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推薦(精選12篇)

龍門石窟推薦 篇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龍門石窟。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小導。

龍門石窟推薦(精選12篇)

提起洛陽,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有朋友剛説的很對,古都.對了,據史籍和新中國考古發掘資料證明,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等十一個朝代在這裏建都,如果加上西周、後晉則為十三朝古都。她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那麼除了古都還有什麼呢?有朋友説牡丹,對,洛陽可以説是牡丹城,在這裏牡丹爭奇鬥豔,一展嬌顏。不過很不巧,這個季節,牡丹在汲取養分以待明年吐露芳華,所以 只能令您稍稍遺憾了。不過,我們會帶大家品嚐洛陽水席,使您一飽口福。

當然,不能忘了我們的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400餘年,現存窟龕(kan)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七十餘座,造像近十一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龍門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情況介紹完了,景點也到了,現在請大家隨我下車,開始我們今天的遊覽吧。下車時請不要擁擠,關好車窗,帶好您的隨身物品。

景點導遊詞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中國著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龍門石窟”。面前的這兩座山,東山又叫香山,西山又叫龍門山,中間的這條河為“伊河”。因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故自從春秋戰國以來這裏就有了一個形象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中國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聖,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聖,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朋友們請看這塊大碑,據碑文可知,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書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是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中最大的,字型奇偉秀美,是唐代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的第四個兒子子魏王李泰為他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後做功德而開鑿的。大家可看碑文中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的語言。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説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北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看完佛碑呢,接下來咱們要去參觀的是奉仙寺。

奉仙寺是唐時開鑿,原名呢是大盧舍那像龕,是龍門石窟唐代藝術中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龍門石窟唐代雕刻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當地的百姓有人習慣稱其為武則天像,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據唐玄宗開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龕記》記載,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皇后武則天曾於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捐脂粉錢兩萬貫,工程於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您看,整個大像龕佈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佛。主尊盧舍那大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疑問簡練,靈活而又含蓄的眼睛更顯秀美,給人以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整個佛龕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審美理念和唐代美術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水平。也反映出當時社會佛教的發展盛況及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盧舍那大佛具有永恆的魅力及藝術價值。

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再向前面走就是古陽洞了。著名的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都在此洞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做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等相繼在窟內造像,由此揭開創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在在我們面前的古陽洞,利用天然溶洞擴建而成,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其面相長圓,較為瘦削,是北魏時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頭頂還塑了一個發冠,發冠是道教的產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地有人稱古陽洞為老君洞。

在這裏,您可以看到北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涵相通。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高峯。”

朋友們,本次的景點講到這裏呢,要先告一段落了,現在大家有2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自行參觀,拍照留念,20分鐘後我們在景區大門口集合,請大家遵守時間,謝謝大家的真誠合作。

龍門石窟推薦 篇2

【歡迎詞 1分鐘】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河南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能夠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與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姓楊,您叫我小楊就好了。那麼,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康師傅。您別看他臉上長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本次旅途有他保駕護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了。在這次旅途中,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找我,俗話説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外出旅遊靠導遊,希望我們能一起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為大家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

【簡介 1分鐘】

從文化意義上講,河南是一塊我們無法忽視的地域。 湟湟千年華夏文明,正是從這塊黃土地上發源流淌,繼爾漫延全中國的。河南在中華文明史上的意義,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語:“河南人就是咱中國人的媽”來解釋最為恰當。拂去歷史的塵埃,沿着時間的長河,從春秋走來,從秦漢走來,從唐宋走來,從近代走來的那些河南人,一個個都是人格茁壯,性格鮮明,或察天觀道,或倚劍長笑,或遊刃權謀,或詩筆作刀,無不熱血滾燙,豪氣沖天,一肩擔天下道義,一肩負百姓福利。那麼,就讓我們順着地域文化的長河,從個體文明的源頭開始,沿着祖先的足跡,一起來感受河南獨有的魅力吧。

【過渡 1分鐘】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洛陽的龍門石窟,大家都知道,洛陽有四寶,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了,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花蕾碩大,色澤豔麗,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洛陽牡丹甲天下,被世人稱為“花中之王”,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四海賓客都在這裏雲集,欣賞這“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的牡丹,洛陽也藉着牡丹花會之機盡展古都魅力。第二寶就是當年曾為國禮的唐三彩了,以黃綠白或黃綠藍為主色調,豔麗多姿是我國陶瓷藝術寶庫裏的一顆燦爛明珠。第三寶就是洛陽水席宴了,其名稱的由來,一個是緊扣水席湯水多的特點,一個是指似水流雲的上菜次序,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點是突出酸辣,共24道菜,其中8個涼菜,16個熱菜。至於最後一寶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遊覽的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簡介 1分鐘】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歷經400餘年的雕刻,現存佛像10萬多尊,大小洞窟2345個,碑刻題記2800多塊,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並稱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潛溪寺 4分鐘】

好了,情況大致就是這樣,景區也到了,現在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管好車窗,排隊下車,有小孩的遊客請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大家在這裏集合,我們即將進入景區,開始今天的龍門之旅。遊客朋友們,這裏就是潛溪寺了,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內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説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這些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北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此洞窟頂是穹隆形,地面雕刻着大型蓮花,周邊有蓮花花瓣、水波紋等裝飾圖案,如同鮮豔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主佛釋迦牟尼,造像手法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後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表情温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脱去了雲岡石窟的服飾樣式,改為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這種造像手法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奉先寺 1分鐘】

再登幾十步台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主佛梵名“盧舍那”,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祥外溢,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一般説來,在佛學的教義裏,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另一方面,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佈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高度概括。

【歡送詞 1分鐘】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走到這裏我們本次的河南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楊導也要和大家説再見了,感謝一路上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心中縱有萬般不捨,分別卻是必然的,但我相信這次的分離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許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導遊,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遊客,希望您多提寶貴意見,也請您千萬不要忘了,在河南有一個導遊小楊,隨時等待着您的到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最後預祝大家歸途愉快,一路平安!

【本篇導遊詞共計10分鐘】

龍門石窟推薦 篇3

Located in the west park of the park, also called Luo Spring in ancienttimes, the BaoTu Spring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3500 years, According tohistorical records, HuangongKing of the Lu State, met with King of the Qi Stateat Ouo in 694 BC. In the Northern Wei Dyansty, it was called Eying Springbecause of the Eying Temple by the spring.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Zeng Gong,a famous writer, wrote an article entitled records of two halls in Qiprefecture, in which the spring was formally called the baoTu spring. In theJinDynasty, a stele was erected by the spring, saying that the BaoTu Spring wasfirst among the 72 famous springs.

The two small pavilions Xi Quan and Ni Lan , built during the Song and MingDynasties, were restored to the right and left of the compound galleries inorder to display cultural relics.

Now you please look at the car window, the car is from Sani living sideafter the tsu said, it was necessary to brief you Yi housing.

Yungang Caves, one of China’s four most famous "Buddhist Caves Art TreasureHouses", is located about sixteen kilometers west of Datong, Shanxi e exists 53 caves, most of which are made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between 460 and 494 AD, and over 51, 000 stone sculptures. It extends onekilometer from east to west and can be fallen into three major groups.

Let`s start with milk tea,The host minces the tea and put it in a kettle toboil it the kettle starts boiling with a gurgling sound, the host poursthe fresh milk into it the herdsman coming in from a snowstorm will warmup immediately after having such a cup of milk tea. A bowl of milk tea,stir-fried rice ,several piece of a dry milk product and some lamb is regardedas a delicious meal by the ordinary Mongolian herdsman. Milk products includethe skin of boiled milk, milk curd, milk wine ,cheese ,butter and so on ormal meal may be served with meat and a flour-base product.

The first group (including Cave 1, Cave 2, Cave 3 and Cave 4) are at theeastern end separated from others. Cave 1 and Cave 2 have suffered from rigorsof time and the weather. Cave 3, an afterthought after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is the largest grotto among Yungang caves.

Tours normally begin from the second group ranging from Cave 5 to ang art manifests its best in this group. Cave 5 contains a seated Buddhawith a height of 17 meters. In Cave 6, a 15-meter-high two storey pagoda pillarstands in the center of chamber and the life of the Buddha from birth to theattainment of nirvana is carved in the pagoda walls and the sides of the Bodhisattva was engraved in Cave 7. The rare seen Shiva Statue in Yungangwith eight arms and four heads and riding on a bull is illustrated in Cave 9 and Cave 10 are notable for front pillars and figures bearing musicalinstruments. Musicians playing instruments also appear in Cave 12. Cave 13 hasthe Buddha statue with a giant figurine supporting its right arm.

And after visiting these wonderful spots, we can have a rest, and maybesome of you want to have a bath in the hot spring. I suggest you do so, becausethe water here can cure disease which based on medical reasons.

The rest caves belong to the third group. Cave 14 has eroded severely. Cave15 is named as the Cave of Ten Thousand Buddha. The caves numbered 16 to Cave 20are the oldest complex and each one symbolizes an emperor from the Northern WeiDynasty and the subject of "Emperor is the Buddha" is embodied. The caves fromNo. 21 onward are built in the later times and can not compare to their betterpreserved counterparts.

The shrine is constructed cling to mountains and has front and back twoparts. Now we play a small game: count the stone steps, later I’ll tell you asecret. How many steps there are? Yes, 51 steps! So when Han Yu came toChaozhou, he was 51-year old. When Han Yu was to Chaozhou, he was impressed by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hospitality of local people. You see that tree? Beforeit was an oak tree there, which was planted by Han Yu himself. People say moreflowers in the oak tree, more well-educated students are. But in Qing Dynasty,this magic oak tree died, so people planted this tree instead.

The Dripping Water Cave, about 3 km northwest of the village, is a verypopular destination,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Mao allegedly spent 11days here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1966-76),contemplating the unknown.

South leaves east the fontanel courtyard to fold namely for the street, space downtown, rich poetic sentiment els to the Eastalong the day street, center north has a workplace, on the inscribed horizontaltablet the topic has " LooksWu Shengji " This is hands down Kong Zi and Yan Yuansees WuGuochang outside the gate a white horse's place. North the work placehasthe Kong Zi temple.

龍門石窟推薦 篇4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姓薛,大家就叫我薛導好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蹟,大家猜猜是那裏,哈哈!這位遊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龍門石窟於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那裏風景優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釐米長,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雖然看着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遊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

參觀過了賓陽洞,就去賓陽洞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態不一,神態各異,十分傳神……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説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遊覽吧!

龍門石窟推薦 篇5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裏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盪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葱蘢,。鍾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温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説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龍門石窟推薦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白雲旅遊團的導遊—張瓏漪,希望大家在我的解説和陪同下,度過開心快樂的一天。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位置。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南部的伊河兩岸,那裏有許多洞,洞裏的石窟密的一個挨着一個,不留一點空隙。您要是想知道更多,那就跟我來吧!

好了,參觀時間到,請大家跟着我第一個洞—賓陽中洞去看看吧!賓陽中洞裏的石窟有大有小。姿態不一,有的遙望遠方,好像在觀看風景;有的手握兵器,非常兇猛;有的雙手合攏,好像在念經。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萬佛洞。萬佛洞像一個凹進去的大圓盤,裏面最大的佛像有30米高。它盤坐在一個巨大的荷花上,眼神慈祥,嘴角留露出一絲微笑,好像在守護着洛陽市。

最後,大家跟我來到的是賓陽南洞。賓陽南洞裏的佛像非常密,一個挨一個,密的不留一點空隙。這裏的石窟上有幾十朵荷花,荷花雕刻的栩栩如聲,像真的一樣,這麼多荷花,一多壓這一朵,顯得很擁擠。

好了,我們的旅遊到此結束,在下次的旅遊中,再見吧!

龍門石窟推薦 篇7

大家好!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遊覽。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裏,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計,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於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説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裏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龍門石窟推薦 篇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在這裏相遇,大家一路走來,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來龍門石窟旅遊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小x,你們感覺怎麼叫合適、怎麼叫順口就怎麼叫吧。

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是一位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司機,所以,坐在他的車上大家就盡情的享受沿途的風光吧!

佛家説:“前世5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前世10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相視而笑。”今天,大家有緣在同一輛旅行車裏,並要相伴度過一天的時光。所以,此時此刻,請各位再一次的回頭同周圍的人彼此認識一下,那也請各位在接下來的旅遊過程中珍惜這份來之易的緣分相互照顧,相互關心,讓這次旅程給我們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朋友們,下面我講一下注意事項:路上的車特別多,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不要您的把頭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傷。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邊的垃圾簍裏。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紙屑等雜物,要是保持道路的衞生。如果有人容易暈車,請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兩片隨身攜帶的暈車藥。車前面放的有純淨水,需要的話,我給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洛陽吧!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這裏建都,是中國古都中,經歷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洛陽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司馬光曾説:“若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曆史可以説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説到洛陽,就不得不説咱們洛陽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有無數文人寫詩讚美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讚美牡丹的詩句。劉禹錫説得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些美妙的詩句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從1983年起,洛陽每年4月至5月舉辦牡丹花會,吸引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客紛至沓來。花會期間,牡丹們一個個競相怒放,誰也不服誰,那場面真是壯觀的很吶!

民以食為天,洛陽最有名的菜,莫過於洛陽水席啦,它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都有湯;二是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這一回來洛陽,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品嚐一下洛陽水席奧。

朋友們,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它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雕鑿,歷經400多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達10萬餘尊。兩山窟龕的造像,因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聞名於世。龍門石窟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朋友們,咱們現在已經在到了景區門口的停車場,請大家帶上自己的隨身物品,關好窗户,記着咱們車啊,是藍色大巴車,車牌號碼是:,我的手機號是,下午三點在咱們的大巴車旁集合,好,現在請隨我下車,一起遊覽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推薦 篇9

潛溪寺:好,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西山第一個皇室經營的洞窟潛溪寺,它開鑿於唐高宗初年(650-655年)因在開鑿此石窟時發現地面之下有暗流湧出,所以稱潛溪寺。傳説唐代有個叫李藩的宰相曾經在此建過別墅,清代又有人在這修建了木構窟檐等建築物。那我們可以看一下主室窟平面呈馬蹄形平面,穹窿頂,繼承了北朝的一些特點。洞內的造像佈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七尊式。正壁主尊佛為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像高7.38米,着褒衣博帶式袈裟,袒胸,結跏趺坐於方形須彌座上,面容飽滿,嘴脣豐厚,頸部有三道深深的蠶節紋(肉痕紋,這一點胖人都有,體現了唐代造像的一大特點,以胖為美),姿態嫻靜。左手置左膝上;右手上舉,施説法印,説明阿彌陀佛正在講經説法。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經上説凡願往極樂世界之人,只要專念他的名字,死時他便會來接引前往極樂淨土,這就是僧眾口中常念“阿彌陀佛”的由來。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立於左右兩側仰復蓮束腰座上的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那種造型的敦厚,比例的舒適,線條的流暢,儀態的文靜,是難得的藝術形象。龍門唐代窟龕的大型菩薩造像,以這兩尊最為優美。萬以南壁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更為傳神。

河南龍門石窟導遊詞3

陳摶碑:我們在這可以看到一塊碑,這塊碑上寫有非常醒目的十個大字: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這在書法上稱之為十字卷。作者是陳摶,陳摶是個非常具有傳奇性的人物,並且與咱們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華山有很深的淵源。趙匡胤祖籍河北,後在父輩時搬遷到洛陽的夾馬營(現在洛陽老城還保留着這樣一個地名)。陳摶在龍門曾經夜觀天象,作出了一個驚人的預言“夾馬營中紫氣高,屬豬人已著黃袍”,果然不久之後趙匡胤,屬豬的,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之後還在華山東峯與陳摶下棋,將華山輸給了陳摶,華山也成為了陳摶的道場,陳摶被後人稱為“華山老祖”。他的書法形式奇逸怪僻,豪華雄渾,在書壇上別具一格,現存的這塊十字卷是他自命不凡的寫照,他把自己比喻成天馬、神馬,人中龍呢在這有一個典故,孔子從魯國來到洛陽向老子請教周禮時尊稱老子為“人中龍”。康有為書法作品的精髓也是來自於陳摶。

賓陽三洞:我們現在正身處一座幽靜的院落當中,面前由南向北一字排開三座洞窟,人稱賓陽三洞。據《魏書釋老志》記載,三窟是宣武帝(也就是孝文帝的兒子)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營造的皇家工程。其中北魏皇室僅開鑿賓陽中洞就歷時長達二十四年。開鑿三窟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未完工之前用工已達八十萬兩千三百六十六個,由此可見工程之浩大。但是由於當時發生的宮廷政變,主持人主騰病故和胡太后把持朝政及戰亂等原因,北魏隨即分裂,僅賓陽中洞基本完工,而北洞和南洞只鑿出窟形及一些胚胎。所以南北二洞是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由唐代雕鑿完工。

龍門石窟推薦 篇10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麼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説起,這裏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餘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築、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的開鑿的奉先寺了。那麼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台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於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佈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彷彿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聖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着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麼這麼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採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夥子,旁邊衣着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託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佈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出了奉先寺,我們再來參觀北魏的代表作——蓮花洞。因洞頂雕有一大浮雕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可並不多見,洞內正壁為尊式造像。主佛釋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遊説像,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説法時就是這種形象。兩側弟子是淺浮雕,左側迦葉深目高鼻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釐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動細緻雕於蓮花洞堅硬的石壁,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這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詞,證明了“龍門”的原稱。

好了,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先講到這裏,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龍門石窟推薦 篇11

龍門石窟可謂西山著名的風景名勝。它位於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雲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遊客都會來此遊覽。故有“不耍西山等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説。

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

這條石窟,是沿懸崖絕壁由人工一錘一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台、龍門石坊、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台、供品等。其結構佈局優美,刻工精細,室內的魁星、文昌、關聖皆就石巖鑿成,巧奪天工。登上龍門,在入口處有一圓柱石坊,上書“龍門”二字,並刻有“元寶”,據説能保佑人發財發達,吉祥如意,所以遊人都喜歡用手摸一下。入門有一石欄轉護的半圓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見上迎天風,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雲蒸霞蔚。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

看過"

龍門石窟推薦 篇12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在潛溪寺)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説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窟檐等建築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在賓陽洞)

我們通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後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並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後才改稱賓陽洞,傳説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xx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xx年6月完工,歷時達20xx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可以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並未結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xx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於宮廷發生內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於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腳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説法印,本尊坐前有兩隻昂首挺胸、姿態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後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徵。釋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着褒衣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後座上,雕飾着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我們稱供養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前壁的南北王側,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遊人可以進去看。現在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願文(貞觀20xx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於宮廷發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脣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的四壁上,佈滿大小150餘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於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説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雲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洞口過道北側上有“沙門智運,奉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説明什末人,為什末發願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説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説法,故稱“説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託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生動、富於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絃,彷佛會奏出優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在蓮花洞)

這裏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xx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着艱辛跋涉、風塵僕僕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釐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後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説明龍門的原稱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台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完工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xx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佈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説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淨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佈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羣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於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緻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造型藝術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脱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温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龍門二十品》可以説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一般説來,在佛學的教義裏,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説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可見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佈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範例之一。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