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院導遊詞(精選16篇)

家大院導遊詞 篇1

從花廳出來,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長廊專供人們在雨雪天行走方便,當年石氏宴請親朋或喪誕之日,所請親朋都經於此。左側是石府的花園,佔地約1100平方米,以環廊,奇石,碧水,曲徑,方亭,翠草,嬌花巧妙裝點,宛如身處蘇州園林。鵝卵石路上有一個古錢幣的圖案,上有吉祥如意四個字,預示着“生財有道、財運亨通”。我們走的這條長廊共計32個自然間,可環繞花園一週,

家大院導遊詞(精選16篇)

在四角亭旁邊的這棵棗樹已生長了200多年,據説“吃了此樹棗長生不老,摟摟棗樹腰百病全沒了”。長廊白牆之上還有8塊楊柳青年畫題材的石雕什錦窗和由9塊方磚拼在一起的萬福如意磚雕1副。花園的山水稱為“石泉”,其石頭是北山石,有着橫、稜、硬、崢的特點,這與江南太湖石的皺、瘦、透、漏截然不同。古時候錢幣稱作泉,“石泉”看似石家的泉,卻暗含着十全十美,財源滾滾都是錢之意。一個小小的石府花園,基本上集中了我國廊式建築的所有建造模式。石府花園以楊柳青特色與南國園林結合彰顯出石氏家族特有的品位與風韻。

大家看長廊的右邊,這就是地爐灶口,入炭二百斤燃燒一晝夜,然後熱氣順煙道穿過,燒熱地面,而後順着東北角處暗藏的煙道,從屋頂排出。

戲樓歷來是皇室、王府、官宦之家的專利。石府戲樓是北方民宅中最大的戲樓,下面我們就一起步人戲樓。石府戲樓位於整個大院的中間,與花廳僅一牆之隔。戲樓大部分為木質結構,是一處集南北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廳殿。戲樓的頂子設計巧妙,外面用鐵皮封上,再用銅鉚釘鉚成一個壽字。由於屋頂為長方形,“壽”字則尤顯細長,所以又表達長壽之意。樓內共設有120個座位,整體建築採用抬樑式,左右各有6根立柱,立柱為通天式,上圓下方,取其天圓地方之意。我們看到,在立柱上方還懸設立一圈迴廊,稱為“走馬廊”,就是當年石府的家丁護院警衞時站的地方。這個戲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冬暖夏涼、音質好。戲樓採用盝定式屋頂,採光甚佳,通過屋檐的巧妙設計與太陽高度角的變動來調節光照於氣温,再加上冬天腳下有地爐,和夏天青石磚發潮吸熱的特性,所以冬暖夏涼。戲樓建築用磚均是三座馬蹄窯指定專人特殊燒製,經專用工具打磨以後幹擺疊砌,用元宵面打漿糊白灰膏粘合,牆成一體,加上北高南低迴聲不撞,北面隔扇門能放音,攏音效果極佳,偌大戲樓不用擴音器,不僅在角落聽得清楚,即使院內也聽得明白無誤。因此,石府戲樓堪稱“民宅一絕”。

從戲樓出來,左手邊的這個跨院是當年石府的家丁護院所在的地方。眼前的這塊大石頭就是當時考核家丁所用,上寫着“獨佔鰲頭”四個大字,重150公斤。如果能輕鬆舉起的話,就順利過關通過考核,成為石府的家丁。如今這裏是楊柳青水局的陳列館。

穿過水局陳列廳,我們現在看到左手邊的這所屋子裏是楊柳青年畫二十四孝。正對着我們的這間房子就是當年石府的家學堂。旁邊這個院落是佛堂,是石氏供奉神佛偶像之處。光緒十年,1884年,家廟竣工,將神像等移至三門天錫堂內供奉,此處改為小家祠。家祠正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及石氏寶字輩以下的木主,逢年過節,壁間懸掛已故家主影,每逢長輩祭辰,在此院誦經追薦。佛堂建築為典型的抬樑式框架結構,四樑八柱,在中間最高房樑上有當年保存下來的上樑詩:上聯是“盂堂金馬家聲汨”,下聯是“畫棟雕樑氣象新”,意思是石宅興建豪華美麗的家院,一改舊的面貌,到處是裝飾精美的房屋,一派新的氣象。這種民宅結構非常堅固,也是人們常説的培倒房不塌。

現在我們回身看到的這座門就是垂花門,垂花門屬典制式建築,是宮廷傳統建築中的絕活,圖案為蓮花倒垂所以稱垂花門。這樣的垂花門在石府總共有3座,根據荷花的三個花期雕刻成三種不同形態的圖案,分別取名為“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滿蓬蓮”。眼前佛堂所對的這座門就是石家的第一座垂花門,含苞待放。

好了,下面的時間交給大家,大家可以拍拍照,也可以去東面的展廳和陳列館參觀一下婚俗,燈箱畫,磚雕等民間藝術。大家注意在三點前到我們剛來的停車場集合,記着我們的車是橘紅色大金龍,車牌號津A_____,大夥千萬不要遲到,延誤咱們回去的時間。

遊客朋友們,一天的行程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非常的捨不得大家,這次我們的遊覽非常的圓滿順利,如果大家對我的工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請大家向我提出來,我會努力改正。最後,預祝大家歸途愉快,一路平安。

家大院導遊詞 篇2

王家大院在靈石縣靜升村。包括東大院、西大院和孝義祠,總面積34650平方米。東大院俗稱高家崖,建於清嘉慶初年,是一個不規則形城堡式串聯住宅羣。城堡因地佈局,順勢而建。鳥瞰東大院,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組成:中部是兩座主院和北圍院;東北部是俗稱"柏樹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開一個堡門。東堡門位於主院前大通道的東端,西堡門開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門開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間,北堡門開在小偏院的東北角。南堡門外是一條長50米、寬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長127米,寬11米,全部用青石鋪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磚砌花牆,牆內建有60多米長的風雨長廊。東大院主體建築是兩座三進四合院,院門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馬石、旗杆石、石獅、石台階等。從佈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寬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廳、廂房、繡樓、過廳、書院、廚房之別。院內因地而異,修有甬道、幽徑、低欄、高牆等。院中有院,門內有門,窯頂建窯,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兩座花園式庭院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後院是由一排13孔窯洞組成而又分隔為四個小院的護堡院。整個東大院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

王家大院位於靈石縣靜升村北端黃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靈石縣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臨下,面對靜升村,視野開闊。

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宏大,有東大院、西大院、孝義祠三部分,總面積達34450平方米,相當於祁縣喬家大院的4倍,為靈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僅是一組民居建築羣,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王家大院佈局的構思獨特,結構合理,“三雕”藝術精湛。院內,隨處可見木雕、磚雕、石雕作品,從屋檐、斗拱、照壁、獸吻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構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獨具匠心。這裏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與此同時,繪畫、書法、詩文熔於一爐,人物花卉、禽獸匯於一體,姿態秀美,是晉中民居中的一處奇葩。

家大院導遊詞 篇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三西省的喬家大院,它坐座落在美麗而富饒的三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市有50公里。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間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留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佔地面積為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組成。大院從高空向下俯視,整體為雙喜字型佈局,城堡式建築。四周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水靡磚牆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全院以一條平直甬道將6幢大院分割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更加增添了我遊覽的興致。

前兩個大院展示了喬家的歷史,後三個院介紹了民間工藝、民族風情等等。

特別是第三號院裏有喬家三大鎮宅之寶;

一是九龍燈,九龍燈上面有五條龍;下面有四條龍,傳説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出北京來到祁縣,喬家便送給了慈禧太后三千兩白銀把慈禧太后救了,太后為了報答喬家,就送給喬家一對獨一無二的一對九龍燈。第二個是萬人球,萬人球是那時候的監控器,屋裏屋外有什麼人,一抬頭就看見了。三是犀牛望月鏡,犀牛望月鏡是喬家子孫在抗日戰爭時為國家捐了許多槍支彈藥,因此國家送他了一個犀牛望月鏡。

家大院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_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的旅遊,

我是來自陽光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叫__,大家可以叫我__,這位是司機__師傅,有着多年的駕駛經驗,今天就有我和__師傅一同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地方是被譽為“華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如果大家在遊覽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請向我提出來,我將竭盡全力為大家解決,也希望大家能支持配合我的工作。最後預祝大家旅途順利,玩的愉快。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去往石家大院的路上,在到達景區之前,我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石家大院坐落在千年古鎮楊柳青,始建於清光緒年初,是一座距今有着130多年的歷史的大型清代民宅。其建築結構獨特,磚、木、石雕精美,氣勢宏浩典雅,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宅。石家祖籍山東,明代時以漕運為業,盈利漸豐,後在楊柳青落户後便廣置田產,至明末清初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萬多畝土地的大地主了。在清嘉慶4年時,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獲罪賜死,有一使女攜珠寶外逃,後被石萬程停泊在通州的糧船收留,至此,石家財富驟增。至清道光3年,石家共分4大門户,長門福善堂、二門正廉堂、三門天賜堂、四門尊美堂,其中尤以四門尊美堂最為治家有方、財丁興旺,不斷擴建為津西第一家,世人俗稱“石家大院”。而我們今天要參觀的石家大院其實就是尊美堂大院。

……

好了,我們的車已經到景區停車場了,大家攜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遊覽。進入石家大院,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座影壁。它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影壁除了能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福吉祥之外,也起到一種是外界難以窺視園內活動的隔離作用。在影壁的四角及中間,有五隻雕刻精美的蝙蝠,寓意“五福臨門”,而影壁的前方,擺放着一隻用玉石雕刻的白菜,在這裏諧音“百財”,也是納福納財之意。大家先來隨我看看沙盤展示,瞭解一下石家大院的整體佈局。我們可以看到,石府的建築佈局採用軸線對稱式,全院由南至北有一條甬道為中軸線,貫穿四座門樓,東面為過去主人居住的地方,西面為為石府主體建築。大院兩側又分別設有東西跨院。石家大院佔地總面積約83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共有18個大小院落,歷經10餘年才得以建成,僅戲樓和客廳主體建築就耗銀30萬兩。1991年時,石府被天津市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下面大家請隨我,仔細的參觀這座吉祥的大院。現在我們走的這條長長的甬道就是整座大院的中軸線,由南到北地勢不斷升高,有步步高昇之意。此外,甬道上門樓為三座,門前台階又為三級,暗喻為連升三級。跨過左手邊的這道小門,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花廳。花廳是石家男主人接待賓客、商議大事的地方。大家看,中堂懸掛有“尊美堂”匾額,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赫所題。客廳正中的這尊石雕,所刻的是白菜和兩隻小狗,象徵着“人財兩旺”。客廳中隔斷上的八扇屏是保存下來的珍品,雕刻公益非常精細,表現的是四季花鳥,其特點是從玻璃兩側看圖案完全一致,看似八扇,實則十六面。大家過這邊來看一下,這裏有一塊地轉被移開了,我們可以看到裏面縱橫交錯的煙道,類似於現在的地暖,是石家從當年的皇宮學來的,只供花廳和戲樓取暖之用。

家大院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晉中,我是你們的導遊。

山西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稱。全省現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它們大都集中在晉中的祁縣、平遙、太谷、介休一帶,這些深宅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大賈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的晉商的歷史見證。那我們今天參觀的喬家大院就是它們其中的一個代表。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可以到達。喬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築,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築。佔地8725㎡,建築面積3870㎡,共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1985年喬家大院被開闢成為晉中民俗博物館,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得喬家大院名揚海外,20xx年拍攝的《喬家大院》更是讓許多人瞭解了喬家大院,瞭解了晉商。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喬家大院的大門口了,我們現少停留一下。

我們看到喬家大院的門前並沒有旗杆和石獅子,但是高大的院牆,足以顯示出主人的威嚴氣派。院內房屋設計的十分完美,錯落有致,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專家學者讚譽其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人們常説“皇家有故宮,民家看喬家”。我們看到大門正對的這個照壁,它叫做“百壽圖”是由一百個壽字構成的,在百壽圖的兩邊有一幅對聯“損人慾以覆天理,續道德而能文章”這是當時左宗棠寫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壽圖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從“端詳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養太和”一句中意化出來的,體現了喬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喬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貴的歸宿。進入大門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大院的簡單構造圖,我們面前的這條常80米的甬道,將喬家大院的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對較低是晚輩居住的地方,大門是朝東開的,所謂“紫氣東來”這個大門就是吸收祥氣的。那我門一個大院一個大院來參觀。

【第一院】

整個喬家大院比國內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為了三期工程,那我們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稱為老院,它是由喬貴發之子,喬致庸之父喬全美所建。

進入大門,我們會看到一個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證了“門迎百壽,院納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裝飾作用,二、鎮宅避嫌的作用。

這裏的福德祠是用來供奉土地爺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個小龕,正是擺放土地爺的,此外,在整個照壁上還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我們來看,上面,兩邊各有一對獅子,那它的諧音就是“四時平安”,中間有幾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為“吉慶如意”,下邊有壽山石,寓意為“壽比南山”,旁邊的芙蓉樹,寓意為“福如東海”,我們數一數,一共有六對鹿,寓意為“六時通順”。好了我們要進院去參觀了,那這個院子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我們要連登三級台階,高約為1丈,寓意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們來到了第一進院,這裏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們來看這個廂房中有兩輛馬車,車輪十分的高大,這正是富貴人家的馬車。對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從古人類一直到現在的居住地圖片。

穿過穿心,我們來到了第二進院,我們看到,正房是一個二層的小樓,可是二樓是有窗沒有門,那這叫做統樓,上方有一塊牌匾“為善最樂”,這正是喬家老爺的座右銘,那以前正房是用來會客的,東西廂房是書房和卧室,我們今天來到喬家,就是喬家的客人,所以我們先來正房看看,我們會發現現在是冬季,但進入房間並不會感覺到冷,我們會看到牆壁非常的厚,厚大約為1.2米,那這是仿照過去的窯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涼。

東廂房展出的是歲時節令,上半年的從二月二龍抬頭,四月清明節,掃墓,五月端午,下半年從七月十五上墳,八月十五賞月,臘八喝臘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買對子,二十五掃房子,二十六打燒酒割肉,二十七殺豬又殺雞,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廂房展出的是衣飾,那以前是有這種觀念“男人看袖頭,女人看腳手”袖口越大,説明這個家越有錢,而女人則是越是腳小的越好看,有這麼一句話“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銅蓮”腳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們看到這裏還有兩雙很小的鞋,它並不是三寸金蓮,是雙看鞋,那它是用來送給別人的,就是要看這個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農俗展覽,有碾子、石磨,還有一些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農事活動。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喬家的發跡史。我們來進來看一下,喬家的發家始祖喬貴發,名字是很好的,貴發貴發,既富貴又發達,可是他卻是命運不濟,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他被寄養在舅父家裏,那他卻是一個十分勤勞有踏實的人,親戚鄰里有什麼事情,他都樂意去幫忙。有一天,他的親戚結婚,他還是照舊去幫忙,等到新人行禮的時候,新娘新郎要找喬貴發來行禮,後邊的人就説“給那樣的人行禮,還怕有失身份呢”這時喬貴發剛從廚房趕過來,滿身灰塵,聽到這句話後,心想,我堂堂一個五尺男兒,只因家裏貧窮,就讓別人這麼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腳,獨自走了西口,開始了自己的發家之路。他與清徐的一個姓秦的小夥子,一起在一個雜貨鋪打工,由於他們的勤快和好學,受到了老闆的賞識,教會了他們很多的經商之道。後來,他們有了一些積蓄,就自己開了一個草料鋪,有一年,是個豐收年,糧價跌落,黃豆價格尤其低,他們便趁機購存大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緊缺,價錢不斷上漲,他們便將黃豆拋售出去,獲利頗豐。於是利用這筆資金,開設字號,名為廣盛公。後來因為管理的滯後,有些虧損,經過三年的整改,終於有了新的起色,當時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他們認為這是復興基業的新起點。我們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喬貴發的兒子喬全美,如果説,喬貴發是喬家的開創者,那他就是一個發展者,他為喬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一會兒我們去看看。那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喬致廣英年早逝,二兒子致庸繼承家業,我們看這幅圖,這位就是喬致庸,在他的手上,喬家度過了最輝煌的時期。他是喬家最年長的人,活了89歲,一共娶了六個太太,最小的一個可能可以作他的孫女了,大家可能會問,喬家不是有很嚴格的家訓嗎,怎麼會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歲,老了如果總是讓女僕伺候生活起居,那樣不是很方便,所以兒女讓他娶妻,但從不納妾。當時喬家的生意遍佈整個包頭城,那有這麼一句話叫“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那後面的這意味是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他當時是出外留學,把先進的技術帶回到喬家,當時喬致庸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很好的人選,所以就將喬家交給了他。但是俗話説“富,富不過三代,而喬家已經是五代經商了,1920xx年開始走下坡路,由盛轉衰。票號與商號業務多被官商銀行奪走,日軍侵華戰爭及國內連年戰亂,也使商號一獗不振,慘淡經營直到1951年終於停業,1952年遣散職員處理善後,1953年春,歷時二百多年曾經輝煌一時的“復字號”終於關門了 。

那我們來看他們的家譜圖,上面的已經介紹過了,喬貴發三個兒子喬全美、喬全德、喬全義,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喬致廣、喬致庸,喬致庸有11個兒子,下面的是他的孫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個叫做喬健的人,喬家就是在他這輩分家的,下面的子孫大家會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當年,喬家的後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業的,大部分都離家上學。現喬家後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兩邊的廂房展出的就是喬家嚴格的家規家訓了,喬致庸教育後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講義,第三才是利,同時戒“驕、貪、懶”,那喬家有名的六不準也在這體現了:不準納妾、不準虐僕、不準酗酒、不準賭博、不準吸毒、不準嫖妓。第二院與第三院是一個雙跨院,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穿過二院進入三院,在進入三院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間房裏面展出的喬家大院的平面圖。喬家大院分為三期工程,大門朝東開,北房為長輩居住,南房為晚輩居住,那整個大院看起來形成一個雙喜字。

從北往南看,刪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頂是一橫,兩面的廂房是兩豎,下面的房頂又是一橫,院子是兩個口,甬道是一大橫,南房有是兩個口,正是一個雙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為三寶院,我們來一件一件看,從正房看起,正房內的叫做犀牛望月鏡,他是用東南亞鐵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時我們所見的木頭都是密度小於水的,所以放在水裏會漂浮起來,而東南亞鐵梨木的密度則很大,它會沉在水底,兩百年來,鏡子影像清晰,結構完美。大家看,它分為三部分,上面是鏡面,它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然後是祥雲,最後是一頭犀牛,這裏還有一個傳説故事,傳説犀牛是天上的一個神將,玉皇大帝讓它來到人間傳令,每天人們應三打扮,一吃飯。它卻傳成了一打扮,三吃飯,玉皇大帝大怒,將它貶到人間,由於留戀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頭總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還與喜牛諧音,也取一個吉祥的寓意。據文物專家鑑定,此鏡最低價也值300萬人民幣。

東廂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寶物,叫做“萬人球”,,這是個圓球形的鏡子,無論有多少人在房中,也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可以在鏡子裏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會變形,所以叫做萬人球。那它當時是有一個重要的用途的,對,起監視的作用,當時喬老爺把它掛在正房的窗外,老爺經常會與掌櫃的商討商業事宜,這正是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聽。萬人球確實是名不虛傳,此物是清代的遺物。

第三寶就是懸吊在西廂房的這兩盞“九龍燈”。九龍燈是用珍貴的烏木製作的一對八角形宮燈。因為燈上共雕有九條龍,故稱“九龍燈”。這9條龍分上下兩層排列,上4條,下4條,每4條組成一個萬字,燈的頂端有是1條龍頭,9條龍頭上都有蠟籤可點蠟燭。每4條精雕細刻的龍身所組成的萬字形,在其轉折處都有軸相連,可以靈活轉動調整角度。在兩層萬字形中間的是八稜形燈身,上有4面畫、4面水銀鏡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稜形燈內的燭光交相輝映、流光溢彩。如果還要增加房間的亮度,那就把九龍燈上兩個萬字形拉直,8條龍便照直地向四方撲去,使得房間大亮。據説,這對九龍燈是當年慈禧太后西逃時賜給喬家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幾次有意收走,但喬家大院管理部門不肯割愛,只好作罷。

【第四院】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所見的,那這個院子在建築風格上處處體現出了他留學所帶來的先進技術。首先我們來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歐式的風格,此外這裏還有很精美的磚雕,我們看門楣上方的磚雕,正中是一個香爐,上面還坐了一個小孩,寓意為香火旺盛,兩邊分別是琴棋書畫,喬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再往兩邊看,分別是鍾和表,教育喬家的後代子孫套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稀時間;我們再看東廂房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順着我的手勢看,中間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車正在橋上行駛,還冒着煙,正是喬映霞當年把在外國看到的火車憑藉自己的印像雕刻到這裏。

那我們來這個廂房來看看,裏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們主要看一下這個藥店的幌子,小圓球代表的是丹藥,大圓球代表的是丸藥,中間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藥,下面還有一條魚,整個就寓意為“你吃了我的藥就可以痊癒了”。對面的廂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謂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頭叫賣的。

正房的蠟像就是當時掌櫃和東家報賬的情景,正面坐的是東家,旁邊坐的是掌櫃的,而後面的就是小夥計了,那喬家乃至晉商當時選用小夥計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必須面貌清秀,身高七尺,並且是本村的村民,因為這樣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須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被錄用。偏房裏都是從當地收購回來的傢俱,我們來看這個小瓷娃娃,它是一個枕頭,我們看到它後面有一個小孔,那這是用來灌水的,冬天灌涼水,夏天灌熱水,冬暖夏涼。從偏房出來,我們看到這個門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兩顆白菜,諧音為“百財”,出了偏院,我們來看這個磚雕,一面是貓和蝴蝶,諧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鵲登梅,寓意為“喜上眉梢”,然後我們來看這個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喬致庸的妹夫趙鐵山所寫,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喬家後代做事要注意分寸,並要懂得知足。兩邊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慶如意”,最下面兩邊是獅子滾繡球,俗話説“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那我們也馬上要看到,喬家大院最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喬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喬致庸所建,它也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首先我們看到門楣上方,有一塊匾,叫做在中堂,取意為“不偏不倚,執用之中”體現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門楣上雕刻有福祿壽三星,兩邊有八駿的雕刻,希望後代子孫都有所作為,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禮儀,我們來看第一進院,裏面展出的是小孩過一週歲生日的情景,不僅要全家慶賀,還要舉行抓週儀式,全國不少地區均有此俗,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描寫,賈寶玉抓週,其他東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這天,吃的也很講究,一般都吃長壽麪,希望孩子健康長壽,還要吃油糕,取諧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後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過生日最大的忌諱是吃包子,怕孩子長大之後像草包一樣活的窩窩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掛一件衣服,稱為百家衣,這是小孩母親從各家要回布料縫製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長,無災無病。

穿過穿心院,我們來到裏院,首先我們來看,它是一個明樓院,二樓是有門有窗的,相對於第一院來説,它的建築結構與風格,就十分的講究與先進了。裏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晉中結婚一般分為6個程序,我們一個一個地看,請大家跟好我的腳步。迎娶這天,新娘早早起來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後坐在炕上等待梳粧打扮,這天的新娘從頭到腳都是一派紅色,必須穿紅棉襖、紅棉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民間當時有“十三留頭,十四嫁,十五生個毛娃娃”的説法。因為過去女孩出嫁年齡尚小,長得比較瘦,為了襯托像大人一樣豐滿,所以要穿紅棉襖、紅棉褲,另外就是孃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婆家以後像紅棉襖一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厚厚實實。東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覽,牀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麼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兒在離開孃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為從此兩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兒坐在上面,還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榮華富貴一輩子。”新娘上轎時,還要由孃家哥哥背到轎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輩輩。”

新娘入轎後,鼓樂齊鳴,在鳴鑼開道聲中,花轎開始啟程,儀杖隊進行在路上,據説是縣太爺在路上遇上也得繞道而行,民間有句俗話“百日為民,一日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頭上頂着蓋頭,那這個蓋頭是要用秤桿挑起來的,取意為稱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們來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個馬鞍,新娘要用一隻腳跨過去,這時全人把馬鞍撤走,另一隻腳就不跨了,意為“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還有“新娘跨馬鞍,一世報平安”之説。炕角分放四隻蘿蔔娃娃,蘿蔔諧音摞輩之意,希望新媳婦過門後,能為主家傳宗接代貢獻力量。此外還有糖盒,裏面有桂圓、蓮子、花生、棗,有早生貴子的意思。晉中地區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門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開門門,侄男侄女一羣羣”討其吉利,自然紅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喬家主人本來是要建一座“書房院”的,當時已經買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這裏只留下一部分花園,改成了“花園院”,1958年喬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園。我們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間,就是當時建的書房,書房建造在緊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來祭祖的,勉勵喬氏後代發揚和繼承祖先的業績,以繁盛喬家大業的,而書房則是用於培養喬家子弟,希望他們發奮讀書,增長知識,成為優秀人才的,所以書房院與祠堂緊鄰在一起,可以起到隨時隨地地激勵喬家子孫後代學業進步的作用。

喬家大院就參觀到此,請大家記好集合時間,準時集合。

家大院導遊詞 篇6

王家大院奢華的喬家,氣派的渠家,壯觀的曹家,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感受色彩最為濃重的的王家大院。推開王家大院這扇厚重的大門,近720xx年曆史的晉商文化長卷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中國民居建築的典範,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標本,這裏是中國耕讀傳家與官商經濟的契合,封建文化與傳統禮制的全釋。中國北方渾厚的黃土高原上,奇駿而悲情的綿山腳下,這片蒼勁古卓的建築羣落負載着千百年華夏文明的映跡,深深的凝結在錦繡三晉的表裏山河之中。

於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許多稱謂,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紫禁城,華夏民宅第一宅,還有蜚聲遐邇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所以有人説,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處晉中盆地的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後裔,南宋時遷至這裏,清朝中期上升為名門望族,於是大興土木,幾近豪奢,修成了佔地15萬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築羣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陰抱陽的山坡上,窯洞式設計使之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風水人氣俱佳。這裏的建築羣落,將磚木石雕陳於一院,繪畫詩文書法熔於一爐,人物禽獸花木匯成一體,姿態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現了大户人家的風範,又充分顯示出自己身高位權的身份,達到了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沖溝分為東西兩片。各自建有城牆,修有城門,砰然兩座森嚴壁壘的大城堡,靠石拱橋連接,跨度之大,令人驚歎。兩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東邊的大院是東堡院,也稱高家崖,為17世紀王汝聰,王汝城兄弟興建於嘉慶十年,也就是1820xx年的建築羣落。佔地面積11728平方米,共26個院落,212間房屋,建築特點是背陰抱陽,背山而水,陰山構築,依山重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建築憑藉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間結構立體化,山則因建築的韻律而生氣勢。走進王汝聰的住宅大門,可以體味到極高的文化品味,使我們能聯想到王家的身份,走過聯繫與分割前後院的夾道,穿過垂花門,主人生活的區域便趁現在我們面前。上房是長輩居住的地方,樓上則是為小姐特設的繡樓,這種佈局在封建社會宗法禮教制度上,使長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別,充分顯示了大院建築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位於大院西邊的桂星書院、花園院雖然不大,卻也十分幽靜,奇花異草使人心曠神怡,即使在封閉的院內,仍可登高俯瞰欣賞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養性,吟詩作對的好地方。還有夾院是上學的私孰,可見主人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的確王家有不少子孫從此走上仕途。東部是廚房院,前中後三個院落,裏外共七道門,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門,進不同的餐廳,由此可見,連吃飯莊户人家都是有講究的。過了石橋,便是西堡院,此建築羣早於東堡院120xx年,是建於清乾隆年間,19800平方米,俯視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規則的矩形,東西寬105米,南北長180米,因只有一個堡門,正對着城堡的主街,雄偉的堡門為兩進兩層,一方刻有恆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鑲嵌在堡門正中央,因堡門為紅色,所以稱之為紅門堡。

堡內南北向有一條用大塊鵝卵石鋪成的龍鯪街,長133米,寬3.6米,主街將西大街分為東西兩大區,東西方向有三條橫巷,一條縱街和三條橫街相交,正好組成一個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呼應,互相聯繫,是一條無形的紐帶。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國民居藝術館的名義正式開放以來,這個久藏深閨的室內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嬌的魅力,漸為人們關注與賞識,這個在中國大地,獨處一隅鄉間的閨院,確實令人反覆吟哦

家大院導遊詞 篇7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___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遊活動。我叫____,是本車的導遊員,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X師傅。俗話説:千年修的同船渡。今天應該是千年修的同車行。我們一定會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要求,請儘管提出來,不要客氣,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你的要求。祝大家在今天的遊覽中玩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楊柳青博物館。

它原系清末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石家祖籍山東東阿縣,明代時起便以漕運糧食為業,盈利漸豐。乾隆五十年,從石衷開始落户楊柳青,其子石萬程頗善經營,家資日豐。清嘉慶四年,乾隆寵臣和坤獲罪賜死,有一侍女攜珠寶出逃,被石萬程停泊在通州的糧船收留,由此,石家財富驟增,到石萬程之子石獻廷時期,石家一改累代單傳而人丁興旺,家大業大。石獻廷就把石家財產分給四個兒子,各立堂門,長門福善堂,二門正廉堂,三門天錫堂,四門尊美堂。其中以四門尊美堂治家有方,財丁興旺,不斷擴建為津西第一家,世人俗稱石家大院。石元仕於民國八年去世,他的夫人攜全家遷居天津市內,從此石家便逐漸衰落,石家大院被嚴重破壞。自1987年,西青區人民政府相繼投資560元逐漸修復,1991年石家大院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天津楊柳青博物館。

好了,現在我們到石家大院了。請大家下車時隨身帶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車上。下午5:00在車上集合,記住我們的遊覽車為白色客車,車號為津________。

大家從這邊進入,這裏以前是石家的內帳房,現在作為名人照片展室。我們進去看一下,整個大院拍攝了將近四十多部電影,電視劇。象《刀劍笑》,劉德華主演的;《日出》,徐帆主演的;《煙雨紅顏》,劉德凱導演,周迅,張信哲主演的。許多名人也來過石家大院,像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崔永元。此外,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就是石家的第六代世孫,他自導自演了電影《我這一輩子》。

家大院導遊詞 篇8

王家大院在靈石縣靜升村。包括東大院、西大院和孝義祠,總面積34650平方米。東大院俗稱高家崖,建於清嘉慶初年,是一個不規則形城堡式串聯住宅羣。城堡因地佈局,順勢而建。鳥瞰東大院,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組成:中部是兩座主院和北圍院;東北部是俗稱"柏樹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開一個堡門。東堡門位於主院前大通道的東端,西堡門開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門開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間,北堡門開在小偏院的東北角。南堡門外是一條長50米、寬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長127米,寬11米,全部用青石鋪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磚砌花牆,牆內建有60多米長的風雨長廊。東大院主體建築是兩座三進四合院,院門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馬石、旗杆石、石獅、石台階等。從佈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寬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廳、廂房、繡樓、過廳、書院、廚房之別。院內因地而異,修有甬道、幽徑、低欄、高牆等。院中有院,門內有門,窯頂建窯,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兩座花園式庭院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後院是由一排13孔窯洞組成而又分隔為四個小院的護堡院。整個東大院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

出東大院的西堡門,走過一條馬蹄形的溝澗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稱紅門堡,是一處十分規則的城堡式封閉型住宅羣,面向與背靠同東大院完全相同。俯視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規則的矩形,東西寬105米,南北長180米。只有一個堡門,開在南堡牆稍偏東的位置,正對着城堡的主街。雄偉的堡門為兩進兩層,一方刻有"恆禎堡"的青石牌匾鑲嵌在堡門正中央,因堡門為紅色,所以人們都叫西大院為"紅門堡"。堡牆外高八米,內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磚砌築。堡牆上有垛口。堡門外正對堡門的地方,有一座磚雕照壁。堡門左右及堡牆東北、西北角各有一條踏道可上堡牆。堡內南北向有一條用大塊河卵石鋪成的主街,人稱"龍鱗街",街長133米,寬3.6米。主街將西大院劃為東、西兩大區,東西方向有三條橫巷。橫巷把西大院分為南北四排。從下往上數,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頂甲。一條縱街和三條橫巷相交,正好組成一個很大的"王"字。堡牆東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樓一座。堡內東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內共有院落27座,除頂甲為6座外,其餘三甲均為七座。各院的佈局大同小異,多數為一正兩廂二進院,正面以窯洞加穿廊為主,頂層有建窯洞或建閣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東西基本對稱。也有一部分院落為偏正套院,院門偏在東南方向,院門內是一條較長的通道,通道西側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門,北端是通往後院的門。

家大院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晉中,我是你們的導遊。

山西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稱。全省現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它們大都集中在晉中的祁縣、平遙、太谷、介休一帶,這些深宅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大賈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的晉商的歷史見證。那我們今天參觀的喬家大院就是它們其中的一個代表。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可以到達。喬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築,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築。佔地8725㎡,建築面積3870㎡,共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1985年喬家大院被開闢成為晉中民俗博物館,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得喬家大院名揚海外,20xx年拍攝的《喬家大院》更是讓許多人瞭解了喬家大院,瞭解了晉商。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喬家大院的大門口了,我們現少停留一下。

我們看到喬家大院的門前並沒有旗杆和石獅子,但是高大的院牆,足以顯示出主人的威嚴氣派。院內房屋設計的十分完美,錯落有致,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專家學者讚譽其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人們常説“皇家有故宮,民家看喬家”。我們看到大門正對的這個照壁,它叫做“百壽圖”是由一百個壽字構成的,在百壽圖的兩邊有一幅對聯“損人慾以覆天理,續道德而能文章”這是當時左宗棠寫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壽圖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從“端詳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養太和”一句中意化出來的,體現了喬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喬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貴的歸宿。進入大門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大院的簡單構造圖,我們面前的這條常80米的甬道,將喬家大院的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對較低是晚輩居住的地方,大門是朝東開的,所謂“紫氣東來”這個大門就是吸收祥氣的。那我門一個大院一個大院來參觀。

【第一院】

整個喬家大院比國內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為了三期工程,那我們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稱為老院,它是由求發之子,喬致庸之父喬全美所建。

進入大門,我們會看到一個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證了“門迎百壽,院納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裝飾作用,二、鎮宅避嫌的作用。

這裏的福德祠是用來供奉土地爺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個小龕,正是擺放土地爺的,此外,在整個照壁上還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我們來看,上面,兩邊各有一對獅子,那它的諧音就是“四時平安”,中間有幾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為“吉慶如意”,下邊有壽山石,寓意為“壽比南山”,旁邊的芙蓉樹,寓意為“福如東海”,我們數一數,一共有六對鹿,寓意為“六時通順”。好了我們要進院去參觀了,那這個院子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我們要連登三級台階,高約為1丈,寓意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們來到了第一進院,這裏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們來看這個廂房中有兩輛馬車,車輪十分的高大,這正是富貴人家的馬車。對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從古人類一直到現在的居住地圖片。

穿過穿心,我們來到了第二進院,我們看到,正房是一個二層的小樓,可是二樓是有窗沒有門,那這叫做統樓,上方有一塊牌匾“為善最樂”,這正是喬家老爺的座右銘,那以前正房是用來會客的,東西廂房是書房和卧室,我們今天來到喬家,就是喬家的客人,所以我們先來正房看看,我們會發現現在是冬季,但進入房間並不會感覺到冷,我們會看到牆壁非常的厚,厚大約為1.2米,那這是仿照過去的窯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涼。

東廂房展出的是歲時節令,上半年的從二月二龍抬頭,四月清明節,掃墓,五月端午,下半年從七月十五上墳,八月十五賞月,臘八喝臘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買對子,二十五掃房子,二十六打燒酒割肉,二十七殺豬又殺雞,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廂房展出的是衣飾,那以前是有這種觀念“男人看袖頭,女人看腳手”袖口越大,説明這個家越有錢,而女人則是越是腳小的越好看,有這麼一句話“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銅蓮”腳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們看到這裏還有兩雙很小的鞋,它並不是三寸金蓮,是雙看鞋,那它是用來送給別人的,就是要看這個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農俗展覽,有碾子、石磨,還有一些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農事活動。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喬家的發跡史。我們來進來看一下,喬家的發家始祖求發,名字是很好的,貴發貴發,既富貴又發達,可是他卻是命運不濟,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他被寄養在舅父家裏,那他卻是一個十分勤勞有踏實的人,親戚鄰里有什麼事情,他都樂意去幫忙。有一天,他的親戚結婚,他還是照舊去幫忙,等到新人行禮的時候,新娘新郎要找求發來行禮,後邊的人就説“給那樣的人行禮,還怕有失身份呢”這時求發剛從廚房趕過來,滿身灰塵,聽到這句話後,心想,我堂堂一個五尺男兒,只因家裏貧窮,就讓別人這麼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腳,獨自走了西口,開始了自己的發家之路。他與清徐的一個姓秦的小夥子,一起在一個雜貨鋪打工,由於他們的勤快和好學,受到了老闆的賞識,教會了他們很多的經商之道。後來,他們有了一些積蓄,就自己開了一個草料鋪,有一年,是個豐收年,糧價跌落,黃豆價格尤其低,他們便趁機購存大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緊缺,價錢不斷上漲,他們便將黃豆拋售出去,獲利頗豐。於是利用這筆資金,開設字號,名為廣盛公。後來因為管理的滯後,有些虧損,經過三年的整改,終於有了新的起色,當時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他們認為這是復興基業的新起點。我們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求發的兒子喬全美,如果説,求發是喬家的開創者,那他就是一個發展者,他為喬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一會兒我們去看看。那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喬致廣英年早逝,二兒子致庸繼承家業,我們看這幅圖,這位就是喬致庸,在他的手上,喬家度過了最輝煌的時期。他是喬家最年長的人,活了89歲,一共娶了六個太太,最小的一個可能可以作他的孫女了,大家可能會問,喬家不是有很嚴格的家訓嗎,怎麼會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歲,老了如果總是讓女僕伺候生活起居,那樣不是很方便,所以兒女讓他娶妻,但從不納妾。當時喬家的生意遍佈整個包頭城,那有這麼一句話叫“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那後面的這意味是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他當時是出外留學,把先進的技術帶回到喬家,當時喬致庸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很好的人選,所以就將喬家交給了他。但是俗話説“富,富不過三代,而喬家已經是五代經商了,1920xx年開始走下坡路,由盛轉衰。票號與商號業務多被官商銀行奪走,日軍侵華戰爭及國內連年戰亂,也使商號一獗不振,慘淡經營直到1951年終於停業,1952年遣散職員處理善後,1953年春,歷時二百多年曾經輝煌一時的“復字號”終於關門了 。

那我們來看他們的家譜圖,上面的已經介紹過了,求發三個兒子喬全美、喬全德、喬全義,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喬致廣、喬致庸,喬致庸有11個兒子,下面的是他的孫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個叫做喬健的人,喬家就是在他這輩分家的,下面的子孫大家會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當年,喬家的後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業的,大部分都離家上學。現喬家後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兩邊的廂房展出的就是喬家嚴格的家規家訓了,喬致庸教育後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講義,第三才是利,同時戒“驕、貪、懶”,那喬家有名的六不準也在這體現了:不準納妾、不準虐僕、不準酗酒、不準賭博、不準吸毒、不準嫖妓。第二院與第三院是一個雙跨院,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穿過二院進入三院,在進入三院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間房裏面展出的喬家大院的平面圖。喬家大院分為三期工程,大門朝東開,北房為長輩居住,南房為晚輩居住,那整個大院看起來形成一個雙喜字。

從北往南看,刪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頂是一橫,兩面的廂房是兩豎,下面的房頂又是一橫,院子是兩個口,甬道是一大橫,南房有是兩個口,正是一個雙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為三寶院,我們來一件一件看,從正房看起,正房內的叫做犀牛望月鏡,他是用東南亞鐵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時我們所見的木頭都是密度小於水的,所以放在水裏會漂浮起來,而東南亞鐵梨木的密度則很大,它會沉在水底,兩百年來,鏡子影像清晰,結構完美。大家看,它分為三部分,上面是鏡面,它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然後是祥雲,最後是一頭犀牛,這裏還有一個傳説故事,傳説犀牛是天上的一個神將,玉皇大帝讓它來到人間傳令,每天人們應三打扮,一吃飯。它卻傳成了一打扮,三吃飯,玉皇大帝大怒,將它貶到人間,由於留戀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頭總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還與喜牛諧音,也取一個吉祥的寓意。據文物專家鑑定,此鏡最低價也值300萬人民幣。

東廂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寶物,叫做“萬人球”,,這是個圓球形的鏡子,無論有多少人在房中,也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可以在鏡子裏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會變形,所以叫做萬人球。那它當時是有一個重要的用途的,對,起監視的作用,當時喬老爺把它掛在正房的窗外,老爺經常會與掌櫃的商討商業事宜,這正是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聽。萬人球確實是名不虛傳,此物是清代的遺物。

第三寶就是懸吊在西廂房的這兩盞“九龍燈”。九龍燈是用珍貴的烏木製作的一對八角形宮燈。因為燈上共雕有九條龍,故稱“九龍燈”。這9條龍分上下兩層排列,上4條,下4條,每4條組成一個萬字,燈的頂端有是1條龍頭,9條龍頭上都有蠟籤可點蠟燭。每4條精雕細刻的龍身所組成的萬字形,在其轉折處都有軸相連,可以靈活轉動調整角度。在兩層萬字形中間的是八稜形燈身,上有4面畫、4面水銀鏡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稜形燈內的燭光交相輝映、流光溢彩。如果還要增加房間的亮度,那就把九龍燈上兩個萬字形拉直,8條龍便照直地向四方撲去,使得房間大亮。據説,這對九龍燈是當年慈禧太后西逃時賜給喬家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幾次有意收走,但喬家大院管理部門不肯割愛,只好作罷。

【第四院】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所見的,那這個院子在建築風格上處處體現出了他留學所帶來的先進技術。首先我們來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歐式的風格,此外這裏還有很精美的磚雕,我們看門楣上方的磚雕,正中是一個香爐,上面還坐了一個小孩,寓意為香火旺盛,兩邊分別是琴棋書畫,喬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再往兩邊看,分別是鍾和表,教育喬家的後代子孫套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稀時間;我們再看東廂房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順着我的手勢看,中間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車正在橋上行駛,還冒着煙,正是喬映霞當年把在外國看到的火車憑藉自己的印像雕刻到這裏。

那我們來這個廂房來看看,裏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們主要看一下這個藥店的幌子,小圓球代表的是丹藥,大圓球代表的是丸藥,中間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藥,下面還有一條魚,整個就寓意為“你吃了我的藥就可以痊癒了”。對面的廂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謂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頭叫賣的。

正房的蠟像就是當時掌櫃和東家報賬的情景,正面坐的是東家,旁邊坐的是掌櫃的,而後面的就是小夥計了,那喬家乃至晉商當時選用小夥計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必須面貌清秀,身高七尺,並且是本村的村民,因為這樣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須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被錄用。偏房裏都是從當地收購回來的傢俱,我們來看這個小瓷娃娃,它是一個枕頭,我們看到它後面有一個小孔,那這是用來灌水的,冬天灌涼水,夏天灌熱水,冬暖夏涼。從偏房出來,我們看到這個門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兩顆白菜,諧音為“百財”,出了偏院,我們來看這個磚雕,一面是貓和蝴蝶,諧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鵲登梅,寓意為“喜上眉梢”,然後我們來看這個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喬致庸的妹夫趙鐵山所寫,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喬家後代做事要注意分寸,並要懂得知足。兩邊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慶如意”,最下面兩邊是獅子滾繡球,俗話説“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那我們也馬上要看到,喬家大院最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喬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喬致庸所建,它也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首先我們看到門楣上方,有一塊匾,叫做在中堂,取意為“不偏不倚,執用之中”體現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門楣上雕刻有福祿壽三星,兩邊有八駿的雕刻,希望後代子孫都有所作為,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禮儀,我們來看第一進院,裏面展出的是小孩過一週歲生日的情景,不僅要全家慶賀,還要舉行抓週儀式,全國不少地區均有此俗,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描寫,賈寶玉抓週,其他東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這天,吃的也很講究,一般都吃長壽麪,希望孩子健康長壽,還要吃油糕,取諧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後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過生日最大的忌諱是吃包子,怕孩子長大之後像草包一樣活的窩窩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掛一件衣服,稱為百家衣,這是小孩母親從各家要回布料縫製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長,無災無病。

穿過穿心院,我們來到裏院,首先我們來看,它是一個明樓院,二樓是有門有窗的,相對於第一院來説,它的建築結構與風格,就十分的講究與先進了。裏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晉中結婚一般分為6個程序,我們一個一個地看,請大家跟好我的腳步。迎娶這天,新娘早早起來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後坐在炕上等待梳粧打扮,這天的新娘從頭到腳都是一派紅色,必須穿紅棉襖、紅棉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民間當時有“十三留頭,十四嫁,十五生個毛娃娃”的説法。因為過去女孩出嫁年齡尚小,長得比較瘦,為了襯托像大人一樣豐滿,所以要穿紅棉襖、紅棉褲,另外就是孃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婆家以後像紅棉襖一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厚厚實實。東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覽,牀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麼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兒在離開孃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為從此兩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兒坐在上面,還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榮華富貴一輩子。”新娘上轎時,還要由孃家哥哥背到轎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輩輩。”

新娘入轎後,鼓樂齊鳴,在鳴鑼開道聲中,花轎開始啟程,儀杖隊進行在路上,據説是縣太爺在路上遇上也得繞道而行,民間有句俗話“百日為民,一日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頭上頂着蓋頭,那這個蓋頭是要用秤桿挑起來的,取意為稱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們來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個馬鞍,新娘要用一隻腳跨過去,這時全人把馬鞍撤走,另一隻腳就不跨了,意為“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還有“新娘跨馬鞍,一世報平安”之説。炕角分放四隻蘿蔔娃娃,蘿蔔諧音摞輩之意,希望新媳婦過門後,能為主家傳宗接代貢獻力量。此外還有糖盒,裏面有桂圓、蓮子、花生、棗,有早生貴子的意思。晉中地區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門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開門門,侄男侄女一羣羣”討其吉利,自然紅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喬家主人本來是要建一座“書房院”的,當時已經買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這裏只留下一部分花園,改成了“花園院”,1958年喬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園。我們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間,就是當時建的書房,書房建造在緊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來祭祖的,勉勵喬氏後代發揚和繼承祖先的業績,以繁盛喬家大業的,而書房則是用於培養喬家子弟,希望他們發奮讀書,增長知識,成為優秀人才的,所以書房院與祠堂緊鄰在一起,可以起到隨時隨地地激勵喬家子孫後代學業進步的作用。

喬家大院就參觀到此,請大家記好集合時間,準時集合。

家大院導遊詞 篇10

李家大院位於山西省萬榮縣閻景村,是晉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創建於清道光年間,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

整個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其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晉南的民俗和文化特點,又因李子用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為妻,部分院落為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説。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義制利,利義相濟。世代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舉使頑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頓之人思變,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經商史及其數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規家風至今還有參照的意義,他們歷世樂善好施的義舉更讓人肅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樂年間因災荒從陝西省韓城縣(今韓城市)逃荒至山西省萬泉縣(今萬榮縣),辛勤勞作,耕讀傳家,後由農入商,創辦企業,成為當地鉅富。李氏家族以農為本,以商賈興,以誠信立,以慈善而名揚天下,演繹了一個白手起家、誠信經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傳奇。李氏家族的發展史是中國近代經濟史的一個縮影,其以傳統農業聚集資本,進而轉入商業領域。又由封建商人積極進取,成功進入近代工業領域,轉化為民族資本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家族經濟發展的三個跨越,這在同一時期並不多見。李家大院正是這一歷史階段的實物見證,彌足珍貴。

李家白手起家,以農聚財、以商致富、以工興盛,而尤為難得的是富不忘本,廣做善事,歷世相繼,在當地廣為流傳,在當地被稱為“李善人”。

李家經過10餘代努力,逐漸成為晉南首富。為富不仁者不在少數,李家偏偏為富行善。萬榮是個多災多難之地,突出表現在乾旱,旱起來就是赤地千里,莊稼絕收,無數人被餓死。在此緊要關頭,李家站出來大行善舉,拿出錢來買糧食,廣設粥棚,接濟窮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標準,就是筷子插到粥裏不許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輩裏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輩裏的李文階、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輩的李敬修,都做過這樣的好事,救活無數災民性命。光緒三年,萬榮縣(那時叫萬泉縣)大旱,許多災民是在李家的賙濟下活過來的。光緒二十年,孤峯山上發大水,閻景村房倒屋塌,糧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幫災民度難關,不讓一人受飢餓。1920xx年和1920xx年,山西接連大旱,死人無數,李家“道”字輩再設粥場,災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飽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牆”,用不同字體書寫着365個“善”字,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後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遠行善。

家大院導遊詞 篇11

王家大院在靈石縣靜升村。包括東大院、西大院和孝義祠,總面積34650平方米。東大院俗稱高家崖,建於清嘉慶初年,是一個不規則形城堡式串聯住宅羣。城堡因地佈局,順勢而建。鳥瞰東大院,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組成:中部是兩座主院和北圍院;東北部是俗稱"柏樹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開一個堡門。東堡門位於主院前大通道的東端,西堡門開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門開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間,北堡門開在小偏院的東北角。南堡門外是一條長50米、寬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長 127米,寬11米,全部用青石鋪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磚砌花牆,牆內建有60多米長的風雨長廊。東大院主體建築是兩座三進四合院,院門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馬石、旗杆石、石獅、石台階等。從佈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寬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廳、廂房、繡樓、過廳、書院、廚房之別。院內因地而異,修有甬道、幽徑、低欄、高牆等。院中有院,門內有門,窯頂建窯,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兩座花園式庭院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後院是由一排13孔窯洞組成而又分隔為四個小院的護堡院。整個東大院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

出東大院的西堡門,走過一條馬蹄形的溝澗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稱紅門堡,是一處十分規則的城堡式封閉型住宅羣,面向與背靠同東大院完全相同。俯視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規則的矩形,東西寬105米,南北長180米。只有一個堡門,開在南堡牆稍偏東的位置,正對着城堡的主街。雄偉的堡門為兩進兩層,一方刻有"恆禎堡"的青石牌匾鑲嵌在堡門正中央,因堡門為紅色,所以人們都叫西大院為"紅門堡"。堡牆外高八米,內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磚砌築。堡牆上有垛口。堡門外正對堡門的地方,有一座磚雕照壁。堡門左右及堡牆東北、西北角各有一條踏道可上堡牆。堡內南北向有一條用大塊河卵石鋪成的主街,人稱"龍鱗街",街長133米,寬3.6米。主街將西大院劃為東、西兩大區,東西方向有三條橫巷。橫巷把西大院分為南北四排。從下往上數,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頂甲。一條縱街和三條橫巷相交,正好組成一個很大的"王"字。堡牆東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樓一座。堡內東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內共有院落27座,除頂甲為6座外,其餘三甲均為七座。各院的佈局大同小異,多數為一正兩廂二進院,正面以窯洞加穿廊為主,頂層有建窯洞或建閣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東西基本對稱。也有一部分院落為偏正套院,院門偏在東南方向,院門內是一條較長的通道,通道西側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門,北端是通往後院的門。

王家大院位於靈石縣靜升村北端黃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靈石縣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臨下,面對靜升村,視野開闊。

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宏大,有東大院、西大院、孝義祠三部分,總面積達34450平方米,相當於祁縣喬家大院的4倍,為靈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僅是一組民居建築羣,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王家大院佈局的構思獨特,結構合理,“三雕”藝術精湛。院內,隨處可見木雕、磚雕、石雕作品,從屋檐、斗拱、照壁、獸吻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構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獨具匠心。這裏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與此同時,繪畫、書法、詩文熔於一爐,人物花卉、禽獸匯於一體,姿態秀美,是晉中民居中的一處奇葩。

王家大院史話

靜升鎮靜升村,為晉中地區最大的村莊,村內自古除“九漢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長街一條,現實際人口達萬。靈石歷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靜升王氏家族為太原王氏後裔,其先祖這一支早年從太原移居靈石縣汾河峽谷間的溝營村(今富家灘鎮屬溝峪灘村),元仁宗皇慶年間(1320xx年-1320xx年),宗祖王實又從溝營村遷至靜升村,至今歷680多年,傳27世。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築屋舍於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後,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築羣,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據現可考文字表明,擁翠巷(通稱王家巷)建於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鎖瑞巷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內之義安院建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崇寧堡(通稱西堡子)建於雍正三年(1720xx年),拱極堡(通稱下南堡)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恆貞堡(通稱紅門堡)建於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間。視履堡(通稱高家崖)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20xx年)間。5座祠堂中僅存的孝義祠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於嘉慶九年(1820xx年),耗銀3200兩的戲樓台至今倖存。

康乾嘉期間,王家人通過正途科考,異途捐保和祖德廕襲三條途徑,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贈在內的各種大夫達42人。躋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餘人,另有貢生、監生、生員125人。官職中有廣西柳州知府、湖南寶慶知府、刑部陝西司郎中、山東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陝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貴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時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標誌 康乾嘉期間,王家先後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節孝坊外,其餘為功德坊、卹典坊、忠義坊等。

王氏家庭從道光後逐漸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以商發展,有的滿足於一官半職,有的安樂於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為盜賊、乞丐或不惜賣兒賣女之“莠民”.於是紅門堡內便有一家先將祖院出賣。出賣後,異姓新主人不滿於堡門樓上“合堡同宗”之匾,執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為“合堡同德”暫存。到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築豪華,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間、面積達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僅以964兩紋銀,又易主他姓。再後來,當年合族引以為榮、奉旨為王夢鵬修建的大型石雕孝義坊和麪積為428平方米的孝義祠,也只以20xx吊銅錢賣出。1937年,蘆溝橋事變前後,王氏家族中當時資財還比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飲讓,匆匆地將其在靜升本土和晉南、晉中、石家莊、保定及京津一帶的商號全部變賣處理,爾後舉家南遷。自此,作為一方望族的王家,歷經600多年的奮發與輝煌,終於銷聲匿跡,僅僅成為一方土地上的歷史話題了。1950年土地改革後,王家大院已屬於貧下中農所有。貧下中農居住期間,許多主體建築,非但未遭破壞,且大部分還保持了原有風貌。

家大院導遊詞 篇12

王家大院位於靈石縣靜升村北端黃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靈石縣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臨下,面對靜升村,視野開闊。

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宏大,有東大院、西大院、孝義祠三部分,總面積達34450平方米,相當於祁縣喬家大院的4倍,為靈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僅是一組民居建築羣,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王家大院佈局的構思獨特,結構合理,“三雕”藝術精湛。院內,隨處可見木雕、磚雕、石雕作品,從屋檐、斗拱、照壁、獸吻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構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獨具匠心。這裏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與此同時,繪畫、書法、詩文熔於一爐,人物花卉、禽獸匯於一體,姿態秀美,是晉中民居中的一處奇葩。

王家大院史話

靜升鎮靜升村,為晉中地區最大的村莊,村內自古除“九漢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長街一條,現實際人口達萬。靈石歷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靜升王氏家族為太原王氏後裔,其先祖這一支早年從太原移居靈石縣汾河峽谷間的溝營村(今富家灘鎮屬溝峪灘村),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宗祖王實又從溝營村遷至靜升村,至今歷680多年,傳27世。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築屋舍於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後,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築羣,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據現可考文字表明,擁翠巷(通稱王家巷)建於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鎖瑞巷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內之義安院建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崇寧堡(通稱西堡子)建於雍正三年(1725年),拱極堡(通稱下南堡)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恆貞堡(通稱紅門堡)建於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間。視履堡(通稱高家崖)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間。5座祠堂中僅存的孝義祠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於嘉慶九年(1804年),耗銀3200兩的戲樓台至今倖存。

康乾嘉期間,王家人通過正途科考,異途捐保和祖德廕襲三條途徑,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贈在內的各種大夫達42人。躋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餘人,另有貢生、監生、生員125人。官職中有廣西柳州知府、湖南寶慶知府、刑部陝西司郎中、山東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陝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貴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時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標誌康乾嘉期間,王家先後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節孝坊外,其餘為功德坊、卹典坊、忠義坊等。

王氏家庭從道光後逐漸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以商發展,有的滿足於一官半職,有的安樂於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為盜賊、乞丐或不惜賣兒賣女之“莠民”.於是紅門堡內便有一家先將祖院出賣。出賣後,異姓新主人不滿於堡門樓上“合堡同宗”之匾,執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為“合堡同德”暫存。到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築豪華,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間、面積達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僅以964兩紋銀,又易主他姓。再後來,當年合族引以為榮、奉旨為王夢鵬修建的大型石雕孝義坊和麪積為428平方米的孝義祠,也只以20__吊銅錢賣出。1937年,蘆溝橋事變前後,王氏家族中當時資財還比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飲讓,匆匆地將其在靜升本土和晉南、晉中、石家莊、保定及京津一帶的商號全部變賣處理,爾後舉家南遷。自此,作為一方望族的王家,歷經600多年的奮發與輝煌,終於銷聲匿跡,僅僅成為一方土地上的歷史話題了。1950年土地改革後,王家大院已屬於貧下中農所有。貧下中農居住期間,許多主體建築,非但未遭破壞,且大部分還保持了原有風貌。

1996年1月12日,王家大院被列為山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靈石:在靈石縣舊城北門外呂祖廟內,有一石塊,滿身孔洞,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舊時附近鄉民視為“神石”,前來焚香朝拜,祈求平安。據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塊隕石。靈石縣名即因此物而得名。

家大院導遊詞 篇13

下面我們看一下商俗展室。這裏展現的是清末民七年級條街,再現了當年楊柳青鎮的繁華景象,可謂中國北方大商埠的縮影。大家注意看一下,店鋪兩邊的對聯都很有意思,理髮店門口是“頭等事業,頂上功夫”。炸糕店是“餅名五福,糕賜重陽”。當鋪是“青鋪飛去復飛來,白銀贈人還贈我”。我們一會去佛堂。

在佛堂正中供奉的就是觀士音菩薩,屋裏上方供有關公像,下方福,祿,壽三星像。佛堂為典型的抬樑式框架結構,四樑八柱。這種民宅結構非常堅固,也就是人們常説的牆倒房不塌。

石家大院共有三道垂花門,因其垂柱根據荷花的三個花期雕刻成三種不同形態的圖案,分別取名為:“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滿蓬蓮”。

我們先去看第一道垂花門,“含苞待放”,它是三座垂花門中最講究的一座。它的中間有兩塊抱鼓石,抱鼓石外側是象首,即“吉祥”,裏側是鶴鹿回春。當年僅石料就需白銀五百兩,兩位石匠精雕細刻一年之久才完工。垂花門木格上有四季花圖案,象徵走過此門,四季平安,讓我們一起走過此門去看戲樓。

石家大院有三絕:牌坊,戲樓,文昌閣。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三絕之一的戲樓。戲樓頂子外面是一層鐵皮,上面有銅鉚釘鉚成的一個大壽字。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餘舒巖,孫菊仙,龔雲甫都在此唱過堂會。整個戲樓的特點是冬暖,夏涼,音質好。戲樓的牆壁是磨磚對縫建成,嚴密無縫隙,設有穿牆煙道,由花廳外地爐口入炭200斤燃燒一晝夜,冬日雖寒風凜冽,樓內卻温暖如春。到了夏天,戲樓內地爐空氣流通,方磚青石堅硬清涼,東西兩側開有側門使空氣形成對流,空間又高,窗户設計的陽光不直射卻分外透亮,使人感到十分涼爽。戲樓建築用磚均是三座馬蹄窯指定專人特殊燒製。經專用工具打磨以後幹擺疊砌,用元宵面打了糨糊白灰膏粘合,牆成一體,加上北高南低迴聲不撞,北面隔扇門能放音,攏音效果極佳,偌大戲樓不用擴音器,不僅在角落聽得清楚,即使在院內也聽得明白無誤。因此,石府戲樓堪稱“民間一絕”。

看過戲樓我們再去看第二道垂花門:“花蕊吐絮”。大家看門樓上方的木格中是木雕仙鶴,一共是九隻,相傳一隻仙鶴增12歲,9只就是增壽108歲。仙鶴背面雕的是古代銅錢,所以從此門過就是又增壽又有錢。第二道垂花門後面就是第三道垂花門:“籽滿蓬蓮”。它的門樓上方及垂柱兩邊有木雕葫蘆爬蔓圖案,取名葫蘆萬代,象徵子孫萬代繁衍不斷。

這三道垂花門分別象徵着主人一生三個美好的願望:一年四季保平安;一代長壽又有錢;子孫輩輩永綿長。

現場解説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遊覽。

我們一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服務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説:“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機會再次為大家服務。謝謝!

家大院導遊詞 篇14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後有多次擴建。第一次擴建由喬致庸主持,最後一次由喬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東,院落佈局很象一個雙“喜”字,象徵大吉大利。它的圍牆有10米多高,很壯觀,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

站在大院的東大門,可以看到頂樓正中懸掛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額,上面寫着“福種琅環”四個大字。大門上寫着一付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這是李鴻章題寫的。大門對面有一個掩壁,上面題有左宗棠的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從東大門往西走,有一條80米長的甬道。甬道自東向西走盡頭是喬家祠堂。甬道將整個大院分成南北兩部分,甬道北邊自東向西分別有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和花園,甬道南邊自東向西有東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喬家大院總共佔地面積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是3872平方米,共有6個大院,大院內套有20個小院子,共有313個房間。

大院內隨處可見精緻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門木雕為葡萄白子圖,東南院正門有八駿馬和福祿壽三星圖等,雕刻品個個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磚雕工藝品在喬家大院到處可見,題材也非常廣泛。

除此外,喬家大院還有精美的石雕。

喬家大院收藏有許多珍品,其中有三件號稱為“喬家三寶”。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鏡,第二件是萬人球,第三件是二盞九龍燈。

院子裏也有各種紀念館。比如展示喬家主人發跡的紀念館,也有陳列山西民間風俗習慣的紀念館。

參觀了喬家大院後,我感覺到很有趣,拍了許多照片,而且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家大院導遊詞 篇15

晉祠廟晉祠廟位於城東17公里的馬和鄉馬和村北,創建於元惠宗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慶(公元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至1620年)曾先後三次補修。晉祠廟正殿稱“昭濟聖母殿”,建築面積為132平方,塑像已被毀壞。獻殿抱廳建築面積81平方米,為正方形,8柱,頂部呈八卦形。戲台建築面積為80平方米,始建於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戲台正面兩側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聯一副,上聯是:“褒善榮華袞表千秋忠孝節義”,下聯是:“貶惡嚴斧鋮懲百代_邪盜淫”。楹聯寓意深刻,書寫工整,筆力雄健,鐫刻精湛。戲台兩側有鐘鼓二樓,東有配殿7間,西有配殿15間。祠內有石碑數通,最早為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619年)所鐫。韓信墓韓信,漢初諸候王,江蘇淮陰人,楚漢相爭時,被劉邦拜為大將,統率全軍,足智多謀,佐劉邦破項羽,項羽戰敗,自刎烏江,劉邦遂成帝業。劉邦封他為齊王,後改封楚王。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候,又被告他勾結陳謀反,為呂后所殺。相傳,呂后殺韓信後,將其首級派人呈送征討陳的劉邦,使者行至靈石高壁村適逢劉邦凱旋,遂葬韓信首級於高壁村。後人為紀念韓信,將高壁村所在的山嶺稱為韓信嶺,交建韓候祠祭祀。韓候祠抗日戰爭中被毀,韓信墓至今猶存,墓高約10米,周長約30米,現存“漢淮陰候墓”殘碑一塊。歷代過往文人墨客多有題詠。明代監察御史於廉曾題詩云:“躡足危機肇子房,將軍不解避鋒芒。功成自合歸真主,守土何須乞假王。漢帝規模應豁達,蒯生籌策豈忠良,荒墳埋骨腰山路,駐馬令人一歎傷!”

家大院導遊詞 篇16

李家大院

晉南獨一無二的鉅商豪宅李家大院,位於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峯突兀的孤峯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

李家大院景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遊、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遊勝地。

李家大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20xx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築特色。古院落羣佈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肥碩;結構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

傳統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處處顯示着晉南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吉祥含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晉南的民俗、民風和文化特點。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為妻,部分院落為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義制利,利義相濟。世代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舉使頑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頓之人思變,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經商史及其數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規家風至今還有參照的意義,他們歷世樂善好施的義舉更讓人肅然起敬。走進李家大院,尤如投進吉祥的懷抱,那錯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青磚高牆、棹楔鴟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千姿百態、無所不備的字畫、碑帖;展室裏的創業、經商、善舉史等等,既讓人大飽眼福,又令人回味無窮。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向中外遊客展示其永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