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旅遊導遊詞(通用5篇)

無錫旅遊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的主題園區,以傳承歷史、彰顯時代的特色,將傳統的佛教文化與科技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旅遊文化景觀。

無錫旅遊導遊詞(通用5篇)

隨着靈山三期開園,靈山勝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寶的格局,“佛”是展現了佛祖四相成道的過程:出生、降魔、説法、涅槃;“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靈山梵宮、五印壇城、梵宮廣場等景觀展現。“僧”是以靈山禪修中心、慈恩寶塔、靈山佛學院等禪修為代表;整個景區以靈山大佛的“大”、九龍灌浴的“奇”、靈山梵宮的“特”構成了三大奇觀。

剛剛我們瞭解了佛的一生,現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展現,有金色梵宮、紅色壇城、綠色廣場、藍色聖海。靈山梵宮是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築,因世界級佛教盛會應運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靈山梵宮不僅是一座全新地標式的會址建築,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美輪美奐的建築形態、品類繁多的藝術瑰寶以及感觸心靈的全新體驗帶給人們太多的感歎與震撼。走近她,以一種始終仰視的姿態。

站在梵宮廣場,佛教三大語系的漢傳、南傳、藏傳的特色建築鮮豔奪目。在梵宮的正南面,與梵宮遙相呼應的建築就是“五印壇城”。壇城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藏傳佛教風格的建築,“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種手印相,分別為:施無畏印、與願印、説法印、觸地印、定印。壇城代表佛的世界,我們在這建造五印壇城就是讓大家感覺到佛的完美世界,登上壇城大家可以根據地面所畫的標誌繞着壇城走一圈,代表對佛的尊敬。

東南面是南傳佛教中代表建築---曼飛龍塔。屹立於曼飛龍塔基座上的主塔與子塔的整體造型,都是多層葫蘆相壘形成的圓錐形體。主塔居於塔基中央,8座小塔分佈在主塔周圍,形成八角之狀。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狀拱門佛龕,佛龕宇沿有許多浮雕,人形檐邊上有許多裝飾物,塔脊頂有一裝飾小塔,龕內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蘆體上端是個蓮花座,蓮花座上又是一個長嘴葫蘆體,極頂是一根穿着3個鋁環罩的風鈴杆。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蘆底的圓形台階,層層相疊,漸上漸小,形成一圓葫蘆細腰,其上託着一隻兩台寶葫蘆。塔身以白色為基色,顯示出多層立體感,造型美觀,玲瓏精緻。

在壇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這是根據佛經上記載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間的為須彌山,香水海是中間的海,據佛經記載是注滿香水的海,也代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謂“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梵宮廣場面積16000平方米,正前方金色的建築就是靈山梵宮,作為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築,整座梵宮共有三層,呈退台式佈局,面寬150米,進深約180米,總建築面積達7萬餘平方米。建築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為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及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莊嚴神聖,雄偉壯觀。頂部依次錯落的五座巨大的蓮花聖塔,是整個梵宮建築的精神象徵,其造型以敦煌壁畫中的“華塔”為原型,並以現代建築材料和意象造型手法傳達着佛教經典中“五智”的意理,五智代表佛教中五方五佛,以毗盧遮那佛為首的五尊佛來闡釋佛的功德。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最高境界的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以右至左分別是東方藥師佛(發菩提心之德)、南方寶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彌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槃之德)。至高可達60餘米高的華塔高聳雲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生輝,意念流轉間,佛教經典《華嚴經》中描繪的“蓮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氣息迎面而來,這依山而建的梵宮,更給人一種矗立山巔般的壯觀與神聖之感。

走進靈山梵宮,首先是彰顯修行功德、表達美好理想的“三德門”。根據佛經記載三德(智德、斷德、恩德)是讚揚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無上智慧、能夠破除一切煩惱,救濟一切眾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門”邊的兩側,是“福”、“慧”門,祝福福慧雙增。

帶着神聖走進梵宮,震撼才剛剛開始。從門廳進入,經廊廳、主塔廳直至聖壇,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每走一步都是開闊,每看一眼都是驚奇,每觀一景都是感觸。進入梵宮,我們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藝術創造,裏面彙集了當代知名藝術家和工藝大師的佛教藝術品,涉及繪畫、雕塑、書法、木雕、銅雕、景泰藍、金銀器等,梵宮內部主要由門廳、廊廳、塔廳、聖壇幾部分組成,主要特點是美侖美奐、氣勢磅礴、神聖震撼。

來到門廳,站在兩層的門廳中央,門廳採用大量精品漢白玉雕琢而成,抬頭仰望一面十餘米長的刻漆貼真金《心經》書法壁畫懸掛在門廳南立面的牆上,這是唐玄奘當年奉旨翻譯的,是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經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是根據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在揚州大明寺石碑篆書拓本與精湛的刻漆技藝揉為一體的作品,來不及細細體味,清淨之意早已油然而生。它採用了揚州漆器中的刻漆貼真金工藝,在製作過程中經過刻、鏟、批、作、貼、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製作好的漆坯件上,運用各種刀具刻成各類畫面,然後根據畫面要求填選所需色彩,採用貼金箔、撒螺屑等裝飾手法使其成為精美的藝術品。而每項程序都延續了傳統的手工製作技藝,自有其細緻精妙之處。它耐水、耐熱、耐磨,光澤度好,在靈山梵宮內將給大家展現多處這樣精美的漆器工藝作品。在門廳的頂部還有四個藻井,藻井是覆鬥形的窟頂裝飾,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鬥形。一般藻井處於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這四個藻井採用的是傳統的東陽木雕工藝,選料為楠木,在整個三期靈山梵宮的內部裝飾中運用了大量的楠木進行了東陽木雕的展現。

我們現在進入輝煌的佛教文化藝術長廊——廊廳,近百米長的廊廳為拱頂結構,兩側高大雄偉、雕刻精美的廊柱,向上看,廊廳藻井色彩變幻,在東陽木雕構建的捲棚間高懸的仕女飛天容貌秀麗,體態豐盈、飛袖飄逸,或彈琵琶、或吹玉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攜彩雲飛之慾出,思緒也隨之翩躚。在它的兩側牆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幅具有史詩意義的大型油畫,以時間為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展為主題,從鹿野苑“初轉_”、“靈山説法”的佛教思想體系的形成與完善開始,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東傳、西求的傳播發展進程,再到近現代中國佛教中興、傳播、發展的概貌以及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傳播的史實,一幅幅氣勢磅礴、莊嚴明朗的巨幅油畫,清晰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壯闊場景,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這組大型油畫組圖,它由眾多著名文化研究專家、著名畫家聯合組成的創作團隊歷經兩年的艱辛付出後完成。畫布寬3米、高6.82米,分為四大板塊,每個板塊由3幅作品組成,每幅作品獨立成篇。前廊廳分別是六幅油畫:

第一幅 初轉_圖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首次講法,為曾經伴隨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説“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等真理,併為他們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個僧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第二幅 阿育王傳播佛教圖

公元前4—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並傳播佛教,使佛教迅速傳播到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以及周圍一些國家和地區,佛教由此成為橫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圖

約在公元2—3世紀之間,被稱為“第二釋迦”的龍樹菩薩,以及之後的無著、世親等著名思想家,他們解經立論,各成體系,推動了佛教大乘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幅 佛教東傳圖。

根據《魏略》等書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經由中國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漢明帝曾經夜夢“金人”,並於公元68年建立洛陽白馬寺供養從西域請得的佛像、經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圖。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東傳西行者就絡繹不絕。他們在求學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當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異花授粉,斑斕多彩。其中,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等高僧的動人故事和豐功偉績,傳頌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師圖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相繼創立了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律宗、淨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傳承,富有時代精神,推動了中國佛教與文化的繁榮。其中,禪宗是最富中國文化個性而且影響深遠的,禪淨融合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特點。

大型油畫的框架,採用了東陽木雕工藝,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召集了10餘位國家級和省級木雕大師共同參與設計,以平面浮雕為主,層次豐富、立體感強,有很濃郁的中國味。東陽木雕作品以不加彩繪、多用透明清漆塗罩,給人感覺色澤清淡,保留了原木天然紋理,格調高雅。木雕題材內容很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等很注重創意和“繪畫性”。廊廳的每根樑柱都雕上吉祥花紋和佛教故事圖案。

抬頭仰望,在頂部看到很多的飛天造型,廊廳頂部共有34個飛天,每一個長度都超過3米,一幅幅腳踏祥雲、手捧香果、輕吹簫笛......精美飛天圖騰是著名雕塑家張永保先生創作。飛天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後被佛教吸收為天歌神和天樂神,之後統稱為“飛天”。飛天的藝術造型盛於唐代,敦煌飛天以傳統的壁畫、淺浮雕、線刻最為著名,而靈山梵宮的飛天則是採用了圓雕的形式,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首創。讓八方信眾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賞三維立體飛天雕塑。這些飛天造型採用了“生漆脱胎”的造像工藝,這種工藝距今已有15_年的歷史了,每一個飛天的成品製作時間都在半年左右,整個製作過程全部由手工操作,取材和用料十分講究,它經久不蛀、光澤度好、不開裂、不變形,而且輕巧堅固。生漆脱胎工藝的代表作是現存日本的一尊1245年前的鑑真大師坐像。參觀了前廊廳我們來到高達60餘米的塔廳,塔廳是整個建築的華彩部分,穹頂結構的

塔廳與花塔上下貫通,氣勢磅礴而宏大。站在塔廳向上仰望,高大的空間和精美的穹頂裝飾令人驚歎,透光的花塔,使塔廳為頂光所籠罩,突顯其宏偉和神聖,充分體現出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與之對應的塔廳中央地面“盛開”有一池蓮花,池水微波粼粼,清澈見底,金色的蓮花和荷葉盛開在碧綠的池水中央,便將人引入心似蓮花開的高雅聖潔的清靜境界。塔廳無處不雕花,弧形天頂及四周牆面裝飾有大量的珍貴楠木為主材,雕刻精美的東陽木雕。四周牆面分佈四組巨幅木雕以“淨、信、孝、和”形式結合精湛的東陽木雕工藝,形象展示了佛教信仰的精神內涵,又極具視覺震撼力和感染力,是靈山梵宮中具有藝術文化雙重價值,是反映當代佛教藝術成就的精品。抬頭可以看到一個個形象逼真的伎樂天的和金光閃閃的大鵬金翅鳥。

整個梵宮裝飾的木雕面積達15000平方米,用去1400立方米的原木,用了20多節火車車皮裝運。梵宮木雕的體量之大,技藝之精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穿過塔廳進入後廊廳,在兩側同樣有六幅巨型油畫,分別是

第七幅 中國多民族佛教文化融合圖

中國佛教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歷史上,中原佛教曾與回鶻、党項、鮮卑等民族佛教文化親密相連,相互影響,雙向交流,共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第八幅 漢藏兩大語系佛教關係圖

唐朝文成公主進藏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結婚時,也帶去了佛像和經卷,促進了佛教在當時西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之後,漢藏語系佛教文化不斷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脈相連,綿延不斷。

第九幅 中國佛教傳播圖

自古至今,佛教成為中外人民交流的“黃金紐帶”,中國佛教對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積極的影響。鑑真東渡,空海西行,一代代文化使者乘風破浪的傳播着人類文明。

第十幅 近代中國佛教救亡圖存。

近代以來,面對內憂外患,一批批志士豪傑們前赴後繼,革新變法,中國佛教也走上了救亡圖存之路。楊仁山舍宅創辦金陵刻經處,興辦教育,培養人才;譚嗣同效法地藏,慷慨赴死;太虛大師奔走呼號,除弊利世;

第十一幅 近現代南傳佛教運動

近代以來,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的佛教徒也積極參加了國家獨立運動,一些佛教知識分子大力推動佛學研究與教育,探討佛教振興社會與民族文化的途徑,希望用佛教來改造社會,帶動民族文化的復興。

第十二幅 當代世界佛教圖景

佛教追求眾生平等、和諧共生的理念,將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種文化支撐。世界人民,不分國度、種族、膚色、貧富、信仰,都將在心靈淨化與眾善奉行之中,沐浴着公平、祥和與智慧、光明。

走出廊廳,凝神處,鎮館之寶——琉璃鉅製《華藏世界》躍入眼簾。以七彩琉璃打造的“華藏世界”華美異常,以毗盧舍那佛為中心的佛教極樂世界圖景上,大量鑲飾黃金、貓眼、翡翠、珊瑚、瑪瑙、紅藍寶等珍貴的材質與精妙的工藝最終形成了有機融合、渾然天成的藝

術效果,表達了佛家淨土的光明、智慧與圓融,既呈現出琉璃的絢麗多彩,又表現出七珍八寶帶來的震撼,可謂文化與工藝珠聯璧合的極品之作。華藏世界,又稱為蓮花藏世界。是從蓮花裏出生的清靜和諧的世界。畫面佛、菩薩的形象莊嚴,栩栩如生,火焰、佛殿、植物、祥雲、蓮花、動物、海洋等各種圖案圍繞佛、菩薩組成大大小小的世界,營造出了一個充滿和諧歡樂、莊嚴慈悲的境界。主佛肌膚全部用真金打造,整個作品共用了15公斤黃金,500公斤白銀,鑲嵌有貓眼、翡翠、瑪瑙、珊瑚等2萬餘件珠寶。整個琉璃作品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把將近100平方米的巨幅琉璃壁畫,分割成160塊琉璃一一燒製而成的。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有人説它是在冶煉青銅器或煉丹時偶然間被提煉出來的,中國古代對有光澤透明得像寶石一樣的材質稱“琉璃”。琉璃都是用現在的“水晶玻璃”為原料燒製而成,燒製時添加不同的金屬氧化物,所以呈現的色彩也不同。長度超過15釐米以上的琉璃工藝品,在燒製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斷裂,難度就會急劇增加。華藏世界的每塊琉璃的長度和寬度在一米和半米左右,由此可見我們琉璃大師工藝的精湛。我們現在在光影的投射下可以看到,雕刻與切割面所產生的折射變化,琉璃的色彩自然流動,不愧是靈山梵宮的鎮館之寶!

現在我們來到的弧型長廊,向我們展示的是敦煌壁畫,請大家抬頭仰視,這六幅穹頂壁畫稱為《天象圖》。採用唐代的風格,主色調為金黃褐色,繼承發揚了敦煌壁畫的特色,同時把它圖形及顏色簡約化,各圖案既獨立又有聯繫,彰顯了東方佛教的藝術魅力。這是由敦煌美術館館長侯黎明主創,他和代表敦煌壁畫創作最高水平的幾十名畫家,每天不間斷地舉着畫筆仰頭工作八小時以上,克服了各種艱辛,耗時四個多月,用心血和汗水,描繪瞭如此炫彩奪目的壁畫,讓我們才能鑑賞到這美麗崇高的傳世藝術。《天象圖》結合了穹頂獨特的建築形態,依據唐代不空法師所譯的經書,以熾盛光佛,九曜星,十二宮等主要元素構成。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圓心中的就是熾盛光佛,可以祈福消災,外圈九瓣蓮花中的是九曜星,再外是十二個圓圈,中間畫的是十二宮,這三樣主要元素分三個層次,排布在整個穹頂之中。四方是二十八星宿散佈,以佛教中特有的飛天、蓮花等圖形有機結合,每個穹頂四角各有一飛天,守護四方。這天象圖呈現四方天宇高朗明麗的情景,展現了曼陀羅意味的天象幻境。

在穹頂兩側我們欣賞到的是揚州漆器作品《飛天樂舞》圓掛壁、刻漆彩繪《多寶塔會》和《靈山海會》。

走到梵宮立體畫卷的盡端,梵宮聖壇豁然於眼前。靈山梵宮中盡顯神聖精華之處莫過於聖壇,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聖壇。作為“世界佛教論壇”的主會場,聖壇是一個集會議、演出於一體的多功能超大型劇場。劇場為圓形設計,建築面積達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是目前全國首個超大型旋轉舞台。劇場上方是高度達30米的巨大穹頂,千餘盞金光燦燦的蓮花燈瞬間開啟,剎那間千萬盞明燈拱聚的聖壇,彷彿星光燦爛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綺麗而唯美。燈光變幻中,一場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音樂大典《覺悟之路》在如夢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開帷幕。演繹了釋迦牟尼充滿傳奇、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覺悟歷程。天籟妙音間,一幕幕或神奇壯觀或虛幻奇美的場景在時空變換中交替,人隨其中,穿越過去、現實和未來的億萬年隧道,經歷地獄、人間和天堂的世界轉換,心靈在長廊樓閣和花草樹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變幻的電光火石和狂風暴雨中歷練,在時而飛昇的萬千彩蝶和神聖的菩提樹下感悟生命當穹頂緩緩打開,一束金光穿雲破霧,從“天際”

直瀉而下,這場震撼心靈的大型情境演出。由林兆華、何訓田、易立明等組成的國內頂尖創作團隊,歷時3年,採用目前世界最為先進的大型投影設備和數燈光控制系統,以最完美的聲、光、電三種形式綜合演繹,與觀者心靈產生無限共鳴的靈魂感應劇完美落幕——卻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我們現在來到了千人宴會廳,在這裏每天將舉行佛教用餐——過堂體驗。過堂,是佛教中的用餐儀軌。僧尼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飢的藥,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在寺院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將空碗送到桌邊,由服務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擺在桌邊放齊。請大家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時時牢記別人為你所做的事,配合工作人員規範有序地體驗過堂,感悟人生、開啟智慧。

千人宴會廳沒有使用一根立柱,可供千人同時用餐,正面展現了世界絕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温州的甌塑作品,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它將堆漆藝術與現代立體壁畫相結合,用油漆、白陶土及各種礦物質顏料為畫料,形成了繪畫和浮雕兩位一體,遠看一幅畫,近看似雕塑,被譽為“東方的立體油畫”。大型的《五彩荷花》、《荷花映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先生創作,成為梵宮的傳世藝術珍品。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西湖天下景》是周錦雲先生的代表作品。

靈山梵宮除了佛教文化藝術觀賞區外,還按照舉辦國際會議的標準及要求設計配套建設有各種規格的大小會議室,備有多聲道同聲翻譯系統、新聞中心及電視轉播系統、貴賓專用通道及休息室、嚴密的保安系統、快速的應急系統、有效的消防系統、合理的疏散系統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能同時舉辦各種規模會議和相應主題的各種展覽活動。會議場所分為漢傳廳、南傳廳、藏傳廳,這是富有文化藝術特色的佛教專用會議場所。

靈山梵宮,這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已延伸至心底,宮殿般的建築奇觀,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觸及心靈的文化體驗,一切彷彿剛剛開始,一切又彷彿永無止境

各位遊客,聚天地之靈氣、沐大佛之恩澤。此次靈山之行有緣感悟了佛、法、僧三寶,可謂功德圓滿。暢遊現代的佛教文化藝術和獨特的旅遊心靈體驗,共勉“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的修行,靈山更希望用每個人的力量倡導和諧的世界。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

滿口的好話、滿手的好事、滿臉的微笑、滿心的歡喜。靈山恭祝大家平安福慧康、六時吉祥、萬事如意!

無錫旅遊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曆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遊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於惠山東麓,佔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佈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典範。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於寄暢園的創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秦觀的後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後任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於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後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後,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後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計改造,並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責施工,在園內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意,寄暢園的風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遊覽。康熙還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遊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裏,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秉禮堂—含貞齋—九獅台—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牆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裏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讚美園內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水寶地。現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着無錫金石家高石農篆書翁同龢的楹聯:“雜樹垂蔭,雲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和。”走廊東門叫“侵雲”門,“侵雲”為錫峯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峯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峯,因峯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迴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裏是執掌禮儀的場所,據説此堂題名是為紀念關公。關羽被曹操軟禁後,為試探關羽,只給他一間房,關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旦,遵守禮節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裏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鬆,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後面種植着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台”。

九獅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隻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説這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雲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餘。

從九獅台南行,不遠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築已毀,現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遊人登臨眺望,錫山風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錦匯漪—鬱盤亭—鬱盤長廊】

各位遊客:我們繼續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牆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牆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髮粧。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遊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裏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遊覽時,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峯”。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遊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牆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隻癲蛤蟆,對着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盪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彙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景正是圍繞着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築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彙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鬱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鬱郁盤盤,雲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鬱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説: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遊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台上對弈。結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後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鬱郁不歡,後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鬱盤”,亭就叫一鬱盤亭”了。

由鬱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鬱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後古木成蔭,鬱鬱葱葱,牆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遊客仔細看會發現,這裏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鶴步灘—七星橋—涵碧亭】

順着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水,是當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後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着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地山石圍疊,並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裏的假山當作惠山餘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穀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羣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後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曆史。

【嘉樹堂—八音澗—明清古樟—《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築,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明代硬山式建築風格。遊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的龍光塔和園中的知魚檻、鬱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格的體現。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羣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遊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佈在鬱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牆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上,蒐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刻而成。現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古時風采。在含貞齋南側圍牆上,還保存着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遊客:寄暢園的遊覽已經結束了。通過剛才的遊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

無錫旅遊導遊詞 篇3

無錫影視基地依山傍湖而建,盡享太湖之靈氣、秀氣。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水面浩翰如海,雄奇壯闊。太湖風光最美的一角在無錫,為了能讓遊客們欣賞太湖、親近太湖,影視基地推出的"乘古船遊太湖"項目,可讓客人們乘船泛舟湖心,飽覽太湖的美景神韻,體味江南的水鄉雅緻。古船上的江南地方戲曲演出深得客人喜愛。

作為中國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這裏已經接待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唐明皇》、《楊貴妃》、《大明宮詞》、《笑傲江湖》、《大宅門》、《射鵰英雄傳》、《大唐歌妃》、《天下糧倉》、《神醫》、《刁蠻公主》、《新醉打金枝》等250多部海內外影視劇的拍攝。景區里長年都有劇組駐紮,港台、韓國、日本等地的影視明星往來頻繁。遊客們除了可以在片場看到明星拍戲外,基地還定期組織明星與影迷的"見面會",讓遊客"零距離"接觸明星。觀看明星拍攝,邀請明星合影,已經成為遊覽影視基地的特色內容之一。

另外,影視基地內的"九宮八卦陣"、"諸葛連駑"、"水軍訓練營"等參與項目,也體現了濃郁的歷史文化。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將以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服務、創新的產品和完備的影視拍攝設施,熱忱歡迎國內外的旅遊者和影視攝製組的到來!

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水滸城、唐城景區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共佔地1000餘畝,水域3000畝,自然風光嫵媚旖旎,山清水秀。景區內有吳王宮、甘露寺、漢鼎、曹營水旱寨、皇宮、大相國寺、紫石街、清明上河街、水泊梁山、御花園、沉香亭、華清池、唐宮等體現漢、唐、宋建築風貌的大量建築羣,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舊上海一條街"等明清風格的建築景觀。景區內二十多個精彩的表演節目,如《三英戰呂布》、《義取高唐州》、《鐵血丹心》、《華夏古韻》等馬戰、歌舞、影視特技類演出常年經久不衰。三國城成人票為90元/人,水滸城成人票為85元/人,(三國城+水滸城)聯票為150元/人

無錫旅遊導遊詞 篇4

Wuxi Taihu Scenic Spot appartient à l'?tat Scenic Spès du lac, il y ades paysages célèbres de Wuxi, des jardins de Suzhou, etc., formant la célèbrerégion pittoresque du lac Taihu au pays et à l'é lac Taihu, letroisième plus grand lac d'eau douce de Chine, couvre une superficie de 2250kilomètres carrés et traverse les provinces du Jiangsu et du Zhejiang. Il estbrumeux et est près de la moitié nord du lac Taihu et occupe leplus beau coin du ing Horse spot, Northern Longshan, Zhongdu Mountain asa stream Pillar; Daqing Mountain, Xiaoqing Mountain Three dings, huguangMountain zones pittoresques du lac Taihu sont toutes situées dans lecomté de huatouzhu et le parc Li.

Le lac Taihu est situé à la jonction des provinces du Jiangsu et duZhejiang, dans le sud du delta du fleuve Yangtze, où les montagnes et les eauxsont belles et riches en saveurs de la ville aquatique du Jiangnan.

L'immensité du lac Taihu disperse ces 48 ?les. Ces ?les, ainsi que lessommets et les péninsules le long de la route, sont appelées 72 sommets. Elless'étendent du Mont Tianmu dans la province du Zhejiang, ou s'arrêtent le long dulac, ou entrent dans le lac l'une après l'autre, formant une forme d'anneau depaysage, formant une image naturelle des montagnes et des lacs à l'extérieur desmontagnes.

Situé au sud du lac, le mont Dongting Ouest, d'une superficie de 62,5 km,est la plus grande et la plus belle ?le du lac Taihu, et le mont Dongting estséparé de l' lac Taihu compte 72 pics et les montagnes occidentales c principal qui s'élève au Centre est le pic éthéré, également connu sous lenom de pic yaoqiang. L'altitude est de 336 mètres. En plus des temples et desb?timents de vacances d'été, les montagnes sont principalement gagnées par labeauté naturelle. La lune d'automne, la neige de prune et d'autres paysages sontles plus caractéristiques. En outre, les rochers étranges sur la montagne Ouestsont très déchiquetés, il ya beaucoup de grottes, et les pierres exquises du lacTaihu, qui ornent l'?le assez montagne Dongting est à l'est du lacTaihu, dont le Sommet principal est l'un des 72 sommets. Les principauxmonuments de la montagne sont les statues de boue de la dynastie Song du templeZijin, le Palais xuanyuan de la dynastie Yuan, la porte en brique sculptée de ladynastie Ming et le b?timent de sculpture de fleurs de l'époque moderne.

L'essence des lieux d'intérêt du lac Taihu est concentrée sur la rive norddu lac plus célèbres sont gantouzhu et Li Lake.

無錫旅遊導遊詞 篇5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位於無錫市崇安區中山路與人民路交匯處,東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臨人民路,北靠學前街。即將建成的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分為珠寶古玩區、皇亭小吃區、特色商業區、民俗展示區、體育文化活動區、品牌服飾區、休閒娛樂區;完善的區域設置,一方面使商區功能分明、便於管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 項目周邊林立的商場,包括新世界百貨、八佰伴、三陽百盛等,新興的商業街區保利廣場、東方巴黎、匯金廣場等與之遙相呼應。成熟的大商業圈營造出濃厚的商業氛圍,帶來綿綿人氣。作為商圈商鋪,崇安寺歷史上就是無錫人的遊樂消費所在。位於市中心大型商業區內的崇安寺,人流密集,消費旺盛,商業氣氛與經營前景極佳。商鋪經營業績較好,租金收益相對穩定。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將本着繁榮市場、確保投資者獲利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發售、租賃崇安寺物業,根據已確定的業態規劃,與廣大投資者共同經營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為更好的服務廣大投資者,我們組織了專門營銷團隊和招商團隊,為客户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解決您的後顧之憂。專業的物管團隊則24小時為投資者提供專業服務,為您創業提供保障。 崇安寺作為無錫的“商核”、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圈商鋪、大型商業區域,作為重要經濟實體和特色商業、餐飲集中之地,給城區商業購物活動添加了地方特色,適應了消費多元化的需求,進而帶動整個中心商務區的振興。

崇安寺掛牌4A級景區,無錫主城區終於也有了高等級景區。據瞭解,崇安寺景區向中外遊客重點推介的是其在無錫城區的“商核”“文核”“綠核”形象。王興記、功德林、皇亭美食三家“老字號”餐館都納入了景點。

目前,崇安寺景區推出25個景點,分別為牌樓、皇亭、崇安閣、王興記、功德林、皇亭美食、阿炳塑像、鐘樓、二泉廣場舞台、玉皇殿、阿炳故居、多壽樓、白水蕩、池上草堂、同庚廳、蘭簃、紫園、繡衣峯、歸雲塢、萬象更新、秦起銅像、龍崗、白塔、後樂園、九老閣。作為“商核”,景區內擁有傳統字號、地方小吃、西式餐飲、茶肆酒吧、黃金珠寶等。作為“文核”,景區內有中國最早的縣級圖書館,阿炳名曲《二泉映月》從這裏走向世界。作為“綠核”,景區囊括了中國最早的開放式免費公眾文化公園,素有“華夏第一公園”美譽的公花園。

景區內不少商家對依靠旅遊來拉動消費的前景表示樂觀。一些老字號的經營者還表示,要用無錫美食給外地遊客留下好印象。據瞭解,崇安寺景區已同本地10家旅行社簽訂了合作協議。一些旅行社的負責人認為,崇安寺是整個無錫地區旅遊要素相對集聚的景區,便於展示無錫城市內涵,非常值得向外地遊客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