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導遊詞範文(精選12篇)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1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導遊詞範文(精選12篇)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 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 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 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 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2

徐州漢文化景區距離徐州市區很近,其中漢兵馬俑博物館、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漢畫長廊、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獅子山楚王陵,被譽為"兩漢三絕",其他還有羊龜(鬼)山王后陵、劉氏宗祠、竹林寺等景點。在這裏你可以一睹漢代楚王陵墓的內部構造,看楚王的地下部隊兵馬俑,探尋墓主神祕的身份之迷,如果你是漢代文化或《盜墓筆記》一類小説的粉絲,來這旅行最合適不過。

景區有多個入口。東門進去是漢文化廣場,有勺子形狀的司南雕塑,兩漢大事年表石刻,站立着的劉邦雕像等景點,再往裏一點是王后陵。南門與西門間的兵馬俑路上能看見楚王車馬出行的雕塑,南門進去是獅子山楚王陵,陵前立着楚王騎着戰馬的雕像,西門進去是漢兵馬俑博物館。北門進去是竹林寺,但是北門附近沒有公交到達。因為南門進去是最重要的景點,而且有多輛公交到達南門附近,所以一般從南門進景區開始參觀。

楚王陵開鑿於獅子山山體中,沿着墓道不停地下台階深入山腹,墓道兩旁為放置兵器、廚具、沐浴用品等的耳室,還有妃嬪的陪葬室。來到主墓室前堂,當年出土過金縷玉衣,不過現在墓中所見的這件是仿製的。當然,地宮中看到的文物基本都為仿製,有些真跡在徐州博物館能看到。最後一定要注意下與陵墓整體的宏偉不符的粗糙後室,很顯然,墓還沒有造好,以此推測墓主是參與"七國之亂"的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尚有爭議),兵敗後為不牽連家族被迫自殺,匆匆下葬。

楚王的陪葬兵馬俑,比之造型寫實、與真人一般大小的秦兵馬俑,個子迷你,造型寫意。目前共發現六條兵馬俑陪葬坑,分成南、北兩組軍陣,南側的一、二、三、四號坑原址上建漢兵馬俑博物館,展示着楚王的步車兵,出楚王陵向西步行300米即能到達。從兵馬俑也能看出當年匆匆下葬的痕跡,一號坑最完整,二號坑較粗糙,三號坑出於保護未挖掘(兵馬俑剛挖出時都有鮮豔的色彩,不久色彩即褪去),四號坑很凌亂。博物館那還有漢宮古樂展演廳,聽仿古演奏需另付20元。

北側的五、六號坑上建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因為底層展廳在獅子潭湖水之下,因此得名。展示的是楚王的騎兵,剛出土時絕大部分陶俑未被最後組合成形,馬頭、馬身、馬腿、馬耳等成堆地散置各處,楚王當年的半吊子工程還是由現代人幫他組裝好,我們現在才得以看到完整的騎兵。

再往北走一點,漢畫長廊沿獅子潭展開,展示了車馬出行、戰爭比武、生產生活、神話世界等各種題材的漢畫像石。這些原先在漢代地下墓室、地面祠堂、門闕等建築上的石刻古樸渾厚,值得玩味,這裏另外有漢畫像石拓片出售。若覺得不過癮,徐州雲龍湖東岸還有漢畫像石藝術館,憑身份證就能免費領票參觀。

至此,漢文化景區的精髓"兩漢三絕"都已參觀完畢。其他如東側的王后陵,並未挖掘,山坡頂上蓋個展廳,圖文介紹的是其他漢代諸侯王及王后陵墓。北側的劉氏宗祠,是新建的,陳列漢朝各帝的生平事蹟。再北側的竹林寺,原先是東晉永和年間為紀念中國的第一個女出家人——西晉末年彭城(徐州)淨檢法師而建,後來屢廢屢建,現在看到的也是新建的了。這些景點,可挑選自己喜歡的前往。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

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雲龍區東部,含>獅子山、駱駝山、兩山南部的自然水面、羊龜山及其南部的拆遷改造區域,總佔地面積94公頃。

景區核心區主要包括以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通過對"漢代三絕"的保護和修復,重現漢文化的精髓,還包括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及考古模擬實驗基地;外延區包括竹林寺、青少年活動廣場、茶室、仿古文化街等,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

景區充分利用山水一體的環境,開發建設生態旅遊設施,使山更綠、水更清,山水美景與歷史文化勝蹟交相輝映,提升景區的品位和檔次。

景區亮點

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是景區的核心景點。與其他單一景點漢墓相比,景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包含一處較為完整的西漢楚王陵園。這不但在徐州,而且在全國也是僅見的。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2

漢文化廣場

景區的主入口——漢文化廣場,廣場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90米,佔地18000平方米,採取規整莊嚴的中軸對稱格局。其空間定位以東西為走向,依次佈置了入口廣場、司南、兩漢大事年表、歷史文化展廊、辟雍廣場等景點,終點矗立漢高祖劉邦的銅鑄雕像,構成完整的空間序列。廣場的鋪裝以仿製的漢磚為主要材料,圖案取漢代畫像中常見的勾連雲紋等裝飾圖形。兩漢大事年表四周設計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僅可以與石材形成一剛一柔的對比,更成為兩漢文化廣場中將各個景點聯繫起來的手段,而且水體在園林廣場設計中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遊客可以從中感受到“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恢弘氣魄,領略兩漢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廣場的設計猶如一段立體空間化的漢賦,通過“起”、“承”、“轉”、“合”四個章節,抑揚頓挫、弛張有度,將漢風古韻自然呈現出來。

雕塑廣場

文化景區雕塑廣場位於漢文化景區南門外,佔地19000平方米。羣雕長50米、寬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崗巖為基座,採用銅像與花崗巖像相結合的表現方式。

雕塑創作依據歷史資料,以局部節選的方式作為雕塑創作的基本元素,同時定位於楚王作為諸侯王出行的等級規格,與楚王陵呼應。羣雕主要描述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的場景,由8匹銅馬、3匹石馬、9個銅人、2個石人組成。3個騎馬武士在前開道,楚王坐着由4匹馬拉的馬車居中,宰相乘馬車、2個騎馬武士護衞在後。整組羣雕,坐落在廣場正中心,坐西朝東。

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創作“車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顯了漢文化的深厚底藴和歷史地位,在深化漢文化景區內涵的同時,又成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標誌之一。

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共栽植大規格朴樹、香樟等喬木300餘株,同時還栽種了櫻花、紅楓等花灌木。

楚王陵

處於漢文化景區核心區的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位於其西側的`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象徵着衞戍楚王陵的部隊。這座楚王陵鑿山為葬,結構奇特,工程浩大,鑿石量高達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其中包括國內出土的一件玉片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玉卮、金腰帶扣等,工藝精絕、令人歎為觀止。該墓的發掘被評為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位於楚王陵南側的羊龜山,據推斷為楚王王后之陵墓。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複雜性,暫未正式發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后墓的形制結構。

漢兵馬俑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兵馬俑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作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漢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軍旅中士兵們的思想、神態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漢兵馬俑館北側100米(獅子潭內)新建有國內唯一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該館為兩個方形桷鬥狀建築,借鑑漢代屋頂建築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復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復的兵馬俑。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由漢兵馬俑主館和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形態各異的兵俑整齊的排列在六條俑坑中,是一支威武雄壯的地下部隊。

漢畫像石博物館

漢畫像石博物館位於獅子潭水面東側的漢畫像石長廊全長約300米,是國內第一座以“漢畫像石文化體驗”為主旨的博物館。

展廳分為三個區域:動漫展示與休閒區、漢畫像石及拓片模擬製作互動區、漢畫像石精品展區。其中堪稱國內第一的以漢畫像石圖案為體材的動漫影片,創造了漢畫像石文化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以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漢代現實生活場景,使遊客身臨其境。並以現場互動的形式展示漢畫像石雕刻、拓片製作、印章篆刻及書法題跋。通過互動參與項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遊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廳外還分佈了“車馬出行組團”、“戰爭比武組團”、“生產生活組團”、“神話世界組團”等四個漢畫像石組團,真實再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漢代人的精神氣質和審美追求。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是國內首座建築於水中的博物館。該館建築在五號、六號兵馬俑坑的原址上,形狀為兩座方形桷鬥狀建築。建築所在處曾出土過騎兵俑坑和馬俑坑,後因當時磚瓦廠施工建設,俑坑被破壞,坑內陶俑已被悉數取出。水下兵馬俑館展出了復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復的兵馬俑。

漢文化交流中心

建在獅子潭水面上的漢文化交流中心借鑑了漢代建築的神韻,主要展示了東漢時期比較興盛的漢畫像石藝術。整個交流中心為一座建在水塘上的幹欄式建築,有開闊的廳堂,上層建有觀景平台。整個建築借鑑漢代建築的神韻,用現代的材料表現傳統的精神,成為一箇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場所。

漢文化演藝中心

漢文化演藝中心是充實完善徐州市漢文化景區的重要文化設施和旅遊設施,是豐富完善漢文化景區景觀的重要建築,會大大豐富遊客和市民參加文化活動和旅遊觀光的內容。場地東側為家居樂超市,南側位漢文化廣場,西南側為王后陵。

竹林寺

竹林寺是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我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法師是徐州人,生於西晉末年(公元291年),24歲出家,70歲圓寂。徐州人民為紀念其功績,東晉永和年間在東郊獅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曆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的竹林寺順山而建,規模宏大,為徐州八大寺之一。後歷經戰亂,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紀中期日寇侵華,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剎毀於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尤其韋馱菩薩在抗戰期間神祕顯身,戰後又從日本回歸的奇聞佚事,更凸顯了特別的文化價值和傳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上,屬於典型的“山上寺”。漢傳佛教遊覽區包括竹林寺內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鐘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的風物,集中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竹林寺今後的發展將圍繞特別研修、農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3

你知道徐州嗎?對了,它就是古代的彭城,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

徐州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內涵文化,使之成為蘇北著名的風景勝地。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比如説西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走進未央宮,你就會看見很多書畫,未央宮是個皇宮區,傳説漢朝第一功臣韓信就死在這裏。

提起項羽,無人不知。當你站在項羽的雕像前時,腦海中定會重現項羽“破釜沉舟”的滅秦大戰,重現“霸王別姬”的愛情故事,重現“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但他那義氣,雄偉的英雄氣概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卻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想到這裏,你就會想起李清照夏日絕句裏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發出由衷的讚歎。

聽了我的導遊詞,你是否心動,那就快快行動去徐州吧!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4

親愛的遊客大家好,我是“愛徐州,愛家鄉”小導遊,名叫,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世界罕見、中華一絕的徐州漢文化:龜山漢墓。

在徐州美麗的龜山景區,一座遠遠望去形似一隻大烏龜的山,叫龜山,號稱“中華一絕”的龜山漢墓,就開鑿在這隻大烏龜的肚子裏,幾乎將整個肚子挖空,裏面有許多許多小房間,並井然有序,好像是一座神祕的地下宮殿。

龜山漢墓是徐州兩漢名勝景區,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墓室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33米,最高處1.78米,裏面的面積有700多平方米,距今兩千多年。

龜山漢墓還有許多不解之謎,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黃山歸來不看山,龜山遊罷不看墓”。其千古之謎,等待大家來一探它的神祕吧!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來!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將一起從這邊的南甬道進入,墓道也是運送棺木的進口。讓我們先看一下這座墓葬的平面圖。這座漢墓由兩條甬道、兩條墓道、15間墓室組成。因為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所以中間以壺門為界,南十間為劉注墓,北五間為夫人墓。從這裏由此向內是全長56米的甬道。甬道高1.78米,寬1.06米,56米長的甬道沿中心線開鑿的最大誤差僅5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5

徐州漢文化景區距離徐州市區很近,其中漢兵馬俑博物館、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漢畫長廊、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獅子山楚王陵,被譽為“兩漢三絕”,其他還有羊龜(鬼)山王后陵、劉氏宗祠、竹林寺等景點。在這裏你可以一睹漢代楚王陵墓的內部構造,看楚王的地下部隊兵馬俑,探尋墓主神祕的身份之迷,如果你是漢代文化或《盜墓筆記》一類小説的粉絲,來這旅行最合適不過。

景區有多個入口。東門進去是漢文化廣場,有勺子形狀的司南雕塑,兩漢大事年表石刻,站立着的劉邦雕像等景點,再往裏一點是王后陵。南門與西門間的兵馬俑路上能看見楚王車馬出行的雕塑,南門進去是獅子山楚王陵,陵前立着楚王騎着戰馬的雕像,西門進去是漢兵馬俑博物館。北門進去是竹林寺,但是北門附近沒有公交到達。因為南門進去是最重要的景點,而且有多輛公交到達南門附近,所以一般從南門進景區開始參觀。

楚王陵開鑿於獅子山山體中,沿着墓道不停地下台階深入山腹,墓道兩旁為放置兵器、廚具、沐浴用品等的耳室,還有妃嬪的陪葬室。來到主墓室前堂,當年出土過金縷玉衣,不過現在墓中所見的這件是仿製的。當然,地宮中看到的文物基本都為仿製,有些真跡在徐州博物館能看到。最後一定要注意下與陵墓整體的宏偉不符的粗糙後室,很顯然,墓還沒有造好,以此推測墓主是參與“七國之亂”的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尚有爭議),兵敗後為不牽連家族被迫自殺,匆匆下葬。

楚王的陪葬兵馬俑,比之造型寫實、與真人一般大小的秦兵馬俑,個子迷你,造型寫意。目前共發現六條兵馬俑陪葬坑,分成南、北兩組軍陣,南側的`一、二、三、四號坑原址上建漢兵馬俑博物館,展示着楚王的步車兵,出楚王陵向西步行300米即能到達。從兵馬俑也能看出當年匆匆下葬的痕跡,一號坑最完整,二號坑較粗糙,三號坑出於保護未挖掘(兵馬俑剛挖出時都有鮮豔的色彩,不久色彩即褪去),四號坑很凌亂。博物館那還有漢宮古樂展演廳,聽仿古演奏需另付20元。

北側的五、六號坑上建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因為底層展廳在獅子潭湖水之下,因此得名。展示的是楚王的騎兵,剛出土時絕大部分陶俑未被最後組合成形,馬頭、馬身、馬腿、馬耳等成堆地散置各處,楚王當年的半吊子工程還是由現代人幫他組裝好,我們現在才得以看到完整的騎兵。

再往北走一點,漢畫長廊沿獅子潭展開,展示了車馬出行、戰爭比武、生產生活、神話世界等各種題材的漢畫像石。這些原先在漢代地下墓室、地面祠堂、門闕等建築上的石刻古樸渾厚,值得玩味,這裏另外有漢畫像石拓片出售。若覺得不過癮,徐州雲龍湖東岸還有漢畫像石藝術館,憑身份證就能免費領票參觀。

至此,漢文化景區的精髓“兩漢三絕”都已參觀完畢。其他如東側的王后陵,並未挖掘,山坡頂上蓋個展廳,圖文介紹的是其他漢代諸侯王及王后陵墓。北側的劉氏宗祠,是新建的,陳列漢朝各帝的生平事蹟。再北側的竹林寺,原先是東晉永和年間為紀念中國的第一個女出家人——西晉末年彭城(徐州)淨檢法師而建,後來屢廢屢建,現在看到的也是新建的了。這些景點,可挑選自己喜歡的前往。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

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雲龍區東部,含>獅子山、駱駝山、兩山南部的自然水面、羊龜山及其南部的拆遷改造區域,總佔地面積94公頃。

景區核心區主要包括以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通過對“漢代三絕”的保護和修復,重現漢文化的精髓,還包括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及考古模擬實驗基地;外延區包括竹林寺、青少年活動廣場、茶室、仿古文化街等,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

景區充分利用山水一體的環境,開發建設生態旅遊設施,使山更綠、水更清,山水美景與歷史文化勝蹟交相輝映,提升景區的品位和檔次。

景區亮點

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是景區的核心景點。與其他單一景點漢墓相比,景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包含一處較為完整的西漢楚王陵園。這不但在徐州,而且在全國也是僅見的。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6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 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 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 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 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7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雲龍湖風景區。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是大家的小導遊,很開心能為大家介紹我的家鄉。

雲龍湖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也是徐州最優秀的自然景觀之一,位於徐州主城區西南部,湖水面積為5.8平方公里,東靠雲龍山、西依韓山、南偎泉山,三面環山,一面臨城。如果春天沿湖而行,綠草如茵,柳綠花紅;到了夏天,南岸池塘荷花先吐香爭豔,石榴樹上又緊接着花紅似火;深秋時節,有繽紛落葉,也有漫山紅遍的楓林;到了嚴冬,一場大雪,白茫茫的河岸,紅梅朵朵,顯得湖水更加翠綠了。

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雲龍湖結為姊妹湖。各位聽了這樣的介紹,可能會想起一首詩:“水光漣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當然這首詩説的不是徐州雲龍湖了,是蘇軾筆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如果用它來形容雲龍湖,也是非常貼切不過的。徐州與杭州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他在徐州做知州時修了雲龍湖,積累了經驗以後,才到杭州修的西湖,這就是西湖為什麼比雲龍湖要秀美一點的歷史背景。 雲龍湖湖光山色,煙波浩淼,風光秀麗,是旅遊休閒的絕佳去處。它湖面寬闊,水質好,非常適合游泳、划艇等水上運動,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有幾屆就是在這裏舉行的。一條玉帶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為東湖和西湖,環湖路依山順堤,寬闊平坦。環湖共有“雲湖泛舟”、“水上世界”、“十里長堤”、“湖濱垂鈎”、“荷風漁歌”、“杏花春雨”、“湖山詩廊”、“奇石神韻”等18景,景景相望,星羅棋佈,各有千秋。我想大家遊覽完雲龍湖,會自然地發出這樣的讚歎“堤邊盡是垂楊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濱湖公園了,它是一座集觀光、餐飲、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時尚樂園。它的長度為4038米,寬140米,總綠化面積達80%以上。這裏將動與靜、自然天成與人工雕鑿、園林綠地與歐式建築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東邊是國內最大的內湖萬人游泳場。一年四季都有人來這裏游泳,我們小朋友們還經常來沙灘玩沙子。西邊還有兒童遊樂場,也是小朋友們玩樂的好去處。

來到徐州雲龍湖風景區遊玩,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欣賞到山水如畫的美。我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美麗的家鄉多停留幾天,多瞭解瞭解我們徐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歡迎大家常來徐州做客!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雲龍湖。我們現在位於雲龍湖景區。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形成了三面環山一面水的自然景色。徐州市雲龍湖風景名勝區是徐州市唯一的AAAAA級景區,也是徐州的城市文化名片。1994年徐州雲龍湖就與杭州西湖結為“姊妹湖”。雲龍湖水碧波盪漾,山水相連,風光無限,為詩人所贊:“一湖碧水青山連,朝暉暮陰景萬千。漁舟唱晚燕歸來,良辰美景在人間”。

雲龍湖景區內雲龍湖波光浩渺,風景秀麗,是杭州西湖的姊妹湖;雲龍山綿延九節,狀若游龍,位列全國五十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風景秀麗的雲龍湖畔,與雲龍湖山水相依,素為徐州名勝之冠。

山水之城,彭城大地,雲龍湖風景名勝區作為這“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市的掌上明珠,做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核心重要景區,猶如蜿蜒盤旋的龍一樣巍峨壯觀,又猶如飛翔的五彩鳳凰般美麗多姿,集聚着山水靈氣,也集聚着火熱的人氣,引得更多人青睞和熱愛;四季風光皆美麗,春夏秋冬都是歌,國際馬拉松賽事在這裏起跑,20xx中國健身名山徐州雲龍山登山賽在這裏開賽,萬人健步走浩浩蕩蕩的隊伍是一行行健康生活的幸福詩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而來,為了一睹徐州雲龍山水的風采……

景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區南部,規劃控制範圍面積88。9平方公里,其中規劃總面積44.7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5.1 km2,水域面積約7.5 km2。它東依雲龍山,西連韓山,三面秀峯環繞,一面長堤橫卧,湖面與山體連成佳境,翔鳥聲聲,峯巒隱映,湖光山色,相得益彰,三月桃紅柳綠、仲夏荷花吐豔、深秋楓林盡染、嚴冬梅花傲雪,四季風光層次鮮明。擁有云龍山、雲龍湖、水上世界、果樹盆藝、濱湖公園(音樂廳)、十里杏花、劉備泉、季子掛劍台、小南湖、珠山、沉水廊道、漢畫像石、漢王拔劍泉等知名景點10餘處,擁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達12處,形成了“三面雲山一面湖”的自然態勢。經過多年的開發與保護,已成為一個以雲龍山水為自然景觀特色。

若沿湖而行,岸草如茵,柳綠花紅,四月新春,桃紅綻放,柳抽新綠;到了仲夏,南岸一塘荷花剛剛開罷,石榴樹上又是花紅似火;時至深秋,雖有繽紛落葉,也有漫山紅遍的楓林;到了嚴冬,一場大雪,四野皚皚,更顯這一湖碧波和幾點紅梅生意盎然。

雲龍湖和西湖有很多相似地方, 比如二者都跟蘇東坡有關。這位大文豪在徐州當過近兩年知事,為當地百姓做出了很多政績。徐州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在此修建了一座“蘇公塔”,塔高26米,五層八角,金色琉璃裝飾將塔體完全包裹,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極為好看,夜間來臨,塔身被燈光渲染的如夢如幻,自成徐州一景。

杭州西湖有條蘇堤,徐州也有蘇堤,只不過不在湖中,而是徐州城中的一條道路。那時蘇東坡剛到徐州赴任,黃河決口,徐州被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圍困了70多天。後來蘇東坡築堤治洪,水退了,這條蘇堤就成了城中的一條大道保留至今。在徐州黃河古道邊,還有一處“下洪”的地方,傳説為了退去洪水,蘇東坡之妹蘇小妹在此投水鎮退洪水。在徐州當了一年又11個月知州的蘇東坡,近千年來人們一直傳誦着他的勤政愛民。在徐州的飯店,也有一道特色菜,叫“東坡肉”,傳説是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送來的豬肉都堆成了小山,蘇東坡不得已將肉全部醃製,“回贈”給百姓,徐州的東坡肉又叫“回贈肉”。大家請往這邊看,在我們右邊的這座塔,叫蘇公塔,是為紀念蘇軾而建的。

蘇東坡不但喜愛西湖,也是喜愛雲龍湖的,在執政期間多次到此遊玩,他曾經説過,"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則此湖儼若西湖",在他眼裏,雲龍湖水只是沒有西湖清一點而已。他和友人一起在雲龍山上養了兩隻仙鶴,經常在一座亭子前放飛,還在醉酒之後卧在山上寫下了《放鶴亭記》“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至今放鶴亭內依舊有碑文記載。

既然是5A級湖泊,光有人文底藴也是不行的,雲龍湖的風景和顏值同樣無可挑剔,和任何一座城中湖相比都不落下風。這裏山水交融,雲龍山位於東側,珠山位於南側,既可以登高望遠,舒展胸懷,也可以泛舟湖上,感受山河遠闊的自然美感。倘遇到煙雨天氣時,湖面之上時而云霧繚繞,時而陰雨濛濛,如同山水墨畫一般,大有人間仙境之感。

雲龍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相映生輝。一條玉帶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為東湖和西湖,環湖路依山順堤,寬闊平坦,綠柳如茵,鎖繞一湖碧水。湖上景景相望,星羅棋佈,各有千秋。我想大家遊覽完雲龍湖,會自然的發出這樣的讚歎“堤邊盡是垂楊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在湖西岸,那座形若長鯨擊水,極具現代氣息的建築是亞洲最大的淡水魚宮“水上世界”。再往前走就是濱湖公園了,它是一座集觀光、餐飲、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樂園。它的長度為4038米,寬140米,總綠化面積達80%以上。這裏將動與靜、自然天成與人工雕鑿、園林綠地與歐式建築巧妙的搭配在一起,給人一種風格迥異的審美享受。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雲龍湖景區內的濱湖公園。公園全長4038米,寬140米,佔地面積約800畝。公園以迴歸自然為主題,分為東西兩園,東園以動為主,集休閒旅遊與健身娛樂為一體;在青草茵茵與綠樹掩映之間人工作品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各景點高低跌宕,錯落有致,遊樂設施新奇刺激,極富動態之美,綠化總面積達75%以上;西園以靜為主,歐式建築和中式園林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散發獨特魅力,綠化總面積達90%以上濱湖公園內萬人游泳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內湖游泳場,長1500米,寬100米,面積150000平方米,底部以水泥築基,設有深水區、警戒燈、霓虹燈及10500平方米的人造沙灘,可供萬人暢遊其中。

離我們位置不遠處的就是雲龍湖水上世界。水上世界坐落在風景如畫的雲龍湖湖心島上,它造型奇特,象長鯨擊水,又似白豚卧波,洋溢着現代建築雕塑的藝術氣息。豔陽下,在四周山色、萬頃碧波的映襯中。顯得格外秀美。夜幕漸垂,華燈齊放,則變得晶瑩剔透、奪目耀眼,在雲龍湖的夜色中閃爍生輝。水上世界建築造型成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廳二樓“錦繡中華”紫砂浮雕,為全國僅收錄的五個現代建築造型之一。

徐州水上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於1994年8月18日建成。它由淡水魚館和海洋珍稀生物標本館兩大部分組成。徐州水上世界還開展各種表演項目,有海獅、海豹表演,人鯊共舞表演,美人魚表演等。新設立的4D影院,放映高科技動感娛樂電影,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把遊客帶入史前恐龍活動、海底探險、火山爆發等仿真場景的氣氛之中。徐州水上世界設置了遊客參與項目。參與者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戴上防鯊手套,在專業潛水教練的保護下,可潛入到模擬海底隧道內,與鯊魚共舞,和海龜同遊。

即將走入我們腳下的就是龍華橋。龍華橋位於湖南路西段,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7孔連拱橋,其造型與北京頤園十七孔橋一致。全長183米,橋面採用漢白玉飾面,中部橋面隆起,形如彎月。橋形鮮明、生動、富有活力,具有賞心悦目的效果。橋如長龍卧波,陰晴雨雪,紛呈華彩,因珠山即將建龍華寺,橋因寺而名,寺因橋而達,橋寺相映、相得益彰。

現在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雲匯橋。雲匯橋是砌多孔雙道拱結構,橋頭兩側有4個亭子,亭內設置石桌、石凳,人休憩、賞湖。整個建築風格輕盈秀美、玲瓏剔透,帶有明顯的南方拱橋的特橋建於湖南路中段,與雲龍湖、雲龍山相會,朝輝暮靄、雲蒸霞蔚,無不成集;相接,如久別重逢的好友相擁相抱,徐州有海納百川之胸襟;徐州地處四方要千百年來仁人志士風起雲湧,多彙集於此,故名雲匯橋。

走過雲匯橋,往南門望去,那一片秀麗的小湖泊就是小南湖。小是雲龍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位於雲龍湖南岸,其水全部來自雲龍湖,兩者之水從橋下相通,但兩湖之間又被一條道路和綠化帶隔開,所以又可單稱小南湖。整個小南湖景區水面精巧、環湖佈景,以“江南園林”特色的會館藝苑、水鄉人家、小橋流水、名苑流香、荷塘魚藕為主體景觀,形成“靜湖幽園”的中國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觀特色。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位於小南湖鳴鶴洲東的馬鞍橋,名叫解憂橋。這個橋的名字源於西漢時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劉戊之女劉解憂,作為漢家公主和親遠嫁烏孫國,為國家安寧和人民的幸福獻出自己的青春,為此人們用解憂公主命名此橋以表示對她的紀念。

緩步走進鳴鶴洲,我們可以看到,位於鳴鶴洲的中心和制高點的就是鳴鶴閣,同時也是全景區的景觀控制點和視線焦點。通過廣場和台階的設置,將“鶴鳴閣”與“九皋苑”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人聯想起鶴鳴放飛之情,與雲龍山上的東坡遺蹟“放鶴亭”遙相呼應。

前方映入我們眼簾的一座小塔就是蘇公塔。蘇公塔位於雲龍湖東南角一座名叫“金鐙(dèng)山”的小丘上,這座五層八角金琉璃塔,是為紀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蘇扶搖可上。現新增了花崗巖石刻蘇公生平行軾而建,取名蘇公塔。蘇公塔為仿宋建築,高26.17米。每層有觀景護欄,內有旋轉塔梯,跡圖,再現東坡當年行跡。登塔可俯瞰全湖,夜間塔身霓虹反射,更是璀璨輝煌,倒映成金。

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位於雲龍湖東北入口東側的劉備泉,泉上有三讓亭,以喻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接任徐州牧,此泉因此而得名。一泓清水倒映陡崖峭壁,巖石上刻有“劉備泉”三個大字,詩云:“苔遙踏新綠,緩步龍山曲。清泉石罅中,澹澹流碧玉。”所以泉又稱流碧泉,以前水旺的時候,一股清流從石隙噴湧而出,過往行人或張口接飲,或裝瓶帶走,絡繹不絕。如今水源不足了,仍有泉水從石縫間滲出。

雲龍湖風景名勝區以雲龍山水自然景觀為特色,以兩漢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軍事文化為主要內容,集科普、觀光、遊覽、休閒、生態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城市型旅遊景區。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來賓、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熱情好客的徐州人向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徐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兵家必爭之地,其地理位臵乃戰略要地,史稱“北國鎖鑰,南國重鎮”。徐州竹林寺是徐州文化的代表,徐州是八大古寺之一,坐落於徐州市和平大橋東首的駱駝山,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曆史。竹林寺初名青園寺,淨檢法師應邀駐錫青園寺,晉穆帝“敕改”為竹林寺。據南朝梁寶唱所撰《比丘尼傳》記,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髮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淨檢俗姓仲,名令儀,彭城(今徐州)人。洛陽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徐州竹林寺則是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於20__年9月落成開放,明道法師應邀住持,有效展現中國名寺風貌。全國有數十座竹林寺,興廢程度不一。

全縣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觀音閣、中國第一比丘尼紀念堂、竹林寺中醫藥研究所、三座碑亭、南北山門等五組建築。下面請大家跟我走進竹林寺,一覽竹林寺的魅力。

旅遊路線

從南山門上,有三個理由。

如果你是初次來漢文化景區,建議你從南山門上。原因

有三,竹林寺景區位於漢文化景區的北部,瀏覽完一期的景觀後,你的位臵正好位於南山門;二是從南山門上,根據建築位臵的設計,便於你層層遞進了解竹林寺文化;三是考慮到體力,瀏覽竹林寺是要爬山的。

南山門的門前廣場就是淨檢法師的法相,底座內外各有24瓣蓮花,象徵24歲出家。 南山門是殿堂式的,供奉着兩尊金剛力士。早期佛教的金剛力士只有一尊,後來中國人喜歡對稱,就又添了一位。他們的職責類似於“傳達室”看門的衞隊長。

往上走便是天王殿了,中間供奉着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根據五代時寧波奉化 契此和尚的模樣塑造的。相傳,契此和尚是個天氣預報專家,只要人們看到他腳穿濕布鞋,第二天肯定下雨。

過了天王殿,便是三聖殿。這裏主要是供出家人唸佛修行的場地。殿內供奉的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108種麻煩,到這裏盡除。

從三聖殿往西,就是劉英笮融紀念閣,這兩位都是為徐州佛教做出貢獻的人,楚王劉英是劉秀之 子,晚年信奉佛教,開創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地區佛教流傳的局面,也使得徐州成為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城市之一。 東漢末年,笮融參加黃巾起義失敗後,投靠徐州刺史陶謙。他信

奉佛教,在任期搭建佛寺,寺廟之大可容納數千人。

紀念閣一側是鐘鼓樓。佛寺鐘鼓的敲法是有講究的,所謂晨鐘暮鼓,就是説,早晨先擊鐘,以鼓應之;晚上先擊鼓,以鍾應之。早晨敲鐘要在破曉前連擊三遍,每次緊鍾18下,慢鍾18下,反覆三遍,共108下。

為什麼要108下?據説是因為人有108種麻煩,鐘鳴108響,盡除人間煩惱了。

291級台階,你可以數一數 往上,便是大雄寶殿了,拾階而上,共291級台階,象徵着淨檢法師公元291年出生。291台階,共分為七段。 在大雄寶殿的正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

往西,至淨檢法師紀念堂,堂內供奉有淨檢法師坐像。 往東,繞大雄寶殿後至觀音閣。觀音閣通高23米,內設樓梯,可供遊人登高望遠,俯瞰整個景區及主城區。整個山林的改造和綠化小品以竹子為主,15萬株竹子連片。

瀏覽完觀音閣,可至北走,穿行於竹林之間經北門下,觀看北門牌坊。

竹林寺中醫藥研究所

徐州竹林寺立下弘揚佛家“大五明”(琴、棋、書、畫、醫藥之修行)、繼承千年佛醫文化、攀登佛學高峯、光復徐州竹林寺昔日輝煌之宏志,故自重建以來,一直致力於宗教文化與慈善事業的傳播與發展。徐州竹林寺創建慈善

中醫門診——“竹林寺中醫藥研究所”即是弘揚佛教“大五明”之醫方明,恢復徐州竹林寺佛醫文化,借醫弘佛、普濟眾生之體現。徐州竹林寺此舉亦使數千年沉澱的女科中醫文化能重現人間,為祖國佛學、醫學等寶貴的傳統文化產業、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盡綿薄之力。

這一舉動同時也受到了徐州政府的支持和認可,同時徐州竹林寺也就獲批為“竹林寺中藥研究所”。竹林寺中藥研究所是慈善中醫門診,乃徐州竹林寺為女性患者“施醫贈藥”之道場,徐州竹林寺借其弘揚佛道,普渡眾生,延續千年佛醫文化。門診所製藥品皆源於竹林寺女科千年婦科中醫祕方,諸祕方由竹林寺僧醫衣缽相傳至今,歷經千年臨牀驗證,療效卓著可靠。(可在網上查詢)

尊敬的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工作到此結束,經過短短的相處我們已成位朋友,對各位的配合深表感謝,我希望大家能記住今天、記住竹林寺、再來朝拜觀光還願。下面大家自由參觀,祝大家心情愉快。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10

一、景區簡介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徐州漢文化景區。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京滬線,北迄駱駝山,佔地面積1400餘畝。景區分漢代物質文化遺存展示區和漢傳佛教遊覽區。整個景區“有俑有陵有漢畫、有山有水有古剎”,呈現為一部立體的漢代史,成為集“兩漢三絕”為一體、國內最大的漢文化主題公園和國家4A級精品文化旅遊區。

二、漢文化廣場

現在我們來到漢文化廣場。廣場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90米,佔地18000平方米,採取規整莊嚴的中軸對稱格局。其空間定位以東西為走向,依次佈置了入口廣場、司南、兩漢大事年表、歷史文化展廊、辟雍廣場等景點,終點矗立漢高祖劉邦的銅鑄雕像,構成完整的空間序列。

廣場的鋪裝以仿製的漢磚為主要材料,圖案取漢代畫像中常見的勾連雲紋等裝飾圖形。兩漢大事年表四周設計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僅可以與石材形成一剛一柔的對比,更成為兩漢文化廣場中將各個景點聯繫起來的手段,而且水體在園林廣場設計中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遊客可以從中感受到“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恢弘氣魄,領略兩漢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

廣場的設計猶如一段立體空間化的漢賦,通過“起”、“承”、“轉”、“合”四個章節,抑揚頓挫、弛張有度,將漢風古韻自然呈現出來。

三、獅子山楚王陵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處於漢文化景區核心區的獅子山楚王陵,這是江蘇省發現的最大的一座漢墓,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wù)的陵墓,總面積達850平方米。

這座楚王陵鑿山為葬,工程浩大,結構奇特,由天井、內墓道、外墓道、主墓室以及內部的12件墓室構成。位於其西側的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象徵着衞戍(shù)楚王陵的部隊。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其中包括國內出土的一件玉片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玉卮(zhì)、金腰帶扣等,工藝精絕、令人歎為觀止。該墓的發掘被評為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四、王后陵

在位於楚王陵南側的羊龜山,據推斷為楚王王后之陵墓。兩座地宮呈正南北走向,相隔百米,屬於漢代墓葬形式中典型的“同塋(yíng)異陵”。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複雜性,暫未正式發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后墓的形制結構。

五、車馬出行廣場

現在大家所處的位置,是位於漢文化景區南門外的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廣場佔地19000平方米。羣雕長50米、寬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崗巖為基座,採用銅像與花崗巖像相結合的表現方式。

雕塑創作依據歷史資料,以局部節選的方式作為雕塑創作的基本元素,同時定位於楚王作為諸侯王出行的等級規格,與楚王陵呼應。羣雕主要描述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的場景,由8匹銅馬、3匹石馬、9個銅人、2個石人組成。3個騎馬武士在前開道,楚王坐着由4匹馬拉的馬車居中,宰相乘馬車、2個騎馬武士護衞在後。整組羣雕,坐落在廣場正中心,坐西朝東。

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創作“車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顯了漢文化的深厚底藴和歷史地位,在深化漢文化景區內涵的同時,又成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標誌之一。

為扮靚羣雕周邊環境,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共栽植大規格朴樹、香樟等喬木300餘株,同時還栽種了櫻花、紅楓等花灌木。

六、漢兵馬俑博物館

現在我們來到了漢兵馬俑博物館。漢兵馬俑博物館新館是在漢兵馬俑遺址上建設的。採用“甲胄變形”的建築理念,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前廳正面擺放沙盤模型,以縮微的形式將整個景區進行展示。展廳主體設計為兩層,分為“漢兵馬俑遺址大廳”和“軍事展廳”兩大部分,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主體呈長方形,屋頂為仿漢四坡頂,入口兩片“L”形長牆形成通道,南、西、北三面環以高檔土牆,從外觀上看,整個建築的一半像掩藏於地下。4000多件神情各異的兵馬俑,被擺放在四條佈局緊湊而又合理的俑坑中。三條東西向兵俑坑是主力,由步兵和車兵組成。一條南北向俑坑是後衞,以警衞為主。

在西北方向125米處,還有兩條車兵和騎兵俑坑,類似於機動部隊或快速反應部隊。由此可見,獅子山漢兵馬俑是漢初楚國軍隊的縮影。

七、水下兵馬俑博物館

前方就是著名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從遠處看去,它是一座仿漢覆鬥形建築,內部則是兩層結構,從一段樓梯下去,現在我們已經身處於水面下兩三米的空間。五號坑由專家復原了當年的發掘現場,馬俑和騎兵俑也都是模具分段燒製,我們看到這裏的馬身、馬尾、馬耳朵都還四處分散,可見當時時間匆忙。六號坑則展示了一個複製的騎兵軍團,這些騎兵是按照原件放大一倍的比例來製作的,體現出西漢早期騎兵部隊的氣勢。

八、漢畫石長廊

繼續往東走,在位於獅子潭水面東側的漢畫像石長廊,我們將會看到漢畫像石博物館。長廊全長約300米,是國內第一座以“漢畫像石文化體驗”為主旨的博物館。

展廳分為三個區域:動漫展示與休閒區、漢畫像石及拓片模擬製作互動區、漢畫像石精品展區。其中堪稱國內第一的以漢畫像石圖案為體材的動漫影片,創造了漢畫像石文化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以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漢代現實生活場景,使遊客身臨其境。並以現場互動的形式展示漢畫像石雕刻、拓片製作、印章篆刻及書法題跋。通過互動參與項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遊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廳外還分佈了“車馬出行組團”、“戰爭比武組團”、“生產生活組團”、“神話世界組團”等四個漢畫像石組團,真實再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漢代人的精神氣質和審美追求。

九、漢文化交流中心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漢文化交流中心。中心借鑑了漢代建築的神韻,開闊的廳堂容納了漢畫像石雄渾闊大的漢家氣韻。這裏所展出的精品漢畫像石,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和對神仙的嚮往,畫面上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獸;有民間傳説的大禹治水,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仙羽人、崑崙山上的西王母;有九頭人面獸、三足烏、九尾狐、連理樹等人們想象的神仙世界之物。第二類是反映當時現實生活的畫像,其中包括皇親國戚、貴族富豪的生活場面,如車馬出行、捫昔、宴飲、對弈、樂舞、迎送賓客、樓堂建築等。通過石刻藝術畫面充分展現出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被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譽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十、劉氏宗祠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劉氏宗祠,劉氏宗祠是一仿古建築,其中陳列有漢朝各帝以及政治、科技、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傑出人士的生平事蹟、文物、文獻等,讓遊客領略博大的漢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宗祠是宗法的產物,又是家庭、宗族和國家相聯繫的紐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只有天子和一定品級的臣子才有資格設立祠廟祭祀祖先。古代族權和政權是合在一起的,因此宗祠又起着鞏固政權的重大作用,所以國家就從政策上、觀念上把宗祠的地位肯定下來。我們今天建造劉氏宗祠當然不是為了祭祀劉氏祖宗,而是尋求漢文化的淵源。

十一、竹林寺

此刻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竹林寺。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我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法師是徐州人,生於西晉末年(公元291年),24歲出家,70歲圓寂。徐州人民為紀念其功績,東晉永和年間在東郊獅子山上修竹林寺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曆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的竹林寺順山而建,規模宏大,為徐州八大寺之一。後歷經戰亂,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紀中期日寇侵華,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剎毀於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尤其韋馱菩薩在抗戰期間神祕顯身,戰後又從日本回歸的奇聞佚事,更凸顯了特別的文化價值和傳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上,屬於典型的“山上寺”。漢傳佛教遊覽區包括竹林寺內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鐘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的風物,集中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竹林寺今後的發展將圍繞特別研修、農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

各位遊客,徐州漢文化景區講解就到這裏,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11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幹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後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歷史勝蹟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蹟之外,項羽“戲馬台”、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蹟遍佈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着城,城環着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雲龍山、雲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將城市裝點得雅緻秀麗,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藴、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徐州導遊詞範文 篇12

徐州位於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公路四通八達,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設市,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雲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63平方公里。總人口900多萬,年平均氣温14℃。

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江蘇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出生地和發跡地,數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除此之外,漢皇祖陵、項羽戲馬台、楚漢鏖戰的九里山古戰爭遺址、霸王別姬處、虞姬墓、以及劉邦榮歸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風歌》的歌風台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遺存還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鶴亭、黃樓、東坡石牀、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關盼盼的燕子樓、北魏大石佛、蘇北第一寺—興化寺、以明清民居為特色的民俗博物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等。

徐州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雲龍湖水質清澈,彷彿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南部。綠波層湧的泉山森林公園、玉帶迴轉的故黃河風光帶、臨波倚翠的雲龍湖濱湖公園以及多條景觀路工程,使徐州披戴着一襲醉人的錦山繡水。

徐州市旅遊設施配套完善,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總收入不斷增長,正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