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導遊詞介紹贛州(通用20篇)

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

各位旅客: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通用20篇)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江西省南大門,千里贛江第一城——贛州參觀遊覽,不知大家以前有沒有來過贛州,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又稱贛南,也是贛江的上游,章貢兩江在城下匯合成贛江,是贛江源頭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當中保存文物古蹟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蹟為主,並且不乏全國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巖)孤品(宋城牆、福幫溝)是我國當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關專家學者稱贛州是一座“宋代歷史博物館”因此又被稱之為宋城贛州;1994年,國務院將贛州列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

贛州,是一座設置於西漢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在東晉永和五年(349年)的時候,贛州城成為南康郡的郡治,成為贛州城作為贛南政治、經濟、軍事中的開端。隋朝開皇九年南康郡改為虔州,南宋紹興二十三年,改虔州為贛州,這一名稱從此沿用至今。從漢高祖六年設立贛縣有了行政建制後,一直到唐代,贛州城都是一個重鎮;唐代時期開通梅嶺驛道後,這裏成為“五嶺之要衝”,“閩粵之咽喉”。到了宋代,國都南遷,經新疆出境的絲綢之路受阻,中原的貨物運往外國改由水路,通過大運河,進入長江,然後過鄱陽湖,溯贛江而上,進章江到達大餘,經過梅關古驛道,再到南雄湞江上船,經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轉歐亞各地,因此贛州就有了“水上絲綢之路”之稱。一時期出現“商賈如雲,貨物如雨”的空前繁榮景象,當時贛州城被列為全國三十大名城行列,成為南方經濟、文化的一個重鎮。

1949年8月14日,贛州城解放,時至今日,贛州城仍為贛州市人民政府的駐地,贛州市現設一區轄二市十五縣,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有800多萬,佔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轄的面積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級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內有2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和瑤族等;贛州氣候温和濕潤,屬於亞熱帶季濕潤氣候,年均温度僅18.5℃;贛州東鄰福建,南接廣東,西連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撫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溝通長江經濟區與華南經濟區的重要紐帶。解放初,贛州的城區面積不過3平方公里,之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面積迅速發展到今日的3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南移東擴”的發展思路,到20__年,贛州城區面積將擴展到50平方公里,從而進入大城市的行列。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2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海上仙都”太姥山。我是___旅行社導遊___。

我們今天所要遊覽的太姥山風景區位於福鼎市境內東海之濱,這裏有雁蕩、武夷山水之秀美;有黃山、泰山石霧之奇幻;有嶗山、北戴河的海韻沙情;有普陀、武當山的佛蹤道跡。這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走,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太姥山原名才山,相傳堯帝時有一女子種蘭于山中,在她得道成仙時,恰遇堯帝乘舟至此,見她容貌與自己母親十分相似,就封她為太母,呵,她可是成功上演了一出“名人模仿秀”的古代版本,才山也從此改為太母山。漢朝時,太母山被封為三十六名山之首,正式改名太姥山。

太姥山景區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游覽面積100平方公里。它三面臨海,一山獨秀,山上有54座峯、45塊石、100多個洞,一共360多個景點。它以石奇、洞異、峯險、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古人贊曰: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1988年,太姥山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今天我們主要遊覽國興寺,夫妻峯,璇璣洞三個景點。

説話間,車子已經到了太姥山腳下,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隨我下車。看,這就是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國興寺,始建於盛唐時期。據史書記載,當時寺廟規模宏大,僅石柱就有360根之多,可以想像當時的寺廟是何等的堂皇壯觀。可惜後來廟宇屢遭兵焚,香火幾度興廢,最後寺毀於宋,如今只剩下中殿這7根石柱,看,它們雖然歷經滄桑,仍儀態超然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孔武立德的精神,在風雨中千年佇立。

福建風景景區導遊詞5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___旅行社的導遊員___,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___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無錫梅園!

梅園位於無錫西郊的東山和滸山南坡,距市區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園內遍植梅樹,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公園。園林設計者根據地勢高低,結合梅園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園內還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軒、招鶴亭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

無錫梅園,全名無錫榮氏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梅園,距市區7公里,位於無錫市西郊東山、滸山和橫山。面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峯,以梅花馳名,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  解放前曾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私家花園梅園以梅花兒馳名,現有面積812畝,其中梅林佔56畝。梅樹5000多株,梅樁20xx多盆植梅數千,多為果梅.花梅有銀紅、假硃砂、骨裏紅、素白台閣、小綠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曆史。建國後,梅樹的數量和品種均逐漸增多.園中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xx多盆,品種近40個,不少是從蘇州、常熟、揚州、杭州、成都、武漢、安徽引進的。  着名的有素白潔淨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粧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硃砂梅,有濃豔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盤曲矯若遊龍的龍遊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虯枝倒懸、枯樹老幹、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

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

念劬塔是梅園的點睛之筆,也是梅園的標誌性建築。該塔八角三層,高18米,建於1930年,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母親石太夫人而建的紀念性建築,以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年,榮宗敬、榮德生先生的母親石氏80冥壽,特地建造這塔,以示紀念。初次擬名為“念慈塔”,恰巧錢振鍠先生來梅園賞梅,榮先生請錢先生作文書寫塔記。錢先生向榮德生先生提出建議,改塔名為“念劬”。他説:取《詩經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勞”之句,以示對父母的懷念。又取《詩經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之句,又包含紀念母親之意。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4

祖山位於秦皇島青龍縣境內,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峯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羣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峯天女峯,海拔1424米,略遜於泰山。登上天女峯,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羣山,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卻是泰山所沒有的。遊人回來説祖山有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當代詩人臧克家老先生以“畫境詩天”贊之。然而祖山卻名不見經傳,或許它的美正是要我們去發現、去印證.

從祖山園區東門進去,蜿蜒十餘里,就到了傳説中的畫廊谷口。我們停下腳步,滿目望去是嶙峋稜嶒的崖壁,是蒼茫危懸的怪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裏會有令我們心旌動搖的美景嗎?會有令我們流連忘返的仙境嗎?轉過谷口,竟是一潭清澈明亮的溪水最先迎候我們,水面上搭建着成直角拼接的幾十根圓木,這就是縱橫橋了。看着這純淨見底的山溪水,我們的心也彷彿被盪滌了。在城市裏我們每天注重的苦苦追尋的無污染的水,在這裏卻是可以盡情地嬉戲呢。

祖山,大約是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年提升、斷裂、風化、剝蝕等地質地理過程形成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段,渤海以北諸峯皆以此山分支盤撥,意羣山之祖而得名。

祖山,山勢跌宕,峯巒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稱,是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夏季風涼氣爽,雲蒸霞蔚;秋季紅葉滿山,野果飄香等病症季銀粧素裹,玉樹瓊花,被譽為“塞北小黃山”。

山勢雄偉,羣峯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峯達二十多座。主峯天女峯,海拔1428米,是秦皇島港顯著的航標;奇樂峯(響山),海拔1360米,四周懸崖峭壁,山體裂縫縱橫,山風掠過如管絃,奏出悦耳的樂章;香瓜峯(香瓜頂),海拔1200餘米,南坡是百畝天在草甸,東坡是天然次生林帶。此山坡緩頂圓,如同“香瓜”;背牛頂,四周絕壁,高不可攀;八仙峯(八仙頂),懸崖怪石環繞,在雲海的湧下如林海蓬萊。

石奇谷幽,姿態萬千。祖山山體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下,形成許多絕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情人谷”,溪水常流,瀑布成羣,碧潭珠串。兩壁時而峭壁凌空,時而坡緩林密,時而幽暗深邃,時而袒胸露懷。穿林入谷,曲徑通幽;“畫廊谷”,北岸奇險,崖頂怪石林立;南岸鬱鬱葱葱,藤蔓纏繞,繁花似錦;溝底巨石疊卧,清溪繞流,遊人步行其上如鳥越石,俗稱“三千六百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祖山的峯巔溝壑雕塑了很多擬人似獸的奇巖怪石,現已考察發現的有60餘處。《西遊記》中的“唐僧盼徒”、“八戒尋兄”等怪石在北天門集中體現;《紅樓夢》中的“李紈教子”、“太虛幻境”、“金陵十三釵”等奇巖散佈在天女峯腳下;“伯牙彈奏”、“子期聽琴”在北龍潭飛瀑兩岸對峙;“山字峯”、“神龜探海”、“仙女雲牀”,更是惟妙惟肖;“五人嶺”聳立路旁;“鷹嘴巖”昂首雲頭;“金孔雀”霧中飛舞;還有“靈芝石”、“秀才觀榜”、“龜兔賽跑”等神行畢肖的象形奇石隨處可見。

溪水繞流,瀑布成羣。祖山地處燕山多雨帶,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水資源異常豐富。經考察較典型的瀑布有九處,除西面的“白蛇吐布”和南面的“箭坑”外,其餘均分佈在北龍潭附近。“白蛇吐布”落差80米,坐落在花果山景區盾、箭二峯之間。每到冬天龍口往往結成冰壩,瀑布停流,當積水加深壓力增大,瀑水又衝破冰壩噴湧而出,狀如“白蛇”吐布;“北龍潭”瀑布落差60米,絕壁青苔滿布,龍口噴玉吐珠,景色十分壯觀;其他諸如“姐妹潭”、“三跳潭”、“黃龍潭”、“黑龍潭”等瀑布姿態各異。

花香林鬱,氣候宜人。祖山植被茂密,覆蓋率在96%以上,植物物種多達260多種。杜鵑、錦帶、東陵繡球等山花5月前後盛開,6月開放;稀有花卉“天女木蘭”生長在海拔千米陰坡處,以亂石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氣清淡,高潔素雅。

祖山東南面臨渤海,夏季受海風影響較大,七月份平均氣温低於23℃,無蚊蟲叮咬,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5

歡迎到我們蒼巖山來遊覽觀光,我是這裏的導遊員×××,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蒼巖山的概況。蒼巖山位於井陘縣南部屬太行山區。據説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蒼巖山約形成於30億年前的幾次造地運動,(如阜平運動、呂梁運動等),景區內山體層次分明,巖石結構以片麻巖、火成巖、變質巖及玄武巖為主。這裏山勢陡峭,集五嶽之雄險,透峨嵋之秀幽,連五台之瑞氣,浮普陀之祥雲,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賦詩“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蒼山。”來讚美這裏的風光。同時也被稱作是太行山中的一顆明珠,吸引着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考察、觀光。蒼巖山以山雄、谷幽、林秀、樓絕、檀奇於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1994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景區。

蒼巖山的主要景觀為三絕、十六景,分別是:三絕:橋殿飛虹、壁澗靈檀和山腰綺柏,十六景分別為巖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蹬梯雲、峭壁嵌珠、橋殿飛虹、空谷鳥鳴、絕巘回欄、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谷藏幽、爐峯夕照、竅開別天、陰崖石乳、山腰綺柏,沿着步遊路,我們一會逐一介紹。大家請跟我來。

(山門前小橋:)這是蒼巖山十六景之一,叫風泉漱玉。這條小溪叫白鶴泉,繞山門而過,河灘卵石點點,河內水光鱗鱗,在夏秋季節,小螃蟹、小魚蝦在水底石縫中穿梭,而潺潺流水將河底沖刷得乾乾淨淨,故名:風泉漱玉。從佛教上來看,這裏應該是敬香客人洗漱的地方。一般來講,入佛門前要沐浴,要戒齋。有些香客,可能因多種原因未能及時沐浴,到這裏後,從水面上走過,雖然水未濕身,也算是經過了水的洗禮,乾乾淨淨入福慶寺吧!山門牌樓:這個牌樓建於清代,為重檐斗拱式建築,它高11.2米,長7.8米,採用九廊、八柱、三架架、七檐九鬥形式建造,整個建築沒用一棵鐵釘,經歷了1996年和20xx年兩次大的洪水“洗禮”,仍然完好如初。不能不讓人佩服當時的工藝水平。大家再請看牌樓上這塊匾額,上書“蒼巖山福慶寺”是李苦禪老先生在1988年遊覽蒼巖山時所題,這也是李老先生的絕筆,因為李老先生從這裏回去後,不再動筆,時隔不久老人家因病過世了,所以我們稱其為“李老絕筆”。“福慶寺”寺名為宋真宗所敕封。據碑文記載,蒼巖山原名為興善寺,為禪宗臨濟一脈。北宋年間,有一僧人詮悦在五台華嚴寺出家,於鹹平五年(公元997年)到蒼巖山,他見此地古寺荒廢,破敗不堪,遂立志重修廟宇。他住巖穴,化善緣,開道路,塑佛像,使古寺為之一新。後聽説真宗帝在譙郡(現在河南省境內)巡遊,詮悦大師冒死求見,歷數蒼巖山的秀美,寺廟的雄偉,香火的旺盛,請求真宗賜名。真宗為詮悦的誠意所感動,下旨考察蒼巖山。當時縣令張獻可帶人考察後,如實上奏。於宋真宗大中祥符7年(公元1020xx年)敕封寺名“福慶寺”沿用至今。(宋真宗為趙桓)(山門:)大家請看大門兩邊,有兩幅對聯,其一呢,是:“蒼巖勝境觀音道場”。那位説了,觀音道場應該是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呀,為何蒼巖山又成了他的道場呢?這裏待各們看過蒼巖山後就會有所領悟,這裏我不再細説,一會兒給大家解釋。另一幅對聯是:“峭壁懸空處梵宮琳宇鄉”,梵宮、琳宇都是佛教用語,它的意思是指蒼巖山  這裏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傳頌佛法的好場所。好啦,咱們先進去吧!

(在全景圖前向大家交待一下行進路線。)請各位拿好各自的門票,排隊檢票,進山後要注意,保管好門票,我們這裏景區禁止吸煙,哪位朋友需要吸煙的話,請您忍耐一下,沿途我們設有休息和吸煙的地方。我們的右側為蒼山書院,十六景的第二景,叫書院午蔭(可簡單介紹)這是書院午蔭,這個小院始建於明代,中葉是過去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地方,它建於一個獨孔石橋上,早先橋下涼水常流,夏日翠木掩映,在這裏讀書,確有“日光不到望晨夕,絕似丹丘小洞天”的景色。(魁星)這個相貌醜陋,略帶猙獰的人物為魁星,您看他左手提鬥,右手得筆,單腿獨立於一隻鰲頭之上,從其神態上可看出,他掌管着讀書人的事情,人們常説,某某人才高八斗,可獨佔鰲頭,並被點為狀元等等,都是受其點化,可以説在星宿之中,魁星就是點化讀書人的最高長官了。據説讀書人拜拜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金榜題名了。哪位有興趣可以試一試,應驗了可要記着回來還願喲!(碑房)碑房中擺放着十餘通石碑,多為重修碑或佈施碑。蒼巖山共有記事碑、佈施碑、詩碑等165通,其中:佈施碑佔90%,最早的碑為宋碑,有兩通,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國及其他碑12通。(可簡單帶過。)(戲樓坪)簡要介紹,只提蒼巖山的戲樓沒頂的來歷。(猴祖師):講皇姑巧佔蒼巖的故事。

傳説當年皇姑到蒼巖山後,看中了蒼巖山南山的這塊風水寶地,但同時看中這裏的還有道士志公。即然都看好了這裏,佛道又不能同居一山,公主就和志公商議,第二天的辰時登山,誰先到達山頂誰就在此修行。到了晚上,公主睡不着心想: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比得過人家身強力壯的志公呢?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時候,面前出現了一隻猴子將公主的隨身包袱搶走,轉身鑽進了樹林,蹤跡皆無。公主心裏更着急了,我都落難到如此地步,一隻猴子也來欺負我。她傷心地哭了。哭着哭着天亮了,與志公約定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公主強打精神開始登山。再説志公道士,一看到了辰時,仗着身強體壯,奮力登山,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空地上插着一柄長劍,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丟失的那把佩劍,他上前一把拔出劍來,立刻傻眼,在劍的另一端插着一隻女人的繡花鞋,志公見此,仰天長歎:“天意呀!天意!”於是他轉身下山,在對面山上建起了志公寺,把蒼巖山讓給了公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都是那隻猴子的功勞。搶公主包袱的猴子是一隻靈猴,他搶了公主的包袱後,又偷走了志公隨身的佩劍,並把公主的繡花鞋插在劍上,埋在了志公登山的必經之路,志公一看到有女人的繡花鞋就認為公主已先到了山頂,所以他就不再向山頂爬了,而是另擇修行地了。猴子一看志公走了,便叫來了一隻老虎,馱着公主登上了山頂。所以在蒼巖山的這座小廟裏供奉的就是那隻靈猴,這也是蒼巖山的獨到之處吧!萬仙堂:內供奉着財神趙公明及神醫華佗、孫思邈。(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中國古代主管學問、文章、科學的神,在道教系統中地位較高,管上天仙籍,人間禍福,地獄輪迴,被稱作是“帝君司命之神”。他與魁星的區別是,文昌屬道教範疇,而魁星衙星宿(宿命學)範疇。

好了,下面我們去看一下蒼巖山的第一絕,碧澗靈檀吧!

在蒼巖山的這個深澗中,長着成千上萬棵青檀,當地人稱之為白檀。這在我們北方地區,僅蒼巖山所獨有,而且有關林業專家曾試圖將其移植,但目前尚未成功。

我們説它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生的地方絕,這些檀樹全部生長在少土少水的地方。一會大家可以看到它們有的依壁而生,有的劈石而長,有的生於亂石叢中,有的乾脆抱石而立,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能夠枝繁葉茂,繁衍生息不能不讓人稱奇叫絕。

二是它的形態絕,在蒼巖山的檀樹中,您不會找到兩棵形態基本一致的檀樹,它各個象是一棵盆景,點綴在山腰,形態各異,名稱各異。

三是它絕在無皮無心,這些樹長到一定的樹齡就變得無皮中空,供人觀嘗,這些樹無皮無心,傳説和蒼巖聖母三皇姑有關呢!(講一下掛破裙裾的故事)

從植物生現學上看,它其實是一種適者生存的具體表現。

它的根部全部紮在深的石縫中,吸取養份和水份,遇到乾旱年份,水份較少,它生長得較慢,在雨水較大的年份生長的較快,因此造成了樹身年輪的大小不一及木質的疏鬆、密實度不一,在樹齡較小的時,所消耗的養份較少,所以它的樹皮較厚,樹幹不易開裂,長到一定的樹齡後,所需水份、養份逐漸增大,蒸騰作用日益增強,為了給葉部提供更多的水份、礦物質、植物(檀樹)就採用增大表皮的自我保措施,較厚的皮變得很薄,木質部還逐漸開裂,形成了表面光滑,中間空心的樹幹。就是我們  所説的無皮無心的樹了。

老人檀

這是一棵有着千年樹齡的檀樹,它表面疙疙瘩瘩,中間卻是空心的,可以容一個進去,在此合影留念會使您象這棵檀樹一樣充滿智慧,健康長壽。

詩云:老態龍鍾似老翁,春秋幾許問誰人。

虛懷若谷經風雨,自在山林自在生。

金蟾檀

枝雕金蟾峭壁向,丹青繪出愈神傳。

遊人若知檀林早,金蟾陽壽有千年。

抱石檀,又稱果老檀。傳説張果老騎驢遊蒼巖山時,將其座騎拴在此樹上,調皮的小驢貪吃樹下的青草,不小心把樹拉倒,張果老便搬來五嶽之石支起樹幹,又引來四海之水精心澆灌,此樹得以成活,您若不信可仔細看看,樹幹上還有韁繩印呢!

正是:古檀抱石不計年,盤根錯節石罅鑽。

採精化氣真魂在,長生石上有名傳。

鴛鴦檀

這兩株檀樹名為鴛鴦檀。傳説古時候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私下定了終身,但女方父母一直不同意這樁婚事,並將女兒許配給了一家財主,在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把意中人叫了出來,來到蒼巖山,雙雙從懸崖上跳了下來,以身殉情,第二年這裏便長出了兩株檀樹,而且長着長着主幹逐漸向對方傾斜,逐漸長到了一起。人們説這是那對男女的行為感動了上蒼,上蒼特許二位在陰間成了夫妻,這兩株檀樹也就成為其在陰間的化身。

這個傳説真實與否姑且不論,單看這兩株檀樹老樹在1986年時遇雷起火,後又在根部長出了兩株新樹,奇的是長着長着這兩株就又靠在一起了,您説奇嗎?

在此我祝願咱們團中的各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用這樣的詩句讚美鴛鴦檀

兩檀纏綿連理枝,恰似鴛鴦戲水時。

情緣只在造化數,地久天長無限期。

(跨虎登山)

(十二生肖處)這裏大家可以稍做休息,抽煙的同志可以抽一口了。

請大家抬頭向上看,連續三座橋,凌空飛架,橋上建殿,這就是被稱為我國三大懸空寺的福慶寺,這也是我國目前最險的懸空寺。這個景觀叫橋殿飛虹,這也是我們蒼巖山的第二絕了。楚圖南老先生稱讚這裏是“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不過要看橋樓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要爬過前面365級台階,方能一睹芳姿。當然,爬這365級台階,需要一定的體力,大家權當是鍛鍊身體,同時這也是我們蒼巖山送給您的365個祝福,祝您天天有個好心情,日日有個好身體。

(王靈官)

也叫靈官王元帥,在民間崇奉為護法尊神,用於守護宮院,驅邪鎮魔。

它的上方為避水珠,變稱峭壁嵌珠,為蒼巖山的山靈所在。

(天王殿)好啦,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來到了“仙界”,在這裏可以稍稍休息。

這就是小橋樓殿,據考證要早於前面的大橋樓殿。請看這幅對聯,上聯是“殿前無燈憑月照”,下聯是“山門不鎖待雲封”。這就是蒼巖山景色的真實寫照。

這裏的塑像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叫“護法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剛。據説在須彌山腰有一座小山,名為健陀山,此山有四座山峯,四大天王分住其上,而且四大天王各領二十八部夜叉大將,各護一方天下。

東方持天王,名為多羅吒,身為白色,披掛甲胄,原左手拿刀,右手執弓,後改為手持琵琶,“持國”意為慈悲,護生,琵琶原意為用音樂來感化人。

南方增長天王,叫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寶劍。“增長”意思為讓眾生增長善根,持寶劍,目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廣目天王,叫毗留博叉,身紅色,着甲胄,帶長刀,左手託寶塔,右手握傘。“多聞”指他福德聞名四方,手持寶塔、寶傘,以制服魔怪,保護眾生財富。

以上四王簡稱東琴、西蛟、南劍、北傘。

這四大天王都是維護佛界的四大天王,但後來在人間賦予了他們新的含義琵琶象徵“調”,南方劍象徵“風”,蛇象徵“順”,傘象徵“雨”,合起來為“風調雨順”,暗示着五穀豐登之意。

在我國古代小説“西遊記”中,把他的説成護持天宮天門的,在“封神演義”中又將其描寫成了魔家四將死後所封的神,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四個名字:魔禮青、魔禮海、魔禮壽、魔禮紅。

好了,看過了小橋樓殿和四大天王,咱們還是去咱們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橋樓殿吧!

這座橋樓殿凌空飛架於距地面48米的懸崖絕壁上,下面建橋,橋上築殿,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能不説是天工巧奪。

據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老先生考證,此橋的形式與趙州橋的結構完全一致,均為單肩式拱橋。建築年代約為隋代,上面的宮殿為後人所建,約為唐代。

該橋全長15米,寬約8米。橋的拱高為2。8米。從力學的角度看,拱橋承重要較平板橋效果好,但此橋上因有殿,此殿重量及遊客滿載時,總重量約在35噸左右,按此推算,橋的拱記應在3。5米到4米之間,可該橋拱高僅2。8米,承受了如此大的重量,且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淋、地震、洪災等自然災害,至今完好,不能不説是建築學上的一個奇蹟。

另外,這個橋建在兩山這間,在一千多年前,無大型起重設備,它是怎樣建起來的呢?

傳説,是魯班修了這座橋,魯班接受天命,要在蒼巖山修一座橋,建築材料和人都找好了,就是想不出如何搭才行,一日他正閉眼小憩,就看見一個老頭趕着一羣牛上山,有幾頭牛不聽話,只顧低頭吃路邊的青草,上山的速度很慢,老頭只得用鞭子狠抽這些貪吃的牛,嘴裏還嘟囔“打你個柴牛,打你個柴牛,叫你貪吃”魯班一睜眼,眼前什麼都沒有,原來是做了個夢。魯班心想,這是上天派人給我託夢,要我用柴搭成牛拱建橋啊!於是就從周邊的山上砍來樹枝,搭拱建起了這座橋。所以,這座  橋起初叫柴樓殿,後人根據其造型改名為橋樓殿。

其實據我們考證,這座橋確實是用柴禾搭起拱形,當時修建此橋的工匠們,砍來了樹枝,將它們堆放在山谷裏,利用冬季寒冷季節,在樹枝上潑上水,使其牢固地連在一起,然後再進行建設。那位説了,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能和泥搞建築嗎?哎!對了,這座橋絕就絕在沒用一滴水,沒用一杴泥,全是幹打磊建起來的。所以你現在看這座橋的的石頭接觸面的中間沒有泥土。

好了,大家不要光聽我説,還是實地去看一下吧!

(正殿)

此處供奉着釋迦牟尼、阿彌陀和藥師琉璃光三尊佛像。這三尊佛像代表着宇宙空間中、東、西三方不同邊界的佛,即:橫三世佛。中方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中間即是),他的像很有特點,他的坐像為結跏跌坐(俗稱盤腳打坐,即雙腿交叉,兩隻腳掌朝上,分別放在大腿上意思為靜坐斂心,止息雜念,它又叫“勇健坐”或“降魔坐”,像徵着佛説法的莊嚴與悟道的寧靜,他的手勢為:左手橫放在左腿上,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用環形,表現了佛主説的瞬間,所以又稱其為“説法相”。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者,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是部落的名字,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之意,他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的釋迦共和國(現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人,他出生時,有仙人預言,如他不出家,有可能成為轉輪聖王。他的父親為防止他出家,費盡了心思,但在他29歲時,仍違背父母的意願,出家修行。

他主張眾生平等,提倡戒淫、戒殺、戒盜、戒妄、戒葷灑,斬七情,絕六慾,他創造了因果報應説,主張普渡眾生。他了解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底層的勞動人民,能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較難懂的佛教教義,深受人們喜歡,佛教也迅速傳播。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道。

右面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他雙手掌交叉相疊,以右手背後壓左手面,放在足上,擋肚臍,此像為接引眾生相。

左邊這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佛像,他的坐法同是中方相同,只是手勢有別,他雙手合十,兩食指並立,可排除眾生的一切苦難。

這橫世三佛與豎世三佛相對應。

豎世三佛代表宇宙的時間順序,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過去佛為迦葉佛,現在佛為釋迦

周邊是十八羅漢像。

羅漢主稱為“阿羅漢”,其中十六公益事業釋迦牟尼的弟子,另兩位為清代乾隆所定,即:降龍、伏虎。這十八羅漢一環繞在三世佛周圍,是三世佛的衞士,同時也是傳授佛法、護衞佛法的使者。

與釋迦牟尼相背而坐的是觀音菩薩,傳説她曾立誓普救眾生,成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她能拯救十二種大難,可現三十二種不同身形,遇難眾生只要誦唸其法號,她即  觀其聲前往救難。

在小説“西遊記”中,也常有類似的場景出現,每逢唐僧遇難,或是悟空前往求救,或是在有人念其名號後,悄然而至,為唐僧師徒解圍救難。

在東側的大殿裏“福緣善慶”兩頭兩字就是寺院的名字-------福慶寺。而善字説明了這個寺原為興善寺,福慶是由興善演化而來的。

我們再看一下大門石階上的這兩個飾物,它叫玉璽蹲配。據我國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考證,此件為北魏時期的作品,在全國僅有兩對,這是其中一對。

殿內供奏的是釋迦牟尼,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普照菩薩,是“東方三聖像”。

我們前面這座橋建於民國年間,因戰亂只修了一部分,雖然這座橋建築年代較晚,但此處卻有着非同一般的經歷。

我想大家都看過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吧,那裏許多鏡頭都是在這裏拍攝的,請大家回頭看一下這周圍的景物-----橋樓殿、深澗、殿堂,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到天橋西北角):這裏便是玉蛟龍跳崖的地方,她的台詞是:“小虎,許個願吧!”然後飛身跳下懸崖。

哪位有興趣可以在這拍照留念,可能照出的相後景太小,不全,前面有兩個地方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

説起拍電影,蒼巖山的風光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有許多影視劇都曾將這裏做為外景地,比如大佛殿後面的浴龍池,便是拍攝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放生處,而象“白龍劍”、“白髮魔女傳”“天龍八部”等都在此拍了許多鏡頭。

(絕巘回欄)

絕壁開通途,高空有回欄。從這裏一直到公主祠,由禪房、樓閣點綴,峯迴路轉,曲徑通幽,一步一層天。

蒼巖山的建築很有特色,這些建築多依山勢而建,該空則空,該密則密,形成了自已的建築特色。而這些不同層次的建築,為蒼巖山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同時也構成了人間、仙境、上天的三個空間,由山門到懸登雲梯雲,此由檀樹形成人間;它是生命的象徵,而經過360級台階的攀登,經過您的努力,到了仙界,就是中間一層,從這裏向下看,山澗檀林如畫,路上行人慢慢走動,在雲霧天氣,這裏霧鎖山谷,雲傍腳下,真乃一個人間仙境。而到山頂後,您的視野將會更加開闊,遠可望太行羣峯,近可觀蒼巖美景,間或農舍三五,聞雞犬之聲,猶如武陵桃園,更似天上人間。

(尚書古碣)

這通碑叫透龍碑,又見粘子碑,是明嘉靖年間的吏部尚書喬宇所書(官同現在的中組部部長)

喬宇,山西平定人,1520xx年四月九年級都察院右副御使劉元瑞(官同現在的紀檢委書記或監察局局長)要告老還鄉,回老家湖州,喬宇同劉一起遊蒼巖山,喬宇與劉對酒吟詩,喬宇提筆寫下了詩的內容,並刻於此碑。

為什麼又叫透龍碑呢?這是從這通碑的帽所説的,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對哪級官員從穿着服飾到日用器具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石碑只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用龍的圖案,同時碑的尺寸也有限制,而喬宇做為吏部尚書,官至一品,用龍做碑帽是當時的御批,也是特權。這個碑帽刻的龍圖案兩邊鑿透,立體感十分強,所以叫透龍碑。

哪它為什麼又叫粘子碑呢?傳説到這裏後,可鋼蹦占卜自己生男生女,如果帖上掉不下來,生男;否則生女。當然這是很唯心的事,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男女都一樣,不過做為遊戲,大家不妨試一下。

(説法危台下可以休息,但不能吸煙。)

(説法危台)

這座孤立的石台,叫説法危台,是喬宇、劉元瑞題詩、對奕、飲酒的地方。也是南陽公主講經説法的地方。

這個地方比較陡,大家上下的時候不要擁擠,要小心一些。

上面可以拍到橋樓殿的全景,喜歡拍照的遊客可以到上面去照相。

(妙法蓮花寶塔)

俗話説:逢寺必有塔。寶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在佛學中,塔具有神聖的地位,它是佛主如赤的象徵。釋迦牟尼涅磐後,其弟子將其火化,燒出了色對晶瑩、擊之碎的珠子,即舍利子。眾弟子在各地修塔,將舍利分離,就是後人所説有舍利塔。塔也隨之成了佛教的主要建築之一,即佛主釋迦牟尼的化身。

這座塔建於金代,屬於井陘花塔系列,所謂花塔,即具有華麗的外表和繁雜的花飾,看上去象一朵巨大的蓮花,這是我國古塔中極為罕見的一種。

這座花塔現高為10米,平面六邊形,高五層,是樓閣式仿木實心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原為蓮花座,後因局坍塌,改為方形座,塔剎已毀。

我們從這個地方向東看,有一似香爐的石頭,上面有三根石柱,此景為“爐峯夕照”。

我們一直説蒼巖山有三絕,這第三絕是什麼呢?

大家抬頭,或看一看周邊的這些柏樹,它們生長在半山腰上,頭全部扭到公主祠方向,我們稱其為“扭頭柏”,多少年來,一直稱此景為“古柏朝聖”。

你不要看這些柏樹其貌不揚,但它卻在這裏生長了幾萬百年,上千年了,由天植物的趨光性,使得其朝向陽光強烈的一方生長旺盛,而公主祠處在有太陽時,日照最強、最長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這個奇特的景觀,這是巧合呢?還是天意?就由大家各自去理解吧!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6

集安市[1]隸屬於吉林省通化市的縣級市,是古代高句麗王國的都城所在地。集安市原名輯安,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腳下、中國和朝鮮的邊境線上,是中國對朝鮮三大邊境口岸之一。該市西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通化市接壤。集安市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風景秀麗,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全市幅員面積為3217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3個街道,126個行政村, 總人口23萬人。有漢族、朝鮮族、滿族等9個民族,是中國東北的邊陲重鎮和長白山地區商品的重要集散地。20xx年,集安市實現生產總值9.17億元。

五女峯國家森林公園,座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鴨綠江畔,長白山南麓的老嶺山脈。總面積68.6公 集安市風光(7張)頃。森林覆蓋率94.5%,年平均氣温6.5℃,年降雨量947毫米。較大山峯26座,最高海拔1337米,是國家首批20個重點風景示範園之一。

鴨綠江為中朝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流經吉林省的長白縣、白山和集安市,遼寧省的寬甸縣、丹東市、東港市,最後注入黃海。鴨綠江全長795公里,流經集安境內162.5公里,總流域面積32466平方公里。

雲峯湖風景旅遊度假區坐落在集安市以東、鴨綠江上游40公里處,象徵中朝友誼紐帶的雲峯大壩,和大壩截流形成的海拔218.5米,面積102.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組成。對岸即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泛舟湖上,能夠看到朝鮮人民勞動生息的身影,體會獨特的民族風情,不用出國,卻能感受到異國情調。除大壩和廠房外,雲峯湖度假區還有許多自然景點和人工景點。有鐵塔銀線,高山飛瀑,尋幽石洞,鐵橋春早,雲水遠眺;有日偽時期的建築、鐵橋,有花園式的街道。

老虎哨清水山莊旅遊度假區距集安市區60公里,經“關門砬子”、“石林”等景區;水路距集安市40公里,可領略“神龜”、“小灕江”、“金龍灣”等景觀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異國風情。

將軍墳位於集安市東北約4.5公里的龍山腳下,“東方金字塔”之稱,建於公元五世紀初,為高句麗王朝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壇階梯式,邊長31.58米,高13.1米,用石條 1100多塊。

集安市區東4公里外的禹山腳下,為高句麗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於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20xx年)。是用一整塊角礫凝灰巖稍加修鑿而成,略呈方柱形。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韓導遊。今天,我們將要去早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廬山去遊玩,我相信你們一定很期待吧!

我們現在來到了錦繡谷。錦繡谷長約1。5公里,是廬山的著名風景點。這兒四季花都開,猶如錦繡,所以叫錦繡谷。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學過北宋詩人王安石的這首詩:“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這邊就是黃龍潭。黃龍潭幽深靜謐,古木掩映在峽谷間,一道水流順石而下,銀色瀑布就被衝擊進暗綠色的深潭,是不是非常的好玩?若是有興趣,可以拍照留戀,但是千萬不要掉進去,如果掉了進去,可沒人能救你!

那裏就是仙人洞。洞高、深各約10米,深處有清泉滴下,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説八仙中的劍仙就是在此處修道成仙的呢!大家一定都知道毛澤東主席的這句話:“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就是這句話讓仙人洞名揚四海,讓廬山舉世聞名。

……

好了,廬山的大部分景點都游完了,你們的心情一定很愉快吧!別忘了,我們是牛刀小試公司的旅遊團,下次一定要再來遊玩喲,一定要哦!GOOD—BYE!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8

偽滿皇宮位於長春市東北角的光復路上,佔地面積12公頃,是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宮殿,他在從1932年到1945年間曾在這裏居住。偽滿皇宮的主體建築是一組黃色琉璃瓦覆頂的二層小樓,包括勤民樓、輯熙樓和同德殿,這三座小樓風格獨特,是中西式相結合的格局。偽皇宮可分為進行政治活動的外廷和日常生活是內廷兩部分,現分別闢為偽滿皇宮陳列館和偽滿帝宮陳列館。外廷(皇宮)是溥儀處理政務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勤民樓、懷遠樓、嘉樂殿,勤民樓是溥儀辦公的地方。

此外還有花園、假山、養魚池、游泳池、網球場、高爾夫球場、跑馬場以及書畫庫等其他附屬場所。內廷(帝宮)是溥儀及其家屬日常生活的區域,其中輯熙樓是溥儀和皇后婉容的居所,是日常起居之處;同德殿是“福貴人”的居所,另外還設有一些娛樂設施。如今,帝宮的一部分已闢為吉林省博物館,展出高句麗、渤海、遼、金等在東北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史料。偽滿皇宮博物院是建立在偽滿皇宮舊址上的宮廷遺址型博物館。以偽滿時期的文物、文獻、圖片資料為主要收藏對象,以日本侵佔我國東北歷史、偽滿洲國史、偽滿宮廷史為主要研究內容,以偽滿洲國皇宮舊址為載體,以陳列展覽為手段,通過舉辦《偽滿皇宮原狀陳列》、《從皇帝到公民》、《勿忘九·一八》等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揭露日本武力侵佔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惡以及以溥儀為首的偽滿傀儡政權賣國求榮、效忠日本、甘當兒皇帝、奴役殘害東北人民的罪行;展示溥儀及其“後”“妃”被扭曲的宮廷生活。對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而達到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維護世界和平,謀求共同發展的目的。

主要收藏對象,以日本侵佔我國東北歷史、偽滿洲國史、偽滿宮廷史為主要研究內容,以偽滿洲國皇宮舊址為載體,以陳列展覽為手段,通過舉辦《偽滿皇宮原狀陳列》、《從皇帝到公民》、《勿忘九·一八》等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揭露日本武力侵佔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惡以及以溥儀為首的偽滿傀儡政權賣國求榮、效忠日本、甘當兒皇帝、奴役殘害東北人民的罪行;展示溥儀及其“後”“妃”被扭曲的宮廷生活。對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而達到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維護世界和平,謀求共同發展的目的。偽滿皇宮博物院成立於1962年,後與吉林省博物館合屬辦公,1982年恢復建制,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接待觀眾,原館名吉林省偽皇宮陳列館,20xx年劃歸長春市政府屬地管理,20xx年2月18日更名為偽滿皇宮博物院。

現保護範圍13.7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現有員工161名,院藏文物近兩萬件。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觀眾近500萬人次,並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市東北隅,有一處與現代建築迥然不同的建築羣,它就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其中宮廷主體部分即核心保護區為4.6萬平方米,其餘為附屬部分。偽滿皇宮是我國至今所保存較完整的宮廷遺址之一,在歷史淵源上與瀋陽故宮、北京故宮有着祕不可分的聯繫。偽滿皇宮本身的性質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君主----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的宮廷遺址,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炮製偽滿洲國並進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偽滿皇宮歷史背景的複雜性、文化內涵的多重性,決定了其性質的獨特性,以及文化資源的稀缺性、世界性和獨有性。偽滿皇宮現已開放展出各類原狀陳列和專題展覽20多個,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海內外觀眾前來參觀,收到了極好的社會反響,也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思和啟迪。您到過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嗎?您瞭解溥儀和偽滿皇宮嗎?不參觀偽滿皇宮博物院將是您人生的終身遺憾!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周莊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有“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周莊是一個具有九百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而正式定名為周莊鎮,卻是在清康熙初年。周莊在蘇州管轄的崑山之西南,古稱貞豐裏。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

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莊八景等。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

周莊古鎮南瀕臨的一片大湖,俗稱南湖、南白蕩,與吳江分界。乘船經南湖可抵青浦商榻,遊覽大觀園。湖濱茂林修竹,環境幽靜,湖水清澈澄淨,魚蝦豐盛。這裏既是一個天然水庫和養魚場,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景區。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當金風送爽,明月高懸時,湖面上一片碧綠、一帶金黃,充滿了“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意境。

周莊八景:—全福曉鍾、指歸春望、缽亭夕照、蜆江漁唱、南湖秋月、莊田落雁、急水揚帆 、東莊積雪,隨着歲月的變遷,有的陳跡依舊,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卻已影蹤難覓。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

迷樓:地處貞豐橋畔,原名德記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鎮江,於清光緒末年,攜眷遷徙周莊古鎮,因擅長烹調珍饈佳餚,掌勺開設酒店。夫妻倆年過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喚阿金。年長後,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鄉周莊壓倒羣芳。在父母的寵愛下,抵制纏足,“大腳觀音”的雅號不脛而走。求婚者紛至沓來,李德夫難捨愛女遠離膝下,小樓藏嬌,讓她守着雙親共度生涯,當壚勸酒,張羅顧客,生意火紅。

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鎮區交界處,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樓。四根堅固挺拔的淺褐色花崗石方形柱子,支撐起重檐翹脊的蓋頂;渾然粗獷的木質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築的風采。整座牌樓氣勢軒昂,形態翼然,恰如水鄉周莊古鎮的一道莊重古樸的門扉。

江南名鎮周莊是崛起在中國東南沿海,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二十一世紀新型小城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衞生鎮和國家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xx年周莊榮獲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周莊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謂搖城;北宋元?v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為寺漸成集鎮,故稱周莊,已有900多年建鎮歷史,具“小橋、流水、人家”風格的江南古鎮周莊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改革開放以來,周莊成功走出了一條旅遊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兩翼發展的新路子,卓有成效地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和“傳感器產業基地”兩個著名品牌。20xx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5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60萬人次、門票收入達1.1億元,吸引日本、中國台灣、香港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累計3億美元,以中國崑山高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崑山傳感器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崑山傳感器產業基地為建設載體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自1996年以來周莊已成功舉辦七屆國際旅遊藝術節、二屆中國傳感器基地產業合作與發展論壇會,20xx年6月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又在周莊成功召開。

近年來,周莊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誠信服務,致力於營造政策環境、投資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地構建獨特的競爭新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富有遠見的海內外投資者在這片土地上播種、耕耘,享受着豐厚回報。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0

蒼巖山位於井陘縣南部屬太行山區。據説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蒼巖山約形成於30億年前的幾次造地運動,(如阜平運動、呂梁運動等),景區內山體層次分明,巖石結構以片麻巖、火成巖、變質巖及玄武巖為主。這裏山勢陡峭,集五嶽之雄險,透峨嵋之秀幽,連五台之瑞氣,浮普陀之祥雲,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賦詩“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蒼山。”來讚美這裏的風光。同時也被稱作是太行山中的一顆明珠,吸引着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考察、觀光。

蒼巖山以山雄、谷幽、林秀、樓絕、檀奇於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1994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景區。

蒼巖山的主要景觀為三絕、十六景,分別是:三絕:橋殿飛虹、壁澗靈檀和山腰綺柏,十六景分別為巖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蹬梯雲、峭壁嵌珠、橋殿飛虹、空谷鳥鳴、絕巘回欄、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谷藏幽、爐峯夕照、竅開別天、陰崖石乳、山腰綺柏,沿着步遊路,我們一會逐一介紹。

(山門前小橋:)

這是蒼巖山十六景之一,叫風泉漱玉。這條小溪叫白鶴泉,繞山門而過,河灘卵石點點,河內水光鱗鱗,在夏秋季節,小螃蟹、小魚蝦在水底石縫中穿梭,而潺潺流水將河底沖刷得乾乾淨淨,故名:風泉漱玉。

從佛教上來看,這裏應該是敬香客人洗漱的地方。

一般來講,入佛門前要沐浴,要戒齋。有些香客,可能因多種原因未能及時沐浴,到這裏後,從水面上走過,雖然水未濕身,也算是經過了水的洗禮,乾乾淨淨入福慶寺吧!

“福慶寺”寺名為宋真宗所敕封。

據碑文記載,蒼巖山原名為興善寺,為禪宗臨濟一脈。北宋年間,有一僧人詮悦在五台華嚴寺出家,於鹹平五年(公元997年)到蒼巖山,他見此地古寺荒廢,破敗不堪,遂立志重修廟宇。他住巖穴,化善緣,開道路,塑佛像,使古寺為之一新。後聽説真宗帝在譙郡(現在河南省境內)巡遊,詮悦大師冒死求見,歷數蒼巖山的秀美,寺廟的雄偉,香火的旺盛,請求真宗賜名。真宗為詮悦的誠意所感動,下旨考察蒼巖山。當時縣令張獻可帶人考察後,如實上奏。於宋真宗大中祥符7年(公元1006年)敕封寺名“福慶寺”沿用至今。(宋真宗為趙桓)

(山門:)

大家請看大門兩邊,有兩幅對聯,其一呢,是:“蒼巖勝境觀音道場”。那位説了,觀音道場應該是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呀,為何蒼巖山又成了他的道場呢?這裏待各們看過蒼巖山後就會有所領悟,這裏我不再細説,一會兒給大家解釋。另一幅對聯是:“峭壁懸空處梵宮琳宇鄉”,梵宮、琳宇都是佛教用語,它的意思是指蒼巖山這裏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傳頌佛法的好場所。

好啦,咱們先進去吧!

請各位拿好各自的門票,排隊檢票,進山後要注意,保管好門票,我們這裏景區禁止吸煙,哪位朋友需要吸煙的話,請您忍耐一下,沿途我們設有休息和吸煙的地方。

我們的右側為蒼山書院,十六景的第二景,叫書院午蔭(可簡單介紹)

這是書院午蔭,這個小院始建於明代,中葉是過去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地方,它建於一個獨孔石橋上,早先橋下涼水常流,夏日翠木掩映,在這裏讀書,確有“日光不到望晨夕,絕似丹丘小洞天”的景色。

(魁星)

這個相貌醜陋,略帶猙獰的人物為魁星,您看他左手提鬥,右手得筆,單腿獨立於一隻鰲頭之上,從其神態上可看出,他掌管着讀書人的事情,人們常説,某某人才高八斗,可獨佔鰲頭,並被點為狀元等等,都是受其點化,可以説在星宿之中,魁星就是點化讀書人的最高長官了。據説讀書人拜拜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金榜題名了。哪位有興趣可以試一試,應驗了可要記着回來還願喲!

(碑房)

碑房中擺放着十餘通石碑,多為重修碑或佈施碑。

蒼巖山共有記事碑、佈施碑、詩碑等165通,其中:佈施碑佔90%,最早的碑為宋碑,有兩通,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國及其他碑12通。

(可簡單帶過。)

(戲樓坪) 簡要介紹,只提蒼巖山的戲樓沒頂的來歷。

(猴祖師):講皇姑巧佔蒼巖的故事。

傳説當年皇姑到蒼巖山後,看中了蒼巖山南山的這塊風水寶地,但同時看中這裏的還有道士志公。即然都看好了這裏,佛道又不能同居一山,公主就和志公商議,第二天的辰時登山,誰先到達山頂誰就在此修行。

到了晚上,公主睡不着心想: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比得過人家身強力壯的志公呢?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時候,面前出現了一隻猴子將公主的隨身包袱搶走,轉身鑽進了樹林,蹤跡皆無。公主心裏更着急了,我都落難到如此地步,一隻猴子也來欺負我。她傷心地哭了。哭着哭着天亮了,與志公約定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公主強打精神開始登山。

再説志公道士,一看到了辰時,仗着身強體壯,奮力登山,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空地上插着一柄長劍,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丟失的那把佩劍,他上前一把拔出劍來,立刻傻眼,在劍的另一端插着一隻女人的繡花鞋,志公見此,仰天長歎:“天意呀!天意!”於是他轉身下山,在對面山上建起了志公寺,把蒼巖山讓給了公主。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都是那隻猴子的功勞。搶公主包袱的猴子是一隻靈猴,他搶了公主的包袱後,又偷走了志公隨身的佩劍,並把公主的繡花鞋插在劍上,埋在了志公登山的必經之路,志公一看到有女人的繡花鞋就認為公主已先到了山頂,所以他就不再向山頂爬了,而是另擇修行地了。

猴子一看志公走了,便叫來了一隻老虎,馱着公主登上了山頂。所以在蒼巖山的這座小廟裏供奉的就是那隻靈猴,這也是蒼巖山的獨到之處吧!

內供奉着財神趙公明及神醫華佗、孫思邈。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中國古代主管學問、文章、科學的神,在道教系統中地位較高,管上天仙籍,人間禍福,地獄輪迴,被稱作是“帝君司命之神”。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1

各位旅客:

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池,全長40裏。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裏佈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裏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裏?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衞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説到這裏,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説在1920_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裏,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遊覽一番,不用着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遊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説得好“石門澗是廬山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後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峯對峙如門,內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5000餘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遊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經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內涵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於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着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峯。並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峯的水、上霄峯的水、大林峯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潭的水......後都彙集於石門澗,所以説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致“處處掛飛泉”的景緻。是廬山西部一條長、寬、氣勢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築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電,瀑布優勢相對減弱。但由於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佔55%,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常可觀。而這種特定的環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裏的“三石”的生長。説起這“三石”,大夥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麼?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説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廬山的特產。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裏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的生態環境也非常優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域內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佈。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後個個都爭奇鬥豔。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遊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遊於此,遊覽風光,輪道吟詩,寫下了《遊石門詩並序》,成為千古絕唱。為我國山水遊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台階,現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台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着“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麼一看大家會説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這種説法可對可不對,為什麼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説,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着許許多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温急驟下降,後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着,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説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裏主持叫曇詵,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着,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後來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裏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裏、廟前或廟後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在下面柳杉樹高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麼樹就是樹,為什麼稱為寶樹呢?有人説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説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説法,比如明萬曆年間,神宗天子駕遊此處發現這棵銀杏木質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麼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跑到樹下哭着説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全家將會被殺啊,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説“孩兒們,我很同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着多少樹,它們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説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後一口氣説,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為百姓着想,此樹乃寶樹也,應當加以保護。當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温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風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説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曆母親慈聖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曆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説“樹能鎮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洪福齊天,今後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枝繁葉茂,直到現在都長得這麼吸引人。

民國初年,愛國人士陳三立遊玩三棵樹曾題詩一首説: 山山鑿徑帶痕圍,躡步青雲接隼飛; 磬吐草根成薄碎,影生木未斂餘輝; 誰移赤水三棵樹,只伴殘僧百衲衣; 直幹瑰枝保今古,斧斤所赦與欷噓。 好啦,三寶樹介紹到此,我們大家休息一下,等一會再給大家介紹廬山的其他名景。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有廬山“的瀑布羣”“神祕的大峽谷”之稱的剪刀峽景區。它坐落在廬山北部的深山之中,距離九江市區11公里,行車時間大概在30分鐘左右,請大家放鬆身體,隨着汽車緩慢的顛簸,給大家做免費的按摩。在大家享受的過程中,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剪刀峽的情況。

廬山縹緲的是雲霧,悠久的是人文,莫測的是政治,而壯觀的就是瀑布了。在剪刀峽中就有廬山的瀑布羣。剪刀峽,除了站在廬山牯嶺往下看山巒象被剪刀剪開而得名之外,更是因為在剪刀峽內,有一條瀑布像一把流動的巨型剪刀。其實在剪刀峽長約3500米、寬約250米的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加起來有近百個。加上地形複雜,雨水充沛,使得每條瀑布的姿態各不相同,除了剛才説的剪刀峽雙瀑之外,還有上下三疊,潭深水急的烏龍潭瀑布;寒玉森森,泄水如簾的水簾泉瀑布;輕舞飛揚,飄灑婀娜的龍鬚泉瀑布;石如太師椅,色如白龍身的龍椅石瀑布;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隱瀑……千姿百態,變幻莫測。除了千奇百怪的瀑布羣之外,更為奇特的是舉目成趣的嶙峋怪石,牯牛石,神龜石,天寶石,卧雲石,雞冠石,羅漢石,九龍石,飛龍石,石蛙……這些巨石有的在澗旁靜坐,有的掩映在密林之中,有的在山頂眺望,或立、或卧、或懶洋洋、或欲騰空而去,不一而足,形神兼備,活靈活現,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進剪刀峽,你會發覺天突然的暗了,就算是在正午,你也很難讓陽光直射在身上,彷彿你走進了原始森林,這就是剪刀峽的另一個特點-----幽。走進剪刀峽,舉目四望,除了綠色還是綠色,除了樹木還是樹木。這裏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是廬山景區之冠,“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這並不是古人所獨有的享受和意境,你在剪刀峽也能親身體會到。廬山櫻花林,杜鵑谷,野葡萄園,紫藤,香果,等等等等,多達近3000種的植物會讓你目不暇接,藤纏樹,樹纏藤,藤藤相纏,樹樹相連。讓人叫絕的,是在桂花潭邊的一株桂花樹,樹圍56釐米,別看它不高,可是卻有着千年的歷史。他之所以千年還長得不粗壯,那是因為它生長在石頭上。儘管他先天條件不好,可是在這峽谷中充沛的雨水,濕潤的氣候,竟然也生長得有聲有色了,因其枝幹婆娑如鳳凰展翅,又被譽為鳳凰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特地為他寫下一首詩《廬山桂》:偃蹇月中桂,結根青倚天。天風饒月起,吹子下人間。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枝幹日長大,根基日牢堅。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無人為移植,得如上林園。不及紅花樹,常栽温室前。

大家也許都知道,廬山自古宗教繁盛,特別是佛道儒三教,在廬山紮根深,歷史也久遠。作為谷深景幽,飛瀑流泉的剪刀峽,自然也就成為方外人士的絕佳的修行之處,淨土宗的始祖----慧遠大師和他的十八高賢曾在剪刀峽講經參佛,潯陽三隱之一的劉程之曾在此隱居修身,陶淵明沒有在沙河隱居前,也在此和劉程之,慧遠作伴,他們去世之後。陶淵明才鬱鬱寡歡的遷到沙河縣。道家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也曾經因道行不深來此修煉,終悟道成仙。匡俗就是在此修煉,成仙而去,留有廬存。廬山就因此得名。佛道儒三教在此相處和諧融洽,大家各自修煉又互相融會,形成了中國宗教歷史上少有的大融合。在剪刀峽的密林深處,有一處近百畝的寺廟道關遺址。從前宗教的興盛由此可見一斑。只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個號稱道教第三十六福地的地方竟然沒落了,廟觀頹敗,人跡全無,只剩下今日的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淒涼,讓人不由得唏噓感歎。為什麼會這樣呢?那些修行的高僧道長呢?那些飽學的儒士呢?真的意境肉身飛昇了嗎?這個至今還沒有解開的謎團,為剪刀峽迷上了一層生米的面紗,這就是為什麼説,剪刀峽是廬山神祕的大峽谷了。

介紹了剪刀峽的奇,剪刀峽的幽,剪刀峽的綠,剪刀峽的神祕,再剪刀峽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呢?1、 禁止吸煙。這是首要的。 2、其次要注意安全,很多石頭上由於濕潤的氣候,長滿了青苔,很薄的一層,有的地方肉眼很難看得出來,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溪流縱橫,瀑布飛下感到很興奮,但是千萬要記住。安全才能開心。 3、由於這裏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會給我們的一些活動造成不便,吃住不是很方便,但是就算這樣,坐在山中吃上一些山野之味,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4、這麼青的山,這麼綠的水,這麼美的景,你忍心看到他們被垃圾淹沒嗎?

所以,建議大家把垃圾裝在塑料袋裏,不要隨地扔果皮紙屑,更不要隨意攀折那些自幼生長的野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吧。 各位朋友,還有幾分鐘就到了剪刀峽景區了,進景區之前,我們還會看到千年古塔----西林塔和淨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到時候我在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大家可以開始準備了,換上登山鞋,去掉不必要的裝備,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其他地放在車上,然後讓我們輕裝上路。探尋剪刀峽的神祕吧。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3

白洋澱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澱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羣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澱、燒車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澱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白洋澱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

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牀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澱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澱。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xx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澱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澱。對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説。相傳很久以前,一箇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澱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樑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澱區分屬於 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澱區有“燕南趙北”之説。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歎。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澱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澱區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澱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裏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澱區遊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澱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澱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0xx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0xx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澱區為題材。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澱區涉及保定、滄州兩個地級市的4縣1市,佔安新縣總面積的85%。安新縣境內水區人口10萬人,36個村四面環水,蘆葦年產值4000多萬元 ,是水區人民主要生活來源,魚類16科54種,最高產量800多萬公斤。以盛產大米、魚蝦、菱藕和“安州葦蓆”著稱。其中,元魚和桂花魚中外聞名,被譽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開展旅遊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每年7月23日舉辦“中國白洋澱荷花節”。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4

畲族人自稱為“山哈”,是廣東所有民族中最接近自然的民族之一,漳溪畲族鄉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個畲族鄉,畲族人口近6000人均為藍姓,是“廣東畲族中心”,這裏的畲族人民淳樸善良,畲族風情獨特自然,每年農曆四月初九的“招兵節”是當地畲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畲族歌舞表演和畲族生產生活文化展將給你一種零距離體驗少數民族風情的機會。這裏的畲族姑娘等你來,這裏的畲族小夥子等你來,來這個瑤林仙境、山水人居,去實現你神怡的夢幻。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特色:包括三大主題內容,一是畲族風情遊,二是鬼斧神工溶洞遊,三是景區的植物文化遊。

1、 畲族風情遊:

(1)、畲族祖騰歷史圖展(2)、畲族歌舞表演(3)、畲族生產工具展覽廳(4)、遊客參與具有畲族運動特色的娛樂項目----踏水車、射箭、踩竹排、踩高蹺等等(5)、景點導遊講解畲族文化知識----畲族語言、畲族飲食習慣、畲族服飾、畲族住房特色等。

2、鬼斧神工溶洞遊:

東源縣漳溪畲族祖先開基地——黃龍巖是個保存完好的天然石灰巖溶洞,洞內面積6000多平方米,遊覽路線550米左右,溶洞冬曖夏涼,全年氣温在22攝氏度左右,是天然的“空調”。遊客在洞內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歎“空調”可謂人生一大樂事。“幽、深、奇、險”又是本溶洞的最大特色,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得洞內的各式石鐘乳,千姿百態、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巖連巖、廳連廳,遊客感覺就像沿着一個大海螺往下走,可能很多遊客都參觀過其它溶洞,很多溶洞是平路走進去或有地下河坐船進去,而黃龍巖溶洞是從上面住深處走下去的,深幽之險,可謂國內罕見。由於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祕莫測,特別幽靜。洞中石鐘乳發育完整,形似水簾洞,大水簾洞觀看猴獅爭霸;到九龍廳領悟福壽智慧的最高境界;入古井底探尋地下河的影蹤;上九重天做神仙逍遙一回;特別是人間仙境、瑤池勝景,由清澈而平靜的水面將石鐘乳倒映出來,形成讓人不得不為之驚歎的海底世界奇觀,整齊景觀在廣東眾多溶洞中可算一流,瑤池仙境、夢幻海景給遊客的好像是真實的感覺一樣。

温馨提示---溶洞遊覽時間為45分鐘左右,特殊的遊客可以不下古井底,走捷徑,但是三分之二的溶洞包括最壯觀的第九重天一樣可以參觀。

3、 植物文化:

(1)、百年板栗----景區上千株參天大樹,讓遊客漫步在百年板栗樹下,回想起我國百年曆史的滄桑變化,而且可以瞭解板栗的知識。

(2)、觀音坐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3)、厥草瀑布羣--(長100米、高10米)是恐龍時代的食物,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4)、具有非常高觀賞價值的禾雀花

(5)、漫山遍野的油茶樹----當地畲族人將收穫的油茶果進行榨取食用油。

(6)、幾佰株二百多年曆史的老茶樹,最大要八個人張臂合攏。

(7)、景區內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有待客發掘與認知。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5

蘇堤南起 南屏山麓,北到 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 文學家、書法家 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 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 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 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 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 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姍姍來遲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豔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 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魄。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6

北京的香山又叫靜宜園,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位於北京海淀區西郊,距市區25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頂峯香爐峯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

香山之名源於佛教經典。據載,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衞國都城(即父城)近處有座香山,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的地方。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香山之名也隨之傳入。所以,中國以觀音為主祀的佛教寺廟大都名為香山寺。

香山公園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元、明、清都在此營建離宮別院,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家在香山公園大興土木,殿宇廊軒,共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後築圍牆,乾隆皇帝賜名"靜宜園",名列京西"三山五園"。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十六年(1920xx年),香山公園先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燬,"香山二十八景"多被破壞。1956年開闢為人民公園,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現已成為中外聞名的北京十大公園之一。

香山由來主要説法有三:

一是其名來自佛教經典。據《佛教文化便覽》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衞國都城(佛經中稱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釋迦牟尼在世時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後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

二是得名自最高峯的鐘乳石,其形似香爐,稱為香爐山,簡稱香山;

三是得名自古時香山的杏花,花開時其香味使得此山成為名副其實的"香山"。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7

巢湖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是皖中旅遊勝地。境內有山、有水、有島、有泉、有洞。江濤、湖光、温泉、是巢湖“水景三絕”。長江流經市內182公里,江濤拍岸,氣勢磅礴;八百里巢湖波光帆影,景色萬千。五大精華景觀更是聞名遐邇。一是“一面寶境”--巢湖。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遼闊,沿湖山巒聳立,湖中孤島突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二是“兩顆寶石”--姥山島、天門山島。兩島猶如兩顆寶石,分別鑲嵌於巢湖之中和長江北岸。三是“三串珍珠”--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温泉。四是“四塊翡翠”--太湖山、天井山、雞籠山、冶父山四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五是“五座龍宮”--王喬洞、紫薇洞、仙人洞、華陽洞、泊山洞。

巢湖市歷史悠久,文化薈萃。這裏是長江流域人類祖先"和縣猿人"、"銀屏猿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商湯放桀於南巢"、"伍子胥過昭關"、"霸王烏江自刎"的紀念地,是名人丁汝昌、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戴安瀾的故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人墨客給這裏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燦爛的詩文,與湖光山色相得溢彰,融匯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巢湖市環湖襟江,是安徽省重點對外開放地區之一。它地處合肥、蕪湖、南京"金三角"腹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可以依託合、蕪、寧三個航空港和蕪湖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再加上區內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網、遍及城鄉的電信廣播電視網,把當今巢湖與世界的距離拉得很近。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8

各位旅客:

歡迎來自遊客,乘坐我們南太湖旅遊公司的畫舫船,我是導遊,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遊覽美麗的太湖。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中央就是我們的湖州風光,我們湖州風光還要當數南太湖。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浙江北部和江蘇南部的交界處。古稱震澤、又稱五湖。太湖北臨無錫,東鄰蘇州,西接宜興。我們湖州也是環太湖地區唯一一個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我們的太湖非常的大,號稱方圓800裏,總水域面積2400平方公里。2400平方公里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它相當於400個西湖,或者是2個 和4個新加坡那麼大。我們的太湖是由149條大小河流匯聚而成的,主要的水源來自我們浙江的苕溪和江蘇的荊溪,苕溪也是我們湖州的母親河,有東苕溪和西苕溪,最後通過上海的黃浦江流入東海,正所謂一江春水向東流。太湖上一共有48島,72峯,離我們最近是的大小雷山,乘坐快艇大概15分鐘可以到達。對於大小雷山呢,我們這邊還有一個傳説。(傳説以前在太湖邊上有一位婦女生了一對女兒,奇怪的是這兩姐妹一生下來就會喊媽媽,村民們感到十分的奇怪,哪有小孩一生下來就會講話的,於是硬説這兩個姐妹是妖怪投胎,婦人受不了村民的流言蜚語就狠下心把大雷和小雷這兩個姐妹分別扔到了太湖裏,他們兩姐妹後來就變成了現在的大小雷山,據説如果天氣晴朗,站在一座山上可以看見另一座山,這個時候兩姐妹也就要相認了,也説明不久之後就會下雨)

一曲《太湖美》,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幅如詩如畫的場景: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湖水不是非常清澈,這是由很多種原因造成的,我們太湖是一座淺水湖,平均水位只有2.5米,最深處也只不過5米,另外我們太湖背靠弁山,雨水將山上的泥沙沖刷到了湖底,每當下雨過後湖底泥沙翻上來攪渾太湖水,因此我們看到的太湖呢就不是非常的清澈。其實並不是水質的問題,而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太湖上風平浪靜的時候,可以説是十分的清澈,如海一般的南太湖。

大家往左邊看,我們看到在太湖上停泊着8艘老帆船,這些古老的帆船呢,是上世紀90年代的漁民捕魚使用的,現在呢,作為太湖的背景停泊在太湖上供遊客攝影留念。船上請一些老漁民來進行管理。“太湖三萬六千傾,點點漁船波光麟。湖天一色浩渺間,泛舟一葉穿帆影。”每當天氣好的時候,帆船都會張起自己的白帆,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道風景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太湖帆影”,也是我們湖州的“十景之一”。我們太湖這邊在5月份的時候,是一個小捕,主要捕一些白魚和白蝦,在9月1號到10月30號的時候,是一個開捕期。漁民的漁網像足球場那麼大,而每次捕魚都是3張網同時撒下,而捕到的魚也不是按斤來計算的,一網可捕25噸。

太湖湖天一色,望不到邊,我們前面看到的一條黑色的帶狀物,大家覺得是什麼呢?這是一條黑色生態修復帶。這條生態修復帶,全長11公里,下面打樁,上面裝有照明系統,晚上的時候所有的光芒連成一條線,夜景非常的美麗。 生態修復帶的功能主要有這麼幾種,

1.每當9月份左右的時候我們太湖就會掛起東南風和東北風,江蘇那邊的藍藻就會飄到我們這邊,可以有效的防止藍藻的擴散,方便打撈。2.可以減緩湖浪,能讓遊客在岸邊遊玩更加安全。我們都知道,20xx年的時候,我們太湖曾經大規模的爆發過藍藻,温總理親自前來視察,對太湖水治理十分的關切,之後政府經過研究修建了這條全長11公里的生態修復帶。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和保護,我們太湖的水也變得越來越清澈。

我們將慢慢靠近的這座指環形的建築物呢,是我們的太湖明珠。也是我們湖州的標誌性建築物。太湖明珠全稱中國太湖喜來登温泉度假酒店,是由上海非洲集團斥資15億打造的,由世界知名建築大師馬巖鬆先生主創設計的,今年的9月28日將會對外試營業,屆時“太湖明珠”將正式命名為月亮酒店。我們的太湖明珠是按照七星級的標準所打造的,但是國內外其實並沒七星級這一標準,(可不説:那麼為什麼我們稱迪拜的帆船酒店為7星級酒店呢。據説,曾經有一名記者參觀了迪拜的帆船酒店,十分驚歎迪拜帆船酒店設施的奢華與

美麗,於是寫了一篇報道,説他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形容迪拜帆船酒店,只能用七星級來描述,於是國內的媒體就把迪拜帆船酒店説成了七星級。而我們的太湖明珠呢,也是按照七星級的標準是打造的,)太湖明珠有幾大特點,第一個亮點呢是國內首家水上白金超五星級酒店。太湖明珠建造十分的豪華,同時可以容納1500人就餐。建成之後,太湖明珠下面2層的泥土都會被挖掉,船可以在指環形中間穿梭自如,這一建築風格與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大亮點是它的整體結構。太湖明珠高101.2米,寬116米,地上23層,水上2層,我們太湖明珠最頂上的3層呢,是我們的觀景平台,可供遊客喝茶,休息,觀望太湖全景。中間20層是太湖明珠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的亮點之一,321間客房每間客房的設計風格都不同,有田園風,現代風,歐式風,等等,您總能找到幾款您喜愛的風格。每間房間的衞生間也是非常有特色的,都是朝着太湖設置的,讓您在沐浴的時候,可以配着美酒,觀望太湖的夜景。地下2層是酒店大堂,把酒店大堂設在水下,這一設計風格也是非常獨特的,在國內是唯一的,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為數不多的。太湖明珠的指環形設計外觀在國內也是首創,這一設計呢不僅美麗,中間鏤空呢,還可以減少風阻,是的建築的穩定性大大的提高,大家可以看到眼前有一座長長得橋連接着一座島嶼,其實這島嶼也是歸酒店所有,建成之後將成為我們的一個婚禮島。太湖明珠的又一打特色呢,就是它外圍都是玻璃,整座酒店由玻璃圍成,每一塊玻璃都是定做的,安裝技術也不一樣,因此呢對工人的施工技術要求也很高。第三大亮點是我們的旋轉電梯,太湖明珠共有24-28部旋轉電梯,每上一層換4-5部,旋轉而上,至頂為4部,讓您360度全方位地享受太湖的美景。我們現在看到的指環形的建築物呢,主要是客房部門,在旁邊還有一些附屬的建築,分別是一些會議中心,品牌購物中心,健身康樂中心和37套別墅一套總統別墅等等。

太湖明珠是集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度假酒店主打温泉,熱氟温泉就是我們太湖明珠的又一大亮點。温泉來自我們眼前的弁山山脈,弁山腳下的温泉資源非常的豐富,每日湧量可達20xx噸。我們這邊的温泉温度高達40度,而且所含十幾種礦物質對人體有益,因此是一個天然的氧吧。

9.28日呢是我們太湖明珠的開幕儀式,同時呢也是湖州第十三屆極限運動大賽的開幕儀式,這天這逢中秋之夜,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來到我們太湖邊,目睹太湖明珠的開通也風采。

在我們太湖明珠的後面呢是我們的小梅山,是登山遠眺太湖的最佳地,海拔77米。小梅山呢,也是一個酒店集聚羣,有紫荊山莊,太湖山莊,哥倫波城堡,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哥倫波太湖城堡。整個飯店是西班牙建築風格,透露着濃郁的地中海風情。接下來比較有名的就是紫金假日山莊。其富有文化內涵的硬件裝修風格、高品位的經營定位均是湖州及周邊地區首屈一指的,輻射蘇滬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然後就是園林風格的太湖山莊。它在一定程度可以代表我們太湖旅遊度假區,因為南太湖一期開發建設時候太湖周圍最有名的建築就是太湖山莊,所以很多湖州人直接把度假區稱為太湖山莊,足以見得太湖山莊的知名度了,太湖山莊也是第一個掛牌的三星級酒店。

我們這邊除了小梅山,還有小梅橋,小梅村,小梅港。大家肯定很好奇,為什麼都以小梅命名呢?有這麼一個傳奇故事。曾經在太湖這裏是一個村莊,村裏有一户員外,員外家後花園有一塊龍狀的石頭,可是員外只是把它當做污水桶來使用。小梅是員外家的石頭,她每天都會清理這塊石頭。這塊石頭非常的感謝小梅,有一天它居然開口説話了,對小梅説,當我眼睛發紅的時候,就是我回歸東海之時,這邊將會是一片汪洋,到時候我會給你兩把筷子,你就分發給村民逃生。過了幾年,這邊真的爆發了洪災,小梅就把筷子分給了村民,由於村民特別多,於是小梅就把自己的筷子分了出去,自己卻犧牲了。鄉親們非常感謝小梅,於是為了紀念她,就把山命名為小梅山,村為小梅村,港為小梅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橋呢,就是我們的小梅橋。

我們可以看到,這邊有許多精美的建築物,就是我們的漁人碼頭。漁人碼頭的概念最早來自美國舊金山,那裏原是漁民捕魚的港口,後來事情碼頭的功效後成為了一個特色休閒碼頭。我們這邊的漁人碼頭最早的時候是太湖漁民的聚集地,長期停泊着1百多條漁船,久而久之形成了碼頭,97的時候,南太湖一期開發建設之後,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遊玩和就餐,於是這邊的漁民有了新的生計,打造了24條餐飲船,形成了一條獨特的湖鮮街。上海杭州等遊客慕名而來,年遊客量最多的時候達到了25萬人次。但是餐飲船污染了水質,而且還有颱風帶來的安全隱患,於是20xx年的時候,湖州政府決定改造湖鮮街,讓原先的餐飲船搬到了陸地,形成了現在的漁人碼頭。漁人碼頭,總投資近4億們總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建築羣採用折線式的手法佈局,使沒幢建築物單體享受180度的太湖景觀,將太湖水文化滲透到規劃設計當中。沿湖搭建的親水平台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大型的休息度假空間。漁人碼頭是一個以湖鮮為主題,集娛樂,觀景唯一體的特色碼頭休閒區。建築外觀以玻璃為主,我們將他們稱為水院玻璃盒,12幢建築物結合韓式料理,中西餐廳,酒吧,咖啡吧以及湖州特色產品等。太湖物產豐富,湖州五寶三白:白魚,銀魚,白蝦,角魚,鰭魚,。。。。。。。。。。。。。。。

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正在施工建設的方形建築物呢,是我們的遊艇俱樂部,是太湖史上第一個國際白金五星級會所標準打造的,建成之後,可以停泊300艘私家遊艇。

我們還建設一個鬱金香主題公園,以荷蘭風格為基調,總投資約為10億,建成為後是國內最美最大,含多種娛樂主題花卉展銷於一體的世界級鬱金香公園,不出國內,就可以坐擁荷蘭鬱金香。同時,我們每年會舉辦為期2個月的鬱金香節,享受狂歡,激情,熱烈的盛開季節。(鬱金香還有一段關於他的美麗傳説故事,相傳在古代歐洲,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同時受到三位英俊的騎士的愛慕追求,一位送了她一頂皇冠,一位送了他寶劍,還有位送了她黃金。少女十分發愁,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因為這三位男士實在是太優秀了,只好向花神求助,花神於是把少女化成了鬱金香,皇冠變成了花蕾,寶劍變成了葉子,黃金變成了球根,就這樣同時接受了3位騎士的愛情,而鬱金香也成為了愛的化身,由於皇冠代表了無比尊貴的地位,寶劍又是權利的象徵,而擁有黃金也就等於擁有了財富,所以在古代歐洲只有貴族名流才有資格種鬱金香)

另外預計在20xx年我們還會在太湖邊上建成一個高於上海歡樂谷一級別的水上歡樂世界以及動物園,供遊客娛樂。

最後呢,小沈送大家一首 戴表元的詩:山從天目成羣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變江南青綠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祝大家玩的愉快,下船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安全,帶好隨身物品。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19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見過草原嗎?那一望無際的綠色,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一羣羣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麼的美!草原的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人心曠神怡,在那種境界裏即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無限樂趣。

來到蒙古包,又見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羣馬領跑,少年套馬,壯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舉杯,老翁敬酒,少年獻歌。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也證明了蒙漢情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也只有在這裏才可以體會到,來到這裏,會使你流連忘返,時時沉浸在草原的無限樂趣,站在草原上,你會覺得天是那麼的藍,大地一片綠色,會覺得自己也是這一片綠色的一員,彷彿自己是這片綠色中的一棵小草。否則老舍先生也不會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寫導遊詞介紹贛州 篇20

各位遊客,大家好!下面我將帶大家參觀繞南陶瓷主題園區。繞南陶瓷主題園區是一個以陶瓷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景區,這裏保存了多處宋、元、明時期的古窯遺址,以及大量的古礦洞、古水碓等瓷業遺蹟。被評為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繞南坐落在繞南村旁,位於瓷茶古鎮遊覽區和梅嶺休閒度假區之間,距古鎮3公里,離梅嶺有7公里。繞南村也同樣因為其東河環繞村莊蜿蜒而過,而取名繞南。繞南人大多姓詹,從宋代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從事着釉果的加工生產,歷史已有千年之久,正是這些老一輩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給後代人研究景德鎮古代瓷業的生產狀況有着重要的價值,其中,繞南堆積物就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產斷面特徵遺址。大家可以在那裏看到最古老的陶瓷手工製作工藝和古水碓、古礦洞、古釉果作坊、龍窯遺址等古代陶瓷生產遺蹟。

據史書記載,自唐代開始,瑤里人就依山築窯、伐木為薪,燒製陶器了。瑤裏最早興燒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經歷了元、明兩代之後,從明朝中葉開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時間,可見當時的繁榮之景。而為什麼會在瑤裏並且是在繞南這個小村莊煉製瓷器呢?經過研究考證,燒造瓷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豐富的瓷土資源(瑤裏山中盛產製瓷原料高嶺土,雖經數百年開採,至今仍藴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貫穿全境的東河是景德鎮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支流佈滿全境,水流湍急,終年不息,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充分的燃料資源(瑤裏境內崇山峻嶺,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82.3%,燒窯用的上等燃料黃山鬆遍佈山間),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瑤裏恰好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根據調查,現境內遺存的宋、元、明古窯址多達上百處,古礦洞120多條,是目前景德鎮市瓷業遺蹟保存最完好的地區,對研究中國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首先映入我們眼中的是“陶花源”三個字,製作這三個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缽片,而匣缽本身就是一種陶器。 “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它契合了“花”。而這個“源”字呢,又是用釉石粘合起來的,釉石是制瓷的原料,而這裏又是景德鎮瓷業的發源地。解釋之後在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

陶瓷青花的原料產區及發源地。也就是咱們現在要參觀的瓷之源繞南。

瓷之源牌樓旁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由九塊青石組成的九工圖,這九塊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當時有這麼一説“南方有一石,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説製作瓷器是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為瓷器,但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分別為採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裝底、畫胚施釉、裝匣缽燒窯、磨底選瓷。這些工序到底是怎麼操作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繞南瓷之源來了解一直吧.

走進瓷之源牌樓我們就可以看到面前這條河流,此河就叫東河,當時的人們都是利用這條河經水路到達景德鎮的,當時到景德鎮需要一天半時間,一般船上都裝載着茶葉和釉不子,什麼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層透明光澤的物質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製作的,右邊的路上這堆白色的石頭就是瓷石,它們主要出產於瑤裏白石塔一帶,而旁邊這個礦洞也是明代時期開採瓷石的礦洞,現已內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經聽到”咚、咚”的敲打聲了,發出這種聲音的就是左邊的這個古代大機器——水碓。

水碓主要由水輪、傳動軸、扳頭、碓杆、碓頭和碓坑等部分組成。水輪下面是排水溝,設閘板來控制水流,水輪在轉動過程中通過傳動軸將動力傳到同步運動的扳頭,扳頭與碓杆的一頭相搭,依靠其下壓力量將碓杆扳起。扳頭隨水輪軸轉動,將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後與之脱離,碓杆前端則自由下落,頂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衝擊力將碓坑內的瓷石擊碎。碓杆和碓頭均為木製,碓嘴是套在碓頭下端的,由河石製成,重約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塊垂直砌成,而裏面一方用的是慄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發生振動,碓嘴上下運動成弧線形總是向碓臼裏面一方撥動石塊,每舂下一次,裏面一方的石塊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這樣使石塊上下翻動,最後全部被舂細。將瓷石舂成粉狀大約需要12小時,陶工們稱之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兩次熟土。我們還可以看到傳動軸非常長,於是陶工們只要在傳動軸的中間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傳動軸長期摩擦會摩擦生火,於是在用上面的竹子從水輪處引水長期滴在木架和傳動軸接觸的地方,一為了降温,二為了加強潤滑度。這整個工序溶合了水利動力學、機械學、力學、液體力學和陶瓷工藝學等諸多學科巧妙結合的產物,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當時陶工們的聰明智慧。

工人們把“熟土”挑至對面的釉裏作坊,經過淘洗池、沉澱池、稠化池和泥牀製作成釉不子。説的這麼簡單,到底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老師傅是怎麼做的吧。瓷石舂細後,陶工用閘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後用鏟子將舂細後的瓷石粉鏟入淘洗池中攪拌淘洗。由於不同大小的顆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顆粒如石英顆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細顆粒則水化為乳白色的懸濁液,這裏要提到的是,為有利於瓷粉沉澱,在舂碎瓷石時陶工們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後,用木桶舀入排砂溝,其中較粗的顆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溝底。懸濁液流入沉澱池,經過一定時間沉澱以後,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後把沉澱池中的漿體舀入稠化池進一步沉澱濃縮,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澱池。再將稠化池中濃縮的稠漿舀到泥牀上,待水分揮發至一定程度後,再用腳踩踏,這樣做是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氣,同時進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佈均勻。踩完泥,用鐵鏟將其鏟切成塊狀,再將瓷石泥分別放入預製好的一定規格的具有磚形內壁的木製模具內,製成形似磚狀的泥塊,俗稱“不子”,又叫“白不”。然後放在通風架上陰乾,一般至五成幹就可以了。每塊不子約重2公斤,六面光滑,稜角分明。在這樣的作坊裏每天大約可以做出80個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產瓷器時為便於瓷器表面施釉,還要將釉果配製成釉漿,其配製方法一般是先將釉灰用水淘細,再配以釉果調和成漿狀。釉灰也是一種傳統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與狼萁草或鳳尾草燒煉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話説:“無灰不成釉”。並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講究惡的,適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過多則會使釉面發青甚至發灰,有損製品的美觀;而用得過少,又會使釉面出現波浪紋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細泥、一盆灰稱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兩三盆灰就稱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較多則稱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質,有的還需要像長石,石英,高嶺土這樣的制釉原料。並且,釉果本身也會因環境變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為石英巖風化而成,粉碎加水調製後才具有可塑性,它們因產地、種類及風化程度的差異,化學組成便不盡相同,用途也不一樣。打個比方,如果一種瓷石中的氧化鉀(K2O)、氧化鈉(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於制釉,又稱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會用來

制瓷胎。當然,不只是用單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還要加入一定的高嶺土,兩者混合之後,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們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將帶大家去參觀我們的古龍窯遺址,去往龍窯遺址的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座龐大的窯柴垛,遠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燒造瓷器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想必大家還記得吧。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資源,而現在看到的就是鬆柴,我國古代燒窯用的燃料,主要是鬆柴和槎柴,統稱窯柴。之所以建成這種形狀,是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滲入柴垛裏面,這樣柴不易濕,乾燥起來也很快,燒窯時就能提高熱效率。

在景德鎮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一里窯,十里焦。”意思是説燒一窯瓷器,要耗費十里的樹林,由此可見燒窯的不易。據有關文獻記載,明代窯小,一窯要用柴180擔(約合9噸);清代窯大,一窯燒掉的柴竟達500擔(約合25噸)。經過我們的金字塔形柴垛我們可以看見兩處未經開發的龍窯遺址,它們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龍窯。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一號龍窯遺址,這座龍窯為了有效保護,還沒有發掘。該窯也是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從一側的護坡和堆積的物表上看説明當時的瓷業是多麼的繁榮。該窯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總長19.2米,坡度18.5度,分為火膛、窯牀和煙口三部分。窯牀斜長18.6米,寬1.9米。窯壁厚0.3米,窯壁內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1.3米。窯牀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龍窯的西側是一個古窯造型的茶樓——龍脈茶樓,坐在茶樓裏,背後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對面是奔騰不息的瑤河,在這裏所品嚐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長在千年窯址上的茶,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華,飽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這樣的茶,可以充分領會古園、古窯、古風和古韻的意境。

往前走的圓亭子下面就是我們的二號龍窯遺址,它燒窯始於南宋後期,終止於明代中葉,是瑤裏境內至今發現的燒造年代最長的瓷窯之一。曾經一度被盜墓分子懷疑成寶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盡完美。該窯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據瞭解,它總長11米,坡度20度,分為火膛、窯牀和煙口三部分。窯牀斜長9.5米,寬2米。窯壁殘高平均為1.5米,該窯牀不大的原由是龍窯向馬蹄窯轉型的小型龍窯。

我們可以看到龍窯四周到處都是破損的瓷片,而這些瓷片的內底部都有一個

沒有上釉的圈,叫澀圈。它的形成是將器物重疊在一起裝燒,其優點是產量高、成本低。為了防止器物之間發生粘結,於是陶工們在碗或盤的內心颳去一圈釉,這樣碗盤重疊的部位就不會粘在一起。才形成澀圈,澀圈疊燒法即由此得名,其缺點也恰恰在於有一個澀圈。在澀圈的中間還可以看到有“福、祿、壽”之類的字或數字,因這些窯都是幾户人家共同燒用的,為知道窯內的瓷器是誰家的,而寫上了這些字來區分。

明代以前我國南方各主要產瓷區廣泛採用的都是龍窯,明代以後逐漸被葫蘆窯、鎮窯所代替。瑤裏燒製瓷器所用的就是龍窯,我們眼前所看到這座就是現今發現中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最長的一座龍窯——三號龍窯遺址。它總長48.2米,坡度19.5度,分為火膛、窯牀和煙口三部分。窯牀斜長41.7米,寬2米。火膛有前後兩個,前膛為長方形,後膛為葫蘆形,直徑0.7、1.3米。部分牀段為內外兩層,窯壁厚0.3米,窯壁內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0.95米。窯牀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它是如何進行燒製的呢?它分為窯頭、窯牀、窯尾三部分。最低的一端(即山下)為火膛,最高的一端(即山上)開排煙孔。煙囱極低,只有1米高。龍窯窯背脊兩側相隔約70-75釐米距離,開一個洞,叫做鱗眼洞,是投放燃料和觀察火焰温度的窗口。龍窯斜坡由下向上一個鱗眼一個鱗眼地燃燒,其原理就是火焰自然上升,熱能充分利用,恰似一個卧著的大煙囱。燒下面時上面是低温,正好乾燥、去濕,完全符合陶瓷的燒成升温曲線要求。這樣的龍窯有着怎樣的一些優點,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它的優點主要在於熱效高,節省燃料,生產週期短,產量大,燒製成本低,建造費用低廉,因此它常被稱為青瓷的搖籃。但它的缺點也是同樣存在的,因為窯身長且傾斜建築,所以裝窯與出窯的勞動強度很大,也就是説很花費人工,而且較難採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此外,因窯內升温和降温快,不易保温,因此燒出的成品質量比較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窯址周圍看到很多燒壞的瓷器的原因。

瑤裏早期的青花瓷無論胎釉質地還是裝飾技法,都較為出色,可與景德鎮市區同期民窯相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青花裝飾,簡約質樸,在青花瓷繪史上很有光彩。其紋飾多為纏枝蓮紋、雲氣紋、繡球紋,比如這塊瓷片上畫的就是纏枝蓮紋,它看上去畫面清新,運筆如游龍行空,筆法嫻熟,很有氣勢,逸筆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