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精選8篇)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1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裏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峯,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精選8篇)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着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裏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峯。繞過飛來峯,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名叫玉柱峯。這裏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峯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着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説很多。有一種説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脱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説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説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11米,寬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2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寶島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寶島,東山與寶島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寶島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寶島的關帝。寶島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寶島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寶島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樑溝通感情;洶湧的寶島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遊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願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3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裏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峯,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着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裏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峯。繞過飛來峯,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名叫玉柱峯。這裏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4

東山島,位於福建省的南部沿海,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島嶼。這裏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適合度假、休閒,所以趁着端午小長假,我們來到了東山島,準備一覽這裏的美景。

經過三個小時的汽車旅程後,我們來到了東山島,當時已經是深夜,夜空繁星點點,遠處隱隱傳來海浪的呼吸,馬路上黑漆漆的,偶爾駛來一輛汽車將寂靜打破,然後又消失在遠方……東山的夜,如此靜謐。

第二天早晨,我睜開惺忪的睡眼,打開窗簾,看見藍藍的大海被陽光照耀着,海面上波光點點,海浪輕輕拍打着沙灘,小孩們的歡笑聲迴盪在天空中……好一派怡人的海島風情!我們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囊,駛車上路。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東山島著名景點“風動石”。進入景區,是一條又寬又長的路,路的兩邊有許多大石頭,很多小朋友都來爬上爬下。走過一扇大門,我看到遠處有一塊石頭,立在一小懸崖上,感覺快要掉下來了,風一吹,就會微微地晃動,但就是不會掉下來,仍然立在那兒,因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風動石”。這塊石頭長得很奇特,有一點像兔子,又有一點像桃子。“傳説當年日本軍侵略這裏時,想把這塊奇石帶走,就用鐵鏈拉,但怎麼也拉不動,石頭只是晃了幾下,鐵鏈倒是拉斷了好幾條,日本軍只好放棄這塊奇石。”聽完導遊的介紹,我心裏不禁讚歎不已,太神奇了!這塊石頭只用一個小小的支撐點,就撐了那麼久,連鐵鏈都拉不動,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無奇不有啊!我們一一和風動石合照後,才依依不捨地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下午,夕陽西下,餘輝照耀着海面,把大海染紅了,我們走在沙灘上,柔軟的細沙包圍着我們的腳,十分舒服。我們小孩子在淺水區嬉戲打鬧,享受海浪拍打在身上的快感,大人們則在沙灘上聊天,時不時給我們拍幾張照片,愉快的一天就伴隨着我們的歡聲笑語結束了。

之後的行程裏,我們來到了火山島,這裏曾經發生過噴發,留下了許多黑乎乎的火山石。這些石頭凹凹窪窪,還有許多蚌殼在上面。火山島的火山石還着着綠色的海草,像一個個舞蹈家,在水中搖曳。大自然的神奇美麗一次次地折服了我們。

這次東山島之旅,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奇妙,讓我更加熱愛大自然!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東山與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的關帝。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6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五大水鄉之一,也是大文人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要帶你去參觀中國的四個A級景點。

東山風動石素有“世界第一奇石”之稱,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豪、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如詩所云,“風吹石動,萬物皆動”,這是風動石的最好寫照。大家看,站在陡峭懸崖上的風動石是4。37米,重約200噸。大風吹來,巨石輕輕晃動。有興趣可以仰卧用腳推,但不要往下推。站在風動石下。

它搖搖欲墜,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這裏看風動石就像仙桃。據説是女媧補天時掉落的彩石。放在這裏,斜放在巖石上,兩塊石頭堆在一起,像戀人一樣親密,有時會搖晃,但永遠不會分開。

大家和我一起走上台階,站在台階上看風動石。是什麼樣的?就像剛才吃仙桃的老鼠,你看他眼睛還滴溜溜的,仙桃轉眼間就被他吃光了,只剩下老鼠!關於氣動石。

還有一個傳説是,明朝嘉靖年間,海敵入侵東山,試圖帶走這塊奇怪的氣動石。它帶了幾艘戰艦,套上繩索,他們想盡辦法拉它。然而敵人用盡全力聽“轟”的一聲,繩子全斷了。敵人紛紛墜海,十分尷尬。氣動石頭仍然站在原地。

與周圍的景色很協調,難怪文人墨客會留下“這裏的風景獨一無二”的讚譽。風生石因其奇特的危險性而被列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動石頭,而是石頭搖動風”。

沿着這條僻靜的小路,大家都會跟着我去參觀另一個有地方特色的景點——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名武廟,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你看,是燕尾飛檐,新月升起,鳥獸齊射。看起來輕巧靈動。屋頂上雕刻着八仙跨海大橋的雕像和120個唐宋時期的人物。都是用各種瓷質材料切割鑲嵌而成,經風吹日曬多年,顏色鮮豔。

這種切嵌瓷器的手法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是當地人眼中的聖廟。據説鄭成功在收復台灣省之前來到這裏得到了一個幸運的信號,然後成功地收復了中國台灣,士兵們對關帝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忠義顯日月,忠義薄矣。”關帝以其忠、信、義、勇,數百年來一直被閩南人視為守護神。

大家都站在這裏,面朝大海。海的另一端是祖國的寶島,台灣省。東山和台灣省是水分開的。明清時期,海峽兩岸守衞台灣省的士兵曾經崇拜被帶到台灣省的關帝。目前,台灣省共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祠堂的寺廟有470多座。

東山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源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讓穿越中國台灣海峽前來朝聖的台灣同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中國台灣海峽兩岸,成為溝通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它像一道彩虹,穿過海峽,有明亮的雲和明亮的閃光。

古代東山和台灣省之間有一個淺灘,叫東山陸橋,成為古代人畜通往台灣省的通道。如今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樑交流感情;肆虐的台灣省海峽,骨肉分離。沒有東山陸橋。我們有心橋和心橋。海峽兩岸的人們心中有數千座千千的橋!

好了,親愛的組員們,今天的巡演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合作和支持!祝你在美麗的東山度過最美好的日子。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7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峯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着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説很多。有一種説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脱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説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説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11米,寬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東山島旅遊導遊詞範文 篇8

美麗的東山島有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景色優美,人在裏面彷彿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中。

跨進馬鑾灣遊覽區大門,首先看到青青的草地和鬱鬱葱葱的樹木。地上是用五顏六色的石頭鋪成的小路。青青的草地雖然不像蒙古草原的一碧千里,卻也翠綠欲滴,也別有一番風味。鬱鬱葱葱的樹木雖沒有森林的多姿多彩,但也有它獨特的美……

接着我們去了關帝廟佛教聖地——關帝廟就在娛樂場的東面。進門後首先看到一個又圓又大的香爐,像一張大椅子似的,旁邊還有一個小香爐,古色古香。香爐後有一尊約有二三米高的關帝神像,它身披一件紅色的斗篷,戴着一頂紅色的帽子,看起來很威嚴。廟裏人頭攢動,信男善女都來膜拜他。關帝廟兩邊還有許多許多小廟,也供奉着許多貢品,人們跪在地上有的抽籤,有的口中唸唸有詞,也許是在許願吧!

東山島最著名的要數“風動石”了。遠看不過是是一塊大大灰灰的石頭,在下面仰望它,彷彿一隻可愛的小狗仰望天空,紅紅的眼睛栩栩如生,風動石可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呀!近看,卻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卧在青青的斷崖上方,感覺很懸。這塊美麗的石頭還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説呢!聽媽媽説:“在古代戰爭年代,一位將軍用繩子綁住石頭,幾艘輪船在風動石下面的海面上拉,想把風動石從懸崖上拉下去,可誰想到輪船合力拉不下那塊巨石。”我們看着只有一個小小的支撐點的風動石,心裏充滿了好奇,幾位本地人叫我們躺下去,用腳蹬他,可以感覺到它在動。一試,果然!聽他們説,每當晚上,海風颳來,甚至可以聽到它晃動的聲音。哦,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風動石的原因吧!我們離開風動石遊覽區,走到海邊的娛樂所,又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海灘上有許許多多的大石頭,海浪一層層飛過來,轟隆隆的響聲就像千軍萬馬在奔馳,真壯觀。

美麗的東山島呀!我向往的地方。那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海邊古城,有機會你也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