廟宇建築,而且御賜一尊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及《大藏經》一堂4500餘卷,此外還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內講佛,且每議要政都到景忠山禮佛問卜。據碑刻記載,順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問卜後而欽定的。景忠山在清初實際被看做皇室家廟。由此,景忠山聲譽雀起、名馳天下。景忠山廟宇建築逐步形成了當時廟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腳山中峯頂完整的體系。但後來多年曆經戰亂和76年唐山大地震,景忠山建築幾乎蕩然無存。從1992年開始,當地人民和政府對景忠山古建築進行了大規模修復。景忠山山門、四帥殿、登山盤道、三道茶棚、朝仙門、望海樓、碧霞元君殿、東佛殿、南天門等主要建築已復建完成,並接待遊客。

景忠山自然風光十分秀麗。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餘種,森林覆蓋率為98%,樹種以松樹為最,僅200年以上的古鬆就有20__多株。另有鳥類20餘種。這裏,初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林成蔭,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鬆立於懸巖峭壁之上,造型獨特;條條峽谷,險峻幽深;塊塊峯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巖崢嶸,峽谷清幽,雲霧飄渺,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後,有感而發,御筆題下“靈山秀色”。

景忠山自然風景優美,蒼松蔽日,峽谷清幽,時而霧截山腰,時而霧落峯頭,時而霞光盡染。1872級台階,似雲梯、彩練,由峯巔直瀉山底,氣勢壯觀。山間奇石、仙洞、幽谷遍佈,登高臨攀,猶若天上人間,不愧為“京東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餘種,森林覆蓋率為98%,樹種以松樹為最,僅200年以上的古鬆就有20__多株。另有鳥類20餘種。這裏,初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林成蔭,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鬆立於懸巖峭壁之上,造型獨特;條條峽谷,險峻幽深;塊塊峯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巖崢嶸,峽谷清幽,雲霧飄渺,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後,有感而發,御筆題下“靈山秀色”、“天下名山” 。

景忠山不僅歷史悠久、廟宇眾多,其自然風光也以峭拔綺麗名聞遐邇。那高聳的危崖、蔽日的蒼松、飄渺的霧嵐、幽僻的巖洞,似天然的詩篇,流淌的畫卷,充滿了美麗與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這樣寫道:“……試言其形勢,奇石突起,怪樹游龍,幽洞常滴,險壑萬丈,非不足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此猶尋常景色。若其變幻恍惚,忽深於染,忽淨於洗,或霧截山腰,或霞橫樹梢,或淡煙隱隱,搖盪晴暉,或嵐氣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臨之而生白,風吹之而聲吼,雨灑之而潤寒,插天掛漢,龍虎肖形。至於白雲飄渺,若抱樹而流,攜石而走,勢與醉石共懸,澤同瀑布爭瀉,散則如蝶,結則張幔,千態萬狀,巧繪之士未能描其萬一也……”

從宗教門類來看,景忠山融儒、釋、道三教於一山,因此歷來香火極盛。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這裏都將舉行規模盛大的傳統廟會,屆時香客雲集,熱鬧非凡,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廟會期間,津、唐、承、內蒙等地遊客蜂擁而至,各路商賈雲集,香客如潮,歌舞、評劇、馬戲、皮影、花會等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人們或是出於對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的崇拜,或是民間文化活動吸引,一年兩次廟會期間遊人可突破10萬。

景忠山自1992年開放以來,先後投資1200萬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景區設施日趨完善,客源不斷擴大,到目前接待國內外遊客130萬人次,20__年,景忠山被評為國家“三A”級旅遊景區。

好,遊客朋友們,景忠山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5

該碑呈三稜型、身高19.48米,取三打抱犢寨、於1948年解放之意。碑座分別為三打抱犢寨的典型場面。碑頂為日月同輝雕塑,正面解放抱犢寨紀念碑為題。側面碑文為中共欒川縣委、欒川縣人民政府所撰。該碑於20_年9月23日所揭,原立於抱犢寨內,後遷於此。現立碑之地為當時攻寨犧牲的部分戰士埋葬之處。這些烈士解放後遷欒川烈士陵園。紀念碑廣場左側為雕像羣,右為陳列館。

烽火台

高嶺為烽火台。為抱犢寨匪窟的最前沿哨所。解放戰爭時期。一遇戰爭,台上土匪馬上點火,一股狼煙沖天而起。寨內土匪見狀,立刻加強防守。

東哨門

為進入抱犢寨第一道崗哨,凡進出山寨之人,經過此門須經盤查。平時無人把守,一遇戰事,增崗加哨,嚴加盤查。原建築毀於1946年解放軍一打抱犢寨時,此為在舊址上覆建。

馬蹄石童

相傳,數百年來,出入寨上的騾馬經過此處,把石面踏成一個個小坑。經流水常年沖刷,出現了大小不同的馬蹄窩。因此處地勢落差較大,故名馬蹄石童。

送仙峯(仙人牀)

此三座石峯一為獅子峯,一為鷹咀崖,一為駱駝峯,統稱送仙峯。相傳牧童食靈芝得道,抱犢山上的飛禽走獸也彈冠相慶。真人昇仙那天,玉帝率眾駕臨,滿山奇花爭豔,異草放香,飛禽鳴唱,走獸起舞。真人登台飛天,羣獸面南拜送,頓化石峯。此獸為東門守護神。前對面山上的塊石為仙人牀。相傳牧牛時睡卧之處。

東寨門

此門為出入山寨主要通道,也是守寨重點。始建於明季,後屢經重修。寨樓上原置土槍土炮、長矛大刀等冷熱兵器。1947年,謝潤玉上寨後,沿門兩側崖頭崖根築碉堡、挖戰壕。戰時佈防三連和一個加強排,配置小鋼炮、雞娃炮、輕重機槍等重火力。1946年和1947年兩次解放軍攻寨,在此傷亡200餘人。

官房

官即公的意思。舊時寨上住户多,寨丁多,行業多。凡來投親尋友、行乞者,寨主將找不着住宿的免費安排於此。尤其對乞丐還專門管飯三天,再送出寨門。此處類似現在的單位招待所。此洞均為明李自成義軍所挖礦洞。

綠林洞

相傳此為明末李自成義軍一部挖礦洞籌餉形成。這些將士後得知李自成兵敗遂於此再舉義旗,故稱綠林洞,也是山寨最早的聚義廳。清道光年間,此洞改名抱犢宮。1945年,本地舉人李長裕在此辦私塾。1947年,謝潤玉於洞口構築暗堡。此洞兩口直通,又名過風洞。洞內有泉。據傳,天旱之時,攪動此水,必降甘霖;人眼有疾,一洗便愈。

過風崖碉堡

因此地位於風口,一年四季,四面來風,在此形成強大氣流,故名過風崖。此處居高臨下,視線開闊,為東門主工事之一。現建築為原址修復而成,內二層為排長住室,一層駐守一個班。

斷山壕

相傳牧童牛呼哨與珍珍因戀情私奔,觸怒財主張百萬,遂派家奴追至此。牛呼哨情急之中朝身後猛甩一鞭,山斷成壕,家奴墜壕而亡。牛呼哨和珍珍得以脱身。故名斷山壕。對面崖邊原為解放軍攻寨的前沿陣地,至今仍保存有交通壕,掩體等。1948年,解放軍在對面向寨內平射迫擊炮彈,造成羣匪驚慌,軍心渙散。

石老婆

此處原有一狀若老太的孤石,名石老婆。相傳她因吃仙藥坐化成石,寨上富紳為保命保財一遇戰事,便買來供品,向石老婆叩拜許願,石老婆頓滅良心。解放軍剛開始攻寨時大好晴天,一到此處便雲霧迷漫,難辨方向。特別有一次,霧帶大雨,泥石俱下,解放軍傷亡慘重。有人説,這是石老婆搗的鬼。解放軍憤怒異常,遂用集束手榴彈將其炸碎。“山高雲自留,天冷雨澆頭”,其實這是抱犢寨孤高所致。

接仙閣

接仙閣背靠轎頂山,相傳玉帝在此接抱犢真人飛天昇仙。內供玉帝、老君、財神、福、祿、壽、喜、抱犢真人等神仙,掌管人間升官、發財、求子、求婚等諸多事務。內牆壁畫精美,有眾生送仙圖、玉帝接仙圖等,均描繪抱犢真人昇仙場面。此建築始建於清代,民國至今多有重修。

抱犢天街

明清以後,上寨人數增多,形成集市貿易,街道初具規模。尤其民國年間,五花八門商號、天南地北雜貨充斥市場。謝潤玉上寨後,設妓院、開賭場,滿足土匪各種生活需求。此街道在原址上擴建,現為民國及其以前山村街市代表再現。

縣長住宅

舊時,抱犢寨周邊富紳大户為避兵,在此大興土木,建造房屋,連國民政府的縣長也唯恐不及。此為雷蔭棠住宅。雷蔭棠,國民政府盧氏縣長,靠捐款獲官,任期一年。其父雷文齋常住寨上。這是一處三間兩廈型農家院落。大門外有上馬石、磨坊等。

北寨門

抱犢寨主門之一。左側建築為謝潤玉辦公場所;右側為禁閉室和謝臨時住室。逢戰事,謝在此召集骨幹佈署守寨方案。出北門右側一石峯,狀若武士,稱“把門將軍”,又稱“石老漢”。若變換角度自西向東俯視,像豬八戒。1947年10月,解放軍二次攻寨,此處由謝匪一連把守。解放軍接近北門時,抱的炸藥包被打炸,亡7人,牆塌一角。謝親自督戰,解放軍被迫退下。

北豁子

謝匪一連一個排把守之處。當年這裏防守嚴密,解放軍未能攻克。順此處小路出寨有一大石坎,名殺人場。1947年6月,當地有5人狀告保長,被謝得知,全部槍殺於此。

螃蟹蓋

此山若螃蟹蓋,相傳為財主張百萬死後化身。1948年9月,解放軍圍寨,謝匪向西安求援。胡宗南派飛機向寨內空投物資,此為空投點。當時,用白灰在地上劃一大圈,攏上大火。空投時遇大風,所投物資大部落到寨外,加上寨內斷水斷糧,謝頓生疑慮,遂萌生棄寨逃跑之意。

西寨門

兩峯對峙,極為險要。右側石坎為當年土匪住處。樓腦“虎踞”二字為謝潤玉手書,取意於對面虎步嶺,。1947年10月,此處為謝匪三連一部把守。1948年農曆8月20日夜,謝率匪眾從此門逃往叫河張佈政溝方向。解放軍進行追擊,殲敵大部。謝隻身逃往西峽,1949年底被捉法辦。

南寨門

懸崖陡峭,平時無人把守。遇有戰事,增加兵力。兩側崖上崖根多有當年的碉堡洞穴。此處為土匪的外圍工事,至今仍有土鍋台、石頭炕、斷壁殘牆等。

昇仙台

相傳為抱犢真人和牛犢昇天之處。玉帝駕臨接仙,眾生送仙拜別,滿山一片騰歡。真人的魂靈抱着牛犢的魂靈從此處徐徐升空,悠悠飛向南天,他們的凡胎留在了抱犢宮。

村落

此為舊時寨上民居的一部分,在舊址上修建複製而成。村裏除謝家李家等富户院落外,另有傳統的造酒、打油、打繩、木工、打鐵等手工作坊。可以領略民國時期當地民俗文化。

李氏宗祠

宗祠為中國宗法社會基層組織及多功能公共場所。除祭祀祖先外,凡一切有關宗族事務都在祠堂辦理。族人違反族規要在宗祖面前受到處罰,做出耀祖光宗之舉向先人告慰。祠堂內除供奉李氏先祖之外,另有族規、二十四孝圖等宗族文化。

綠林飯莊

飯莊臨崖而建,青松掩映。飲食多為舊時寨內土匪常吃的飯菜,現經挖掘整理後推出。特色明顯的有土匪雞、土匪丸子、土匪燴菜、斷腸切心、大卸八塊、敲骨吸髓等品種。餐桌粗獷野氣,匪味濃郁,是領略土匪飲食文化的理想之處。

李宅

此為李大先住宅,是寨內年代較遠的民居建築,幾經復修。李大先,本名李長裕,三川姚灣人,富紳,在寨上充當寨主三十年之久。每逢進出寨都是用轎抬着,護兵送着。宅內主人卧室、會客廳、書房、太太卧室、兒子住室、長工住室佈局完備。室內擺設俱全,是舊時當地富户生活的全面展示。

硬兵校場

此為寨首訓練寨丁的場所。硬兵即硬豆兵,為民間自衞組織,練過槍過炮刀槍不入的本領。硬兵多使長矛大刀,上戰場前喝硃砂和符刺激大腦,心情急躁,生死不懼。此處的練功石為光緒年間制,大家可以試着搬動舉起。

刑訊房

此處為山寨土匪的刑訊房。舊時,寨上人違反寨規,有謀反活動被查,當地百姓繳不起糧款被抓者等都在此審訊。內有老虎凳、木枷、腳鐐等各種刑具。尤其外面石坎下的磨坊也是刑罰一種。受刑人推磨往往被碰的頭破血流。

文建武軍事指揮所遺址

此為文建武軍事指揮所遺址。文建武將軍,時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第三次解放抱犢寨的最高軍事指揮員。1920_年生於湖北省羅田縣滕家堡村,幼年喪父,隨改嫁母親遷居河南商城縣鍾鋪垸。1920_年參加革命,歷任師參謀主任、紅四方面軍總兵站部長、旅政委、地委書記、縱隊司令員、軍區副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及許多著名戰役,領導新中國成立之前河南剿匪鬥爭。因患癌症於1951年早逝。在1948年8月33天的圍寨戰役中,文建武帶病冒雨親臨前線,偵察敵情,確定了圍三闕一、迫敵外逃、寨外殲敵的戰略方針,取得了抱犢寨戰役的勝利。破寨當天,文建武寫下了《雨露吻抱犢》《攻克抱犢寨》等詩篇,抒發了一個多月的圍寨戰鬥勝利的激動心情。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6

普寧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僧侶雲集、香火旺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公佈的4A級景區,現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普寧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普寧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僧侶雲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經過整體維修後,更具宗教藝術的魅力,其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堪稱世界之最。普寧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公佈的4A級景區,現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普寧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普寧寺是乾隆時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廟,是一所漢藏結合的寺廟。前半部為漢式,具有漢族傳統佛教寺廟的特徵;後半部為藏式,仿西藏桑鳶寺而建。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融為一體,結合的相當完美

普寧寺始建於1775年,1961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國務院宗教局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寺廟佔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樓閣各類建築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金碧輝煌皇家寺廟的宏大規模,又是佛門聖地“曼陀羅佛國世界的中心”。整座寺廟平面佈局嚴謹,以大雄寶殿為界,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是漢族寺廟傳統的伽藍七堂式佈局(伽藍,即寺廟。七堂一般是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建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殿)。後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廟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羅,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便供奉在主體建築大乘之閣中。20xx年,普寧寺被評為我國首批5A級佛教聖地。

普寧寺位於承德市避暑山莊北部烈河畔,由於寺內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稱大佛寺。普寧寺地理位軒適中,建成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佔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廟宗教活動的中心。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軍隊平定了準噶爾蒙古台吉達瓦齊叛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廟的形式,修建了這座-寺。普寧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遠太平統一、人民安居樂業的願望。

普寧寺,俗稱大佛寺,始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普寧”普天下安事羲。

普寧寺的總平面佈局呈縱深對稱式格局,一條明顯的中軸線貫穿南北,主要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普寧寺的建築風格明顯分為兩部分,前部採用“伽藍七堂”式佈局,後部採用“蔓陀羅’式佈局。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承德,我是你們的導遊。

承德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全市共轄八縣三區,市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 340多萬人。 承德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武烈河畔,距省會石家莊 435公里,距北京256公里。

承德市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羣居住。自秦漢以來, 歷代中央政權都曾在承德設立郡、府、州、縣等行政機構。在清雍正元年設熱河廳,乾隆 四十三年改為承德府,嘉慶十五年設熱河都統府。辛亥革命後廢除府制,設熱河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始建行省,定為熱河省省會。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佔,成立偽滿州國特別行政區. 1945年獲解放,1946年我軍戰略轉移,被國民黨佔領。1948 年承德市再次獲得解放, 隸屬熱河省管轄,為熱河省省會.1955年熱河省建制撤銷,1956年承德市劃歸河北省, 同年九月改由承德專區代管。1956年 11月,興隆縣鷹手營子、壽王墳劃歸承德市管轄,設鷹手營子礦區。1958 年承德縣建制撤銷,併入承德市。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併, 合併後承德市轄市區、 下板城區、 隆化縣、圍場縣、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青龍縣、平泉縣。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設,分設後的承德市設翠橋區、 虹橋區 、雙塔山區、 紅石巒工委、 雙峯寺工委。1965年2月,鷹手營子、壽王墳、馬圈子重新劃歸承德市,復設鷹手營子礦區。1984年1月,承德市改為省轄市,轄雙橋區、雙灤區、鷹手營子礦區,承德縣。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1993 年7月1日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的管理體制,轄八縣三區。

承德原名熱河,她歷史悠久,有着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據考證,這裏早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蹟。戰國時代,燕國在這一地區設置過郡一級的地方政府,秦以後歷代也曾設置過地方政府。

秦漢至元明時期,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此遊牧。直到清朝初年,現承德市區所在地仍只是個僅有幾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澤”之義,改名為承德州。這就是“承德”名稱的起源。此後承德逐漸發展成“萬家燈火較前增”的都市。但從咸豐繼位(1851年)始,直到國民黨統治時期,承德日漸衰落,滿目荒涼。辛亥革命後取消府制,成立熱河特別區。1929年成立熱河省,承德為熱河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承德市由衰落轉入新生。1993年7月原承德市與承德地區合併。

承德市內名勝古蹟薈萃,自然風光秀麗,四季氣候皆宜,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4處重點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4年底,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6月,避暑山莊又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1998年底承德市又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承德市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三年來承德市政府共投入3000餘萬元整修和恢復聞名遐邇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現在避暑山莊著名的“康乾七十二景”已有40景整修完畢,外八廟中有7座寺廟對遊人開放。此外,市區還新開發了魁星樓、雙塔山、城隍廟和夾牆溝等景觀。

承德市各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灤平境內有長城之精粹--金山嶺長城;豐寧的“京北第一草原”以其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而見長;“白雲古洞”則集奇、險、野、幽和僧、尼、道於一山;圍場縣著名的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是夏季旅遊避暑、冬季滑雪狩獵的天然勝地;興隆境內的霧靈山動植物種類豐富,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寬城的“水下長城”為萬里長城之奇觀;平泉遼河源頭景色迷人,自然次生林層次分明,山頂一片草原,呈現亞高山草旬景觀。

承德可謂山雄水秀,避署勝地。

好,遊客朋友們, 承德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最新河北旅遊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歡迎到我們蒼巖山來遊覽觀光,我是這裏的導遊員×××,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蒼巖山的概況。蒼巖山位於井陘縣南部屬太行山區。據説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蒼巖山約形成於30億年前的幾次造地運動,(如阜平運動、呂梁運動等),景區內山體層次分明,巖石結構以片麻巖、火成巖、變質巖及玄武巖為主。這裏山勢陡峭,集五嶽之雄險,透峨嵋之秀幽,連五台之瑞氣,浮普陀之祥雲,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蒼巖”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賦詩“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蒼山。”來讚美這裏的風光。同時也被稱作是太行山中的一顆明珠,吸引着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考察、觀光。蒼巖山以山雄、谷幽、林秀、樓絕、檀奇於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1994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景區。

蒼巖山的主要景觀為三絕、十六景,分別是:三絕:橋殿飛虹、壁澗靈檀和山腰綺柏,十六景分別為巖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蹬梯雲、峭壁嵌珠、橋殿飛虹、空谷鳥鳴、絕巘回欄、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谷藏幽、爐峯夕照、竅開別天、陰崖石乳、山腰綺柏,沿着步遊路,我們一會逐一介紹。大家請跟我來。  (山門前小橋:)這是蒼巖山十六景之一,叫風泉漱玉。這條小溪叫白鶴泉,繞山門而過,河灘卵石點點,河內水光鱗鱗,在夏秋季節,小螃蟹、小魚蝦在水底石縫中穿梭,而潺潺流水將河底沖刷得乾乾淨淨,故名:風泉漱玉。從佛教上來看,這裏應該是敬香客人洗漱的地方。一般來講,入佛門前要沐浴,要戒齋。有些香客,可能因多種原因未能及時沐浴,到這裏後,從水面上走過,雖然水未濕身,也算是經過了水的洗禮,乾乾淨淨入福慶寺吧!山門牌樓:這個牌樓建於清代,為重檐斗拱式建築,它高11.2米,長7.8米,採用九廊 、八柱、三架架、七檐九鬥形式建造,整個建築沒用一棵鐵釘,經歷了1996年和20xx年兩次大的洪水“洗禮”,仍然完好如初。不能不讓人佩服當時的工藝水平。大家再請看牌樓上這塊匾額,上書“蒼巖山福慶寺”是李苦禪老先生在1988年遊覽蒼巖山時所題,這也是李老先生的絕筆,因為李老先生從這裏回去後,不再動筆,時隔不久老人家因病過世了,所以我們稱其為“李老絕筆”。“福慶寺”寺名為宋真宗所敕封。據碑文記載,蒼巖山原名為興善寺,為禪宗臨濟一脈。北宋年間,有一僧人詮悦在五台華嚴寺出家,於鹹平五年(公元997年)到蒼巖山,他見此地古寺荒廢,破敗不堪,遂立志重修廟宇。他住巖穴,化善緣,開道路,塑佛像,使古寺為之一新。後聽説真宗帝在譙郡(現在河南省境內)巡遊,詮悦大師冒死求見,歷數蒼巖山的秀美,寺廟的雄偉,香火的旺盛,請求真宗賜名。真宗為詮悦的誠意所感動,下旨考察蒼巖山。 當時縣令張獻可帶人考察後,如實上奏。於宋真宗大中祥符7年(公元1020xx年)敕封寺名“福慶寺”沿用至今。(宋真宗為趙桓)(山門:)大家請看大門兩邊,有兩幅對聯,其一呢,是:“蒼巖勝境 觀音道場”。那位説了,觀音道場應該是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呀,為何蒼巖山又成了他的道場呢?這裏待各們看過蒼巖山後就會有所領悟,這裏我不再細説,一會兒給大家解釋。另一幅對聯是:“峭壁懸空處 梵宮琳宇鄉”,梵宮、琳宇都是佛教用語,它的意思是指蒼巖山  這裏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傳頌佛法的好場所。好啦,咱們先進去吧!

(在全景圖前向大家交待一下行進路線。)請各位拿好各自的門票,排隊檢票,進山後要注意,保管好門票,我們這裏景區禁止吸煙,哪位朋友需要吸煙的話,請您忍耐一下,沿途我們設有休息和吸煙的地方。我們的右側為蒼山書院,十六景的第二景,叫書院午蔭(可簡單介紹)這是書院午蔭,這個小院始建於明代,中葉數去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地方,它建於一個獨孔石橋上,早先橋下涼水常流,夏日翠木掩映,在這裏讀書,確有“日光不到望晨夕,絕似丹丘小洞天”的景色。(魁星)這個相貌醜陋,略帶猙獰的人物為魁星,您看他左手提鬥,右手得筆,單腿獨立於一隻鰲頭之上,從其神態上可看出,他掌管着讀書人的事情,人們常説,某某人才高八斗,可獨佔鰲頭,並被點為狀元等等,都是受其點化,可以説在星宿之中,魁星就是點化讀書人的長官了。據説讀書人拜拜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金榜題名了。哪位有興趣可以試一試,應驗了可要記着回來還願喲!(碑房)碑房中擺放着十餘通石碑,多為重修碑或佈施碑。蒼巖山共有記事碑、佈施碑、詩碑等165通,其中:佈施碑佔90%,早的碑為宋碑,有兩通,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國及其他碑12通。(可簡單帶過。)(戲樓坪) 簡要介紹,只提蒼巖山的戲樓沒頂的來歷。(猴祖師):講皇姑巧佔蒼巖的故事。

傳説當年皇姑到蒼巖山後,看中了蒼巖山南山的這塊風水寶地,但同時看中這裏的還有道士志公。即然都看好了這裏,佛道又不能同居一山,公主就和志公商議,第二天的辰時登山,誰先到達山頂誰就在此修行。到了晚上,公主睡不着心想: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比得過人家身強力壯的志公呢?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時候,面前出現了一隻猴子將公主的隨身包袱搶走,轉身鑽進了樹林,蹤跡皆無。公主心裏更着急了,我都落難到如此地步,一隻猴子也來欺負我。她傷心地哭了。哭着哭着天亮了,與志公約定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公主強打精神開始登山。再説志公道士,一看到了辰時,仗着身強體壯,奮力登山,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空地上插着一柄長劍,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丟失的那把佩劍,他上前一把拔出劍來,立刻傻眼,在劍的另一端插着一隻女人的繡花鞋,志公見此,仰天長歎:“天意呀!天意!”於是他轉身下山,在對面山上建起了志公寺,把蒼巖山讓給了公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都是那隻猴子的功勞。搶公主包袱的猴子是一隻靈猴,他搶了公主的包袱後,又偷走了志公隨身的佩劍,並把公主的繡花鞋插在劍上,埋在了志公登山的必經之路,志公一看到有女人的繡花鞋就認為公主已先到了山頂,所以他就不再向山頂爬了,而是另擇修行地了。猴子一看志公走了,便叫來了一隻老虎,馱着公主登上了山頂。所以在蒼巖山的這座小廟裏供奉的就是那隻靈猴,這也是蒼巖山的獨到之處吧!萬仙堂:內供奉着財神趙公明及神醫華佗、孫思邈。(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中國古代主管學問、文章、科學的神,在道教系統中地位較高,管上天仙籍,人間禍福,地獄輪迴,被稱作是“帝君司命之神”。他與魁星的區別是,文昌屬道教範疇,而魁星衙星宿(宿命學)範疇。

好了,下面我們去看一下蒼巖山的絕,碧澗靈檀吧!

在蒼巖山的這個深澗中,長着成千上萬棵青檀,當地人稱之為白檀。這在我們北方地區,僅蒼巖山所獨有,而且有關林業專家曾試圖將其移植,但目前尚未成功。

我們説它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生的地方絕,這些檀樹全部生長在少土少水的地方。一會大家可以看到它們有的依壁而生,有的劈石而長,有的生於亂石叢中,有的乾脆抱石而立,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能夠枝繁葉茂,繁衍生息不能不讓人稱奇叫絕。

二是它的形態絕,在蒼巖山的檀樹中,您不會找到兩棵形態基本一致的檀樹,它各個象是一棵盆景,點綴在山腰,形態各異,名稱各異。

三是它絕在無皮無心,這些樹長到一定的樹齡就變得無皮中空,供人觀嘗,這些樹無皮無心,傳説和蒼巖聖母三皇姑有關呢!(講一下掛破裙裾的故事)

從植物生現學上看,它其實是一種適者生存的具體表現。

它的根部全部紮在深的石縫中,吸取養份和水份,遇到乾旱年份,水份較少,它生長得較慢,在雨水較大的年份生長的較快,因此造成了樹身年輪的大小不一及木質的疏鬆、密實度不一,在樹齡較小的時,所消耗的養份較少,所以它的樹皮較厚,樹幹不易開裂,長到一定的樹齡後,所需水份、養份逐漸增大,蒸騰作用日益增強,為了給葉部提供更多的水份、礦物質、植物(檀樹)就採用增大表皮的自我保措施,較厚的皮變得很薄,木質部還逐漸開裂,形成了表面光滑,中間空心的樹幹。就是我們  所説的無皮無心的樹了。

老人檀

這是一棵有着千年樹齡的檀樹,它表面疙疙瘩瘩,中間卻是空心的,可以容一個進去,在此合影留念會使您象這棵檀樹一樣充滿智慧,健康長壽。

詩云:老態龍鍾似老翁,春秋幾許問誰人。

虛懷若谷經風雨,自在山林自在生。

金蟾檀

枝雕金蟾峭壁向,丹青繪出愈神傳。

遊人若知檀林早,金蟾陽壽有千年。

抱石檀,又稱果老檀。傳説張果老騎驢遊蒼巖山時,將其座騎拴在此樹上,調皮的小驢貪吃樹下的青草,不小心把樹拉倒,張果老便搬來五嶽之石支起樹幹,又引來四海之水精心澆灌,此樹得以成活,您若不信可仔細看看,樹幹上還有韁繩印呢!

正是:古檀抱石不計年,盤根錯節石罅鑽。

採精化氣真魂在,長生石上有名傳。

鴛鴦檀

這兩株檀樹名為鴛鴦檀。傳説古時候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私下定了終身,但女方父母一直不同意這樁婚事,並將女兒許配給了一家財主,在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把意中人叫了出來,來到蒼巖山,雙雙從懸崖上跳了下來,以身殉情,第二年這裏便長出了兩株檀樹,而且長着長着主幹逐漸向對方傾斜,逐漸長到了一起。人們説這是那對男女的行為感動了上蒼,上蒼特許二位在陰間成了夫妻,這兩株檀樹也就成為其在陰間的化身。

這個傳説真實與否姑且不論,單看這兩株檀樹老樹在1986年時遇雷起火,後又在根部長出了兩株新樹,奇的是長着長着這兩株就又靠在一起了,您説奇嗎?

在此我祝願咱們團中的各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用這樣的詩句讚美鴛鴦檀

兩檀纏綿連理枝,恰似鴛鴦戲水時。

情緣只在造化數,地久天長無限期。

(跨虎登山)

(十二生肖處)這裏大家可以稍做休息,抽煙的同志可以抽一口了。

請大家抬頭向上看,連續三座橋,凌空飛架,橋上建殿,這就是被稱為我國三大懸空寺的福慶寺,這也是我國目前險的懸空寺。這個景觀叫橋殿飛虹,這也是我們蒼巖山的第二絕了。楚圖南老先生稱讚這裏是“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不過要看橋樓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要爬過前面365級台階,方能一睹芳姿。當然,爬這365級台階,需要一定的體力,大家權當是鍛鍊身體,同時這也是我們蒼巖山送給您的365個祝福,祝您天天有個好心情,日日有個好身體。

(王靈官)

也叫靈官王元帥,在民間崇奉為護法尊神,用於守護宮院,驅邪鎮魔。

它的上方為避水珠,變稱峭壁嵌珠,為蒼巖山的山靈所在。

(天王殿)好啦,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來到了“仙界”,在這裏可以稍稍休息。

這就是小橋樓殿,據考證要早於前面的大橋樓殿。請看這幅對聯,上聯是“殿前無燈憑月照”,下聯是“山門不鎖待雲封”。這就是蒼巖山景色的真實寫照。

這裏的塑像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叫“護法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剛。據説在須彌山腰有一座小山,名為健陀山,此山有四座山峯,四大天王分住其上,而且四大天王各領二十八部夜叉大將,各護一方天下。

東方持天王,名為多羅吒,身為白色,披掛甲胄,原左手拿刀,右手執弓,後改為手持琵琶,“持國”意為慈悲,護生,琵琶原意為用音樂來感化人。

南方增長天王,叫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寶劍。“增長”意思為讓眾生增長善根,持寶劍,目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廣目天王,叫毗留博叉,身紅色,着甲胄,帶長刀,左手託寶塔,右手握傘。“多聞”指他福德聞名四方,手持寶塔、寶傘,以制服魔怪,保護眾生財富。

以上四王簡稱東琴、西蛟、南劍、北傘。

這四大天王都是維護佛界的四大天王,但後來在人間賦予了他們新的含義琵琶象徵“調”,南方劍象徵“風”,蛇象徵“順”,傘象徵“雨”,合起來為“風調雨順”,暗示着五穀豐登之意。

在我國古代小説“西遊記”中,把他的説成護持天宮天門的,在“封神演義”中又將其描寫成了魔家四將死後所封的神,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四個名字:魔禮青、魔禮海、魔禮壽、魔禮紅。

好了,看過了小橋樓殿和四大天王,咱們還是去咱們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橋樓殿吧!

這座橋樓殿凌空飛架於距地面48米的懸崖絕壁上,下面建橋,橋上築殿,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能不説是天工巧奪。

據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老先生考證,此橋的形式與趙州橋的結構完全一致,均為單肩式拱橋。建築年代約為隋代,上面的宮殿為後人所建,約為唐代。

該橋全長15米,寬約8米。橋的拱高為2。8米。從力學的角度看,拱橋承重要較平板橋效果好,但此橋上因有殿,此殿重量及遊客滿載時,總重量約在35噸左右,按此推算,橋的拱記應在3。5米到4米之間,可該橋拱高僅2。8米,承受了如此大的重量,且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淋、地震、洪災等自然災害,至今完好,不能不説是建築學上的一個奇蹟。

另外,這個橋建在兩山這間,在一千多年前,無大型起重設備,它是怎樣建起來的呢?

傳説,是魯班修了這座橋,魯班接受天命,要在蒼巖山修一座橋,建築材料和人都找好了,就是想不出如何搭才行,一日他正閉眼小憩,就看見一個老頭趕着一羣牛上山,有幾頭牛不聽話,只顧低頭吃路邊的青草,上山的速度很慢,老頭只得用鞭子狠抽這些貪吃的牛,嘴裏還嘟囔“打你個柴牛,打你個柴牛,叫你貪吃”魯班一睜眼,眼前什麼都沒有,原來是做了個夢。魯班心想,這是上天派人給我託夢,要我用柴搭成牛拱建橋啊!於是就從周邊的山上砍來樹枝,搭拱建起了這座橋。所以,這座  橋起初叫柴樓殿,後人根據其造型改名為橋樓殿。

其實據我們考證,這座橋確實是用柴禾搭起拱形,當時修建此橋的工匠們,砍來了樹枝,將它們堆放在山谷裏,利用冬季寒冷季節,在樹枝上潑上水,使其牢固地連在一起,然後再進行建設。那位説了,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能和泥搞建築嗎?哎!對了,這座橋絕就絕在沒用一滴水,沒用一杴泥,全是幹打磊建起來的。所以你現在看這座橋的的石頭接觸面的中間沒有泥土。

好了,大家不要光聽我説,還是實地去看一下吧!

(正殿)

此處供奉着釋迦牟尼、阿彌陀和藥師琉璃光三尊佛像。這三尊佛像代表着宇宙空間中、東、西三方不同邊界的佛,即:橫三世佛。中方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中間即是),他的像很有特點,他的坐像為結跏跌坐(俗稱盤腳打坐,即雙腿交叉,兩隻腳掌朝上,分別放在大腿上意思為靜坐斂心,止息雜念,它又叫“勇健坐”或“降魔坐”,像徵着佛説法的莊嚴與悟道的寧靜,他的手勢為:左手橫放在左腿上,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用環形,表現了佛主説的瞬間,所以又稱其為“説法相”。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者,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是部落的名字,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之意,他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逝印度北部的釋迦共和國(現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人,他出生時,有仙人預言,如他不出家,有可能成為轉輪聖王。他的父親為防止他出家,費盡了心思,但在他29歲時,仍違背父母的意願,出家修行。

他主張眾生平等,提倡戒淫、戒殺、戒盜、戒妄、戒葷灑,斬七情,絕六慾,他創造了因果報應説,主張普渡眾生。他了解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底層的勞動人民,能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較難懂的佛教教義,深受人們喜歡,佛教也迅速傳播。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道。

右面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他雙手掌交叉相疊,以右手背後壓左手面,放在足上,擋肚臍,此像為接引眾生相。

左邊這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佛像,他的坐法同是中方相同,只是手勢有別,他雙手合十,兩食指並立,可排除眾生的一切苦難。

這橫世三佛與豎世三佛相對應。

豎世三佛代表宇宙的時間順序,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過去佛為迦葉佛,現在佛為釋迦牟尼,未來佛為彌勒佛。

周邊是十八羅漢像。

羅漢主稱為“阿羅漢”,其中十六公益事業 釋迦牟尼的弟子,另兩位為清代乾隆所定,即:降龍、伏虎。這十八羅漢一環繞在三世佛周圍,是三世佛的衞士,同時也是傳授佛法、護衞佛法的使者。

與釋迦牟尼相背而坐的售音菩薩,傳説她曾立誓普救眾生,成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她能拯救十二種大難,可現三十二種不同身形,遇難眾生只要誦唸其法號,她即  觀其聲前往救難。

在小説“西遊記”中,也常有類似的場景出現,每逢唐僧遇難,或是悟空前往求救,或是在有人念其名號後,悄然而至,為唐僧師徒解圍救難。

在東側的大殿裏“福緣善慶”兩頭兩字就是寺院的名字-------福慶寺。而善字説明了這個寺原為興善寺,福慶是由興善演化而來的。

我們再看一下大門石階上的這兩個飾物,它叫玉璽蹲配。據我國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考證,此件為北魏時期的作品,在全國僅有兩對,這是其中一對。

殿內供奏的是釋迦牟尼,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普照菩薩,是“東方三聖像”。

我們前面這座橋建於民國年間,因戰亂只修了一部分,雖然這座橋建築年代較晚,但此處卻有着非同一般的經歷。

我想大家都看過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吧,那裏許多鏡頭都是在這裏拍攝的,請大家回頭看一下這周圍的景物-----橋樓殿、深澗、殿堂,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到天橋西北角):這裏便是玉蛟龍跳崖的地方,她的台詞是:“小虎,許個願吧!”然後飛身跳下懸崖。

哪位有興趣可以在這拍照留念,可能照出的相後景太小,不全,前面有兩個地方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

説起拍電影,蒼巖山的風光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有許多影視劇都曾將這裏做為外景地,比如大佛殿後面的浴龍池,便是拍攝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放生處,而象“白龍劍”、“白髮魔女傳”“天龍八部”等都在此拍了許多鏡頭。

(絕巘回欄)

絕壁開通途,高空有回欄。從這裏一直到公主祠,由禪房、樓閣點綴,峯迴路轉,曲徑通幽,一步一層天。

蒼巖山的建築很有特色,這些建築多依山勢而建,該空則空,該密則密,形成了自已的建築特色。而這些不同層次的建築,為蒼巖山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同時也構成了人間、仙境、上天的三個空間,由山門到懸登雲梯雲,此由檀樹形成人間;它是生命的象徵,而經過360級台階的攀登,經過您的努力,到了仙界,就是中間一層,從這裏向下看,山澗檀林如畫,路上行人慢慢走動,在雲霧天氣,這裏霧鎖山谷,雲傍腳下,真乃一個人間仙境。而到山頂後,您的視野將會更加開闊,遠可望太行羣峯,近可觀蒼巖美景,間或農舍三五,聞雞犬之聲,猶如武陵桃園,更似天上人間。

(尚書古碣)

這通碑叫透龍碑,又見粘子碑,是明嘉靖年間的吏部尚書喬宇所書(官同現在的中組部部長)

喬宇,山西平定人,1520xx年四月九年級都察院右副御使劉元瑞(官同現在的紀檢委書記或監察局局長)要告老還鄉,回老家湖州,喬宇同劉一起遊蒼巖山,喬宇與劉對酒吟詩,喬宇提筆寫下了詩的內容,並刻於此碑。

為什麼又叫透龍碑呢?這是從這通碑的帽所説的,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對哪級官員從穿着服飾到日用器具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石碑只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用龍的圖案,同時碑的尺寸也有限制,而喬宇做為吏部尚書,官至一品,用龍做碑帽是當時的御批,也是特權。這個碑帽刻的龍圖案兩邊鑿透,立體感十分強,所以叫透龍碑。

哪它為什麼又叫粘子碑呢?傳説到這裏後,可鋼蹦占卜自己生男生女,如果帖上掉不下來,生男;否則生女。當然這是很心的事,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男女都一樣,不過做為遊戲,大家不妨試一下。

(説法危台下可以休息,但不能吸煙。)

(説法危台)

這座孤立的石台,叫説法危台,是喬宇、劉元瑞題詩、對奕、飲酒的地方。也是南陽公主講經説法的地方。

這個地方比較陡,大家上下的時候不要擁擠,要小心一些。

上面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喜歡拍照的遊客可以到上面去照相。

(妙法蓮花寶塔)

俗話説:逢寺必有塔。寶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在佛學中,塔具有神聖的地位,它是佛主如赤的象徵。釋迦牟尼涅磐後,其弟子將其火化,燒出了色對晶瑩、擊之 碎的珠子,即舍利子。眾弟子在各地修塔,將舍利分離,就是後人所説有舍利塔。塔也隨之成了佛教的主要建築之一,即佛主釋迦牟尼的化身。

這座塔建於金代,屬於井陘花塔系列,所謂花塔,即具有華麗的外表和繁雜的花飾,看上去象一朵巨大的蓮花,這是我國古塔中極為罕見的一種。

這座花塔現高為10米,平面六邊形,高五層,是樓閣式仿木實心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原為蓮花座,後因局坍塌,改為方形座,塔剎已毀。

我們從這個地方向東看,有一似香爐的石頭,上面有三根石柱,此景為“爐峯夕照”。

我們一直説蒼巖山有三絕,這第三絕是什麼呢?

大家抬頭,或看一看周邊的這些柏樹,它們生長在半山腰上,頭全部扭到公主祠方向,我們稱其為“扭頭柏”,多少年來,一直稱此景為“古柏朝聖”。

你不要看這些柏樹其貌不揚,但它卻在這裏生長了幾萬百年,上千年了,由天植物的趨光性,使得其朝向陽光強烈的一方生長旺盛,而公主祠處在有太陽時,日照強、長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這個奇特的景觀,這是巧合呢?還是天意?就由大家各自去理解吧!

(虛閣藏幽)

此處看到了主殿-----公主祠

在剛進山門時,我説到這裏售音道場(可參考報紙部分)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的長女,其嫁給了宇義家族,其丈夫為宇義士及,因隋煬帝行施暴政,引起了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宇義士及及其兄宇義化及設計勒死了隋煬帝楊廣,後宇義家族被農民起義軍竇建德追趕,南陽公主被俘,竇要求公主隨其征戰,但南陽公主在父死夫亡、國破家敗的情形下,萬念俱灰,看破紅塵,遂出家為尼,並在蒼巖山修行。

公主在皇宮時飽讀詩書,並略通醫道,到這裏後,以慈悲為懷,廣行善事,用醫術醫好了許多人的疾病,一時成為周圍廣大地區頂禮膜拜的偶象,被人稱作售音菩薩的化身。到宋代真宗又親敕寺名為“福慶寺”,在清光緒年間,公主被敕封為“慈佑菩薩”,使得蒼巖山名聲遠播,香客如雲。

公主祠原名為“公主真容堂”,建於金代,明代後改為“真容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