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導遊詞800字(通用15篇)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峯,蓮花峯;一寨,劉官寨;三塊石頭,青獅巖、龍峯巖和碧石巖。 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往前走。左邊就是青獅巖。它像一隻蹲着的獅子,十分威武。由於青獅巖遠離景區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個叫範子虛的人發現。範於虛十分留戀這個地方,不肯離開,在這裏隱居40多年。巖壁上有幾段殘垣,就是當年的獅巖舊址。西面有一個數十米寬的石坪,叫月台。據説,每當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範隱士,就在這裏舉杯飲酒,自得其樂。東面釣台下面有個虛靈洞,洞內可裝幾十人。洞旁有個孔,像天然的窗户,探頭下看,但見雲煙裊裊,深不可測,彷彿處在空中樓閣。據《武夷山志》記載,原來巖上有先春園、桃花林和來禽塢等幾處勝景,可惜今天都已廢棄。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通用15篇)

朋友,眼前看到的這股清泉,穿石而過,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動,饒有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九星泉。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塊巖石,巖因泉名,又叫九井巖。

我們沿着九井巖前的山路繼續前行,但見石關、石垣橫立,這就是南宋時崇安五夫名人劉衡、劉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劉官寨。劉官寨北面石壁皚皚,長數十米,名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趙泌漣兄弟曾隱居此處。白崖南面,與三仰峯相連的俗稱長嶺,為古時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廬當中有一個洞,猶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隱居洞中。

朋友們,請大家抬頭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峯,四周松竹蒼翠,環境清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峯。上面一排排巖洞,就是武夷山紅層地貌中典型的層面巖洞。巖洞中有一個蓮花寺,山高路險,崎嶇難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繼續往前走,前面這座山叫做龍峯巖。龍峯巖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峯巒。這塊巨石如舌頭上翹,叫做龍舌。路窄難行,懸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龍舌上面是龍頭,翻上龍頭,就走到龍脊,這裏古木參天,修竹青翠。小路的盡頭是幾間就崖疊架的房子,幽雅別緻,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願意留下來修煉成仙?

從龍峯巖往西走幾里路,有一座隱藏在綠樹叢中的山巖,名叫碧石巖。巖上有一座建築精巧的寺院,很破舊,但門額上碧石精舍四個字,仍清晰可見。

朋友,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北部的遊覽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導遊__。名聞世界的平遙古城終於到啦!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主要是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古城建築特點。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真不簡單啊!當我們進入古城時,就好像來到明清時代,可以領略到那個時候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

我們現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古城的南門。大家細心觀察眼前的城牆吧!你們想的到嗎?我們其實是處在一隻大烏龜的龜首部位呢!這隻龜可不是一隻縮頭烏龜,而是一隻大神龜!這座城在平遙民間被稱為“龜城”。據説是因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是龜首,北門地勢最低是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衚衕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它有什麼深刻的寓意呢?它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固若金湯,永世長存。它始建於西周年代,至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呢,還真的像龜一樣長壽呢!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後的模樣。

讓我們走進城裏,穿越到明清時代,一起領略古城獨特而又古老的風采!看,古城的房屋裏大多是灰磚砌成的,還裝飾精巧的木雕、磚雕或石雕,還配有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看上去真是古香古色,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

看過古街,我們接着參觀平遙古城的“靈魂”――平遙文廟。這座廟歷史悠久,是我國現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廟。它還有“小故宮”之稱,規模宏大,規制齊全。大家好好地感受下古老的文化氣息吧!接着,我們一起登上魁星樓,來沾沾狀元的靈氣吧!看,這座樓小巧玲瓏,卻直指天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據説,當年凡中狀元者都要登上魁星樓、文昌閣,經過雲路坊,經過拌橋(也稱狀元橋),再到文廟祭拜孔子。

大家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吧,小黃帶大家去品嚐名小吃――平遙牛肉。接下去,還有更多的名勝古蹟在等着你呢!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3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易説乎”很榮幸能為各位嘉賓服務,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們的旅遊車是這輛白色大巴,車牌號是12345,大家一定要記住了,我旁邊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了,接下來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你們的歙縣之旅!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説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東南鄒(zou)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甕城。甕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牆,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傳説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分,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誰知被人告狀説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成為了歙縣博物館。

我們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於明朝,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這樣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據説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許國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覆命。由於超假,許國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説:“建坊這麼久,不要説是四腳,就是八腳也都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

許國石坊的左邊是徽園,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再現了徽州明清時期的風貌,走進徽園,有如走進了美麗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時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後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築,給人以情的薰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宏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萬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是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照壁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一代領袖主席同志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裏面陳列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蹟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都是故時的面貌,令人肅然起敬。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於歙縣城內,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建於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講述着古老而又悽美的故事。名城歙縣不僅風景如畫,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築,新安醫學,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歙縣之旅馬上就結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説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分的緣,俗話説“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就是原諒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説聲抱歉!在一個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的圓滿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説聲謝謝了!預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謝謝大家!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4

雲南麗江古城位於西南部雲南省的雲南麗江市,由於雲南麗江古城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縈迴,形似一塊碧玉的大硯,古時,“硯”通“研”,所以雲南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雲南麗江古城坐落於雲南麗江壩的中部,與四川的閬中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安徽的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圍牆的古城之一,據説是因為雲南麗江世襲的土司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雲南麗江納西語稱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又叫“鞏本”意為“有糧食的村寨,而云南麗江古城被稱為“鞏本芝”。“鞏本”為倉廩,”芝”即、集市,意思是“有糧食的村寨集市”。雲南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距今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和經濟貿易集散之地。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温度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古城面積為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其中,納西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古城民居多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建築形式。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佈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譽為“民居博物館”。雲南麗江古城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藴十分豐富。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雲南麗江大研古城、白沙、束河古鎮古建築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年至年相繼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年十大最佳品牌建設案例”。“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年被評為全國5A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大水車、酒吧一條街、四方街、科貢坊、大石橋、萬古樓、關門口、木府為代表,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高原氣質。是來雲南麗江旅遊的必到之地。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5

交戰後,包括九原縣(今麻池古城)在內的整個五原郡地區社會經濟一落千丈、百姓貧苦不堪。崔寔上任後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雖然這裏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知紡織。愛民如子的崔寔變賣了所有財產,將賣得的二十餘萬兩銀子,用於購買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授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漸漸改善。後來,在九原縣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民間有了麻池這一地方俗名。飛將呂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頭市麻池古城)人。東漢末年董卓部將。素以勇武著稱,膂力過人,使一支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東漢末年最優秀的武將。

呂布勇武非常,但是無謀多猜忌。最早為丁原部下,後殺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父。官至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與董卓一個侍婢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寢食難安。這時司徒王允與人密謀誅殺董卓,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這位侍婢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為貂蟬。王允任呂布為奮威將軍,封為温侯,共執朝政。李郭兵變,呂布投袁紹,合攻張燕。後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投奔張揚,奔走四方。曾與曹操戰於濮陽,兵敗投劉備,乘劉備攻袁術,襲取下邳,布自稱徐州牧遣劉備屯小沛,又曾轅門射戟解劉備之難。建安三年(198年),再敗於曹操,被縊死於白門樓。呂布一生有勇無謀,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一個優勢突出、缺點很大的悲劇英雄。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6

我們下頭要去遊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大觀園”。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史稱其“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徐霞客歎木府曰:“官室之麗,擬於王者。”木府歷經戰亂動盪的損毀,於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館。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關驛共16幢,大大小小記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木府分為前後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向到獅子山則在“後院”。前後兩院中間由過街樓貫樓。過街樓是一道長長的長廊通道,透過窗户,能夠看見繁華的街市,樓下是一條寬敞的通道。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納西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説法;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得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7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一面,城牆儼然如一條長龍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蓬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五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鳳凰古城,被稱為中國最美小鎮,也許它最初給人留下印象,就是在沈從文的短篇小説《邊城》中吧,不然,為什麼人們總説“讀你千遍,不如一見”呢?我雖然沒有讀過《邊城》,但看到別人那神往的樣子,心中也對鳳凰古城充滿了憧憬,這個傳説中的古城,真如鳳凰一樣美麗嗎?

坐車六個小時到達鳳凰古城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導遊讓我們先自己在鳳凰古城吃飯,再去看邊城的表演。我們穿過擁擠的人羣,徑直走向鎮子裏面導遊推薦的一家店。沿途人山人海,導遊説,在苗族,踩別人後腳跟就説明你看上了人家,那我今天豈不是發出去好幾封情書了?沿途雖然看不到小鎮的風光,地上的垃圾確是看到了不少,我不禁有些失望,原來傳説中最美的鳳凰古城,也和其他古城一樣,逃不了被垃圾淹沒的命運麼?

看完表演,從劇場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回到鳳凰古城,吆喝聲,流水聲,大笑聲,以及小吃店裏飄來的香味交織在一起,熱鬧極了,哪怕是謾罵聲,都似乎成了這小城的一部分。都説鳳凰的夜景是最漂亮的,可對於我,似乎除了熱鬧,並沒有其他的感觸了,鳳凰的夜景美是美,可再美,到底只是彩燈,論看燈,不是乾脆去看東方明珠?身後,又有幾個人追着我們問要不要拍照,到處是小攤小販,賣的東西竟也一模一樣--一看就是在批發市場買的,腳下,是滿地的西瓜皮,説來也奇怪,這兒的西瓜,不是大得驚人,就是小得可憐--總之,在鳳凰古城的第一夜,並沒有我想象中的`淳樸的感覺。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醒了。沒有了小商小販的吆喝聲,大部分遊客也還沒有起來,古城出奇的安靜,但一點也不悶。恰恰相反,竟讓人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尚且柔和的陽光薄薄的一層灑在水面上,水面像一面破碎的鏡子,閃爍着零零散散的亮光。古城的景色頓時一覽無餘,有紅牆的屋子,有白牆的屋子,都別有一番風味,還有苗族特色十足的吊腳樓,我一直以為,吊腳樓只有一兩根竹竿撐着,幾乎是懸在空中的,今天一見,才知道吊腳樓需要十幾根竹根來支撐,雖然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神奇,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貌。整齊的黑瓦,木杆陽台,有些人家竟然連牆都是木板做的,鳳凰古城的吊腳樓明顯已經有些年代了,上面一層都破破爛爛,有些門都是歪的。還有一家,似乎格外的飽經風霜,樓下的竹竿都歪歪扭扭的,也因為這個,這家人的吊腳樓,竹竿格外的多。我真是佩服這家人,要是讓我住,我肯定走路都輕輕地,一點一點地走,連説話都不敢大聲一點,因為這棟房子,似乎連聲波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它震倒。陽台上,有一個人在向下張望,我猜他肯定也在心裏琢磨着:這房子還能堅持多久?

城中漸漸有了些吆喝聲,但也只有一兩聲,在寧靜的古城中顯得格外嘹亮,昨天晚上我十分厭惡的聲音,現在卻和山歌一樣動聽。可惜這寧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古城馬上就人流如潮,稍稍停下腳步都有走失的可能,我只能一邊跟緊導遊的腳步,一邊頻繁地“東張西望”。現在想想,鳳凰古城,真是比上海的七寶老街,城隍廟,和其他的古鎮美太多了,中國第一小鎮,名副其實。有道是“五嶽歸來不看山”,現在恐怕要變成“鳳凰歸來不遊鎮”了。

鳳凰古城,真是“讀你千遍,不如一見”,這次一見,我沒有找到心中的“翠翠”,下次再見,我慢慢尋找回味,再聽一回“翠翠”的輕輕絮語,可好?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8

親愛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仙人井位於平潭島流水鎮東海村王爺山東南角,是平潭島“東海仙境”中最具誘人的景點之一。初聞名字,甚是期待。既稱仙人,定非人力之功,必為造化之傑作了!

停車山腰水泥大埕,下車。魚腥味撲面而來,因靖海休漁,漁人在路旁整理修補漁網。

入山門,即見仙人谷。瀕海小山,仿若被達摩克利斯之劍齊齊劈成兩半,露出一個面朝東海約三十米的門户。透過門户,可窺見浩淼東海了。海之藍似乎在仙谷外隨時聽宣,入殿侍奉仙人沐浴以解一夏清涼。谷中之鵝卵石,不論大小,粒粒渾圓,就算用珠圓玉潤來形容亦不為過。打磨出如此精緻的鵝卵石,要花費浪花的多少心思啊!

拾級而上,雖頭頂烈日,卻因海風習習,倒是涼爽不至於汗流浹背。不一會兒,便登頂山,畢竟臨海,海拔估計也不過百米。

憑欄四望,海岸蜿蜒曲折,岬角林立;海闊無邊,藍裙時皺時翻,意欲撩人!制高俯瞰,仙人井突現眼簾。這是一口大井,莫非東海龍王的家井?它略呈方形,井口直徑超過50米,深據説48米,四面均為懸崖絕壁,堪稱鬼斧神工。井底東面之南北各有一個大洞口通往海面。

,漲潮時,兩股潮水如兩條白龍從東海直奔大洞口而來,煞是壯觀。二白龍為爭奪此井,皆趕借東風一口氣衝進來,互不相讓,南拳北腿,刀來劍往;搏殺嘶聲,“響徹雲霄,觀者無不驚心動魄”,最終拼個九九八十一回,雖銀甲亂飛,卻難分勝負。潮來而井內順勢暴漲,水漫過洞口,二龍終於心平氣和,和平共處了。據平潭縣誌記載,“每逢七年級、__大潮時,井中巨浪飛舞,濤聲轟鳴,猶如龍宮奏樂。風雨來臨時,井口聚集成千上萬蜻蜓。”這現象被可愛的平潭人親切地傳説成“海怪出沒”“龍宮獻寶”了。可惜來的不是時候,未能見此奇景。待潮水退去,好事者可約船從山下大洞口穿行入井,井底盡是青色光潔的鵝卵石,雖無桃源之美景,亦必有“坐井觀天”之奇趣。

這仙人井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原來它是海蝕綜合作用形成的豎井。千百萬年來,海水從未停止過對王爺山的侵蝕,巖層硬功修煉不夠的,最先腐蝕剝落。經年累月,海蝕掏空區日漸擴大,甚至引起內裏上部巖層的垮塌陷落。再後來,巖石從不斷地剝離墜落直至最終完全塌陷,這樣仙人井便出現了。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9

青州,為古“九州”之一。19xx年由原益都縣撤縣設市。總面積1569平方公里,屬半山區半平原地形結構。轄4個街道、8個鎮。人口90萬。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7項,是山東30強、全國百強之一。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xx年。19xx年建設新館,佔地40畝,建築面積120xx平方米,為仿古式民族建築羣。青州博物館是中國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收藏各類文物2萬餘件。海內外孤本——明萬曆青州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填補了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東漢大型出廓“宜子孫”玉璧為目前僅見的有字漢璧;青州龍興寺石刻佛教造像羣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數量之大、雕工之精、貼金彩繪保存之好為中國文物考古所罕見。 陳列方式以精品化、專題化為原則,運用先進的藝術手段,推出了簡史陳列、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書畫、古貨幣、碑碣、石刻、革命文物等10個專題陳列廳。展覽融實物、照片、模型、圖表、文字、講解為一體,並配以光、聲等特殊效果,使您儘可領略青州璀璨的`歷史風采。

青州還有一個旅遊勝地——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佈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平原拔笏,鬆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峯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託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峯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0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遊覽麗江古城的導遊。我很高興能與大家共度這快樂時光!我姓林,我叫大家可以叫我林導遊就行了。

請大家跟我來。這裏是麗江古城。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麗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户,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佔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看,光滑潔淨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

前面就是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了。這裏工藝品琳琅滿目,人氣興旺。來古城沒有不來四方街的。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佈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很獨特吧!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祝大家旅愉快!記住你們出去看這裏的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們不能扔東西在地上,要扔就扔在垃圾箱裏。你們在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自己的行李、東西保護好點。

謝謝大家的配合!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1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此刻大家能夠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那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受到戰火的破壞。

此刻平遙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那裏就是平遙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裏,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的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為保衞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衞手段。那裏地方很小,四周有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甕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甕中之鼈。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牆,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城去,用力向裏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説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

兩邊的女兒牆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着供瞭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幹什麼的呢?它是保衞城牆的。我們明白。古代攻守城池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方既可射下去,下方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而成了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能夠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平遙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羣,近處觀看,能夠見到它館角高挑、羣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

各位遊客,期望我的介紹能給你們的旅途增添快樂,多謝大家!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2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中國的威尼斯”—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子的中部,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其中納西民族超過16900人。因為周圍青山環繞,城中碧水瀅瀅,宛如一方碧玉大硯而取名為“大研鎮”。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以四周個的高山為天然屏障。據説這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牆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諱而不設城牆。古城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最為完整、最具納西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依西芝”,意思為金沙江江灣中的集鎮,又叫“鞏本芝”,意思為倉庫集鎮,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從事經濟貿易發展起來的。

古城始建於南宋後期,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了。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進入麗江,曾在古城一帶駐軍整訓,至今仍留下許多相關的納西語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設和集市貿易已初具規模,明末時已呈現出繁榮景象。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遊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民居羣落,瓦屋櫛比”,這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由於古城處於滇川藏交通要衝,是歷史茶馬古道的重鎮。自清代以來,商旅雲集,各路馬幫往來不斷,成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麗江古城,因為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並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説到這裏,各位也許會問,遊覽麗江古城主要觀賞些什麼呢?我們可以登高覽勝、臨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還可以入市過橋,一覽古城佈局。

麗江古城建築最奇的是城市建設個規劃師們巧妙的調用了清澈的玉泉水。當汩汩的泉水流至城頭的雙石橋下時。人們將泉水分作三叉,分別穿街過巷,就像人體的經脈一樣。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户,造就了“家家門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風采。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了大研古鎮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橋。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橋通道路。麗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橋城。麗江古城有石拱橋、石板橋等各類橋樑三百多座。古道,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麗江古城恬靜的居住環境。這些都為“中國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樸的壯麗。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閬中古城景區。我是為大家提供景點講解服務的導遊員小李。接下來的愉快時光由我和大家一同度過,希望大家在遊覽過程中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我也將竭盡所能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

好啦,我們已經來到古城狀元坊牌樓下旅遊示意圖前,今天我們遊覽的線路有:先去參觀華光樓,秦家大院,風水博物館,川北貢院和張飛廟等景點,時間大約3小時。請緊跟我,注意安全,慢慢行。

“人傑地靈嘉陵水,古城秀色滿園春”。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我們前往古街一路參觀遊覽,在這裏,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座古城,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城山環四面,水繞三方,融山、水、城於一體,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

“南麗江、北平遙、東歙縣、西閬中”。閬中古城於1986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20xx年被國家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風水文化旅遊目的地;世界千年古縣;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中國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閬中的標誌性建築-----華光樓。據史書記載:閬中古代有"閬苑十二樓",華光樓因其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而被稱作“閬苑第一樓”。華光樓坐落在閬中城南,橫跨大東街南頭,位於上、下華街之間,與嘉陵江對岸的南津關遙遙相對,與南津關同為閬中的門户與咽喉。

華光樓的特點可用三個字來概括:古、高、靈。

華光樓的古,説的是它的年代久遠。華光樓建於唐朝,是唐朝滕王李元嬰在閬中做刺史時所修建的,從唐朝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華光樓是清代同治6年重建的,至今也有142年代歷史。

小李請大家猜猜華光樓有多高? 華光樓是閬中古城最高的地方,樓為4層,通高36米,“閬中有座華光樓,半截插在天裏頭。”想必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大家都比較熟悉,華光樓比岳陽樓還高出近15米、比滕王閣更高出18米。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吧!

華光樓的靈,説的使它的靈驗。小李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華光是指的是什麼?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那麼現在我就來告訴大家“華光”之名,是由民俗崇拜祀奉火神“華光大帝”而來。華光”是一位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華光本家姓馬,華光是歸位後封的。因他憑着三隻如電神目察遍三界善惡,為凡間廣播福廕、懲惡揚善,被人間萬世擁戴,玉帝龍顏大悦,再封其為南華帝君,主管天下四方火神,世稱華光大帝或華光天王。

華光樓為四層,一層為過街門樓,是我們出入古城的重要通道。二樓陳列的是歷代華光樓的建築模型;三樓陳列的是與閬中有關的書法藝術作品。朋友們,還記得剛才我説過華光樓是整個古城觀景的最佳處嗎?對了,四樓就是最佳的觀景平台。

説到這裏,大家一定很眼饞了吧?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上去一飽眼福吧。由於樓梯狹窄,遊客又比較多,請大家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

這邊走,慢慢行。

謝謝!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4

各位遊客:

HI!大家好!我就是這次麗江古城之旅的導遊,我叫羅芷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依。請大家記住我們導遊團的編號是“1718”,在坐車的過程中請勿隨意走動,以免發生意外,到達麗江古城請不要亂丟垃圾,不要在牆上亂刻亂畫,給麗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好了,我們馬上就要前往麗江古城了,大家不要掉隊哦!大家看,我們現在就站在麗江古城的大門口了,前面聳立着兩座高大的水車,它是麗江古城的標誌性建築物,大家可以到水車前拍照留念,但是千萬要注意安全。大水車將細水輕輕帶動,那聲音彷彿像一首歡快的樂曲盡情地演奏着,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歡迎每一位遊客的到來。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這裏遊玩。

接下來,讓我們伴隨着溪水的叮咚聲,走過小橋流水,踏着青石板,來到四方街。四方街熱鬧非凡,到了夜晚,麗江人民會和遊客們手拉手圍在篝火旁,隨着納西族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如果您跳累了,不想跳了,還可以到附近的酒吧裏邊飲酒邊欣賞美麗的月亮。

大家跟緊了,現在,我們要去麗江的另一道風景線——東巴許願鈴。東巴許願鈴裏掛着猶如蜘蛛般密密麻麻的許願牌,許願牌是一根紅繩個小小的草帽,草帽下面掛着銅鈴,銅鈴小面掛着木牌,木牌一面有東巴象形文,代表着祝福。另一面則可以寫下自己的願望,不管經歷多少風雨,願望都能實現,而且你的願望會一隻保存着。

朋友們,我們遊玩瞭如詩如畫的麗江古城,感受了麗江的美好,到了該説再見的時候了,真是捨不得呀!讓我們記住這一刻,期待下次重聚!再見!

古城的導遊詞800字 篇15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導遊,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坐文化縣城——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是我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縣城,它是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此刻我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就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古城位於山西省的平遙縣,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唯一一座世界文化遺產古縣城。平遙古城牆把平遙縣城一格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寶:古城便是其一。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全長6。4公里,為方形,城牆高12米左右,外有護城河。共有3000個哚口、72座故樓,城牆內街道、鋪面、樓市保留着明清時期的建築;城牆外是新城,是一座古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想不已的勝地。“晉商”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家銀行“日升昌”票號,在那裏誕生。平遙鼎盛時期一度成為金融中心。可見,在中國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平遙有三三寶的是雙林寺,寺內的彩塑造像20__餘尊,是我們的“彩塑藝術寶庫”。

此刻我們已經到了古城,大家跟我下車,來,首先映入我們呢眼簾的就是這青色的古城牆,大家能夠仔細看看,古城的整體形狀像只大烏龜,北門是龜首,南門是龜尾,東門和西門是烏龜的四肢。

此刻大家跟我一齊上游覽車,我們在車上繼續欣賞,沿着龜脊我們遊覽古城的大街小巷,大家能夠看到那裏面是一派繁榮的景象,有古代的當鋪、錢莊、貿易商行,還有客棧、酒吧……都是比較豐富的,待會我們瀏覽車停了,大家能夠自行參觀,看看有沒有想買的一些小紀念品,中引文那裏的東西還是比較有特色的。

平遙古城是一座雄偉的古城,值得我們流連忘返,期望大家多多去發現古城的“美”!此刻大家就自行參觀吧,一個小時候在門口下車的地方集合,大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