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

西安肉夾饃導遊詞1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特產。我的老家西安那裏就有許多著名的風味小吃,如涼皮、米線、羊肉泡饃等。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可莫過於西安特產肉夾饃了。

肉夾饃色香味亮,好吃至極。你瞧!那烙好的白吉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白色的表面上還被烤出了幾圈土黃色,吃起來外面硬、裏面軟,十分有意思。再往冒着熱氣的白吉饃裏面夾上有肥有瘦、香味十足臘汁肉,並且澆上一勺褐色的臘汁,撒上一點綠色的香菜,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忍不住咬上一口。

肉夾饃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和技巧包含在其中。肉夾饃分為兩個大類——肉和饃,肉是臘汁肉,饃是白吉饃。做白吉饃時,要把軟硬適中的麪糰捏成扁圓形,然後放進專用的機器裏。過不多久,那淡淡的香味便徐徐飄了出來,此時,白吉饃就烙好,可以開鍋了。做臘汁肉時,要把新鮮的豬肉洗淨放入鍋裏,再加上水和獨有的配料,最後用大火煮上半個小時,香噴噴的臘汁肉也就做成了。兩樣都做好之後,要把白吉饃從中間切開,但不要切到底,接着把剁好的臘汁肉夾在白吉饃中間,再加上香菜和臘汁,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在裏面加上點朝天椒。這樣,肉夾饃就做好了,而且色、香、味樣樣俱全。

吃肉夾饃時,許多人喜歡饃夾着肉,一口一口的吃掉。而我卻與眾不同,喜歡先把白吉鏌外面的一層硬皮吃掉,然後把饃裏夾着的臘汁肉一塊一塊的一一吃掉,一丁點都不剩。最後再把鏌吃掉,這樣吃才叫真正的過癮有一回我回家鄉,在正宗的肉夾饃店裏買了一個肉夾饃,然後便按着我發明的先後順序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當我吃到最後只剩下鏌的時候,店主笑嘻嘻的説:“你看你這個小饞貓,都把肉夾饃吃成空心饃了。”從此,肉夾饃又有了一個新的別名——空心饃。

朋友,你想吃肉夾饃嗎?

西安肉夾饃導遊詞2

明明是“饃夾肉”,偏要説“肉夾饃”,當地的學閒還研究出一個“肉夾於饃”的名稱由來,可見這始作俑者是專門為了突出肉的。肉味之美竟也戰勝漢語嚴謹的語言規範而千年傳承,不能不再一次證明了“民以食為天”和肉夾饃“以肉傳史”的巨大威力。

我初到西安,並沒有識見“肉夾饃”的巨大魅力。九十年代之初,當兵每月只有幾十塊錢的津貼,雖是飯堂裏每日供應的六、七十年代國家戰備糧,吃的精神有餘,氣力不足,卻還是不敢享用當地那些聞名已久的小吃。直到有戰友過生日,發出“花二十塊錢請大家大吃一頓”的豪言壯語,這才欣欣然,打了一頓牙祭。吃畢這肉夾饃,卻連魂魄也一起交了出去,從此便朝思暮想。那時節假日當兵外出是有比例限制的,大家就湊錢給那拿了外出證的,千萬要帶它十套八套肉夾饃回來,跑路的也有報酬,按例是可以白吃管夠的,不過一般人也就最多吃兩個吧。有位甘肅戰友,實在,冬天出這趟差,怕肉夾饃涼了害大家的胃,就裹在內衣裏面帶了回來。食時尚温,又見他油污的毛衣和棉襖,我等大為感動。待稱謝時,他卻連連擺手,説要謝得謝你們,讓我有機會一氣吃了六個!六個啊!我的乖乖,侵佔俺們的利益簡直是強取豪奪了,豎子敢爾!遂致一頓痛毆。

又是這位甘肅戰友,臨近畢業分配時看到大家都往隊長教導員家裏跑,送煙送酒什麼的,也不甘落後,就提了一袋東西跑到領導家,説是些許當地特產,不成敬意,還望笑納。領導大悦,好聲撫慰,端茶送客之後啟袋視之,竟數個肉夾饃是也!一時傳為笑談。

後來在西安久居,方從吃熱鬧轉到吃門道上來。

肉夾饃之有史,不得而知。想是一種方便食品,原是設在驛站陌頭,為了旅人充飢用的。只需扔幾個銅錢,就有店家裝了熱騰騰香噴噴的肉夾饃奉上,騎在馬或駱駝背上邊走邊吃。肉夾饃在西安通常被稱作“臘汁肉夾饃”,通常那肉也並不是臘肉,臘肉是鹽醃的,它則是湯煮。肉湯最好是陳湯,一年兩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柏樹林城牆口的“秦豫肉夾饃”,其湯據説有百年之久。把肉放入湯鍋,肉皮朝上,加上紹酒、食鹽、冰糖、葱段、姜塊、大茴、桂皮、草果,或者還有什麼其他祖傳的祕料,一起下鍋煮。大火燒開,小火轉燜,水開圓卻不翻浪。至十二個小時,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