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湖南的導遊詞600字

湖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湘”,也稱瀟湘。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於湖南的導遊詞,歡迎閲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關於湖南的導遊詞600字

毛澤東故居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毛澤東故居遊覽。毛澤東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從何而來?‘韶’又是什麼意思?讓我為大家解釋一下:相傳舜南巡時,面對青山綠水,綺麗風光,命侍從奏九章韶樂於此。自此以後,人們把舜帝演奏過《韶樂》的這個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時的宮廷樂名。

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沖,是一個狹長山谷,過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棟古樸的農舍叫“上屋場”,1893年12月26日,太陽初升的那一刻,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誕生在這裏。早在1961年3月,國務院就公佈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我國重要的革命紀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氣,故居鍾靈毓偉人”。獨特地政治優勢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使故居成為世人瞻仰的革命聖地。自建國以來,毛澤東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萬,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14位外國國家元首、30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澤東同志一生酷愛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時“習武練藝”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參觀韶山時,曾指着這口塘感歎地説:“毛主席是少時遊池塘,老年遊長江啊!”

我們來看毛澤東同志故居。這是一棟坐南朝北、土木結構的典型南方農舍,它門臨綠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結構,這裏老百姓稱為‘一擔柴’。當年這裏居住着兩户人家,東邊13間小青瓦房為毛澤東家,西邊四間茅草屋為鄰居家,中間堂屋為兩家共用,總計佔地面積56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470餘平方米。

1878年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買下上屋場東邊的五間茅草屋,1888年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攜兒子毛順生、兒媳婦文氏遷居於此。後來毛家幾代人歷經幾十年將故居改建和擴建軍,到1920xx年建軍成現狀,但房子建成僅一年多,毛澤東的母親、父親相繼去世。毛澤東在父母去世後又將弟妹帶出去參加革命,故居由當地農民居住。1920xx年國民黨政府沒收了這棟房子,將它出租給農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部分傢俱遺失。解放後,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並對它進行了修繕,基本上恢復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20xx年的原狀恢復的。這個時候是毛澤東家經濟狀況最好的時期,當時家裏擁有這13間半瓦房和22畝田土。但是身為毛家長子的毛澤東並未繼承父業,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國政治的大舞台,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

大門頂端掛着的“毛澤東同志故居”金字紅木匾,是鄧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親筆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堂參觀。這裏是堂屋,前面提到的兩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這一間。它在南方是擺酒席、宴請客人的地方,這裏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這是神龕,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過堂屋這扇小門往後走,我們便來到了“退堂屋”。這個大鍋是煮豬潲用的。右邊的腳盆是用來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澤東小時候經常在此幫助父母勞動,用水桶挑水。這個大水桶是原物。這是南方農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來通風、透氣、採光,天窗下有暗溝,用來排水。

接下來,我們參觀廚房。請看這個爐灶,過去農家的灶多用泥磚、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幾年就得重作。故居復原陳列時,根據這裏老人的回憶複製了這口灶。1959年,毛澤東回來時,饒有興趣地觀看鍋灶,故居工作人員隨即問:“主席,您有這口灶像不像原來的樣子?”毛澤東點點頭説:“這個東西沒有,是現代的。”於是後來工作人員把圍子撤了。

這裏是火堂。南方農家沒有專門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氣,這上面有個掛鈎,俗稱爐膛鈎,用來掛壺燒水的,過去農家沒有熱水瓶,客人來了,馬上打過來水燒起來。當然這裏也可掛吊鍋,用來煮飯,冬天全家圍坐一團邊吃邊聊,那可是熱氣騰騰的呢!1920xx年春,毛澤東在籌建共產黨的過程中,回到韶山。當時他的父母已經去世。2月15日是毛澤東母親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圍爐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澤民一口氣講到這裏這幾年遭受到的災難,毛澤東説,這些不只是我們一家發生的事,天下大多數人都這樣,就叫國亂民不得安生,所以我們要舍小家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於大多數人的工作。在毛澤東諄諄教導下,全家人相繼離開家鄉走上革命道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又總是教育自己的親人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險的崗位上去戰鬥,一家先後有六位親人英勇獻身,毛澤東的家庭成為革命家庭。關於這部分內容,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有專題陳列,歡迎參觀。1991年,江xx在此參觀,瞭解這些情況後説:“這個地方很有意義。”

請看下一間橫屋。這裏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這裏也發生過不同尋常的故事。1920xx年毛澤東回鄉開展農民運動時,經常在這裏召集一些父老鄉親,以下棋、打牌作掩護,召開各種小型會議,向農民羣眾宣傳革命道理。1920xx年1月,毛澤東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再一次來到韶山。他在這裏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骨幹開調查會,瞭解韶山農運情況,並對農運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資料就是在這兒收集的。這張桌子和這裏的凳子是當時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澤東離開韶山去湘鄉考察,當時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並詢問他何時再返鄉。毛澤東眼望藍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對鄉親們説:“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需要幾十年時間,再搞30年革命,反動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就不回韶山”。果然,當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再返故鄉時,離開這裏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澤東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是毛澤東同志父母的遺照。毛澤東同志的父親順生生於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勞節儉、精明能幹的農民,青年時期因負債過多而外出當兵多年。回鄉後,一邊務農,一邊做些豬、米等小生意攢積錢財。後來,他購置田地,擴建房屋,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夙願。1920xx年他因患急性傷寒病去世,享年50歲。父親的勤勞節儉和善於持家理財為早年毛澤東外出讀書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毛澤東母親生於1867年,她是一位勤勞善良、聰明賢惠的農家婦女。她性情温和,富有愛心,經常接濟周圍貧困的鄉親。父母親勞動人民的優良品德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影響很大。1959年毛澤東看到母親這張照片時説:“我還是挺像我母親的。”他凝視良久,然後又説:“要是現在就好了,要是現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這張陳舊木牀是原物。

這裏是毛澤東的卧室。牆上的照片是毛澤東和母親及兩個弟弟1920xx年春在長沙的合影。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長沙工作,小弟毛澤覃在長沙讀書。因母親病重,大弟毛澤民送母親去長沙治病,所以他們母子四人才有機會留下這唯一的一張合影,毛澤東的母親就是這年10月去世的。這張珍貴的照片由於毛澤東外婆家的珍藏而倖存下來。

這裏是毛澤東小時候學習的地方。當年,毛澤東晚上讀書就是用的這盞小油燈。毛澤東天資聰穎,又酷愛讀書,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牀邊放一張條凳,凳上放一盞燈,人躲到蚊帳裏面,將頭伸到帳子外看書。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裏讀書到深夜。甚至在他13歲至15歲停學在家勞動的時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勞動,晚上讀書讀得很晚。有時為了不讓父母為他擔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裏刻苦攻讀。在看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説後,毛澤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怎麼這些書裏寫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從來沒有描寫過拿鋤頭勞動的農民呢?他苦苦思索了兩年,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寫書的人都是為統治者服務的,他們是不會去寫農民的,毛澤東很為農民不能上書而打抱不平。後來,他讀到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一書,這本書提出了一系列救國救民的主張,毛澤東極為贊同,並且燃起了復學的願望。

毛澤東卧室上面是一個小閣樓。1920xx年毛澤東回來開展農民運動,在樓上開過祕密會議。在實際鬥爭中,毛澤東培養的積極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鍾志申、龐叔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0xx年6月,毛澤東在這樓上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軒擔任第一任支部書記。這五位同志後來為革命英勇獻身。

請繼續往前參觀。這是毛澤東家放農具的地方。毛澤東六歲開始參加勞動。13歲到15歲,因家裏缺乏勞動力,他便休學在家從事農業勞動。毛澤東正式當過兩年農民呢。這裏放的水車石磨等都有是他當年用過的原物。這間小屋是碓屋,這裏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風車。1959年,毛澤東在這裏親自為羅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説,他原來就做過這種勞動,這是一種較繁重的活。這是穀倉。最興旺時,毛澤東每年最多能打糧食80擔,除自家用去30餘擔外,糧食還有剩餘。這裏是牛欄。這是柴屋。毛澤東小時候常常幫助家裏放牛、割草、打柴。

這間是毛澤東小弟弟毛澤覃的卧室。毛澤覃生於1920xx年,13歲就跟隨哥哥毛澤東到長沙讀書,19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政治和軍事工作。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留在江西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曾任紅軍獨立師師長。1935年4月,在瑞金東部的一次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1983年鄧小平同志來到故居參觀,當他看到與自己在江西同命運共患難的戰友的遺像時,久久凝視着,深情地讚歎道:“毛澤覃是個好同志!”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毛澤民的卧室。毛澤東的大弟弟毛澤民生於1895年。1920xx年春,毛澤東回家教育親人幹革命,重點是做毛澤東的工作。因為毛澤民當時已成家。但毛澤東教育他,為能只看到自己這個小家,應該看到大家,想發、到大多數人的痛苦。毛澤民在兄長的耐心教育下,毅然捨棄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0xx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後他一直從事黨的財經和後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擔任過臨時中央政府國家銀行行長,長征到達陝北後,擔任過邊區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後來,他去新疆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後擔任新疆省財政廳和民政廳廳長。1943年被新疆軍冷藏盛世才殺害,時年47歲。1991年江xx參觀到這裏深情地説:“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確,除了毛澤民、毛澤覃,主席一家還有四位親人先後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毛澤東故居室內參觀完全了,請大家到屋後參觀。這時是毛澤東小時候勞動過地的地方。毛澤東從小熱愛勞動人民,同情窮苦大眾。有一年秋收時節,父親毛順生在這塊坪上曬滿了穀子。中午時分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農民們都忙着收拾自家的穀子。毛澤東看到鄰居毛四阿婆一個人搶收穀子有困難,馬上跑到她的曬穀坪幫她收完穀子,然後才回到這裏搶收自家的穀子。可是,自家的穀子早已被雨淋濕,還被雨水沖走不少。父親回來後很氣憤。他向父親解釋説,人家很苦,還要交租,損失一點不得了,我們家裏,自然不要緊些。大家從這普通的曬穀坪上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同志關心人民疾苦的偉大的風範和氣度。

坪下面是毛澤東家的稻田。小時候,毛澤東常在田裏幫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還指着這片稻田告訴同人員説:這片田,下面的好些,產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澤東的參觀、訪問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湖南張家界地方風貌民間藝術

土家族是大山的民族,在與大自然與社會進行搏鬥的漫長歲月裏,創造了極其燦爛的文化。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通過原始舞蹈、古老歌謠及各類文化藝術形式把這筆寶貴文化遺產包括這支民族保存下來了。

梯瑪神歌

梯瑪,土語,俗稱土老司,意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調年擺手”敬神祭祀活動,都由梯瑪一手執掌,祭祀過程中梯瑪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瑪神歌”。

梯瑪神歌的音樂旋律源於遠古土家部落的牛角號,而其舞蹈擺手舞源於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梯瑪神歌淵源久遠,精深博大,它通過敍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戰爭、遷徙、開荒斬草、安居樂業、生產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間萬物、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甚至生命價值、哲學世界,它深涵着音樂、文學、土語、民俗等多種學問,堪稱土家族古文化寶庫。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輝的民族史詩,誰破解了它深隱的“密碼”,便可探尋出土家族歷史的千古之謎。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歌舞,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後漢書》稱擺手舞起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晉書.東志》認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離不開武器的,故為古代一種戰舞。巴人跟隨周武王伐紂,“歌舞以凌,殷兵大潰”;秦末劉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劉邦認為有巴渝舞之遺風;明嘉靖年間土司後抗倭寇,大跳擺手舞,乘倭不備,大敗倭戰,立下赫赫戰功。後來,這種兵戰舞蹈逐漸演變成土家祭祀文化活動,各土司轄地紛紛建大擺手堂。清代《永順府志》載:“每歲正月九年級至十七日,男女齊集,鳴鑼擊鼓,跳舞唱歌,名曰擺手。”

擺手舞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蹟為主要內容。祭祀儀式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民族史詩。擺手分單擺、雙擺、雙擺手、小擺手數種,小擺手又稱“社巴”。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少者數百,多則上萬,擺手時,以擊大鑼、鳴大鼓響應節奏,氣勢恢宏壯觀,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踢踏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節奏鮮明生動。

清代“竹枝詞”盛讚擺手舞場面:

擺手堂前豔會多,攜手聯袂緩行歌;

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餘音嗬也嗬。

仗鼓舞

仗鼓舞是張家界市桑植縣白族獨有的一種民族舞蹈。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與朝鮮族鼓舞有異曲同工之妙。鼓長1.2米,兩頭大如碗口,用皮革繃面,中細可握,形如木杵。相傳南宋末天寶年間,有谷、玉、鍾三姓兄弟在蒙將兀良合台“寸白軍”服役,後“寸白軍”被遣散,三人即從雲南大理流落至桑植定居。某年臘月,白族兄弟們正在打餈粑準備過年,一幫官兵突然圍寨抓人,白族人即用餈粑杵奮起反擊,將官兵打敗,白族人為慶賀這一仗的勝利,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樂,這便是仗鼓舞的由來。後來,白族人將粑粑杵改成鼓,配以笛子、嗩吶、大號和鑼鼓、鈸、罄等鳴樂伴奏,同時創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動作,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民間舞蹈。

八寶銅鈴舞

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傳八寶為古代土家先祖八個部落的首領,人稱“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後來,八位首領先後戰死,後人為紀念他們,便精心製作了八個銅鈴,並按八部大王在位時穿的八幅羅裙,騎着象徵祖先騎過的寶馬,手搖銅鈴,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懷念。因為八個銅鈴代表八個首領,就把這種舞蹈取名為“八寶銅鈴舞”。

本來,參加“八寶銅鈴舞”活動,僅侷限在土家人中間進行,古話叫“黃銅不沾鐵,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後來,由於土、苗、漢共赴國難,抗擊外寇入侵,結下了生死友誼,土家掌堂師就把銅鈴給苗族掌堂師贈送一個,又給漢族老司贈送一個,故今日八寶銅鈴,實際上只有六個銅鈴。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傳為茹毛飲血時代的土家先民,意為“長毛的人”,後來把他們所創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這是土家族最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於有比較完整的情節,有固定的場次和對話,故又被專家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現其祖先開拓荒野、刀耕火種、捕魚狩獵等創世業績,於逢年過節跳擺手舞之前進行。表演過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頭上扎五根大草辮,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紮成的“粗魯棒”,象徵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遺風。

茅古斯一般要跳六個晚上,按序分“生產”、“打獵”、“釣魚”、“接親”、“讀書”、“接客”。其動作原始粗獷、滑稽有趣,是中國古典民族舞蹈的寶貴遺產。

大庸陽戲

大庸陽戲是地道的土家族劇種。早先叫楊花柳,為民間藝人行乞或風塵女子賣唱餬口的表演藝術,後經茅崗司覃氏一家班及若干代藝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淨醜末行當齊全的地方劇種。

陽戲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戲、家族戲、悲劇,生活氣息濃。旦角在陽戲中居各行之首。陽戲唱腔由正調和小調兩部分組成,共17個曲牌。正調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結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話叫“窄音”,大庸陽戲的風味特點就是在這窄音上。

“陽戲”之“陽”,一説大庸位於澧水之陽,二説戲為陽春人傳承發展,三説“楊花柳”與“陽”諧音,而“楊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為“陽戲”。

儺願戲

是從古代儺祭活動演化而來的一種原始宗教戲劇。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至臘月二十四日,鄉間驅除邪魔鬼魅、消除災難厄運、慶賀人壽年豐時,請土老司若干人進行表演。儺願戲有高儺和低儺兩個流派。高儺流行於土家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低儺流行於當地漢族地區。共同點都是敬奉“三元”,“三元”,即“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傳説是三個法力無邊的神仙。儺願分儺戲(或儺舞),儺技,儺戲有固定故事,有人物對白;儺技則是噴水畫符,雙腳趟燒得通紅的貫頭(鏵口),但見腳底冒煙,卻安然無恙。另外,咬鏵口、過火海(從炭火中過)、摸油鍋、滾榨刺、上刀梯等驚險功夫等,是一種難以理喻的“神祕文化”現象。

大庸花燈

花燈是民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張家界花燈有兩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燈,二是桑植花燈。二者曲調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區別,前者俗,後者雅。大庸花燈,一般為一旦一醜的雙人舞,桑植花燈則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燈有固定節目曲牌,伴以二胡、大筒、打擊樂。尤以大庸花燈鬧元宵,一人唱,萬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為民間文化一大奇觀。

民間歌謠

張家界民間歌謠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精深博大,門類繁多,分勞動歌、生活歌、時政歌、歷史敍事歌、山歌、情歌、喪歌、壽歌、搖籃歌、宗教祭祀歌、上樑歌、哭嫁歌及各種民間小調等。尤以情歌傳播最廣。

民歌曲調十分豐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較成系統,已唱出湖南,唱出國門,蜚聲國際歌壇。民歌多為即興演唱,也有固定歌詞。

各位客人,如果有興趣的話,跟我學唱幾支土家情歌吧!

湖南任弼時故居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任弼時同志故居參觀。

很高興有機會給大家講解。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任弼時同志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您現在所看到的這棟民宅,便是任弼時同志的故居,1920xx年任弼時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棟民軋建於清代,系土木結構,上下分為三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史。任家老宅原在河西冷水井,到了任弼時同志曾祖這一輩的時候,開始在這個地方營造新屋。當時這房子就叫作“任家新屋”,一直到現在,仍然叫“新屋”,也就是説,這是一棟有三百年曆史的老“新屋”了。根據這棟房子的結構,我們不難想象,當年任家曾有過的輝煌和殷實。這是因為任弼時同志的曾祖父是清朝的朝儀大夫,而且他從曾祖父以上酒代,都是朝廷命官,不過到他父輩的時候,家道開始衰落下來。這邊七間房子是祖上分給他們家的房子。

我們現在所在的房間是任弼時父母的住房,1920xx年4月30日,任弼時同志就是誕生在這間房子裏。牆上的兩張畫就是他的父親任裕道和母親朱宜的像,父親裕道,生於1870年,卒於1920xx年,享年54歲,是一位具有愛國熱心的鄉村教師,1899年的時候,他曾到維新派所班的湘陰師範讀書,結業後任國小的國文老師。他性情温和,慈祥和藹,而且在書法、繪畫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造詣。任弼時同志從三、四歲開始,就由他父親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因此任弼時同志在這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功底。他父親的這張畫像,就是任弼時同志國小畢業是給父親畫的,相當不錯吧!母親朱宜是長沙唐田人,生於1877年,卒於1938年,想念61歲,她勤儉持家,忠厚賢道。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現在我們來到任弼時同志夫人陳琮英同志的住房。陳琮英同志系長沙新橋人,生於1920xx年1月,曾任中共中央機要局長等職務,是為數不多的參加了紅軍長征的女紅軍之一。

這是廚房和吃飯的房間,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另外一間就是任弼時同志小時候讀書的房子。牆上的照片是他在蘇聯時所照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該名叫“弼時”,他的原名叫“二南”,因為排行老二,學名是“培國”,父親取這個名字,就是要他“愛國、強國、衞國”。朋友們,前面向您們簡要介紹了任弼時同志家庭背景的一些情況,那麼任弼時同志是怎麼樣從這裏走上中國政治大舞台的呢?請大家隨我到陳列室,我將配合照片向您做詳細的介紹。1920xx年,七歲的任弼時進入作民國小讀書,兩年後轉入序賢學校,當時教授國文的剛好是他的父親裕道先生。在課堂上,父親經常講授一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火難的社會現狀。由於目睹了風雨飄搖中的祖國和人民大眾的痛苦生活,幼小的任弼時作文中寫道“世界之人皆以自立為要,吾國四萬萬同胞,欲保國家非自立不可”。1920xx年到1920xx年,任弼時先後考入湖南一師附小和長郡聯立中學,在長沙求學期間,他結識了同在長沙求學的毛澤東。他聽過毛澤東的演講,也看過《新青年》雜誌,受到很到的啟示“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積極投身毛澤東同志所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並且利用暑假,回到家鄉演出文明戲,向當地羣眾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0xx年春天,任弼時由船山中學校長賀明範介紹,加入了由毛澤東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同年秋天,進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學習俄語,作赴蘇留學的準備,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xx年5月,任弼時和宵勁光、劉少奇等離上海赴蘇聯留學,成為十月革命後我國最早赴蘇留學的先進青年中的一員。同年秋季,他進入“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0xx年1月,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且參加了遠東各國及民族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第四次少年共產國際大會。1920xx年秋天,任弼時同志結束了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學習生活,回到了上海。第二年,便擔任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xx。此時的中國,租界林立,帝國主義列強恣意橫行,軍閥混亂,黎民塗炭,人民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任弼時同志領導青年不畏艱險,英勇鬥爭,積極參加了著名的“五四”運動。1920xx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任弼時同志是全黨的第一個軍委的三名委員之一。此後各地軍委陸續建立起來,團中央又動員了500多名青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為北伐積蓄了力量。1920xx年初春,夫人陳琮英由家鄉來到上海。從此,這一對革命伴侶共同走過了幾十年烽火歲月。正當北伐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時候,蔣介石背叛了革命。當時但任中央xx的陳獨秀卻放棄革命的領導權,為此,黨中央及時召開“五大”,會上,任弼時與瞿秋白、毛澤東、蔡和森等一起批判了陳獨秀的錯誤,他還代表共青團中央宣讀了《致黨中央意見書》,向陳獨秀展開了堅決的鬥爭。1920xx年8月7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在這次大會上,任弼時同志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20xx年秋天,毛澤東同志領導和發動了秋收起義,黨中央派任弼時回湖南進行考察。利用這次機會,他回了一次老家。這也是他參加革命30年唯一的一次回老家。從1920xx年到1920xx年,一別七年,門庭依舊,但人事已非。家裏只剩下年過半百的老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培辰。父親已於三年前過世,大妹培月在蘇聯工讀,二妹培星在上海一家醫院擔任護士。作為父母唯一的兒子,任弼時同志為自己沒有盡到孝心而深感不安,所以一有時間,他就陪母親聊天,或者儘量分擔一些家務。大概住了一星期之後,他説他要走了,母親沉思良久,説了一句話:“我知道留不住你”!這一走,竟成了他們母子的永別!20xx年後的1938年,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任弼時同志剛好在赴蘇聯擔任共產國際代表處負責人的路上,得到噩耗,他悲痛萬分,但關山裏,而且革命重任在身,他不可能到母親的靈前磕上一頭,敬上幾柱香,只能是對天搖拜,治喪的事兒也只有電請堂叔料理了。

1920xx年與1920xx年,任弼時同志兩次被捕,敵人對他施用了最殘酷的電刑。後經過黨的積極營救和陳琮英同志四處奔走,任弼時同志才得以出獄。但在營救過程當中,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卻被嚴寒和病魔奪去了幼小的生命。在此後革命歷程中,他們又相繼失去了四個心愛的兒女!1931年,任弼時同志赴上海蔘加了黨的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然後受黨中央派遣,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在瑞金參與籌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工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任弼時又到達湘贛蘇區,擔任省委書記、軍區政治委員。在軍事鬥爭、經濟鬥爭、肅反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系統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方針政策。1934年7月,為實現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黨中央命令任弼時以紅六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與蕭克、王震率部西征,為長征先遣探路,他們機動靈活、避實就虛、英勇頑強、行動神速,經過87天艱難的鬥爭,跨越白區幾千裏,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終於與賀龍的紅三軍會師貴州。兩軍會師後,在任弼時同志等人的領導下,創建了擁有百萬人口的湘、鄂、川、黔革命根地,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圍剿,保存了紅軍的有聲力量。中央紅軍北上之後,作為中國唯一紅色根據地的湘、鄂、川、黔根據地,有力地鉗制和分散了敵人對中央紅軍的進攻。

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西康甘玫會合後,任弼時與朱德、劉伯承、賀龍等人一道,為維護遵義會議以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正確路線,和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終於推動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實現了一、二、四方面軍勝利大會師,這對於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高潮的到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蘆溝橋的槍聲,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1937年4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同志和彭懷、朱德同志一道率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參與了平型關戰役等抗日戰爭的重大決策,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938年2月,任弼時同志由山西前線回到延安,黨中央決定派他接替王明赴蘇聯擔任共產國際代表處負責人,因為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給共產國際留下了不良的現象,所以在這段時間裏,任弼時同志以他卓有成效的工作,改變了共產國際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而產生的對中國共產黨的不良看法,為在中國共產黨內進一步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0年,任弼時同志回到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祕書長,不久,黨中央決定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人組成中央書記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任弼時同志組合和發動幹部、戰士、羣眾,根據毛澤東同志“自己動手”的方針,在陝甘寧邊區開展經濟建設和民主建設,不但克服了敵人對解放區的經濟封鎖,而且逐步實現了完全的自給自足。毛澤東同志讚揚説:“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根據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的決定,由任弼時同志起草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春,任弼時同志主持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並且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1947年3月,蔣介石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三人組成前敵工作委員會,轉戰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鬥爭。後來,毛澤東回憶那段輝煌歲月説:“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兩個窯洞裏指揮了全國的解放鬥爭”。任弼時同志忘我地工作着,但三十年艱苦的鬥爭生活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加以兩次被捕,遭受敵人的拷打和電刑,他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在病中,他還代表中共中央參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親自為大會做了政治報告,他語重心強地對青年們説:“我們已經把一箇舊中國打垮,那麼,你們呢?”,由於病情惡化,他不得不中斷報告,由別的同志代讀。當收音機傳來毛澤東莊嚴的宣告,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病中的任弼時同志笑了,雖然他本應站在天安門城樓,去檢閲那滾滾的鐵流,去傾聽人民那如潮湧般的歡呼,可是病魔無情地擊倒了他。着不能不説是一件千古憾事。這年冬天,黨中央考慮到任弼時同志的身體況,派他到蘇聯治病療養。一直到1950年5月,身體稍微好轉了,他才回到祖國。

1950年9月15日,美國侵略軍悍然在仁川登陸,美軍的飛機竟然闖入我東北地區領空,我們年輕共和國的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10月24日深夜,任弼時同志從毛主席那裏開完會回到家中,有繼續在燈下閲讀“關於增派志願軍出國作戰”地電文,他沉思着,用那支粗大的紅藍鉛筆在圖上重重地劃上了最後一個紅圈,把日曆翻向了新的一頁——10月25日。此時,東方以及是朝霞滿天,埋頭工作的任弼時同志沒有想到,這竟是他生命中所看到的最後一個黎明。10月27日,任弼時同志去世,象無數革命先烈一樣倒在自己戰鬥的崗位上。一個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的言行所凝鑄成的革命精神,卻是與他為之奮鬥的共產主事業共存的,正如葉劍英同志所説:“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着沉重的擔子,走着漫長而有艱辛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我們學習和紀念任弼時同志,就是要發揚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把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大大地推向前進!

講解就到這兒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