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經典導遊詞(通用3篇)

蘇州經典導遊詞 篇1

蘇州市相城區位於蘇州市區北部。物產豐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之鄉”、“江南魚米之鄉”。

蘇州經典導遊詞(通用3篇)

相城區旅遊資源豐富。中國花卉植物園始建於20_年,目前已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整個景區以花卉為主題,規劃面積5000畝,建成面積4000畝,種植各類花卉植物20_多種,100多萬株,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的花卉植物園。荷塘月色濕地公園位於蘇州相城區黃橋地域太陽路以南,由300多個沉降魚塘和200多畝荒灘廢棄河道改建而成,併成為集濕地保護、生態旅遊、休閒觀光和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現代休閒旅遊區。放眼望去,千畝荷塘在無數彩燈的點綴下綿延千里,蔚為壯觀。踏上修建在水中的木棧橋,置身“田田”的荷葉中,近距離觀察種類各異的荷花,嘖嘖聲此起彼伏。除了平日裏見慣的荷花外,來自南美洲的王蓮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蓮”的圓形葉片直徑達兩米多,最大的有四米。一個個巨大的圓盤緊密相連,佈滿遼闊的水面。三角咀濕地公園是位於城區西北郊的大型城市生態濕地公園,離蘇州古城區約10分鐘車程。“三角咀”城市生態濕地公園以“農莊印象、水鄉記憶、山泉野趣、時代氣息”為設計主題,通過生態島、湖岸生態帶和生態保護、生態遊覽、休閒娛樂三個功能區的建設,“林、湖、田、園”完美結合形成24個景區,每個景區對應休閒、觀景、購物、娛樂、科普、野營、賞月、龍舟競賽等特色活動,具備極佳的欣賞田塘河蕩密佈、樹木花草繁茂的生態濕地景觀。盛澤湖位於相城區東北部,是城郊濕地生態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佔地800畝的盛澤湖月季園裏種植了200多個品種100萬株月季花,有高貴典雅的樹狀月季,有五彩繽紛的豐花月季,還有大花月季、切花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藤蔓月季等。與這些名貴月季有機組合的是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喬灌木,有11萬餘棵200多個品種。公園裏還有野外燒烤、露天垂釣、網球羽毛球運動、野生水鳥觀賞、果島採摘等項目。據悉,由於河南南陽月季基地在此“安營紮寨”,市民還可以在園子裏買到來自“月季之鄉”的各種月季盆栽。陽澄湖蓮花島位於陽澄湖中心,是一個不足3000畝土地的孤島。

島上樹木葱蘢,“紅瓦青磚”掩映在綠色叢中,十分的美麗。蓮花島形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鑲嵌在湖中,因此而得名。島上民風淳樸,空氣清新宜人,是水域養殖無公害純天然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地方。這裏湖面開闊,水質清澄,水草豐茂,是螃蟹生長的理想之地。“水上輕舟閭里家,城中村落洗鉛華。小河流過千年事,古樹今開兩岸花。”在陽澄湖邊閒庭漫步或佇立湖邊,微風拂面,舒適愜意。讓人感覺彷彿遠離了現代的生活,心中不再想起煩惱事,沉澱出清靜温和的小鎮心情。在這遠離人工雕鑿的風景區,蓮花島呈現出了陽澄湖最真、最美的神韻。

蘇州經典導遊詞 篇2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 南岸,地處北緯31°20′— 31°45′,東經120°58′—121° 20′。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 、北分別與崑山、常熟市接壤。 太倉屬長江三角洲平原中的沿江平原。全境地質平坦,自東北各西南略呈傾斜。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窪圩區。地面高程:東部3.5-5.8 米(基準:吳鬆零點),西部2.4-3.8米。全境總面積822.926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域面積173.89平方公里。

太倉主要民族是漢族,屬少數民族散居地區。1998年全市有回、滿、蒙、壯、佤、苗、侗、傣、彝、羌、布依、土家、納西、赫哲、哈尼等15個少數民族,計161人,其中以回族和滿族居多,主要分佈在城廂、沙溪、瀏河等鎮。至1998年末,全市總户數140446户,計449453人,其中農業人口329591人,非農業人口119862人;男性219715人,女性229738 人;人口出生率為6.9‰,自然增長率-1.73‰。太倉,這座長江經濟帶和沿海開放帶交匯點上的港口城市,昂首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開放區前沿,東瀕長江,南依上海,西接蘇州,是江蘇省經濟最為發達的縣(市)之一。歷史上曾因吳王及春申君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太倉”,又因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而享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

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將太倉匯入世界的洪流,太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經濟基礎,為其全方位開發開放和推進經濟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太倉港已批准為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並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組成部分。按照李鵬的要求加緊做好擴能工作,中遠、華能、華油、阿莫科、美孚等國內外的近20家大財團、大企業已落户港區,太倉經濟開發區內一批投資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後勁足的項目陸續開始投產,陸渡台資 小區、歸莊糖果食品城、奇力電機城、馬北娛樂區、瀏河旅遊區等一批特色小區也已初具規模,或正在建設之中。農業向着多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工業經濟經過結構調整優化,以石油化工、機電一體化、輕工食品、精密機械、高檔紡織服飾和能源原材料為主體的六大新興主導產業羣正在加速形成。

蘇州經典導遊詞 篇3

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

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東部整修完畢,東、西、中三部分完整開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520xx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佈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峯、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佔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佈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

世界文化遺產—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峯,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元代流傳至今的獅子林假山,羣峯起伏,氣勢雄渾,奇峯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羣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峯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祕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據史載,1720xx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後,乾隆皇帝六遊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可風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蘇州園林甲江南,獅子林假山迷宮甲園林。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前來尋蹤、探幽、覓“真趣”,解開當年和尚造假山迷宮之謎。

世界文化遺產—網師園

網師園,地處蘇州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被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致”,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網師園的造園歷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此建萬卷堂,名其花圃為漁隱,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業,為奉母養親之所,始名網師園,內有十二景。乾隆末,園為瞿遠春購得,增建亭宇,疊石種樹,由於瞿遠春的巧為運思,使網師園“地只數畝,而有紆迴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至今網師園尚總體保持着瞿氏當年造園的結構與風格。同治年間,園歸李鴻裔,因與宋代名園滄浪亭相近,李氏自稱“蘇鄰”,更園名為“蘇鄰小築”。1920xx年,張作霖購此園,改名為“逸園”。1940年,園為文物鑑賞家何亞農買下,並對此進行全面整修,悉從舊規,並復網師舊名。1950年何氏後人將園獻給人民政府。1958年,網師園再經整修後對遊人開放。

網師園是古代蘇州世家宅園相連佈局的典型,東宅西園,有序結合。即以池水為中心,由東部住宅區、南部宴樂區、中部環池區、西部內園殿春簃和北部書房區等五部分組成。全園佈局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劃區,境界各異。園中部山水景物區,突出以水為中心的主題。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東南引靜橋微微拱露。環池一週疊築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園內建築以造型秀麗,精緻小巧見長,尤其是池周的亭閣,有小、低、透的特點,內部傢俱裝飾也精美多致。

網師園意謂“漁父釣叟之園”,園內的山水佈置和景點題名藴含着濃郁的隱逸氣息。全園面積僅8畝多,做到了感覺寬綽而不顯侷促,主題突出,佈局緊湊,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成功地運用比例陪稱關係和對比手法,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是蘇州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世界文化遺產—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峯,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緻,臨水掛落與欄杆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于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羣。土廳五峯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峯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牆,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園三峯.冠雲峯居中,瑞雲峯、岫雲峯屏立左右。冠雲峯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峯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鬱然成林,盛夏綠廕庇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牆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卧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

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闢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

留園以宜居宜遊的山水佈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采的石峯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