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嵩山的導遊詞(通用16篇)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河南旅遊,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遊__也可以叫我_,那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後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遊的盡興,玩的開心。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通用16篇)

俗話説:“相聚既是緣分!”而在這裏,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而在相聚的日子裏,也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於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闢建的,而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後,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祕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1983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2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築————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脱”,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痴”。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痴,是指痴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註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對聯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説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後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第二進建築————天王殿。殿門外的兩大金剛為佛教護法神“金剛力士”,受封神演義的影響,羣眾稱之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他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願望。

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築,而這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説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嶽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亦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3

説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19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也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車過新密我們就進入了登封境內。登封是千年古縣,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為登封,沿用至今。登封旅遊資源豐富,得天獨厚。背依中嶽嵩山,有人文景觀150多處,自然景觀30多處。“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

儒學聖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嶽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嵩山由兩大山羣組成,共有72峯。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峯峻極峯,海拔1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峯連天峯,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峯。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亦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遊,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後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譁,以免擾了佛門的清淨;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後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遊覽吧。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4

説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於嵩山之上。不過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稱為“萬方山”,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嶽山”,自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定嵩山為中嶽。與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並稱為我國的五嶽。説中嶽嵩山,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崎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嵩山以其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質博物館而馳名中外。那麼為什麼説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呢?因為嵩山經過幾億萬年的褶皺、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跨幾個時代的巖層。它們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地層,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被地質學家形象的稱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學者矚目。

嵩山有兩大山羣組成,大致以少溪河為界。在以西為太室山,它東西橫亙,逶迤連綿,宛如醉卧蒼龍。它的主峯峻極峯,海拔1494米。以西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蓮花山組成,其特點是山高、路險、峯林、石怪,宛如鳳凰起舞。明代付梅詩云:“太室似龍卧,少室如鳳舞;左右鬱相望,唯嶽垂千古;往來臨其惦,去天餘尺五。”這是對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嵩山是一個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個地方,這裏的宗教活動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峯峯峯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連。這裏文物古蹟遍佈,風景秀麗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地方。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中名山、萬山之祖的中嶽嵩山觀光遊覽。 祖國的父親山——嵩山和母親河——黃河共同孕育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肇造成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則天攜百官登嵩山封中嶽,不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勞樸實的登封人,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經過全員參與奮力拼博,已取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正在努力打造現代化旅遊名城。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資源,深厚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您最理想的旅遊勝地。

來到中嶽嵩山,您可以領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陸地——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可以觀賞世界最早最精確的天文科學建築——周公測影台和元代觀星台;可以深入體驗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嶽嵩山既有36億年形成的天地之靈氣,更有歷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傳來的紫氣靈光,在這裏既可以參禪習武,靜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壽,蔭被子孫。將使大家求什麼得什麼,給每位身懷虔誠之心而來的朋友帶去幸福、美滿和快樂。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6

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古稱外方”,夏、商時期稱嵩高”,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稱嵩高山”,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要説中嶽嵩山,在五嶽之中,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鞏山,以它自己誘人的山川風貌,燦爛的古老文化,獨特的演變歷史,天然的地質博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嵩山屬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脈的一部分,大地構造為前寒武紀地塊及蓋層,蓋層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經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峻、雄偉壯觀、。奇峯林立、瑰麗多姿的地貌形態。由於嵩山地層發育齊全,層序清楚,在不大的範圍內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年代的地層出露、類型齊全的巖石,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等,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被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地質學者矚目。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塗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塗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隻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幹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隻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後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塗山氏女已經化成一塊大石頭。此時塗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兒子,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塗山氏女化作石頭後,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峯相連,雄深高大,氣勢巍峨,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衞着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嶽如卧之説。太室主峯叫峻極峯,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於天”的説法。朋友們可以想一下,華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時還有1494米,那麼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峯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峯又名御碑峯”。峯頂平敞開朗,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羣峯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峯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衞;西有少室,爭豔奪魁;東視羣山,谷幽峯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華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源地。峯嶽連綿,雲霧繚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氛圍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遊覽祭祀的地方。歷代遊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峯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勝景之後,也揮毫永歎,留下了無數石刻墨跡。太室36峯中有一個萬歲峯,其來歷就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裏三呼萬歲之聲,迴盪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説是山呼萬歲,史稱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悦,遂命名此峯為萬歲峯”。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遊覽,加封中嶽。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峯建築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峯加封中嶽,並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念她登嵩山封中嶽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在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鎮,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剛才我們説的是雄偉壯麗的太室山,現在我們再説説氣勢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峯連天峯,海拔1512.4米,是整個嵩山山脈的最高峯。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説少室山勢,那真是羣峯爭豔,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峯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峯,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説,現在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聞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峯,坐落在羣山環抱之中,山色絕佳,風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峯之下自西向東,並列着五座山峯,依其形態,稱之為棋、鼓、劍、印、鍾。在劍峯的西側,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就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裏佈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着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少林寺,都委託他負責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裏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上下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圍有四天門之險。這裏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方,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在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櫃及其他建築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嵩山寺廟林立,風景秀麗,72峯,峯峯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造的不同風格的寺、廟、宮、庵、觀、寨、台、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蹟遍佈,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裝點着各個景區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位於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後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餘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悠久,規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嵩陽書院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現存書院的基本佈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築,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後五進院落,最前為捲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聖殿,次為講堂,講堂後為道統祠,最後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齋”書舍等。整個書院建築與寺廟相比,別有風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光更是千姿百態。當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嗎?五嶽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謝謝!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中名山、萬山之祖的中嶽嵩山觀光遊覽。 祖國的父親山——嵩山和母親河——黃河共同孕育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肇造成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則天攜百官登嵩山封中嶽,不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勞樸實的登封人,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經過全員參與奮力拼博,已取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正在努力打造現代化旅遊名城。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資源,深厚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您最理想的旅遊勝地。

來到中嶽嵩山,您可以領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陸地——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可以觀賞世界最早最精確的天文科學建築——周公測影台和元代觀星台;可以深入體驗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嶽嵩山既有36億年形成的天地之靈氣,更有歷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傳來的紫氣靈光,在這裏既可以參禪習武,靜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壽,蔭被子孫。將使大家求什麼得什麼,給每位身懷虔誠之心而來的朋友帶去幸福、美滿和快樂。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8

朋友們:嵩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宗高”、“宗山”,西周時稱為:“嶽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它與山東的東嶽泰山,陝西的西嶽華山,湖南的南嶽衡山,山西的北嶽恆山以及神話傳説中海上的方丈、蓬萊、瀛洲三台山稱為三山五嶽。

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餘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主體由變質的堅硬石英巖構成,花崗巖、片麻巖和石灰巖等呈局部分佈。在距今約17~19億年前.嵩山經強烈地殼上升運動,斷裂上升成高出豫東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後經多次剝蝕、抬升,終於形成了今日羣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

嵩山由兩組山峯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當地稱為“玉寨山”。兩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勢坦緩,雄渾高大,遠遠望去,似一條伏卧的巨龍,顯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徵。主峯為峻極峯,海拔1500餘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峯。山上濃廕庇日,草木茂盛,蒼翠欲滴,山間泉水,潺潺有聲。站在峯頂極目四望,遼闊的中原,景色綺麗,處處錦繡。峯頂中間有一處殘碑,據説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賦詩的遺蹟。在山體南麓,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最東端的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它始建於漢朝初年.後來經過多次改建,佔地面積約10餘萬千方米。廟宇佈局嚴緊,右柏森森。一條石砌甬道貫穿七進大院。甬道兩旁碑碣如林,鑄像挺立。穿過化三門,迎面是四座石雕欄杆的平台,這是四嶽殿基,分別代表着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遺憾的是,四嶽大殿於1944年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嶽大殿,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築。殿內的畫樑雕棟,天花板上採繪的飛龍翔鳳,工藝精巧,維妙維肖。廟內還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鑄鐵人等文物,廟南500米處是漢三闕浮雕。中嶽廟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嶽廟向西約5公里是嵩陽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院內的兩株古柏,雖然飽經風霜浮皮脱落,但是仍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據説漢武帝遊覽嵩山時,古柏既在,曾封宦們是“大將軍”和“二將軍”。從那時算起,兩棵古柏現在至少日有20xx多年的高齡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還有兩處禪林點綴着山色。位於登封縣西北5公里處的嵩嶽塔,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這座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古塔,共15層,系磚構密檐式,塔身造型渾圓,別具一格。嵩嶽塔旁的嵩嶽寺,是北魏宣武帝時營建的離宮。寺西約半公里的會善寺,被一片柏樹環繞。中國唐代著名大文學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內的大雄寶殿、唐塔、戒壇石柱、會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別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幾百個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

高山東麓,保存着中國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觀星台。這座觀星台建於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創建的。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認為只有根據天象觀測的結果才能制定比較準確的歷法。於是他歷時3年時間,製作了13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觀測站。中嶽一向被人稱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台就成為當時全國觀測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站的觀測數據,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制定出歷史上有名的“授時歷”。這部曆法計算一個迴歸年的時間,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比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格里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羣山峯,羣峯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峯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為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峯頂鳥瞰嵩山羣峯,峯峯爭奇競秀。那蓮花峯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峯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峯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漢代。北魏時期,禪學盛行,印度的達摩和尚到中國傳授衣缽,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擴建。這一時期少林寺和尚眾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少林寺以拳術聞名全國,著名的少林派武術就誕生在這裏。據考證,過去這裏的和尚每天面壁靜坐,萎靡睏倦時,需要舒展身體,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後經過寺僧們的充實、演練、提高,遂發展成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講究氣和力的運用,它要求站如釘、動如風、囚如貓,抖如虎。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磚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據説就是當年少林寺和尚練功時踩出的腳窩。千佛殿中現存的珍貴壁畫——《五百羅漢毗盧圖》和東偏毆內少林寺練拳壁畫,技法樸實生動,神態逼真,色彩運用亦很成熟,表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嫻熟的藝術才能,也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還有兩處建築羣,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築初祖庵;二是由大約220座大小佛塔組成的塔林,它們分別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達幾丈,矮者僅及常人腰間,塔式繁雜。有些佛塔上還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塔的大小、高低、華樸,標誌着死者在佛教團體內韻地位。塔林對研究中國佛教源流宗派,探討古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幅幅風光優美的勝景,一處處令人難忘的古蹟名勝,使嵩山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9

嵩山是我國馳名的五嶽之一。古稱“外方”,夏、商時期稱“嵩高”,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稱“嵩高山”,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要説中嶽嵩山,在五嶽之中,它東不如泰山宏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鞏山,以它自個兒誘人的山川風貌,殘暴的古老文化,奇特的演變歷史,天然的地質博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嵩山屬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脈的一部分,大地結構為前寒武紀地塊及蓋層,蓋層結構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經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峻、宏偉壯觀、。奇峯林立、瑰麗多姿的地貌形態。由於嵩山地層發育齊全,層序清楚,在不大的領域內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年代的地層出露、類型齊全的巖石,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等,是研究地質結構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被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地質學者矚目。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塗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塗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隻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幹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隻熊,慚愧難當,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後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塗山氏女差不多化成一塊大石頭。此刻塗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寶貝兒,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塗山氏女化作石頭後,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一定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盛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峯相連,雄深高大,氣概宏偉,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衞着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嶽如卧之説。太室主峯叫峻極峯,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於天”的説法。朋友們能夠想一下,華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時還有1494米,那樣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峯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峯又名“御碑峯”。峯頂平敞生動,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羣峯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峯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衞;西有少室,爭豔奪魁;東視羣山,谷幽峯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華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源地。峯嶽綿延,雲霧圍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氣氛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遊覽祭祀的地點。歷代遊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峯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勝景之後,也揮毫永歎,留下了許多石刻墨跡。太室36峯中有一個萬歲峯,其來歷一定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個地點三呼萬歲之聲,迴盪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説是山呼萬歲,史稱“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悦,遂命名此峯為“萬歲峯”。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馳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遊覽,加封中嶽,

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峯建築“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峯加封中嶽,並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念她登嵩山封中嶽這一隆重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如今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如今的登封市的告成鎮,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剛不久我們説的是宏偉壯麗的太室山,現如今我們再説説氣概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峯連天峯,海拔1512.4米,是全部嵩山山脈的最高峯。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説少室山勢,那真是羣峯爭豔,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綿延,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峯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峯,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説,現如今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馳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峯,坐落在羣山圍繞之中,山色絕佳,風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峯之下自西向東,並列着五座山峯,依其形態,稱之為棋、鼓、劍、印、鍾。在劍峯的西側,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一定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裏佈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着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少林寺,都託付他負責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個地點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高低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四周有四天門之險。這個地點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點,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如今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櫃及其他建築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嵩山寺院林立,風景秀麗,72峯,峯峯著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築的不同作風的寺、廟、宮、庵、觀、寨、台、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蹟遍佈,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點綴着各個景區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如今來到了位於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後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解經典的教育場合。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餘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長久,規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嵩陽書院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現存書院的基礎佈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築,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後五進院落,最前為捲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聖殿,次為講堂,講堂後為道統祠,最後來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齋”書舍等。全部書院建築與寺院相比,別有風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長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光更是千姿百態。當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嗎?五嶽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那樣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束,感謝大家,感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感謝!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0

朋友們:嵩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宗高”、“宗山”,西周時稱為:“嶽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它與山東的東嶽泰山,陝西的西嶽華山,湖南的南嶽衡山,山西的北嶽恆山以及神話傳説中海上的方丈、蓬萊、瀛洲三台山稱為三山五嶽。

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餘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主體由變質的堅硬石英巖構成,花崗巖、片麻巖和石灰巖等呈局部分佈。在距今約17~19億年前.嵩山經強烈地殼上升運動,斷裂上升成高出豫東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後經多次剝蝕、抬升,終於形成了今日羣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

嵩山由兩組山峯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當地稱為“玉寨山”。兩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勢坦緩,雄渾高大,遠遠望去,似一條伏卧的巨龍,顯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徵。主峯為峻極峯,海拔1500餘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峯。山上濃廕庇日,草木茂盛,蒼翠欲滴,山間泉水,潺潺有聲。站在峯頂極目四望,遼闊的中原,景色綺麗,處處錦繡。峯頂中間有一處殘碑,據説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賦詩的遺蹟。在山體南麓,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最東端的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它始建於漢朝初年.後來經過多次改建,佔地面積約10餘萬千方米。廟宇佈局嚴緊,右柏森森。一條石砌甬道貫穿七進大院。甬道兩旁碑碣如林,鑄像挺立。穿過化三門,迎面是四座石雕欄杆的平台,這是四嶽殿基,分別代表着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遺憾的是,四嶽大殿於1944年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嶽大殿,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築。殿內的畫樑雕棟,天花板上採繪的飛龍翔鳳,工藝精巧,維妙維肖。廟內還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鑄鐵人等文物,廟南500米處是漢三闕浮雕。中嶽廟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嶽廟向西約5公里是嵩陽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院內的兩株古柏,雖然飽經風霜浮皮脱落,但是仍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據説漢武帝遊覽嵩山時,古柏既在,曾封宦們是“大將軍”和“二將軍”。從那時算起,兩棵古柏現在至少日有20xx多年的高齡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還有兩處禪林點綴着山色。位於登封縣西北5公里處的嵩嶽塔,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這座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古塔,共15層,系磚構密檐式,塔身造型渾圓,別具一格。嵩嶽塔旁的嵩嶽寺,是北魏宣武帝時營建的離宮。寺西約半公里的會善寺,被一片柏樹環繞。中國唐代著名大文學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內的大雄寶殿、唐塔、戒壇石柱、會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別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幾百個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

高山東麓,保存着中國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觀星台。這座觀星台建於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創建的。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認為只有根據天象觀測的結果才能制定比較準確的歷法。於是他歷時3年時間,製作了13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觀測站。中嶽一向被人稱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台就成為當時全國觀測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站的觀測數據,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制定出歷史上有名的“授時歷”。這部曆法計算一個迴歸年的時間,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比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格里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羣山峯,羣峯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峯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為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峯頂鳥瞰嵩山羣峯,峯峯爭奇競秀。那蓮花峯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峯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峯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漢代。北魏時期,禪學盛行,印度的達摩和尚到中國傳授衣缽,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擴建。這一時期少林寺和尚眾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少林寺以拳術聞名全國,著名的少林派武術就誕生在這裏。據考證,過去這裏的和尚每天面壁靜坐,萎靡睏倦時,需要舒展身體,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後經過寺僧們的充實、演練、提高,遂發展成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講究氣和力的運用,它要求站如釘、動如風、囚如貓,抖如虎。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磚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據説就是當年少林寺和尚練功時踩出的腳窩。千佛殿中現存的珍貴壁畫——《五百羅漢毗盧圖》和東偏毆內少林寺練拳壁畫,技法樸實生動,神態逼真,色彩運用亦很成熟,表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嫻熟的藝術才能,也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還有兩處建築羣,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築初祖庵;二是由大約220座大小佛塔組成的塔林,它們分別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達幾丈,矮者僅及常人腰間,塔式繁雜。有些佛塔上還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塔的大小、高低、華樸,標誌着死者在佛教團體內韻地位。塔林對研究中國佛教源流宗派,探討古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幅幅風光優美的勝景,一處處令人難忘的古蹟名勝,使嵩山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1

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古稱“外方”,夏、商時期稱“嵩高”,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稱“嵩高山”,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要説中嶽嵩山,在五嶽之中,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鞏山,以它自己誘人的山川風貌,燦爛的古老文化,獨特的演變歷史,天然的地質博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嵩山屬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脈的一部分,大地構造為前寒武紀地塊及蓋層,蓋層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經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峻、雄偉壯觀、。奇峯林立、瑰麗多姿的地貌形態。由於嵩山地層發育齊全,層序清楚,在不大的範圍內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年代的地層出露、類型齊全的巖石,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等,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被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地質學者矚目。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塗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塗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隻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幹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隻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後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塗山氏女已經化成一塊大石頭。此時塗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

“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兒子,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塗山氏女化作石頭後,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峯相連,雄深高大,氣勢巍峨,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衞着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嶽如卧之説。太室主峯叫峻極峯,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於天”的説法。朋友們可以想一下,華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時還有1494米,那麼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峯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峯又名“御碑峯”。峯頂平敞開朗,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羣峯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峯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衞;西有少室,爭豔奪魁;東視羣山,谷幽峯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華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源地。峯嶽連綿,雲霧繚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氛圍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遊覽祭祀的地方。歷代遊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峯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勝景之後,也揮毫永歎,留下了無數石刻墨跡。太室36峯中有一個萬歲峯,其來歷就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裏三呼萬歲之聲,迴盪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説是山呼萬歲,史稱

“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悦,遂命名此峯為“萬歲峯”。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遊覽,加封中嶽。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峯建築“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峯加封中嶽,並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念她登嵩山封中嶽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在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鎮,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剛才我們説的是雄偉壯麗的太室山,現在我們再説説氣勢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峯連天峯,海拔1512.4米,是整個嵩山山脈的最高峯。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説少室山勢,那真是羣峯爭豔,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峯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峯,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説,現在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聞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峯,坐落在羣山環抱之中,山色絕佳,風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峯之下自西向東,並列着五座山峯,依其形態,稱之為棋、鼓、劍、印、鍾。在劍峯的西側,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就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裏佈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着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

少林寺,都委託他負責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裏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上下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圍有四天門之險。這裏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方,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在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櫃及其他建築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嵩山寺廟林立,風景秀麗,72峯,峯峯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造的不同風格的寺、廟、宮、庵、觀、寨、台、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蹟遍佈,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裝點着各個景區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位於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後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餘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悠久,規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嵩陽書院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現存書院的基本佈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築,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後五進院落,最前為捲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聖殿,次為講堂,講堂後為道統祠,最後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齋”書舍等。整個書院建築與寺廟相比,別有風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光更是千姿百態。當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嗎?五嶽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謝謝!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2

今天帶團去了嵩山,就把嵩山的導遊詞簡單給介紹一下.

説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於嵩山之上。不過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稱為“萬方山”,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嶽山”,自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定嵩山為中嶽。與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並稱為我國的五嶽。説中嶽嵩山,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崎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嵩山以其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質博物館而馳名中外。那麼為什麼説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呢?因為嵩山經過幾億萬年的褶皺、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跨幾個時代的巖層。它們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地層,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被地質學家形象的稱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學者矚目。

嵩山有兩大山羣組成,大致以少溪河為界。在以西為太室山,它東西橫亙,逶迤連綿,宛如醉卧蒼龍。它的主峯峻極峯,海拔1494米。以西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蓮花山組成,其特點是山高、路險、峯林、石怪,宛如鳳凰起舞。明代付梅詩云:“太室似龍卧,少室如鳳舞;左右鬱相望,唯嶽垂千古;往來臨其惦,去天餘尺五。”這是對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大禹受命治水,因治水心切,大禹常常顧不上吃飯。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女很心疼自己的丈夫。於是他們就約定,妻子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就去山上給大禹送飯。一次大禹在開鑿山時有塊兒石頭不小心掉到了山下的石鼓上,石鼓響了。妻子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就連忙做飯,給自己的丈夫送去。因為在開鑿山時需要有一個力氣很大的人,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大禹在開鑿山時變成一隻熊,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是隻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了。大禹看到這種情況就連忙去追,在追到太室山南簏是時候,妻子塗山氏女變成了一塊兒石頭。因為當時妻子塗山氏女已懷有身孕,大禹看到這種情況後就對着石頭大喊:“還我兒來。”這時只聽的一聲巨響,石頭裂開,大禹的兒子從裏面跳了出來。於是大禹就把自己的兒子取明為啟。妻子塗山氏女變成石頭後,她的妹妹就嫁給了禹,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上。因為在古代妻子又可以稱為室,所以就把大禹的第一位妻子所在的地方叫太室山,把第二位妻子住的地方叫少室山。而少林寺是因為坐落於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嵩山是一個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個地方,這裏的宗教活動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峯峯峯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連。這裏文物古蹟遍佈,風景秀麗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地方。

嵩山可以一佛(少林寺),一道(中嶽廟),一儒(嵩陽書院),一天(觀星台),一地(嵩山)來概括.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3

朋友們:嵩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宗高”、“宗山”,西周時稱為:“嶽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它與山東的東嶽泰山,陝西的西嶽華山,湖南的南嶽衡山,山西的北嶽恆山以及神話傳説中海上的方丈、蓬萊、瀛洲三台山稱為三山五嶽。

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餘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主體由變質的堅硬石英巖構成,花崗巖、片麻巖和石灰巖等呈局部分佈。在距今約17~19億年前.嵩山經強烈地殼上升運動,斷裂上升成高出豫東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後經多次剝蝕、抬升,終於形成了今日羣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

嵩山由兩組山峯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當地稱為“玉寨山”。兩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勢坦緩,雄渾高大,遠遠望去,似一條伏卧的巨龍,顯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徵。主峯為峻極峯,海拔1500餘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峯。山上濃廕庇日,草木茂盛,蒼翠欲滴,山間泉水,潺潺有聲。站在峯頂極目四望,遼闊的中原,景色綺麗,處處錦繡。峯頂中間有一處殘碑,據説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賦詩的遺蹟。在山體南麓,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最東端的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它始建於漢朝初年.後來經過多次改建,佔地面積約10餘萬千方米。廟宇佈局嚴緊,右柏森森。一條石砌甬道貫穿七進大院。甬道兩旁碑碣如林,鑄像挺立。穿過化三門,迎面是四座石雕欄杆的平台,這是四嶽殿基,分別代表着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遺憾的是,四嶽大殿於1944年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嶽大殿,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築。殿內的畫樑雕棟,天花板上採繪的飛龍翔鳳,工藝精巧,維妙維肖。廟內還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鑄鐵人等文物,廟南500米處是漢三闕浮雕。中嶽廟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嶽廟向西約5公里是嵩陽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院內的兩株古柏,雖然飽經風霜浮皮脱落,但是仍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據説漢武帝遊覽嵩山時,古柏既在,曾封宦們是“大將軍”和“二將軍”。從那時算起,兩棵古柏現在至少日有20xx多年的高齡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還有兩處禪林點綴着山色。位於登封縣西北5公里處的嵩嶽塔,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這座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古塔,共15層,系磚構密檐式,塔身造型渾圓,別具一格。嵩嶽塔旁的嵩嶽寺,是北魏宣武帝時營建的離宮。寺西約半公里的會善寺,被一片柏樹環繞。中國唐代著名大文學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內的大雄寶殿、唐塔、戒壇石柱、會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別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幾百個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

高山東麓,保存着中國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觀星台。這座觀星台建於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創建的。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認為只有根據天象觀測的結果才能制定比較準確的歷法。於是他歷時3年時間,製作了13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觀測站。中嶽一向被人稱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台就成為當時全國觀測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站的觀測數據,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制定出歷史上有名的“授時歷”。這部曆法計算一個迴歸年的時間,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比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格里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羣山峯,羣峯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峯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為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峯頂鳥瞰嵩山羣峯,峯峯爭奇競秀。那蓮花峯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峯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峯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漢代。北魏時期,禪學盛行,印度的達摩和尚到中國傳授衣缽,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擴建。這一時期少林寺和尚眾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少林寺以拳術聞名全國,著名的少林派武術就誕生在這裏。據考證,過去這裏的和尚每天面壁靜坐,萎靡睏倦時,需要舒展身體,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後經過寺僧們的充實、演練、提高,遂發展成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講究氣和力的運用,它要求站如釘、動如風、囚如貓,抖如虎。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磚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據説就是當年少林寺和尚練功時踩出的腳窩。千佛殿中現存的珍貴壁畫——《五百羅漢毗盧圖》和東偏毆內少林寺練拳壁畫,技法樸實生動,神態逼真,色彩運用亦很成熟,表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嫻熟的藝術才能,也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還有兩處建築羣,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築初祖庵;二是由大約220座大小佛塔組成的塔林,它們分別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達幾丈,矮者僅及常人腰間,塔式繁雜。有些佛塔上還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塔的大小、高低、華樸,標誌着死者在佛教團體內韻地位。塔林對研究中國佛教源流宗派,探討古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幅幅風光優美的勝景,一處處令人難忘的古蹟名勝,使嵩山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中名山、萬山之祖的中嶽嵩山觀光遊覽。 祖國的父親山——嵩山和母親河——黃河共同孕育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肇造成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則天攜百官登嵩山封中嶽,不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勞樸實的登封人,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經過全員參與奮力拼博,已取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正在努力打造現代化旅遊名城。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資源,深厚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您最理想的旅遊勝地。

來到中嶽嵩山,您可以領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陸地——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可以觀賞世界最早最精確的天文科學建築——周公測影台和元代觀星台;可以深入體驗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嶽嵩山既有36億年形成的天地之靈氣,更有歷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傳來的紫氣靈光,在這裏既可以參禪習武,靜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壽,蔭被子孫。將使大家求什麼得什麼,給每位身懷虔誠之心而來的朋友帶去幸福、美滿和快樂。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5

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古稱外方”,夏、商時期稱嵩高”,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稱嵩高山”,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要説中嶽嵩山,在五嶽之中,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鞏山,以它自己誘人的山川風貌,燦爛的古老文化,獨特的演變歷史,天然的地質博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嵩山屬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脈的一部分,大地構造為前寒武紀地塊及蓋層,蓋層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經歷了多次地殼和造山運動,形成了山勢陡峻、雄偉壯觀、。奇峯林立、瑰麗多姿的地貌形態。由於嵩山地層發育齊全,層序清楚,在不大的範圍內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年代的地層出露、類型齊全的巖石,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等,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被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地質學者矚目。

嵩山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的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相傳大禹受命繼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鑿山不止,連吃飯都不顧,和妻子塗山氏女相約送飯以擊鼓為號,塗山氏女聽到鼓聲才來送飯。禹在鑿山時化作一隻大熊,力大無比。一次正幹活時不小心一塊石頭滾下去擊響了鼓,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忙來送飯,一眼看到禹是隻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大禹急忙在後追趕,追到太室南麓時,塗山氏女已經化成一塊大石頭。此時塗山氏女已身懷有孕,禹便向巨石大聲哭喊:還我兒來!”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轟響,巨石開裂,跳出禹的兒子,取名為啟,所以這塊石頭就叫啟母石。塗山氏女化作石頭後,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結了婚,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下,撫養夏啟王長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稱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陰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東西起伏,奇峯相連,雄深高大,氣勢巍峨,猶如黃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護衞着夏代的都城--陽城,故有中嶽如卧之説。太室主峯叫峻極峯,海拔1494米,古來就有嵩高峻極”、峻極於天”的説法。朋友們可以想一下,華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時還有1494米,那麼它立起來該有多高呢?因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峯上賦詩立碑,所以峻極峯又名御碑峯”。峯頂平敞開朗,猶如寶幢之蓋,四周羣峯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覽眾山小。假若你登峯遠望,南有箕潁,山河拱衞;西有少室,爭豔奪魁;東視羣山,谷幽峯奇;北望黃河,一線連天處,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圖洛書的出處,我們華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發源地。峯嶽連綿,雲霧繚繞,耳聽松濤陣陣,眼觀山花爛漫,置身這種氛圍之中,朋友,你該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觀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萬變,河山壯麗,氣象萬千。嵩山是歷代封建帝王、達官顯貴、騷人雅士遊覽祭祀的地方。歷代遊人,凡來嵩山參觀者,攀登極峯的,粗略一算,也該有30多個帝王到過嵩山封禪覽勝。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勝景之後,也揮毫永歎,留下了無數石刻墨跡。太室36峯中有一個萬歲峯,其來歷就是漢武帝登高山時,隨賀官員在這裏三呼萬歲之聲,迴盪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説是山呼萬歲,史稱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龍心大悦,遂命名此峯為萬歲峯”。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幾次到嵩山禪祭遊覽,加封中嶽。武后天冊元年(695年),武則天嵩山峻極峯建築登封壇”,次年又一鎰登上峻極峯加封中嶽,並在壇的東南立碑一通,碑文內容是武則天的自我歌功頌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為了紀念她登嵩山封中嶽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詔令改當時的嵩陽縣為登封縣”,即現在我們所在的登封市,改陽城縣為告成”,即現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鎮,以顯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剛才我們説的是雄偉壯麗的太室山,現在我們再説説氣勢險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峯連天峯,海拔1512.4米,是整個嵩山山脈的最高峯。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要説少室山勢,那真是羣峯爭豔,千奇百異,有的撥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像猛虎長嘯,有的似雄獅初醒,峯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峯,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蓮”之説,現在老百姓稱為九頂蓮花山”。聞名中外的古剎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峯,坐落在羣山環抱之中,山色絕佳,風景如畫。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嶄然若屏,高峯之下自西向東,並列着五座山峯,依其形態,稱之為棋、鼓、劍、印、鍾。在劍峯的西側,有一大塊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眼,好似皚皚的白雪,這就是嵩山八大勝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門前,有一條少溪河,潺潺流水,繞寺而過,河裏佈滿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朋友們請往那邊看,少林水庫南岸的斷崖上,有一個石和尚”,對,光着頭,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叫他禮賓和尚,客人們來去少林寺,都委託他負責迎來送往。別看我們這裏看少室山這樣險峻,上到山頂,卻是寬平如寨,還分上下兩層,稱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圍有四天門之險。這裏既是古和隱居避世的地方,又是歷來屯兵之所,現在山頂還有大、小飲馬池和石碾、水櫃及其他建築遺址。

嵩山是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薈萃共存之地,是我國宗教活動的重要地區。嵩山寺廟林立,風景秀麗,72峯,峯峯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連,各有奇景,個時期建造的不同風格的寺、廟、宮、庵、觀、寨、台、塔、闕、石碑、書院等。文物古蹟遍佈,書法雕刻滿山,更有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裝點着各個景區景點,真是美不勝收。

(嵩陽書院)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位於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後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餘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悠久,規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嵩陽書院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現存書院的基本佈局,大體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間,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中軸線的主要建築,從大門到藏書樓,前後五進院落,最前為捲棚大門三間,正楹為先聖殿,次為講堂,講堂後為道統祠,最後為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學齋”書舍等。整個書院建築與寺廟相比,別有風采,大多是滾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樸典雅,廊廡俱全,巍然壯觀。

嵩山的歷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風光更是千姿百態。當你登上嵩山之巔極目遠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時,那撲面而來的不正是我們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風嗎?五嶽中泰山的雄,華山的險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嵩山呢?它給你的不正是華夏民族6020xx年文化的風采嗎?

各位團友,嵩山的此結束,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給予的合作與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期盼再次相會,謝謝!

關於嵩山的導遊詞 篇16

今天帶團去了嵩山,就把嵩山的導遊詞簡單給介紹一下.

説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於嵩山之上。不過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稱為“萬方山”,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嶽山”,自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定嵩山為中嶽。與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並稱為我國的五嶽。説中嶽嵩山,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崎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嵩山以其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質博物館而馳名中外。那麼為什麼説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呢?因為嵩山經過幾億萬年的褶皺、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跨幾個時代的巖層。它們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地層,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被地質學家形象的稱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學者矚目。

嵩山有兩大山羣組成,大致以少溪河為界。在以西為太室山,它東西橫亙,逶迤連綿,宛如醉卧蒼龍。它的主峯峻極峯,海拔1494米。以西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蓮花山組成,其特點是山高、路險、峯林、石怪,宛如鳳凰起舞。明代付梅詩云:“太室似龍卧,少室如鳳舞;左右鬱相望,唯嶽垂千古;往來臨其惦,去天餘尺五。”這是對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大禹受命治水,因治水心切,大禹常常顧不上吃飯。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女很心疼自己的丈夫。於是他們就約定,妻子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就去山上給大禹送飯。一次大禹在開鑿山時有塊兒石頭不小心掉到了山下的石鼓上,石鼓響了。妻子塗山氏女聽到鼓聲就連忙做飯,給自己的丈夫送去。因為在開鑿山時需要有一個力氣很大的人,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大禹在開鑿山時變成一隻熊,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是隻熊,羞愧難當扭頭就跑了。大禹看到這種情況就連忙去追,在追到太室山南簏是時候,妻子塗山氏女變成了一塊兒石頭。因為當時妻子塗山氏女已懷有身孕,大禹看到這種情況後就對着石頭大喊:“還我兒來。”這時只聽的一聲巨響,石頭裂開,大禹的兒子從裏面跳了出來。於是大禹就把自己的兒子取明為啟。妻子塗山氏女變成石頭後,她的妹妹就嫁給了禹,住在太室山西邊的一座山上。因為在古代妻子又可以稱為室,所以就把大禹的第一位妻子所在的地方叫太室山,把第二位妻子住的地方叫少室山。而少林寺是因為坐落於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嵩山是一個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個地方,這裏的宗教活動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峯峯峯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連。這裏文物古蹟遍佈,風景秀麗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地方。

嵩山可以一佛(少林寺),一道(中嶽廟),一儒(嵩陽書院),一天(觀星台),一地(嵩山)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