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導遊詞(精選5篇)

無錫太湖導遊詞 篇1

無錫的太湖風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沿湖附近有著名的無錫山水、蘇州園林等,形成了聞名中外的太湖風景區。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跨江浙兩省,煙波浩淼,氣勢磅礴。無錫瀕臨太湖北半圈,佔有太湖最美一角。南屏馬跡,北枕龍山,中犢山如流砥柱;大箕山、小箕山三山鼎立,湖廣山秀。黿頭渚、蠡園等均在太湖風景區範圍內。

無錫太湖導遊詞(精選5篇)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這裏山清水秀,極富江南水鄉風味。

浩瀚如海的太湖,散佈這48個島嶼,這些島嶼連同沿途的山峯和半島,號稱72峯,它們是由浙江天目山綿延而來,或止於湖畔,或紛紛入湖,形成了山水環抱形式,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圖畫。

位於湖的南部面積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島,和洞庭東山隔水遙對。太湖72峯,西山佔41座。聳立於到中央的主峯縹緲峯,又叫杳眇峯,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築外,主要以自然美取勝,秋月、梅雪之類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頗多,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將全島點綴得頗為別緻。太湖東面的洞庭東山,其主峯的大尖頂是72峯之一,山中主要古蹟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軒轅宮,明代磚刻門樓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樓等。

太湖的名勝古蹟精華集中在太湖北岸。最著名的有黿頭渚、蠡湖。

無錫太湖導遊詞 篇2

太湖,位於江蘇省南部,與浙江省相連,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太湖邊的無錫西南郊的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的一個內湖,後編故事説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助勾踐滅吳後,曾偕同西施泛舟於此而改名,這是為了增加這一地方而創作的歷史文化因子,有利於提高名氣。

蠡湖的東北岸,是以水飾景的近代無錫名園——蠡園。蠡園三面臨水,亭、廊、堤均傍水而築,纖巧精緻。20世紀初,這裏建有“梅埠香雪”、“曲淵觀魚”、“東瀛佳色”、“楓台顧曲”等八景,以後又建了曲岸枕水的千步長廊,堆砌了盤旋迂迴的洞壑假山,使園林的景色更顯秀麗的特色。蘇州鄧尉山又名光福山、香雪海、梅海,是太湖風景區的一大景緻。最佳旅遊時間太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最佳旅遊時間為春秋季節。歷史文化清置太湖廳、靖湖廳:清雍正十三年(1735),太湖水利同知改為撫民廳,移駐吳縣洞庭東山,割吳縣東山設太湖廳,加督捕銜,專理民事,隸蘇州府。清咸豐十一年(1861)春,太平軍在洞庭東山設東珊縣,轄東、西洞庭山,隸蘇州郡。清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清軍重佔蘇州城,廢東珊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洞庭西山置靖湖廳,隸屬蘇州府。民國元年(1912)1月,江蘇都督府頒令廢府、州,並縣、廳。廢太湖、靖湖二廳,設太湖縣,旋易名為洞庭縣。7月,裁撤洞庭縣,其地歸屬吳縣。

無錫太湖導遊詞 篇3

無錫的太湖風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沿湖附近有著名的無錫山水、蘇州園林等,形成了聞名中外的太湖風景區。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跨江浙兩省,煙波浩淼,氣勢磅礴。無錫瀕臨太湖北半圈,佔有太湖最美一角。南屏馬跡,北枕龍山,中犢山如流砥柱;大箕山、小箕山三山鼎立,湖廣山秀。黿頭渚、蠡園等均在太湖風景區範圍內。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這裏山清水秀,極富江南水鄉風味。浩瀚如海的太湖,散佈這48個島嶼,這些島嶼連同沿途的山峯和半島,號稱72峯,它們是由浙江天目山綿延而來,或止於湖畔,或紛紛入湖,形成了山水環抱形式,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圖畫。

位於湖的南部面積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島,和洞庭東山隔水遙對。太湖72峯,西山佔41座。聳立於到中央的主峯縹緲峯,又叫杳眇峯,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築外,主要以自然美取勝,秋月、梅雪之類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頗多,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將全島點綴得頗為別緻。太湖東面的洞庭東山,其主峯的大尖頂是72峯之一,山中主要古蹟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軒轅宮,明代磚刻門樓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樓等。太湖的名勝古蹟精華集中在太湖北岸。最著名的有黿頭渚、蠡湖。

無錫太湖導遊詞 篇4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全校師生一起去了太湖中的“龜山”太湖仙島。

一路上,大家歡歌笑語,臉上掛滿了燦爛的笑容,恨不得飛到去。

來到,我們首先乘坐了大遊輪,因為我們要去遊玩。來到遊輪上,我們便觀望了太湖的美景:遠望,太湖山清水秀,遼闊無垠,就像一幅天然的風景畫。而呢?則像一隻“神龜”靜伏水面。太湖仙島又名,會仙橋和橋將大磯,小磯,東鴨,西鴨,四島連成一體,組成“三山羣島”。

太湖仙島的遊船碼頭,建在湖中,一座“十”字形,橫長約200米的貼水橋,遠望就像一條。

走過會仙橋,進入“天都”景區。這是太湖仙島的中心。這裏有,“天街”“藥王廟”,“靈霄宮”,“蟠桃瑤池”等,處處皆天景。

“天街”雖小,但很繁華,商品鱗次櫛比,的雕花門窗玲瓏多姿,恍若仙景。

“靈霄宮”七層四角,高38米,塑有神像,高與宮齊,我們必須把頭抬得非常高,才能瞻仰那神像,怪不得説這是全國最大的一尊佛像呢!

再看看“靈霄宮”的對面。“蟠桃瑤池”這四個大字便出現在我們眼前。跨過高高的階梯,走進門內,便看到和幾個侍女正在瑤池呢!只見獨自坐在蓮花池內修生養性,感覺無比地舒適。

“太湖佳絕在黿頭,三山仙島勝天堂”這是對太湖仙島的讚美,我們為無錫有這一美景而感到無比驕傲。

無錫太湖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無錫遊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進行太湖精華遊,我感到很高興。太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相當於400個杭州西湖那麼大,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於江蘇,浙江兩省之間周圍有無錫、蘇州、常州、湖州四個城市。2400多年前吳越春秋時,吳王闔閭首開太湖畫舫進行水上旅遊,並首創太湖般菜;唐宋時期,太湖又以盛產太湖石出名。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還有72座島嶼山峯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畫卷。

我們首先遊覽的是真山真水的黿頭渚公園。黿頭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臨水的半島,因狀如黿頭而得名。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個漁夫在湖中遇到風浪,誤入黿頭渚,舍舟登岸,發現這裏茂林修竹,落英繽紛,疑為世外桃源,不忍離去。後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為這裏留下罷拔幾分神祕色彩。黿頭渚向南可望煙波太湖,惡青島海濱浩淼氣概;往北能觀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麼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風月最理想的遊覽勝地。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卻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着歷代文人墨客,無數中外遊人。

(澄瀾堂)

澄瀾堂,建於1931年,是仿照明代宮殿式樣建造的,面闊五間,四周遊廊,寬敞豁達,氣宇不凡。澄瀾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靜清澈,“瀾”是波瀾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説在這裏可以飽覽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

澄瀾堂位於黿頭渚的高處,居中面湖,視野開闊,遠眺近覽,景色各異。

(甘露寺)

這裏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鎮江北固山上,是孫權的母親、劉備的“丈母孃”唸經的地方。因為東吳起先建都在鎮江,火燒赤壁之後才遷都南京的。

三國城內的甘露地建於山坡之上,經二組台階到達建在7米高的平台上的甘露寺山門,山門內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台,可到佛殿。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旁邊是吳國太的經心,吳國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攝。

赤壁之戰後,孫、劉曹均勢鼎立。周瑜設下“美人計”,假稱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婚劉備,京口招親,然後扣下劉備,逼還荊州。劉備則按諸葛亮之計,設法讓孫權之母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弄假成真,並帶着孫夫人一起返回荊州。這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靈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國無錫靈山大佛奠基典禮”在小靈山上隆重舉行,這標誌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將誕生。

靈山大佛是一座高達88米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比聳立於紐約赫德森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被譽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像”還高42米,用銅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見,靈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靈山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發族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部分。青銅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藝術上享有崇高地位,這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再者,青銅時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則由設計上海東主明珠電視塔而名揚海內外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此工程由於採用了高新技術,可防止巖層滑坡和巖石風化,可搞7級地震和12級以上大風,而且防雷,還設有煙警、温警兩套報警系統,達到自動噴淋降温、防火的聯防作用。

大佛內層主體工程於1996年5月28日舉行了封頂典禮。內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後主心骨外焊接鋼支架,鋼支架上再安裝青銅材料鑄造的大佛銅板,最後將焊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靈山大佛,靈山大佛的焊縫總長度達30公里。

大佛的銅板鑄造是一頂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由航天工業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該廠曾運用航天技術成功地為香港寶蓮寺鑄建了“天壇大佛”,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致讚譽。南京晨光機器廠根據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的8米高靈山大佛的佛像小樣,通過電腦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澆鑄成銅板。88米高的靈山大佛的佛體部分共由1560塊銅板拼接而成,第塊銅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約600公斤,共用青銅達700噸。1995年7月24日正式開爐澆鑄,耗時一年完工。1996掂5月30日,靈山大佛第一塊淨重666公斤的錫青銅板佛體開始安裝,1997年4月3日靈山大佛圓頂,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落成開光。

靈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層裙樓基座,總高達101.5米。大佛的腳趾前端高80釐米,趾甲寬有60釐米。

靈山大佛的建造,不僅僅是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更主要的是他將在宗教文化、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靈山勝境將成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人文景觀,成為人們嚮往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