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3篇)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羣峯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峯、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精選13篇)

這裏羣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佔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佔30%,森林茂密,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巖,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國家重點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專家朱暢中先生高度評價太行大峽谷景區是“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

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村南教場。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葱,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羣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太行大峽谷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內旅遊專線水泥公路直達景點,標準化台階登山道繞遍景區,星級賓館遍佈景點,手機電話通訊方便,是休療養生、滑翔攀巖、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是全國農村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石板巖供銷社“扁擔精神”的發祥地,是太行山的兒子—谷文昌同志的故鄉,是中國文聯書畫中心的創作培訓基地。國家旅遊局孫鋼副局長在太行大峽谷景區考察是讚歎説,就太行大峽谷雄偉氣勢和可觀賞性而言在世界大峽谷中也是一流的,這裏有條件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的旅遊熱點。他囑咐當地領導要搞好重點開發、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注意保護生態及加強安全設施等,努力把這條大峽谷建成全國一流的、適應人們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長廊。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2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峯、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峯,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温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温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峯,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裏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峯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為代表的奇石險峯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出行時間

鄭州—洛陽的火車特別多,隨時都可以出發。鄭州火車站對面就是中心汽車站到洛陽的大巴很方便。 從洛陽到白雲山有很多選擇: 1、直接從洛陽一運站(火車站對面)到白雲山上,票價46元/人。早晨6:30分發車,而一個小時還有一班(但是週一到週五第二班不一定發車)大下午1:30還有一班,大概行程3個小時。 2、先從洛陽到嵩縣,而後從嵩縣坐車到白雲山。洛陽到嵩縣70公里。嵩縣有很多車到白雲山,到山上大概每人30元左右,但是一定要事先講好,到山上白雲山賓館門口不是山門(山門到山上還有很遠很遠!), 建議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快,車子也不錯,車老闆水平也很好,而且時間上也好,可以中午休息一下然後就到九龍瀑布去玩。 從白雲山上到洛陽可以還坐豪華大巴,每天早上7:30,中午1:30分從中心廣場場發車。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3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羣峯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峯、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這裏羣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佔60%,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約佔30%,森林茂密,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巖,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國家重點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專家朱暢中先生高度評價太行大峽谷景區是“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

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村南教場。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葱,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羣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太行大峽谷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內旅遊專線水泥公路直達景點,標準化台階登山道繞遍景區,星級賓館遍佈景點,手機電話通訊方便,是休療養生、滑翔攀巖、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是全國農村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石板巖供銷社“扁擔精神”的發祥地,是太行山的兒子—谷文昌同志的故鄉,是中國文聯書畫中心的創作培訓基地。國家旅遊局孫鋼副局長在太行大峽谷景區考察是讚歎説,就太行大峽谷雄偉氣勢和可觀賞性而言在世界大峽谷中也是一流的,這裏有條件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的旅遊熱點。他囑咐當地領導要搞好重點開發、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注意保護生態及加強安全設施等,努力把這條大峽谷建成全國一流的、適應人們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長廊。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4

雞公山是塊風水寶地,它位於大別山西端與桐柏山緊密相連,如果把蜿蜒千里的大別山和桐柏山比喻成兩條巨龍的話,那麼雞公山就是這兩條巨龍口中璀璨的寶珠,“二龍戲珠”自古就是中國民族象徵吉祥的神話,希望雞公山之旅給你帶來吉祥、帶來萬福。雞公山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美譽,歷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後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山遊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詩篇。上世紀初,平漢鐵路通車以後,洋人蜂擁而至,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供人們旅遊度假的風景區。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成為集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兼有療養、避暑、旅遊、觀光、科研、實習、自然生態保護價值的山嶽型風景名勝。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現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會療養基地”和“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基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景區資源,加快雞公山各項事業的發展,20__年雞公山管理區成立,使原來景區面積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87平方公里,對整個景區及周邊保護地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旅遊資源統一利用。雞公山管理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歡迎各界朋友來山投資,共建旅遊大業。今後,雞公山人將以“國內著名、世界知名”為目標,把雞公山發展成為全國一流的觀光休閒、商務會議、科研考察、培訓學習、避暑療養的勝地。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峯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並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再者有奇峯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台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温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温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疑仙”。遊客朋友,即使在炎熱夏季你也得準備好春秋裝喲,不僅如此,雞公山的奇峯怪石千姿百態,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它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雞公山東溝瀑布羣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極濃,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來,雞公山以其雄偉秀麗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環境,還招來了許多歷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以及紅花女那富有傳奇的故事……,這些都給雞公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也給雞公山蒙上神祕面紗。

雞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顯,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早在上世紀初,雞公山先後有二十三個國家的近千名外交官和傳教士以及國內的軍閥巨賈,曾來此興建了300幢風韻殊異的度假別墅和園林。這些多民族、多國別的建築羣落,依山就勢,交相輝映,儼然是“萬國建築博覽會”。在全國山嶽型風景區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雞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温帶的過渡地帶,南北植物均可在這裏安家落户,植被覆蓋率高達87%。有各類植物20__多種,其中僅中草藥就佔600多種,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天然中草藥園”。當年李時珍千里迢迢來雞公山採藥,為《本草綱目》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上世紀初,英美植物學家也曾在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這裏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寶庫。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5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峯、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峯,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温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温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峯,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裏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峯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為代表的奇石險峯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出行時間

鄭州—洛陽的火車特別多,隨時都可以出發。鄭州火車站對面就是中心汽車站到洛陽的大巴很方便。 從洛陽到白雲山有很多選擇: 1、直接從洛陽一運站(火車站對面)到白雲山上,票價46元/人。早晨6:30分發車,而一個小時還有一班(但是週一到週五第二班不一定發車)大下午1:30還有一班,大概行程3個小時。 2、先從洛陽到嵩縣,而後從嵩縣坐車到白雲山。洛陽到嵩縣70公里。嵩縣有很多車到白雲山,到山上大概每人30元左右,但是一定要事先講好,到山上白雲山賓館門口不是山門(山門到山上還有很遠很遠!), 建議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快,車子也不錯,車老闆水平也很好,而且時間上也好,可以中午休息一下然後就到九龍瀑布去玩。 從白雲山上到洛陽可以還坐豪華大巴,每天早上7:30,中午1:30分從中心廣場場發車。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6

雞公山是塊風水寶地,它位於大別山西端與桐柏山緊密相連,如果把蜿蜒千里的大別山和桐柏山比喻成兩條巨龍的話,那麼雞公山就是這兩條巨龍口中璀璨的寶珠,“二龍戲珠”自古就是中國民族象徵吉祥的神話,希望雞公山之旅給你帶來吉祥、帶來萬福。雞公山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美譽,歷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後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山遊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詩篇。上世紀初,平漢鐵路通車以後,洋人蜂擁而至,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供人們旅遊度假的風景區。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成為集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兼有療養、避暑、旅遊、觀光、科研、實習、自然生態保護價值的山嶽型風景名勝。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現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會療養基地”和“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基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景區資源,加快雞公山各項事業的發展,20xx年雞公山管理區成立,使原來景區面積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87平方公里,對整個景區及周邊保護地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旅遊資源統一利用。雞公山管理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歡迎各界朋友來山投資,共建旅遊大業。今後,雞公山人將以“國內著名、世界知名”為目標,把雞公山發展成為全國一流的觀光休閒、商務會議、科研考察、培訓學習、避暑療養的勝地。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峯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並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再者有奇峯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台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温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温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疑仙”。遊客朋友,即使在炎熱夏季你也得準備好春秋裝喲,不僅如此,雞公山的奇峯怪石千姿百態,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它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雞公山東溝瀑布羣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極濃,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來,雞公山以其雄偉秀麗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環境,還招來了許多歷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以及紅花女那富有傳奇的故事……,這些都給雞公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也給雞公山蒙上神祕面紗。

雞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顯,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早在上世紀初,雞公山先後有二十三個國家的近千名外交官和傳教士以及國內的軍閥巨賈,曾來此興建了300幢風韻殊異的度假別墅和園林。這些多民族、多國別的建築羣落,依山就勢,交相輝映,儼然是“萬國建築博覽會”。在全國山嶽型風景區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雞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温帶的過渡地帶,南北植物均可在這裏安家落户,植被覆蓋率高達87%。有各類植物20xx多種,其中僅中草藥就佔600多種,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天然中草藥園”。當年李時珍千里迢迢來雞公山採藥,為《本草綱目》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上世紀初,英美植物學家也曾在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這裏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寶庫。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7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峯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説嵩》中所説:“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説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佈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範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峯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燬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説:“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嶽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8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燬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説,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已決定對被毀的建築進行修繕和整理,天王殿、緊那羅殿、六祖堂、東西禪房和僧院已重修復原。緊那羅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內恢復了達摩、慧可等禪宗六代祖師朝拜觀世音菩薩的一組泥塑。菩薩身後是一組巨型山水圖景,表現的是達摩只履歸西的故事,寺內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重建工程於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內還新建了擁有14廳的捶譜堂,堂內塑造有坐撣、唸經、練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朝陽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別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掛師平倭寇等,英姿颯爽,給少林寺大增風彩。

穿過法堂是方丈室,它的面積約有250多平方米。清乾隆皇帝於十五年(1750年)遊祭中嶽廟,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

方丈室後是達摩亭,又稱立雪亭,相傳這裏是禪宗二祖神光為求佛法、恭候達摩、雪沒雙膝的地方。檐下有雕花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單檐龐殿式建築。此亭建於明代,現石柱上有題記。亭內神龕中供奉銅質達摩坐像。龕上懸有清乾隆皇帝所題“雪印心珠”四字匾。此亭現為寺僧做佛事的場所,內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銅鐘及其它鼓、缽等法器。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後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築。殿內正中的神龕裏,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台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牆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牆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雲氣作底襯,並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白衣殿位於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牆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牆繪寺僧徒手搏鬥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位於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築,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遊人絡繹不絕。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8

九里溝景區屬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它西與王屋山景區接壤,北同山西省蟒河自然保護區毗鄰,總面積85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餘處。景區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山青、水秀、峯奇、廟古,宛如山水大盆景,您將會領略到迴歸自然的妙趣……

遊九里溝,從延壽台、通幽亭開始,沿步遊道可達盧仝茶館、九龍飛瀑、蟾堂古廟、金爐頂、東王母洞、侍郎寨等景點需一天時間。

玉川泉

古時,濟源雅稱:“玉川”,這裏是唐代著名詩人、我國茶仙盧仝的故里,所以盧仝自號“玉川子”,此泉也就叫做玉川泉了。盧仝詩云:“買得一片田,濟源花洞前。千里石壁坼,一條流泌泉。”在花洞前,詩人盧仝春種秋收,自食其力,一副與世無爭的詩人清高形象。

延壽台

我國古時有“品茗延壽”之説,此台階108級,爬到88級表示“米壽”,99級表示“白壽”,108級表示“茶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祝君努力攀登,長命百歲。

通幽亭

清乾隆《濟源縣誌》載:九里溝“扶棒而入,溝壑 深空邃,四周高峯障目。”峽谷通幽就從這裏開始,你若誠心迴歸自然,這裏的潺潺流永,鳥語花香,一石一木將使你摒棄鬧市的喧囂、塵世的煩惱,帶給您的將是超凡 脱俗、温馨愉悦的感受。

九里溝山珍野味、土特產品繁多。主要有靈芝、木 耳、獼猴桃、山葡萄、何首烏、冬凌草等,滿山遍野皆是,只要你有興趣,就可在此採摘到難得的收穫。靈芝有木靈芝和石靈芝、紫芝和赤芝之分,藥用價值很高。秦末,四浩先生隱居九里溝,所作《紫芝歌》有“燁燁紫芝,可以療飢”的記載,諸位可別錯失良機喲!

遠眺金爐頂

這裏是觀景台,向東望即可見金爐頂,那裏的廟宇建築宏偉,分南頂北頂,傳説曾有金香爐而得名。昔日田真人在此山苦練硬功,因與武當山遙遙相對,亦稱北武當。山上風景如何?有石刻楹聯為證:“五雲深處丹崖碧嶺蓬萊景,萬樹叢中白鶴青松閬苑風。”大家可親臨其境自我體驗。

盧仝茶館

盧仝,號玉川子,本市思禮鄉人,唐代詩人,亦稱茶仙,一生潛心鑽研茶道,著有茶譜,現收藏於北京圖書館。濟源地區許多山茶均為盧仝研製,它與南方茶迥然不同:南方茶是解渴提神的飲品,盧仝茶為防病治病的藥茶南方茶用開水衝沏,盧仝茶着文火煮烹;南方茶捧杯品茗,盧仝茶拿碗豪飲等等,如王屋山的凌草,製成冬凌茶能潤喉消炎,還可防癌治癌;九里溝懸崖絕壁上有一種石茶,每年採摘後經過九蒸九餾,消炎利尿有奇效。“待客遠尋巖下藏,烹茶滿酌洞中泉。”相傳盧仝經常在此烹茶賦詩,他的七碗茶歌,在日本演變成茶道,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現在建有盧仝展館及茶社。

1234

九龍飛瀑

九里溝瀑布眾多,較為出名的有桃花崖瀑布、北安嶺瀑布、石槽瀑布、九龍瀑布等。其中九龍飛瀑最為典型,豐雨期瀑布寬20多米,最大落差30多米,數股激流從斷崖絕壁傾瀉而下,霧氣升騰,聲振幽谷。更奇的是每當麗日晴空,置身瀑布下舉目而望,彩虹光環奪目,異彩紛呈,令人亦真亦幻,樂而忘返。

石槽瀑布

溪水在數百米長的石谷中連跳七級,年長日久,沖刷成了s型石槽,銀瀑彎曲飛瀉,浪花點點,如流似瀑,十分奇特。“清風疏翠枝,玉泉洗碧石”,盛夏在此小憩,清風洗面,碧泉滌塵,愉悦無窮。

獼猴馴化場

九里溝是天然野生動物樂園,除獼猴外,還有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如金錢豹、梅花鹿、香獐、紅尾錦雞、娃娃魚等。

贍堂

峽谷盡頭,羣峯壁立,石龕內一座小巧玲攏的蟾堂古廟躍入眼簾,蟾堂創建於唐,屢經修葺,是道教因山就勢,自取形勝,天人合一,巧奪天工建築的典範。此石龕進深26米,闊59米,世稱海蟾洞,傳説是道教北五祖劉海蟾修道之所。主要建築有玉皇樓、天王殿、五龍殿、無生殿和蟾爺殿,無生殿的楹聯為:“心存恭敬神如在,意秉虔誠聖有靈。”五龍殿後有龍洞,深不可測,進到洞內涼氣逼人,有如天然冰箱。

天泉

龕頂天泉,亦稱蟾泉,垂直飛瀉,傾灑如注,落地成潭,泉水清涼甘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礦物質元素,飲之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四足蛤蟆三足蟾。”據説“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就發生在此。這股天泉水能使癩蛤蟆變成美男子,可見其神奇,因此,自古以來,民間多有來此求神水治病者。

蠟燭峯

蠟燭峯又名獨秀峯,與蟾堂古廟相對。據説昔日九里溝修建廟宇時,信男善女夜以繼日趕着施工,劉海蟾祖師深感其誠,在此設一蠟燭,通夜不熄,照亮羣山,後演化成峯。

原大寨

原大寨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相傳元末明初有一姓原的首領在此安營紮寨,聚兵造反。原大寨山上平坦,土地肥沃,在此有“回耬收”的説法。1931年濟源革命先烈黨繼新、薛子忠曾先後兩次在此起義,威振晉豫兩省。

金爐頂

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金爐頂。這裏一山雙峯,呈馬鞍狀,主要建築有玉皇殿、三清聖廟,前列月台、拜殿、山門,左右配殿有五龍祖師寶殿及王母孔聖閣、靈官山神廟。楹聯為:“風生壑口清幽自在羣仙府,霞照山頭淡漠追遙列聖宮”。相傳修此廟時,由於交通不便,磚瓦都是用羊馱上來的。過去大殿中有鐵鑄神像,58年被毀。金爐峯亦稱靈山、小北頂。東面這道山嶺被稱為走馬嶺,是王莽攆劉秀所經過的地方。撅子溝中金蟾峯,昂首望天形象逼真。有詩云:“孤峯螺髻小,縹緲出雲端。”山上觀日出日落別有一番情趣。

東王母洞此處和西邊的天壇山王母洞遙相呼應,因此稱東王母洞。這裏的建築堪稱石材建築之精華,石牆、石瓦、石窗、石門坎,千年石門至今開啟自如。這裏是道教建築的典範,以小構簡飾之功達到化合自然之妙。這裏的楹聯有三幅:“樣光靄靄雲遮仙女龍霄洞,瑞氣騰騰霧罩聖母水晶官”、“白鶴雙舞生前樂,黃粱一夢醒後歸”、“功著唐朝齊天聖,名揚今時稱佛尊”。過棧道可見石龕中有一殿,上刻四皓先生避秦《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將大,富貴之留人,不如貧賤而肆志。”

侍郎寨亦稱孤山寨,獨立成峯,惟西側有一石階可盤旋至頂,經過兩道寨門,地勢非常險要。站在待郎寨,舉目南望,濟邑大地盡收眼底;往北望,金燜頂、王母洞近在咫尺。因深峽相隔,在此架“奔月橋”。據濟源市志記載,寨上建築系清代工部待郎兼太常寺卿段國璋所建,有觀音台、點將台、旗杆眼、山門等,四口石砌水井可供數千人飲用。山下有段姑娘墳,青石拱券,乃段女墓。

各位遊客,下午我們可乘車直達水洪池。水洪池因山洪形成天池,且常年混濁不清而得名。這裏海拔1470米。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獨特的山頂小氣候,盛夏氣温最高不超過28℃,晚上離不開被子,夏天沒有蚊子,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歡迎各位朋友在這深山密林的“世外桃源”中體味入生。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9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羣。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台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0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羣。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台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1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峯、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峯,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温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温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峯,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裏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峯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為代表的奇石險峯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2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峯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説嵩》中所説:“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説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佈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範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峯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燬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説:“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嶽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0xx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燬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説,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已決定對被毀的建築進行修繕和整理,天王殿、緊那羅殿、六祖堂、東西禪房和僧院已重修復原。緊那羅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內恢復了達摩、慧可等禪宗六代祖師朝拜觀世音菩薩的一組泥塑。菩薩身後是一組巨型山水圖景,表現的是達摩只履歸西的故事,寺內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重建工程於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內還新建了擁有14廳的捶譜堂,堂內塑造有坐撣、唸經、練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朝陽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別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掛師平倭寇等,英姿颯爽,給少林寺大增風彩。

穿過法堂是方丈室,它的面積約有250多平方米。清乾隆皇帝於十五年(1750年)遊祭中嶽廟,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

方丈室後是達摩亭,又稱立雪亭,相傳這裏是禪宗二祖神光為求佛法、恭候達摩、雪沒雙膝的地方。檐下有雕花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單檐龐殿式建築。此亭建於明代,現石柱上有題記。亭內神龕中供奉銅質達摩坐像。龕上懸有清乾隆皇帝所題“雪印心珠”四字匾。此亭現為寺僧做佛事的場所,內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銅鐘及其它鼓、缽等法器。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後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築。殿內正中的神龕裏,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台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牆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牆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雲氣作底襯,並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白衣殿位於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牆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牆繪寺僧徒手搏鬥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位於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築,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遊人絡繹不絕。

河南古蹟旅遊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

濮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現在我們帶領大家去參觀的景區就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城遺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區。(進入戚城景區)濮陽是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戚城遺址是濮陽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戚城文物景區總佔地面積760畝,自1991年3月起,歷時5年建成,其中有紀念景點5處,文物及遺址展示3處。

古書記載,淄陽上古名叫帝丘,是傳説中五帝之一“顓頊”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稱濮陽為“顓頊遺都”。顓頊最大的歷史功績是觀天象、制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這座高台建築——玄宮,就是紀念人文始祖顓頊的。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在《大宗師》中説:“顓頊得道,以處玄宮”。意思是説,顓頊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宮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宮因此而得名。

這是顓項和夫人女祿的塑像,他們既是功勛卓著的中華人文始祖,也被歷代尊稱為天地人三界的神靈。從東面的壁畫,我們可以看到頭戴羽冠,。手執玉鉞的顓項帝被四周光環籠罩,表示其法力無邊。頻項為黃帝之孫,他所處的時代為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他規定男女有別,確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進的生產生活經驗,收集百藥以醫萬民。顓頊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區分神職和人事,設立專門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職,“通天”成為少數人的特權,此後逐漸演變成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於設立了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官職,農業和科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壁畫上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職,重和黎就是顓頊的兩個負責“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書稱之為“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西面的壁畫描繪的是顓頊帝“觀測天象,制訂曆法”的場面。直到今天,我們仍稱一年分為366天的歷法為“顓頊歷”,這要算是中國最早觀象授時的記載。顓頊帝還禁止近親結婚,説明人類早就認識到其危害。

在兩邊長廊之上,我們所看到的是淄陽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陽位於黃河下游之濱,地靈人傑,湧現了政治家呂不韋、改革家商鞅、軍事家吳起、俠士荊軻、天文學家僧一行……可謂羣星燦爛,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不僅是淄陽人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在石器時代之後是青銅時代。石器時代相當於文獻記載中的傳説時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終,而青銅時代則和夏、商、週三代相始終。夏代,淄陽是其邦國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業發達,是夏代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文獻所記載著名青銅禮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兒子啟用九州所貢之銅在昆吾鑄造的。我們面前這一座水榭式建築——鑄鼎軒,即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而建,中間這尊彩塑為夏啟。

好,讓我們沿着九曲迴廊,欣賞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風光,然後到戚城歷史陳列室參觀轟動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 “中華第一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曆史文明的標誌物,源遠流長的中華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那麼,龍文化起源於何時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陽西水坡遺址的考古發現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這是一次遠古時代的宏大葬儀,共由四組蚌圖遺蹟組成,以龍虎蚌殼圖案作為陪葬,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其進行碳14科學測定,結果為距今6460±135年,專家們據此推測墓葬與文獻記載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相關,那麼,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黃帝、還是顓頊?尚無定論。這一發現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為三皇五帝都和龍有關,只有他們才能享有如此高規格的葬禮。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國同時代的考古發現中實為罕見,其風格展現了特有的“王者之氣”。濮陽古稱“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顓頊”的故都,在此發現中國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側的龍圖案,形象不僅生動逼真,藝術性很高,而且從中國龍的藝術發展歷程來看,它的頸、爪、角以及整體構圖,已經具備了發展到後來中國傳統文化龍的大部分要素和創意。蚌龍身上所特有的精、氣、神,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征服自然、自強不息、團結統一的寫照,專家們譽稱為“中華第一龍”是當之無愧的。濮陽也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龍鄉”。

現在我們在東、西、南三面迴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衞國史壁畫,形象地再現了自公元前ll世紀末,衞康叔受封立國,之後都城三遷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陽),後於公元前239年為秦國所滅這80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著名的成語典故如大義滅親、退避三舍、螳臂擋車、好鶴失國、桑間濮上、鄭衞之音等就出自衞國史,歷史名人孔子居衞十載,留下了許多佳話。衞國和魯國同為“禮儀之邦”,衞國作為一個千乘大國在春秋戰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前面這座巨形雕塑是為紀念五帝之一顓頊的。這座雕塑名為“帝顓頊乘龍至四海”。

戚城會盟是春秋時代重要的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在西邊看到的是雄偉的古城牆遺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築便是春秋諸侯會盟舉行儀式的會盟台。會盟盛行於春秋時期,當時諸侯或卿大夫為了鞏固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經常舉行一種具有制約作用的禮儀活動。會盟各方協議達成後,在會盟台上對天盟誓,然後殺牲取血,飲血坎牲(即喝血後將牲埋起來),對神靈做出信守諾言的保證。主持會盟者叫盟主。那時,盟主多半憑仗自己的實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強扶弱,輔佐周室”的旗號來發號施令。據《春秋》、《左傳》記載,從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諸侯在衞國會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內容牽涉結盟、背盟、續盟、援救被侵國家等事宜。面對這座高台,我們仍然可以想見諸侯歷次會盟的壯觀場面。1991年2月5日,___曾親臨戚城遺址,對其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戚城是衞國北部的一個邊邑,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衞國孫氏家族的采邑,孫氏家族權傾朝野,其立場的向背直接影響到衞國的政局和諸侯勢力的均衡,所以,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

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區的講解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